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工作方案(通用9篇)

2024-02-23 16:50:34

课题研究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实验法、观察法、文献研究等。下面是美丽的编辑帮助大家整编的研究工作方案(通用9篇),仅供借鉴。

研究方案 篇一

关键词:培训方案 设计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组织的人、财、物、信息四种资源中,人们越来越广泛地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渐渐深入人心,美国知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斯曾说:"企业或事业惟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①员工是组织的血液,他或者使你的事业轰轰烈烈,或者使你碌碌无为。不同组织间的竞争即成为人才的竞争,人们对此已经达成共识,通用汽车公司的前总经理艾尔弗雷德·斯隆曾经说过,"把我的资产拿走吧――但是请把我的公司的人才留给我,五年后,我将使拿走的一切失而复得。"②组织间对人才的竞争必然引起对人才的重新定位,以现代社会中人们掌握的科学、技术、专业知识的特点为主要标志,以字母或符号的造型来象征其主要特点的人才分类方法,提出了"X""T""I"型人才论,系统地掌握两门专业知识,并有明显的主要的交叉点、结合部的"X"型人才更受人们的亲睐,而它显然是传统的学校教育所不能满足的,它需要走出学校的员工不断通过培训来求得自身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普及率低的国情决定了从实践中产生的人才需接受新的培训来弥补自身知识的缺陷。“活到老,学到老",认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性,并不等于就能做好培训工作,因为培训工作的完成需依赖于培训方案。有好的培训方案,不一定有好的培训效果,但要有好的培训效果,则必须要有好的培训方案,如何设计有效的培训方案,也正是本文目的之所在。

一、培训理论的研究及发展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们开始渐渐重视起培训工作,特别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下,对培训工作的研究愈来愈多,但何为培训,却是各抒己见,至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下面摘录一些供研究参考。

培训:指各组织为适应业务及培育人才需要,用补习、进修、考察等方式,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使其适应新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拥有旺盛的工作能力,更能胜任现职工作,及将来能担任更重要职务,适应新技术革命必将带来的知识结构、技术结构、管理结构和干部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变化。③

培训:指向员工传授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的任何活动,是与工作有关的任何形式的教育。④

培训:指创造一个环境,使员工能够在这一环境中获得或学习特定的与工作要求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⑤

培训:指给新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改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⑥

总之现代培训指的是员工通过学习,使其在知识、技能、态度上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便员工的职能与现任或预期的职务相匹配,进而提高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

培训作为科研课题首先是在心理学和科学管理领域进行的。随后,培训理论随着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理论时期的培训(1900-1930)、行为科学时期的培训(1930-1960)、系统理论时期的培训(1960-)三个发展阶段。在传统理论时期,培训是以发展个人技术与态度为主,较少考虑个人与他人,或个人与团体的相互关系;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的培训,除了延续传统理论时期重视个人技术与态度的发展以外,更重视员工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培训理论进入系统理论时期,系统理论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系统对于外在环境的开放性,亦即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并且特别重视系统与系统间的适应与沟通。①

90 年代以后,组织培训工作可以说已是没有固定模式的独立发展阶段,现代组织要真正搞好培训教育工作,则必须了解当今的培训发展趋势,使培训工作与时代同步,当今世界的培训发展趋势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员工培训的全员性。培训的对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的员工,这样通过全员性的职工培训极大地提高了组织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效地推动了组织的发展。同时,管理者不仅有责任要说明学习应符合战略目标,要收获成果,而且也有责任来指导评估和加强被管理人员的学习。另外,培训的内容包括生产培训、管理培训、经营培训等组织内部的各个环节。

其二,员工培训的终身性。单凭学校正规教育所获得的一点知识不能迎接社会的挑战,必需实行终身教育,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经营理论。

其三,员工培训的多样性。就是培训的范围已从企业扩展到整个社会,形成学校、企业、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的完整的职工培训网。培训的方式有企业组织的培训、有社会组织的业余培训、有大学为企业开办的各类培训班。

其四,员工培训的计划性。即组织把员工培训已纳入组织的发展计划之内,在组织内设有职工培训部门,负责有计划、有组织的员工培训教育工作。

其五,员工培训的国家干预性。西方一些国家不但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参加在职培训是公职人员的权利与义务,而且以立法的形式筹措培训经费。

二、国内外的培训现状

在国外,政府和其它组织都十分重视培训,培训成为员工教育重要的一部分。首先,政府以立法的形式筹措培训经费,并且公款用于培训已成为合法的举措。在1958年以前,在美国用朕邦政府的钱进行培训工作是受到禁止的,但该年"政府职工培训法"和它的修正案通过以后,一些政府机构增设了培训部门,在另一些机构较大地扩充了它们的规模,至1981年,经财政年度的统计数字说明,该年有492,314人上了政府培训计划的课程,总共支出的费用在3.7亿美元以上,且这还不包括军人和邮局工作人员的培训支出②。其次,愿意支出培训经费,培训计划的经费不断增加。既使在1982年,英国经济处于增长缓慢时期,对八十家工商企业进行管理人员培训的调查结论说:"我们很受鼓舞地获悉在过去一、二年里培训计划遭受严重削减的情况很少。很多培训人员说,他们受到的巨大压力是必须对需要的每一笔经费提出正当的理由,但是仅有极少数培训人员在过去一年里要求的经费遭到拒绝。至少有十几个培训计划还增加了经费?quot;③有资料显示,美国100名员工以上的组织在1992年的培训开支为450亿美元,比1988年增长了12%。④第三,培训经费在公司里所占比重很大。在90年代初,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在员工培训上的花费达到1.2 亿美元,这一数额占公司工资总额的3.6%,美国联邦快递(Federal Express)公司每年花费2.25亿美元用于员工培训,这一费用占公司总开支的3%。⑤目前,由于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技能的飞速更新,人们已经认识到培训不是一种特权或权力,而是一种需要,培训工作更是倍受重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务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国内,渐渐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培训工作做得并不理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训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曾在"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作过明确部署,要把培养企业家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加强现有和未来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争取用3~5年时间,系统地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企业家。⑥目前,培训工作还没有其应有的地位,培训中心成为组织中可有可无的机构,效益好时,这个机构才有立锥之地,效益不好时,遭到裁减的首先为培训机构,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还在,培训的收益对组织的效益相关性不大,使培训不受注重;二是培训方案没有科学设计,使培训并不能满足培训需求,培训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员工不断培训必成为大家的共识,要做好培训工作,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研究已成为迫切需要。

三、如何设计员工培训方案

(一)培训需求分析

组织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必须是理性化,以经济人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培训活动的成本无论从费用、时间和精力上来说,都是不低的,培训是要冒一定风险,因此在是否进行培训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来指导培训方案的制定,要有的放矢,不能单纯地为培训而培训。

培训需求分析需从多维度来进行,包括组织、工作、个人三个方面。首先,进行组织分析。组织分析指确定组织范围内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计划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与战略要求。根据组织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预测本组织未来在技术上及组织结构上可能发生什么变化,了解现有员工的能力并推测未来将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估计出哪些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以及这种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以推测出培训提前期的长短,不致监渴掘井。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指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预期未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研究工作者本人的工作行为与期望行为标准之间的差异,当工作大?quot;能力"时,则需要进行培训,通过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职能"相一致。"职务"和"职能"二者都是变量,当职能提高了,需要开发职务,使两者保持一致;当职务超过了能力,就需要进行培训,开发职能,使两者复归一致。由于培训的对象是员工,能否做好工作取决于诸多因素,培训并不是万能的,而且培训要讲求成本收益,因此,看培训能否促进员工的个人行为发生所期望的转变。如果聘用了技能不符合要求的人或者是恶劣的态度问题等,则不是培训所能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培训,若存在的问题培训能够解决时,则进行员工培训,设计具体的培训方案。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受训者、培训日期和时间、培训场所与设备以及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南,一份详尽的培训需求分析就大致构画出培训方案的大概轮廓,在前面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下面就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1、培训目标的设置

培训目标的设置有赖于培训需求分析,在培训需求分析中我们讲到了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和个人分析,通过分析,我们明确了员工未来需要从事某个岗位,若要从事这个岗位的工作,现有员工的职能和预期职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消除这个差距就是我们的培训目标。设置培训目标将为培训计划提供明确方向和依循的构架。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内容,并可在培训之后,对照此目标进行效果评估。培训总目标是宏观上的、较抽象的,它需要不断分层次细化,使其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要达到培训目标,就要求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即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了解什么?你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能够干什么?你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有哪些改变?这些期望都是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的,通过需求分析,明了员工的现状,知道员工具有哪些知识和技能,具有什么样职务的职能,而企业发展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的员工,预期中的职务大于现有的职能,则要求培训。明了员工的现有职能与预期中的职务要求二者之间的差距,即确定了培训目标,把培训目标进行细化,明确化,则转化为各层次的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有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实施的导航灯。有了明确的培训总体目标和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对于培训指导者来说,就确定了实施教计划,积极为实现目的而教学;对于受训者来说,明了学习目的之所在,才能少走多路,朝着既定的目标而不懈努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目的不明确,则易造成指导者、受训者偏离培训的期望,造成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提高了培训成本,从而可能导致培训的失败。培训目标与培训方案其它因素是有机结合的,只有明确了目标才有可能科学设计培训方案其它的各个部分,使设计科学的培训方案成为可能。

2、培训内容的选择

在明确了培训的目的和期望达到的学习结果后,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培训中所应包括的传授信息了。尽管具体的培训内容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究竟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的特点和培训需求分析来选择。

知识培训,这是组织培训中的第一层次。员工只要听一次讲座,或者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在学校教育中,获得大部分的就是知识。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障碍和阻挠。同时,要系统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则必须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如要成为"X"型人才,知识培训是其必要途径。虽然知识培训简单易行,但其容易忘记,组织仅停留在知识培训层次上,效果不好是可以预见的。

技能培训,这是组织培训中的第二个层次。这里所谓技能就是指能使某些事情发生的操作能力。技能一旦学会,一般不容易忘记,如骑车、游泳等。招进新员工,采用新设备,引进新技术都不可避免要进行技能培训,因为抽象的知识培训不可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无论你的员工是多么优秀,能力有多强,一般来说都不可能不经培训就能立即操作得很好。

素质培训,这是组织培训的最高层次。此处"素质"是指个体能否正确地思维。素质高的员工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态度,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素质高的员工,可能暂时缺乏知识和技能。但他会为实现目标有效地、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而素质低的员工,既使已经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但他可能不用。

上面介绍了三个层次的培训内容,究竟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是由不同的受训者具体情况决定的。一般来说,管理者偏向于知识培训与素质培训,而一般职员则倾向于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它最终是由受训者的"职能"与预期的"职务"之间的差异所决定的。

3、谁来指导培训

培训资源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组织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在众多的培训资源中,选择何种资源,最终要由培训内容及可利用的资源来决定。

组织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是组织的重要内部资源,利用内部资源,可使受训者和培训者多方都得到提高。组织内的领导是比较合适的人选。首先,他们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宝贵的工作经验;其次,他们希望员工获得成功,因为这可以表明他们自己的领导才能;最后,他们是在培训自己的员工,所以肯定能保证培训与工作有关。无论采取哪种培训方式,组织的领导都是重要的内部培训资源。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也可以指导培训,当员工培训员工时,由于频繁接触,一种团队精神便在组织中自然形成,而且,这样做也锻炼了培训指导者本人的领导才能,

当组织业务繁忙,组织内部分不出人手来设计和实施员工的培训方案,那么就要求诸于外部培训资源。工作出色的人员并不一定能培训出一个同样工作出色的员工,因为教学有其自身的一些规律,外部培训资源恰好大多数是熟悉成人学习理论的培训人员。外部培训人员可以根据组织来量体裁衣,并且可以比内部资源提供更新的观点,更开阔的视野,但外部培训资源也有其不足之处,一方面,外部人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用于了解组织的情况和具体的培训需求,这将提高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外部人员培训,组织的领导对具体的培训过程不负责任,对员工的发展逃避责任。

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各有优缺点,但比较之下,还是首推内部培训资源,只有在组织业务确实繁忙,分不开人手时,或确实内部培训资源缺乏适当人选时,才可选择外部培训资源,但尽管如此,也要把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结合使用才为最佳。

4、确定受训者

根据组织的培训需求分析,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从而大体上确定不同的培训对象,即受训者。

岗前培训是向新员工介绍组织的规章制度、文化以及组织的业务和员工,新员工来到公司,面对一个新环境,他们不太了解组织的历史和组织文化,不了解组织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不了解公司的政策,不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不熟悉自己的上司、同僚及下属,因此新员工进入公司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紧张不安,为了使新员工消除紧张情绪,使其迅速适应环境,企业必针对以上各方面进行岗前培训,由岗前培训内容决定了的受训者只能是组织的新员工,对于老员工来说,这些培训毫无意义。

对于即将升迁的员工及转换工作岗位的员工,或者不能适应当前岗位的员工,他们的职能与既有的职务或预期的职务出现了差异,职务大于职能,对他们就需要进行培训。对他们可采用在岗培训或脱产培训,而无论采用哪种培训方式,都是以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为内容,而不同内容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确定了不同的受训者。在具体的培训需求分析后,根据需求会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根据需求分析也确定了哪些员工缺乏哪些知识或技能,培训内容与缺乏的知识及技能相吻合者即为本次受训者。

虽然培训内容决定了大体上的受训者,但并不等于说这些就是受训者,还应从确定的这些大体上的受训者的角度看其是否适合受训。首先看这些人对培训是否感兴趣,若不感兴趣则不易让其受训,因为没有积极性,效果肯定不会很好;另一方面,要看其个性特点,有些个性是天生的,既使通过培训能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但他仍不适合于该工作,则他属于要换岗位,而不是需要培训。从培训内容及受训者两方面考虑,最终确定受训者。

5、培训日期的选择

培训日期的选择。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培训,这道理显而易见,但事实上,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却往往步入一些误区,下面的做法就是步入了误区。许多公司往往是在时间比较方便或培训费用比较便宜的时候提供培训。如许多公司把握计划订在生产淡季以防止影响生产,却不知因为未及时培训却造成了大量次品、废品或其他事故,代价更高,再如有些公司把培训订在培训费用比较便宜的时候,而此时其实并不需要培训,却不知在需要培训时进行再培训却需要会出再培训的成本。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必须做到何时需要何时培训,通常情况下,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时就需要进行培训。

第一,新员工加盟组织。大多数新员工都要通过培训熟悉组织的工作程序和行为标准,既使新员工进入组织进已拥有了优异的工作技能,他们也必须了解组织运作中的一些差别,很少有员工刚进入组织就掌握了组织需要的一切技能。

第二,员工即将晋升或岗位轮换。虽然员工已经成为组织的老员工,对于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文化及现任的岗位职责都十分熟悉,但晋开到新岗位或轮换到新岗位,从事新的工作,则会产生新的要求,尽管员工在原有岗位上干得非常出色,对于新岗位准备得却不一定充分,为了适应新岗位,则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

第三,由于环境的改变,要求不断地培训老员工。由于多种原因,需要对老员工进行不断培训。如引进新设备,要求对老员工培训新技术;购进新软件,要求员工学会安装与使用。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组织都在不断调制自己的经营策略,每次调整后,都需对员工进行培训。

第四,满足补救的需要。由于员工不具备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从而需要培训进行补救。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必须进行补救培训:一,由于劳动力市场紧缺或行政干预或其它各方面的原因,你不得不招聘了不符合要求的职员;二,招聘时看起来似乎具备条件,但实际使用上其表现却不尽人意。

在作培训需求分析时,确定需要培训哪些知识与技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对这些知识与技能培训作出日程安排,看大致需要多少时间,以及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从而推断培训提前期的长短,根据何时需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及提前期,最终确定培训日期。

研究方案 篇二

[关键词]建筑设计;档案;管理;方式方法

档案管理是指把一系列原始的、零散的档案信息条理化、系统化,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的目的。作为重要信息收集、贮存和开发利用的档案部门,面临着信息网络化、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多样化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挑战。作为建筑设计行业的管理部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建筑设计、科研、人事管理服务是信息工作的根本任务。为此,作为直接接触档案的一线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档案信息的编研工作,搞好档案信息的开发应用,提高利用率,使信息资源共享。

1.建筑设计档案管理的现状及特点

建筑设计相关单位(建筑企业、设计院等)通过对档案史料的开发利用,才有了今天建筑事业的发展。在正常的建筑设计管理、运营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信息,从事档案管理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信息工作。但多数档案管理是以基本的原始图纸、资料为基础,计算机起到辅助记录作用,无论从档案管理的思想观念上,还是信息工作内容上,均纯的停留在业务、管理统计、记录、存储上,难于发挥信息工作的职能作用。

目前,建筑设计单位对开展的本单位科研项日和新业务、新技术不甚了解,工作处于被动服务状态,信息意识淡薄,信息渠道仅局限于本单位,忽略管理单位,导致信息沟通不顺畅,档案利用率低、利用价值不大。尽管档案利用已在建筑设计等相关行业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还有相当部分的档案信息没能得到开发利用。

2.建筑设计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

2.1立足档案服务,提升档案利用开发技术创新手段

信息时代,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应努力开拓创新,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将过去封闭式管理模式向开放式管理模式发展,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满足资源共享的需要,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在实际的档案管理中,档案工作服务方式要创新、档案管理理论要创新、档案服务工作内容要创新、档案服务机制要创新。

2.2拓宽档案编研范围,发挥档案信息作用

档案管理要“上门办公”,拓宽编研范围、内外结合、联合编研。改变原有局促的“室藏格局”。因而,一线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认识,彻底打破自编自传编研思想的束缚,拓宽路子,联合编研。要加强纵向沟通,与建筑设计科研单位、建筑企业的联合。这样既有利于丰富编研资料的内容,又有利于通过信息的传播利用,促进系统内的科研工作发展。还要加强同行单位档案室之间的横向联合,借鉴经验,可使资料互补,以达到编研选题具有广泛、综合和全面性的目的。如与组织人事、史志、党史等部门联合编写有关资料,既可弥补编研力量之不足,又可补充编研所需经费,还可提高编研资料的利用价值和利用率。

2.3进一步改进、开发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方法

目前,大多数档案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使现代化设备不能物尽其用,造成相当一部分档案信息未被系统地、深层次地开发利用。为此,档案管理应该努力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建立建筑行业的特殊数据库,提高利用率、检索率。

2.4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人才培养

档案管理队伍是建筑学科科技档案管理的主力军。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是开发档案的前提。尤其是单位和档案管理部门都应重视人力资源的挖掘和培养,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档案人才。

同时,基础档案管理人员也要积极主动地编制各种途径的检索工具和编研成果,及时快捷地为建筑行业提供可靠的依据,最终通过档案的收藏数字化、传递网络化、操作信息化、信息存取自动化,达到广泛应用建筑行业的目的。

为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在实践中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使科技档案更好地为建筑设计研究、建筑工程发展服务。

2.5建立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制度,促进开发利用。

档案管理人员在努力提高自己业务素质,增强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应履行档案信息反馈服务。如对档案质量的评价(服务态度、服务水平、职业道德等)、对各种服务方式的评价(如阅览、复制、咨询、汇编、资料服务等)、对服务水平及质量评价(如提供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等)、对利用效果的评价(对信息的需求和意见,包括今后可能需要利用的档案种类、内容、成分和数量等)。

建筑设计档案的广泛应用是档案管理工作中最富有活力的一个环节。做好档案的利用工作才能使整个档案工作具有生机。只有积极开拓档案管理的途径,才能使档案在建筑设计行业建设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佳档案的创新发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研究工作方案 篇三

一、组织领导

1.学校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郭霄鹏

副组长:王富平  赵天绪 唐晓育 张小龙 马旺华 李迪

成  员:王大浩 郭锋航 各招生学院负责人 杨子祁

2.各招生学院复试录取工作小组:

组长:招生学院负责人;

副组长:招生学院党总支书记;

成员:导师和教师代表。

二、复试方式

应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我校今年硕士研究生复试采用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形式分批次开展。同一专业同一批次复试形式及安排原则上保持一致。因具体情况必须开展混合复试的,应邀请线下考生旁听线上复试过程,保证线上、线下录取标准一致。相关具体要求由学研处向各招生学院下达,各招生学院负责培训复试考官、工作人员及考生,确保复试工作顺利进行。纪委(纪检监察室)与学研处将全程巡查复试过程,并不定期调阅复试过程材料。

三、工作内容

1. 制订《宝鸡文理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调剂录取办法》,分配专业计划

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复试录取工作,制订宝鸡文理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调剂录取办法;分配并指导招生分专业计划和监督复试调剂录取过程,确定招生录取名单,处理复试调剂录取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一志愿、调剂复试线默认执行国家A区分专业线。一志愿考生按照总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调剂考生在相关学业背景要求筛选后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择优选择复试。如一志愿上线人数较多,需要提前分列调剂指标的,应及时联系研招办报备,在国家线以上按照相关复试比例划定专业复试线,调剂复试线必须高于一志愿复试线。在每一批次复试前,招生学院必须向考生公示本批次复试名单及录取名额,一志愿和调剂必须分开排序并且一志愿录取优先。

一志愿生源较多的学院如果开展调剂复试的,必须在一个批次内完成复试工作并留足递补人员。对于没有达到学院复试线但是超过国家线的一志愿考生,可以允许调剂到其他相关专业,调剂成功的在第一批次进行复试。

2.制订二级学院招生复试调剂录取细则,划定分专业复试线

各招生学院应在参考《宝鸡文理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调剂录取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学院招生实际,制订学院招生细则。细则应以学院为单位制订,并对不同招生专业做出不同的具体要求。招生细则制订后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文本将会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示,细则制订要求如下:

(1)复试细则中应明确复试的时间、地点、形式与程序;

(2)复试细则中应明确划定分专业计划,划定一志愿与调剂复试分数线,并给出一志愿与调剂复试名单的确定标准与公示办法;在确定一志愿及调剂人员复试名单之前,招生学院必须与研招办沟通确定复试比例。一志愿复试比例一般不超过1:1.5;调剂复试比例可以做大,网络复试每批次一般不超过1:4,线下复试每批次一般不超过1:3;

(3)复试细则中应明确复试考核内容及评分办法,给出复试成绩的计算方法和最终拟录取排序的相关规则;要针对不同的复试方式、学科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精心设计复试内容,确保复试考核科学有效、公平公正;要通过考生大学学习成绩单、毕业论文、科研成果、专家推荐信等补充材料,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一贯表现、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等情况的全面考查;笔试内容应尽可能采用综合性、开放性的能力型试题。

(4)复试细则中应明确说明拟录取名单及录取名单的公示方式;

(5)复试细则中应对考生在复试调剂录取过程中遇到的通常性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3.复试调剂宣传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将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做好全校复试调剂工作的宣传,各学院应配合做好信息的上报和工作人员的配备。

各招生学院应综合运用各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要及时、准确解读本单位复试工作方案的内容和相关要求,特别是复试时间、方式、流程等安排,让社会和考生充分知晓,确保考生复试组织工作顺畅有序。

各招生学院要畅通考生联系咨询通道,安排专人受理考生咨询,及时为考生答疑解惑。要加强对考生参加远程复试工作的指导,向考生详细介绍有关软件平台使用办法、复试流程和相关要求等。

4.复试准备工作

2021年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请各招生学院提前做好复试相关准备工作,特别是做好线上复试的准备,相关技术要求详见附件;准备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场地准备:提前联系确定复试场地,要求通风良好,空间较大。

(2)人员准备:提前培训复试考官、监考人员、工作人员等,强调招生工作纪律,明确工作流程;提前为复试考生建立联系qq群,通过各种形式培训考生。

(3)设施准备:复试面试现场要求桌椅齐全,防疫物品齐备。线上复试现场应备有电脑一台,投影仪或大屏显示器一台,高清视频采集设备一台,同时应备有对整个复试现场进行录像的设备一台。所有录屏录像资料都存储在一只专用移动硬盘内。

(4)资料准备:复试前提前命制相关试题,发送加密版本到研招办邮箱bwlyjszs@;复试中做好复试情况登记表的记录工作并保存原始评分表,复试后及时制作拟录取信息表并及时发送研招办。

5.复试程序

(1)准备工作:提前联系确定复试场地,要求通风良好,空间适中,桌椅齐全,防疫物品齐备,每场考试前后均应进行专人消杀;提前遴选复试考官、监考人员、工作人员等,培训软件平台使用方法,强调招生工作纪律,明确工作流程;

有线上复试考生的学院复试组需要准备1台笔记本电脑、1个带移动桌椅的小教室或会议室、1台60寸以上的高清大屏或高清投影仪、1套会议专用的摄像音频采集设备,也可以备1个指向性话筒或无线话筒,每名考官入场时均应测量体温同时全程佩戴口罩;软件层面,由各二级学院以线上教学直播平台加录屏的方式来解决;复试前招生学院应提前命制相关试题。

(2)通知考生:复试开始前,研招办向招生学院下发一志愿、调剂考生信息库,二级学院根据复试细则筛选复试人员并进行逐一通知,建立联系qq群;建立qq群后及时通知考生各项考试要求,线下复试的应提前收集查验省外活动考生核酸报告,有线上复试的应进行详细培训,耐心解答各类问题,复试前,招生学院应提前调研线上考生的环境和设备状况。

(3)资格审查

复试资格审查由招生学院负责,审查人认真核查应考人身份信息,对审查结果负责。对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复试。采取远程复试的每一个评分程序前,都要积极运用“人脸识别”“人证识别”等技术,并通过综合比对“报考库”“学籍学历库”“人口信息库”“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库”等措施,加强对考生身份的审查核验,严防复试“替考”。

资格审查中应审验的材料有:

① 应届毕业生:准考证、身份证、学生证(学籍认证)、大学阶段学习成绩单、所在学校(单位)或居住地党组织盖章提供的复试政治审查表;

② 往届考生:准考证、身份证、大学阶段学习成绩单、毕业证书(学历认证)、不能鉴别真伪的毕业证书考生须提供教育部认证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所在学校(单位)或居住地党组织盖章提供的复试政治审查表,具体形制见附件。

③ 同等学力考生:准考证、身份证、高职高专毕业证书或本科结业证书、与报考专业相关的不少于8门的课程成绩单、所在学校(单位)或居住地党组织盖章提供的复试政治审查表。

④ 参加“退役大学生士兵”“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计划项目服务期满的考生,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核实后进行加分或按计划线录取。

⑤ 学籍、学历校验未通过的人员必须提供学信网开具的学籍或学历证明。

(4)加试:跨专业、同等学力考生(包括各类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参加正式复试前,需加试涵盖本专业本科阶段两门主干课程的考试。加试可以采用线上笔试,每门满分100分,由相关学院自主安排并评卷,评卷要求参考研究生初试试卷评卷;考生作答笔试试卷时必须采用“双机位”“双平台”监考。招生学院监考人员全程监控考生作答,相关影像全程录屏录像备查。

(5)复试面试:招生学院随机抽取面试考官,通过体温测评后提前进入面试间,工作人员提前调试好相关设备、平台,对参加面试考生进行随机抽取。线上考生依序进入面试平台会议间开展面试,必须采用“双机位”应试。线下考生通过体温测评后提前进入面试间。复试中工作人员做好复试情况登记表的记录工作并保存原始评分表,复试后及时汇总复试信息并发送研招办。面试过程应由专人全程录屏录像,所有录屏录像资料都存储在一只专用移动硬盘内,考生不得保存、直播或转播任何有关本次考试的影像、音频、图片及文字资料,一经发现以违反考试纪律严肃处理;

(6)评分总分:每名考生复试结束,考生离开复试会议间,考官组应依照评分细则现场评分,并由专人现场唱分、汇总。复试总成绩满分为500分,考生最后成绩=初试总分×60%+复试总分×40%。

(7)公示成绩及排名:复试结束当天,招生学院应通过线上平台告知考生复试成绩,同时向研招办提交成绩电子版,并在研招办审核无误后,次日公示复试总成绩及由高到低依序排名情况。

(8)录取

初步录取时分为拟录取和递补录取两种状态。前者表明考生复试通过,决定拟录取;后者表明考生处于递补状态,只有排在前面的拟录取考生放弃后才有机会进行依次递补,由递补录取转为拟录取后再办理相关手续。递补考生也可进行校内或校外的调剂工作。处于递补状态的考生选择是否调剂或继续等待转为拟录取考生完全由考生自己决定。

接到拟录取通知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拟录取,否则取消拟录取资格并依次递补。整个拟录取过程结束后,研招办打印全校拟录取名单,再次审核无误后报主管校长签字、盖章后,交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审核,予以网上公示,公示不少于10个工作日。经公示后无异议时,拟录取人员通过上报陕西省和教育部录取检查合格后正式确定为我校2021年硕士研究生,并由学校按照录取名单发放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6.调剂程序

考生调剂必须通过调剂考生必须通过全国统一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具体程序按照研招网要求执行。调剂完成后,研招办向各招生学院提供复试考生名单并由招生学院在网站等公开平台公布,相关复试通知也由各招生学院向考生传达,复试流程与方式与一志愿复试一致。

四、时间及安排

序号

工作内容

负责

单位

主要任务

完成时间

1

调剂招生宣传

学研处

1.召开调剂宣传动员会

2.印制调剂宣传材料;

3.联系外地宣传事宜;

4.刊登线上宣传材料;

5.与省内外招生院校研招办随时联系,取得第一手的生源资料;

6.接听调剂考生咨询,整理调剂考生信息并及时与招生学院联系,通报调剂信息。

3月初-4月初

各招生学院

1.抓住省内其他院校复试后的关键节点,组织相关学院到省内高校对口学院进行生源争取;

2.根据学研处安排,做好外部定点调剂宣传工作;

3.着力加强在本校大四考研学生中的宣传工作;

4.在调剂系统开通后,生源不足学院要做好一对一的调剂动员工作。

2

招生录取办法网上并报省招办

学研处

制订招生复试调剂录取总办法,划定录取分数线,公布分配后的招生指标。

3月20日前

各招生学院

细分招生指标,制订并上报本学科复试录取细则、招生指标细分情况。

3

加试科目命题

各招生学院

各招生学院并报学研处备案

一志愿考生复试前

4

公布一志愿考生名单及其复试时间

学研处

网上公布一志愿考生名单、复试时间、地点等相关复试信息,做好复试前宣传、组织工作。

一志愿考生复试前(国家线公布后)

5

组织一志愿考生复试

学研处

1.向其他相关部门、学院提供考生详细信息;

2.考生资格审查;

3.复试巡考;

4.复试材料汇总及审查;

5.确定拟录取名单,发放拟录取通知。

暂定

3月24-28日

各招生学院

1.电话通知考生复试;

2.接收考生报到,登记考生信息,公示复试细则及复试录取指标(包含递补录取指标);

3.同等学力、跨专业考生加试监考、成绩汇总;

4.组织考生复试面试,当天内当面向考生告知复试成绩;

5.汇总考生总成绩,按专业进行排名,及时报送学研处审核;

6.通过审核后,复试次日在学院内公示考生复试成绩、总成绩及排名情况,当天内按照拟录取名单通知考生。

其他

部门

1.校医院做好体检或核酸报告筛查工作;

2.设备处做好录音录像工作。

6

调剂信息

收集

学研处

1.及时汇总调剂信息并向领导、各学院通报信息;

2.向学院发放调剂信息库;

2.接收学院回传调剂复试库并发放调剂复试通知。

调剂系统

开通后

各招生学院

1.继续做好调剂宣传咨询工作;

2.一对一联系有意向考生进行动员;

3.接收学研处下发调剂信息库,根据学院复试细则及招生指标筛选调剂复试人员并回传学研处。

7

组织调剂考生复试

同一志愿复试

整体流程与一志愿复试一致,具体时间由学研处下达;化学学硕、工程硕士调剂复试时间安排可以相对自由

暂定

3月27-28日

8

回收指标与二次调剂

学研处

回收未完成计划,按照生源情况重新分配。

3月31日后

各学院

通知递补录取考生,有必要的进行二次调剂。

9

确定拟录取名单

学研处

1.审核考生拟录取资格;

2.一志愿考生复试后,根据省研招办要求公布一志愿考生拟录取名单及相关信息;

3.所有考生复试结束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公布所有考生拟录取名单及相关信息。

4月中旬

10

上报拟录取名单并公示

向省考试中心及学信网分别上传拟录取名单

4月底

11

发放录取通知书及调档

1.在省考试中心领取录检表,确认拟录取名单;

2.确认无误后发放录取通知书并进行调档、与定向就业考生签订协议书。

5月中旬

五、工作要求

1.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兼顾考试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夯实责任,切实做好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要针对疫情防控的实际,提前准备,在确保所有复试相关人员人身安全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上相关文件规定及要求,科学制订方案、预案和细则,把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确保复试录取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平稳有序开展。

2.加大调剂宣传力度,耐心解释复试政策,畅通考生信息通道。

要树立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充分调动学院和研究生导师的积极性,全力做好招生宣传等工作,确保全面完成招生计划任务指标。

3.提前准备,认真调研,解决考生的实际困难。

学校相关网络及技术部门应该保障网络复试期间各考场的网络稳定性和设备的有效性。同时各招生单位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贫困地区考生、残疾考生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帮扶。对于不具备远程线上复试条件的考生,我校将通过远程技术支持、赠送网络流量、提请对方属地机构帮助等方式进行定点帮扶。所有考生在参加正式线上复试前,都需要参加相应平台的系统测试和培训。

4.细化工作流程、考务调度、监督管理机制。

各招生学院在具体执行文件和方案时,要因地制宜,制订符合本院招生专业的工作细则,明确工作人员的分工,在具体复试过程中要有条不紊地贯彻各环节要求,规定动作必须执行,出现舞弊、作弊等相关违规违法行为的,要保留证据及时上报,严肃处理。我校研究生复试监督举报方式如下:

(1)招生录取巡视小组:组长:校长,成员:纪检委监察室负责人、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处负责人、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人员。

(2)监督电话及邮箱:

纪检委监督电话:0917-3566223

邮箱: jjs3566223@

5.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各项安全保障工作。

采用线下复试的,在复试现场,要做好防控消杀和人员登记测温等工作。采用线上复试的,要提前做好网络和设备测试工作。复试过程中需要认真注意消防安全、网络安全,排除火灾隐患,加强内外网边界、门户网站、复试终端及网络平台的巡检,防止发生被恶意攻击,影响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6.做好考试保密工作。

(1)复试笔试试题、同等学力者加试试题等,在使用前属国家秘密材料,要注意保管。如发生泄密事件,责任人将负法律责任。

(2)各学院命题人、复试小组组成名单要对考生保密。

(3)考生个人信息要严格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传播。

(4)复试过程中的所有影像和音频资料均属于内部资料,未经研招办允许,任何人等不得对外公开。

六、信息公开

1.招生指标:招生指标由研招办按招生专业进行分配;二级学院应在考生参加考试前明确公示每一批次复试录取指标及递补指标。

2.复试线及复试名单:国家线公布后,学校根据总体指标及生源情况划定学校复试分数线,招生学院据此制定专业复试分数线,并写入复试细则中向公众公布,复试前,公布进入复试考生的姓名、考生编号、初试各科成绩等信息,此时学院可以通过各种形式通知复试考试参加考试。

3.复试录取办法:各学院要尽量细化本学院各学科门类的复试要求,明确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和其他业务要求以及复试、调剂、录取等各环节具体规定,并及时在网络平台进行公示。

4.录取信息:复试结束当天,招生学院应当面告知考生复试成绩,向研招办提交成绩电子版,并在次日公示复试总成绩及排名情况;研招办在每一批次拟录取结束后公示拟录取名单,拟录取名单包括考生姓名、考生编号、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等信息。

七、应急预案

1.线上复试应急预案

(1)如在复试前出现问题的,相关招生学院学科(专业)复试小组要及时处理,尽量保障按原定时间组织开始复试。如复试前问题仍不能解决的,相关学科(专业)复试小组要提前逐级上报至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经研究批准后可延后举行。延后复试的安排要通知到每个复试考生,并做好耐心解释工作。

(2)如在复试过程中出现问题,相关学科(专业)复试小组要及时协调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要逐级上报至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3)采取线上复试的,各招生学院帮助考生提前熟悉线上复试系统操作流程,按学校要求对所有复试考生进行在线复试模拟演练。对未能参加演练的考生,要逐一电话询问具体原因并做好记录;增加在线复试技术支持人员,应对可能出现的网络技术故障。考生未能在指定时间进入在线复试系统或考生端网络中断时,要安排专人立即联系考生了解情况,如果网络在3分钟内能够及时恢复的,考试继续进行,但需变更考试题目;考生端网络超过3分钟不能及时恢复的,可安排该考生延后或改期复试,并开始下一位考生复试。

(4)提前做好网络、供电运行等检查工作,要有备用电脑、摄像头等设备并提前调试完成,在复试过程中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如果线上复试设备出现问题,又一时无法解决的,要立即启用备用设备;提前告知考生准备备用设备,当使用设备出现故障时,要迅速启用备用设备,防止中途断网。

(5)防止作弊方面,提前告知考生并要求其签订在线复试承诺书,一旦发现违反承诺事项者,取消录取资格;系统进行人脸身份识别比对,全程录音录像,开学报到时再进行复核,复核不合格的取消录取资格,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6)确因在线复试系统问题等客观原因造成复试无法进行时,学科(专业)复试小组要及时逐级上报至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是否延后举行,并将新的复试时间提前告知相关考生。

2.防疫工作预案

(1)复试前对复试考场环境和空调系统进行彻底清洁,对物体表面特别是线上复试设备操作台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所有考场及办公室开窗通风。

(2)各招生学院要配足学科(专业)复试小组成员,做好复试小组成员的个人防护工作,每次复试考官及工作人员入场前均需要进行体温测量及登记,复试现场应配齐防疫应急物资;复试过程中,考官及工作人员座位间距在1米以上,全程佩戴口罩。

(3)校外人员作为考官参加复试的,相关学院要严格要求,按照工作内容在规定的场所和区域活动,不得在与本人工作无关的场所逗留。

(4)复试小组成员复试前或复试过程中突发疾病的,各招生学院除安排专人护送病人按规定就医外,要立即将复试小组成员补齐,不能影响复试进程。

(5)参加复试考生防疫相关措施可以参考我校2021年研究生招生考试防疫应急预案中有关条款执行。

研究方案范文 篇四

2019年6月12日至7月1日,伊犁师范大学党委第二轮巡察第一巡察组对我院党总支开展了专项巡察。根据反馈意见建议,物理学院党总支召集各层面会议,积极研究整改方案,现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汇报如下:

一、明确整改方向,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全面领会“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拥护党的领导。

二、针对巡察整改意见,把政治责任、工作责任、监督责任落实到位,使党员同志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而提升自身水平。

三、建立健全对照机制,使党员能够时刻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扩大党内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党员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党费收缴管理,规范党费收缴登记工作。

五、进一步增强管党治党意识,提高党总支创新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原创力。

研究方案 篇五

郝巧芳

一、课题的产生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语文课前预习一直是个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由于学生来源的家庭和环境的因素,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特别是七年级学生,课前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即使预习也草草浏览教材,或对字词做一些简单预习,直接导致课堂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教学互动难以展开,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使语文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定位于学生的学先于教师的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预习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能力,利用教材工具书及其他辅导资料,自己去感知新知识,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而提升预习的有效性。可见,预习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本课题研究以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视角,在调查基础上,重新审视传统教学中的预习环节,剖析传统学习方式下预习环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挖掘预习环节中可能实现的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空间。预习不能老一套,要不断反思预习中的科学性、合理性,反思预习要求与学生的预习的兴趣、学生的差异性等之间的联系,预习的效果与预习的时间之间的有效性等,从而使得此课题的研究更具有前瞻性与必要性。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落实预习环节,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自主性的具体策略做出归纳和总结,基于此,我想探讨这一课题—-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通过研究提高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课题的实施会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从而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怎样选择有效的预习方法是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关键。

2、研究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

3、语文教师课前预习指导研究。根据课文特点,教师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指导。

4、探索适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体系,打造新课程下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

四、课题研究思路

先了解学生语文的预习习惯、预习能力、预习效果等现状,从中发现存在问题,以便制定出可行的培养预案;其次,选择七年级四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培养兴趣、教会方法等方面入手,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一方面要注重理论学习,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勤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在实施过程中,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然后,对这个班学生再次实施调查,并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最后,把课题研究成果在校内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以实现成果共享,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1、教育调查法:对学生进行有关课前预习人数、课前预习兴趣等方面的调查问卷,经科学的统计分析后,得出较有说服力的数据或结论。如此实证分析,一方面,可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为研究的结果提供支撑性材料。

2、文献研究法: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促进研究的深入。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与不足,撰写阶段性小结和有关教学案例。

4、案例研究法:教学中以初一语文课本教学作为案例研究,辅助课题研究。

六、研究过程设想

准备阶段 (2014.12月—-2015.1月)

1.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理论搜集和学习研究,了解教科研前沿动向。

2.设计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通过调查确定研究方法、内容及措施。

实施阶段 (2015.1月——2015.5月)

1、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进行实证性研究。重点在初一年级四班进行实验。

2、请本学科教师配合听课评课,听取教师对课的评价,特别是对课堂预习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3、指导预习方法,下发预习方法的指导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一般的预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因文因人而异,适合的方法才是最好。掌握几种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

4、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改进语文预习方法的策略

5、布置预习内容任务,分阶段分内容有计划有步骤的加以训练巩固。初步打算定为课外自主预习与课内自主预习。

总结阶段(2015.5月DD2015.6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实施第二次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对比,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2.撰写研究报告,书写结题报告。

七、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形式

课题预期效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完善预习后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研究方案范文 篇六

关键词:案例研究法;理论基础;操作步骤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187-02

一、案例研究法

(一)案例研究概念

案例研究是一种解释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各个学者对案例研究的定义都有所不同。阿德尔曼(1997)将案例研究看作是一组研究方法的笼统术语,这些方法着眼于一个事件的研究。尼斯贝特(Nisbet,1978)认为案例研究是一种对特殊事件进行系统研究的方法。贝纳德(Bernard,1928)认为案例研究是用来阐明和支持命题和规则的方法,而不是归纳出新的解说。肖(Shaw,1927)进一步认为,案例研究强调总的场景或所有因素的组合,描述现象发生的事件过程或事件后果,在大环境底下对个体行为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形成假设。而在吉(Gee,1950)看来,作为研究方法,案例研究首先用于当前资料或数据,并得出归纳性的普遍结论。根据张梦中与马克・霍哲的看法,前三种观点都认为案例研究有其局限性,只是对特殊事件的研究方法,不能推出普遍性结论;而后两种则认为案例研究能够得出新的假设与普遍性结论。

(二)案例研究类型划分

根据罗伯特・K.殷的理论,案例研究主要有四种:单案例研究、整体性案例研究与嵌入性案例研究、多案例研究、整体性多案例研究与嵌入性多案例研究。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进行分类,也可以将案例研究方法区分为探索型、描述型、解释型和评价型(Evaluation)四种类型。有学者(Bassey,1999)形象地描述了这四种不同类型的案例研究,其中,探索型案例研究侧重于提出假设,它们的任务是寻找(新)理论(Theory-Seeking);描述型案例研究侧重于描述事例,它们的任务是讲故事(Story-Telling)或画图画(Picture-Drawing),解释型案例研究侧重于理论检验(Theory-Testing),而评价型案例研究侧重于就特定事例作出判断。

(三)案例研究适用范围

然而,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案例分析呢?尽管案例研究有其优点,但对于不适合运用案例研究的情况下使用,则会产生许多弊端。罗伯特・K.殷认为,采用何种研究方法之前,必须考虑的三个条件是:(1)该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类型是什么,包括什么人、什么事、在哪里、怎么样以及为什么。(2)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及事件控制的程度如何。(3)研究的重心是当前的事情还是过去的事情。在他看来,案例研究比较适合研究怎么样、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它不需要对研究过程进行控制,并且研究重点是当前的事情。罗伯特・K.殷的观点内容很丰富,但在这里不宜展开。笔者有所不大同意的是,案例研究并不一定是研究当前的问题。实际上研究历史发生的事情也可以进行案例研究。这里只是为了区别于历史分析法而做出的界定,但事实上这样是否有必要呢?

(四)案例研究法优劣及存在问题

案例研究方法是定性研究方法中的一种。相对于其他定性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有如下优点:(1)研究的目标与范围比较容易确定,因此在时间与精力相同的情况下,案例研究使人们对研究对象做更加集中的研究。(2)案例研究收集资料的渠道比较丰富,研究的手段也比较多样化。案例研究可以采取进行访谈、(历史)资料分析、直接观察等方式收集材料。事实上,案例研究并不一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调查,根据罗伯特・K.殷的观点,即使在图书馆里也可以完成高质量的案例研究。(3)案例研究能够使读者更加清楚的把握特定事件的细节与重要的因素。同时,案例研究也能有助于读者对相似的案例进行相应的分析与判断。(4)案例研究能够弥补现有理论体系的不足。在现有理论无法解释某些事件的情况下,通过特定的案例来为人们提供新的观点与启发。

在实际运用中,作为一种经验性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取决于研究者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选择研究主题的能力、设计研究过程的能力、收集资料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适当的分析方法得出正确的研究结论的能力等。我们也注意到规范的、高质量的案例研究比较少,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没有运用规范的案例研究方法。由于研究者缺少案例研究方法的训练,许多案例研究出现如下问题:在案例选择方面,选择单一案例进行研究的居多,缺少多个案例的交叉分析和比较分析,从而限制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数据搜集方面,满足于对表层数据、公开数据的搜集,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因而往往未能了解到案例事件背后的动因和机制;在数据分析方面,多是依赖直觉和判断对数据进行主观的和就事论事的分析,缺乏客观的、结构性的分析;在研究结论方面,停留在对案例本身现象的分析,或只得出经验性的、零散的观点,缺乏对内在规律的挖掘和升华,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论。在报告写作方面,格式随意性较大,往往根据作者的主观需要选取素材的片段,未能全面和客观地陈述事实,事实与结论也缺少清晰的区分和紧密的逻辑联系。现有案例研究存在的这些问题影响了研究的质量。

二、案例研究方法论要点

(一)理论对案例研究的重要性

由于案例研究采用“分析性概括”,而非“统计性概括”的方法,案例研究的有效性更多地依赖于在理论的指导下对资料的分析。在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建立两种具有竞争性的理论假设,分析所得材料对这两种理论的不同的支持程度,或将案例材料分析所得的范型与理论假设的范型进行比较,那些受到案例材料支持的理论假设或范型代表了研究的发现。因此,理论是研究的目的,同时又指导了对案例材料的分析。通过范型的匹配,还可以检验由案例分析得到的理论或结论有效性。案例研究也需要研究者有一个研究的主张。研究者的主张可以来自现存的理论或假设,比如“建立信息技术系统要进行组织的重构”就是一个研究的主张。探索性研究中研究者的主张可能不是很明确,实证性案例研究则要求研究者提出明确的主张。实证性案例研究用来发展理论的一种方法是提出一个正面的主张,或者同时还提出一个对立的主张,然后用数据和证据对主张进行论证,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案例研究的有效性。

(二)案例研究设计

一般来说,案例研究设计主要有五个要素:要研究的问题、理论假设、分析单位、连接数据与假设的逻辑、解释研究结果的标准。因此,其程序也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由于案例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先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否适合运用案例研究。(2)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可以使你关注所要研究的问题,不会滑向无关的东西。(3)确定分析单位。这个分析单位可以是个人、组织或者一些更难界定的主体。(4)连接数据与假设,解释研究成果的标准。

(三)案例研究数据的搜集及分析

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这是因为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工作并没有形成惯例,没有经历常规化与程式化的过程。这意味着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者自身的能力。因此,案例研究者的资料收集技巧与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研究者要在研究过程中提出好的问题、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而不被先入为主的偏见所束缚、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剔除无关的信息、要具有灵活性与伸缩性能够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此外,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手段比较广泛,一般有六种:文件、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和实物数据。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有其原则:(1)使用多种来源的资料;(2)建立案例研究数据库;(3)形成一个证据链。

案例研究的数据分析有三种策略:(1)依据理论观点进行分析。案例研究的设计是以理论假设为前提的,而该理论能够帮助研究者提出一些问题并进行对数据的分析。(2)考虑与之相反的竞争性解释。(3)进行案例描述。事实上,有些案例研究通过描述的方式也可以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三、如何评价案例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怎样评价案例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及怎样增强案例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评价一种研究方法时,人们通常使用两个指标:一是可信度,二是有效性。有效性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结构有效性,指理论假设(理论研究中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抽象形式)在研究中被具体化(为不同变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性;内部有效性,指不同变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性,如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有效性;外部有效性,指特定条件下、就特定样本所得出的研究结论的普遍性,也就是,这一研究结论被推广应用到理论假设所确定的现实环境条件中去的有

效性。

四、案例研究过程中的道德问题

案例研究过程中的道德问题主要有:个人隐私问题、公平对待被研究者、回报问题。一般来说,在开始进行研究时都要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但有些并非针对一个人的案例则未必需要这样,例如对某个街区的观察。采取观察方法来收集资料是否就没有道德问题,就无须得到被研究者的同意,在这里笔者难以判断。在研究过程中,尊重被研究者的个人隐私十分重要,研究者要为被研究者保密,尊重被研究者的人格。但这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的效果。因为对于案例研究来说,许多“内幕”可能会更加重要。这需要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作好沟通工作。在公平对待被研究者上,研究者始终要意识到要尊重被研究者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或许偶尔提醒自己是在做研究会有帮助。在回报问题上,给予被研究者一定的回报我认为是必要的。但这也要事先沟通,避免被研究者认为是对其不尊重。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16.

[2] 成思危。认真开展案例研究,促进管理科学及管理教育发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1,(4).

研究工作方案 篇七

一、 总体要求

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要树立鲜明的问题导向,注重实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着眼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民情、掌握实情、发现问题,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成果,真正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提升自身素质的过程,成为增进群众感情、密切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的过程。

二、 调研内容

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气魄把牢记使命的责任扛起来,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真正实现为家庭减负,为社会减压,也为特殊孩子提供一个实现理想,展示自我的舞台为目标。结合实际情况,现对我校送教上门的现状及对策进行调研。

三、调研方式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次教研采用“体验式”调研,以服务对象的身份,进行换位思考、换位体验,了解家长所需、学生所盼。“体验式”调研要坚持“微服私访”,不打招呼、直插现场,要亲自参与、独立完成。要带着感情、带着思考、带着责任,切实转变角色,体验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查找补齐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真正做到转换角色找差距,换位思考优服务。

四、成果运用

(一)形成调研报告。 在深入调研、摸清实情、找准问题的基础上,汇总梳理在调研中学生及家长对我校送教上门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搜集的意见建议,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撰写 1 篇有操作性、针对性的调研报告。坚持求真务实、言之有物,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能够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抓好成果运用。 要把推动调研成果转化落实作为调研的落脚点,每次调研活动结束后,要梳理调研情况,对发现的重大问题或疑难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具体化、精准化工作方案;交流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将其作为整改的内容和措施,作为今后工作努力的重点,着力抓好成果转化。学习其他学校创造的典型经验,认真总结提炼,形成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成果,助力调研成果的进一步优化。

(三)讲好专题党课。 调查研究要与学习研讨、征求意见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精心准备党课讲稿,突出针对性,讲学习体会收获,讲悟初心、担使命的感悟,讲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将专题党课作为检验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成效的重要标尺。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存在的差距和改进工作的思路措施。

五、工作要求

(一)时间安排。科学统筹安排调研活动,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解决问题,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在10月底前形成调研成果。形成调研报告后,将其作为讲授专题党课的重要参考。

研究方案 篇八

【关键词】NB-IoT LTE 频率部署 组网方案

1 引言

物联网是由物主动发起传送、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涉及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全球物联网市场呈现空间大、增速快的特点,中国市场增长潜力巨大,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物联网业务根据业务特点通常可分为三类:无需移动性、上行数据量大、需较宽频段的业务(如城市监控网);移动性强、需执行频繁切换、小数据量的业务(如车联网);无需移动性、小数据量、对时延要求不敏感的业务(如智能抄表、智能停车、智慧农业、资产跟踪等)。

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属于第三类物联网,是一种可与现有蜂窝网络融合演进的低成本、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广域物联网技术。当前全球物联网蓬勃发展,预计2020年全球物联网链接设备数将超百亿,其中运营商份额占比10%,因此NB-IoT市场广阔。本文以中国电信800 MHz频段LTE网络为研究背景,介绍了NB-IoT技术特征以及应用场景,并通过实测分析了不同站间距对NB-IoT网络覆盖的影响。

2 NB-IoT技术特征及市场应用

2.1 NB-IoT技术特征

(1)超强覆盖:NB-IoT比LTE覆盖增强20 dB以上。

物联网的覆盖率要求比普通通信业务覆盖率要求更高,并且部分终端所处无线环境不理想,如水表与智能手机相比不但存在高度差,而且盖上盖子后会额外增加穿透损耗。因此,现有LTE网络无法满足NB-IoT的覆盖要求,NB-IoT可通过提升功率谱密度、增加重传次数来有效提升覆盖能力。功率谱密度增强可以表示为:

功率谱密度增强值=10log[(功率N/带宽N)/(功率L/带宽L)] (1)

在下行链路中,当发射功率为43 dBm、频谱方案选择Stand-alone方案时,NB-IoT(180 kHz)功率谱密度比LTE(10 MHz频宽)增强17 dB;当发射功率为35 dBm、频谱方案选择In-band方案时,NB-IoT(180 kHz)功率谱密度比LTE(10 MHz频宽)增强6 dB。

在上行链路中,发射功率为23 dBm,子载波方案选用Single-tone模式,当子载波间隔为15 kHz时,NB-IoT(180 kHz)功率谱密度比LTE(10 MHz频宽)增强10.8 dB;当子载波间隔为3.75 kHz时,NB-IoT(180 kHz)功率谱密度比LTE(10 MHz频宽)增强16.8 dB。

增加重传次数。NB-IoT的重传次数达到16次,通过更多的重传次数可获得9~12 dB的增益。

(2)超低功耗:NB-IoT终端可在164 dB路损、5 Wh电池容量的情况下使用10年。

待机时长与物联网业务本身的特性相关,NB-IoT业务定位为低频、小包、时延不敏感业务,小数据、低频次的业务特性是NB-IoT终端实现超长待机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业务模型以及覆盖等级,待机时长会有很大差异,可以通过增加深度睡眠模式及加长唤醒周期等方式使系统更加省电。

(3)超大链接:网络目标容量为每小区5万以上用户数。

上行采用Single-tone传输方式可提高载波的利用效率,通过全新的、更高效的随机接入过程及全新的专用控制信道以进一步提升网络容量。

(4)超低成本:终端芯片不超过5美元。

NB-IoT业务以Massive 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机器类型通讯)上行业务为主,覆盖是关键,受限于上行,因此可通过牺牲下行性能实现终端成本的下降,如采用终端单接收天线方案、降低终端发射功率等。又因为Massive MTC业务速率和延迟要求极其宽泛,所以可考虑降低终端的峰值速率以减少缓冲区存储空间,降低编码器复杂度;采用半双工模式以节省双工滤波器成本,并可以消除双工滤波器带来的器件损耗,进一步扩大覆盖。

2.2 NB-IoT市场应用

NB-IoT主要用于拓展LPWA(Low Power Wide Area,低功耗广域技术)市场,应用场景包括抄表、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表1列举了部分NB-IoT典型应用场景的业务特性。

不同的NB-IoT业务对网络的需求不同,如三表(水、电、气)、路灯等固定位置业务只需要网络做定点覆盖,而移动性较强的业务则需要广覆盖网络;话务模型的不同,导致对网络速率要求的差异;设备位置的不同,对深度覆盖要求也不一致。

3 NB-IoT部署方案

3.1 l率部署方案

NB-IoT频率部署方案可按其分配频段与LTE频段的关系分为In-band、Guard-band、Stand-alone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1)In-band是指NB-IoT占用LTE载波的任意一个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但逻辑上仍是独立系统。In-band模式能够较为灵活地通过增加NB-IoT载波进行载波扩展,但是会占用LTE的频率资源,使得LTE系统容量降低,同时LTE系统的RS(Reference Signal,参考信号)、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开销也会导致NB-IoT容量降低。此外,In-band模式还需控制下行发射功率以降低对LTE的干扰,因此会降低NB-IoT的覆盖,并且NB-IoT载波不应放置于LTE频段中间,以免影响LTE单用户上行峰值速率。

(2)Guard-band是在LTE保护带中部署,需要预留和LTE之间的100 kHz以上的保护带。利用保护带可提升频谱利用效率,但是依然需要考虑下行发射功率对LTE系统的干扰,因此Guard-band与In-band模式一样会降低NB-IoT的覆盖。

(3)Stand-alone是指在LTE载波外选择一段超过180 kHz以上的空闲频谱独立部署。由于与LTE工作频率相互独立,因此相比其他两种部署方式,无需考虑对LTE系统的影响,与带内部署相比Stand-alone模式可以增加下行发射功率13 dB左右,能够有效增大系统下行能力。但是,独立部署方案需额外占用频谱资源,并需要留出一定的频率保护间隔,而实际上真正可用于部署的频率资源并不丰富。

3.2 站间距选择方案

NB-IoT相对LTE 20 dB的覆盖增强,是实现1:N组网的基础。所谓1:N组网,是以现网站点为基础部署NB-IoT网络,在满足一定的覆盖要求下,可以从原网站点中按照1:N的比例调整站点进行NB-IoT部署,其中N代表原网站点数,1代表NB-IoT的站点数。

如图2和图3所示,用颜色标识的是NB-IoT与原网共站建设站点,其余站点为没有NB-IoT的站点。1:3组网NB-IoT站间距为原网的1.73倍,1:4组网NB-IoT站间距为原网的2倍。

1:N组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大方面:业务要求、邻频保护带要求、是否共天馈。

具体如下:

(1)业务要求需综合考虑覆盖深度、覆盖率以及边缘速率,分别对应穿透损耗、慢衰落损耗以及电平要求,NB-IoT相对LTE的20 dB增益,除去业务需求开销,剩余的覆盖增益可增加单站覆盖面积,提升NB-IoT网络覆盖率。

(2)邻频保护带要求需提供更多可用频谱资源,LTE中部署的NB-IoT占用200 kHz带宽,其中两端各10 kHz保护带宽,剩余有效频宽180 kHz。

(3)NB-IoT采用与现网共天馈的方案,以中国电信800 MHz频段LTE部署NB-IoT为例,NB-IoT可以与800 MHz LTE共天馈、共RRU、共BBU建设。

此外,室内盲区可通过大数据评估分析,并考虑采用小基站、合路C网室分、新增直放站、手机伴侣等手段进行盲区覆盖。

4 测试分析

在中国电信800 MHz频段的LTE网络中采用Stand-alone模式部署NB-IoT系统,对不同场景、不同组网方案进行组网测试。NB-IoT终端用户场景分别为室外、室内、室内+10 dB、室内+20 dB;组网结构中NB-IoT站点数与800 MHz频段LTE站点数的比例分别选取1:1、1:3、1:4。测试区域共计LTE站点58个,具体站点信息如表2所示:

对终端功率为2×5 W和2×10 W这两种情形进行覆盖率测试,测试结果分别如表3和表4所示。

由表3和表4可知,在2×5 W、2×10 W功率配置下,仅红色标识部分达到99%的覆盖要求;以RSRP= -125 dBm作为最小电平接入门限要求,在1:3和1:4组网情况下,只有室外场景覆盖率可以达标;采用Stand-alone模式、2×5 W的NB-IoT功率配置,在1:1组网情况下,可基本满足业务需求,在深度覆盖要求较高、穿透损耗较大的场景,2×10 W功率配置可以提升覆盖率。

5 结束语

物联网市场潜力巨大,是运营商的必争之地,现阶段NB-IoT业务需求主要集中在公共事业(水、电、气抄表)和市政设施(井盖、路灯杆、消防设施等)等。通信全面进入4G时代,低频段LTE网络是NB-IoT最优选择。本文首先介绍了NB-IoT广覆盖、大链接、低功耗、低成本的技术特征以及一些典型的市场应用;然后分析了NB-IoT的3种频率部署方案(In-band、Guard-band、Stand-alone),并将NB-IoT应用场景建模形成4种不同场景;最后对不同场景、不同组网方案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Stand-alone模式下,以RSRP=-125dBm作为最小电平接入门限要求,1:3和1:4组网情况下只有室外场景覆盖率可以达到99%,提升终端功率配置可解决更高要求的深度覆盖问题。综合分析测试结果,建议在市区内做NB-IoT的连续覆盖,并采用1:1的组网方案。

参考文献:

[1] 赵艳薇。 3GPP通过NB-IoT标准 物联网行业蓄势待发[J]. 通信世界, 2016(17): 67.

[2] 刘毅,孔建坤,牛海涛,等。 窄带物联网技术探讨[J]. 通信技术, 2016(12): 1671-1675.

[3] 纪伟。 NB-IoT的发展现状及运营商发展策略[J]. 通讯世界, 2016(11): 71-72.

[4] 钱小聪,穆明鑫。 NB-IoT的标准化、技术特点和产业发展[J]. 信息化研究, 2016(5): 23-26.

[5] 武。 4G网络适应物联网应用的增强设计和实现[J]. 移动通信, 2016,40(23): 5-10.

[6] 甘昀匀。 物联网环境下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研究[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13.

[7] 程刚,陈广泉,王源野,等。 运营商物联网低功耗技术研究与展望[J]. 信息通信技术, 2016(3): 12-17.

[8] 吴杰,程伟,梁月。 运营商蜂窝物联网NB-IoT及eMTC的部署策略探讨[J]. 中国新通信, 2016(23): 64-65.

研究方案 篇九

一、企业职工培训必须以科学的现代培训管理体系为依托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基层生产经营企业的职工培训模式由多元化和无序化,逐渐转移到以科学的教育培训管理系统为核心的正规化和程序化的轨道。目前基本结束了各自为战的独立化、分散的教育培训模式。经过专家、学者的理论创新,职业培训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以及企业员工的支持与配合,目前一个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已经趋向于成熟,并已形成一整套的管理培训体系。其不再是单一的为培训而培训,而是从多维度出发,有的放矢。它从开环系统演变为闭环反馈的控制系统,从而增强了培训系统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员工培训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需求分析

组织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必须是理性化,以经济人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培训活动的成本,无论从费用、时间和精力上说,都是不低的,培训要冒一定风险。因此,在培训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来指导培训方案的制定。

培训需求分析包括组织、工作、个人三个方面。首先进行组织分析,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指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员工技能的预期要求进行比照,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研究员工本人的工作行为与期望行为标准之间的差异,当“工作”大于“能力”时,则需要进行培训。通过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职能”相一致。“职务”和“职能”二者都是变量,当职能提高,则需要适当提升职务,使两者保持一致;当职务“超过”能力,则需要进行培训,开发职能,使两者复归一致。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1、培训目标的设置

培训需求分析包括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和个人分析,从中,我们明确了员工未来需要从事某个岗位,而现有员工的技能和预期职务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消除这个差距正是我们的培训目标。为此,就要求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包括: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了解什么?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能够干什么?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有哪些改变?明晰员工的现有技能与预期的职务要求二者之间的差距,即确定培训目标,细化培训目标,将之转化为各层次的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就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有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2、培训内容的选择

尽管具体的培训内容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究竟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各个培训内容等层次的特点来选择。

①知识培训。这是组织培训的第一个层次。员工只要听一次讲座,或者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的知识。

②技能培训。这是组织培训中的第二个层次。所谓技能,是指能够使某些事情发生的操作能力。

③素质培训。这是组织培训的最高层次。此处“素质”是指个体能否正确地思维。素质高的员工,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态度,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

究竟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是由不同的受训者的具体情况决定的。一般来说,管理者偏向于知识培训与素质培训,而一般职员倾向于知识培训与技能培训,它最终是由受训者的“职能”与预期的“职务”之间的差异所决定。

3、指导培训的文体

培训资源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

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是组织的重要内部资源。利用内部资源,可使受训者和培训者多方得到提高。首先,他们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宝贵的工作经验;其次,他们希望员工获得成功,因为这可以表明他们的领导才能;最后,他们是在培训自己的员工,因此肯定能保证培训与工作有关。

当组织业务繁忙,组织内部缺乏培训师资时,就要求助于外部培训资源。工作出色的人员并不一定能培训出一个同样工作出色的员工,因为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外部培训资源可以根据组织来量体裁衣,且可以比内部资源提供更新的观点,更开阔的视野。但外部培训资源也有其不足之处:一方面,外部人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用于了解组织的情况和具体的培训需求,这将提高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外部人员培训,组织的领导对具体的培训过程不负有责任。

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各有优缺点,如何取舍,要依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决定。通常情况下,应把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结合使用为最佳。

4、确定受训者

根据组织的培训需求分析,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从而大体上确定不同的培训对象,即受训者。

①岗前培训是向新员工介绍组织的规章制度、文化以及组织的业务,为了使新员工消除紧张情绪,使其迅速适应环境,企业必须针对以上各方面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内容决定受训者只能是组织的新员工。

②对于即将升迁的员工及转换工作岗位的员工,或者不能适应当前岗位的员工,他们的职能与既有职务和预期的职务出现差异,职务“大于”职能,对他们就需要进行培训。

虽然培训内容决定了大体上的受训者,但还应从确定的这些大体的受训者的角度看其是否适合受训。首先,应了解这些人对培训是否感兴趣,若不感兴趣,则不易让其受训,因为没有积极性,效果肯定不会很好;另一方面,要看其个性特点,个性是天生的,即使通过培训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但他仍不适合该项工作,则应更换岗位,而不是培训。从培训内容及受训者两方面考虑,最终确定受训者。

5、培训场所及设备的选择

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着培训场所及设备。培训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若以技能培训为内容,则决定了最适易的场所为工作现场。因为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要求信息传授的具体性,而许多工作设备无法推进教室或会议室。培训设备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有的还需幻灯机、录相机等。不同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最终确定了培训场所和设备。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及完善

【研究工作方案】相关文章

研究方案【精选5篇】12-30

研究方案优秀10篇10-29

研究方案优秀9篇10-27

公司一日游团建方案优秀6篇09-20

线上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及措施(优秀5篇)10-05

提质增效工作方案(优秀7篇)09-19

电台音乐节目策划方案(通用6篇)11-28

电视真人秀的策划方案(优秀6篇)11-08

2022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方案优秀3篇10-01

2022新高考改革方案及政策解读通用5篇10-05

66 5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