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读后感(5篇)

2023-09-06 12:31:56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虎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教育 读后感》,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育读后感 篇一

最近读了一点《教育常识》这本书。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看名字,以为是一篇很理论、很枯燥的书。闲下心来,静静地翻开书本,读一读,发现是一本与读者交心的书。作者在序中这样说:“我期待的读者,是能够在思考、质疑、实践中完成自我建构的读者。理想的阅读,不是‘六经注我’,而是‘我注六经’”。阅读中我始终在反思自己近年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遭遇的怕与爱,品悟作者哲思的同时不断自我省思。作者在书中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纠正了许多教师容易犯的错误。

全书七 www.huzhidao.com 个部分七个主题,依次为“人性常识、教育理想、教育过程、教育内容、学生常识、教师常识和教学常识”等七个专题。

教育即转化。“教育的过程是转化的过程。”--李政涛。作者专门用了一节内容阐释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作者在文前提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觉得自己讲的很清楚了,但学生还是不明白。在教师看来,再简单不过的知识和道理,在学生那里却是一片复杂的混沌。

这让我想起苏氏《给教师的建议》里有一篇“要使知识活起来“的文章,其实也是讲的'知识的转化问题。目前我们的认识没有问题,学生出了问题(学过的知识不会灵活运用),深入想,大概缘于操作上的浅尝辄止吧。

这与简单、浮光掠影式的备课有直接关系。备课备什么?我们是否在课堂上使教学“成为复杂的思考工作,成为获取知识的活动”了呢?是否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嫁接点和新知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十分明确的理解、感觉到和看到那“不懂的地方”,并且激发其探究的热情?且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这么说似乎很拗口,简而言之就是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与处理方法问题。“交集点”找得准是把握教材的能力问题,而如何处理这个“交集点”是方法论问题。

把握好了这一点,自然在讲与不讲之间可以游刃有余,关注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且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环节也才成为可能。而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根本:教育即转化,我们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促进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去接近新知。

《教育常识》是一本“接地气”的教育指导书,只要有心,总能从作者的视角和思想中捕捉到与自己教育教学现状和观念聚焦部分,从而激起新认识,让我们捡拾起一些过去无意丢失的珍宝,小心擦拭,通过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去进一步印证那些自己理解了的教育常识,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乃至于教育理念,于此,不管何种变革,我们自有判断和选择,努力做好自己能够做好的部分。

关于教育读后感 篇二

寒假的时间,我读了班主任推荐系列从书的《爱的教育》,即使还没有读完整本的书,但是就在我读的几个小小的故事中,就已经深深的吸引我了。书中以日记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意大利的小学生,在他周围发生的许多和“爱”有关的小故事:有描写师生之间的爱是那样的亲切、自然;有描写朋友之间的爱是那样的朴实、真诚;有描写亲子之间的爱是那么的温馨、美好;还有对祖国崇高伟大的爱。

《开学的第一天》、《我们的新老师》、《欢迎新同学》、《勇敢的洛贝谛》……一个个小故事仿佛也将我带入到刚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是怎样手把手的教我们这些刚上小学的孩子学拼音的;是怎样让我们这些懵懂无知的孩子顺利适应新的学些环境的;我是怎样认识新的小伙伴并和他们愉快的游戏;还有来自爸爸妈妈以及全家人的无微不至的爱。

爱就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刻都不可以失去它。读了《爱的教育》我才发现其实爱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很少有人会去发现。其实爱往往反映在小事上:冬天出门前妈妈替我围上围巾;从外面回来父母递上一杯水;考试没考好是老师和父母鼓励我;有困难时同学帮助我;其实爱就在我们生活中。只有善于发现“爱”才可以发现生活的美好!

学前教育读后感 篇三

无意中在查找资料时,翻开了《学前教育》,里面的内容触动了我的心灵,深深的吸引着我,它让我在数年教学中的迷茫、不知所措中,寻找到了救星,我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斟酌着每一句话的含义,用心的去体会书中的乐趣。

它让我更深入的认识我身边的孩子,更深刻的审视自己教育行为和自身榜样作用;它教会我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看待和解决孩子们之间发生的问题;它指引我们用赏识的眼光去观察孩子,用平等的关系去走进孩子,用真挚的爱心去呵护孩子,用规范的行为去影响孩子,用科学的教态去启迪孩子,它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我相信只要以它为友,我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关于教育的读后感 篇四

我们都在追寻一种理想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学生们能够充满激情的学习,能够在课堂上遵守纪律,能够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够时时刻刻出类拔萃……但是,往往我们总会感到遗憾,学生们的表现不能够让我们满意。于是,我们开始抱怨:我们的教育体制有问题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学生天资不够优秀……读了这本书中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改变不了的事情就不要去抱怨,就要想办法把能做到的事情做好。

好的教育是没有国界的,任何一个国家好的经验只要是适合我们的我们都可以拿来学习,就像《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

罗恩老师说:“我们都应该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尽心尽力。”他是这样教育他的学生们的,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从创办克拉克学校,到一节节吸引孩子们的课,再到带领孩子们外出让孩子们的头像登上时代广场的大屏幕……罗恩老师做的每一件事都尽心尽力,完成了我们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一件件事情。他的学生在他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下也在这样做人这样做事,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罗恩老师说:“我认同教师要为学生的成绩负责,但我同时鼓励老师们寻找创造性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学生喜欢有趣的课堂,喜欢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学习得越快乐就越有激情,越有激情效果就越好。作为教师要尽所能把教学变得有趣和吸引人,这样学生的成绩才会提高,这是因为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他们自己想学习,进步自然会快。我想起这样两句话,第一句:宁可让学生不学,也不能让学生厌学。第二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罗恩老师说:“我们必须高标准来要求每个孩子,并且要尽力推动他们达到这样的水准。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提出要求”和“推动达到要求”。没有严格的要求和难度的要求孩子们就不会精彩纷呈,让那些不努力和没尽力的孩子轻而易举的过关不是爱他们而是害他们。如果只是努力了就算过关,为了孩子们的自尊心就算过关,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不会竭尽全力的去做事,学会的只是敷衍的坏习惯。

罗恩老师说:“即使孩子们无礼伤了你的心,对你说了让人伤心的话,那也请牢记你最终的目的,在那一刻,无论多么困难要让自己相信那个孩子是爱你和感激你的。”看到这段话,我的心怦然一动,曾经的一个个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时确实很生气,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不愉快都烟消云散了,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懂得放下、懂得饶恕、懂得感恩,善待每一个学生,我们自己也会获得快乐。

读罗恩老师的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的学生喜欢你。

教育书籍读后感 篇五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它的名字是《学生国防教育读本》。我看了里面的几篇文章,感慨颇深。

读了《蓝色国土》使我认识到,中国不仅拥有94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领土,还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领土面积,在这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面积超过500平方千米的海洋近650个,岛礁近万个。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安全事关中华未来的繁荣富强,事关中国是否能走向世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大国家。

海洋就想一个聚宝盆一样,里面装满了无数的奇珍异宝如石油、天然气、多金属结核、富钻锰结克,热液矿藏、可燃冰、金红石等等,海洋不仅是个聚宝盆,还是一个天然的空调机,天然蛋白质仓库,之所以说海洋是天然的空调机,是因为海洋是影响地球气候主要因素。之所以海洋是天然蛋白质仓库,是因为海洋内有许多海洋生物。海洋也是一台天然的电视,因为海洋内有许多风景,十分生动。

然而,海洋正在遭受人们无休无止的破坏,几乎每天都有报道,那个工厂又污染了那条河水。据了解,工业污水含有各种酸性物质,生活污水含有化学物质,所以说工业、生活污水是海洋变得混浊不堪,甚至是海里充满了有毒物质。

读了这本书后我相当一名海军,保卫祖国的海洋,不让"蓝色国土"变成“黑色国土”。

我们共同呼吁:保卫海洋,保卫我们蓝色的国土!

上面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教育 读后感》,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教育 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读后感(优秀9篇)05-29

教育读后感精彩6篇04-16

教育读后感【9篇】10-17

教育的读后感优秀8篇08-30

教育的读后感(优秀8篇)07-14

教育的读后感10篇06-08

教育读后感优秀5篇05-09

教育类读后感6篇05-06

教育读后感【优秀3篇】04-29

教育读后感【优秀9篇】04-27

29 158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