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范文(精选10篇)

2024-01-02 09:32:25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10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范文》,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期中质量分析 篇一

前段时间学校就本学期期中考试成绩举行质量分析会,会上首先安排教导处主任从数据上分析了上学期我们学校与同级学校的成绩比较,由于人手一份统计表格,一目了然,分析也比较透彻。接着各学科考试第一名的教师介绍了自己的教学经验,这些老师把自己在教学上的做法向与会的同志作了介绍,每个人的经验都值得推介,也值得与会的所有老师吸取。与会同志通过今天的会议都有所收获。

但是,会议的组织者却忽视了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纪律。会议上几乎没有提及纪律对教学的影响,而片面的追求老师在教学方法和作业方法上的行为,这样做肯定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一个班级如果纪律没有抓好,教学方法将是苍白无力,即使有一些好的教法,也只能是小打小闹。要想有大的发展,必须从纪律抓起。这从那几个介绍经验的老师身上也可以看出,他们虽然相对于同学科老师成绩好些,但是也没有多大差别。因此,要想大手笔就必须用大动作来抓纪律建设。

纪律不好是学校的硬伤,更是我校八年级的最致命的硬伤。很多老师都有反映,不管是集体备课和个人教研,准备的再充分,没有好的上课纪律,你的播种就没有成就。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体现不出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不能把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有异彩纷呈的发挥。如果有好的纪律作基础,即使学生自学效果也很好。如果纪律不好,老师虽在备课和改作业上殚精极虑,也难有大作为。我市数一数二的学校的成绩,与他们良好的纪律不无关系。

这学期学校再抓老师的工作态度和业务研究上煞费苦心,想了很多办法,这对教学都有促进。尤其是当下的集体备课,也是上好课的必须。但活动要分主次,哪些是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矛盾。显然解决主要矛盾对解决我们学校教育教学成绩起着主要作用。依我之见,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我校的纪律管理。因此,我认为要抓好我校的教学工作首先从纪律开始,下阶段的第一个战役就是围绕纪律做文章。其步骤是:

1、学校行为

学校要明确目前我们的工作目标和方向,把纪律建设提到目前重要的工作日程。制定专门机构进行纪律监督和实施,调动全校组织和个人力量进行纪律规范和教育,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张扬,抓好纪律成为全校上下、全体师生的共识,每个人都要配合做好这项工作。使学校、各处室、班主任、教师和学生明确目前学校工作的主旨,并为之奋斗。

2、政教处行为

制定明确的纪律考核标准,学生课堂上(包括自习课)的行为规范,作为考核的标准,一定要把考核措施制定的切实可行。学校对班级的考核一定以纪律考核为重点,文明班级的评选和班主任的评先也以班级纪律为主要参考依据。同时政教处以抓纪律考核为中心工作,制定以纪律为内容的活动周或活动月,严格考核,大力宣传,定期评价和表彰,打造遵纪守纪的校园。

3、班主任行为

作为这项活动的实施者和管理者,班主任承担着纪律管理的中坚作用。班主任配合学校精神和政教处纪律要求,制定自己的考核办法和班级管理制度,拿出管理意见,并召集所有任课老师说明自己的管理理念,征得任课老师的理解和配合,在纪律管理上狠下功夫。抓好班干部队伍和小组管理。小组之间进行量化考核,每周做好考核的总结和表扬,形成遵纪守纪的氛围。每隔一段时间,召开同组任课老师会议,商量近段时间学生纪律和学习情况,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达成下一阶段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共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4、老师行为

任课老师配合班主任做好课堂管理和学生纪律工作。使班主任的意图得到贯彻和落实。要保证每一节课的纪律,还要配合班主任老师做好课堂一些考核数据的收集和记录,为班级考核提供相关数据。紧密配合班主任,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

5、转变观念,明确考核方向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篇二

1 高职院校现行的考试方式和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通过一个教学阶段进行的考试,既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的检查,也是对教师阶段性教学活动的检验,它一方面反映学生知识能力和技能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考试工作是教学运行过程相对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的重要内容。

教学工作中的考试与组织管理 在高职院校,考试工作主要是在分管教学的主管院长领导下,教务处全面负责制定有关规定及管理制度,对考试的全程进行组织管理,教务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期末考试周全院各门考试课的考试工作;一般情况下考试周的考试,侧重考查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程度,而这种考试相应的命题形式多为填充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论述题等,一般情况下,死记硬背反而能考高分,这样常常会导致学生进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循环现象。这种传统考试模式与目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违背,学生毕业时的一张毕业成绩单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而相对集中的考试时间,会给学校考试组织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

高职院校考核的方式 高职院校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同一学期同一门课程采用同一种形式考核方式。考试方式可采用笔试、口试、上机考试等方式,笔试又可采用闭卷或开卷的方式,具体考试方式应以当年公布的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考试方式为准,课程标准没有规定的一般以系部分管教学的领导确认的方式为准。考查方式以课题、论文、大型作业或调研报告等方式完成。对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考试前突击强记就能考出好成绩,这样的考试只能查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能够全面衡量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重考试形式轻考试结果的分析研究 高职院校把考试成绩当成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对于考试的功能没有进行分析,特别是卷面中所存在的不足,考前没有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评价。一门课几学期下来,试卷的内容几乎没有太多的变化,也没有在考试后及时地通过教学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评价,发现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对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与评介工作不够深入,没有把考试结果的系统分析反馈给教师,没有利用好考试这个重要的环节来提高教学质量。

2 高职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思路

考试模式改革和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和学术性很强的工作,考试改革关系到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保证。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教师对他们的思维进行指点和引导,探索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这就要求考试形式上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加强对高职学生思维过程的考察。

建立健全试题库,完善传统考试模式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如高职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军事理论、思政课等公共基础课一般是在考试周集中考试,为了更好地实行教考分离,在制定课程标准后,院系教研室可组织相关教师分别出卷或集体出卷,出具4~10套试卷,并同时出具标准答案,交教务处,课程结束后由教务处随机任意抽取一套定为考试用卷。考试结束后,必须对试卷进行分析,这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学校可随机抽查部分试卷,检查试卷的难度、题量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检查教师阅卷的质量,学生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公布等,这样可改变教师不重考试质量分析的习惯,也能促使教师总结命题的技巧与经验。

结合教学改革,树立现代考试形式 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形成以能力为中心,通过技能考试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协作精神、团队意识等。对于课程设计、实验实训类课程的考试,形式要灵活,一般采用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案例分析、上机操作等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可以通过面谈、正式作业、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写论文等考查和评价学生。选择何种考试和考核形式,应根据专业特点及课程的要求,改革考试内容,确定考试的功能导向。如目前高职院校正在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在考试方式的选择时,可根据项目的要求,可以是完成作品,也可以是阶段性总结报告,考试形式相对比较灵活,教师也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

依托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建立职业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行业、企业特点,总结出了多种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式”“工学交替式”“2+1式”“企业全程参与式”等[1]。“双证融通,产学合作”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职人才培养主导模式,“双证融通,产学合作”所提供的框架和思路,还可相对缩小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差异,是考试改革的努力方向。“双证融通”是真正以能力本位教育观为指引,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双证融通”,就是要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这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采取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培养模式,实现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从而实现“一教双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在制定教学标准时,考虑职业和行业的特定要求,所讲授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直接把考证成绩记入学生成绩单,真正实现校内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统一。

3 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的考试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涉及教学的全过程,从前期的教学计划到教学过程,从考试命题到后期的考试分析,需要多方参与、全程监管、全方位地落实来促进它。高职院校的考试改革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学生在完成学业时,手上不只是一张学院出具的成绩单,还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院也要研究各种反映学生的高素质和高技能的途径,赋予考试内容职业气息,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和职业发展的环境,使学生在学校不仅掌握基本知识,还具备相关的能力和职业技能,以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炜琳。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考试改革探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3(9):55-57.

[2]殷晓永。对高校考试管理科学化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19):181-182.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篇三

数学教研组在学校教务处的领导下,团结协作、积极进取,认真完成各项教学工作,组织开展多次教研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本学期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做好教学各个环节的考核工作。

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进度,并根据教学进度组织备课本,教案书写完整规范,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清晰。同进度同教材的教师要求集体备课,本学期在期中、期末对教师工作统一进行了考核,考核合格率为百分之百。

二、搞好开课和听课和评课工作,继续浓化教研气氛。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要听15节以上的课,并做好记录。做好学期末学校数学统测工作,积极准备区公开课。

利用教研活动学习区公开课活动的通知精神,落实布置任务,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准备。数学组推荐翁星军老师开设公开课,效果较好,收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有序安排学校期中、期末考试的出卷、阅卷工作。

所有年级五年制、中职的数学期中、期末考试都是统一试卷,考试结束后与其他系的数学教学质量做了横向的比较,促进教师做好教学工作。

四、注重平时的积累,认真撰写教学论文。

五、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各年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有序开展教学工作;

2.根据教务处安排学习教学“七认真”;

3.分析总结上学期的数学教学情况及学期教学思想交流;

4.商讨校、区公开课开设;

5. 协助系部做好数学补考工作;

6.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内地西藏中职班数学教学改革的校本研究》半学年总结。

十月份:

1.  交流讨论开学以来的一些情况;

2.  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分析本学期的重难点及突出方法;

3.布置期中考试事宜:考前复习指导,考试出卷安排;

十一月份:

1.  期中成绩汇总,试卷分析表的填写;

2.  第一次教学质量大检查;

3.  考试成绩分析,教学情况交流;

十二月份:

1.  合理调整下阶段的教学进程,参考复习大纲;

2.  期末考试复习题库、模拟卷的编排;

3.  期末考试考前复习指导,考试出卷安排。

一月份:

1.  期末教学质量检查;

2.  教案组工作交流;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篇四

关键词:药剂学;制药工程;试卷分析

药剂学是研究将药物制成供临床直接应用的制剂的配制理论、处方设计、生产技术、质量评价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全国普通高校药学专业(四年制)主要课程之一,是制药工程的学科核心课,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制药工程各门专业课程提供学科知识,也为从事药物制剂研究和解决相关实际工作提供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术。课时由原先的40学时增加到64学时同时配备16学时实验课,由于课时相对较多,内容多(14章),内容难度不高但是比较散碎,也是学生公认的易学难会型课程。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有效办法,通过对试卷进行分析,可以有助于推进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考试成绩是反映学生对所授知识和技能理解和灵活掌握的程度,较为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一种重要参考[2]。对本校2014级制药工程1班47份试卷进行了综合分析,对试卷质量进行评价,探讨如何通过评估试卷质量、教学信息反馈,进一步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药剂学课程采用的是方亮主编的《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出版)作为教材,主要为一名教师进行教学。选择蚌埠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2014级制药工程1班47名学生作为受试者,对47份试卷中每一大题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

1.2试卷题型

按照2014版蚌埠学院本科教学大纲规定进行出卷,按照学校要求规范试卷格式和试卷形式,试卷由制药工程教研室承担药剂学课程教师出卷,一共出两份题量、重难点覆盖面以及难度相当的试卷,并经过本教研室专家审评合格,学校教务处随机抽取一份作为期末考试试卷。该试卷共分为七种题型,分别是:单选题30题,共30分;多选题5题,共10分;填空题9题,共9分;判断题10题,共10分;名词解释题5题,共15分;计算题2题,共11分;处方分析题1题,共15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3评分标准标准答案

评分标准是由任课教师给出教研室集体讨论再确定,主客观题严格按照评分标准给分点评分。

1.4数据处理

在Excel2010中按学生学号顺序录入每种题型学生得分,导入蚌埠学院试卷评价系统V3.0软件中,直接得出总分,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根据学生的成绩分布,对试卷的难度、区分度和标准差进行分析。

2结果分析

2.1基本统计分析

药剂学试卷为百分制,其中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全班平均成绩为68.85分,最高分88分,最低分31分,全距为57分,标准差为11.9。题型分配比例和得分情况见表1。不同分数段分布频数见图1和表2。其中计算题和处方分析题得分偏低,分别为24.91分和23.07分,软件分析难度高,区分度较好。根据学校规定,本次考试占期末成绩的70%,加上平时成绩的30%,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处于70~80分之间,利用蚌埠学院试卷评价系统V3.0软件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正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全班47名同学成绩基本上正态分布。

2.2难度分析

难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指标,反映试题难易程度,采用难度系数P表示,P值越大,则说明试题越容易[3]。主观题难度计算采用公式P=该题的平均得分/该题的满分值,客观题难度计算采用公式P=该题的答错人数/受测试人数。评判标准:难题P>0.7,较难题0.7>P>0.6,中等题0.6>P>0.3,较易题0.3>P>0.2,易题0.2>P>0.1[4-6]。要求考试的试题难度适中,难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不能出现全体考试学生都不通过或者全体通过。保证试卷出卷合理,区分度较合理,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水平差异。

2.3区分度分析

区分度可以判断试题区分各类能力考生(高、中、低三类)学习能力指标,是评价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评判依据,可以区分不同水平的学生,也可以作为筛选试题优异的重要指标。具体计算方法:D=(高分组学生答对该题人数-低分组学生答对该题人数)/考试总人数。参照R.L.Ebel评价体系,对药剂学试卷区分度进行评价。区分度评价指标为:D>0.4为很好,0.3<D<0.4为良好,0.2<D<0.3为尚可,0<D<0.2为差[4]。药剂学试卷各题型区分度分布情况见表4。60%的题目(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计算题、处方分析题)区分度很好,10%的题目(判断题)区分度较好,10%的题目(单选题)区分度尚可。整体试卷的区分度为0.29,试卷区分度较好。

3讨论

3.1考试成绩分布分析

根据本次考试的结果:平均分为68.85分,标准差为11.9,学生成绩略呈负偏态分布。考试成绩分布曲线复合正态分布,曲线比较分布较为合理,成绩统计分布较为正常,试题质量较好。

3.2试卷质量分析

本试卷中难题相对来说比例略低,易题主要为单选题占30%,难题比例占10%,中等难度题占40%。全卷最高得分为88分,最低得分31分,平均分68.85分,难度中等,区分度一般,成绩分布复合正态分布。从药剂学试卷全卷的各项分析指标综合来看,整个试卷具有中等质量,需结合各大题的分析指标做适当改进。

4结语

结合总体情况,本试卷的题型还不够丰富,知识点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出蚌埠学院定位“应用型,工程化”的特点。工艺设计性题型虽然有但量少,不足以反映出“应用型,工程化”,建议改进措施及教学建议:进一步丰富题型,本课程是专业核心课,专业知识内容广泛,考点多,虽然试卷存在7种题型,但是在出试卷中,题型可以更加丰富点。试卷要多体现工程化特点:虽然在试卷中存在工艺设计性题型但是量偏少,以后要适当增加设计性题目的比重,增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自行设计合理的药物制剂制备过程,尽量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任艳玲,朱明放.基于统计软件SPSS的学生试卷分析方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4):95-98.

[2]贺蕊,龚慕辛,王满元,等.中药药剂学试卷分析及引发的思考[J].药学教育,2014(4):56-59.

[3]刘育辰,刘刚,杨武德,等.中药化学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与评价[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4):159-161.

[4]黄艳,李俊.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药理学试卷分析[J].安徽医药,2009,13(2):1602-1604.

[5]王一任,曾小敏,王乐三,等.医学统计学试卷分析与教学改革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61-162.

[6]张凤,张巧俊.神经病学试卷质量分析与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4):329-331.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篇五

定量分析相互关系精密度

1前言

氧化铝的浓度是铝电解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参数。电解工艺实践表明,电解质中氧化铝浓度的变化对槽况的稳定性和电解槽的电流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电解质中氧化铝含量的多少对电解槽智能模糊控制非常重要(1)。最佳的氧化铝浓度,可以保持稳定生产和较高的电流效率。电解生产保持的氧化铝浓度要低于当时条件下的饱和浓度,这样可以防止在条件改变时产生氧化铝沉淀,但如保持的氧化铝浓度过低,又可能发生阳极效应(2),所以保持氧化铝浓度在最佳范围内,对提高电流效率,降低槽电压大有益处,故电解质中氧化铝浓度的测定就尤为重要。对电解质中氧化铝含量的测定国内一般都采取化学分析法,但化学分析方法繁琐,分析速度较慢,分析时间太长,满足不了电解生产的需要。所以我室采用ARL-9900 X-射线分析仪,通过反复试验、研究、探讨,避免了化学分析方法的缺点,该方法测定快速、准确,其稳定性和精密度均能满足铝电解生产的需要

2理论根据

氧化铝的浓度不能直接测定得知,可通过测定氧或铝的浓度换算得知,只要知道氧或铝的含量,即能得知氧化铝的浓度。

3测定的基本原理

3.1由于ARL-9900 X-射线分析仪直接测定电解质中的氧,其干扰因素多,如:电解质中水分的影响,测量光路中空气的影响,电解质中SiO2、Fe2O3等氧化物的影响等等,需要从测定铝入手。

3.2测定电解质中的铝为氧化铝和氟化铝中铝的总和,通过氟得知氟化铝的含量,然后换算出氟化铝中铝的含量。从总铝中减去氟化铝中的铝,之差即为氧化铝中的铝。

4仪器设备和样品

4.1主要仪器设备

ARL-9900 X-射线分析仪、振动研磨机和压样机、制冷水循环器、电热干燥箱、PVC环等材料

4.2仪器测量条件及工作参数

测定电解质中Al2O3的含量,主要是测定电解质中AlF3、NaF、CaF2、MgF2、KF的含量,所以它的仪器测量条件及工作参数跟测定Al、F、Na、Ca、Mg、K的测量条件和工作参数一致。X-射线管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为30KV,80mA。

4.3分析用标准样品

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标样购置,根据我们的电解质构成,购置了与我厂的电解质构成基本一致的广西平果铝自己焙烧的电解质标样,他们的标样构成,其各元素含量呈阶梯分布,其标样经国家权威单位进行分析定值,我们就以此作为标准结果,通过测量电解质中各物质的含量,换算出氧化铝的含量。

4.4工作曲线的绘制

根据仪器绘制工作曲线的要求,逐一对应输入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在分析程序中,同时输入氧化铝含量的换算公式。分析制备好的各标样样片,将仪器测得的X-射线强度与所对应的物质百分含量作图,绘制工作曲线。F总的测定范围为49.0%∽54.0%,Al总的测定范围为10.0%∽18.0%,NaF的测定范围为34.0%∽54.0%,CaF2的测定范围为3.00%∽15.0%,MgF2的测定范围为0.20%∽8.00%,KF的测定范围为0.50%∽2.00%。测得各物质的含量的同时,氧化铝的含量同时计算出来。

4.5 ARL-9900 X-射线光谱仪短期精度和长期稳定性试验

4.5.1 ARL-9900 X-射线光谱仪短期精度的试验。短期稳定性试验用小于1小时的时间测定。开始测试时,仪器至少在工作条件下连续运行4小时以上。整个测试的过程中,X光管的电流为80mA、电压为40KV。选择ARL参考样,对测角仪,计数时间40秒,连续测定21次,测试结果:每一种元素实际的RSD(%)都小于理论的RSD(%),说明ARL-9900 X-射线光谱仪的短期精度比较好。

4.5.2 ARL-9900 X-射线光谱仪长期稳定性的测试。与短期精度的实验条件相同,测试时间8-12小时,每小时测9次,取平均值,共9组数值。其测试结果:每一种元素实际的RSD(%)都小于理论的RSD(%),说明 ARL-9900 X-射线光谱仪的长期稳定比较好。长期稳定性好,就意味着仪器的综合性能好,样品的重复性好。

4.6样品的准确度测试

按照仪器的工作要求,分析大量的电解质样品,与化学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部分对比数据如下:

5结论

在分析速度方面,X-射线光谱分析法远远快于化学分析法。X-射线光谱分析法分析一个样品5分钟出结果。如果样品多,平均3分钟就能出结果。化学方法烘干样品、烘坩埚、冷却、称样、烧样等一系列过程,等到出结果,至少要几个小时之后。

从准确度方面说,X-射线光谱分析法,在排除仪器的系统误差外,可以保证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化学分析法在分析样品时,由于人为、试剂、分析设备等偶然因素多,分析数据的稳定性、再现性就不如X-射线光谱分析法。

该方法是在快速测定电解质CaF2,MgF2,NaF,KF的含量及BR时,快速换算出电解质中Al2O3的含量的。

由于电解槽中Al2O3等原材料的加入,用该法的定性分析,可以随时监控到电解质成份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李民军,李颉。中南工业大学学报[J].1999,30(6).

期中质量分析 篇六

期中考试已经过去了,我们班孩子的语文成绩也已经揭晓。最高分是:99、5,最低分是51。基于本班的语文考试成绩,我对这次的期中考试情况做了一下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查试卷以教材的内容为基本素材,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贴近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重视对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说话能力的考查,试题灵活,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大多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尤其是看拼音写字、多音字注音、组词和第六题的“减一减变新字,再组词”第九、十二题等,这几题得分率较高,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答题。但也有个别学生对多音字注音掌握不够扎实。

学生失分较高的内容是第八题,我会填中的第三小题,有三四个孩子把问题的“题”和提问的“提”弄反了,第十一题:把下列词语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并加上标点。由于个别学生读句子的语感训练还不到位,造成错误。第五题: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个别孩子失分较多由于他们平时懒于背诵,对反义词掌握的不够好。十三题:让写一段话来夸夸我们的家乡,大部分孩子都写得较好,只有许家辉小朋友一个字也没写,只考了66分。由于许方哲这个孩子一年级的基础知识就比较差,好多生字都不会写,但是近一年来,他学习很认真,似乎还没有掌握到学习的窍门。以前他都是三十多分的成绩,这次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竟然考到了51分,的确出乎了我的意料。

二、整改措施

针对这 www.shancaoxiang.com 次学生答题所暴露出的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个别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较差,和学生做题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采纳以下措施:

1、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吃透精神,准确把握新的教学理念。

2、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写字,多读、多写、多说、多练,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及时进行阶段检测,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抓好课堂教学,落到实处,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及片段,一定要严格把关,力求每个学生都会背,都会写。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篇七

内经选读课程是培养中医药专门人才,提高中医药文化素质的重要课程,是中医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也是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对《内经选读》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医学院校必修课程的考试是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重要测评工具,试卷质量和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衡量教与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和方法。通过对内经选读试卷进行质量分析,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对这门课程掌握的真实水平,还可以评价试题质量、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试题库建设、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提供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九版),选取我校中医学专业2012级中医3班内经选读期末考试试卷为研究对象。参加考试人数60人,共60份有效试卷,考试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试卷包括5类题型,试卷结构如表1。试题由专业授课教师根据学科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命题。试卷的评判依据命题教师制定的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完成阅卷。

1.2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2003将60份试卷按每个学生的学号、姓名、各题的得分及总分情况双份输入,并经仔细核查与修订。然后将表格中数据导入到SPSS19.0软件,在数据视图中定义变量名分别为学号、姓名、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默写原文题、论述题、总分,在变量视图中检查数据类型,学号和姓名定义为字符型,长度为8;各题得分和总分定义为数值型,长度为8,小数点后长度为0。然后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通过计算难度、区分度和信度进行试卷质量分析。

2结果

2.1成绩基本统计描述 考试成绩的基本统计描述指标选择均值、中值、标准差、偏度、峰度、极大值和极小值等统计量。输出描述统计结果如表2和图1。平均分为72.8,标准差为13.173,标准差值较大,说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2.2正态检验 考试成绩一般要求符合正态分布,若不符合正态分布,说明考试结果不理想,出现低分数段人数太多(正偏态分布〉或高分数段人数太多(负偏态分布)两种情况。从成绩分布的直方图可以初步判断,学生的考试成绩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进一步用单样本K-S检验来判断,检验结果显示sig值为0.796,大于0.05,可以认为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

2.3难度分析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计算公式为P=1—x/w(P为难度系数,x为某题得分的平均分数均值,w为该题的满分。难度系数P值越小表明试题越容易,难度系数P值越大表明试题越难,最小值为最大值为1。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系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在0.5左右。在数据视图中,将表1中各类型试题的满分、总分和表2中各类型试题的均值、总分的均值直接录入,并定义变量名为“满分”和“均值”。然后点击转换-变量计算,在目标变量中输入难度系数P,在数学表达式中输入公式1-均值/满分,计算出各个试题和试卷的难度系数。结果如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多选题难度系数最大,为最难题型;默写原文题难度系数最小,为最易题型。整个试卷难度系数为0.27<0.3,说明难度偏小,试题较易。提示应该适当增加试题难度,特别是单选题、默写原文题和论述题。

2.3区分度分析 区分度(D)是指试题对学生实际水平的鉴别能力,是一种区别学生成绩优劣的统计指标,一般与试题的难度系数一起来分析。对试卷进行区分度分析时,常以考试总分作为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学生在某题的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作为该题的区分度。对于客观题来说,一般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于主观题来说,一般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这些分析在中都有相应菜单命令。整个试卷的区分度由各题的区分度求加权算术均数。一般要求试题的区分度在0.3以上。区分度在-1至1之间。D≥0.4时,说明该题目的区分度很好;D≤0.2时,说明该题目的区分性很差。D值为负数时,说明试题或答案有问题。本次考试的区分度结果如表4。

由表4可以看出,本试卷各题型的区分度较高,整个试卷的区分度为0.636,能区分出学生之间的实际水平差异。结合前面的难度系数分析,提示成绩较低的学生要加强学习的自觉性。

2.5信度分析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试卷的信度分析可以反映试卷测试结果是否代表学生的真实水平。信度系数取值范围为0-1,其值越大,信度越高,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试卷信度分析可以采用SPSS中的可靠性分析,选用ɑ模型。本次考试的试卷信度为0.734,说明试卷的信度较高,较真实的反映了该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水平。

3结论与建议

本次考试成绩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72.8,标准差为13.173,标准差值较大,说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难度分析中,试题难度偏小,试题较易,提示应该适当增加试题难度,特别是单选题、默写原文题和论述题。在区分度分析中,试卷的区分度较高,能区分出学生之间的实际水平差异,提示成绩较低的学生要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在信度分析中,试卷的信度较高,较真实的反映了该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水平。本次试卷质量分析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水平与效果,可以看出有个别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也不下功夫复习,导致学生个体之间差异较大。提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和命题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调整试题的难易度,改革教学方法,关注考试成绩低的这些考生,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另外,通过SPSS对试卷进行质量分析,具有方便、快捷、准确的优点,也可进一步筛选试题、修订试卷,提高试卷命题质量,并为建立和完善试题库提供参考。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篇八

课程考核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督促学生学习,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积累;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找出原因并及时进行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改进,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目前看,部分高职院校的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都会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但仍沿用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考核形式单一,题目类型主要是客观题(填空、选择、判断、计算题与简答题),方式主要是笔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涉及很少。成绩评定一般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平时以出勤和提问为主,期末考试仅凭一张试卷。这样的考试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第一,期末考试的时间和内容十分有限,无法全面概括学到的所有知识,进而也就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存在片面性。第二,由于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过小,导致学生对平时成绩不重视,主要表现为逃课和不认真上课。第三,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过大,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考前做突击,这样不仅无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容易助长学生侥幸和投机的心理,无法实现学校培养高素质学生的目标,偏离了课程考试本来目的。因此,学校应根据原有考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学习成效的考核,减少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并通过项目的完成增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职业素质养成等方面的考核,使学生转变对考试的认识,尽量做到从应试教育到能力教育的转变。

二、改革课程考核内容

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总体目标,在培养学生较强工程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同时,强化先修课程,培养学生从无限的知识系统中汲取和提炼所需知识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机械的传动原理,认识机械系统的结构组成,能识别各个机械的零部件及其作用,并且会分析各种传动机构的特点以及其适用场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设计一般复杂程度的机械传动结构的能力。通过小组协作完成项目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评价采用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终结性评价用于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进行考核。为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改革考试方式,逐步推动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变革、教学内容的创新,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除了笔试之外,增设了课程口试环节。过程性评价主要用于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从学生参与项目教学的态度、在项目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学习及工作方法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方面来进行考查评价。考核权重设计为总评成绩100分,平时成绩占20%,项目成绩占40%,期末考核成绩占30%,口试成绩占10%。改革后的考核方式突出课程教学过程性考核,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考试模式。

三、具体实施

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开设的时间跨度为两个学期。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以生产和生活中的典型机械的分析与设计为载体,内容包括3个教学项目: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分析;机械系统结构分析及拆装;机械传动装置及零部件设计。考核从三方面进行:一是理论知识点的考核。理论教学的内容采用课堂提问、阶段性考核和综合考核等多种方法,可以是闭卷、开卷、半开卷、面试、综合型设计大作业等形式或多种形式相结合。二是实践环节的考核。在每一次实验中通过现场操作、分析报告、面试等形式来考查学生对实验设备的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综合能力。三是综合能力训练的考核。量化评分每一个设计阶段学生的设计能力,全面跟踪学生的学习态度,随时掌握学生在每一个设计阶段的实际表现,逐步提高学生对课程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视度,保证课程综合能力训练的质量。

通过近年来对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尤其在考核方式上的改革,激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多元智力因素,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发生了变化,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教育行为体现出了更多的平等意识和对学生的人性关怀,建立了全新的师生关系。总之,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是培养卓越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改变原先由试卷决定学生成绩的方法,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注重“学习实效”,着眼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

期中质量分析 篇九

从考试结果反映出这样三个情况:

1、从学生来看,就是学生的层次不同,一部分是学优生和中等生,另一部分是学困生。平时学习行为习惯比较好的学生,考试基本上都考出了好成绩。而学困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惰性强,不及时进行复习和预习,他们往往没有良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英语的学习上存在许多不足:比如, 听说读写的能力较差,学习没有兴趣,掌握单词,语言信息量不足,等等,所以考试成绩不尽人意。

2、其次,从试卷上分析,由于试卷的难易度不一样,因而各年级的学生的及格率,优秀率和平均分都不同。

四、五年级各班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如何减小班级之间的差距,将是下半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四年级和五年级各个班的成绩在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方面都不尽如意,须多加努力,争取稳中求发展。六年级的情况比较平稳,这次考试与第一阶段考试来比较的话,有所进步,可喜的是,班级之间的差距在拉近。

3、从教师来看,有的老师由于年轻,缺乏教学经验,有的老师由于执教了没有执教过的年级,知识的细节掌握不扎实。因此,教学效果形成了平行班之间教大的差异。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的以下的措施:

1、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不要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对优等生多给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好机会。

2、注重学法指导,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激励,独立获取知识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打好基础,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4、优化课堂教学,精讲多练。

5、加强课后辅导工作,特别是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我们任课老师都很认真负责,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义务为那些基础差的同学补课。我们还应该和家长多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帮助学困生,以便提高我们教学的及格率。

6、我们要加强备课组的交流活动,在教学方面互相切磋请教,勤于思考,总结并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减小班级之间的差异。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篇十

[关键词] 助理全科医师;试卷分析;信度;难度系数;区别度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2-0125-03

Brief introduction to commonly used indicators of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 examination paper

ZHANG Donghai1 ZHAO Liuzhuang2 GANG Jun3 XU Deying4 LIU Shuang3 MA Xiuhua2

1.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Daxing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2600, China; 2.Office of Hospital, Daxing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2600, China; 3.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Daxing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2600, China; 4.General Practice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Capital Medical Unicersity School, Beijing 100069, China

[Abstract] Eight indicators are used in evaluating examination quality, including reliability, validity, difficulty, discrimination testing and average marks,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 distribution, grade. Commonly used methods for the above indexe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general graduation examination paper analysis would be introduced briefly.

[Key words]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 Examination paper analysis; Reliability; Difficulty coefficient; Difference degree

试卷分析是针对大量的成绩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分析,进而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试卷分析属于“教育测量学”的范畴。通过试卷分析可能提炼出诸多对考试质量进行评价的数据,此时试卷就不是单纯地“考试”,而是变(升华)为“试卷分析”。通过试卷分析所得到的比较科学的分析结果,可以进一步展开对教学活动评价,了解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如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1-7]。评价考试质量常用8个指标,包括涉及试卷的信度以及效度、难度、区分度,还包括平均分数以及标准差、分数分布状态、成绩[8-10]。对于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的方法学较多、有的较为繁杂。我们曾做过相应试卷分析工作[11,12],现结合工作体会将适合结业试卷分析的一般常用方法做一简介。

1 主要涉及试卷质量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的一般分析方法[8,13-14]

1.1 试卷试题难度分析的常用具体方法

难度系数(P)通常是指试卷以及试题的难易程度,可以反映或评价大部分学生对该试题或试卷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难度系数分析应该包括试题难度系数与试卷难度系数两部分,仅进行试卷难度系数分析不易找出具体问题(即总成绩可能掩盖具体得分点)。

1.1.1 试卷总体难度分析的常用方法 试卷整体难度一般以0.6~0.8为宜。方法1:难度系数(P)=试卷的平均得分÷该试卷的满分值。如:试卷平均分为75分,该试卷满分为100分,则P=0.75。该方法较为粗糙,故较少采用。方法2:试卷难度系数(P)=(考试成绩前27%学生的得分之和+考试成绩后27%学生的得分之和)/两组总人数满分之和(考试成绩前27%学生指考试成绩排名在前27%的学生,将这些学生的成绩相加即为得分之和;考试成绩排名在后27%的学员以此类推)。

1.1.2 试题难度系数(P)常用计算公式 方法1:难度系数=试题的平均得分÷该题的满分值。方法2:难度系数=该题的总得分÷该题的满分值。满分值是指:参加考试人数×该题卷面的分值。如果所有试题均采用1分制(即:满分100分,试题100道,每道1分;不采用扣分制),则该题得满分值就是参考人数。所得结果也是该题的答题正确率。此时用方法2就较为方便。

1.2 区别度分析的具体方法学

区别度(D)是指能够区分考试(测验)成绩好的学生和考试(测验)成绩差的学生的指标,一般通过计算高分数段和低分数段学生的难度系数而得出。要同时分析试题区别度数与试卷区别度,单独分析试卷区别度易于掩盖试题的区别指数,误导选用试题。区别度越高,区分能力越强。但是,在结业考试中允许D=0的试题出现。一般以

1.3 试卷信度分析的具体方法学

试卷信度(α)评价该试卷检测结果的可靠程度、可重复性的指标,即为评价被测者在测试中的实际测量值与真实能力是否一致性的指标。最好的试卷信度应该在0.9以上,若低于0.7以下则不甚可靠。计算方法如下。

1.3.1 克朗巴赫公式[Cronbach系数(α)] (α)= 试题数/试题数-1×[(所有被测者第i题的方差-所有被测者总分的方差)/所有被测者第i题的方差]。该方法适用于非选择题以及多值计分题(即:试卷试题的类型较多、各题分值不同,如包括多选题、是非题、问答题等)。计算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每道试题计算后得出结果,该方法应用较多。

1.3.2 库德-理查逊信度(简化)公式 适合用于每题1分的选择题(即试题计分为1分或0分的试题)。信度系数=[n(s-1)2-X(n-X)]/[(n-1)s2](计算较为简单)。(n为卷面满分成绩,X为平均总分,s为标准差)[11]。该方法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逐题计算通过率。

1.3.3 库德-理查逊信度(简化)公式的进一步简化 计算较为简单。此公式适用于所有试题为每题1分选择题的试卷。信度系数=[K/(K-1)]{1-[X(K-X)/Ks2]}。K为测题的数目,X为平均总分,s为标准差)[5]。

1.3.4 相关系数(R)计算[10] 该方法计算较为复杂。具体公式可以参考相关文献。

1.4 试卷效度分析

效度用于评判测量的正确性、有效性(反映测量到的与所要测量的二者之间的符合程度)[5,6,8,14-15]。如果将测验总分看作是内部效标,则该测题的区分度也就是该测题的效度(即内部效标的效度)[5,6,8,14]。所以,如果仅分析试卷本身只要有区别度即可。因此,在多数的研究中没有计算“效度”[1,3,7,11]。其他获得效度的方法如下。

1.4.1 相关系数(R)计算 基本方法是通过计算两门性质相近学科、或同一学科前后两次考试成绩的相关系数(R)来评价此次考试成绩的有效性。

1.4.2 百分一致法 按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高、中、低3组,用各个试题中高、低分组之差除以相应的满分,即可得出此题的效度值。这实际上雷同于“区分度计算”方式,仅适应于本试卷的检测[16]。

1.5 试题难度系数(P)与区别度(D)之间的关系

P值越大则说明试题难度越小(内容为多数学生掌握),P值越小说明试题难度越大(多数学生未掌握),此两种情况试卷或试题的区别度均较差;要有较好的区别度,试题难度应适中。

较易试题的难度系数≥0.7;0.4

2 主要体现学生成绩的分析指标(成绩、平均分数、标准差、分布状态)[5,6,10,13,14]

2.1 成绩

即考生试卷的总得分。这是基本原始数据,是所有数据分析的基础数据,必须仔细输入。

2.2 平均分数

是最直观的集中量数。一般认为平均分数的最佳数值为75(百分制)。

2.3 标准差(s)

例如,甲班与乙班的考试平均分数相近但分数分布差异明显,则不能说两个班级的成绩相近。此时不仅要考虑到平均分数,还要计算分数的离散程度(简单可以理解为“分数分布情况”,学术名称――差异量数)。常用的差异量数有多种,经常采用的差异量数是标准差。计算公式可以在统计学教材查找到。计算标准差,理论上讲学生人数越多越好。一般认为:标准差≤10即能符合要求。标准差过大说明全班分数差异过大,需要教师予以注意;但过小则信度下降,区别度下降,标准差也可用于信度计算。

2.4 分布状态

简单理解就是看整个班级(年级)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一般要求是正态分布,结业考试可以允许一定的正偏态分布,但绝不能完全一边倒。一般习惯是利用成绩分布曲线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纵坐标为学生人数,横坐标为分数),可以直观的下结论(定性分析);如果要进行定量分析,则需进一步计算偏态量数及峰态量数[10]。

试卷分析的方法学较多,本文仅介绍较为简单、易于掌握的部分。利用试卷分析结果,可以评价教学效果,但其评价的基础是要有高质量的“试卷”(难易程度适当、知识点掌握的较好),这同样涉及教与学两方面的努力。试卷分析仅仅是手段而已,也可称为是教育测量的工具。在进行试卷分析的准备过程中,首先要编制适合测试对象的“试卷”:编制试卷则要根据测验目的进行,最基本的是要依据测验功能决定是进行能力倾向测验(学生的潜在能力如何?)是学业成绩测验(考察学生经过教育教学过程后学业成绩的掌握情况,也称“考试”)。进一步,则要根据培养目标进行分数解释,如果是“目标参照性测验”则其及格就是最基本的教学要求水平参照点,分数愈高说明达标的完满程度愈高;如果是“常模参照性测验”,即测验目的是鉴别性测验(优选,如高考),则测验的难度就要适当增加以利于选拔。结业测验一般是“目标参照性测验”,本文介绍的简便方法学适用于“目标参照性测验”。

研究结业考核标准与模式是不断探讨的课题[17],结业试卷分析不仅可以评价本次考核内容的学生掌握情况、教师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评价不同教学单位在教授同一课程时其间教学效果的差异性[18]。“3+2”助理全科医师培训[19-21]是一项新的工作,我们在其中的《临床综合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管理中,纳入试卷分析体系作为评价整体教学水平、发现不同教学单位教学差异点的手段之一[8,9],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了解了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提出新的教学思路提供启发点,为集体备课提供了具体依据。因此,掌握试卷分析方法学,既是教师的基本功(特别是高校教师),也是教学管理部门应该熟悉的管理内容与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张正祥,刘国庆,王廷慧,等。 延安大学医学院药理学试卷分析[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4):120-122.

[2] 孙敏,王锦帆,祖勤,等。 医学生学习中期评估测试实效分析[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4):617-620.

[3] 卢燕,王培玉,刘宝花。 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疾病预防医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 33(5):791-793.

[4] 和永祥,王渊,徐俊丽,等。 内科学考试试卷分析与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3):304-305.

[5] 王孝玲,教育测量(高等师范院校教材)(第2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88.

[6] 黄颖,林端宜。 试卷分析研究现状综述[J].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1):39-40.

[7] 宋青,蔡景一。 试卷考核质量评价[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30-31.

[8] 高卫红,任俊峰。 利用教育统计学原理进行考试质量分析方法初探[J].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13(3):214-218.

[9] 田考聪,彭斌。 试卷质量定量分析系统中的几个参数及其应用[J]. 医学教育探索,2004,3(4):52-54.

[10] 张玲玲,梅忠义。 对学生成绩评价指标体系中一些问题的思考,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2):19-21.

[11] 马秀华,张东海,黄东明,等。 “3+2”助理全科医师培训《临床综合课程》结业试卷评价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2):213-217.

[12] 马秀华,张东海,徐德颖,等。 “3+2”助理全科医师培训中《临床综合课程》结业试卷分析评价[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5):445-450.

[13] 彭斌。 试卷质量定量分析系统中的几个参数及其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2004,3(4):52-54.

[14] 刘新平,刘存侠。 教育统计与测评导论(第1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33-156.

[15] 史宏灿,龚卫娟,郑英,等。 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参照的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思考[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5):459-464.

[16] 陈欣,戴社教,赵暹,等。 不同类型试题对医学影像学考试评价的效能分析[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 15(5):455-458.

[17] 赵丽莉,李崭,黄艳。 “3+2”培训项目结业考核标准与模式的研究[J]. 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1):4-5.

[18] 张东海,马秀华,赵留庄,等。 通过临床综合课程结业试卷分析不同教学单位教学效果的差异[J]. 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2):101-103.

[19] 黄艳,线福华,赵丽莉,等。 “3+2”助理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2):31-33.

[20] 张东海,马秀华,黄东明,等。 “3+2”助理全科医师培训首轮课程施后的思考[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8):837-840.

[21] 马秀华,张东海,黄东明,等。 病例导入式教学在《临床综合课程》教学中的初步应用[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社会科学版增刊):180-182.

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10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范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壶知道。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优秀3篇】02-29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优秀7篇12-23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工作总结(通用4篇)06-06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通用5篇】06-06

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通用5篇)05-28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最新8篇)05-07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优秀3篇】03-12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通用5篇02-17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精彩7篇)02-17

大学期末成绩分析总结优秀10篇01-04

97 4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