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园建设方案最新10篇

2024-04-05 12:06:07

校园文明创建需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净化美化校容,建设文明环境;二是规范语言行为,培养文明学生;三是突出整治重点,加强学校环境治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这里是可爱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10篇文明校园建设的相关内容,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文明校园建设 篇一

怀化市钟秀学校创建于2011年9月,位于怀化市中坡森林公园南麓。占地68.9亩,目前有在校学生2700余人,教师135人。学校秉承“养孝道美德,育灵秀学子”的办学理念,将弘扬孝德作为立校之本和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载体,把多彩生活课程打造成孝德文化的有力支撑,力求通过生动活泼的素养教育、生活教育,培养当代“灵秀”小公民。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三八红旗优秀集体”“湖南省德育课程教学与研究实验学校”“湖南省生态文明校园”“怀化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怀化市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2017年11月17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自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以来,学校借全国文明校园表彰之东风,乘势而上,全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营造更加良好的文明校园氛围,开展了一系列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将文明校园建设与市、区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有机融合,通过“小手牵大手,文明家家有”等活动,由校园文明辐射到社区文明、家庭文明,促进良好家风建设。在原有的全国文明校园创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阵地的基础工程,拓展了文明创建的途径和方法,继续创新文明校园建设活动,想方设法全面提高学生文明道德素养,并以此为怀化市“三城同创”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创建成效简介

(一)思想道德建设

学校全面落实党中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学校孝德教育已经深深扎根在师生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培养出了黄杰等数十名最美孝心少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先后表彰的孝心少年近2000余人次。孝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一个人优秀的品德是源自于对自己家人的爱、对长辈的关心。在继续扎实推进孝德教育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将孝德教育上升为道德教育,将学校教辅楼顶上的办学理念“做个有孝心的人”更改为“做个有道德的人”。由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孝德教育拓展为道德教育。将孝德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接地气、有效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寻找到了孝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衔接点,从而引申到诚信教育、爱国教育、友善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法治教育等领域。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内涵;细抓文明礼仪培育,进一步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提高学生基础道德水平,使学生在核心价值观沐浴下健康成长。

同时,我校开展了寻找身边的“钟秀好人”的活动。发动全校师生和家长去发掘身边好人的线索,营造“学好人、做好人”的舆论氛围。通过全校师生推荐,学校德育处审核,每月评选出“钟秀好人”,将他们的优秀事迹,推送到钟秀学校公众号进行集中展示,广泛面向学生、家长、社会,开展投票活动,评选出大家心目中的年度“钟秀好人”,对群众认可度、事迹感人的“钟秀好人”进行表彰。让“助、勇、诚、敬、孝”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我校道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校师生没有出现一起违反道德和法律等严重问题。我校至今共评选出孝心少年、文明少年、礼仪少年、诚信少年等共2000多名。不断涌现的先进,不断激励着全校师生努力争做“钟秀好人”。

(二)领导班子建设

学校领导班子素质较高、作风优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2017年下期,我校党建工作被省党建工作检查组抽查,并被作为全区的先进典型获大力表扬。2018年,市、区两级的基层党建工作检查中,对我校的党建提出表扬。对于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立足于清正、廉洁、勤奋、诚信、阳光的原则,认真开展党建活动,组织好党建学习,服务于一线。目前着力打造思想道德建设队伍,除了优化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队伍建设之外,还正式成立了学校德育处和钟秀学校老教师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抓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三)教师队伍建设

深入开展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认真学习了全国教育工作大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了党中央对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加强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教育,严守鹤城教师“十不准”,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广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师德比赛活动,其中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单丹还代表第二督学责任区参加2019年全区师德师风演讲活动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学校开展了师德标兵表彰活动,建立师德师风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审、优秀评选等中予以优先。先后表彰了师德标兵30名;市区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18名;校级优秀教师90名;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先后发出十五期学校优秀教师的宣传报道,共推介宣传了近100位优秀教师。很好地宣传了学校优秀的师德师风和优秀的教师队伍,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好评。

(四)校园文化建设

近年来,学校陆续更新了一批校园文化建设。如新修建了毕业学生为学校捐赠的“跪羊图”、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石碑;新建了学校花廊,在花坛中建亭子、铺卵石路。根据学生表现,重新认定了一批学校孝德之星,充实了学校孝德之星长廊,学校孝德之星长廊里的孝德之星人数已经达到了2000余人次。学校将弘扬孝德文化与倡导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让学生形成从爱家、爱亲人,到爱国、爱社会,以“小孝”博“大孝”的良好品德。

为实现传统文化熏陶人的教育目标,学校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中华传统美德、孝德文化、廉政教育、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校务公开等主题,构成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24字”张挂到楼房的外墙上,矗立在绿色的花坛中,张贴到教室的墙壁上,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内化于学校的管理中。根据小学年龄特点,组织编辑《钟秀学校孝德行为图》,让学生看得懂、做得到,促进良好家风建设。

(五)校园环境建设

我校创建于2011年,学校规划合理,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布局规范。学校始终把校园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构建平安校园环境。安全领导机构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重视安全教育宣传,每期开展安全疏散演练。加强门卫制度,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排除各种隐患,确保师生安全。

校园环境干净、舒适。学校德育处狠抓校园环境卫生,少先队环保小卫士、文明礼仪监督岗促进学生文明礼仪、卫生习惯的养成;70%以上绿化覆盖率,让全校师生置身于氧吧中;周末、假期的校园运动场地,又让周边居民有了最好的健身场所。

近年来,学校争取项目资金,将学校少年宫的地板、墙裙等全部修缮一新,改善了学校活动场地的环境。并且新修建了学生篮球场等运动场所。抓好了绿化,更新、添置了绿植。每到栀子花开的季节,学校大面积的栀子花开了,学校是真正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名副其实的钟灵毓秀。在此基础上,学校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并于2019年获湖南省“生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六)阵地建设管理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通过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用好显示屏、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主阵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宣传。学校认真抓好了道德讲堂建设,以道德讲堂为依托,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每个学期至少开展两次以上的道德讲堂活动,邀请了社区的先进个人和学校优秀师生进行主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建立了家长义工组织,邀请了40名热心的家长组成了钟秀学校家长义工团队。这些家长在学生安全维护、上下学秩序维护、保护学生安全、支持学生活动、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表现出色,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学校公众号多次推荐这些热心家长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党员教师志愿者组织,组织党员进社区,参与社会公益劳动,赢得了社区群众的高度好评。学校下一步还将组建党员带队员的少先队员志愿者组织,参加一系列志愿者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推优入团,推荐优秀少先队员加入团组织。

学校切实抓好了各项文明校园的建设活动。把德育活动作为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阵地。结合怀化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向全校师生、全体家长发出《开展“三城同创”建设甜甜的怀化》倡议:率先垂范,争做文明卫生的传播者;身体力行,争做蓝天绿地的守护者;凝神聚力,争做文明风尚的践行者。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校联系平台,让文明出行、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理念,辐射进家庭、社区。

学校重视传统主题教育。先后举行了清明祭扫先烈活动、五一劳动者之歌、三八妇女节我给妈妈说句心里话活动、六五环境宣传日活动、教师节感恩活动、国庆节我为祖国唱之歌活动、我和长辈过重阳等等活动。同时,学校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将孝德文化建设上升为以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我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获得了社会的重视,2019年,我校被评为“怀化市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学校还结合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了“寻找最美家风、家训”评比活动,号召学生和家长一起读《傅雷家书》《曾氏家风》等书籍,小手牵大手,一起学习古今中外优秀家风家训。这是我校将孝德教育与家庭家风建设相融合的新举措。将道德教育从校园延伸到了家庭和社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怀化电视台特意播报了我校家风建设的新闻。

创新新生入学教育。九月一日,家长、新生携手共同走过“启智门”,预示着他们从懵懂少年,开启了智慧之门;来到签名墙,与家长共同签名,按下七彩手纹,印下庄严承诺。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全面依托“知心屋”建设,培养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邀请了社会心理辅导师入校进行师生心理健康讲座和辅导,建立了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多动症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心理辅导档案,并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了心理健康辅导,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全面关怀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开展班级心剧表演。依托湖南省“知心屋”和心理健康校外辅导员,我校师生共同表演的心理剧《爱就在身边》,荣获2019年湖南省“知心屋”心理剧一等奖。2019年,我校成功创建为“怀化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

进一步抓好了学校少年宫建设。2018年,在原“运动与健康”“经典与素养”“交往与合作”“艺术与审美”“生活与创造”五个维度73门小课程的基础上,又新增了航行天下、爱上泥巴、武道无限、且听花呤 ,新增添无人机18台,电窑一台,拉胚机2台。“航行天下”的无人机航模课程为怀化市开办的第一所学校,“爱上泥巴”荣获怀化市2018年艺术展演工作坊一等奖。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文明校园建设方案 篇二

【关键词】 档案 高校 校园文化 作用

【作者简介】 刘明达,湖北大学档案馆馆长。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09-0015-02

高校档案作为高校历史活动的客观、真实记录,不仅忠实记录了高校发展的历史进程,也为高校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从档案的历史性、直观性和原始性等特点来看,高校档案不仅是高校校史文化的具体表现,而且也是高校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的一个构成部分, 高校档案馆在文化贮存、文化传播、文化增值、文化积淀、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 高校档案馆的文化属性

档案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的真实记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明成果。“直接形成”说明档案继承了文件的原始性,“历史纪录”说明档案在继承文件原始性的同时,也继承了文件的记录性,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档案不仅具有一般文化形态所共有的欣赏教化、凝聚力量、传播知识等功能,而且又因其独特的原始凭证性质而有别于其它文化形态。档案馆是收集、保管档案的机构。负责接收、征集、管理档案和开展档案利用等。学校档案是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多种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馆文化由档案馆现象所凝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部分组成。物质文化是指外在的环境文化、馆藏文化,是档案馆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制度文化是档案馆在发展中产生的规范性、约束性的行为要求, 是档案馆文化的保障和有效的运行机制;精神文化是档案馆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特定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 是档案馆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二、高校档案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大学校园文化是在大学广大师生员工中通行的规范准则、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 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标识。它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高校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的标志性的馆舍建筑、先进的设备、丰富的馆藏文献、艺术性的陈列、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良好的服务等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有助于学生感受美丽,获得知识,净化心灵,修练人格。因此, 大学档案馆担负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责,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档案馆储藏的丰富信息,是一本无声的教具,记述、收藏、见证着学校发展历程,讲述着学校在历史的沉积中形成的带有自身特色的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对学生有很强的教育和影响作用。

三、高校档案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参与者

1. 爱校教育活动

高校档案是高校在学校建设和教学过程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它客观真实地记录了高校建设发展的创业史,反映了学校自建校以来的发展全过程,是高校校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校档案馆还专设了校史馆。档案馆保存着大量的学校建设发展史料、典籍,名人档案,校友名录,领导关怀的图片、题词,国际校际往来中礼品,校内重大活动的徽章、纪念品,国内外各项重大活动获得的奖杯、奖状、奖牌、证书,这些珍贵的资料就是一部浓缩的学校建设发展史。这些档案作为历史记录和凭证,不仅具有查考、参考的作用,更有比课堂教育更加生动和有效的宣传教育作用,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接待参观、举办展览、出版图书画册、开展纪念活动等形式,让师生与校史对话,在品味校史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爱国爱校热情。

2. 艺术审美活动

有的高校档案馆下设博物馆或陈列室,如湖北大学博物馆就是一张靓丽的校园文化名片,收藏了我国历代珍贵的历史文物,包括玉器、、铜器、古钱币、陶瓷器、书画作品等共万余件(枚),其中不乏国家重点保护之珍品。它们古朴、雄浑、典雅、清逸,各具韵致,交相辉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悠久而丰厚的传统文化的烨烨风采,也反映了湖北大学八十余年的文化积淀。师生徜徉其间,感受文物传承的历史信息,体验文物涵蕴的审美情趣,将得到深邃的智慧启迪、高雅的文化熏陶和愉悦的精神享受。

3. 主题活动

利用校庆日、档案馆日、博物馆日等主题纪念活动,举办专题讲座、鉴宝、知识竞赛、文化沙龙、大型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大学精神的宣传和引导,做到寓思想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科学知识的学习之中, 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的人文氛围, 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内容。

4. 演讲活动

组织学生成立校史宣讲队、文博讲解协会等,培训讲解员,举办校史宣讲、讲解员大赛,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传承优秀文化,提高学生能力。

5. 实习实训活动

档案馆是知识的宝库,同学们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触摸原始性、直接性、持续性、权威性的馆藏文献,有助于启迪心智,完善品格,学习知识,全面成才。

四、充分发挥档案馆优势, 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1. 强化意识,发挥作用

高校档案不是人们日常所理解的束之高阁的故纸堆和古文物,而是具有存史、资政与教育的重要作用。要转变观念,增强高校档案馆的文化意识,充分发挥档案馆五大功能:“档案保管基地、档案利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术研究基地、文化学习园地。” 用原始、客观、真实的素材,改变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为校园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2. 加强建设,丰富资源

丰富的馆藏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随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档案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档案收集范围已不能满足需求。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机制,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四化同步”和“四个并重”,即努力实现队伍专业化、管理现代化、储存信息化、利用社会化,全面深入推行档案接收与档案征集并重、纸质档案保管与数字档案保管并重、常规的档案利用与档案主动开发利用并重、实体档案安全与档案信息安全并重。要以资源建设为核心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加强馆藏资源建设,不仅仅是对原始档案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保管,还要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提炼。要加大征集力度,不断拓展馆藏,充实、丰富馆藏资源,既要有量的增加,又要有质的提升。

3. 推进档案资源信息化

在确保档案保密安全的前提下,加大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行校内信息库数字化联网,提高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益。可制作专用网站, 将一些开放的档案资料及编研成果延伸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让广大师生轻点鼠标,就如同身临其境,进入档案馆、博物馆、校史馆,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方便快捷地欣赏文物、图片、资料,体现出高校档案更多的价值,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也可以将一些史料、文物、图片、人物事迹等制作成专题片,营造高品位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

4. 拓展编研,开发资源

校史、校训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名人档案、知名校友传略等等都是校园文化重要的资源。可通过编研,为师生提供最新的校园文化素材。有的高校已将校史作为一门选修课,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

文明校园建设 篇三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整个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平安校园的有效手段。罗田县三里畈初中在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做了多种尝试,其中德育创新活动是我们探索出来的一种新途径,同时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德育创新活动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在青少年时期就已基本定型,而初中阶段更是关键,要让他们对社会、对人生有正确的理解,就必须正确引导,树立正面形象,而不是靠采取高压手段来束缚他们的思想,禁锢他们的思维。为此三里畈初中政教处、团委在学校党支部、校委会的领导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创新活动。使同学们的身心受到良好的教育,也深得学生和家长欢迎。

首先,政教处结合团中央在全国开展的“永远的丰碑”的英雄人物事迹学习活动,把革命先烈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件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同时学校广播台每天播出学生的读后感,“学英雄,比自己”。使学生真正在思想上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应该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同时做一个有理想、守纪律的文明中学生。

我们湖北省是革命老区,特别是黄冈市更有光荣的革命史:红安被称为“将军县”,红安、麻城更是多支红军主力部队诞生的地方,为了让学生更详细地了解历史,热爱家乡,我们学校还特意聘请了“黄冈市老区精神报告团”来我校做专场报告。王绍华同志的精彩演讲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他用生动、详实的事例介绍了红军和新四军在黄冈市的斗争史,其中许多激烈、悲惨的场面让学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也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报告会后,许多同学纷纷写心得、谈体会、缅怀革命先烈,学校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在学习革命先烈的活动中,我们还积极组织同学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而不是把学习放在口头上。学校组织各班成立了“德育创新活动小组”,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还结合学校《铺路石》文学社的刊物,谈理想、谈人生,开展“怎样做个合格的中学生”的大讨论,各班学生踊跃投稿,政教处抓住这样一个有利时机,在全校组织了一次“我为三中添光彩”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先在班上小环境里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再结合全班同学的想法,每班派一名优秀学生到学校参加比赛。学校评选了一、二、三等奖,使全校学生都能以“今天我为三中添光彩,明天三中以我为自豪”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形成一种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我们还组织学生积极投身环境保护的公益性活动,做“环保小卫士”,学校建立了长效的环保机制,有专人负责校园文明用语,清洁卫生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说脏话、乱丢乱扔的同学进行集中教育,用正面典型做引导,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同时,政教处、团委在全校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创建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由于有竞争、有压力,各班学生都自觉维护本班荣誉,不说脏话,不乱丢乱扔,无形中让学生的思想受到了有益的熏陶。

文明校园建设方案 篇四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和特色德育建设,全面提高师生的文明意识和文明素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及相关文件精神、创城工作的深入开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文明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深入学习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创建活动始终,积极发动、广泛参与、强化措施、注重实效,营造安静、整洁、有序、和谐的文明校园,把我校建设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和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学校工作机制,切实带动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使师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校园文化生活质量不断优化,校园秩序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活动内容

1、建设作风过硬、务实担当的领导班子,引领文明校园创建。

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领导班子,加强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完善校长负责制,实行班子例会、家长委员会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设立校务、党务工作群、家长委员会群等沟通机制,充分体现民主、开放办学。根据上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为文明校园创建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与行动引领。

2、营造立德树人、全员育人的德育环境,提升文明校园创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制作24字核心价值观展板,文明礼仪走廊文化展板、楼梯文化展板,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如以“欢度中秋佳节,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引导学生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科学设置并落实德育课程,深化学科德育研究,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通过身边的感恩故事,齐唱国歌,阳光大课间、周一升旗和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等活动,不断健全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使全体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健康工作制度,建立心理咨询室、活动室,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对问题学生进行跟踪辅导。

3、丰富活动阵地,拓展育人渠道,推进文明校园创建。

学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设有校园广播、家校微信群、宣传栏、班级文化墙等文化宣传阵地。学校加强管理,定期评比,面向师生、家长宣传学校教育、文明校园创建等工作,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

4、强化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助力文明校园创建。

学校严格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师德高尚的教师。在学生评教的基础上,做好家长评教的措施办法,形成对角度教师评价体系,共同促进教师的成长,树立合肥路小学教师新形象。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业务精湛的教师。积极开展和实施教师读书学习、教研组研讨、集体备课、远程研修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为创建学生喜欢、家长欢迎、社会满意的精品学校*壶知道 www.huzhidao.com*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丰富校园文化,构建文化润德,促进文明校园创建。

2018年9月3日,合肥路小学组建完成。学校把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运用校训、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目标、校徽等校园文化符号,倡导“励精图治的拼搏精神,尽心竭力的奉献精神极致完美的追求精神,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的合肥路小学精神,激励学生爱学校、爱学习、共建文明校园。浓化班级文化建设,开展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班风。精心组织好常规的开学典礼、升旗仪式、毕业典礼等教育活动,举办好读书节、体育艺术节等活动,创造条件举办“传统戏曲进校园”“书法进校园”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营造创建氛围,开展文明出行、文明交通、文明礼仪等教育活动,积极参与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文明校园建设 篇五

广东医学院是广东省最大的临床医生培养基地,现有临床专业学生9400多人。近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新医改方案,适应建设幸福广东的需要,我校遵循临床医学的专业特色和教育特性,围绕打造“四得”(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医生孵化基地的目标,开展了以“基础”“ 台阶”“ 铺路”为主要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三大工程”,形成了融“三需”(学生所需、社会所需、职业所需)为一体、内涵丰富、深得“学心”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二、实施过程与方法

医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极为紧密的职业,光会读“本本”是不能成为好医生的。我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四得”特色突出的好医生。基于这些特性,开展了以“基础、台阶、铺路”为主要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三大工程”。

(一)突出学生需求,做实“基础”工程

近年来,我校根据高等医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医学科学发展的自身规律、临床医学教育的特性及“四得”医生培养的要求,对不同年级医学生的现实需要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整合,努力建设贯穿大学五年,满足学生试探期、定向期、巩固期、冲刺期需求“四期需求”的校园文化“基础”工程。

1.医学起航――满足学生试探期需求

刚步入医学殿堂的大一新生,既对校园的一切充满好奇,又有一丝茫然。我们把这个阶段的校园文化建设定位在引导学生了解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活、融入大学生活。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大学,你准备好了吗?”――新生教育模块,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校风学风、心理健康、专业理念、职业认知教育等,让新同学早准备、早适应、早规划,赢在起跑线上;二是让高年级与一年级的班级结对子,开展“传帮带”活动,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给予引导和帮助;三是组织新生走进医院,使他们早期接触临床,培养专业兴趣,打牢专业思想。

2.春风化雨――满足学生定向期需求

经过一年的适应,跃跃欲试的二年级学生需要更广阔的舞台。我们本着 “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原则,打通学科专业壁垒,加强通识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迁移的能力。我校组织了每周一次的“文化沙龙”活动,在老师的指点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各类活动,让同学们在缤纷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得到熏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针对医学专业方向较多,部分学生对专业选择比较迷茫的实际,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就各专业的职业需求、发展前景等为学生释疑解惑;利用附属医院的平台,选拔了一些优秀的临床医生担任医学生导师,积极、灵活、有效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

3.守护生命――满足学生巩固期需求

步入到三、四年级的医学生,开始进入临床课程学习,对专业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愿望更加强烈,这一时期重在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提升。对于这个阶段的校园文化建设,我们侧重于与专业学习相结合,通过邀请名师名家作专题学术讲座、举办医学理论知识竞赛和临床技能操作大赛、举办各种趣味知识竞赛等,鼓励和支持学生践行“求真求精”的校训。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举办各种学生讲座、竞赛活动,让学生掌握医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4.青春扬帆――满足学生冲刺期需求

大学五年级,从课堂到医院,从学校到社会,大五的学生重新来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思考未来的职业发展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如何走下去。因此,这一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重在就业指导和职场指引。通过邀请成功校友畅谈个人奋斗历程、考研达人分享考研心得、心理专家解读减压方式、举办简历设计大赛、请医院领导担任评委举办模拟招聘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等。在职场指引方面,重点针对毕业生开展毕业教育活动,特别是结合职业的需要开展廉医教育活动。

(二)突出社会需求,做好“台阶”工程

面对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农村和社区“缺医”但条件较差、同学对毕业后何去何从很是纠结的实际,我们着力建设以“台阶”工程为主旨的校园文化,力求通过这些文化的熏陶,使同学们对“下得去、留得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培养“红土”情怀,引导服务基层

我校地处粤西,建校53年的奋斗历程中蕴含了广东医学者对粤西这片红土地炽热的感情,也形成了广东医“扎根基层、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红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充分利用“红土”文化,通过举办校友论坛、校园宣讲会、座谈会、DV大赛等,让这种精神得以继承和延续。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许多毕业生都走进基层、服务基层,有些还成长为杰出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带头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土”情怀的代表人物、我校临床老师何建猷教授。她自小在广州长大,1967年从中山医毕业后却来到湛江最偏远最贫困的徐闻县一个大队卫生站、后到公社卫生院,一干就是13年。即便是后来调到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仍不忘基层百姓疾苦,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成为患者最爱找的医生,先后获得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臣、广东省“健康卫士楷模”“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医师奖”等荣誉。我校每年均针对性地开展“当何建猷式好医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服务大众、扎根基层的“红土”情怀。

2.开展社会实践,感知社会需求

为了让学生了解基层、认识基层、服务基层,在服务与回馈中提高自我,我们结合同学们的专业特长和相关单位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展“义工服务站”活动,先后建立了以关怀临终病人为主的疗养院志愿者服务站、给残疾儿童义教义诊的特殊教育学校志愿者服务站、进行卫生健康知识普及的社区志愿者服务站、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各项服务的附属医院义工服务站等;另外,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还组织开展富有医学院校特色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们切身感受到社会对“医生”的渴求与敬重,领悟到“赠人玫瑰”的“余香”,也使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历练。

3.用好“三支一扶”平台,巩固“下得去”思想

国家及广东省关于“三支一扶”的政策,既是对“三农”的扶持,也是对大学生就业的扶助。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一方面鼓励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另一方面持续跟进参加“三支一扶”的毕业生的工作及生活情况,并在校园内广泛宣传在“三支一扶”活动中涌现出来的许定华等一批优秀学生的事迹,使同学们对“三支一扶”的意义更加信服,巩固了“下得去”的思想

4.掌握社会需求,调整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为此,我校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医院需求调查,了解医院对员工的要求;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生的看法与要求;开展社区调查,了解基层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建立校友反馈渠道,了解我院人才培养方向的需求。我们在充分调查“知彼”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对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和模式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了“产品”(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三)突出职业需求,做优“铺路”工程

如何培育、引导、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的华丽转身,是临床医学院的重要任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为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围绕提高学生“知识、技能、人文、创新”四种素质,鼓励个性发展,竭尽全力做优“铺路”工程。

1.夯实基础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基础条件,尤其掌握应用型的知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建立了学习奖励制度,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了学习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医学知识擂台赛,结合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开展医学理论知识竞赛。此外,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建立了宿舍流动图书馆,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狠抓临床技能,强化操作能力

熟练的临床技能是一名合格医学生的必备条件。为了使学生及早、有效、顺畅地从“会看书”向“会看病”转化,我们专门成立了临床技能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无菌术、四大穿刺、体格检查等技能培训;结合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连续7年开展多站点考核的临床技能操作大赛,规范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技能。通过引导与鼓励,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和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多次参加 “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之医学临床技能大赛”,均获得较好成绩。

3.弘扬生命文化,培养人文情怀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生“看病”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过去的单纯生物学模式逐步向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因此医学生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必须懂得医学人文关怀。我校创新形式,多层面开展医学人文教育,成立了生命文化研究协会,开设了人文素质大讲坛、课外人文课程,举办了生命文化节、“生命对话”人文论坛等,努力打造“生命文化”这一人文教育建品牌;开展养蚕体验生命周期、人文主题电影展播鉴赏、换位体验移情意识等各种体验式人文教育;开展现代医者之修养、医德医风之内涵等职业素养教育,强化了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4.培养创新思维,培育科研能力

医学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我校在学生中倡导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乐的良好氛围,通过印发《学生科研手册》、制定《学生科研奖励办法》、成立学生科研站、定期举办“挑战杯”创新大赛等各种方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的热情。

5.支持个性发展,培养“多面”人才

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多面、越来越立体,为了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兼收并蓄职业素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坚持全面发展与尊重个性相结合,通过举办“校园达人秀”、宿舍才艺大赛、书画比赛、文娱表演、体育竞技等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个性发展与展示的舞台。

6.力推“名师”工程,促进教学相长

德才兼备的老师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并且成为学生争相学习的榜样。我校非常注重师资的培养,设立专项经费,开展临床教学名师工程建设,每年开展临床教学名师遴选活动,创造临床教学名师成长的条件,使一批临床教学名师成为临床教学的带头人,也使老师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三、工作成效及经验

(一)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具实效性

国家人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人才发展要坚持“以用为本”。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把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支持计划,作为卫生人才规划的5项重大人才工程之首,突出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我院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四得”人才为主旨校园文化建设,传承“红土”情怀,紧贴社会实际。同时,还建立了调查、反馈、研讨、沟通、修正的校园文化动态调控机制,将社会及基层用人单位的需求及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反映出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1.服务基层人数多

2.社会反响好

多家媒体报道高度评价我校面向基层的育人成果。 如《南方日报》以“乐为基层育人才――全省县以下高级医务人员主要由广东医学院培养”为题,高度评价我校面向基层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健康报》以题为“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方向――广东医学院毕业生扎根基层”的专稿对我校毕业生作了高度评价。

3.专业品牌效应优

以社会为需求的校园文化建设,也促进了临床医学专业的积淀与发展,临床医学在社会中形成了品牌,荣获“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广东省应用型人才示范专业”“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成为粤西地区最大的全科医生培训基地。

(二) 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具针对性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我校坚持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特点,把握重点,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顾问”、书记微博、辅导员微博等平台充分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喜闻乐见、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1.就业率高

在临床医学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并且逐年提升,其中2011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96%,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2.荣誉成果丰硕

近年来,学生获得多项荣誉,其中部级61项,省级45项。尤其在科研方面,获省大学生创新实验资助项目11项,省级各类科技竞赛奖18项,在部级、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研究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4本。多个学生集体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广东省先进班集体”“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广东省志愿服务优秀项目”等10多个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3.学生认同度高

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尤其是与专业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据调查,80%的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很满意,8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校园生活很幸福。

(三)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具前瞻性

为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我校积极拓展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提高临床操作能力等搭建舞台,成效明显。

1.专业素质过硬

连年参加“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之医学临床技能大赛”获得好成绩,在2011年获得全省第一名。在2004年~2010年我校毕业生参加国家职业医师综合笔试平均分都高于全国平均分10分以上,考试通过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用人单位满意率高

在2010年毕业信息调查反馈,用人单位认为我校临床专业的毕业生不仅专业素质过硬,而且能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虚心学习、乐于奉献,满意率达98%以上。

3.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院毕业生大多选择在基层工作,也有200多名毕业生到国外深造和研究。他们奋战在各级医疗战线上并创造出骄人的成就:有1人获得国家白求恩奖章,4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8人获国家、省“五一”劳动奖章,80多人次获部级先进称号,150多人次获省级先进称号,涌现出被誉为“动物脂类基因技术的开创者”、现供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康景轩博士,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Primate Biomedical Research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科研基金常务评委陈维政教授、抗“非典”英雄陈洪光、邓子德校友等杰出校友。

我院在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中,有以下的深刻体会:

突出社会需求,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文明校园建设 篇六

关键词:大学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实践;路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161-02

一、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诉求依据

(一)推进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战略功能发挥的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新时期的发展蓝图上处于重要地位,进行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具备生态意识、知识等的新型生态人才,是贯彻落实国家新时期战略布局的具体实践。同时作为国家先进发展理念传播的主阵地,应积极遵循生态规律,寻求生态建设的途径,给力绿色崛起。张文雄曾提出对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作为四个高地的期望,指出高校要率先成为“传播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高地”“倡导绿色消费的高地”“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地”“培养生态文明建设人才的高地”等。[1]这四个高地的期望揭示了高校在生态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对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和具体教育实践的开展有着极大的思考和借鉴意义。

(二)推进高校培养生态型复合社会人才的需要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文明社会是我国一直致力构建的新型和谐社会的蓝图。高校作为庞大的社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细胞,作为生态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其培养的对象作为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数目庞大的群体,大学生会迅速成为在社会各个领域开展建设活动的主要力量,其生态意识的高低密切关系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的构建进程。因此,在高校率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使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率先接受系统的全面的生态文明教育,使其自身的生态文明素养得到提高,如此一来,不仅为社会输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更培养出具备生态文明理念的社会工作者,有助于生态型社会的构建。

(三)推进高校建设生态绿色校园的需要

高校作为先进理念传播的主阵地,作为生态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生态绿色校园的构建是符合时代要求,构建内涵更丰富的新型高校的选择。生态绿色校园的构建,要求人、自然、社会各要素全面协调发展,不可忽视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对开放性的场所,其中有主体要素如高校师生、流动的社会人员等存在,还有客体要素如内部外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不同性质的要素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生态绿色校园的构建就要求高校师生具有较高的文明意识和自律精神,不仅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更能引导相关人员进行有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不仅注重物质层面的生态绿色校园的建设,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生态文明意识的构建。而在这一绿色校园构建过程中,高校师生不仅是践行者还是受益者,一方面通过亲身参与生态的建设与维护对生态内涵有了深层次的思考,另一方面所创建的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氛围对其日常学习工作有着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助于使高校成为对外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场所。

二、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学生的主体生态意识较为薄弱。目前大学生的生态认知水平较差,生态责任意识还不够强,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仅仅浮于表象,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当前大学校园废旧书籍循环利用率较低的现状就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的一个缩影。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多数高校学生在期末时期和毕业季面,对大量的有利用价值的废旧书籍选择直接丢弃或把其当废纸低价出售,在这种状况下:一方面大量有利用价值的废弃书籍被当做废纸直接丢弃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污染,对环保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高校的废旧书籍(如:专业课书籍、考研书籍等)有较高的循环利用价值,它们被直接丢弃造成了书本知识循环的中断,使文化得不到较好的传承,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内外部客观环境的非生态化构建。21世纪的高校校园内部客观环境的建设,着重体现现代化、科技化、个性化,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行走在大学校园我们会发现校园绿地率较低。大学校园是对外相对开放型的场所,因此,学校周边外部环境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生态意识的确立有密切影响。而高校的建立与扩张势必带动周边各个经济体的发展,但面对一些经济行为存在没有相关制度约束和执法力度较弱的情况,使得大学生成为了一些没有营业执照的路边商贩的主要消费群体,导致在校园周边随处可见大量的塑料、食品等类型的废弃物,缺乏监管的外部环境导致高校学生消费观念、生活习惯和生态文明理念偏差。

生态文明建设运行体制尚不完善。目前高校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生态建设运行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学生较为成熟的、全面的生态教育机制和对其相关行为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的机制。多数大学生在高校内外部非生态化理论构建的环境中长期生活,对生态环境问题缺乏实质性的认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一些日常行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有着极大的破坏影响。而这种薄弱的认知正是由于高校的生态道德教育机制尚不完整,生态文明道德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没有对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符合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的、全面的教育、监管和倡导的结果。

三、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选择

(一)加强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渗透

让生态教育课程走进公共课堂。生态文明教育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是涉及伦理学、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门类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复合型学科。同时高校现存的文科与理、工科的学科类属割裂的现状,也极大的阻碍了生态教育课程作为公共课开展生态知识理论宣传教育的进行。因此,应该跨越学科、专业的限制将生态教育课程列为公共课程,发挥教育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使大学生在课堂上对生态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成为可能,引发其对生态问题的重视和深入的思考。可借助构建生态教育网志平台等信息化辅助手段,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之间关于生态教育问题的交流与思索。

更新培养生态人才生态文明教育理念。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有意义。因此,更新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丰富其内涵才能更好的让大学生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和开展生态文明周等的学习,不断研究和总结中央政府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文件和意见,将其与高校学生培养计划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讨论和思考,将相关理念渗透进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意识的将自己培养为生态型复合人才。

(二)促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运行、保障机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建立绿色发展的评估考察体系。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有其自身内在体系的工程,相关的实施和评价机制的建立、健全是必不可少的。应面对高校全体师生根据简明科学性原则建立可比、可操作、可量化的绿色发展评估体系。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教师原有的以学术和教学成果为主的评价机制,将教师对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践行成果纳入老师的工作考评当中,另一方面可以变革学生以德育、智育、体育为主的考核机制,丰富德育内涵,将学生参与校园生态建设活动的绩点纳入期末综合测评考量之中。

建立校园内有关破坏生态的严惩机制。有效的监督避免权利的滥用和对相关制度体制的践踏,面对高校全体师生建立起约束其不符合校园生态建设行为的具体规章制度和严惩机制有利于保障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的开展。[2]

(三)加强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开展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动。寓教于乐,寓知于行,大学社团是将生态建设理念具化为实际行动的良好平台,是引导高校学生践行生态文明观的学生组织。借助于社团组织开展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动,例如:推进大学校园废旧书籍循环利用,在高校建立废旧书籍循环利用的平台,高校废旧书籍循环使用,单从其实物形态上看,是书籍资源本身的循环,节约了纸张,减少了生产纸张的林木等资源的浪费,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回收利用废旧书籍这一举动对加强大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其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提升其生态道德素养,推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书籍循环平台的构建使高校学生真正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开展丰富多彩的以生态为主题的创新比赛活动。拓展学生生态思维,创新激励机制,开展一系列以生态为主题的活动,深入推进高校生态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大学成为先进生态发展理念传播的主阵地,使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积极遵循生态规律,寻求生态建设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文明校园建设 篇七

一、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抓好干部教师队伍的思想作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

为了搞好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党支部带领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继续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深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校长带领三小叫职工坚持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加强政治素养,提高思想水平,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当好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

在学校建设上,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树典型、促发展,多角度提高教师素养,抓教师队伍建设

要培育优秀的学生,必须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的师德水平是关键。因此,学校把师德建设摆在道德建设的首位,抓学习、建制度、搞活动、严奖惩,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园丁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具有高尚的师德是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标志,我校长期通过各种形式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三、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创建学校育人平台

(一)以德治校、以德育人

学校在认真办学的同时,十分重视以德治校、以德育人,始终把提高办学质量和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五爱”、“四有”、“三德”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做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过硬。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学校通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国旗下教育,从国情、道德规范、法律常识、文明礼仪、先进模范人物的集中介绍等方面进行教育,将理解大道理,贯彻大原则同正确处理身边小事联系起来,把传授知识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并对学生系统地进行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社会公德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树人为本,立德为先。长期以来,我校在致力于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从没放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以后,道德教育更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充分利用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一契机,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学校少先队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倡议,各中队、小队积极响应、落实少先队的倡议,将参加学校义务劳动及社会公益活动作为常规队日活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在学生中间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校坚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在坚持开展赏识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感恩”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知恩、感恩,从身边发现爱、懂得爱,继而学会给与爱、播种爱,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并利用班会课开展专题教育,力求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对学生予以规范。。

四、依法治校,在师生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德育工作中重在把握关键性,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现在学生的法律观念有些淡薄,不知道哪些行为可能触犯法律,因此学校坚持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落实学校的各项安全制度,坚持执行综合治理各项法规,开设由学校法制副校长讲授的法制课,各班级组织“守法从我做起”主题班会,以此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达到知法,懂法,遵纪守法的目的,通过努力,师生的遵纪守法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学校违法犯罪率一直为零。

在抓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尝到了甜头,我们感到精神文明建设不是说教,更不是写在纸上让人看的花架子,一年来我们学校在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下,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抓精神文明建设不走过场,真抓实干,不做表面文章,注重实效。经过我们努力,不仅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连上新台阶,育人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学校越来越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社会声誉和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抓住精神文明建设这个龙头,来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学校

文明校园建设 篇八

目前我校在职在编人员有154人,其中工勤人员22人,1956年1月前出生的教师有3人,共有25人不属检查范围;应测教师129人均已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但未达到相关等级要求的有44人,已经全部报名参加县语委办组织的普通话培训,有42人参加测试,有16人达到规定要求。普通话培训率100%,考试率95.4%,普通话测试等级过关人数为101人,其中二级甲等19人,二级乙等91人(其中语文教师9人),成绩合格率为78.3%。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佳绩和好评,我们的具体措施如下:

高度重视,强化意识:

我校把普及普通话纳入日常工作,纳入专业技能训练,纳入学校管理常规,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本着“规范语言文字工作,建设和谐文明校园”的思想意识,全面贯彻“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狠抓落实,注重实效:

一、建章立制,明确责任

(一)学校专门成立了语言文字规范化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同志任小组成员,齐头并进,通力协作,共同推进这一工作。

(二)制定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凤山县高级中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制度》中强调,普通话是校园语言,教学用语、宣传用语、集体活动用语,学习和工作必须使用普通话。《凤山县高级中学教师聘任制实施方案》中规定,普通话水平等级要符合相关规定及培训测试要求,普通话水平等级为二级甲等(含二级甲等)以上的教师优先聘任。《凤山县高级中学教学管理常规》等制度,将语言文字工作与业务考核相结合,将其列为教师考核、聘任、晋升和业务评优的条件之一。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已成为师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三)明确责任与分工。校办室负责严把教师考核、职称评定关;教科处负责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语言文字的政策法规;教务处负责教师日常课堂教学和管理工作;总务处负责校园所有标志牌、指示牌的规范用字工作;校工会负责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全校性的大型活动;政教处、校团委牵头进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学习,并组织学生开展班级活动,营造规范的语言文字校园氛围。

(四)落实用语用字监督检测及督促整改制度。学校举办各类比赛,都将用语用字规范作为评分的标准之一。教务处负责抽查各科教案及作业中的用字情况,把其作为业务考评的一项依据。对教参、教辅资料,学生用书、试卷均严格把关,不符合语言文字规范的一律不订。对自行命题的试卷进行严格的用语用字审查。在听课评课中,对教师的语音语调及板书用字都有严格要求。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将“自觉讲普通话、自觉写规范字”作为重要内容。

二、加强校园文化硬件建设

(一)设置警示性标牌和条幅

1.校园醒目位置张贴永久性标语。2.教室墙壁、教学楼道等处张贴精致美观的“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等警示标语。3.制作推广普通话的条幅,在校园显要位置悬挂。4.校园各主要建筑设施、活动场所标语用字工整规范。5.校园艺术石林设计各具特色,名人塑像庄严醒目。

(二)开辟宣传专栏,开通专题节目

1.学校宣传窗开辟语言文字专栏,坚持及时更换。2.校园广播站不定期开通“推广普通话专题节目”,向师生广播推普知识。3.室外板报书写“双推”宣传专题的相关内容。

三、注重校园普通话软件建设

(一)推广普通话,教师是表率。坚持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坚持“双推”与教师基本功训练有机结合。教师带头参加校内外各种演讲、书写等活动,以优异成绩影响和激励学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二)学校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学生测试、写作、做练习必须书写规范汉字,回答问题必须使用普通话。

(三)通过举行比赛和开展活动,检验和巩固语言文字工作的收效和成果。

四、强化用字规范工作,认真整改

(一)学校要求教师使用经国家语委审定的标准规范汉字,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从法律的高度对教师的用字提出严格的要求。

(二)为营造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校园氛围,以实际行动迎接评估工作,学校组织师生对校园用字进行检查。每期宣传栏都经过认真的校对,坚持用字用语规范标准。目前学校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标语牌用字规范;公文、校刊用字规范;公章、领导签名用字规范。

文明校园建设方案 篇九

1.错误的校园文化建设导向

部分学校在面对网络文化和众多新兴文化的冲击时不知所措,一些学校甚至为迎合部分人追求时尚的心理,将校园文化庸俗化和功利化,忽视人本情怀,人格完善和人生理想,最终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个性,甚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背道而驰,以致于宝贵的传统文化被抛弃。

2.短视校园文化建设主体

部分高校在组织校园文化建设时,片面认为学生才是文化主体,忽视了教职工、管理人员等因素,从而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片面着眼于学生,一昧强调学风、考风,多通过约束性制度而非思想引导来教育及管理学生,形成错位的管理文化。

3.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单一

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活动替代校园文化,大量举办教学比赛、技能竞赛、文体活动等,形式单一,部分学校甚至还存在过度行政推力的问题,造成校园文化活动冷热不均,师生参与度不高,影响力不大。

4.突出制度管理忽视制度育人

部分学校以方便管理为目标,通过综合评测、学生评教、教风考核等制度进行单向管理,其以管理为目的,只管当前,不管背后,并未真正触及学生和教师思想本质,其体现出来的是“管理”的校园文化,而不是“育人”的校园文化。

5.知行脱节

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片面强化教与学,知识灌输,忽视了师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甚至缺乏应有的诚信、合作观念。

二、当前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的优势所在

高校档案镌刻着一所学校光荣而伟大、朴素而又凝重的历史,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积淀,是一种可以被称之为“社会记忆”的文化产品,它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具有丰富、真实、立体等特点,因而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独树一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档案概念,可充分发挥其文化导向、德育教化的独特优势,配合其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特点,可以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

1.导向优势

从档案的产生看,档案是文化的积累;从档案的发展来看,档案传播着文化;从档案的目标来看,档案服务于人民。档案文化既是国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在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持社会文化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档案的社会主义烙印保障了文化记忆、传承、创新的正确方向,档案中鲜活的、真实的、正面的历史记录同样将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导向于人,它让人们在多元文化的浪潮中得已固全本身。

2.资源优势

档案的主体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一致,随组织或个人的社会活动开展而产生,内容包括学校创业史、发展史、荣誉史、人物史等,记载着学校的文明历程。它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档案信息、档案实体、由其衍生的文化产品等,可直接参与到德育教化的过程之中,是传播文明、激励进步、约束行为、传播经验、支撑决策的重要媒介和手段,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

3.形态优势

高校档案底蕴深厚,其内容和形式随时代进步不断丰富,不拘泥于纸张,而是广泛地体现于文字、图表、图像、实物上或是各类新媒体上,具有更加真实、立体、客观的特质,这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鲜活的历史素材,是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活的信息资源库。它随时代而生,应时代而变,在传播形式与受众接受度上,也具有与网络文化一样鲜活的生命力和表现形式。

4.效用优势

档案是真实的历史记录,兼具引导及约束的双重作用。它可以通过记录、建档、开放、行为干预和引导、动态管理等一系列手段,丰富管理形式,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达到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它与润物无声的文化宣传、思想引导相比较,约束力更强,见效更快。且这些档案记录可直接纳入社会,与社会道德、职业规范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约束式的生态圈。

三、利用档案提升校园文化

服务水平的路径探索校园文化包括文化记忆及文化传承两个方面,这与档案的本质属性及档案管理活动的本质要求一致。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科学地筹划和组织档案实体管理与信息挖掘工作,将记载文化活动,传承文化情感、经验及知识作为档案育人功能的基本目标,最终形成知校、爱校、护校的群体情感和团结、奋进、合作的向心力。

1.建立档案资源库为校园文化建设导向提供智力支持

档案文化特性的发挥要与校园文化建设主动配合起来,积极参与到素材提供、产品开发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当中,要努力建设好三个库。其一是史料库,即忠实地记录好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各项活动,作为人们溯源和回忆的源头。其二是智力库。使过往的决策经验、丰富的背景及数据成为未来判断和推测的重要依据或支撑,它体现了过往的智慧,也展示了现代人利用档案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其三是专业库,要把档案库藏中关于科技产品、科研成果的重要理论、事实、数据等,作为学术研究和实践的有益信息补充、教育教学的重要平台。作为档案管理部门而言,应进一步加强收集,强化档案整理工作,将丰富和优化馆藏、提高档案信息挖掘质量和效率作为工作的重点。高校档案馆(室)应广开渠道,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档案接收与征集,充分考虑校园文化特色,对体现学校历史渊源、教育特色、人文气息、教学管理水平等内容着重收集。与此同时,强化实体整理和信息挖掘,使之完整、有序、安全,加强档案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升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和档案文化服务形象。

2.开发利用特色档案资源推动思政教育工作

高校档案管理部门作为档案史料的贮存与信息资源加工开发的中心,承担着存史留志、咨政宣传、德育教化的角色,它应该是集业务管理、美育、德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事业机构,它可以积极介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提供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充分发挥档案,尤其是特色档案的育人、激励等功能,建立多层次、多类型、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种隐性教育,区别于传统的外在强化式教育,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让学生自己去认知、认同、接受并外化为行动。以水利院校为例,应充分开发水利特色档案,挖掘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内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信息量,为水利院校大学生水文化素养的提升与思政教育积累素材。如举办展览,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都江堰修建等历史事件,了解水利院校的重大科研情况、名师的成长历史、水利行业的杰出校史等,从而唤醒这些“沉睡的历史”,让师生在历史的洗礼中“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学会做事”,并激发其勇于献身水利事业、追求卓越的思想境界与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道德情操,从而推进校史校情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等。

3.开发档案信息产品传承校园精神文化

文明校园建设 篇十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利于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

(1)有利于用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学校作为传播社会主义知识和文化的重要基地,先进文化不去占领,落后的文化必然会去占领。建设好学校的校园文化,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学校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教育活动,可对学生直接进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和灌输。寓教育于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娱乐活动之中,既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又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

(3)以学生的广泛参与为基础,对学生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影响。

2、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心理素质、能力素质等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学校可以利用各种文化设施,开展各种活动,如电化教学、各种知识竞赛活动、科技咨询、学术讲座、影视评论、文艺沙龙、文化培训以及各种技能训练等来增长学生们的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2)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是艰苦的,面临着各种问题,心理压力较大。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增进身心健康。

(3)有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通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以提高;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参加文化、艺术活动,提高生活品位。

二、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深入开展校风建设。 要在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宝贵资源的基础上,大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扎实开展师德教育,积极建设“厚德博学、善思致用”的优良校风。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努力建设刻苦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乐,学生以成才为志的优良校风。

2、精心组织学校校园文化活动。 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比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积极开拓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 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

4、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精心打造“人文校园”、“数字校园”、“绿色校园”,使校园的规划、景观、环境呈现一种和谐美。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积极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级、文明系处的评比活动,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上等情趣低下的活动,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三、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营造文明和谐校园

优秀的师资队伍和领导班子是构建文明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领导的亲和力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中起着示范和凝聚的作用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要求。要实现人际和谐化,领导对师生,就要做到公正、公平,要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与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领导应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和谐校园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和谐校园的建设作为学校大事来抓,并且常抓不懈。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构建领导班子的内部和谐,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实现工作效率、人际关系和班子整体效能的最优化。

【文明校园建设方案】相关文章

校园文明建设方案【优秀10篇】03-13

关于文明校园建设方案优秀8篇04-18

校园文明建设方案最新4篇02-25

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精选6篇】01-25

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优秀5篇)01-23

文明校园建设方案(最新8篇)10-08

文明校园建设方案【优秀9篇】10-06

公司一日游团建方案优秀6篇09-20

线上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及措施(优秀5篇)10-05

提质增效工作方案(优秀7篇)09-19

66 5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