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

2023-09-01 05:09:59

历史需要我们有组织地记住。在学习高考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复习和总结。下面是虎知道为大伙儿带来的9篇《2022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2022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篇一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评价: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一、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①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②时间:19世纪七十年代左右

③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东南沿海地区

④代表企业: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的继昌隆缫丝厂

⑤特点:①资金少、规模小;②技术力量薄弱;③行业、地域分布不均匀。

4、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

①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实业救国的热潮

②的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周学熙

二、民国发展的黄金时代(1912—1919年,民国初年)

1、原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辛亥革命_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③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热情,

④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⑤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2、表现: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快(纺织业第一,面粉业第二)

3、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推动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④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

高考历史必备记忆顺口溜 篇二

1、中国画发展演变口诀:

中国画起原始,演变各朝有特点。

三代人物肖像主(夏商周),秦汉门类最齐全。

士大夫有名作,魏晋南北画活跃。

隋唐五代画高峰,两宋艺术全发展。

文人画元明清,写意山水占主坛。

2、古代中国戏曲发展的口诀:

A、元代杂剧创高峰,说唱演跳熔一炉。

明代传奇黄金期,曲文优华富诗境。

清代京剧广流传,多演历史故事篇。

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华文明五千年。

B、元剧盛衰因科举(停止或恢复),关马郑白最出名(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宋元南戏昆山腔(明传奇形成),魏改梁创汤辉煌(魏梁辅的“水磨腔”,梁 鱼辰的《浣沙记》与汤显祖的《牡丹亭》)。

民间舞台竞争时,昆曲京剧来争雄。

弋海余昆四大腔(弋阳盐姚山各特创),京剧之最满城唱。

生旦净丑徽汉合,国剧国粹扬中华。

C、中国戏曲历史久,元代杂剧繁荣时。

明代传奇有四腔(弋阳,海私,余姚和昆山),良辅“水磨”鱼辰《纱》。

清代艺人融百家,京剧从此走天下。

3、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演变口诀:

汉字书法同步行,自发自觉两阶段(魏晋前后来承担)。

楷笔祥备结构严(特点),东汉魏晋唐发展(始定盛事有流传)。

草笔简,钩不断,线流畅,情纵性,汉初东晋成熟源(发展)。

楷规矩草放纵,二合之下行特产(行兼备楷草)。

东汉西晋两世纪,书体成熟归演变。

4、状况口诀:

一战烟云散,凡-华体系建。

美英法操会,德国被战败。

企图谋世霸,美逊“十四点”。

英保殖民地,限法又削德。

法德俩宿敌,赔款又分割。

意欲扩,日夺德,帝国内部再风波。

5、中国古代书画歌:

一脉相成古今字(至今3600年),方块表意硕果存(苏美尔文、埃及文和玛雅文死字)。

书画本是同根生(象形楔形圣书字),六千年前共祖宗(文字图画是明证)。

6、汉字起源与演变口诀:

甲金篆隶楷正体,演变脉络繁简趋(总趋势)。

古文隶楷两阶段(甲金篆隶属古文),隶楷正书辅行草(正式辅助两阶段)。

7、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口诀:

四大发明源中国(指针、火药、印外用),人类历史被促进。

十进圆周割圆术(刘、祖数家铭尽记心),世界千年领先路。

赤道标属十氏星(石申《天文》八百星),世界存古星表属。

简仪前于望远镜(浑仪被改郭守敬),世界天器为最先。

混合选,人育交,(《汜胜》《齐民》造后福),中国祖先智慧深。

《内经络》,《针灸》疗,(望闻问切基本功),博大精深永世存。

辽木塔,三宝舟(宝船郑和画永存,建筑之迷未曾解),文明古国当神州。

辨位置靠牵星(《武备志》《过洋图》),畅通无阻海上行。

8、东欧各国变革口诀:

南铁托,社自治(南斯拉夫铁托,社会主义自治)。

波兹南,哥改革,中计和企治;

匈牙利斐俱乐,57年,民法遭毁,卡达尔新政策有收获;

60年捷克年,杜布切克“布拉格”,遭遇苏军断改革。

9、中国古代文化歌诀:

A、《诗经》楚词早出炉,汉赋唐诗尽辉煌。

宋词元曲人人唱,明清小说罢帝王。

B、《诗经》风雅颂,楚词赋新歌。

《离骚》浪漫境,汉代有“乐府”。

唐诗辉煌诗仙白,三吏三别“史”杜甫。

宋词豪放婉约歌,杂剧散曲合元曲。

古今传奇熔一炉,明清小说天下传。

C、民间歌谣出《诗经》(风雅颂里显风格),楚国屈原唱《离骚》(端午江边祭屈平)。

要属绚丽汉代赋(半诗文半综合体),早熟唐诗繁似锦(诗仙诗圣富意境)。

宋词两派有奇人(词坛作家数千人),散曲元剧称元曲(关马创作最为高)。

明清小说达顶峰(四大名著今为宝),至今未有相比者(无穷财富书中藏)。D、《诗经》楚词横出世,汉赋唐诗达顶峰。

宋词元曲千古作,明清小说言心声。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篇三

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西周~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朝时,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都是汉赋中的佳作。

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4、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5、词的句子长短不齐→到了宋代,城市繁荣

6、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关汉卿马致远

7、唐朝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和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

8、明清时期,市民阶层扩大,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四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 代 制 度

汉代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 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高考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篇五

1、生活作息

根据考试时间制定好自己的生活作息时间,细化到早上几点起床、几点出发去考场,午休多长时间,晚上几点睡觉,哪个时间段复习功课,哪个时间段用于给自己放松。

高考期间压力比较大,孩子肠胃功能相对来讲会比较弱,饮食上,家长尽可能给孩子准备些清淡又有营养的食物,优质蛋白质既可以给身体提供能量,又有饱腹感,优质的碳水化合物可以给大脑提供葡萄糖,保持大脑的高效运作,当然了,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水都是不可或缺的,营养均衡很重要。说那么多,总之一句话就是蔬菜、水果、鸡蛋、牛奶或者是营养补充剂都可以,不在于数量多,均衡就行。

2、自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备考了这么长时间,相信大家对自己的复习效果还是有比较公正的评估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长板和短板。到这个时候了,相比怎么复习“自信”更重要。一定要相信自己,试卷拿到手后仔细阅读题目,相信自己的答案就是对的。每科考完之后千万不要找同学对答案,为什么呢?一来同学的答案未必正确,二来如果出现不一致的结果,会影响接下来的发挥,所以,自信点,对自己有信心,往往能超常发挥。

3、心态管理

备考这么长时间,该复习的也复习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心态就很重要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保持一颗“平常心”,冷静处理。如果遇到不会的题目,也不要慌,可以先跳过去,先做后面的题目,回过头来再做,也许会豁然开朗,很快就得出答案了。要是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可以深呼吸,2分钟后做决定,效果也不错哦。

4、睡前看看书

读书是很好的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并且能够将你从白天纷繁复杂的事情中解放出来,放松你的脑袋。在你睡觉之前,读一本你喜欢的书。不要读恐怖小说或者武侠、剧情紧张的。否则很可能会得到反效果哦!

5、情绪管理

考试,对于每个人来说,心理上都会有一些波动,高考,这对孩子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考前焦虑,这是特别常见的现象。越想考好,越会焦虑;考试越重要,越容易焦虑。

调节情绪在任何时候都是我们需要做的功课,如果出现焦虑的现象,可以听听轻音乐,缓解精神紧张;也可以尝试跑步,科学研究发现,跑步可以分泌使人快乐的激素,所以,跑步也可以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使自己可以放松的活动。

高考历史时间轴 篇六

夏 前2070—前1600

商 前1600—前1046

西周 前1046—前771

东周 前770—前221

春秋,前770—前476,奴隶社会瓦解 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

前6世纪初 梭伦改革;鲁国“初税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前594)

前6世纪末 克利斯提尼改革

前509 罗马共和国建立

战国,前475—前221,封建社会形成

前5世纪 伯利克里改革;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

前5世纪中期 《十二铜表法》(前449);魏国李悝变法(前445)

前四世纪 亚里士多德;秦国商鞅变法(前356)

秦 前221—前207

西汉 前202—25

前27年 罗马帝国建立

东汉 25—220

魏晋南北朝 220—589

3世纪 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自由民的法律

476 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开始(即封建社会)

6世纪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907—1368

北宋 916—1127

南宋 1127—1276

1265 英国议会制度开端 明 1368—1644

15世纪前后 西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4世纪 文学三杰 薄伽丘《十日谈》“人曲”,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歌集》

15世纪 美术三杰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米开朗琪罗《大卫》,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16世纪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487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葡萄牙人,葡萄牙王室支持)

1492 哥伦布到达美洲(意大利人,西班牙王室支持)

1497 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葡萄牙人,葡萄牙王室支持)

15—19世纪,黑奴贸易给非洲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15世纪末—19世纪,欧洲圈地运动(以英国最为典型)

1500年左右 欧洲开始进入近代

1517 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揭开宗教改革序幕

1519-1522 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葡萄牙人,西班牙王室支持)

1529年起 英王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

1541 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

1581 荷兰摆脱西班牙统治

1588 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丧失海上霸主地位

清 1636—1912(1616建立后金,1636改为清,清军1644入关)

16世纪末17世纪初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奠定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近代实验科学奠基人”

17世纪 荷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海上马车夫”,建立起商业殖民帝国;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7世纪中期,霍布斯、洛克)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9 俄国《法律大全》;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的地位,农奴制最终形成

1651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1652—1674三次英荷战争)

1662 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

1687 英国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确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1688 光荣革命,英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1689 《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建立 1721 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18世纪 法国迎来启蒙运动的: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领袖《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波斯人的信札》;卢梭《社会契约论》;德意志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1765 英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英国于1840左右完成,美法于19世纪中期完成,德日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756—1763 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1775—1783美国独立战争(1776,《独立宣言》,美国诞生;1783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5 瓦特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正式投入使用

1787 《1787年宪法》

1789 美国举行第一次总统选举,联邦制共和政体确立;法国大革命

19世纪初 法国拉马克提出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为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奠定基础

1825 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

1831 英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2 英国议会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1839 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6月广东虎门销烟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40左右 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1840—1842 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

1841 英军强占香港岛

1842 《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割地赔款,关税协定);魏源完成编撰《海国图志》

1843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的特权

1848 《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1851 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1853 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3—1856 克里米亚战争(英法—俄国)

1856 经北伐西征,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秋,天京变乱

19世纪50年代中期 美国民主党、共和党两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细胞学说进一步发展(17世纪提出)

1859 洪仁玕《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英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基础)”

1864 天京陷落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 《天津条约》(一开二赔三外)

1860 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

1861 签署“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俄国农奴制改革开始;设立总理衙门(1901改为外务部)

1862 第一所新式学堂同文馆成立

19世纪60年代 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创办军事企业,洋务运动开始

19世纪中后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早期维新思想形成(王韬,郑观应);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66 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70年代制成电动机;1876 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1864普丹

战争;1866普奥战争;1870普法战争)

1868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明治维新开始,开始近代化进程

19世纪70年代 洋务派提出“求富”口号,创办民用企业;丹麦上海私架电报线(1871);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1877);中国人自办报刊

1870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1 德意志帝国建立(即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1933);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巴黎公社(3—5月)

1875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制 80年代 外国于上海设电话公司; 1881 唐胥铁路,中国第一条铁路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1894 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之战;孙中山于美国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895 威海卫之战;洋务运动失败;《马关条约》(哥哥开厂,赔了两亿两);公车上书;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最早放映电影;康有为等在北京上海成立强学会,创办《中外纪闻》(即《万国公报》)

1896 强学会被查封;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

1897 严复于天津创办《国闻报》,翻译介绍《天演论》;谭嗣同发表《仁学》;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占旅大(旅顺、大连) 1898 法国强租广州湾;英国强租新界(在香港。现在的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和威海卫;保国会成立;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兴起

1900 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庚子事变);德国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量子论诞生(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

1901 《辛丑条约》(修使馆,赔炮兵,改总理,惩官民),中国完全沦为两半社会的境地

20世纪初 邹容《革命军》、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陈天华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汽车出现在上海等地;上海崇明,装设无线电台,设无线电报局;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1905狭义,1916广义)

1903 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

1905 中国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三民主义”;中国无声京剧影片《定军山》首映,电影事业起步

1909 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中国航空事业开始

1911 保路运动(川汉、粤汉铁路);黄花岗起义;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2 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建立;2月,宣统帝溥仪退位;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久袁世凯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

1914—1918 一战

1917 《新青年》迁至北京;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3月,二月革命,推翻罗曼洛夫王朝,两个政权并立;4月,《四月提纲》;7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立局面结束;11月,十月革命,苏俄建立)

1918 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率先举起社会主义的旗帜; 1918年夏—1920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

1919 巴黎和会;五四运动(5月4日,第一阶段;6月5日,第二阶段,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

1920 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民航业拉开序幕

1921 俄共(布)十大召开,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7月23日,中共成立

1922 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苏联成立

1923 中共三大,通过两党合作的决定

1924 国民党一大广州召开;新三民主义提出;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苏联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

1924—1927 国民大革命(1926 蒋介石誓师北伐)

1925 广州国民政府建立,整编国民革命军;苏联基本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苏联制定工业化方针;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机

1926 北伐开始;毛泽东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1927 初,国民政府迁往武汉;4月,蒋介石于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8月1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于汉口召开;9月,秋收起义;10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宁汉合流;毛泽东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逐渐形成;苏联制定农业集体化方针;美国拍摄有声电影,电影进入有声片时代

1928 东北易帜,国民政府统一全国;苏联“一五计划”开始

1929华尔街股市崩溃,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新经济政策正式被取消;英国试播世界第一个电视节目

1930 10月,蒋介石开始三次围剿革命根据地(持续到1931年秋)

1931 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开始;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国首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左翼电影为主流的电影事业相当发达,《渔光曲》(1935第一部获得国际奖项影片)、《风云儿女》;新中国成立之后,电影以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为题材)

1932 日本于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建立东北伪满洲国

1933 第五次围剿开始;罗斯福就职总统,推行新政

1934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0月开始长征

1935 华北事变;1月,贵州,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0月,陕北吴起镇会师;美国拍摄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

1936 10月,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12月12日,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斯大林模式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 1937 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战争开始1937—1945);淞沪会战(即八一三事变);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太原会战(林彪,平型关大捷);12月,南京大屠杀;苏联完成“二五计划”,实现工业化

1938 徐州会战(李宗仁,台儿庄大捷);10月,武汉会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39—1945 二战

1940 百团大战;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经济危机前水平

40年代初 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1941 潘家峪惨案

1942 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保卫滇缅公路(1945,击败侵缅日军)

1944 布雷顿森林会议在美国召开,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

1945 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雅尔塔体系确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二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黄金时期;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1946 全面内战爆发(解放战争);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这是冷战的最初信号;《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46.6—1947.6 战略防御(全面进攻:1946.6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重点进攻:1947春国军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1947.6—1948.9战略反攻(1947.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扭转全国战局,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9—1949.1战略决战(辽沈、平津、淮海)

1949.4 北平谈判《国内和平协定》;渡江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1947 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共在解放区颁布施行《中国土地法大纲》;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8 马歇尔计划(1952年结束)

1949 北约成立;经互会成立;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西德)和民主德国(东德)

195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0—1953 朝鲜战争

1951 《巴黎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1952 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一化三改”)

1953 三大改造开始;“一五”计划开始(1953—1957);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朝鲜战争结束

1954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日内瓦会议;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 华约成立,两极格局形成;万隆会议(第一届亚非会议)

1956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制度基本建立;中共“八大”召开,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毛泽东提出实行“双百方针”;制定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国开始计算机研制 50年代中期,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1957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两组织1958年正式成立运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1958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开始;北京电视台试播(央视前身),中国电视业诞生

1959—1961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电影界“难忘的1959”

1960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提出

1961 越南战争开始(结束于1973);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1962 国家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古巴导弹危机

1964 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5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西藏自治区成立;中国成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1967 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9 美国国防部建立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互联网诞生

1970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1971 基辛格秘密访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70年代 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出现多极化趋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涨现象;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2 尼克松访华,发布《中美联合公报》;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1973 越南战争结束;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南优2号”,有“东方魔稻”之称,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77 “两个凡是”出台;恢复高考制度

1979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元旦,停止炮击金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中央政府倡议两岸实行“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1980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粤)、厦门(闽)四个经济特区;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2修宪;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一国两制”;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共十二大(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0年代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开展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三个面向”的方针(1983)

1983 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中国成功研制每秒运算速度上亿的计算机“银河Ⅰ号”

1984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1986 中国高科技发展计划制定并全面展开(863计划);颁布《义务教育法》

1987 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菜篮子工程;我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1988 海南省成立,设立海南经济特区;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989 东欧剧变;亚太经合组织成立;启动“希望工程”

1990 开发开放浦东(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海峡交流基金会(台湾)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大陆)成立;两德统一;苏共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90年代 美国经济持续十年增长,新经济出现;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1991 “八一九”事件,苏共失去政权;《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崩溃,两极格局瓦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2 沿海经济开放地带形成;“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突破;南方谈话(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三个有利于”,提出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共“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1993 欧盟成立;实施“211工程”计划,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1994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1995 世贸组织成立;安居工程;颁布《教育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1999 澳门回归;科索沃战争爆发;欧元问世 20世纪末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21世纪初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200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上合组织成立;“9·11”事件

2003 “神舟5号”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航天大国

2005 和平之旅(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2008 两岸实现“三通”

高考历史经济史易错易混总结 篇七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大量用于农业生产。

错误。商周时期青铜器在农业上很少使用,冶铸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

2、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灌溉工具。

错误。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的冶铁工具,不是灌溉工具。

3、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是同一概念。

错误。自然经济最主要的特点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最主要的特征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如下图所示:

4、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唯一模式。

错误。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中国古代的封建经济虽然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但除了小农经济模式外,还有皇室经济、封建地主庄园经济、租佃经济。

5、自然经济下农民生活很富足。

错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指富足,而是指基本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沉重,生活非常艰苦。

6、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因此小农不与市场联系。

错误。自给自足不等于不与市场联系,小农经济带有自给自足的封闭性,但不是不与市场联系。如农民生产所需的铁农具和生活必需品等都需要从市场购买。

7、封建土地所有制就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错误。封建土地所有制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由于农民经济力量薄弱,土地往往被兼并。

8、井田制的实质是土地国有制。

错误。井田制实质上不是土地国有制,而是一种名义上国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因为土地名义上是国有,但是由于周王层层分封,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贵族,耕作的收获物也全部交给贵族;劳动者虽有贵族分授的份田,但却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9、我国古代社会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根本原因是地主、官僚、豪强强取豪夺。

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古代社会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根本原因。豪强强取豪夺是其直接原因。

10、从长远看,官营手工业最具有生命力。

错误。从长远看,民营手工业最具有生命力。民营手工业虽然发展受政府政策的限制,规模小,但其生产的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带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因此从长远看,该生产经营形态最具有生命力。

11、手工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我国封建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表现。

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不是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表现,相反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12、唐朝的“柜坊”是兼营旅店的货栈和交易场所。

错误。唐朝的“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13、唐代“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

错误。“市”和“坊”的界限真正被打破是在宋代。

14、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害无益。

错误。要一分二的看待,封建社会初期积极作用为主,封建社会晚期消极作用为主。

15、闭关锁国是指禁绝对外贸易。

错误。闭关锁国不是禁绝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如清政府仍设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迈出了我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错误。“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外国技术,迈出了我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2、中国资产阶级产生早于中国无产阶级。

错误。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诞生于鸦片战争后的外商企业中,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

3、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就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4、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工业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错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工业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但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5、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错误。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使用机器生产。

6、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洋务企业。

错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不是洋务企业,而是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的外商企业。

7、中国的近代化就是经济实现工业化。

错误。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而是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8、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可以随意先完成任何一个。

错误。实现民族独立和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两大革命任务,二者的顺序不能颠倒。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近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实业救国”的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

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在地域上发展是基本平衡的。

错误。中国近现代,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沿海、沿江等地,人们的社会生活近代化程度较高,但在偏远农村和内陆地区却变化不大。

10、允许臣民自愿剪发的是中华民国政府。

错误。清朝末年,清政府就允许臣民自愿剪发,民国政府是强行剪发。

11、西服传入中国,完全取代了中式服饰。

错误。西服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存。

1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是因为清政府支持缠足。

错误。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不要缠足。

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错误。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

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3、新中国的土地改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错误。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

4、通过“一五”计划的工业化建设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错误。通过“一五”计划的工业化建设,只是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没有实现工业化。

5、“大跃进”给我们最主要的教训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错误。“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教训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遵循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导致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灾害。

错误。导致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的根本原因是我党在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而自然灾害只是客观原因。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土地公有制的性质。

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公有制基础上对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进行的改革。农民有生产、分配的自主权,但没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唯一模式和最终模式。

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前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进一步流转,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唯一模式和最终模式。

9、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变革生产关系。

错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的内容是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本质的区别。

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中国,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体现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这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表现。

1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错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其根本目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党逐渐明确的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解放生产力的根本措施。

12、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错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

13、经济特区特殊之处是实行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社会制度。

错误。经济特区只是享受特殊经济政策、灵活措施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社会制度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特殊社会制度的地区是特别行政区。

14、我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错误。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深圳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专题四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1、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东方黄金、白银的渴望。

错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而对东方黄金、白银的渴望是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原因。

2、完成世界上首次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

错误。麦哲伦本人因死于菲律宾,所以他本人没有完成环球航行,严格地说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环球航行。

3、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国在海外贸易和海外掠夺中得到了巨额财富,促进了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错误。虽然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国在海外贸易和海外掠夺中得到了大量财富,但这些财富并没有在葡萄牙和西班牙转化为资本,而是用在封建统治阶级奢侈享乐上,所以两国很快衰落下去,并未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4、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中期。

5.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错误。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但还不是世界霸主,英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是在19世纪中期,即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

6、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的发明。

错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不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也不是凯伊发明的飞梭。

7、瓦特是世界上发明蒸汽机的第一人。

错误。瓦特不是世界上发明蒸汽机的第一人,万能蒸汽机是瓦特“改进”或者说“改良”的。

8、手工工场与工厂的主要区别是规模大小不同。

错误。手工工场与工厂的主要区别是手工工场使用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生产,而工厂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9、垄断阶段是资本主义腐朽的表现。

错误。垄断组织的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它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10、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才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错误。并不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才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且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因此出现了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情况。

1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于新航路的开辟,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最终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专题五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经济危机期间物价一定是飞涨的局面。

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一般会出现生产停滞,物价下降的现象,物价飞涨是经济过热的表现,一般出现在经济危机爆发前。

2、罗斯福新政消除了美国经济危机。

错误。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只是缓解了危机,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

3.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下,只有美国实行了经济干预。

错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下,并不只是美国实行了经济干预,实际上各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是大致相同的,都是国家干预经济,只是干预的方式不同,美国是全面干预经济,而德国、日本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轨道,走向法西斯道路。

4、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错误。罗斯福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它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利用政权力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它只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国有企业与主导的资本主义。

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强。

6、人民资本主义的实行,使企业的决定权掌握在人民手中。

错误。人民资本主义并不等于资本家放弃了所有股票,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7、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实行计划经济。

错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8、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

错误。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它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

9、二战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在二战后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是国家干预经济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一点。

10、“国有经济”就是公有制。

错误。“国有经济”和“公有制”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国有经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调整。这样的国有经济,不过是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成一群资本家占有而已。它不仅没有改变私有制,反而巩固了私有制。

11、西方福利国家的根本目的是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错误。西方福利国家的根本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1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实现国有化。

错误。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而国有化只是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方式之一。

专题六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当时苏俄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错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争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超越了当时苏俄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后来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错误的,不必要的。

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需要,是必要的。但作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是错误的。

3、斯大林模式的建立是错误的,它在历史上没有发挥过良好的作用。

错误。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在外部资本主义包围和内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建立的,它使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及时地调整生产关系,使该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斯大林模式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错误。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在初期和二战时期曾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5、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

错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6、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侧重点都是重工业。

错误。赫鲁晓夫改革的侧重点在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侧重点在重工业。

专题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时,美苏同盟关系不复存在。

错误。布雷顿森林会议是1944年召开的,当时美苏仍属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美苏同盟关系是二战结束后破裂的。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相同。

错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经济的发展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

错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包括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两大机构,关贸总协定属于国际贸易体系的机构。

4.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说明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错误。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并不能说明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而是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5、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后,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支配地位。因此,美国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去发行美元,进行经济扩张。

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借此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它有利于美国对外进行各种形式的资本输出。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同时规定:美国须保证各国中央银行可随时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样如果美国大量发行美元,势必造成美国黄金外流,发展到一定程度,美国将无法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所以美国不会无限制发行美元。

6、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已经实现了。

错误。关贸总协定是一个临时多边贸易协定,它的成立有利于世界贸易自由化,但其通过的规定对所有成员并没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因此不能真正克服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也没有真正实现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7.1999年欧元问世后,所有欧盟国家都统一使用。

错误。当前,不是所有欧盟国家都统一使用欧元,如英国是欧盟国家,但英国使用的货币是英镑。

8、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区域集团化组织,成员间的差异性也最小。

错误。亚太经合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区域集团化组织。这个组织中有发达国家,也有大量发展中国家,有大量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差异性最大。

9、世界贸易组织在争端解决机制上没有强制约束力。

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正式国际组织,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其争端解决机制,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裁决具有自动执行的效力,同时明确了争端解决和裁决实施的时间表,这使得争端裁决的实施更容易得到保证,争端解决机制的效率更高。

10.2001年,中国恢复世界贸易组织缔约国地位。

错误。中国虽然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但关贸总协定于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因此中国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不是恢复世界贸易组织缔约国地位。

高考历史时间背记口诀及巧记方法 篇八

一、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是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记忆。例如:1、用联想法记忆历史年代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通过淝可联想到肥胖,由肥胖想到胖娃娃,而8字的两个圆正好是胖娃娃的头和身体,两个3则是两个耳朵。这样一想就记牢了。

2.用联想法记忆历史事件

汉代的农民起义较大规模的有三次:一是公元17年发生的绿林起义;二是公元18年发生的赤眉起义;三是公元184年发生的黄巾起义。前两次发生在西汉,后一次发生在东汉。这三次起义的时间可以用对比法来记,最令人头痛的是起义名称的先后顺序容易搞混。为此,可采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这三次起义的名称都有颜色,即绿、红、黄,可与枫叶联系起来记。枫叶春夏时绿,秋天变红,冬天变黄。

3.用联想法记忆历史事件及年代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可用联想法记作:“前鸭子下蛋后鸭子看,刘邦定都于长安”。这是因为2像鸭子0像蛋。

4.用联想法记忆魏、蜀、吴三国建国年代

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定都于洛阳,需记的内容有:“220”、“曹丕”、“建魏”、“洛阳”等项,可用联想加串联法记作:“曹丕喂(魏)洛羊(阳),一天二两(22)饼(0)”。同理可记:“刘备守(蜀)成都,一天二两(22)药(1)”;“孙权建吴业(建业),养了三只鸭(222)”。

因为刘备建蜀时已风烛残年,故一天二两药;而孙权的吴国在长江边上,故与养鸭联系。

5.用联想法记忆晋灭吴的时间

公元280年,晋灭吴,从而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吴灭了,就等于吴被拆散了,消失了,而吴字可以拆成“二、八、口”三个字,正好与280相合。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例如:

1用谐音法记忆历史年代

(1)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

(2)清军入关是1644年,可记作:“一溜死尸”。因为清军入关尸横遍野。

(3)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可用谐音记作:“一拔就死”。

三、归纳记忆法

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例如:

1用归纳法记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归纳为“五四三二一”来记忆。即:

五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ニ母鲋饕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

三次革命——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两个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怎么提高历史成绩 篇九

1、必要的课前预习

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在认真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有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必须查工具书争取自己学会。不明白的内容用铅笔划出来,准备课堂上听老师讲解。

2、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发现历史的美妙之处。历史的美妙之处在于历史是人类的集体回忆;学习历史,就像回忆我们的过去;如果你喜欢回忆过去,那么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历史。历史不是废墟。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

3、阅读

大量的阅读对你学习历史很有帮助;读史书,品味前人对历史的书写,在历史的长河中思考历史横向与纵向之间的联系。读课本,体会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观念、理想、甚至是执着。

4、复习

这主要是反复读课本、背笔记。就是温故而知新。就是昨天的知识拿到今天,今天的知识拿到明天来复习。

5、想象

将书中的文字幻化成为图象;比如:一提到毛主席,便会想到毛主席的画像。然后书中的文字便会像电影一样在你脑中放映出来。

上面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2022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能够帮助到您,是虎知道最开心的事情。

【2022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通用5篇】09-28

初中高中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09-23

高一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5篇】09-23

必修二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3篇)10-14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优秀5篇10-13

政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优秀3篇09-22

化学有机物知识考点总结(最新7篇)10-27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10篇)12-04

高二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通用6篇)09-20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一览2022优秀8篇09-23

99 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