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教学方案(优秀8篇)

2024-02-11 09:38:49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壶知道漂亮的小编帮大家整编的心脏教学方案(优秀8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脏教学方案 篇一

关于心脏教学方案

1.体循环始于左心室,终于右心房,肺循环开始于右心室,终于左心房。

2.肺动脉流动的是静脉血,肺静脉流动的是动脉血。

3.静脉血是在肺部毛细血管变为动脉血。课题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二)课型综合能力提升

1,。体循环和肺循环是

A.交替进行的B.同时进行的C.无规律进行的D.无法确定

2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通常高于()

A.90千帕B.140千帕C.12千帕D.18.7千帕

3甲血管与心房相连,流动着静脉血;乙血管与心室相连,流动着静脉血。这两条血管的名称是()

A.肺静脉和肺动脉B.肺动脉和上腔静脉

C.主动脉和肺静脉D.下腔静脉和主动脉

实际应用

某同学上肢的伤口感染,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治疗,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血液循环是()

A.只有体循环B.先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

C.只有肺循环D.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学习目标:1.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重点:1.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

难点:2.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

轻松起航

1.血液循环分为和。

2.血液循环的途径是:(体循环)左心室→→→→→→→→(肺循环)右心室→→→→→左心室。

3.动脉血是指的血,静脉血是指的'血。

4.心脏本身肌肉内的血液是通过循环获得的。

5.血压是指血液对的侧压力,健康成年人正常的收缩压为千帕,舒张压是千帕。

试试身手

1.动脉血指的是()

A.动脉中流动的血液。

B.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额血。

C.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D.含养料较多的血。

2.经过体循环,血液发生可变化,变化的情况为()

A.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B.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C.混合血变为动脉血

D.混合血变为静脉血

3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始终流动着动脉血的结构是()

A.上腔静脉B.肺动脉C.左心房D.右心室

4.在血液循环中,将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部位是()

A.肺部毛细血管B.肺C.全身毛细血管D.心脏

5.某人的血压记录数据为16/10千帕,这组数据表示的是()

A.舒张压是16千帕,收缩压是10千帕

B.收缩压是16千帕,舒张压是10千帕

C.血压是26千帕

D.分子大于分母为高血压

血管和心脏 篇二

师: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回忆初一学过的知识,血管分为哪几种?

生: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的颈部、腕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

学生摸后回答。

师: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

生:观察后回答。

师:你摸到跳动的部位是动脉,手背上的“青筋”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

出示三种血管的挂图: 让学生观察挂图并结合书本讨论以下问题:

1、  动脉和静脉是如何定义的?

2、  动脉、静脉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如何?

3、  从挂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

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

老师进一步依据挂图,为学生具体讲述动脉管壁和静脉管壁的特点:

(1)  动脉管壁一般可分为外、中、内三层,其中层主要是弹性纤维和平滑肌,使血管具有弹性和收缩性。大的动脉中层厚,弹性纤维多,故弹性大。

(2)  静脉的管壁相对较薄,弹性较小。

提问:动脉、静脉管壁弹性大小不同与血流方向有什么关系?

动脉、静脉的分布有何不同?举一至两个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设疑:一般说:“水往低处流”,那么,下肢静脉的血液如何往上走流回心脏呢?

教书出示挂图(或让学生看书第29页图VI-26),使学生了解在四肢的静脉的内表面有一些瓣膜,叫静脉瓣。

让学生讨论:四肢的静脉瓣有什么作用?

教师讲解:

肌肉收缩,压挤静脉,(静脉壁很薄,易被压挤,)这时,两个静脉瓣之间的血液被分成两部分,上部的血液冲开静脉瓣继续往上流,下部的血液由于重力下降时,静脉瓣关闭,而停留在血管内;肌肉舒张,压力降低,下段的血压高,冲开静脉瓣,血液向前流

心脏教学课件 篇三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猜谜语,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归纳总结,延伸拓展。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猜谜语,引出心脏知识;自身已知知识,描述心脏的位置,形态,大小;摸一摸,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

2.观察与思考:学生观察书本心脏结构图,讨论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3.综合感悟及讨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认识心脏及结构对人体生命的意义。

4.拓展创新: 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心脏灌流实验”,进一步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运用己有的血管知识和初步构建的心脏的有关知识,尝试勾画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

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加强学生对心脏的生命意义的认识

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进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构建生物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五、作业

1心房和心室、左心室和右心室各有何不同?

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比右心室壁厚。

2左、右心室以及左右心房之间各被肌肉壁

隔开,这有什么意义?

使左右两侧的腔互不相通,可防止两侧血液的混合。

1现有一只新鲜的猪的心脏,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出它的左右?

(A)

A.手捏心室壁

B.将心脏切开

C.手捏心房壁

D.向心脏内灌水

2四川汶川地震后,许多健康的公民积极无偿献血,医生在给他们抽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C)

A.主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体动脉

3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A)

A.主动脉 B.肺动脉

C.上下腔静脉 D.肺静脉

4人体的循环系统结构中,不存在瓣膜的是(B)

A.心房和心室之间 B.动脉血管内

C.四肢静脉血管内 D.心室和动脉之间

5有时因撞击等原因而导致皮肤出现青紫的斑块,这是由于(D )出血所致。

A.心脏B.动脉 C.静脉 D.毛细血管

6心脏的壁最厚的是(B)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7与静脉相比,动脉的特点是(B)

A.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小

B.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

C.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

D.管壁厚、弹性小,管腔大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3.说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二)能力方面

尝试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发展自身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1.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认同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过程是艰难曲折和不断发展的,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的奥秘和欲望。

二、教学重点

1.观察和探究新鲜的动物心脏,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三、教学难点

1.观察动物的心脏,通过学习心脏的结构推理其功能,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四、教学准备

1.实验材料:两组带有血管的新鲜猪心。一组为完整的,一组在实验前解剖好,露出四个腔,便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壁和心室壁。

2.器材:镊子、解剖盘、烧杯、清水、漏斗、一次性手套。

3.教学课件。

初一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反思 篇五

本节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多种教具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在关于血管部分的教学,可以采取对比方法,从血管结构、血流方向与血流特点以及血管的分布找到三种血管的差异以及各类血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了让学生理解动脉、静脉的差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触摸自已体表的大动脉和大静脉,感觉两者之间的差异。

在讲述心脏的结构与生理特点时,可以从演示实验开始,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的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有关问题,如血液在心脏中流动会不会倒流?心脏怎样保证血液不停地流动?为什么说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引导学生认识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心率、心输出量与心动周期等心脏生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需要讲清楚概念,同时可以结合实例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构成心脏的心肌活动特点。心脏一生不停地跳动,但在每个心动周期中有一定的休息时间,不仅不会使心肌疲劳,而且还能保证血液返回心脏。

关于血液循环部分要介绍血液流动的途径、作用,在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的关系时,可采用边讲解边图解的方式,要指出体循环与肺循环的起止都是心脏,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过程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变化。

讲解血压的形成原理时,需要结合心脏活动的特点和动脉管壁的特点,说明为什么心室收缩时,血压达到最高值,心室舒张时,血压下降到最低值。在理解血压形成原理后,应该介绍一些保健知识。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3.说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二)能力方面

尝试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发展自身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1.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认同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过程是艰难曲折和不断发展的,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的奥秘和欲望。

二、教学重点

1.观察和探究新鲜的动物心脏,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三、教学难点

1.观察动物的心脏,通过学习心脏的结构推理其功能,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四、教学准备

1.实验材料:两组带有血管的新鲜猪心。一组为完整的,一组在实验前解剖好,露出四个腔,便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壁和心室壁。

2.器材:镊子、解剖盘、烧杯、清水、漏斗、一次性手套。

3.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我想让水往“高”处流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我想想办法。

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个类似于“水泵”的结构,这就是心脏。关于心脏,同学们了解哪些知识?通过学习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回答,并引出“水泵”。

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对课题的思考,引出“泵”。

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一)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你们知道心脏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吗?

【看一看】出示ppt图片,明确心脏的位置,并规范对位置的描述。

【摸一摸】我们心脏的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示范:手握成拳头放在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

【想一想】根据心脏的位置,推测睡眠时左侧位和右侧位哪一种睡姿更健康?

观察图片,明确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

推测:右侧位。

通过学习,将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规范化。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健康地生活。

(二)分组实验探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猪的心脏与人的心脏结构非常相似,我们就以猪的心脏为例,完成我们的探究。

1.区分心脏的腹面和背面。

利用未解剖的猪新鲜心脏说明:有青筋(冠状动脉)的一面是腹面,另一面是背面。

2.通过观察外部形态,区分心房和心室。

利用实物投影仪,指出心房和心室。

3.区分动脉和静脉。

利用实物投影仪,指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指出:

(1)主动脉(有三个小分支的开口)和肺动脉。

(2)肺静脉和上、下腔静脉。

4.四个腔与血管之间连通性。

(1)用手指感知,手指伸入血管中,感受是否连通。

(2)演示实验:取未解剖的新鲜猪心,分别往主动脉、肺动脉、上(下)腔静脉、肺静脉里灌水。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进行两面对比观察,分清腹面和背面。并清楚,如果把心脏放在自己的胸腔,腹面即前面,背面即后面。

观察、交流识别的方法:在上面像耳朵一样薄薄的是心房,下面是心室。

识别各种血管,对比动脉和静脉结构上的不同:动脉壁比较厚,有弹性。

完成分组实验,观察、交流和讨论,得出答案。

分组进行实物观察,使学生能利用实物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以弥补利用图片教学这一平面观察中的不足。

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示范和说明,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效果较好。

引导学生依次按照老师出示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提高了实验效率,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科学的观察顺序。

5.观察心脏内部结构。

取已解剖好(露出四个腔)的新鲜猪心,指导学生完成分组实验:

(1)观察两个心房与心室之间是否相通,两个心室之间是否相通。

(2)捏一捏心脏四个腔壁,比较它们之间厚薄的差异。

(3)观察心房与心室之间,心脏各腔与血管之间有没有瓣膜。

6.思考与交流:

(1)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

(2)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3)心脏的四个腔之间是否都相通?

(4)血液在心脏内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流动,不会倒流。这可能是哪个结构在起作用?

完成分组实验。

回答:

(1)肌肉组织:有收缩和舒张功能。

(2)心房壁比心室壁薄;左心室的壁最厚;主要是因为运输血液的远近不同。

(3)同侧心房与心室相通。心房与心房之间,心室与心室之间不相通。

(4)瓣膜。

先观察事物,再用一系列小问题引导思考,使学生逐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小组合作,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引导学生宏观思考,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7.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以上探究,请你想一想,心脏有哪些结构与它的“泵血”功能相适应?

总结:

(1)心脏有四个腔并与血管相连;(2)心脏由肌肉组织构成,能收缩和舒张;(3)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最厚;(4)心脏内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三)心脏的工作过程

一个成年人的心脏24小时的工作量,相当于把32吨的重物升高33厘米,并且不会感到疲劳,这是为什么?心脏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

【动画展示】心脏的工作。

引导学生分步观察心脏每跳动一次经历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每一个过程中心房、心室、房室瓣和动脉瓣的变化及血液流动方向。

提供信息:“假如一个人的心脏跳动一次需要0.8 s, 则三个连续过程分别占0.1 s、0.3 s、0.4 s”。请学生计算在该过程中心房、心室分别收缩和舒张的时间,启发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

观察、描述心脏每跳动一次所经过的一个连续过程中心房、心室、房室瓣、动脉瓣所处的状态和血液的流动方向。

通过计算发现心脏的跳动具有一定的节律性,心脏每跳动一次,心房和心室的舒张期分别大于收缩期。

描述心脏工作的过程。

利用动画演示心脏的工作过程,使知识变得动态、真实,给学生的进一步探索研究提供了感性材料。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描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了解了心脏的工作过程。

(四)小结

【视频播放】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请同学梳理知识,总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观看视频,小结。总结归纳。

血管和心脏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2.通过对心脏的观察,使学生掌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知道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本知识。

4.使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以及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分组对猪心脏(或羊心脏)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对三种血管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心率及心输出量,使学生会测自己的心率及心输出量,从而会分析自己心脏的工作状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毛细血管及心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并养成不酗酒的好习惯。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血管是体内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关于血管和心脏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心脏观察的分组实验的指导与组织,心脏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心脏的瓣膜的开放方向与血流方向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做好三个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观察哺乳动物猪或羊心脏的结构,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内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挂图和模型的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关于血管部分:

结合课上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分组实验及三种血管的挂图,加深对三种血管的管壁的结构和血管内血流速度的识记效果。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最好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内容,使观察有的放矢,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设计如下:

观察内容:

1.观察红细胞通过血管的情况及血流速度

2.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还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

(鱼头朝向正前方)

3.看中间的横血管:流速快还是慢?细胞是单排走还是好几排一块走?

4.观察血流有没有方向性?是从流速快的血管→横血管→流速慢的血管,还是从流速慢的血管→ 横血管→流速快的血管?

思考:

1.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

2.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

3.血液流动的方向性如何?

讲述三种血管时:

首先讲清楚三种血管的基本概念,指出血管的名称是根据它输送血液的方向来确定的;其次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和搏动,看一看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等,使学生对动、静脉有感性认识;在讲述毛细血管时,要抓住它的生理功能与其结构特点相互适应的关系进行教学,如围绕毛细血管是管内血液和管外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这一点,讲授毛细血管的特点(量多、分布广、管细、壁薄、血流速度慢),并指出这些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这样,使学生对毛细血管的特点容易明白,不致死记硬背,而且有助于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

关于心脏部分:

结合课上观察哺乳动物心脏结构的演示实验及心脏的挂图、模型,由感性认识入手加强对心脏四个腔、各腔的结构特点及各腔相连的血管名称的识记效果。有条件的学校最好把此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采用边讲边观察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按先观察外形,再观察内部结构的顺序进行观察,并且列出观察提纲:1.如何分清心脏的前后左右?如何分清心房和心室的位置?2. 捏一捏室间沟两侧的软硬,比较左右心壁的厚薄。3.掀开心壁,验证心壁的厚薄,观察心脏的四个腔是如何相通的?4.观察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的名称 。使观察明确具体,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时布置讨论的问题:如观察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及动脉管基部的动脉瓣,数一数有几个,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边观察边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好要求画图记录观察结果,以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观察完后,安排学生上讲台前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对瓣膜的作用可用一个演示实验――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内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来突破。在心脏结构的解剖观察的基础上,最后让学生边总结边用表格的方式归纳如下,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名称

-

位置或连接关系

-

功能

--

心  包  膜

-

心脏外面

-

保护心脏

--

内  腔

-

心 房

-

左心房

-

肺静脉

-

推动血液循环流动

--

右心房

-

上、下腔静脉

--

心室

-

左心室

-

主动脉

--

右心室

-

肺动脉

--

瓣  膜

-

房室瓣

-

心房和心室间

-

防止血液倒流

--

动脉瓣

-

心室和动脉间

--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来学习心率、心输出量、心脏的锻炼和保健等知识。

如可让每个学生用听诊器测出自己的心率,然后计算全班同学的平均心率。比较运动员和普通人的心脏工作情况来讲述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本节内容较多,建议用三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血管

新课的引入: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流动的动力是什么?

生: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流动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

血管和心脏 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2.通过对心脏的观察,使学生掌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知道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本知识。

4.使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以及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分组对猪心脏(或羊心脏)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对三种血管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心率及心输出量,使学生会测自己的心率及心输出量,从而会分析自己心脏的工作状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毛细血管及心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并养成不酗酒的好习惯。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血管是体内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关于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心脏观察的分组实验的指导与组织,心脏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心脏的瓣膜的开放方向与血流方向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做好三个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观察哺乳动物猪或羊心脏的结构,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内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挂图和模型的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关于血管部分:

结合课上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分组实验及三种血管的挂图,加深对三种血管的管壁的结构和血管内血流速度的识记效果。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最好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内容,使观察有的放矢,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设计如下:

观察内容:

1.观察红细胞通过血管的情况及血流速度

2.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还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

(鱼头朝向正前方)

3.看中间的横血管:流速快还是慢?细胞是单排走还是好几排一块走?

4.观察血流有没有方向性?是从流速快的血管→横血管→流速慢的血管,还是从流速慢的血管→ 横血管→流速快的血管?

思考:

1.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

2.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

3.血液流动的方向性如何?

讲述三种血管时:

首先讲清楚三种血管的基本概念,指出血管的名称是根据它输送血液的方向来确定的;其次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和搏动,看一看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等,使学生对动、静脉有感性认识;在讲述毛细血管时,要抓住它的生理功能与其结构特点相互适应的关系进行教学,如围绕毛细血管是管内血液和管外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这一点,讲授毛细血管的特点(量多、分布广、管细、壁薄、血流速度慢),并指出这些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这样,使学生对毛细血管的特点容易明白,不致死记硬背,而且有助于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

关于心脏部分:

结合课上观察哺乳动物心脏结构的演示实验及心脏的挂图、模型,由感性认识入手加强对心脏四个腔、各腔的结构特点及各腔相连的血管名称的识记效果。有条件的学校最好把此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采用边讲边观察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按先观察外形,再观察内部结构的顺序进行观察,并且列出观察提纲:1.如何分清心脏的前后左右?如何分清心房和心室的位置?2. 捏一捏室间沟两侧的软硬,比较左右心壁的厚薄。3.掀开心壁,验证心壁的厚薄,观察心脏的四个腔是如何相通的?4.观察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的名称 。使观察明确具体,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时布置讨论的问题:如观察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及动脉管基部的动脉瓣,数一数有几个,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边观察边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好要求画图记录观察结果,以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观察完后,安排学生上讲台前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对瓣膜的作用可用一个演示实验——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内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来突破。在心脏结构的解剖观察的基础上,最后让学生边总结边用表格的方式归纳如下,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名称

位置或连接关系

功能

心  包  膜

心脏外面

保护心脏

内  腔

心 房

左心房

肺静脉

推动血液循环流动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心室

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室

肺动脉

瓣  膜

房室瓣

心房和心室间

防止血液倒流

动脉瓣

心室和动脉间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来学习心率、心输出量、心脏的锻炼和保健等知识。

如可让每个学生用听诊器测出自己的心率,然后计算全班同学的平均心率。比较运动员和普通人的心脏工作情况来讲述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本节内容较多,建议用三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血管

新课的引入: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流动的动力是什么?

生: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流动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

板书:第二节

师: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回忆初一学过的知识,血管分为哪几种?

生: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的颈部、腕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

学生摸后回答。

师: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

生:观察后回答。

师:你摸到跳动的部位是动脉,手背上的“青筋”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

出示三种血管的挂图: 让学生观察挂图并结合书本讨论以下问题:

1、  动脉和静脉是如何定义的?

2、  动脉、静脉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如何?

3、  从挂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

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

老师进一步依据挂图,为学生具体讲述动脉管壁和静脉管壁的特点:

(1)  动脉管壁一般可分为外、中、内三层,其中层主要是弹性纤维和平滑肌,使血管具有弹性和收缩性。大的动脉中层厚,弹性纤维多,故弹性大。

(2)  静脉的管壁相对较薄,弹性较小。

提问:动脉、静脉管壁弹性大小不同与血流方向有什么关系?

动脉、静脉的分布有何不同?举一至两个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设疑:一般说:“水往低处流”,那么,下肢静脉的血液如何往上走流回心脏呢?

教书出示挂图(或让学生看书第29页图VI-26),使学生了解在四肢的静脉的内表面有一些瓣膜,叫静脉瓣。

让学生讨论:四肢的静脉瓣有什么作用?

教师讲解:

肌肉收缩,压挤静脉,(静脉壁很薄,易被压挤,)这时,两个静脉瓣之间的血液被分成两部分,上部的血液冲开静脉瓣继续往上流,下部的血液由于重力下降时,静脉瓣关闭,而停留在血管内;肌肉舒张,压力降低,下段的血压高,冲开静脉瓣,血液向前流动,这保证血液送回心脏方向,而不会倒流。

教师可演示模型来加深学生对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的认识。

教师提问:毛细血管是一种什么样的血管?为什么叫它毛细血管?

学生回答:它是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老师根据挂图讲述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1)       毛细血管极细,内径仅有8~10微米,

(2)       管壁极薄,仅有一层上皮细胞。

但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一个70公斤的人,把他的毛细血管首尾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转一圈。

提问引起学生探索:

根据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定义,你推断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血流速度怎样?在血管内血流方向应该是什么样?

学生回答:

血流速度:动脉管内血流的速度快,静脉管内的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内血流的速度最慢;血流方向是:由动脉→ 毛细血管 → 静脉。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无色素的小鱼供学生观察尾鳍的血流情况以验证自己的判断。

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流现象

方法步骤:

1用浸湿的棉花将小鱼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露出尾部

2 将小鱼侧放在培养皿中,尾鳍平贴在培养皿底面(鱼头朝正前方)

3 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血液流动情况

观察内容:

1.观察红细胞通过血管的情况及血流速度

2.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还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鱼头朝向正前方)

3.看中间的横血管:流速快还是慢?细胞是单排走还是好几排一块走?

4.观察血流有没有方向性?是从流速快的血管→横血管→流速慢的血管,还是从流速慢的血管→横血管→流速快的血管?

思考:

1.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

2.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

3.血液流动的方向性如何?

注意:保持小鱼鳃部的湿润;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保持载物台与镜头的清洁。

反馈学生观察的结果。并让学生根据这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分析:血液的营养在哪里最适于交给组织细胞,为什么?

学生回答:

在毛细血管处,因为毛细血管壁极薄,管内血液流动速度最慢,而且全身除了表皮外,各处细胞的周围都有毛细血管的分布。

教师补充:

毛细血管有这些特点,所以它是血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而动脉和静脉主要是运送血液。

反馈:老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将三种血管进行比较:

血管名称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概念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大小

血流速度

第 1 2 3 4 页

【心脏教学方案】相关文章

公司一日游团建方案优秀6篇09-20

线上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及措施(优秀5篇)10-05

提质增效工作方案(优秀7篇)09-19

电台音乐节目策划方案(通用6篇)11-28

电视真人秀的策划方案(优秀6篇)11-08

2022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方案优秀3篇10-01

2022新高考改革方案及政策解读通用5篇10-05

工作方案实施细则4篇09-22

大学生抽样调查方案最新5篇09-24

公司提质增效方案【精彩4篇】10-27

66 5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