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教学方案5篇

2024-04-26 09:15:36

这里是爱岗敬业的小编沧海红颜为家人们整编的5篇融合教育教学方案。

融合教育教学方案 篇一

金融硕士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要求金融硕士以金融理论为基础,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卓越能力是金融专业硕士最核心的目标。金融硕士应该突出实践性的特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实践性与学术性相结合。金融硕士教育必须保证必要的理论知识。金融硕士跨专业的考生比例较大,更要把关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合理的课程体系、学习现代金融学知识体系和理论范式,掌握金融最前沿的知识理论。为实践做好准备,也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分析、解决我国金融实际出现的问题,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办学标准与培养单位特色的关系

统一的质量标准是金融硕士发展的必要条件。2011年3月18日全国金融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通过《全日制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是规范金融硕士教育的最高文件及标准。其中对培养目标、招生对象与入学考试、学习方式与年限、培养方式、培养工作学位授予进行了规定。但是这个办学标准过于笼统、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进行调整。金融硕士教育标准既要体现质量规格,又要体现培养特色。在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学标准的规定下,各个培养单位根据自身发展金融的基础、地方经济特色培养金融硕士。培养金融硕士最终要经受市场检验。金融硕士培养也是为地方输送合格的金融人才。既要在一定的办学标准下办学,也要突出各个培养单位的特点,两者有机结合。

三、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之间的关系

多数未在银行、证劵等金融机构工作过,对于实践环节不够重视且缺乏指导方法与实践经验。经过多年的培养金融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法,校内导师未能及时转换身份。金融专业学位双导师作用的发挥,需要校内导师及校外导师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一方面,负责金融理论、基本经济理论知识的传授,另一方负责金融实践的培养及前沿理论的传授。校外导师必须加强沟通,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指导为辅。在校外导师的沟通中,由于责任大及校外导师的工作性质,校内导师需主动。才能形成优势互补,发挥双导师制的优势。双方必须明确责任,通力合作。金融专业学位校外导师往往是银行机构、证劵公司、金融集团高管,他们做导师的目的是不是为了得到金钱的回报,而是为了回报社会、把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教给学生。学校提供的金钱激励往往起不到激励作用。需要提高校外导师的社会责任感,邀请校外导师做学术讲座,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传授给金融硕士。

四、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课堂讲授法是人类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教师最长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以教师预备好的案例为线索,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分析研究案例及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从MBA教育中发展并广泛地应用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金融硕士教育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监管部门的人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3]

五、金融专业学位与金融类职业考试的关系

融合教育范文 篇二

小学生正处于启蒙阶段,他们对道德的认识只局限于来自生活的体验。所以将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想融合,将德育教育通过音乐教育渗透给学生,通过体验性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理解有关道德的各类教育,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体验生活中的情感

环境对人的影响可以说是切实存在的,音乐教学则可以通过营造听觉环境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通过感受音乐环境从而不自觉中接受了德育教育。比如,在《森林的歌声》这首乐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音乐场景,学生通过聆听乐曲中大自然的真实声音以及动听的音乐来感受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或者将课堂开到真正的自然界,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大自然的媒体,开拓视野的同时也接受德育教育,提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二)体验爱的情感

音乐的动听依赖于优美的旋律以及朗朗上口的歌词,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发挥歌词与旋律的优势,培养学生爱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歌唱《友谊地久天长》这首乐曲时,教师可以通过表演故事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观看,倾听以及表演的过程中被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情感,再配合上优美动听的乐曲,能够教导学生学会爱与被爱,学会在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助人为乐,热情好客的品质。

(三)体验快乐的情感

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吸引学生学习热情最方便的方式之一,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接受乐曲中所表达出简单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定好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例如在《咱们从小讲礼貌》这首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唱一些有关礼貌的歌曲,同学之间运用礼貌用语进行对话表演。快乐也是德育的一方面,教师通过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与学生进行互动,体验快乐。让学生在快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快乐的情感。

二、实践性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相融合

学生在音乐课程中通过实践,能够获得各类技能,不仅能够学到音乐知识,还可以通过实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

(一)自主性音乐实践

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中,学生通过自主的音乐实践能够根据歌曲的音乐发现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如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时,教师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在课堂开始时引导学生,像学生提问有关国旗的故事和历史,还可以通过分发小五星红旗的方式,调动学生视听觉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索,感受国旗的神圣和庄严,不自觉中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

(二)合作性音乐实践

合作性实践是通过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蜗牛与黄鹏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这种方式,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同学间取长补短,感受合作带来的意义。

(三)探究性音乐实践

抽象的音乐旋律难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学生可以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音乐世界的美好。在《铃儿响叮当》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听完音乐的感受,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探究感受音乐的美好。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还能够在引导学生在探索音乐的过程中学会在集体中和谐的与同学相处。

三、语言性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相融合

语言性音乐教学能够帮助教师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将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德育教育的内容有效融合。

教师在备课时,应将课堂紧密的与教学内容连接起来。整堂课的教学都要引领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要富有逻辑性和吸引力。例如在《红星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凝练自己的语言,进行语言朗读时要富有艺术性,无论是气势磅礴还是抒情,教师都应该仔细组织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情感抒发。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汲取音乐知识和爱国的情感。作为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的语言中体验韵律的灵动与美好,真正感受音乐存在的价值。

融合教育教学方案 篇三

关键词:多层次创业目标;会计高等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合机制

一、会计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

人才培养目标是会计教育的首要问题。会计人才的能力需求是会计教学设计的第一因素。按照西安交通大学对全国范围企业用户的调查显示,国内企业对会计人员专业能力需求的构成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传统财务会计职业能力的需求急剧下降,会计职业的多样性发展对其职业能力提出多样化的需求。

通过对每一种会计职业岗位的进一步调查发现,国内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对会计人员的能力需求细分为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对于会计专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需求差异也是中外会计教育的最大差异,而这正是创业教育所要培养的关键能力。因此,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成为会计教育的紧要目标。而已有的研究表明:财会技能是创业能力的核心能力之一,会计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开展财会人才的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经形成广泛共识[1]。

二、创业教育的特征——来自美国的经验

创业教育源于欧美,已有近60年历史。广义的创业教育,是一种创业素质的培养,其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自我创业的精神和技能、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方法及主动适应社会的就业观念和心理品质。近年来开展的创业教育,已明显倾向于广义的创业教育观念。很多学校甚至将创业教育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予以重点发展,其中又以美国高校最甚。纵观美国高校开展的形形的创业教育[2],可以看出,美国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是内容的创新性。从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内容看,其与创新教育紧密相连,很难完全割裂。创业教育包含以创新为基础的行为方式,二者存在教育目标的统一。

二是对象的全员性。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对象是面对全体大学生。因为所有的大学生最终都将走向社会,因此,高校意在培养全体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学生自身实现从“被动适应社会”向“主动适应社会”的转变。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不应该只是面向“有创业意向”的少数学生,应充分体现教育的全员性。

三是体系的融合性。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内容丰富,既有独立设置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又十分强调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与渗透。因此,在其多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既有渗透到专业课的融合型课程,又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和创业实训课程。今天,美国高校不断细分创业教育,出现了诸如家族创业、新技术创新与创业、妇女创业、大型机构创新和创业等很多新领域的创业教育。

四是方法的多样性。美国高校普遍重视实践性教学,并坚持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些课程安排在课外或者是校外,通过开放式教学的方式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了传统的讲授以外,还采用案例讨论、参观、考察、实习、自主研究开发、实训、竞赛等多种方法。

三、创业教育的多层次目标定位及其融合

创业教育体系的融合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创业教育因高校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从学生对创业教育的不同需求,又可以将创业教育分成三个层次。

一是普遍性创业教育目标。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意识与技能。这一阶段是对在校学生进行普遍的创业意识教育,主要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这一阶段应在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门设置一定数量的创业教育内容。

二是针对性创业教育目标。主要是在普遍性创业教育层次上,进行针对性创业实践活动训练。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和基本素质,掌握一定与专业相关联的创业技能,并强调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良好个性的形成,以使他们具有未来创业所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和专业素质。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具有较显著的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同时也可提高学生会计执业能力。

三是提高性创业教育目标。在上述教育基础上,通过综合性的研究创业问题、开展创业实践,如制定创业计划、创建创业团队等,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种创业资源进行企业管理、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其目的在于综合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创新能力和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创业难题的能力,让有创业愿望和行动的学生最终成为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创业者。这是我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最高目标。

结合创业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和能力培养内容,创业教育与会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分解与融合如表3所示:

因此可以看出,创业教育的多层次目标,需要按照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育过程需要紧密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最终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创业能力,又具有专业素养的财会人才。

四、创业教育的多层次目标与会计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融合

创业教育于会计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融合包含以下方面:

1. 课程体系的融合

根据“泰勒原理”所描述的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大标准——连续性、顺序性和符合性的要求[3],构建出多层次的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高等教育的融合体系图(图2)如下:

2. 教学内容的融合

课程体系的融合要求教学内容的融合,即将创业教育要求与专业教育内容紧密结合起来[4]。比如,创业教育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这些能力与成本管理、财务分析与预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资金运营、财务管理等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在信息化环境下,与会计信息系统紧密相关,也是上述课程知识的具体运用。因此,在相关专业课程过程中,注意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创业活动连接起来,设计案例讨论或案例设计、实践基地实习、企业家讲座等项目将专业教育内容与创业教育内容融合在一起,可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 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2009年4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颁发,明确了推进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分类标准开发与建立的战略部署,表明会计信息化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一举措无疑将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提出更新的要求。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安排下,加强创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整体提高会计教育的效率已经刻不容缓。2009年,张晓岚教授组织了面向全国的会计实验调查,结果显示如表4:

上述统计可以看出,信息化教学条件已经开始被引入会计学课程实验,但近半高校仍然缺乏专门的实验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专门的实验教学的师资较为缺乏;专门实验室的建立已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考评的做法各校存在差别。

4. 与国际化教学的融合

很多高校的会计教育是以国际化教育为特色的(如表5所示)。尤其在上海,几乎90%以上高校的会计专业或者与国外直接合作,或者采用了外文原版教材进行教学。因此,创业教育需要考虑与国际化教学的融合。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中,可直接引进KAB 创业教育项目,建立“大学生KAB 创业教育基地”,开设KAB创业基础课程来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目前,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50多所高校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在采用外文原版教材的高校中,由于外文教材虽然有大量的案例,但其案例环境往往不合适中国的经营环境,无助于培养学生的本土创业能力,因此,需要结合中国国情改编这些案例,加强双语教学与创业教育的融合。

事实上,要达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学专业教育较好的融合,需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管理配套规章及流程、师资建设保障、经费保障等具体的培养方案来保证实现,只有做到上述诸多方面面的融合、协调及保障,才能达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成功融合。

参考文献:

[1] 雷家骕。 国外典型创业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0(14):25.

[2] 黄兆信,曾尔雷,施永川。 美国创业教育中的合作:理念、

模式及其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 2010(4) :105.

[3] 宁钟,李佩文。 创新与创业教学每年三维体系构架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2013(1):32.

融合教育范文 篇四

关键词:生命化教育理念;音乐教育;融合

生命化教育是音乐教育生命中必须具备的条件,生命作为开始阶段,提高生命质量,实现生命本身所特有的意义。

一、生命化教育与音乐教育取向的融合意义

(一)在生命化音乐教育中提升审美

生命在理性思维如概念、推理等中存在,同时也存在于感性思维中,如感觉、知觉等。人的感觉各种各样,源源不尽。人的高贵与气质是展现强大内心的不自觉的外在表现,是一种外在的艺术符号体系。生命化音乐教育在敬重生命本身具有的天然的基础上,使其对生命有另一种成全,在带领受教育者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熟练运用音乐知识,同时也是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去欣赏、展示音乐作品,升华为由有组织的音响效果带来的感性认识。这同科学教育是有明显差别的。被选入生命音乐教育教学的作品往往都是具有代表性或伟大的音乐艺术家创造的,这一类作品更具广阔、生动性,深刻地呈现出不断变化的感觉世界。在长久的、有目的的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受教育着的审美能力会不断的提升。在人生命潜能中审美能力非常重要。这种潜能的发展,让生命能够进入到更广的感性世界,这是生命成全的重要内容。

(二)在生命化音乐教育中展现出创造性

创造性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天才特有的,而是普遍存在于人的生命中的潜能,是任何一人都可经历到的人的本质属性。生命化音乐教育让生命成为高的目标,决定着人创造潜能更现实化。因此同理性化和其它功利化性质的事,有差别的音乐教育教学,都可以激发受教育着最原创的潜力。刨根究底的原因就是音乐自身是最具创造的艺术成绩,它的创造性特点,更能体现其在培养个性和创造性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生命化音乐教育使受教育者从最开始的被动和不愿接受到最后主动去聆听欣赏,对非自然性的音乐进行体验,发挥自己本身的联想、想象等意识去填充和丰富音乐化的对象,形成仅仅属于此时自己所独有的感受。

二、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与音乐教育取向的融合实践

(一)音乐教育中理解生命价值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不断交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本身是具有自己独特思想和丰厚感情的群体,而且会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独立性,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要充分提供他们成长需要的养分,为其创造一个能够自由成长的独立空间。教师需要准备结合书本知识的同时渗透进生命化教育的教案,通过对生命化音乐进行有机的拓展,将生命的价值以及所具有的音乐教育取向教授给学生。在高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教育者进行生命化教育,根据音乐作品的价值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生命的意义,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音乐教育中增强生命自信心

在我们音乐教育教学中,老师应知道师生的关系的是否和谐。而高中生正处在特殊的成长阶段,生理和心理都未完全的成熟,他们有时像孩子有时像成人,既有孩子的真诚也有成人的责任感。高中生渴望课堂是有生命尊严的,不管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是否达到原本制定的“标准答案”,教师都应给予学生对生命的尊重。生命化教育的课堂是学生勇于表达心中对音乐、对生活真实想法的课堂。我们在开设师生互动的音乐课堂时,注重师生在某种意义上是平等的地位,教与学是灵性的互动,教师要通过自己对音乐的尊重去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音乐中很多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也可以是具有发散思维的,每个学生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要使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更能展现出生命的美。所以教师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具有主动发言的习惯,对学生积极的表述先给予一定的肯定再具体分析,让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具有充分的生命活力。

(三)音乐教育中感受生命美好

音乐教育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出好的音乐氛围,让其感受到音乐的美。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可以播放音乐相关的视频画面,视频的播放会让视觉和听觉的美感完美的融合,同时配以歌词让学生体会到文字的美感。在学生开始歌唱时,教师还可以教学生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将歌曲本身的感情赋予形体之中。也会更加让学生体会歌曲的内涵、生活的美好。生命化教育应顺从人的自然的教育,教师应给学生展现生命的空间,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感受课堂上的学习,具有的极大的乐趣,使其感受生命的美好。因此,老师对学生做生命化的教育要持续地进行实践和总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注重丰富其生活阅历,增加其对生活的感悟,使生命教育与音乐世界恰当融合,相互促进。生命是一种精神追求,要热爱生命。对待生命教育我们要从心出发,走进学生的心灵当中,感受音乐的美好。

[参考文献]

[1]叶晓玲。生命存在与音乐教育生命化[J].福州大学学报,2013.

[2]符晓梅。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1.

融合教育范文 篇五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任职教育;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近年来,由于研究生教育的岗位指向性不强,使得毕业研究生在部队,特别是在一线作战部队的认可度不高,存在“用不了、提不了、稳不了”的现象。但研究生教育又是社会公认的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渠道,代表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也是世界各国提高军官素质的主要手段,不容轻易否定。在此背景下,就有人提出了研究生教育与任职教育“融合式”培养的建议。

目前,推进研究生教育与任职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总部机关的政策。但关于融合的相关学术研究还比较滞后,研究成果不多,现有的一些研讨多是探索性的、浅层次的,相关理论还不成熟,如何“融合”,还缺乏深层次的研究。从两种教育类型的本质属性入手,分析研究生教育和任职教育在各个方面的区别与联系,研究研究生教育与任职教育融合的内涵和融合的具体形式,探讨这两种教育融合的举措,这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生教育与任职教育的比较分析

研究生教育和任职教育的本质是不同的,无论是生源特点、选拔方式,还是培训目的、培训方式、质量要求等等,都有明显的区别,简单地讲融合不具备可操作性,特别是作为一个影响全局的政策,简单地提研究生教育与任职教育融合发展,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混乱,影响研究生教育和任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生教育和任职教育两种培训类型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两种教育是不同性质的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精英教育,任职教育是培养任职能力的职业教育,两者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和价值追求;其次,两种教育都是面向军官的本科后教育,培养过程中的交集不大,相同点不多,但两种教育在培养目标需求上具有互补性,研究生教育有提高任职能力的需求,任职教育有提高创新能力的需求;第三,推动融合不能解决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经验、创新与应用、前沿与现实等军队研究生教育与部队需求的深层次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不了”的问题;第四,推动融合有利于减少干部的调学次数,缩短培训时间,提高军官培训工作的整体效益;通过学分互认,还可以提高任职教育的吸引力,拓宽研究生教育的生源渠道。

三、研究生教育与任职教育融合的内涵

(一)培养功效融合

研究生教育是比任职教育更高层次的培训形式,接受过相应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者,可以不必再参加相应的任职培训,或参加过相应层次的任职培训,在申请学位时可以免修相关课程。比如,获得联合战役学硕士以上学位,或获得作战指挥军事硕士专业学位,可以不再参加军事指挥干部的中级培训;获得军事装备学硕士以上学位,或装备指挥军事硕士专业学位,可以不再参加装备系统的指挥干部中级培训。

(二)培养目标融合

在研究生教育中,通过加强对军官队伍培训使用的精准化管理,按照“训用一致”的原则,尽量明确研究生的岗位任职意向,把任职能力作为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目标之一,并在培养过程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来。

在任职教育中,按照建立学习型军营、军官接受终身教育的大思路,突破现有学制的制约,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任职教育的目标之一,通过合理设计培养过程,实现任职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与融合。

(三)培养方式融合

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式比较灵活,层次上有博士、硕士;学位类型上有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学习方式上有全日制脱产研究生、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院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的半脱产型研究生等等。

任职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可以参照研究生教育的模式改革任职教育,实现任职教育培训模式的多元化,为增加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要求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任职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同质化培养。

四、研究生教育与任职教育融合的形式

(一)研究生教育与初级任职培训的融合

按照模块化的思想进行课程设置,将两种教育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知识模块,把初级任职培训的知识模块移植到研究生教育中,所有研究生都至少接受一个初级任职岗位知识模块的学习。同时,实施岗位任职资格认证制度,为通过相关考试、达到某一岗位任职要求的研究生发放任职资格证书,从而实现研究生教育与初级任职培训的融合。

(二)研究生教育与中级任职培训的融合

对部分学业成绩优秀、学习意愿强烈、学习潜力较大的中级培训学员,在完成职务晋升培训规定的学习内容后,经过选拔考试程序,转入研究生教育,将中级培训所学相关课程的成绩计入研究生课程学分,补修部分学科课程后,直接进入课题研究环节,从而实现研究生教育与军官晋升培训的融合。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军官任职培训融合

建立专业学位与任职岗位的对应关系,开设与任职岗位相应的专业学位班次,并规范相应的培训要求和质量标准,实施具有任职教育性质的研究生教育。

在培养过程中,根据岗位需求选课程、结合工作实际选课题、围绕工作难题做文章,进一步突出其任职教育特性。

五、推动两种教育融合发展的举措和建议

(一)加强法规建设,为融合提供制度保证

科学定位研究生教育和任职教育在军官培训中的位置,在明确军事教育训练大政方针的基础上,科学修订有关规章制度,准确定位军校在现代军事教育中的职能作用,把适宜在军校组织的教学活动明确出来,把适宜在部队组织的训练活动剥离出去。在制度上明确各类岗位的任职资格和培训要求,有效引导军官接受具有岗位针对性的教育,引导院校开展具有岗位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二)更新研究生教育理念,强化军事职业教育特色

把提高岗位指向性作为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研究生培养,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上,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放在首位,进一步突出军事职业教育特色,在培养学术创新能力的同时,针对部队任职需求,加强军人职业素养和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同时,进一步突出军队建设的实际需要,突出军事特色,优化调整学科方向,构建与高级军事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

(三)拓宽任职教育的内涵,提升军官队伍的创新能力

把任职教育由“拓宽知识为主”拓展为“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将任职培训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重点掌握岗位任职知识;第二阶段,开展旨在解决实际工作难题的探索研究,并在规定时间内向院校任职培训管理考核机构提交研究成果,对成果评审合格者颁发相应的岗位任职资格证书。对于研究成果优秀、有志冲击更高目标的军官,经过相应考核后转入研究生教育。

【融合教育教学方案】相关文章

公司一日游团建方案优秀6篇09-20

线上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及措施(优秀5篇)10-05

提质增效工作方案(优秀7篇)09-19

电台音乐节目策划方案(通用6篇)11-28

电视真人秀的策划方案(优秀6篇)11-08

2022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方案优秀3篇10-01

2022新高考改革方案及政策解读通用5篇10-05

工作方案实施细则4篇09-22

大学生抽样调查方案最新5篇09-24

公司提质增效方案【精彩4篇】10-27

66 5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