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读书笔记6篇

2023-12-08 18:00:34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壶知道的小编为您带来的6篇《《羚羊木雕》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读《羚羊木雕》有感 篇一

我们走在成长的路上,有时会因为单凭自己的意愿去办事而与父母产生无法回避的分歧,让自己无奈、伤心、甚至落泪。《羚羊木雕》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全文的主人翁因为擅自将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仗义的好朋友万芳而与父母产生分歧。主人翁在父母的逼迫下向朋友要回了木雕,对方在友情的支持下宽容了主人翁。这样的友谊的真实的,不带半点功利心的,是坚定的。

主人翁与万芳的友谊值得推崇与赞扬,它慷慨仁慈,没有半点憎恨贪婪,体现着一种自愿为对方承受苦难的精神。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主人翁起初就不该送出木雕。虽然有主见是成熟的一种表现,但没有任何顾虑的主见却是不成熟的。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三思而后行,绝不能莽撞行事。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与朋友相处时,学习万芳的仗义、慷慨与仁慈。建立一个真诚、坚定的友谊,不仅是使人内心不孤独,更能让我们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主见要建立在多方面思考上。在做一些事情之前,要多考虑。盲目地因为某一方面的想法而做事,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不但得不到预期的结果,还会更加糟糕。多方面思考则能避免这些不良后果。

记得小学毕业时,我也曾送给同学一本极有意义的好书,也在母亲的催促下向同学要了回来。后来,我想了很久,最后,我把自己读这本书所做的笔记整理出最精华的部分送给她,以表歉意,而她也原谅了我,与我和好了。

我相信送给朋友礼物没有错(何况是这样仗义的朋友),但也许要考虑到礼物的重要性,不可轻易将贵重的东西送出。

再谈一谈这对父母。首先,收回赠出的礼物是不合适的,但并不代表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从父母一再的劝告中看到了木雕的贵重,不是可以随随便便地赠出的。父母既然想到补偿孩子朋友糖果,就表现了父母是明事理的,并非某些同学想象中的毫无是非分辩能力的。,也许那个木雕也确实不能送人呢?遇到这样的事情,怎能不想办法拿回木雕呢?

而且父母拿回木雕的想法,使“我”也得到了成长,况且父母已经是社会人,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会不懂呢?所以请不要以不成熟的逆反心理挑战父母长期积累所得的经验,面对父母的劝告,也不要一味抵触或信服,要多思考这样做有什么地方是有益的,什么地方是有害的,学会处理问题,多听听父母的见解或意见。

我们走在成长的路上,需要三思而后行,这便是我读《羚羊木雕》的最大感受了。

刘胡兰读后感 篇二

刘胡兰是共产党员,她才十五岁。有一天,敌人来了,刘胡兰让其他村民先跑了,自己被逮住了。敌人问她其他的共产党员再哪?刘胡兰不回答,敌人用刀架在他脖子上问,她还是不回答,最后敌人把她杀死了。

读后感:刘胡兰很勇敢,不怕敌人,她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读《刘胡兰》有感 刘睿 篇三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英雄人物故事》,我最喜欢里面的一篇《刘胡兰》的故事。

其实我早就看过刘胡兰的电影了,还是个很老的黑白的电影,可是我还是喜欢看这篇文章。刘胡兰在敌人的屠刀面前,宁死不屈,死也不肯投降当叛徒。后来,毛主席亲笔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觉得刘胡兰真的很伟大,她是为了人民而牺牲的。我要把她这种勇敢、坚强不屈的精神用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刘胡兰面对铡刀的情形,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像刘胡兰一样做个有用的人!

《羚羊木雕》读后感 篇四

这个周末,胖胖同学的老师给家长布置了一份回家作业: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羚羊木雕》的读后感。这是一篇初中预备班语文书上的文章。对于我来说是极少去接触教科书上的文章的。说实话,让我写读后感,心里是有点发虚的。因为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对着文章写读后感了,那大概还是在自己做学生的时候吧。现在看文章仅仅只是看看而已,极少去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懒得去思考。这样一来,也是不会思考了。所以以下的一点读后感看来仿佛是有些牵强附会的了。

“珍贵”究竟为何物?物质、金钱?亲情、友情?两相比较,此刻在“我”父母的眼里,大概那个价值不菲的羚羊木雕要比“我”和万芳的友谊珍贵的多吧。父母心中“珍贵“的东西大概就是那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世界。然而,在我看来我和万芳之间的友谊才是那个木雕所无法比拟的。

“我们要能多得到深挚的友谊,允许还有多多注意自己怎样做人,不辜负好友们的知人之明。”(邹韬奋)但是在父母的威慑下,我不得不向“友谊”发出了挑战。向别人要回已经送出去的东西,那种感受是难以名状的,“我”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然而万芳却把“我”还给她的小刀塞到“我”的手里并且坚信“咱俩”还是好朋友。万芳对于友谊的珍视给“我”好好地上了一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应该也是值得一提的。“我”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完全是在父母的绝对坚持下,万不得已才做出的。整个过程中,“我”的父母似乎没有给“我”太多的申辩的机会,而是“紧紧盯着我”,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十分严厉”甚至是爸爸那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即使是在“我”哭着喊“不”的时候,也是没有理由不去要回已经送出去的东西。

的确,父母们很多时候总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左右着孩子们,却很少站在孩子们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当发生分歧时,也只是以父母的威严来使得孩子们不得不顺从。这样,表面看来问题解决地很顺利,但事实上可能只是“口服心不服”,甚至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阴影。久而久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会越来越少,越来越不顺畅。所以,父母和孩子的沟通问题的确不可小觑。

羚羊木雕读后感 篇五

每个经典故事都有深刻的涵义,都隐含着做人的道理。《羚羊木雕》是对友情、宽容的展现,讲述了两个好朋友之间的感人故事:“我”在没经爸、妈同意下就把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方,妈妈认为羚羊木雕很贵重,让“我”把它要回来,“我”因此十分悲哀,被迫把羚羊木雕要了回来。

“我”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去万方家的路上,“我”和万方家只隔一百多米,但是“我”却走了很久很久。“我”哭了,真的号啕大哭起来,“我”从来没有这么悲哀过。我和故事中的“我”一样悲哀。难道金钱比友情更重要不,金钱不是最重要的,与此相比,朋友之间的友情更重要。我认为“妈妈”不就应让“我”把木雕要回来。木雕可能十分贵重,但“我”已经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好朋友,这是友情的象征。非要把它要回来,不仅仅伤害了“我”的自尊心,还可能破坏朋友之间的友谊。这样就损失了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有再多的钱也无法弥补。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小孩子之间也要守信用,送出去的东西是不能反悔的,去要送出去的东西,有一种要绝交的意思,不管你情不情愿,朋友都有可能对你产生冷漠。但在“我”要回了木雕后,万方却没有疏远“我”,仍然把为木雕做好的玻璃罩和小刀送给“我”,并且说:“没有礼物,咱俩也是好朋友!”这是一个多么仗义又宽容的朋友啊!

在生活中,同学、朋友之间斤斤计较的事很多:你不留意碰我一下,我再碰你一下,你再打我一下。.。.。.最后必须要伤了感情。要想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就要像万方那样对朋友宽容一些,友好一些,同时还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只有这样,友谊才能长存。

《羚羊木雕》读后感 篇六

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但只要及时改正这些不足之处,我们就可以变得完美。《在楼梯拐角》《静静的石竹花》这两个故事就真真切切的诠释了这个真理。

星期《www.huzhidao.com》天早上,楠楠正准备骑着好不容易向妈妈借到的自行车去颐和园,却意外发现车子的气门芯被拔。情急之下他怀着紧张的心情拔下了一辆老自行车的气门芯并按在了自己的自行车上使用。最后,出于愧疚之心,他悄悄的将两角钱买气门芯钱和两个气门芯还给了车主。

“我”画的那幅题为《静静的石竹花》的油画,被选入了全市职工美术作品展览。开幕式时,因为电视台要拍电视,所以让一个嘴歪的女孩先回避一下或者带上口罩。那女孩很难过。后来听说她回了老家,“我”很激动,以为见不到她了。回到少年宫,竟听说她在找“我”。顿时,内疚,后悔,惆怅的情绪涌上心头。

车子的气门芯没了就去拔别人的气门芯的行为是不对的。现在的社会上,有些人为了一己私利去偷去抢别人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从而为自己获得了牢狱之灾。可犯了错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去了解它并改正它,这样才能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长相是我们无法决定的事。这个世界不应该是一个以貌取人的世界,我们不能因为外在而产生歧视。观人先观心,我们应从一个人的心灵,一个人的内在看起。我们要明白:只有内在美,才是一个人真正的魅力。

我们要努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带来的6篇《《羚羊木雕》读书笔记》,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羚羊木雕》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羚羊木雕读后感(优秀10篇)06-06

最新羚羊木雕的读后感(精彩4篇)02-26

读《羚羊木雕》有感精彩7篇02-18

《羚羊木雕》读后感【优秀7篇】11-26

《羚羊木雕》读后感【5篇】08-14

读《羚羊木雕》有感【精选5篇】08-13

《羚羊木雕》读后感【精彩9篇】06-29

羚羊木雕的读后感(优秀3篇)06-13

《羚羊木雕》读后感精彩9篇03-30

羚羊木雕的读后感优秀8篇03-23

28 203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