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论文【优秀4篇】

2023-11-30 09:53:55

大家知道吗?理论加实践才是最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在社会上实践所学,这才是教育的目的。壶知道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社会实践活动论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 篇一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效果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必须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选择社会实践方式的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可选择的社会实践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但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真谛,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引导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社会实践方式的选择上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但他们社会阅历浅,对理论问题往往理解肤浅或片面。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心理特点不稳定。他们的感情和思想观念丰富多彩,但缺乏稳定性,自发性、朴素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尤为突出。为此,社会实践方式的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不搞形式主义。

2.实效性原则。邓小平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管用,突出体现在社会实践环节教学的实效性中。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内化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之中。而要提高社会实践环节的实效性,其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教学中的热点、难点、学生关注的焦点和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认识问题,同时配以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

3.时效性原则。当今,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政治多极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十分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这必然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因此,实践活动要体现时代特征,把握时效性。要使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好地把握时展趋势,时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充实,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要完善自我,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社会实践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社会实践教学指导。社会实践活动要取得针对性、实效性和时效性,离不开规范的社会实践指导。每学期开学伊始,教师应通过谈话、无记名调查等方法,了解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难点及思想认识问题,结合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拟订一批社会实践参考选题,并对每个选题做出说明和具体要求。学生也可自行设计题目,但须得到指导教师认可。实践成果可以是论文、调研报告、新闻报道等。为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实践成绩应记入该课程的总成绩之中。对获得优秀实践论文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奖励。

2.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使社会实践教学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并取得成效,除了完善的社会实践指导外,还必须建立长期固定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基地的选择上,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正面性原则。实践教育基地一般应选择那些能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对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积极影响的典型工厂、农村,如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河南的刘庄、兰考县的焦裕禄纪念馆等作为重要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二是就近原则。考虑到经费问题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采用大班上课,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所以实践基地一般应选择那些所花费用较少,距学校较近,组织方便的单位。如根据河南工业大学毗邻郑州市博物馆的地理优势,我们主动与郑州市博物馆联系,签订了长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使学生加深了对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的认识,对提高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起了重要作用。

3.正确处理实践内容与教学大纲的关系。社会实践内容应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延伸、补充和完善。因此,教学大纲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对社会实践内容的选择,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例如,为配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我们曾组织学生考察了河南省新乡县的刘庄村,这次活动对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产生了重要作用。有的同学在交流中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二要有个好的领导班子,好的带头人,三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富裕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只有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因此,在实践内容的选择上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4.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鉴于当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所面临的资金不足、固定社会实践基地较少、学生人数较多等问题,在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中,应把集中与分散结合起来。除以自然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考察外,要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预先提出调研题目,经教师同意后,写出调研提纲,3~10人结成一组或单独联系单位进行社会调研,调查结束后写出调研报告,然后组织大家交流调研体会。如我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实践环节教学活动中,许多调查小组都是多次外出联系单位,又一起查阅资料,研究调研提纲。有的到一些典型的农村如河南的、刘庄去调研,有的到自己的家乡调查,找出家乡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有的到企业进行调查,写出了较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活动既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增长了知识才干。

4.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服务活动。近几年来,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质量评价,在基本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一些不足。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既可以使大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回报社会,又可增进它们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和必要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时,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可从中发现自己知识及能力方面的不足,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主动按时代的要求去塑造自己,把个人理想和民族事业统一起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不断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律性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 篇二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

1.大学生社会实践

1.1含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以大学生为实践的主体,依托于地方资源,通过大学生自身的体验和认知,真正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由理论到实际、由接受到创造、由学习到生活的沟通,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丰富理论,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多年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为社会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功能之一,社会实践作为专业技能训练的补充,为大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活动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2类型。

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其类型的多样性。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培养综合素质为目标,各类社会实践在组织实施和活动形式上不相同,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目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包括教辅类实践、社会调查类实践、志愿服务类实践、能力提升类实践,等等。

1.3发展。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对杜威的命题进行了辩证的否定,认为“生活即教育”。两位伟大的教育家都主张结合社会生活来教育。这种结合社会生活的教育就是社会实践,两者相辅相成,应用所学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

近年来,全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有了进一步发展,社会实践使受教育者不只是在课堂上接受教育,更多的是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两课教学和校内思想教育活动的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逐渐扩展到了各个领域,从社会调查到企业实习,从教学辅助到社会服务,大学生社会实践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进入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有效的德育智育手段,受到广泛关注。2004年8月,中共中央颁布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重要机会;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学生明确社会责任和义务,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实践在各高校广泛开展,并不断对其规律进行探索,能开创新的社会实践领域,创新社会实践的形式。

2.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参与志愿性质的社会实践的目的主要来源于他们的内在动机,他们在体验社会的同时奉献社会,从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应注重肯定这种积极的奉献精神,强调社会实践的意义,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树立良好的社会实践风气,并作为重要的德育教育形式。

2.1社会实践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形成时期,大学阶段如果只学理论知识,不付诸实践,会导致理论和实际脱离,反而影响理论的学习,不利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大学阶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接触社会,所进行的实践活动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在书斋里无法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

当代大学生与社会接触少,自高中毕业后就迈进了大学的校门,对国情民情了解不多,且缺乏社会经验。社会实践是青年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的有效途径,通过亲身体验生活,如看城乡差别、感受贫富差距等,与社会接触,大学生能从社会实践中得到启发,使思想得到升华,认识和了解社会,明确自身的时代使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以更积极的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2.2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途径。

首先,有效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使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实践性教学是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特点和特殊性所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使大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科学的方法论,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

另外,社会实践不同于专业知识课程,它是一种实践性教学。社会实践把专业知识和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提升综合能力结合起来,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协助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尤其在志愿服务类的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在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受到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3.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

3.1用社会实践作为检验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标准。

在新思想新观念与传统观念的冲撞中,人们对德育的认识也在发生新的变化,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显露出局限性,而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成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活动。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与社会进行接触,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所以,社会实践可以作为检验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标准。

3.2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3.2.1坚持开展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社会实践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可以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并参与多种社会实践,确保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校内社会实践的优点是容易组织实施,对教学有针对性,大学生参与度高;校外社会实践的优点是与社会的接触多,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是发挥两者优势的基础上,把两种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既有校内的社会实践,又有校外的社会实践队伍,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创造多种实践机会,发挥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

3.2.2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是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保证。高等学校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可以稳定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延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成果可保留下来,为以后活动的开展作借鉴。正确选择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可以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社会实践基地可以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广泛而系统地开展,为活动的连续性提供保障,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则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持续地进行下去。高校在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时,应选择革命老区,将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结合,同时在帮助老区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大学生参与奉献服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服务型社会实践活动得以加强。

3.3强化社会实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个活动内容涉及范围很广的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应坚持以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社会实践能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因此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的同时,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得到锻炼,体验和感悟人生,培养创新能力等。在实践中,特别是奉献社会的志愿活动中,大学生们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懂得生活的艰辛,把实践经历与自己原来的生活进行比较,感悟到珍惜便利的条件,把握珍贵的机会,珍惜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官秀成。浅论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6):161-163.

[2]黄平。论社会实践的功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之思[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106-108.

[3]刘红英。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构想[J].教育评论,2007,(4):66-68.

[4]王学俭。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J].高校理论战线,2005,(5):30-31.

[5]魏俊文。关于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思考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7,(7):135-136.

[6]杨光。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际功能与有效途径[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4,(7):58-60.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 篇三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模式 创新 后期评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0011-03

实践性教学是西方在倡导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和行为主义教育哲学,强化教育职业化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我国,实践性教学是寓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于实践中的教学方式,它在大学生与工农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索。实践教学的功能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它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形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甚至逐步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为此,必须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自身的规律和特色,结合教学大纲和各高等院校的专业特点,对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完善与创新。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种传统实践教学模式

1.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但课堂教学并不是指纯理论讲授,它应该包含很大的实践活动成分。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实践教学,在教学形式方面一定要丰富多样,如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辩论、演讲等。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互相分工配合、酝酿教学选题、搜集资料、写作小论文、开展小组讨论,然后在2—3周的课外教学准备活动的基础上,具体进行课堂讨论、辩论、演讲,这个过程可以由学生分别担任主持、评委。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内外教学活动为载体的师生互动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新颖,挑战性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实践教学气氛热烈、场面感人,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通过此种人人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也可以利用教学实践载体如网络、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推进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去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这些跨越时空的视频影像资料充分发挥了影视媒体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直观地、形象地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的巨大魅力和科学价值,同时也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2.校内实践活动

校内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它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更为广泛的层面上展开,使学生在切身体验和感受中提高综合素质,因而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类似的形式可以请英模人物做报告,举办专题学术讲座,开展读书演讲、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活动,还可以成立理论研究小组、组织党团活动、进行黑板报评比、精心布置橱窗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教育形式。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师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具有快速便捷、受众多、容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种非常有效的新形式。

3.基地教学实践

基地建设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作,它有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场所,可以使实践教学时间相对集中,内容相对确定,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练就能力,造就职业素质和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为此,可以参照师范生教育教学实习的模式,在校外建立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基地,定期安排学生深入基地进行实践。

利用基地开展实践教学,首先要走出去,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带领学生奔赴基地、深入农村、走访企业。利用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还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

4.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其他类型的社会实践主要包括暑假科技、文化教育、卫生服务“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与学生专业挂钩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形式。

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让学生带着思想上的疑问到现实中去寻找答案,带着理论学习的成果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另一方面,对社会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教师会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给予回答。这样,学校课堂与社会实践课堂两个课堂相互配合,就能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走向

1.应理清实践教学的科学内涵

很多人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的一些人在内,认为实践教学就是课外教学、校外教学,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实施实践教学就是要组织和带领学生离开课堂,走出校门,开展校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见习或实习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基于这种理解,不少人在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大量削减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要钱要车要“基地”,带着学生到处跑。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理解,有些人强调“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多、经费紧张,很难组织和安排实践教学而停留在照本宣科式的满堂灌。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出发,我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简言之就是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的教学。把握和判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主要不是教学场所是否“在社会”,而是教学内容是否“在社会”,即是否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实践教学不应被理解为“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教学活动”,而应被理解为“教学内容中的社会实践问题”的教学。这样看来,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包括专业课实习等,也不一定就是安排了“实践教学”,关键是要看教学是否具有实践性内容。校外的教学活动如果不是课堂“实践教学”合乎逻辑的延伸或补充,则就很可能只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正因如此,《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要‘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并没有把实践教学等同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活动教育’,而是强调要把实践教学与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活动教育’结合起来。这种区分和联系的意义在于反映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的一种本质要求,理清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一个学理性范畴,对于理解和把握实践教学来说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2.应拓展校际间资源共享的实践教学新视野

首先,建立校际间实践教学经验交流机制。在教学上,各个学校有着一致点,即“一纲一本”,实践教学要求也相同,都有自己好的经验。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打破原有的以校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的封闭模式,建立校际间经验交流机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展协作,促进实践教学活动的开放发展。其次,建立校际间实践教学活动互补制。要通过校际间的友好协作和协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真正做到各校实践教学活动的互补和互动。最后,建立校际间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制。“在长期的实践教学工作中,各个学校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要全面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应采取必要的方式,加强校际间的协作,通过有偿和无偿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整合,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平台共用,促进实践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

3.应建立若干稳定持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

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首先要结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其次,基地布局要反映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总体水平。既要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典型,富裕起来的农村,让学生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改革的成果;又要在落后地区建立基地,让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锻炼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与斗志,认识到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解,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心。还要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历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革命传统的教育。再次,要充分发挥学校所在地大社区的作用,争取各级党政部门领导的重视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通过与地方签署基地建设协议来保持联系,开展对地方有益的活动,从而保证基地的稳定性和实践教学的持久性。

4.应改进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应该紧紧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特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这四项核心要素。多年来,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是由指导教师先拟出几个调研课题,学生围绕既定课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因为社会调查的时间只有几天,而且提交论文时间较紧,因此,调查是肤浅的、表面的,其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大多有抄袭或模仿之嫌,质量不高,起不到社会实践的应有效果。在新的时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必须进行改革,应摒弃原有的组织形式,可以考虑采取由学生申请课题的方式进行。当学生研究课题确定后,指导教师要负责落实各课题小组的内部分工,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严格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强调集体合作、集体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协作能力,确保每组学生的社会调查报告或论文的质量。

三、积极探索并构建社会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后期评价方式

1.应建立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监管长效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面的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学生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无关;教师工作量考核机制不完善,教师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没有合理地计算相应的工作量,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些机制上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

首先,高校应成立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相关职能部门及各院系部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该小组要定期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计划、重点、经费保障等问题,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持续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其次,应建立比较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和组织机制。“高校应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拉入日常教学管理的范畴,在教学计划中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占有一定的学分,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指导工作纳人教学工作管理系统,给予相应的工作量补贴。同时,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交流、评价和激励机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实践环节的优秀成果给予适当奖励。”

2.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后期评价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应当在后期工作上再做足文章,以达到巩固实践教学成果的目的。一是要定期召开实践教学总结检查和评估会议。通过各种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总结报告会等形式,对实践教学成果进行测定和评估,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其次应建立实践教学效果检测制度。要改变重计划、轻落实的普遍现状,在效果检验方式上建立新的分析测评制度,这是对整个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如运用实践教学考查考试、典型报告会和利用网络进行检测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的效果检查,激发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使学生能够撰写出更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和论文,使教学实践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基金项目]湖南师范大学教改项目:实践性教学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编号:201044)

参考文献:

[1]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07,(2).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 篇四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化 理论阐释

[作者简介]焦勇(1976- ),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徐州 22100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059-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是简单地回归日常生活,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科学解读,只有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目标、内容、路径、方法,才能增强实效。目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马克思的全面生活理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观、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这些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但这些理论大都是哲学理论,并不直接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为全面深入地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通过辨析这些理论,探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从而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一、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阐释

(一)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

生活世界学说最早由胡塞尔提出,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概括来讲,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具有多种含义,主要包括特殊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普遍生活世界和原生活世界。

特殊生活世界是社会中的每个人为了生活所构成的自我世界。特殊生活世界针对个体而存在,因为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行为习俗不同,体现的价值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生活世界都不同。科学世界也属于生活世界,在胡塞尔的理论思想中有两种不同的科学世界:第一种是绝对化和理念化的纯粹科学世界,第二种是可以被感知的主观科学世界,是科学技术改造和影响的生活世界,这两种世界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绝对化、理念化。胡塞尔赞同可以被感知的科学世界,反对丧失生活意义的理性化科学世界。他总结历史发展经验,认为任何科学成果都要体现在生活世界本身上,都要体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因此科学世界是人类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是符合人类发展,可感知的生活世界。普遍生活世界是面向我们的唯一实在的直观对象的总体,是能够通过知觉被感知的、被经验到的世界。胡塞尔对此进行了如下论述:“难道我们不能转向生活世界――我们大家在生活中作为我们大家的世界意识到,但并没有以某种方式将它变成普遍的主题,而始终只是被呈现给我们日常的、眼前的,我们的个别的或普遍的职业目的和职业兴趣的生活世界吗?”①胡塞尔认为我们应该用毫不加饰的态度去认识人们纯粹的普遍生活世界,并按照它的存在方式,按照它原有的相对性与变动性去认知了解,抛去任何所谓普遍理论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由此可以看出,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包含普通的日常生活世界,但这种生活世界不是科学追求的普遍理论,不是理念的逻辑构成物,是客观存在的生活世界。原生活世界是胡塞尔最终要回到的生活世界,是纯粹先验现象的生活世界,是最初的起源世界。综上来看,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既是先验的,又是主体性的,还是原发建构性的,从而是超越历史恒久性的结构。

(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阐释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观虽然有先验性特点,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通过对特殊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普遍生活世界和原生活世界的理解,可以看出,他的生活世界理论的核心是回到原生活世界,即回到人类的本性、人类社会的本质中去,这是真正的生活世界观。特殊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普遍生活世界都要体现出原生活世界的核心理念,体现出生活世界的真正价值,必须祛除本源生活世界外的遮蔽,从而回到或把握真正的生活世界。对照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必须祛除形式化、工具化的遮蔽,摆脱简单的说教,摆脱毫无创造的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而言,是要帮助人们在学习知识、适应社会的同时,帮助他们思考和认识生活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引导人们对意义生活的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是简单地回归日常生活,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祛除理念化的观点,寻求有意义的生活,满足人的充分发展,实现人的价值和意义,是生活事实和生活意义的高度统一。

由此可见,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是一致的。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要求个人通过特殊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普遍生活世界,最终回到原生活世界,即有意义、有价值的本源生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恰恰就在于帮助个人实现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本性和价值,适应社会生活,促进个人发展,实现个人价值。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样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树立了目标。

二、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阐释

(一)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秉承了实践理性传统,是在胡塞尔的基础上吸收了维特根斯坦、米德等人的思想而形成的。他以“交往行动理论”为根基,认为人类日常生活是从符号互动中产生,必须从社会理论和行动理论来理解生活世界。他认为生活世界包括三大结构部分:文化、社会和个人。他说:“我把文化称之为知识储存,当交往参与者相互关于一个世界上的某种事物获得理解时,他们就按照知识储存来加以解释。我把社会称之为合法的秩序,交往参与者通过这些合法的秩序,把他们的成员调节为社会集团,并从而巩固联合。我把个性理解为使一个主体在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方面具有的权限,就是说,使一个主体能够参与理解过程,并从而能论断自己的同一性。”②深入理解,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的三大结构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沟通的作用,促进人类生活世界文化知识的继承与发展;二是社会组织作用,促进社会组织的整合和统一;三是个体社会化作用,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发展。

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是一个交互主体性的世界。他批判了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所追求的纯粹境域是一种先验的乌托邦,只有刨除其虚幻,才能使生活世界成为充满前见的原发境域,才能把先验主体变成交互主体,才能把生活世界概念从认识论转变为本体论和方法论,才能整合理论与实践,使生活世界理性化成为可能。哈贝马斯在胡塞尔的基础上,把实践的内涵纳入到生活世界,并把理论的功能放置于现实环境中,为生活世界注入实践和文化的内涵,唤起人们对日常交往的深层意识,脱离先验的框架,获得与先验理念一致的精神生活。另外,他还把先验哲学的生活世界转变为日常生活语境下的生活世界,将“生活世界”的构成境域由先验主体移至人的日常交往实践。哈贝马斯不仅强调“生活世界”是由个体的能力以及直观的知识所构成,而且更为强调“生活世界”是由社会实践和直观知识构成的。因而,“生活世界”不应仅仅理解为先验的主体所构造出来的视域的总和,表现为一个由单独的主体走向交互的主体的过程。③至此,生活世界学说,经过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改造,敞开了融入马克思实践理论的大门。

(二)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阐释

综上,可以看出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供了哲学基础。第一,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为统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理智与行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纯的说教,应该以人的生活世界为落脚点,也不是单纯的国家意识形态教育,应该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实现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和谐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摆脱教条化的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实践性、人学性相统一,真正有效地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是国家或社会为维护其利益、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社会成员教育、灌输、引导国家或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包括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个体之间发生的各种认知、情感、评价、意愿的总和。在这一点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与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的灌木丛理论天然地耦合在一起。第三,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三个结构――文化、社会和个人,通过语言、劳动和实践,建立一个交互主体性世界。群体和个体的生活融合在生活世界的结构中,并共同影响着生活世界的总体化。当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表现为一个由单独的主体走向交互的主体的过程时,恰恰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功能。由此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目的、内容、过程、作用等方面也趋于一致。同时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运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三、马克思的全面生活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阐释

(一)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

马克思的全面生活理论主要以马克思实践论为基础。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各种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述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论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生活是人们对各类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发生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而且还要发生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变换的过程,因为人是在社会中存在的人,人在同自然界发生关系的同时,人与人之间也必然要结成一定的关系。实践包含三种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这三种关系又构成了人类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以高度集中的形式概况人类全部社会关系。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包括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这三大领域正是由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而形成的。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基础,具有根本的决定作用。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中,物质生产实践的方式制约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人类通过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不仅改造了自然,改造了自我,更是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因此,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也正是通过社会的实践改造,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

总之,马克思不仅揭示了生活的创造本性、实践本质,也揭示了生活的全面、系统内容;马克思不仅揭示了认识生活的根本方法,并且从存在论层面揭示了哲学与生活的深层关联。⑤

(二)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阐释

马克思主义全面生活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人类一切社会活动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因此我们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本质。实践决定了人类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实践活动之一,核心内容是调整人的基本社会关系,尤其是思想社会关系。这为我们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容、价值、功能等实践表现,从而为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供了的理论依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之所以存在,其哲学根基在于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人的发展完善的需要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本体论的依据,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生活化的要求。人是进行]www.huzhidao.com[实践活动的人,实践活动从一般意义上讲泛指所有的人类活动,从狭义看是指日常生活中人的种种行为表现,是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人的实践活动与人的生活具有同质性。这种同质性,使生活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法离开的真实根基。⑥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不仅为我们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奠定了理论基础,还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理论依据。

通过剖析胡塞尔、哈贝马斯和马克思关于生活世界的理论,为我们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奠定了理论基础。虽然三位哲学家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有许多不同,但是就人与社会、人与生活来看观点还是一致的,生活就是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发展而开展的各种活动,生活世界是人类现实世界与抽象世界(目标世界)的总和。从哲学角度解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应立足于生活世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同时又高于现实生活,实现现实生活与意义生活的统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应突破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条化、形式化的弊端,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规定,这样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符合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本质要求。

[注释]

①(德)埃德蒙多・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60.

②(德)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2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189.

③傅永军,张志平。生活世界学说:哈贝马斯的批评与改造[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11.

④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带来的4篇《社会实践活动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壶知道。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相关文章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8篇)01-13

初中社会实践活动案例【优秀4篇】10-02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优秀8篇10-03

青少年社会实践报告(优秀7篇)11-02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该怎么写优秀710-02

大学生就业 社会实践报告(最新10篇)10-28

高中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总结最新6篇11-22

湖南青马社会实践报告(优秀7篇)10-10

学生社会实践单位意见通用5篇10-04

中学生社会实践评语最新4篇11-08

69 3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