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案优秀6篇

2024-03-14 17:59:40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编的技术方案优秀6篇,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技术的方案 篇一

摘 要:光伏扶贫是指在贫困地区统筹建设分布式光伏电源或规模化光伏电站,为贫困人口提供电能,以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本文首先介绍目前国内光伏扶贫的实施模式,分析其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收益,讨论薄弱农网下光伏扶贫所面临的技术问题;然后以某特困地区为例,结合当地条件提出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和规模农业/渔业光伏电站两种实施方案。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当地政府部门因地制宜地制订光伏扶贫实施方案,并减少相关的技术风险。

关键词:光伏扶贫;分布式光伏电源;规模化光伏电站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决定用6年时间组织实施光伏扶贫工程,为7000万贫困人口提供绿能、阳光、可收益的精准扶贫方案。因偏远贫困地区电网条件较差,光伏电源投入运行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如何保障光伏电源和农村电网长期安全、稳定、可靠、低成本运行,已成为政府、研究机构和光伏企业等关注的热门课题。

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光伏扶贫的实施模式,分析其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收益;接下来讨论薄弱农网下光伏扶贫所面临的技术问题;最后以某特困地区为例,结合当地条件提出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和规模农业/渔业光伏电站两种实施方案。

1.实施模式

《光伏扶贫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原则上要求当地多年平均太阳能总辐射量≥4500MJ/m2,依据贫困地区产业经济、人口、能源、电力等发展现状以及特困户屋顶、荒山坡及土地资源利用条件,初步确定采取3种光伏扶贫实施模式。

(1)用户分布式光伏发电模式。分布式光伏发电单机容量≤5kW,对安装屋顶和可用面积有明确的下限值。建议钢筋混泥土现浇平屋面的活荷载≥2.0kN/m2,屋顶可利用面积≥8m2/kW。

其他屋面形式可参照以上数据进行折算。

(2)基于荒山坡的规模化光伏电站模式。建议10MW固定倾角光伏电站的占地面积≤30万m2,且考虑项目实施地的交通运输及施工条件,以及该区域内适应光伏电站建设运行的人才、装备等技术储备条件。

(3)基于农业设施的光伏发电模式。依托建筑物可承载的光伏建设类型,确定系统安装容量,并附典型系统的拟安装现场图。建议200kW固定倾角小型电站的占地面积≤12000m2。

2.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

兼顾国家、地方政府和贫困户等多方主体的投资和收益,考虑国内光伏发电的常见运营方式,对光伏扶贫项目进行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效益计算,其经济性评价流程如表1所示。

(1)在资金投入方面,贫困户可自筹1/3,若确有困难,可申请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其余资金由试点县负责筹 措;也可由建设企业投资,但投产6年内发电收入的1/3归建设企业。

(2)在运行维护方面,前8年运行维护由建设企业负责,8年后运行维护费用从发电收入中拿出0.02元/(kW?h),建立运行维护基金。

(3)在发电收益方面,电站建成20年内,户均每月发电收入200多元,全年累计收入将超过2500元。

3.技术风险分析

受光照时间分布不均衡和气象变化条件的影响,光伏电源输出具有间歇、波动、随机等特点,而扶贫光伏电源多集中在偏远薄弱的农网末端,对功率平衡、继电保护、供电可靠性、用电规划等会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光伏渗透率、谐波传输和放大特性、母线节点电压波动和闪变值等电能质量问题也已成为备受专家关注的技术要点。

4.光伏扶贫实施方案

湖南某少数民族特困地区某县的多年气象资料统计结果显示,当地年平均日照时数1758小时,无霜期308天,年平均气温18.5℃,平均风速1.4m/s。参照总辐射量与年均日照时间表,该地满足国家光伏扶贫在光照条件上的'原则要求。

根据上述情况,优先支持用电量较大、电网接入和消纳条件较好的地区作为优先扶贫对象,结合投资规模、地域限制等因素确定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建议该县光伏扶贫工程的实施方案采用以下2种方案,效果见图2。

(1)实施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精准扶贫方案。支持已建档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增加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收入。

(2)因地制宜开展农业/渔业光伏扶贫。利用贫困地区的荒山荒坡和水塘,建设农业光伏大棚或渔业光伏电站等规模化光伏电站,发电收益按比例补贴当地贫困人口。

此外,为了促进当地落实上述实施方案,先对部分特困户开展屋顶的加固改造工作;提前对部分贫困村落进行农村配电网升级改造,用以增加规模化光伏电站的可接入容量。

参考文献:

[1]王 雨。光伏发电在我国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推广与利用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20xx.

[2]苏 剑,周莉梅,李 蕊。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xx,(34):50-56.

[3]赵 波,张雪松,洪博文。大量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智能配电网后的能量渗透率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xx,32(8):95-100.

[4]黄 炜,刘 健,魏昊j,等。分布式光伏电源极端可接入容量极限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xx,(3): 22-28.

技术方案 篇二

一、指导思想

通过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文化素养,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打造技术创新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效益;促使教师尽快掌握信息时代的理论,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以及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积极营造全员参与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氛围。建立一支素质良好、能适应信息时代教育要求的反思型、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二、考核内容

根据上级要求,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制定具有科学性和有效组建管理团队,瞄准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及教师校本研修计划,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各项制度。

(一)根据本校信息化教学发展实际和规划目标,制定校本矿修规划,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规范》中选取8项微能力作为校本研修主要内容,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二)校本研修活动组织的有效性和创新性。

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常态化和普遍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情况

教师根据所选的微能力,参加三项微能力(至少覆盖三个维度)考核。

(四)教研示范引领和互帮互学情况

以学校教研活动为契机,以微能力提升为重点,每学期开展“互联网+小班化”研讨课、展示课等活动,从而达到教师间幅射带动和学习借鉴。

(五)教师的微能力合格率等情况

通过学校审核、互学互评、专家认证达成线上线下50学时培训学习任务。

三、考核措施

研修环节

考核任务内容

占考核百分比

学校集中培训

1、按时参加学校集中培训

2、个人研修方案

15%

线上自主学习

完成线上培训任务,达到规划学时数。

30%

校本研修活动

1、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案。

2、互动式课件/微课

3、课堂实录片段,3—10分钟,可用手机录制。

4、与微能力点“提交指南”对应的任务及评价标准。

30%

成果打磨展示

1、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

2、教学设计、说案、课件、微课、实录等资源包。

3、教学模式/校本研修创新方式。

25%

技术方案 篇三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中国气象科技大厦工程总建筑面积40000m2,建筑高度约25m,本建筑由地下二层、地上六层组成,其中地下二层为人防,地上各层为商业用房,中庭,多功能厅,会议室,波音室等。施工范围:空调水系统、空调通风系统、消防防排烟系统;

2.管理单位:

业主:

总承包商兼主体工程承包商: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3.施工特点:

施工面积大4万平方米,绝对工期120日;

通风材质:镀锌铁板;

甲供物资不论是类型及数量都较多,因此要求现场设置专职的材料员负责甲供物资的管理,并建立收支台帐;

二编制依据

1 招标文件

2 施工图

3 主要规程规范

3.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20xx)年版

3.2 《民用建筑采暖通风设计技术措施》

3.3《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xx年版)

3.4 《广播电视工程设计防火标准》GYJ133-88

国家现行的采暖、通风、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

三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

1.空调专业通风施工方案

2.空调专业空调水施工方案

3.设备运输吊装方案

4.成品保护方案

5.专业调试方案

四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1.主要工程量

各种风机83台;各种空调机组、新风机组14台;各种防火阀306台;各种阀部件约1000台;通风管道面积20xx0平方米;风口约3000个;风机盘管570台,冷暖空调9台,冷却塔3台。

2.技术准备工作

2.1 根据工程特点认真做好图纸自审、会审,并作好记录,充分了解设计意图。

2.2 施工前,安排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技术工人进行专项交底、工程内容交底、工艺流程交底,使所有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前,熟悉所安装设备的性能、特点及要求,做到胸中有数。

2.3 通过认真审核施工图纸后,分部位、按系统及时绘制出风管加工大样图,并委托通风专业加工厂进行加工制作。

2.4 根据图纸做好施工预算及各种设备、阀部件的型号、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的统计,提交物资部门,经批准后进行物资的采购加工定货,确保各项物资按时到场。

2.5 施工前应根据建筑孔洞图进行孔洞的复核,并做好记录工作。

3.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3.1 通风专业

3.1.1 风管及部件的安装

3.1.1.1 风管的安装:地上部分的空调风管采用镀锌钢板,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xx)执行。风管穿沉降缝用涂塑软管,一般风管法兰连接处垫料用8501胶带,排烟风管使用石棉扭缆。

(1)准备工作:

风管系统安装前,应进一步核实风管及送回(排)风口等部件的标高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检查土建预留的孔洞、预埋件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风机、设备基础的尺寸位置是否正确、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并作好基础验收记录,并将预制加工的支吊架、风管及部件运至施工现场。同时,将施工辅助用料、垫料等和必要的安装工具准备好,根据工程量大小及系统的多少分段(按放火分区划分)进行安装。

(2)支吊架安装

风管支吊架加工用料如下: 支吊架安装是风管系统安装的第一道工序。支吊架的形式应根据风管截面的大小及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必须符合设计图纸或国家标准图的要求。风管的支吊架间距如设计无要求时,对于不保温风管的支架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水平安装的风管直径或大边长小于400mm,其间距不超过4米;大于或等于400mm其间距不超过3米。

B、垂直安装的风管支架间距为3米,但每根立管上设置不少于两个固定件。

C、对于保温风管,由于选用的保温材料不同,其风管的单位长度重量也不同,风管支架的间距应按不保温风管的长度乘以0.85。

D、风管的安装标高,对于矩形风管是从管底算起,而圆形风管是从风管中心计算,在安装支架时应引起注意。

E、对于相同管径的支吊托架应等距离排列,但不能将支吊托架设置在风口、风阀、检视门及测定孔等部位处,否则将影响系统的使用效果,应适当错开一定距离。矩形保温风管不能直接与支架接触,应垫上大坚固的隔热料,其厚度与保温层相同。

F、安装吊加应根据风管中心线托出吊杆敷设位置,单吊杆在风管中心线上,双吊杆按托架钢的螺孔间距或风管中心线对称安装。但吊架不能直接吊在风管法兰上。

G、安装立管卡环应先在卡环半圆弧的中点划线,按风管位置和埋墙厚度将最上半个的卡环固定好,再用线锤吊正,在保证重直的情况下再将下半个卡环固定。

所有空调通风系统的防火阀,排烟阀均需单独支吊,以防止火灾时阀门变形影响性能。

3.1.2 阀部件安装

(1)防火阀安装按设计图纸要求,装置管径相应的680C-700C防火调节阀,阀片调节应灵活,定位准确,易熔片应放在顺气流方向,执行机构距离墙体最小距离为100mm。

(2)排烟口安装后应做动作试验,包括手动、电动操作灵活可靠、严密。手动操作装置连接应牢固,且复位灵活、准确。

(3)消声器安装方向必须正确,并单独设置吊托卡,每台不少于2付。

(4)各种百叶送、回风口、散流器的安装与风管连接严密、牢固,明装在室内墙面或吊顶上,应做到横平竖直,表面平整,风口与装饰面贴实,应达到无明显的缝隙,同一房间内安装多个风口时,应保持安装一致,并考虑整体的协调。

(5)各种蝶阀、多叶阀安装,其转轴与风管的结合处要严密,方向应正确,阀片开、闭灵活。安装后应加润滑油,无应标明调节角度,并能有效的固定。

(6)接设备软管采用阻燃涂塑料布制作,长度150-200mm,要求松紧适度,安装时要平直、方正。

3.1.3 风口安装

(1)凡有吊顶的房间的风口均为铝合金风口喷塑,所有风机盘管的回风口均为带滤网的双层百叶风口,送风口为双层百叶风口,地下明装管道的风口为铝合金风口,地下室正压送风双层百叶风口后加调节阀。

(2)风管转弯半径一般R=D,矩形半径弯头应在导流叶片,导流叶片厚度为风管厚度两倍,导流片间距不小于60mm,片数不小于两片。

(3)风管穿墙和楼板之间的间隙应使用防火柔性材料密实填充。

3.1.4 管道保温

(1)本工程凡敷设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需保温,保温材料为W38玻璃棉保温板,厚度为50,容重64Kg/m3。保温层应密实,与风管之间不留间隙。

(2)保温刷胶前,要求先将风管外表表面清除干净,使用保温专用胶,在环境温度+50C以上操作。

3.1.5 防腐刷油

先清除所有附在管道表面的渍脂和污染物,以便进行风管的刷漆工作。

角钢法兰、支、托吊架及各种钢制构件,除锈后涂防锈底漆两道。

刷漆时,要保证按设计要求的涂层遍数,使漆膜均匀无漏涂。

3.1.6 通风机、空气处理机安装

3.1.6.1 所有风机、均设置减振器,做法按照?91SB6?图集,悬吊式的设备安装时均加装减振吊架,吊杆作穿楼板透孔加固。

3.1.6.2 机组的基础必须平整,一般应高出地面150-200mm。

3.1.6.3 风机安装减震器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的减震器型号、数量和位置进行安装。

3.1.7 空调系统的试运行及风量分配

3.1.7.1 试运转的准备:为保证试运转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制订试运转方案,明确试运转和程序。根据方案要求,必须做好试运转前的准备工作。

3.1.7.2 试运转应具备的条件:

(1)通风与空调工程安装结束后,经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检查后,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

(2)制订试运转方案及日程定排表,并明确试运转现场负责人。

(3)有关的设计图纸及设备技术资料齐全,并熟悉和了解设备性能及技术资料中的主要参数。

(4)试运转所需用的水、电等,应具备使用的条件。

(5)风机及附属设备所在场地土建施工应完工,场地应清理干净。

3.1.7.3 设备单机试运转

(1)风机的试运转准备工作

A.核对风机、电动机型号、规格及皮带轮直径是否与设计相符;

B.检查风机,电机两个皮带轮的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地脚上螺丝是否拧紧。

C.检查风机进出口外柔性接管是否严密。

D.传动皮带松紧是否适度。

E.检查轴承处是否有足够的润滑油,加注润滑油的种类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F.用手盘车时,风朵叶轮应无卡碰现象;

G.检查风机调节阀门启、闭应灵活,定位装置应可靠;

H.检查电机,风机连接地线接应可靠。风管系统的风阀、风口检查。

I.主干管、支干管、支管上的多叶调节阀全开,若用三通闸板阀应调整到中间位置。风管内的防火阀阀片应放在开启位置。送、回风口的调节阀全部开启。

(2)风机的启动和运转

A、风机启动一次立即停止运转,检查叶轮与机壳有无磨擦和不正常的声音。风机的旋转方向应与机壳上箭头所示的方向一致。

B、风机启动时应用钳形电流表测量电动机的启动电流。

C、风机运转中,应借助金属棒或螺丝刀。仔细倾听轴承内有无噪声来判断轴承是否损坏或润滑油中是否混入杂物。风机运转一段时间后,用表面温度计测量轴承温度,其温度值不应超过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可参照表1所列的数值。

D、风机经上述运转检查正常后,可进行连续运转。运转应不小于2个小时,试车完毕后,填好试车记录以备存档。

(3)风机及系统风量的测定与调整

风机及系统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应在风机正常运转,通风管网中所出现的毛病,如风道漏风,风阀启闭不灵活或损坏等应消除后进行。风机和系统风量测定和调整应包括下列内容:

风机最大风量及全压系统总送回风口风量。

测试前,应首先检查测量仪器、仪表示什是否正确,是否经过校正。

测量后,实测值与设计值偏差不应超10%,并做好调试记录。

技术方案 篇四

按照上级机关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促进我乡产业增效、贫困户增收,努力推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根据我乡实际情况,制定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开展技术扶贫工作具体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中心,以科技服务和精准扶贫帮扶为基础,以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为载体,加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二、成立农业产业扶贫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于农业服务中心,由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朱坤负责日常工作。

三、具体内容

(一)编制贫困村产业扶贫规划

1、洋垭村产业扶贫规划:全村106户,共417人。其中通过精准识别贫困户21户76人。该村林地面积广,植被良好,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土地资源。拟规划种植中药材63亩,其中天麻7亩、乌药50亩、猪苓6亩;核桃种植面积200亩;养殖黄羊600只。

2、溪口村产业扶贫规划:全村106户,共416人。其中通过精准识别贫困户25户84人。该村林地面积广,植被良好,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土地资源。拟规划种植中药材900亩,其中天麻200亩、乌药500亩、猪苓100亩、芫胡100亩;核桃种植面积20xx亩;木耳和香菇各1000斤;养殖黄羊500头。

(二)精准帮扶措施

1、宣传党的深化农村改革政策和强农惠农政策。

2、邀请农技专家到乡、村讲大课、办讲座。

3、农业技术人员下村现场指导,解答农户疑难问题。

4、定期组织农户进行科技培训,学习先进技术,有条件可带领农户到外地考察取经。

5、举办转移就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和新型职业农民。

6、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推广新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产业扶贫领导小组要全面统筹协调农业产精准扶贫工作。落实主体责任,实行包片总负责。坚持“分级负责、分组选派、分级管理、谁派谁管”的原则。制定“施工图”,签订“军令状”,编制贫困村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清单。

(二)创新工作方法

驻村农业扶人员分解帮扶工作任务,主动作为,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和有效方法,提升帮扶能力和水平。通过会议座谈、信息报送、情况通报、经验介绍、发放资料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贫困村(户)转变观念,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驻村家业科技人员到村开展技术指导原则上每月不低于10天,开展技术培训每年不少于5次,每月5号前认真填写并上报《驻村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扶贫行动统计表》、《县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扶贫月报表》。

(三)强化政策保障

乡镇党委积极与上级相关单位争取政策资金,严格落实涉农资金专款专用,并保证用到位、用到点上。最大程度解决农户因缺少资金、技术、管理、抗御市场风险的问题。对驻村的农业科技人员,在职务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四)强化目标考核

严格执行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技术帮扶人员不撤出的干部驻村蹲点工作制度。实行“双报告、双考核”制度,农业科技人员离开原单位要向单位主要领导报告,到达贫困村要向村党支部报告,年度考核时除原单位考核外,贫困村党支部需出具考核书面意见。把驻村农业科技人员技术扶贫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对技术扶贫人员不到位、产业指导措施不力、基层不满意的实行严格问责。

技术方案 篇五

为扎实有效推进“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顺利开展煤矿瓦斯治理,深化煤矿瓦斯治理攻坚战,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瓦斯重特大事故,全面提升煤矿瓦斯治理水平,结合我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煤矿安全规程》为标准,以“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着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增强“瓦斯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意识,落实瓦斯防治管理制度和措施,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制度上严密有效、技术上支撑有力、监督上严格细致,通过开展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提高煤矿瓦斯治理水平,有效遏制煤矿瓦斯事故发生,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矿井瓦斯治理是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重中之重。煤矿瓦斯综合治理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针对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和瓦斯治理的现状,我们必须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工作方针,建立“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增加投入,依靠科技、严格管理,强化平时的监督检查,推动煤矿瓦斯治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瓦斯综合治理工作的再认识,从思想上变被动为主动,要治理好瓦斯,首先必须以思想教育为先导,切实提高对瓦斯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一是要坚决摆正煤矿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煤炭工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面对瓦斯治理的许多主观、客观因素的制约,不能无动于衷,不能把瓦斯治理作为一个包袱,而要在行动上主动出击和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二是要摆正安全生产与职工生命的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站在维护矿工生命安全的高度,坚决杜绝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做到让职工平安下井作业,煤矿与职工共存共荣,同谋发展。三是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突破口,强化企业主动安全管理。人是治理瓦斯的根本所在,治理瓦斯的首要问题就是治人、治矿和治责任、治行动。在提高了人的思想认识的同时要以“人才兴安”、“科技兴矿”为纽带,把整治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从上到下直至整治到煤矿的工作点上来,构建瓦斯综合治理的技术人才支持平台,提高和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和防治瓦斯的技能。技术先进安全文化,全员全过程提高职工防治瓦斯的技术水平和井下现场应变能力,充实煤矿生产一线的技术力量。

(二)以投入为保障,提高瓦斯治理效果。投入是瓦斯治理的重要保障。一是瓦斯治理专项资金提取要全额按标准提取到位,提取的资金要切实用于改善通风系统和监测监控设备投入,提高通风系统和监测监控设备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二是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更加突出矿井“一通三防”的治理整治,特别是抓紧,使矿井通风系统规范达标。

(三)以矿井技术改造为先导,探索瓦斯治理的手段和规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搞好矿井设备设施引进、吸收、消化的同时,要积极加强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的技术攻关和纵、横向联合,促进瓦斯治理成果转换,特别是要认真总结瓦斯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针对性地加强矿井瓦斯的综合治理及时了解和掌握矿井瓦斯涌出的规律和动态,加强矿井掘进、生产前后瓦斯应力分布规律、危险重点区域和矿井瓦斯监测的预警预报,分析其活动规律。努力在矿井通风、设施设备、监测监控、支护等方面的技术改造,提高矿井的通风能力、监测水平和抽放效果。

(四)加强全过程控制,提高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水平。要以抽放为根本,从源头上降低瓦斯的危害。要以矿井通风系统改造为基础,确保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通风系统合理规范、稳步可靠是减少瓦斯积聚,消除瓦斯爆炸危险的最主要手段。所以,合理布置通风系统,减少通风阻力,克服通风设施多环节繁琐设置的问题,也是保证风量顺畅的重点。要认真落实好工作面“三专两闭锁”管理制度,加强矿井现场管理的监督检查,杜绝主局扇时停时开、无计划盲目停电、停风造成的瓦斯积聚和超限,同时要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杜绝失爆或不符合国家煤矿安全标准的机电产品下井。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落实好现场安全管理责任。要以防治瓦斯事故为重点,认真落实瓦斯治理的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和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十六字工作体系”,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提高矿井的安全保证系数。

二、组织领导

煤矿成立瓦斯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矿长

副组长:技术负责人、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通风管理机构负责人

成员:各科室负责人、瓦检员和安全员

三、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煤矿瓦斯治理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的安排部署,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的两个主体责任,查找瓦斯治理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瓦斯治理管理制度,提升煤矿瓦斯治理水平。

四、瓦斯治理基本要求

1、机构建设

(1)成立瓦斯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瓦斯治理工作,每月召开1次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瓦斯治理重大问题。

(2)瓦斯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矿办公室,负责落实煤矿瓦斯治理的日常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实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督促落实瓦斯治理相关政策措施。

(3)设置“一通三防”、地测、安全监控等技术管理机构,推广瓦斯治理成熟经验与先进技术。

(4)编制瓦斯治理规划和年度计划、生产计划、安全生产指标统一考核。

(5)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至各基层管理。

(6)建立健全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一通三防”管理制度。

(7)建立健全瓦斯治理安监、瓦检人员培训等专业人员培训制度,加强对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全体从业人员安全意识。(8)树立煤矿企业安全诚信榜样,促进企业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做到依法生产、安全生产。

2、保障机制

建立煤矿瓦斯治理专项资金,按原煤实际产量从成本中提取,税前列支,全部用于瓦斯整治工作。

3、基础建设

(1)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安监总煤装〔20xx〕162号文的通知开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建立通风系统及瓦斯治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实行统一管理。

(2)矿井具备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实现机械通风;采区实现分区通风,按规定设置专用回风巷;杜绝无风、微风作业和不符合规定的串联通风作业。

(3)建立矿井正规采煤制度,实现矿井全部采用正规采煤(煤柱回收、三角煤、复采等非正规采煤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批)

(4)矿井的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按规定实现“自动切换功能”,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5)按要求及时报送瓦斯治理相关材料。

4、突出重点

(1)开展煤矿瓦斯专项整治各项活动,建立瓦斯治理工作体系,有效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

(2)总结瓦斯治理成熟技术和经验并推广,依靠科技推进瓦斯治理体系建设。

5、加强管理

(1)把瓦斯治理工作纳入重点管理内容,制定管理计划、内容,完善瓦斯治理工作管理。

(2)加大管理力度,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检查,督促隐患整改,加大力度,强力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工作。

(3)对检查出的重大瓦斯隐患,建立专项档案,落实分级监控责任,跟踪整改进度和质量。

(4)对瓦斯隐患进行整改验收,对整治不力、措施不当的基层管理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按照煤矿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6、明确目标

(1)提高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与能力,提升瓦斯治理技术水平,使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化、制度化、科学化,迈上新台阶。(2)保产增产的同时,大幅度降低瓦斯事故总量,有效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

7、瓦斯治理基本要求

(1)采掘部署合理

①优化生产布局。矿井、采区和工作面设计要依据瓦斯地质资料详细分析和预测矿井瓦斯灾害情况,充分考虑瓦斯治理的需要,优化巷道布置,简化生产系统,明确开采顺序,合理确定工作面参数,实现安全高效、合理集中生产。

②合理组织生产。按照《煤炭生产许可证》载明的能力编制生产计划和组织生产。

③坚持正规开采。加强生产准备,保持水平、采区和采掘工作面的正常接替与衔接。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至少2个安全出口,形成全负压通风系统。

(2)通风可靠

①矿井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改变全矿井通风系统时,编制通风设计及安全措施,并履行报批手续。巷道贯通前,按《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定,制定安全措施。采掘部署合理。

②矿井生产水平和采区实行分区通风。通风系统中没有不符合《规程》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采空区通风和采煤工作面利用局部通风机通风现象。

③矿井、采区通风能力满足生产要求。

④设置专用回风速符合《规程》规定设置专用回风巷;采区进、回风巷贯穿整个采区,没有一段为进风巷、一段为回风巷的现象。⑤矿井内各地点风速符合《规程》规定。

⑥局部通风机实现自动切换、最低风速等符合《规程》规定。

⑦按规定设置和管理风门、风筒、密闭等通风设施及构筑物。设备保持完好,并及时淘汰落后的设备。

(3)监控有效。

①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xx)的要求布置、安装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②监控设备传感器的种类、数量、安装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等符合规定。

③监测设备的报警点、断电点、断电范围、复电点和信号传输符合规定。

④下井人员按《规程》规定佩戴便携式瓦斯监测仪器。

⑤安全监控设备定期进行调试、校正,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报警仪每月至少2次。

⑥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备性能完好,工作正常。中心站实时监控全部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变化及被控设备通、断电状态。

⑦煤矿与具有相应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协议。

(4)管理到位。

①建立健全以矿井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瓦斯治理责任体系,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的瓦斯治理技术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②健全瓦斯治理工作机构。设专职通风、地测;设立通风、安全、监控等机构,配足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

③建立健全瓦斯治理管理制度。如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安全培训、安全投入、安全仪器仪表、设备管理、隐患排查整改、安全办工会议和瓦斯治理目标考核责任制等管理制度。

④煤矿每年编制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粉尘、防灭火安全措施计划,并贯彻执行。

⑤矿井各种图纸报表准确,数据齐全,上报及时。

⑥强化安全培训工作,提高瓦斯治理水平;特种作业人员经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6)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杜绝重特大瓦斯事故,瓦斯事故起数、伤亡人数控制在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以内。煤矿各科室基层管理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抓好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为全年安全生产努力。

技术方案 篇六

一、概述

根据本标段招标文件及图纸,确定土方明挖范围如下:包括准备工作、场地清理、施工期排水、清淤、永久及临时建筑物土方明挖等。

0+000~1+630段采用长臂挖掘机清淤,人工配合,利用施工机械直接将淤泥装车运走。

1+6300~2+518段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施工方法,场外购买含水量较低的干素土,按照比例1:1与河道淤泥机械掺和,以便机械装运外弃。车辆沿马道分支运行,外弃淤泥。

二、工艺流程

1、程序安排原则

(1)根据工程地形、地质特点及招标文件、图纸要求安排施工程序。力求安排合理,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照期实现。

(2)开挖前,需对原始地貌进行复测,并报送监理工程师签证;同时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完成开挖区周边截水沟等排水工程的施工。

(3)开挖到砂砾料时,进行地形复测,以确定土层和砂砾料层的分界线,并报送监理工程师签证。

2、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地表及可预见的地下物拆除→场地清理→施工期排水→开挖运输→基槽平整→完工验收前的维护→质量检查与验收

三、准备工作

1、设置临时水准点。在建筑物附近设置一定数量的临时水准点,并同固定水准点连线,形成完整的水准导线。水准点设置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坚实地面或构筑物上,以便于施工时对管线标高进行控制,注意保护标点和作好记录。

2、左右侧上开口线、场内道路线、堆土区等控制线的确定。根据招标文件和图纸,施工测量人员用白灰及木桩定出左右侧上开口线、场内道路线、堆土区、施工导流等控制线,为土方开挖、补充勘查、拆迁等工作做准备。

3、补充勘查

工程在正式开挖之前,施工人员对拟定开挖(包括施工道路和堆土区)范围内地下管道、线缆、地下标志点及其他构筑物进行探测,并根据地形地物和已知地下管线构筑物等情况,采取深挖和坑探的方法,查明与施工有关的如地下水位、土质、地下管线(缆)、构筑物等的走向以及建筑物的相互关系等情况,将勘察结果列表汇总并绘制地下管道、线缆、地下标志点及其他构筑物平立面图,上报监理、业主。

四、场地清理

场地清理包括植被清理和表土清挖。其范围包括永久和临时工程、料场、存弃渣场等施工用地需要清理的全部区域的地表。开挖先剥离全部的表土(视表土存在的厚度而定,不小于30cm),务作回填表土料用。

1、植被清理

采用人工配合T140—1型推土机清理开挖工程区域内的树根、杂草、垃圾、废渣及监理指明的其它有碍物。

除监理另有指示外,主体工程施工场地地表的植被清理,延伸至离施工图所示最大开挖边线或建筑物基础边线(或施工道路边线)外侧至少3m的距离。挖除树根的范围延伸至离施工图所示最大开挖边线、或建筑物基础(或施工道路边线)外侧3m的距离。

保护清理区域附近的天然植被,并加强对环境保护。

场地清理和开挖过程中发现的文物古迹,按《施工合同技术条款》的规定办理,保护现场,及时报告。

2、表土清挖

表土清挖:采用人工配合T140—1型推土机直接攒堆,Ex300型挖掘机配合15t自卸汽车运输的方法对监理指示的表土开挖深度、范围进行开挖。在堆土区配备1台T140—1型推土机和1台反铲挖掘机负责弃料场的平整,覆盖层清除的弃料按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方整齐有序的堆放,不得随心所欲的堆放。

完工场地清理

工程完工时进行场地清理,包括拆除临时道路、清理平整施工场地,恢复到施工前地表原状。

五、施工期排水

为保证采用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进行基坑开挖时地下水位降低至最低开挖面以下,确保旱地施工条件,使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施工期排水措施。

1、及时排除地面积水:在堆土区外侧或建筑物开挖区外侧设置1x,纵坡2%的排水沟,内铺防渗膜,将开挖断面内抽排的积水、雨水及地面积水及时排除。

2、开挖断面内积水的抽排:在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基础米的断面或建筑物开挖断面中预留肥槽,设置集水沟或集水井,将开挖断面内的积水及时排至排水沟中。

3、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观测:基坑开挖期间,在地址管线、构筑物及其周围降低水位影响的地区设置观测红开,对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观测,并采取措施。

六、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

1、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场地清理→开挖运输→平整边坡的维护加固→完工验收前的维护→基槽平整→完工验收前的维护→质量检查与验收

2、场地清理

植被清理

①采用人工配合推土机清理开挖工程区域内的树根、杂草、垃圾、废渣及监理指明的其它有碍物。

②除监理另有指示外,主体工程施工场地地表的植被清理,延伸至离施工图所示最大开挖连线或建筑物基础边线(或施工道路边线)外侧至少5m的距离。

③主体工程的植被清理,须予挖除树根的范围延伸至于施工图所示最大开挖边线、填筑线或建筑物基础外侧3m的距离。

④注意保护清理区域附近的天然植被,并加强对环境保护,因施工不当造成清理区域附近林木资源的毁坏,以及对环境保护造成不良影响。

⑤场地清理范围内,砍伐的成材或清理获得具有商业价值的材料按监理人指示,将其运到指定地点堆放。

清基

①清基范围为填筑部分的底部,采用人工配合推土机撺堆,挖掘机挖甩配合T140推土机的方法对监理指示的表土开挖深度、范围进行开挖。

②清基前,按设计断面准确放线,确定清基范围。堤基基面清理范围的边界在设计基面边线外500毫米。

③在清基范围内将树木、树桩、树根、杂草、淤泥、垃圾和杂物等全部清除干净,清基厚度不小于300毫米,并必须将腐植土植物根须清理干净。

④对工程场地内表层~深的耕作层,要求按施工程序指定的位置堆存起来,以备将来绿化美化之用。清除的耕植土不用于基础回填和河床填筑。

⑤堤基范围内的沟、坑等在清除后按堤身要求进行回填处理。

⑥地基清基后予以压实,压实标准为堤基以下500毫米深度范围内达到筑堤压实标准。堤基表土层达不到堤身压实标准的,挖出并重新回填压实。

⑦河床地基处理完毕后每隔30m取2组试样试验,测定基土干密度,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河床填筑。

⑧基面清理平整后,急时报验。基面验收后应抓紧施工,若不能立即施工时,做好基面保护,复工前再检验,必要时重新清理。

⑨开挖线以下300毫米范围采用人工开挖,避免对建筑物基础、河道边坡等产生扰动。

⑩对表土系指含细根须、草本植物及覆盖草等植物的表层有机土壤,将开挖的。有机土壤运到监理人指定地区堆放。堆存的有机土壤应利用于工程的环境保护、河坡种植土回填等。按合同要求或发包人的环境整体规划,合理使用有机土壤。工程完工时进行场地清理,包括拆除临时道路、清理平整场地,恢复到施工地表原状,事宜耕种和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

3、土方开挖

包括:开挖区段的选择、开挖运输机械的选择、开挖边坡的确定、开挖顺序、开挖量与回填量的平衡开挖施工。

开挖运输机械的选择:

由于最大开挖深度小于4m,土方施工采用直接开挖。表土清除采用T140—1型推土机推运;土方采用挖掘机开挖,T140—1型推土机辅助推运,就近堆放于堆土区。

开挖顺序:土方开挖顺序自上而下分层开挖,采用反铲型挖掘机,每层开挖深度控制在4m范围内。

开挖运输

开挖前,按设计断面准确放线。本工程土方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进行,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施工中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配合自卸汽车将土方直接运至回填区。开挖过程中对开挖平面位置、高程、控制桩号、水准点校核、边坡坡度等经常进行校核,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出现错误。

在开挖时注意控制好以下问题:

(1)土方开挖符合上报工程师并经批准的开挖施工深度。

(2)施工中按设计开挖图控制开挖边坡,要求不出现欠挖、超挖,基础底部预留的20厘米保护层待下一道工序开始时,再人工修整到设计标高。

4、堆土场堆存

1)土料利用T140—1型推土机将回填用土推到堤脚侧,开挖出的土料及砂砾料分开堆存。堤脚侧既作为临时道路路基又作为临时堆土区。临时堆土边坡为1:2,最大堆土高度不大于3m。

2)开挖过程中将可利用弃渣和弃置废渣分别运至监理人批准的堆渣地点进行分类堆放。

5、基槽平整和缺陷处理

在基础开挖完毕后,采用人工清理掉预留的20厘米保护层并进行检查,若检查中出现意料不到的缺陷,及时通知工程师,确认处理方法并认真执行。地基清基后应予以压实,压实标准为堤基以下500毫米深度范围内达到筑堤压实标准。堤基表土层达不到堤身压实标准的,需要挖出并重新回填压实。

堤基清理范围平整应在设计基面边线外500毫米。当建筑物基础中遇到淤泥及软弱土层不太厚时,将淤泥及软弱土层全部挖除,换填后进行压实。

基面清理平整后,应急时报验。基面验收后应抓紧施工,若不能立即施工时,应做好基面保护,复工前应再检验,必要时须重新清理。

七、基槽平整

基槽开挖注意事项

1、采用机械设备挖土时,槽底预留10~20cm保护层人工开挖,并保护原土不受扰动。槽底原土平整拍实,对受到扰动的原土应夯实。如局部超挖则应用相同的材料填补,并夯实到天然密实度。

2、基槽基土中如遇淤泥、流沙(饱和粉细砂)等异常软弱土壤时,会同设计部门确定处理方案。

3、槽基底土质不一致或差异较大时,会同设计部门确定地基处理方案。

八、质量检查与验收

1、土方开挖前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会同监理进行以下各项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用于开挖工程量计量的原地形测量剖面的复核检查。

按施工图纸所示的工程建筑物开挖尺寸进行开挖剖面测量放样成果的检查。施工单位的开挖剖面放样成果,经监理人复核签认后,作为工程量计量的依据。

按施工图纸所示进行开挖区周围排水和防洪保护设施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2、土方开挖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在土方开挖芝程中,施工单位定期测量校正开挖平面的尺寸和标高,以及按施工图纸的要求检查开挖边坡的坡度和平整度,并将测量资料提交监理。

3、土方明挖工程完成后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土方开挖工程完成后,业主、施工单位会同监理及地质部门进行以下各款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主体工程开挖基础面检查清理的验收

按施工图纸要求检查基础开挖面的平面尺寸、标高和场地平整度。

取样检测基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边坡的检查和验收。

永久边坡的坡度和平整度的复测检查。

边坡永久性排水沟道的坡度和尺寸的复测检查。

九、冬雨季施工

1、现场成立雨季施工领导小组和抢险小组,设专人值班,做到及时发现、改进、消除隐患;并且注意天气变化,做好记录。

2、认真做好雨施准备工作,雨季来临前一个月,对各种防水设备、器材、临时设施和临建工程进行检查,并购置、修整,配备足够、完好的排水泵。雨季施工前,要对施工场地原有排水系统进行检查、疏浚或加固,保证水流畅通。

3、雨季施工时,在基槽两侧安全距离范围内人工修筑高50cm的土埂,以离雨水流入沟槽,并及时将地面及基槽内沉积的雨水排走。

4、雨季施工时,派专人对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启动应急措施。

5、雨季施工运输材料的车辆做好防滑措施。有专人排水、洒石屑等物确保路面平整、坚实、无积水。

6、冬季施工的开挖边坡修整及其护面和加固工作,在解冻后进行,时间不允许时,采取有效的封闭防冻措施。

【技术方案】相关文章

技术方案最新8篇05-05

技术方案(最新10篇)05-04

技术方案最新6篇05-04

技术方案优秀7篇04-30

技术方案精选15篇04-14

技术方案(最新13篇)04-13

技术方案(精选4篇)03-31

技术方案(精选4篇)03-23

技术方案(通用7篇)03-23

技术方案精彩8篇03-18

66 5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