园林规划设计方案(精选7篇)

2023-11-16 22:30:16

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7篇《园林规划设计方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园林规划设计 篇一

一、北京园博会介绍

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简称“园博会”,是由国家住建部与地方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内园林行业最高水平的国际性盛会,自1997年创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第九届北京园博会于5月18日开幕,11月18日闭幕,会期185天,是继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之后,在北京举办的又一次部级、国际性的重大活动。

北京园博园地处丰台区长辛店镇,永定河西岸,紧邻著名的卢沟桥和宛平城,处在北京市总体规划中的西部发展带上,是城南发展规划“一轴一带多园区”中的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的核心区。园区面积267公顷,加上246公顷的园博湖,总面积513公顷,接近于两个颐和园。整体空间体现了“一轴、两区、三地标、五展园”的规划布局。“一轴”即园博轴,是一条由园林博物馆至功能性湿地的南北向景观轴线;“两区”即园博湖景区和下沉式花园景区锦绣谷;“三地标”即园博会的三大标志性建筑:永定塔、中国园林博物馆和主展馆;“五展园”即传统展园、现代展园、创意展园、国际展园和湿地公园。

北京园博会第一次提出了以省为单位建园,既集中了财力,提高了展园的建设标准和质量,也让不同风格流派的园林造园要素得到了充分展示。会期将融中外造园艺术、文化展演、学术交流、商贸洽谈、企业营销等活动于一体,是迄今为止会期最长、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预计游客数量最多一届的园博会。

本次园博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园林为专题的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建设填补我国没有部级园林艺术博物馆的空白,充分利用多种现代园林艺术手段和科技手段,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园林历史文化“大百科”。北京园博会成为建设“绿色北京”的示范工程,园博会园区景观绿化建设总投资4.1亿元,种植乔灌木、花卉等1200多万株,形成147公顷连片的绿地景观。本次园博会也是生态修复的成功典范。园博园巧妙利用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建园,在原来140公顷的建筑垃圾填埋场上进行生态修复,变成了267公顷的锦绣花园。其中,锦绣谷是北京园博会化腐朽为神奇,进行生态修复建园的典范工程。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都参与建园,25个国家的34个城市和机构建设了32个国际展园,苏州、岭南、闽南和巴蜀园林体现了中华园林精髓,欧式、伊斯兰式展园展现异域风情,世界顶尖的园林大师展现先进园林理念。

本次园博会在生态理念与先进技术相辅相成,园博园整体设计充分展示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绿色循环、永续利用的园林建设理念,并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采用很多节能环保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丰台区以园博园为核心,整合周边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休闲旅游业,使园博园成为休闲、旅游胜地和园林创意、设计中心。同时,园博会的举办将加快推进丰台科技园西区4.17平方公里土地的联动开发,建设绿色园区、形成新的产业集聚,辐射带动永定河流域和京津冀地区的发展。这是“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园博之美不仅美在园林,还美在历史文化的积淀。展会期间,异彩纷呈的花车巡游表演、美轮美奂的绚彩霓裳,范围涉及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绘画、摄影、旅游、民俗、花车、花卉等多项内容。旨在(壶知道★www.huzhidao.com)展示静态园博园旖旎风光的同时,形成又一道流动的艺术景观,将为游客奉上一场终生难忘的视听盛宴。

二、我国园博会发展历史

真正让中国人了解园林展的始于1999年在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这是我国举办的第一个世界级别的园林展。昆明世博园包含了参展各国和中国各省市区的园林园艺精品,堪称“园林园艺大观园”。会后展园被保留下来,主要原因有2个:一是世博园的建设过程耗资巨大,人力物力方面都达到了当时园林建设的顶峰,甚至在世界范围内的园林展中,也算是投资非常大的一次。如果拆除不保留,会非常可惜;二是希望能够借世博园的知名度,继续推进云南的旅游业发展。世博园筹建、建设及会展期间的管理完全属于政府行为,均由直属于云南省人民政府的“云南省园艺博览局”进行,会展结束以后,世博园由云南省园艺博览集团有限公司完全接手,开始由政府行为向企业经营转变”’。昆明世博会的举办不仅让中国了解了园林展,也让全世界认识了昆明,带动了昆明乃至云南省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同时,世博园的后续利用与管理方式也为以后的园林展带来了启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后。

2006年我国又在沈阳举办了一次国际园艺博览会,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除了国际级别的园林园艺博览会,我国也有部级的园林展――园博会(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绿博会(中国绿化博览会)和花博会(中国花卉博览会)。另外,一些省份也有自己的园林园艺博览会,规模相对较小,但在各自的省、市、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

虽然中国同样具有悠久的园林历史,但园林展在我国起步却较晚。我国的园博会已举办过6届,前4届都是在已有的公园中举办,进行花卉园艺展示,不对场地进行大规模改造。第一届园博会在大连会展中心举办,主要是临时性布展。以短期展示和学术交流为主;第二届园博会于1998年9月26日一10月10日在南京市玄武湖公园举行;第三届园博会选址在上海浦东世纪公园,展览时间为2000年9月20日一10月20日;第四届园博会在广州天河区的珠江新城举行,展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确实带动了该地块的发展。在已有的公园中举办园博会,可以充分利用公园良好的环境,但同时也给园林展带来了一些限制条件。会后拆除全部设施,不保留任何展览痕迹,这几乎成为上述几届园博会的遗憾。事实上,这几次展览的主要内容基本都是园艺与花卉。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从第五届园博会开始,园博园采用了新建展园的方式,会后保留大部分的展园。第五届园博会于2004年9月一2005年4月在深圳市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中进行,会展面积达66hm2。这次展会结束后,园博园没有拆除,而是像昆明的世博园一样,转作为主题公园,成为“永不闭幕的园博园”,继续向游人开放。2007年9月一2008年3月,厦门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园博会,此次园博园选址在离厦门本岛较远的杏林湾,利用鱼塘废弃地营建园博园,会后这里将变成一个永久性的休闲度假地,希望成为继厦门本岛后另一个旅游度假胜地。

最近的几届园博会,之所以要将园博园长久保留,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诸如园博会这样的园林展,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园林、园艺的交流。而中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园林展。其规划和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展会提升城市形象,带动旅游发展,促进城市建设。拉动经济发展。促进园林、园艺的交流反而不是地方政府决定承办或者主办园林展的主要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园林展后期的发展方向。昆明世博会在中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尝试,社会对其有关旅游带动的作用投入了很大的关注,而并未充分重视其根本目的――促进园林、园艺交流,只期待带动昆明、云南的旅游业,而没有想过会后园博园的出路。2)国外园林展的展园在会后多半是拆除的,因此其投入的力度与其会后处理方式是相适应的,即不会投入过大。我国园林展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投入资金逐渐增多。会后无法完全拆除。政府希望展会能展现一个良好的城市形象,往往会集合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要承担高额的建设费用。基于这样倾力而为的前期建设,会后完全拆除、另作开发的展园后期处理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

三、从北京园博会看未来园林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种舶来品,园林展在中国的国情下有了不同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推动休闲产业发展、同时促进地区的开发似乎是园林展更应担负的责任,虽然每届园林展在这些方面的成效显而易见,但当这场“宴席”结束以后,外来游客迅速变少,本地游客也少有问津,使许多园林展会场不能及时适应这种转变,难以盈利自然无法避免。

北京园博园是在建筑垃圾填埋场上建设的园林,它的建设和举办是推进丰台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的重要抓手,它对改善生态和投资环境,带动沿岸开发建设和产业升级具有深远意义。将极大改善周边环境。园博园的建设将原本自然环境恶劣的建筑垃圾场变为美丽的园林景观,打造了一个接近两个颐和园面积的城市园林景区,极大的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城市面貌。其次,将提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它为首都百姓提供休闲游览的新景点。北京园博园是建国以来,北京市建设的第一个汇集各地园林艺术精品的一个大园子,将成为一个永久性的公园,成为北京旅游的新亮点,为百姓休息游览提供新去处。在园博园中,各个省市都有特色园区,用以展示地方特色。

北京园博会以“园林城市美丽家园”为口号,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理念,以“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水岸特色、互动参与、永续利用、产业促进”为特色,实现“以园办会、以会兴业、以业富民”的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国际化、精品化、高端化”和“化腐朽为神奇”的要求,坚持弘扬园林文化、引领产业发展、全面服务群众的方针,充分发挥首都优势,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高品质建设,秉承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国内一流、首都特色的理念,依托永定河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积淀,撷取中外园林艺术精华,融汇古今园林文化智慧,将园博园打造成为展示当代园林建设最高科技水平和艺术成就的示范区,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低碳绿色生态试验区,成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上一颗璀璨明珠。

四、结论

园林规划设计 篇二

【关键词】市政园林规划;设计;探讨

近年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目前,随着汽车数量的显著增加,汽车尾气对城市的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引起人们得密切关注。为了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水平,我们可以通过市政园林规划与设计,加大城市绿化面积,实现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进一步加快城市园林建设步伐,通过启动园林绿荫工程,充实道路、游园景观工程,推进园林文化工程,加速推进我国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全面提高我国的人居环境质量。

1 城市园林规划的必要性

1.1 保护生态与环境

经过多年的城市的发展,让我们了解到在城市建设中人们往往只重视了发展而忽略了自然环境的保护,甚至于完全脱离了自然,,以至于城市的环境的严重恶化,相对应的也就阻止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园林绿化使得城市中存在的自然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提高,还通过人工绿化的方式扩展了自然环境的范围和空间,为城市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建立了坚固的后盾。

1.2 提高城市化程度

城市中的绿色主体就是园林绿地系统,而绿色植物又是关乎人们生存、文明、生命的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它在城市中占据不可替代和估量的作用,园林绿化的实行和园林规划的不断规划使城市化的程度不断地提高,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城市中园林的规划、绿化间接上推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因此园林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1.3 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众所周知,植物都是具有特有的光合作用的,具有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能吸收一定量的分成等作用,而园林绿地正是把这一作用发挥到极致,而且在城市中不仅能够阻挡、吸收、过滤污染空气,还能够较少空气中因为人后密度大产生的过多的细菌,以及减轻噪音污染等,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起到重大的作用。

1.4 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相对于物质的需求更加重视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且在城市中生活的人群都是有着规律的生活,而且工作时间越来越短,闲暇的时间越来越多,而又美观又实惠的取出就要数城市中的园林绿化带了,这里环境好,空气清新,让人们能够最大限度的感受大自然,达到放松身心,消除疲劳的效果。

2 城市的道路园林规划与设计

道路的绿化是一个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直接体现。通常我们探讨的道路绿化也即是与我们联系密切的街道绿化,道路交通性干道机动车辆行驶多,考虑到这个主要功能,分车绿带和人行绿带的宽度要稍窄一些,树种选择和设计上要注意行车视线的要求,缓解眼睛疲劳,最好具有减少噪声、吸附尘埃的作用,整体效果上以简洁有序为主,不必过于繁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土壤;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化空气要求;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此外,街路景观的规划要追求整体和谐,既要体现总体风格,又要突出局部特色,为城市的园林绿化增加亮点。

3 小区的园林规划与设计

居住小区的园林规划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区的水环境设计中,要利用人的亲水性来让人们在工作之余,释放压力,在优美的小区环境中得到放松。近几年来,在小区园林绿化工程中,小区的水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住宅小区的水环境设计中较多的水体形式是:水池和喷泉。水池是小区水环境设计中用得最多的一种形式,水池的优点是节省能源,不需要太多的运作费用;人工喷泉在小区环境设计中起到点景的作用,它能在小区的中心或入口地段很容易引人注意,在需要视觉中心的地方,设置喷泉是很好的方式。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是:分级设计,使小区绿地系统化,以宅间绿地为分散点,公共绿地为面,道路绿化为面,来覆盖整个小区;绿地采用开放式的形式,在有限的空间内,为居民提供一个实用、自然、温馨的休息空间;绿化主要以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造景为原则,树木搭配原则以乔灌结合,针阔混交,适当点缀花卉及爬藤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的功用;绿化配置以植物群落为主,兼顾草坪;绿化布局的集中与分散,在绿化设计中还应考虑设计一些分散的团块绿地,形成一些相对安静的空间,利于小区住户休息和生活;绿化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在规划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居民要求,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品茶、下棋以及居民体育锻炼、健身等。实施立体绿化,把庭院绿化纳入城市绿化体系,要求所有单位和小区在绿化上必须达标,达到了把庭院绿化引向街道,把街道绿化引入庭院,互为环境,互为补充的绿化效果,努力扩大绿化面积。

4 市政园林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城市园林的规划与整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市民对园林绿化的实际需求。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停车场绿化设计: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化网络体系,注重道路绿化与小区绿化的规划和整体布局,建设完善的防护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系统,在满足生态功能需要的同时,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绿化成果;抓好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管理环节,实现园林绿化的全面发展;强化园林绿化的生态化导向和建设成果保护,实现园林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加强对园林绿化建设成果的保护。坚持发挥园林绿化工作的生态导向,实现园林绿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园林绿化管理实现精细化。在绿化养护管理方面,要对所辖街路、游园、广场的乔木、亚乔木都进行了高标准的春、秋两季涂白,保护新植树木;加大了树木的施肥、浇水、打药等养护管理工作力度,提高了绿化质量。加强绿化施工资质管理,强化重点绿化工程管理及其善后工作,规范占用绿地、树木修剪、砍伐、移植等行为,使得绿化执法工作有力推进,绿化成果得到有效保护。

5 结束语

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防风降噪、保持水土等功能,此外,还能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给城市注入生命力、丰富文化生活。园林绿化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中,要特别注重利用城市大环境资源,使小区与城市空间有良好的过渡与协调,为人们创造一个自然亲切的居住空间。此外,要扩大精细化管理的覆盖面,提升园林行业的整体工作水平和管理效能,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操作,严格执行建设部《城市绿化建设指标的规定》严格管理树木伐移和绿地占用审批,最大限度地保护绿化建设成果。有计划有安排地做好市政园林规划设计工作,切实做好道路与小区绿化规划与设计工作,真正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合理布局,为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园林规划设计方案 篇三

随着园林学科的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拓展,风景园林的作用日益广泛,例如,园林学科将着力研究全球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如何保护、修复和再塑生态,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城乡空间形态的改变,如何解决城市规划、国土规划、绿地系统等问题,如何通过绿化隔离带与楔形绿地布局中心城区和新城及卫星城,如何满足高速公路、高铁、空港对城市的改变与绿地的新要求等。1.5新兴科技的发展为助力风景园林学科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品种在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工程与技术、建设与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得以广泛应用,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风景园林的持续发展。例如:在城市绿地、风景名胜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为科学规划与管理资源和环境的搭建了信息化平台;在植物品种的培育与筛选方面基因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风景园林正在通过对各相关学科的先进理论与技术的广泛吸收与实践,逐步实现风景园林行业的系统性、综合性、科学性、文化性的整体目标。

2目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2.1存在的问题

虽然从宏观上看,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呈持续发展态势,随着我国目前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呈现模式化、量产化的趋势,导致出现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些作品规划设计理念空洞,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案没有连贯性;二是有些设计作品缺乏传统地方特色,肤浅花哨的形式没有内涵,实际功效大打折扣;三是盲目追求新理念、崇尚新概念,在所谓的精品意识的推动下,忽略了风景园林的实际功能,而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美观,从而没有体现以人文本和人文关怀,不能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也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四是部分风景园林工程没有充分落实设计方案的理念。规划设计方案与实际工程两张皮,甚至有的工程根本就没有具体的规划设计实施方案;五是有的作品科技含量不足;六是有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没有考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浪费了自然资源,且不可恢复。

2.2问题产生的原因

2.2.1设计、策划者的专业素养、水平不高。上文论述的一些问题,从设计、策划者的角度看,显然是与他们的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缘故,也就是说,设计者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制约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的质量。

2.2.2行政管理过多地进行非专业化的干预。目前,我国的一些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单位,存在着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常常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施非专业性的干预,具体表现为:行政管理中忽视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不尊重行业规律和设计理念,任意改变设计方案,人为割断作品的延续性,这种做法显然会严重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2.3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目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行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模仿和抄袭的现象,社会各方面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强。我国虽然已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保护作品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知识产权法的落实执行力度不够,因此,千林一面的情形在我国各地还是比较普遍的。

2.2.4未能有效处理风景园林中的传统和现代意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大量模仿、复制,势必会产生一些致命性的问题,大量的没有实际功能、没有竞争力的园林景观虽然利用相同的空间来制造,但是既没有继承传统的艺术手法,又没有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充分挖掘其内涵并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因而称不上是完全意义上的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2.2.5经济社会的现实有时限制了规划设计的运用。例如,一些大型的风景园林工程项目,即城市广场、综合性公园、滨河绿带等,一般是在政府主导下的民心工程,或者说是政绩工程,而这些项目因为工程量大,往往要有时间的限制,而且也是最大的限制,更是底线,较少的工程总时间必然缩短设计方面的时间段来敷衍了事。

2.2.6人为乱用科技造成的影响。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为规划设计者的设计思维和方法带来了更多的不同的选择,如运用遥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会广泛影响园林景观的实现程度和工程的实施速度;gis应用开发,能够帮助规划设计者们进行更合理的决策。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如何合理有效应用高科技,这对设计者们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为了现实自己的设计水平很高,大多数规划设计者应用科学技术进行虚拟假设,但是根本没有把分析的成果在实践具体落实,不仅没有使科学技术产生实际的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结束语

园林规划设计方案 篇四

摘 要:简要介绍了案例教学的概念及特点,系统分析了案例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应用前景、课堂组织及教学效果,从而对教师在园林规划类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案例教学;园林教育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7.022

application of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urse

zhang qin1, zhang hai-li2, zhang lyu-shui1

(1.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ts,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5, china;2.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xi 210098,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concept and features of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based upon which an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effect of the method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urse was fully revealed .it aimd to enrich teaching method in landscape planning courses and gave reference for teachers in their work.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case teach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园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核心课程。目前,国内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设置大致相似,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1]。笔者通过系统分析案例教学的概念、特点、案例教学课堂组织及教学效果,明确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从而为案例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1 案例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1.1 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新任院长兰德尔对法学院进行大规模的改革,首先提倡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之后案例教学在哈佛医学院和商学院试行,1921年案例教学被正式全面推行。经过哈佛人百年的研究和发展,如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案例教学体系,案例教学逐步成为哈佛大学教学的最大特色[2]。

德国教育家w·克拉夫基认为,案例教学法是指“让学习者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动地获得一般的,更正确些说,或多或少可作广泛概括的知识、能力、态度;换言之,让他们获得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则性的、典型的东西以及规律性、跨学科的关系等等。借助这种一般的知识、能力、态度,就多少能理解并解决一些结构相同的或类似的单个现象和问题”[3]。中国案例研究会会长余凯成教授认为,“用于教学的案例,指的是一种特殊的教材,它以各种视听手段为媒介,但主要还是采取书面形式去描述一个真实的特定管理情景,此情景中需包含有至少一项管理问题及它的解决方案(即决策),它是为某种明确的教学目的服务的” [4]。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根据教学要求,利用案例为学生提供特定的模拟环境,通过研究和讨论,掌握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园林规划设计案例教学是指教师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要求为依据,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案例的调查、分析、讨论,通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对园林规划设计基本理论以及园林设计技法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1.2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1.2.1 师生地位的不同 教学活动中师生主体地位的不同是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本质区别。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单方面讲授课程知识,学生兴趣不足,得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5]。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更为紧密,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1.2.2 对教师要求的不同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具备传统教学素质即可胜任,即只要能条理清晰地陈述原理,能根据原理与实例有机结合进行讲解即可。而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教师除了要求具备传统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备有较强的实践经验、组织能力和全面的专业知识。只有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选取好的案例并能在与学生讨论交流中更好地解答问题。一堂好的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讨论时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进入角色,顺利完成课堂讨论,是教师组织能力的体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在讨论交流中,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能够随时给予解答。

1.2.3 对课堂环境要求的不同 相对于传统教学,案例教学要求的课堂环境更为轻松。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地准备,为课堂教学留下充裕的讨论时间。教学活动的形式是课堂讨论,这是一种动态交流式教学,是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案例教学中要求课堂的氛围更加轻松活跃。

1.2.4 教学效果的不同 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讨论所学知识,以自身努力去挖掘问题,通过集体力量去解决问题。案例教学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对于传统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则稍逊一筹。传统教学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对单个理论理解较快,但是缺乏讨论过程,因此学习的主动性

较低,学习的效果也比案例教学较差[6]。

1.3 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强调问题的真实性,“教学案例”本身来源于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其本身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综合起来,案例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3.1 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是实践性强,通过分析解决模拟环境中的现实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功效。教师选取的通常是真实案例,让学生在实际存在的案例中充当角色,运用自己所学知识,通过思考和分析问题,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方式,实现实际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实际上,在学校中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实际项目,通过案例教学模拟现实环境,可以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

1.3.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案例教学中,每个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做出自己的分析,自主解决问题。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知识盲点,激发学生在课外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1.3.3 有利于增进师生交流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解决案例问题,师生之间是一种开放式互动交流,进而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亲密。讨论交流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可以根据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师生之间相互探讨,增加教师和学生的接触,缩短双方心理距离,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7]。

2 案例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鉴赏能力的逐渐提高,园林行业的准入标准势必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园林专业的学生则需要学习和掌握更加全面的专业技能。《园林规划设计》作为园林学科的骨干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设计技能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前提。现有教学体系下《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理论教学中,由于课程设置过于陈旧,知识更新不够及时,缺乏对新材料和新方法的关注,难以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作为一个应用广泛的交叉学科,园林设计的元素已扩展到传统园林设计难以想象的境地[8]。打破传统,探寻更全面的新型设计元素成为当下风景园林学科设立的重要任务。

现今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中,对实践教学缺乏重视。重视艺术形式、平面构成,轻视工程技术、植物配置等实践性非常高的课程;注重书面理论,缺乏设计和工程实践经验,理论与专业技能授课比例不合理,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些都是目前传统园林专业教育中常见的问题。

然而案例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首先案例教学所选择的内容较为新颖,能摆脱传统教学中教材内容陈旧,知识结构与社会现实脱节的问题。其次案例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进师生的相互交流[9]。同时,案例教学还具备了理论联系实践的优势。例如它将设计场地中尺度感等因素直观地反映出来。除此之外,案例教学还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案例教学法的广泛应用将显著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培养成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园林人才。

3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案例教学的组织

3.1 精选案例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往往是设计方案图或已经竣工的实际案例,通过精选案例,形成案例库。案例教学所选择的案例应是兼具优点、缺点的典型性案例和特色性案例。典型性案例能较好地体现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从而分析事物的普遍规律。特色性案例是在某个方面个性突出的案例,如设计手法的别出心裁、设计材料的挑战传统、设计效果的非同凡响等[10]。特色性案例能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设计灵感,激发其创作热情,对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在选择和组织案例时应以典型性案例为主,兼顾特色性案例,及时收集和补充国内外的景观设计优秀作品。同时,教学案例要具备图纸齐全、效果清晰等特点。如在公园设计教学中,可以将纽约中央公园作为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展现纽约中央公园设计方案背景、平面图分析、道路系统分析、布局形式、部分效果图、主要景点图片、植物景观设计、方案优缺点以及纽约中央公园对现代公园景观设计的深远意义。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信息展示可以更好了解纽约中央公园方案的设计理念。

3.2 案例教学组织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案例教学组织包含以下3部分。

3.2.1 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案例教学中,不仅学生应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更应重视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好合适的教学案例;确定案例后,教师应充分分析案例涉及的教学内容,预计课堂讨论中将会涉及的问题,提前查阅资料回答疑问;提前分发案例资料,并把课堂讨论内容和课前准备工作提前通知学生。

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学生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前准备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根据教师的案例资料,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查找需要的参考资料,分析课堂讨论内容,结合案例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以便小组讨论。

下面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简要介绍案例教学课前准备工作。教师要准备太子湾公园的如下信息:(1)太子湾公园所在位置、历史沿革、人文资源、文化背景、设计背景等;(2)太子湾公园周围的环境、周围的城市景观、周围交通联系、周围居民类型与社会结构;(3)太子湾公园景观构思和设计布局手法;(4)太子湾公园植物种植设计等。课堂讨论题目可以设定为太子湾公园造园艺术手法分析,太子湾公园的设计优点以及你认为的不足之处,太子湾公园空间分析与种植设计特点等。教师将太子湾公园的相关资料提前分发给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和论文供学生学习参考,如《太子湾公园的景观构思与设计》、《杭州太子湾公园植物造景特色》、《园林从传统走向未来——兼论杭州花港观鱼和太子湾公园的园林艺术》等。通过了解各专家学者对太子湾公园设计特色的分析,从而得出自己对公园设计的心得。

3.2.2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首先要进行分组,分组时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组,以保证小组讨论的质量,并由小组成员推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组内讨论工作,整理小组讨论意见,代表小组发言,再进行小组间相互提问。小组讨论,目的在于增进同学间相互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设计结束后,每位组长展示小组方案,并陈述其设计理念。而后,其他小组提问,由该组成员解答。通过指出设计中的不足和优点,让学生通过倾听他人分析与见解,反思自我,得到更加完善综合的决策思想。教师此时应引导学生积极自由发言,充分启

发学生思维。

3.2.3 点评与总结 课堂讨论完毕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与观点作总结性概述,分析本次案例中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讲解本次设计中的重点与难点,分析哪些应该作为深入思考之处,指导学生课后思考。依次点评各小组的设计思路、规划布局以及设计方案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对于讨论中易忽视或者重点的问题,应进行深入讲解并强调其重要性。对于已经建成的案例,可对其建成场景进行优劣分析,最后总结分析评定。

4 案例教学效果分析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案例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应用所达到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该问卷主要面向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大二学生,共50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2人。通过对50份调查问卷的整理,得出如下调查结果(表1)。

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安排与课程效果、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及满意度等。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80%的学生认为基础知识学习更为扎实,思路更加开阔,75%的学生认为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效果明显,学生自身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并能积极与老师交流。由此可见,课程中实施运用案例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达到了教学的高质与高效[11]。

5 结 语

综上所述,《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一门多学科、重实践的课程,是园林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课程[12]。案例教学以其重实践、重交流、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特点,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明显提升作用。笔者希望通过对案例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应用的讨论与分析,为在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从而提高园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俊英,刘迪。增强相关专业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 2012,53(01):122-123.

[2] 李谧。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研究[d].沈阳:沈阳科技大学,2012.

[3] 吴建。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适应性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9.

[4] 王希华,路雅洁。“案例教学”法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4(2):10-11.

[5] 王淑芳。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之友,2008(1):123-124.

[6] 申益春。案例教学法与举例教学法之辨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0):98-100.

[7] 姜阁。 mtcsol研究生教学中的案例教学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8] 纪鹏。农业院校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8):158-159.

[9] 梁娟,皮建辉。基于能力素质培养的园林专业案例教学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 2012,53(3):115-116,121.

[10] 申益春。案例教学法——培养园林学生创新能力新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0(6):15-16.

园林规划设计方案 篇五

关键词:北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适宜性评价

1 北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

1.1 园林景观空间形式单一,设计缺乏科学性

我国很多北方城市为了追求景观设计的完美,迅速达到绿化效果,加大了市中心商业街、公园、小区等绿化力度,逐渐形成了以草坪空间为主,加上些许乔木,再搭配一些灌木丛的设计布局。这种设计模式和方式让人赏心悦目,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即草坪设计中的植物生长周期问题。草坪在北方的生长周期一般是3~5年,之后草坪将大量退化,与其它景观作物的生长周期相比,年限短,管理难度大,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1.2 生态效应在景观绿化中的欠缺

随着城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过程中难免会排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或物体,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在这方面,作为园林景观中的绿化作物,承担的责任就比较大,以此来吸收有害气体,更新城市空气,减少污染。而对于景观作物是否名贵、是否珍稀,则没有过高的要求。但在现实中不难看出一些地方为了城市的美观而设计,过度引进珍稀物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1.3 缺乏系统化、整体化的园林规划

在现实中,不难发现景观设计没有形成系统化和全面的规划。园林景观的设计不能发挥整体规划的作用。园林景观是城市绿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对外窗口展示,但园林景观显然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规划不合理,拆了重建、建了又拆成为城市景观规划中常常出现的矛盾现象。

2 北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适宜性评价

①美景度。景观的美景度是开展游憩活动的重要基础。②旷奥度。对景观开阔性和幽密性的评价,应严格限定游客设施建设,执行生态建设的开发标准。③自然度。即园林景观的设计应将重点放在于保护景观的自然性和原生性不被破坏。④敏感度。即景观生态环境的单一性和脆弱性,敏感度较高的景观环境具有较强的限制性。⑤相容度。景观相容度在于筛选一系列相容度较高的休闲活动。⑥可居度。是衡定人流在特定的园林景观中能够停留的时间长短。这些设计指标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适宜性的客观评价,能够有效反映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和舒适度。

3 做好北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对策思考

3.1 结合地区特点,积极挖掘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因素

从文化个性培育的视角分析,积极挖掘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因素就是将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转化成有意义、有价值的文化价值资源,将地域文化特色与园林景观设计有机结合起来,为地区园林景观设计做出贡献。一种文化只有与园林景观相适应并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改进和发展,又不失却自身传统的特色,这才是地域文化特色生命力的象征。

3.2 整体科学规划,科学认证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北方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大气环境条件,是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管理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又适宜地区景观特点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案,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内容,并对方案内容的细节进行市场反馈评估。规划设计应注重绿化方案的可行性,遵循既能美观大方,又能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错配。加大生态效应在景观绿化中的应用力度,通过园林作物的有机搭配,最大限度地吸收有害气体,净化城市空气,减少污染。

3.3 制定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适宜性评价方法

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是日新月异,逐渐呈现了多元化的设计风格,有时甚至会出现异域风情泛滥、追求表面奢华的现象。对此,我们更应该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些科学的评价方法 ——既不抄袭大师的作品,也不生搬硬套传统的园林形式。应该充分结合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作物生长特点、审美文化,制定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适宜性评价方法。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评价指标体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吸纳群众的评价意见,营造具有深刻内涵和本土特色的风景园林作品。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北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及适宜性评价进行了简单探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体现出深刻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是城市整体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必将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园林规划设计方案 篇六

关键词: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施工

Abstract: the work of a landscape can be a good work,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design and project planning construc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ake clear the link, the specific design and projec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quality. Analyses and discusses the necessary main contact on the various stages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Keyword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居住区环境中,建造花草树木、水面这些软质景观固然重要,但同时人们也需要活动场地和游乐设施等硬质景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体现在硬景与软景的良好结合上,同时更应注意景观的细部构造。现阶段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需求增长与发展较快,加上项目建设周期紧,各项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安排都是倒排时间表,造成设计环节推敲不够,设计与施工脱节,唯有设计者和施工者紧密的互动方能创造出优秀的园林景观作品。

1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与工程施工的紧密联系

建筑设计是严格按图施工的,但园林景观是一种意念和愿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而且景观实景已经远远超出了图纸二维或三维的表达范围。景观施工实际上是一个设计再创作的过程,需要施工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调整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园林景观项目涉及的地域范围大、涉及工种多, 如果在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过程中, 各类因素不能进行有效的协调, 施工单位按图施工的结果未必是设计师和甲方所预想和需要的。由此可见,园林景观作品的规划设计与工程施工具有紧密联系,两者必须进行良好的互动。设计需要通过工程施工的结果得以体现设计的效果和价值,而施工队伍通过对设计的深入理解以提高自身的技艺水平。设计是整个园林景观的灵魂,施工是整个园林设计的身体,没有灵魂园林景观不能正常存在,没有身体,园林景观就成了空中楼阁就不能完美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规划设计与工程施工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谁也离不开谁,对园林景观来说是缺一不可的,它们相互补充与相互促进。

2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与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

为了因地制宜地做好园林景观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工程施工工作, 在规划设计与工程施工前,必须勘察施工现场,根据施工现场的立地条件,有的放矢地进行规划设计与组织施工。在勘察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自然地势、地貌及地下的土质结构及埋藏物、周边环境和水源情况都要做深入调查,为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工程施工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的规划设计与工程施工方案。

3、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与工程施工贵在互动

3.1.方案设计阶段设计和施工的互动。

一般情况下,从方案到施工图阶段,设计者只是反复向甲方汇报设计意图、设计效果,而施工单位并没有获得全部设计信息,从而导致施工与设计脱节。在工程的规划阶段设计和施工达成互动,可以使设计师少走很多弯路,增加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以住宅小区设计为例,在做总体规划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建筑与园林景观的协调关系,而作为园林景观的施工单位也要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了解设计者的意图。首先,设计者要先做出园林景观的总体设计方案和重要环节的设计方案,然后再组织一些富有经验的工程师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在经过园林专家审核之后才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如果这个过程缺乏富有经验的工程师的参与,这很可能会给整体设计造成弊端,因为不管设计者如何优秀,毕竟缺乏实战经验,想象和现实往往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在最后落实设计方案的时候一定要请一些富有经验的工程师对设计方案进行最后的审查,以保证设计不脱离实际,最大限度的达到完美。众所周知,设计是施工有效进行的前提,而施工也可以促进设计水平的提高,所以说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同样可以完成设计和施工的互动。

3.2.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和施工的互动。

在确定了园林景观总体设计方案和重要环节的设计方案之后,下一步就是要进行具体详细施工图的设计了。施工图是指导施工的有效依据。因为施工图可以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能否顺利进行,所以在进行施工图纸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周全,一方面要考虑到施工图纸所呈现的效果,另一方面更要考虑到施工图纸的可行性。施工图纸一定要详细,体现在每个小小的细节上,细节处理一定也要尽量详细。要注意的是,设计者不能盲目的根据别人以往的设计案例去进行设计,而不考虑能否够到达合理的效果。而设计者所设计出的尺寸能否达到具体的施工要求、是否能够和周边的环境协调起来等等这些问题或者相关问题,对施工图纸的设计者来说不好评定,但是对于施工单位的工程师来说很容易解决,因为这些有经验的工程师亲身体验比较多,能够就设计的合理与否提出合理的见解。

总之,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加强设计和施工的沟通与交流。施工单位可以给设计团队提出一些对设计非常有帮助的意见和建议,让设计者发现设计的不足之处,然后改正、完善,增强图纸的可操作性,而施工单位也可以进一步的了解图纸所要表达的内容,以便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因此,施工图纸设计阶段设计和施工的互动也必不可少。

3.3.工程施工阶段设计和施工的互动。

在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以便设计单位准确地向施工单位传达设计意图。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施工的好坏,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能及时发现图纸中的缺陷和问题,并在施工前及时纠正,避免施工过程出现更大的损失;而对设计图纸的会审和讨论有利于施工单位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以便在施工中更好地让设计意图得意实现。在工程施工前,设计单位应会同甲方、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审核确定材料样板。在施工阶段,作为工程的设计者,应该经常去施工现场,了解施工的实际情况,指导施工单位按合理的工序进行施工,对地形效果进行调整,对苗木种植加以指导,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把控。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给施工单位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从而帮助纠正一些施工不合理的问题。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也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与设计的效果偏差比较大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对设计图纸进行修改和完善,等到图纸完善之后才可以通知施工单位继续施工。

4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开始进一步追求精神享受,追求更好的居住环境,都希望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更加优美和温馨。园林景观作为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在设计与施工的良好结合,只有优秀的设计方案加上精湛的施工工艺,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作品,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曾艳,王力。景观设计与施工教育一体化的研究[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8(14)

[2]陈俊飞。岭南园林水景设计与施工探析[J].跨世纪。2008(8)

园林规划设计方案 篇七

关键词:规划设计节约型绿地 作用

Abstract: The conservation-oriente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onservation-oriented society's constructi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building resource-saving garden sour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lanning design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to strengthen " green and saving construction method. From the economical use of land, saving water, saving material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should be done " to save ", and advocat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nservation-oriented landscape, from the source of " planning and design ", taking the saving road.

Key words: planning and design; saving green; role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资源成为制约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建设节约型园林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方面。而在建设节约型园林中,规划设计是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源头,规划设计中做足了节约型文章,以后的绿地建设施工、养护管理就顺理成章的节约成本。

一、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

园林,即恩格斯所说的第二自然,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而园林规划设计,就是园林绿地建设之前的筹划谋略,是实现园林美好理想的创作过程。园林设计的宗旨是不断满足人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休息游览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好的园林景观设计能充分突出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景观。

二、当前园林景观设计方案与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相违背的问题

节约型园林绿化在个人看来,就是以最小的投入(包括土地、经济、材料等)获取最大的效益(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有什么样的方案,就会建成什么样的绿地。在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中不能正确把握好“节约”理念,就会造成建设、养护中的资源浪费。下面就本人见到的与设计相关的浪费型园林绿地现象。

1、不考虑原址地形地貌,人为堆山,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成为越来越紧缺的一种资源。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为了达到景观的艺术性、自然性,规划设计师们在设计景观方案时,会人为堆山。堆山的所用之土往往是从他出购买的土壤。大家都清楚,土地的表层土壤最具肥力,富含有机质和养分。但在堆山的过程中,表层土往往不能在人工山的表层,这是一种浪费; 同时,不考虑地形地貌,造成土方回填利用的浪费。

2、大规模模纹色块造成养护成本高。 达到色彩各异、图案变换的视觉效果,模纹色块成为道路、公园、庭院等绿化中不可或缺的材质。大量的模纹色块的使用,使养护中的修剪作业量大大增加,尤其在其生长旺季。同时,小灌木的耐旱抗性较差,在夏季,人工浇灌水也增加了养护成本。

3、不考虑给水设施,造成水资源浪费。在设计景观方案时,不考虑后期养护中的植物浇水问题,无相关给水设计,致使给水设施不全,在养护中依靠人工洒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4、植物搭配不合理,景观效果差造成重复建设。几种植物由于生长速度不一、修剪强弱不一,搭配后造成景观效果差。本人见到两种,一种是金叶女贞法国冬青组景,东青生长速度较快,而月季每年冬季要进行强剪,来年才有花开,为了保证月季观花效果,只有对冬青进行强剪,与金叶女贞一样平整,没有发挥冬青植物的优势,没体现其景观作用,从而导致色彩不分明,没有层次感。

三、设计方案中可采用的节约型措施

建设节约型园林,归根结底为节地、节水、节材、节能。一个节约型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至少可以从节地、节水、节材三方面综合考虑,最大限度的发挥有限资源的使用价值,创造和谐优美的人文景观。

1、节约用地。一个好的规划设计方案,应综合考虑现实土地的利用价值,一是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二要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并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

2、节水。在规划设计方案中,综合考虑后期养护中的浇灌问题,一是要在方案中设计给水设施、透水铺装,这样在施工时可以与其他土建工程同时施工,为后期养护有效解决水源问题。二是设计雨洪收集利用设施,对水资源进行收集利用。三是选用耐寒植物。

3、节材。一是充分了解工程所在地的植物种群,在设计方案中尽可能选用当地乡土植物,避免大树、古树及外地不适于本地生长的植物,造成购买成本、养护成本过高。二是减少大规模模纹色块的面积,合理搭配乔灌木及地被,避免养护管理中的修剪量大且频,浇水量大。

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带来的7篇《园林规划设计方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园林规划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园林景观设计规划方案精选6篇03-30

公司一日游团建方案优秀6篇09-20

线上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及措施(优秀5篇)10-05

提质增效工作方案(优秀7篇)09-19

电台音乐节目策划方案(通用6篇)11-28

电视真人秀的策划方案(优秀6篇)11-08

2022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方案优秀3篇10-01

2022新高考改革方案及政策解读通用5篇10-05

工作方案实施细则4篇09-22

大学生抽样调查方案最新5篇09-24

66 42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