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方案精选3篇

2024-03-05 19:45:43

在当下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发言稿,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发言稿会更加事半功倍。怎样写发言稿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做用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壶知道美丽的编辑为家人们收集的研讨会方案精选3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术研讨会 篇一

朱载(1536―1611),生于怀庆府河内县(今沁阳),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他甘于淡泊,固辞王爵,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科学文化事业。其最杰出的成就是在世界律学史上首创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论。与此同时,他还在数学、天文、物理、计量、文学、音乐、舞学等多种学术领域里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此次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朱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出来的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学者,他集乐律学家、音乐家、乐器制造家、舞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历法家于一身,同时在美术、哲学、文化、民族民间文化整理等方面都有惊人建树。在他身上,体现了科学的求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他无愧于“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上帝赋予人类的骄子”的称誉。

朱载是一位具有科学思想的实践家天津音乐学院郭树群教授指出:朱载所处的时期,可以称之为“东方式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多学科的伟大成果,出现了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加之同时期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们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与张扬,都充分说明了这是一个杰出人才纷纷涌现的时代,而朱载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与会代表认为,朱载身上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求实态度是他能够完成伟大发现和实践的根本。中国艺术研究院秦序研究员认为:从科学性角度来看,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音乐史应当追溯到朱载,因为他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在追求客观真理的同时具有观测、检验手段的特点,进入了具有逻辑性的应用的阶段。中国科技大学徐飞认为:朱载的研究与实践过程可以证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对音乐文化的不懈追求。朱载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农业文明时代的最高峰,在当时的几部巨著还停留在经验积累阶段时,朱载就已经进入到了分析科学领域,并开始了运用公理化方法的探索。

朱载的成果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朱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出现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这一点已经是一种共识,而他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就成为一些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上海音乐学院陈应时教授指出:朱载的“均准”就是吸收了古琴的原理,继承了古代律准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将“新密律法”运用于旋律的“均准”。温州大学陈其射教授指出:朱载从计量学、旋宫法、生律法、正律器四个方面梳理古代乐律成果,集中国传统律学之大成,成为世界律学领域的先觉者,同时他建立起以“数”就“音”的律学思想,从而树立起以求得“数真”为目标的努力方向。

朱载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打开了研究古代乐器的一扇大门朱载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他的著作中通过他渊博深厚的学识及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分析方法,为我们对古代乐器的认识打开了一扇大门。

天津音乐学院方建军教授指出:朱载是一位在辨识、研究古乐器方面有很高造诣的学者。在他的代表作之一《律吕精义》中就对编钟、周乐不用“商”音等问题进行了正确的表述,使我们得知商周时期如何为编钟调音,周乐在某些场合及某些乐器上是如何用“商”音的。这种艺术科学化、科学艺术化的学术思想是与当今艺术研究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武汉音乐学院王洪军博士指出:《乐学新说》对周代音律、乐舞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校正,使之合理适用,同时他还纠正了一些古人文献中的错误,所以我们把朱载称为架起当下与遥远古代的一座桥梁是毫不为过的。

朱载的律学观念与乐学观念的关系朱载留下的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在音乐方面不仅仅体现在他对十二平均律的研究,同时也体现在他对“乐”的观念之中。中央音乐学院韩宝强研究员指出:朱载认为“十二管旋相为宫者,音使之然也。数乃死物,一定而不易;音乃活法,圆转而无穷。音数二者不可一例而论”实际指出了人对音的主观感受,这是符合现代声学原则的。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杨善武教授认为:根据朱载的认识,乐学乃是律学之本,律学要以自己数学的手段根据乐学上“自然之理”而力求与实践中音的实际相一致。十二平均律的研究正是在其乐学思想直接推动下,按照乐学的实践要求进行的。他对十二平均律的计算在最大程度地满足乐学实践要求的同时,并不排除其他律制所包含的复合乐学思想的合理因素。

朱载的研究状态与今后展望与会代表认为,对朱载这样一位伟大的学者应当进行不断的研究,使之进一步深入,逐渐系统化。自20年前的1985年召开的那次研讨会之后,对朱载的研究逐渐形成一种气候,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研讨会方案范文 篇二

P键词 审计学课程 研讨式教学 案例库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50

Abstract Auditing course is the core curriculum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practice teaching is a recognized course to teach, the teacher tries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re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eaching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audit” of accounting majors in tw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teaching case oriented teaching in practice, and how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form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auditing course; research teaching; case library

根据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审计学”是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也是审计学专业和注册会计师(方向)最重要的专业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基本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在了解业务循环审计的基础上,能够应用各种基本的审计方法进行规范监督、鉴证和评价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 审计学课程教学现状

“审计学”课程与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共同点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所以很多高校在理论课程结束后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例如本校作为二本院校,以会计实验教学为主打特色,设置了审计、电算会计、财务管理等实验室。而根据连续对学生成绩跟踪调查显示,“审计实验”课程的成绩与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只有在学生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背景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审计学”课程理论知识的铺垫显得非常重要;而这门课是公认的“难教、难学、难懂、难考”,学生普遍反映理论枯燥、晦涩等,因而陷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老师上这门课的积极性不高的恶性循环。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对“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一些学者对此都有很好的论述,在此笔者就不再泼墨多言。

近几年本院大力提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研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与模式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笔者教学经验结合审计这门课程的特点,归纳为以案例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分享以下几点。

2 以案例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优势

以案例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方法,案例的数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如果还是由老师跟随教学进度讲解20多个甚至更多的案例,学生还是一个被动学习的过程,这么多的案例听过就更没什么印象了。而如果由老师选择指定案例,由学生搜集资料做成PPT讲解,以及和其他同学讨论,所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在庞杂的案例中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什么样的案例合适,而老师的经验丰富,根据教学要求与课堂进度选取10个左右的经典案例,则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效果比较明显,具有如下优势:

(1)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活跃教学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的兴趣,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挥,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2)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知识、思想与才华的场所。在分析与讨论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言,自由辩论。对学生来说,这不仅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如何有效地组织、归纳自己的观点、论据和结论,做到言简意骇,这确实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锻炼。

(3)促进了教学互动,强化了教师与学生沟通,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案例分析与讨论将基本的理论与方法融会贯通到案例中去,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开阔了思路,提高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常常也使教师在共同讨论中获益匪浅。

3 优化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的特色

虽然高校设置的会计学专业都有“审计学”课程,但是不同的学校,学生的水平不同,教学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要有自己的特色。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晓慧提出了“行动学习”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陈汉文教授借鉴哈佛的案例教学法,编写自己的案例库进行课堂教学,反响不错。这些学生能跟随老师的引导自主地学习案例、讨论问题。而在二本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相对那些一本大学的学生有明显的差距,所以要推行案例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老师扮演的角色要更重要些。大致框架如下:

首先组建学习小组,教师提前布置具体的案例和分析重点,提供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课后由小组制作PPT(规定不超过20页不少于5页);

接着组织该小组的学生进行课堂案例讲解、讨论(时间不超过20分钟、老师负责课堂的有序组织、调动学生激情、控制讨论方向等);

最后教师点评总结,注意在学生讲解案例过程中板书记录要点。

3.1 组建学习小组

研讨式教学一个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研讨”。小组合作与简单的分组具有本质的不同,每个人都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小组在构成上应力求使小组成员在学业成绩、性别、性格、爱好等方面有差异性,由学习委员在自由组合的基础上划分小组,一般以寝室为单位4~6人一组,更方便大家一起制作案例PPT和讨论。

本院的另一个教学特点是小班授课,避免专业课程合班,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所以每班人数不超过50人,分组不超过10组,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能保证每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有上台发言与讨论的机会。

3.2 设计合适的案例

以案例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方法关键是案例设计是否合适,如果案例和讨论的问题设计不当,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案例要注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以课堂教学任务为基础,保证有一定的难度、深度,既能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又能发展自主能力。由老师来设计案例并提前一周布置给学习小组比较合适。例如:

审计导论篇:指定案例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由学习小组选择之一,重点介绍其业务内容、特点等,可适当搜集本土事务所排名;

审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篇:通过比较“洪良国际”与“绿大地”2个审计失败案例,比较其造假上市过程、处罚结果等,抛出启示与评价,设计课堂抢答与辩论环节,对审计人员是否遵循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进行判断、选择等;

内部审计篇:指定“通用电气”内部审计案例,具体了解世界500强的大企业的审计成功之道,讨论对中国企业的借鉴作用;

内部控制篇:“苹果”公司的内部控制案例已经成为教科书般的经典,而年轻的学生一代几乎都是“果粉”,选择这个案例再合适不过,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讨论气氛也异常热烈;再抛出一个国内的案例比较“老巨人”与“新巨人”本土气息更强些。为了让内部控制理论更贴近生活实践,还可以让学生际调查学校中加盟的中西快餐业,如果汁饮品店、咖啡吧、快餐等具体企业的内部控制,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并将此内容交被调查单位,由其评判学生建议的可行性;

业务循环篇:销售与收款循环章节,会计造假与审计失败的案例太多,可由学习小组自行选择1~2个标志性案例讲解;在生产与存货循环章节以农业养殖为代表的案例,通过比较“蓝田股份”和“2014獐子岛事件”了解此类上市公司存货审计特点;在筹资与投资循环章节,可选取国外“雷曼兄弟破产案”与国内的“外高桥民事赔偿案”共同凸显出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终结审计篇:可以从“科龙电器”首份保留意见、“渝钛白”首份否定意见、“西安达尔曼”首只终止上市股票等案例中选择讨论;课后布置讨论议题:2015年5月“珠海博元投资”出具的“A股首份奇葩年报”等。

简而言之,审计老师不要一味地照搬案例教材,要搜集整理自己的案例库,紧跟经济时代的变化,形成自己的特色。

3.3 做好课堂点评与课后评价

案例讲述完后,先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或缺点,便于后面的学习小组进行改进;老师也要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和提出的新观点,这会激励他们在以后的案例讲解中更加努力地准备和更加积极地参与。接着进入“研讨”环节,由于教师已经在学习小组案例讲解过程中板书了要点,可以进一步分析案例,抛出重点和难点,引起学生的重视,指出讨论可以进一步挖掘的方向,促使他们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拓宽他们的思路,引导他们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关于“审计学”课程的考核,期末闭卷考试很有必要,促使学生重视这门课程,该识记的理论知识还是要掌握,只是不仅仅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适宜采用综合性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案例讲解与讨论等作为主要的平时成绩,加大比重占40%~60%,对其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创造能力等均给予评价,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3.4 结合习题的训练

通过案例的学习与讨论,对抽象的理论有了直观的了解后,老师需要进一步讲解知识点,但是未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结合课堂内外的习题训练显得很有必要,所以,根据《审计学》教材,老师一定要编写配套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来加深印象,因为只有自己理解的知识才能掌握得更牢固。

总之,通过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依据人类认知规律,根据“审计学”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在课堂推广以案例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学专业学生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伟龙。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5):89-93.

[2] 周福源。审计学学科教育模式探索[J].财会月刊,2011(36):101-102.

研讨会方案范文 篇三

一、审判委员会组织形式应由领导型向专业型转变

审判委员会是法定审判组织,应由符合其自身特点和职责要求的人员组成。而现行的审判委员会则沿袭了我国行政管理机制的传统模式,委员由院长、副院长、审判业务庭庭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这些人员大多是资深法官,在案件研究中政治敏锐性和把握全局的能力较强,但是,由于受分管或从事审判业务工作的限制,一些委员往往只熟悉自己所分管或从事的审判业务,而不熟悉其它的审判业务,势必会影响审判委员会研究案件的质量。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细化,案件类型和分工更加具体明确,审判工作的专业性越来越强,要求每个委员既通刑事、行政、又通民事、商事,确实是勉为其难。因此,审判委员会应走专业化的道路。

目前,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审判委员会组织形式实行专业化提出了不少观点和建议。审判委员会组织形式应符合审判规律的内在要求,一是要改革审判委员会委员的选任程序,改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行政职务完全挂钩的做法,通过公开竟聘,民主评议等形式把那些业务精通、政治过硬、作风正派的法官选进审判委员会。二是在审判委员会之下成立若干审判委员会专业分会,如审判委员会民事、刑事、行政分会等,其成员应由从事相关专业的优秀法官组成,审判委员会专业分会只讨论决定各相关业务的案件。在设立审判委员会专业分会后,各级法院统一的审判委员会仍然需要保留,审判委员会专业分会接受审判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一方面可以协调各专业分会的联系,另一方面便于对涉及多个专业的重大疑难案件以及事关全局性、整体性、普遍性的审判问题的研究,强化宏观指导。三是要加强对审判委员会委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委员履行职责的能力。审判委员会成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审判委员会发挥职能的需要。要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组织委员先学一步,多学一点,使其业务能力始终能够代表全院的最高水平。

近年来,一些法院在审判委员会专业化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审判委员会专业组的职能主要有:一是专业范围内讨论研究重大疑难案件,对案件质量和效率进行把关。二是结合协调相关业务部门工作,加强监督和考核,落实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三是针对审判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审判经验,制定指导法院相关业务的规范性意见,并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考虑到审判委员会专业尚不是法定审判组织,明确规定专业组在对案件的研究把关上,其意见只是指导参考性意见,而不是决定性意见,当合议庭与专业组意见不一致时,仍须提交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审判委员会专业组设立以来,由于其专业性强,熟悉相关业务工作,因此,在案件研究中能够抓住案件的焦点和关键,审判委员会专业组除对案件进行把关,还加强了对全市法院审判业务工作的指导。

二、审判委员会工作职能应由研究案件型向宏观指导型转变

审判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应是研究有关审判工作的根本性和全局性问题,而不仅仅是对案件的讨论研究。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有关法律对审判委员会研究案件的范围没有严格界定,使得许多一般案件被提交到审判委员会上讨论决定。加之,有关法律对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的程序没有严格规定,往往存在谁愿意提交就可以提交,想何时提交就何时提交的随意性。从而造成审判委员会 往往陷入大量具体案件的讨论研究之中,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审判工作中全局性、方向性的问题进行研究。由于大量的案件涌入审判委员会,实质上代替了合议庭的职能,极易造成权责不分,不利于增强合议庭和法官的责任心。

鉴于上述情况,审判委员会应转变职能,逐步减少对案件的研究讨论,弱化其研究具体个案的职能,强化其指导和监督审判业务的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在分析审判形势,总结审判规律,制定审判规范,研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上。一是明确进入审判委员会的案件的标准,规定什么样的案件才可以进入审判委员会研究,依法限定审判委员会研究案件的范围,使审判委员会只对少数重大、疑难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研究。二是要规范程序,严把案件的进入审判委员会的关口,制定严格的提交审判委员会案件准入条件,减少案件提交审判委员会的随意性。三是要还权于合议庭,强化合议庭职能,保障合议庭依法独立审理案件,在还权同时强化责任,合议庭出现错案,全体成员承担责任。

三、审判委员会运行方式应从听取汇报型向直接参与或旁听庭审型转变

【研讨会方案】相关文章

研讨会会议方案(优秀6篇)04-18

研讨会议方案(优秀3篇)03-31

研讨会方案【最新5篇】03-31

研讨会方案(优秀9篇)03-10

研讨会方案优秀10篇01-21

研讨会方案(优秀8篇)12-28

研讨会方案通用6篇12-22

研讨会方案(优秀8篇)11-02

研讨会方案【优秀6篇】05-31

研讨会会议 组织方案【6篇】01-31

66 5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