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3篇)

2023-03-19 12:31:18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3篇《《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一

一本三国演义,让我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失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所以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典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典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心痛。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我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二

茫茫乱世出豪杰,能给华夏历史添上一笔,在思维中,那也是永恒的。

当刘备三兄弟在桃园磕头对着天地发誓那时,就注定在这中原大地上会有这三人大闹天下的轰动。还记得那年石亭,曹操、孙坚与儿子孙权、刘备三人,因气不过众好汉谋反时所做决定,三人决定分道扬镳。

“今日一别,不知以后再见是敌是友啊!”曹操无奈地说道。

“我只希望再见时,都是朋友!”刘备说道。

“若日后再相见,我定不为各兄台为敌!”孙坚坚定说道。

可,孙权不是孙坚。

刘备三人、曹操、孙权。最终不还是打得热热闹闹吗?还不是以失败为结局吗?也告诉着自己:很多事,当初做的决定可能以后就往日就如烟不在,虽然存在过,但由于某些原因不得不去改变当时的意愿。这也是世俗,不能被思想左右的世俗。

看濮阳之战曹兵的誓死攻城,见封丘追击战中曹兵疯狂追击的坚持,再赞刘备借荆州的机智,又思貂蝉美貌闭月羞花,哪得一壶浊酒谈笑古今中事,在今日虽已成为历史,但那时赤壁之战的计谋与英勇成了后人追忆的赞叹。

不同水浒的好汉,三国人物是各有大志,都有军队,但为何还是失败?依稀记得在战争面前不能被复仇、爱恨与美人冲昏了头脑,即使你喝完酒上沙场杀敌也好,那更是潇洒。但最终失败就败在了这七情六欲,在战争面前要会忍耐、把持。最终的胜利是给那些忍辱负重的人,而不是复仇中的疯子、爱恨中的多情、美人的诱惑。

这是三国,更像是多种人生与社会的缩影。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三

今天,我在“悦叮网”上阅读了名著《三国演义》,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以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其内容丰富,人物生动,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中描绘了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性格鲜明,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曹操、诸葛亮、关羽和孙权。

“奸绝”——曹操

曹操被后世称为“奸绝”,而我认为不然。孟德从小即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且机智过人,做事果断。至于疑心重,这一点不可否认,但回顾中国千年历史,哪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会对部下保持绝对信任呢?从另一方面看,他十分爱才、敬才、惜才,这点不仅表现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豪情壮志上,更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官渡之战时,“闻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收得关羽,更是送赤兔,赠貂蝉,“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脱华容道之难后,痛惜郭嘉,大哭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看战绩方面,当年若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将是一盘散沙;若无曹操巩固魏国实力,西晋江山也无法建牢;若无曹操灭吕布,平袁术,剿袁绍,天下更难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从各方面看,曹操毫无疑问地成为东汉末年以来最重要的人物。

“智绝”——诸葛亮

孔明有经天纬地之才,留下无数功名为后人称颂,如:隆中决策、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锦囊计,不愧为真正的“智绝”。相比之下,周瑜亦有大智,领导了整场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可惜一代英雄败在气量之上,周瑜的嫉贤妒能,最终反而气死于巴丘,英年早逝,仅活到三十六岁。诸葛亮心胸宽广,足智多谋,正可谓“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只可惜刘禅即位,蜀汉衰落,诸葛亮已无回天之力,终留下一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故事令后人感慨。

“义绝”——关羽

关云长之义乃三国里无人可比。桃园三结义、身在曹营心在汉、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是关羽“义”之最好诠释。此外,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战吕布,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乃尽显其智勇双全。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刚愎自用、居功自傲的缺点在失荆州、走麦城时无不披露出来,而关羽本人也就此牺牲。可是,即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义守着他对蜀汉的一贯忠心,宁死不降吴,终为后人世世代代所传颂。我自作《念奴娇》词一首,并在最后一句中叹道:“英雄气短,功名千古流芳!”

一代明君——孙权

孙权是三国里最成功的国君之一,连一代袅雄曹操都曾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在三国,孙权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奠定三国鼎立之势;荆州之战神出鬼没,活捉关羽,攻取荆州战略要地;夷陵之战火烧百里,大败蜀兵,使蜀汉政权元气大伤。辛弃疾评价他“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确不假。

读《三国演义》,品味其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韵味、热情与豪迈,我心中豁然开朗。而在读史的同时,我们更要以史为鉴,以古为镜,反思历史成败之源,领悟人生的哲理!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3篇《《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三国演义》有感【优秀3篇】02-26

读《三国演义》有感【4篇】02-09

读《三国演义》有感优秀3篇11-19

读《三国演义》有感【精彩4篇】06-16

读《三国演义》有感(优秀9篇)06-13

读《三国演义》有感【优秀4篇】06-04

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4篇】05-22

读《三国演义》有感(4篇)04-27

读《三国演义》有感优秀5篇04-14

读《三国演义》有感优秀9篇01-07

29 6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