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期末归纳总结最新13篇

2024-05-12 02:05:05

初中化学新教材已注重从书本走向生活,从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主,从注重知识走向注重活动。苏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苏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最新,欢迎查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www.huzhidao.com细致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13篇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的相关内容,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一

本学期初三化学备课组全体成员积极努力,认真工作,围绕“关注学生、有效提问”教学新理念,积极改进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着力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更好地完成备课组建设,提升备课组综合实力,为下一年度工作打好基础。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和成绩

1、支持学校工作,积极完成任务。

刚刚过去的一学期,初三化学备课组圆满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全组老师积极支持学校工作,群策群力制定教学计划;主动撰写教研教学论文;认真按时按质进行集体备课;积极落实教导处组织的教学观摩和教学研究活动,平均每人开设公开课1节以上,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坚持集体备课,不断钻研教学。

每次备课活动都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研究教材重点、难点、知识点,关注新课程改革下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研究教法、学法,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各位老师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在探讨对比中,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发扬团体合作精神,注重相互交流探讨。

本备课组的老师无论是谁收集到的或自己整理的教学资料,都努力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备课效率。为了深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备课组坚持相互听课,当面或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实事求是的有针对性的交流意见,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共同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和路子,形成教学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我们组内的教研气氛非常浓厚,除都能按时参加组内的正常集体备课活动外,我们还在平时利用课余时间碰在一起讨论问题,研讨教法,互相切磋,共同提高。通过讨论,不但提高了对许多模糊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而且还进一步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4、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掌握“双基”是学习化学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

中一步一个脚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重视基础知识,就是基本知识力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

重视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由于本学期实验室整改,未能有机会给学生动手做实验,为了学生能直观地学习,课堂演示实验我们尽力基本都满足了。但学生的动手实验和演示实验效果还是有区别的,故下学期会多给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更贴切地理解所学内容。

二、存在的问题

1、有部分学生对化学不够重视,学习积极性还不够高。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3、分析过多次的试题中下层次的学生还会错,上课效率低,课间太疲劳。总之,本备课组本学期教研工作无论是过程,还是实绩都是较有成效的,也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我们仍然有许多地方还不能十分令人满意,但这也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有信心使本备课组成为学校可以信赖的团队!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二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记忆口诀 篇三

1空气成分

二一氧,七八氮

(氧气21%,氮气78%)

零零三,是二碳

(二氧化碳0.03%)

污染气体共有三:一碳二硫和二氮

(污染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02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注释:连接仪器,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将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03电解水实验

现象:“正氧负氢,氧一氢二” :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04组成地壳的元素含量

养闺女贴 (氧、硅、铝、铁)

05常见元素化合价与化学式

化合价口诀:

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单质零价要记清。

负─氢氧硝酸根,负二硫酸碳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

约简交叉定个数。(NH3、CH4、H2O2除外)

06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按顺序背诵)嫁给那美女,身体细纤轻,统共一百斤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07元素序号1-20

氢害李皮蓬,碳担杨福奈,那美女归您,刘氯亚嫁丐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元素符号还必须记住)

0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竖立;

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

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

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四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实验仪器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四、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

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五、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篇五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b、意义

(1)表示某种元素,如:O氧元素

(2)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一个氧原子

注意:

*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 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

(1)7横行(7个周期):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加

(2)18纵行(16族):各族最电外层电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化学性质相似)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类:

金属元素:如Mg、Al,最外层电子数特点:<4

非金属元素:如N、C,最外层电子数特点:≥4

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最外层电子数特点:2或8

e、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C、H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六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质量守恒定律: 篇七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八

20xx—20xx学年度九年级化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XX中学 期末考试结束了,回顾这本学期的教学,很有必要,以便对今后的'教学有个明确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现将这本学期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说明:

1.本学期知识点多,分散。教学中对化学式、化合价、书写化学方程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这些内容明显赶进度,学生习题的练习和老师的讲解得不到保障,这样学生就孤陋寡闻,见识太少,遇见中难度题好似猫吃刺猬,无所适从。

2、本学期重点是书写化学方程式,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对学好化学非常重要。

3、对专题六溶液中溶解度曲线理解不够。

一、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理解不清;对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催化剂等不能正确理解;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符号、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等。

2、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部分同学甚至不能读懂题意。

3、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4、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表述性的题目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5、计算能力薄弱。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元素的质量比,化学教学中基本的计算都不能胜任,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等。

二、对策与办法

1、增强质量意识

要抓住期末考试分析这一契机,认真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全面、客观地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尤其要找出自身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对策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抓措施的落实,跟踪督促,直至问题真正解决。要针对答卷中的典型问题,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在做好补救工作的同时加强学法指导。要根据学情,理清工作思路,狠抓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2、抓基础、重应用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化学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化学用语(如:化合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和基本的化学思想方法(如: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要加强理解,对记忆性的概念和原理等要在理解和实际运用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要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课堂教学要实在、有效。要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要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化学问题。

3、加强实验教学、重视活动与探究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目前对学生实验设计、评价和在新情境中应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在提高。这里的提高,主要并不是难度的提高,而是实验涉及面的扩大,是对思维广阔性、敏捷性要求的提高,是对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要求提高,也是对实验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要求的提高。一些开放性试题强调实验、观察、实践过程的讨论和迁移,从答案唯一向开放性转化。要注意培养表达能力,要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准确表达。

4、努力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思考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能发现的自己发现,自己能归纳的自己归纳,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训练表达能力,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品质。

5、注意规范答题的训练

答卷中反映出学生不会审题、字迹潦草、写错别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相对分子质量算错、题目中包含的信息不能发现并应用、语言表达不规范等,这说明在规范答题训练方面有缺陷,要在平时的作业训练及测试评讲中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注意积累和规范化,以减少答题的失误,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九

20xx学年,我校初三化学在佛山升中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具体是平均分:82.8分,合格率:93.3%,优秀率:73.3%,重点率:36.5%,实现了学期初所定的目标。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较大幅度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争取较高的重点率这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总结了几条成功经验:

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掌握“双基”是学习化学的前提和基础。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狠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单元(课题)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比如化学素质教育系列材料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钻研化学课程标准。

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在课堂上采用分组讨论形式上课,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形式得以改变,促使全班同学的成绩同步提高。备课组收集一些新课标的资料印发给全体成员,让他们改变教育观念以适应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20xx年3月20日谭证坤、肖建梅参加由省教研室召开的中考备考研讨会,使备课组成员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和备考有较清晰的理解。

五。加强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怎么样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在上每节新课之前都由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同组成员进行补充,力争拿出最好的上课方案。在新课的讲授过程同组成员集中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使每节新课都是集体的智慧。平时出的练习或测试题打印后集体讨论后再定稿,力争使每份练习都能体现备课组集体的智慧。

六。加强实验教学,增加探究性和研究性实验。

在初中,由于受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通过简单现象来验证结果、对于过程和方法照方抓药的验证性实验过多,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改进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研究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加热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按教材所设计的实验方法,不能检出氧气的存在。主要原因是:加热温度不够高时,反应速度不快;加热温度高时。水的蒸汽压又过大;两种情况均导致试管内氧气浓度过低且氧气又会随着水蒸汽不断逸散到试管外,使试管内蓄积的氧气不足以引燃带火星的木条,反会使火星熄灭。改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检验,可方便而有效地排除水蒸汽对实验的干扰,检出氧气的存在。还改进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实验等等。在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七。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教学,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要经常调整教学的进度和知识的难度。比如在上学期南海区期末考试后,发现学生的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不强和重点率偏低。在下学期初我们加大了基础知识的过关训练,在练习中加强考点的渗透,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从中考的成绩来看效果比较明显。面对中考的结果我们反思一年来的教育教学的得与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值得反思的问题有:

①对探究实验的考查怎样体现与新课标教材素材的有机的结合?②如何培训初三化学教师,使备课组成员对新课标的理解达到一致?

③初三化学教师面对三个教学班140多个学生,化学教学与学生心理辅导如何协调同步进行?

④下学期复习备考期间如何提高有效性和针对性?

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如何具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通过大家共同努力,20xx学年初三化学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今年我们将继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并争取明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十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原子的构成 篇十一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

(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说明: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十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

(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

灯帽盖熄。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0.94%0.03%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

观察到的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点燃4P2O5;

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3.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

(3)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三、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

(2)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等

他们的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发热。

四、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生铁等;

2.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

①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如N2、Fe等;

②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如H2O、KMnO4等

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如H2O等。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实验

如右图:两极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

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是氢气;正负两

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说法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二、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分子、原子的性质:

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断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三、净化水的方法:

1.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吸附、过滤、消毒;

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颜色和气味。净化效果最好的是蒸馏。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是含有较多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另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硬水。

3.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有:煮沸、蒸馏。

五、爱护水资源

措施:(1)节约用水:一水多用、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改变习惯减少用水

(2)防治水体污染:

①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②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方法: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

二、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表示的意义:

(1)(宏观)表示某种元素;(2)(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单质。如Fe、S、He.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不同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O、Si、Al、Fe,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5.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的方法:

(1)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3)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在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性质稳定。

三。元素周期表规律:

1.横行(周期):电子层数即周期数,在同一周期中,电子层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2.纵行(族):同一族中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四。离子: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表示铁离子;2SO4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

3.原子和离子:

(1)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①核电荷数相等;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4.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

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大于电子数质子数小于电子数

粒子电性不带电性显正电显负电

符号氧原子O钙离子Ca2氧离子O2-

五、化合价

1.单质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化合价的实质: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n<4,元素一般显n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n>4,元素一般显—(8-n)价。如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因此,铝元素显3

价,表示为Al;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因此,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O.

六、化学式

1.意义:(以H2O为例)

(1)宏观:①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

②表示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微观:①表示一种分子(表示水分子)

②表示分子的结构(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气N2;氦气He;白磷P;水银Hg;生铁、钢的主要成分Fe;

干冰CO2;冰H2O;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氧化铜CuO;

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氯化氢HCl;氯化亚铁FeCl2;氯化铝AlCl3;

氢氧化钠NaCl;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硫酸铁Fe2(SO4)3;硫酸镁MgSO4;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硝酸钾KNO3;

硝酸银AgNO3;硝酸铜Cu(NO3)2;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CH4;

乙醇(酒精)C2H5OH;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盐酸HCl;硫酸H2SO4

初三上册化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篇十三

一、初三上册化学易混淆知识点

1.明明冰和水混合了,偏说它是纯净物。

这是关于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冰和水的混合物,虽然看上去是两种物质,但是水——冰之间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因此在化学上,冰水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2.明明只含是一种元素,偏说它是混合物。

与第一题相反,有时候由同一种元素沟成的物质,反而是混合物,例如:还有石墨和金刚石(均由碳元素构成)、红磷和白磷,等等。

3.明明讲的是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非说氢原子核不含中子。

原子由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这是正确的。 但是有例外,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号元素、也是最轻的元素——氢原子的三种同位素中,有一种不含有中子。

4.明明一瓶水是无色透明的,还说它不一定是纯净物。

是否是纯净物,判断的依据是看其中是含有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生活中的水中含有大量金属离子例如镁盐、钙盐、钠离子、钾离子等等,当然属于混合物。有色无色,是否透明,不作为判断纯净物的标志。

5.明明说燃烧是可燃物跟氧发生的反应,又说没有氧气也行。

燃烧,通常情况下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发生的反应。后来扩充了定义为:燃烧是发光、光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所以有些可燃物也可以在氯气、氮气中燃烧,没有氧气也行。

6.明明说爆炸是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造成的,却说锅炉爆炸不是化学变化。

锅炉爆炸,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锅炉中的可燃物质爆炸,属于化学变化;锅炉本身的金属破碎,是物理变化。

7.明明合金“合”的是金属,却说铁和碳也能形成合金。

合金,是一种金属与其他物质熔化在一起形成的混合物。铜和金属锡能形成合金(青铜),铁和非金属也能形成合金(钢)。

8.明明说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又说镁着火不能用它来灭。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是一般情形,一些活泼金属可以在二氧化碳、氮气这样的惰性气体中燃烧,比如Mg就可以在CO 2 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

9.明明写的是“铅笔”,非说它不是用铅做的。

铅笔是习惯用的名字,中文名字,与金属铅不搭界。

10.明明催化剂的“催”字是加快的意思,却说减慢也算。

催化剂,开始的时候指的是“加快反应速率的物质”,但是后来科学进步了,发现减慢反应速率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就把前者叫做正“催化剂”,后者叫做负“催化剂”,通称还是催化剂。例如核反应的时候就需要减慢反应速率,需要负催化剂(重水)。类似地,经济上也不说减慢增速,而叫做负增长;管理上也不叫惩罚,叫做负激励。

11.明明说是水银,可是偏偏说水银不是银。

水银是汞元素(Hg)的中文习惯称呼,水一样的银,与银不搭界。

12.明明铁生锈不发热,非说它产生了热。

铁生锈,是反应速率非常慢的化学反应,它发热了你也不会感觉到。

13.明明一种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非说它不一定是碱溶液。

根据酸碱性的定义:能够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是碱性溶液,而不一定是碱溶液。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些钠盐、钾盐、铵盐等,例如醋酸钠、碳酸氢铵等等。

14.明明是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还说不饱和溶液可能更浓。

溶液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见教材上的溶解度曲线。以硝酸钾为例,20°时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大约30克,溶液的质量分数大约 23%。而在更高温度、例如50°时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可以达到90克,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达到 41%。即便不饱和,50°的硝酸钾溶液也可能比20°时候的溶液更浓一些。

15.明明是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倒在一起,非说不到100毫升。

两种液体混合,分子之间会互相“填空”,大小搭配,因此体积可以减小。

16.明明白金更宝贵,还说白金丝毫不含金。

白金,是铂元素(Pt)的俗称,中文意思是“白色的金子”,像金子,当然不含金。

17.明明大家都叫“银粉”,非说它不是银做的。

银粉,是形象的说法,银子一样的粉,是铅粉和铝粉的混合物,与银不搭界。金粉也是如此,是研细的铜粉,同样不含金。

18.明明纯碱就是碱不应怀疑了,偏说纯碱它是盐。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是生活中的习惯用法。说它是盐,是从化学结构上讲,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组成的是盐,碳酸钠是盐。

19.明明说分子由原子构成,又说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分子由原子构成,这是正确的。但是世界上有 114 种元素、几百种原子,最大的原子是钫原子(Fr,半径1.53A),最小的分子是氢分子(H 2 ,半径1.15A)。二者的比较示意图如下。

20.明明KClO 3 中含氧元素,却说它不是氧化物。

这是源自于“氧化物”的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KClO 3 由三种元素组成,当然不属于氧化物了。

21.明明书上写着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又说硝酸铵也是盐。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正确。但是,铵根离子和钠离子有很多相似之处。结构上,铵根离子和钠离子都是一价的阳离子,都含有11个质子、10个电子;化学性质上,钠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很多盐都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因此,常常把铵根离子看成是金属离子。铵盐例如硝酸铵、硫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等等都算作是盐。

22.明明饱和食盐水已经饱和了,却说它还能溶解硝酸钾。

溶液是否饱和,指的是在特定温度下、针对特定的溶质,不可再溶解了为饱和溶液。因此,食盐水饱和了,还可以溶解硝酸钾,即使食盐和硝酸钾都饱和了,还可以溶解碳酸钠……等等。

23.明明瓶内只含一种元素,还说它不一定是纯净物

还是纯净物的概念,只含同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虽然都只含同一种元素,但是含有两种物质,因此不符合纯净物的定义。

23.明明说含碳的化合物是有机物,可是CO、SiC、碳酸盐等等还算是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的化合物。有机物的性质:有机物一般熔点较低,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反应比较缓慢,并常伴有副反应发生。

含碳的简单分子(CO、CO 2 、SiC、碳酸盐等等),或者受热不分解,或者不容易燃烧,参加化学反应都很快,副反应很少,所以不像有机物,就算无机物了。

24.明明5克溶质在95克水中全溶解了,还说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

质量分数的定义:是溶质占溶液的百分比。

如果5克溶质A 在95克水中溶解了,而水中原来还有其他溶质,A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小于5%。

只有在只有 A溶质和水存在、溶解后没有气体生成并放出的时候,A的质量分数就是5%。

二、易错点练习

(下面的说法都有错,错误部分已经被划出来)

1.氧气可以 燃烧 ,具有 可燃性 。

2.物质跟 氧气 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3.氮气占空气78%,故 100g空气中氮气的质量为78g。

4.我们吸入的气体是 氧气 ,呼出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 。

5.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是有 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 。

6.红磷或白磷燃烧时生成大量 白雾 。

7.催化剂 都能加快 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8.灭火的方法之一是 降低物质的着火点 。

9.在双氧水分解反应中只有 二氧化锰 才能作为反应的催化剂。

10.冰水共存物是 混合物 ,因为冰和水是 两种不同的物质。

11.含一种元素的物质 一定是 单质。

12.原子构成分子,所以分子 一定 比原子大。

13.物质的膨胀现象说明, 分子的体积可以变大 。

14.任何原子核 都 含有质子和中子。

15.n个氧原子可表示为 On 。

16.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也是由 氢氧两种原子构成 。

17.水是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

18.所谓硬水就是 硬度大 的水。

19.矿泉水是 纯净物 ,长期饮用对人体有益。

20.某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 只显一种化合价 。

21. 反应前物质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2.agA物质跟bgB物质充分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为 (a+b)g。

2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8g酒精和8g水互溶之后总质量为16g。

24.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显的白色 烟雾 。

25.二氧化碳能使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

26.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熄灭,可推知瓶中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 。

27.可用 硫酸溶液 清洗附有碳酸钙的玻璃仪器。

28.Na 2 CO 3 、NaHCO 3 、NH 4 HCO 3 等物质都含有碳元素,属于 有机化合物 。

29. 任何化学式 的书写,正价部分(元素或原子团)一定写前面,负价则放在后头。

30.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故在H 2 O 2 中氧元素 也显-2价 。

31.涂改液中含有有毒成分二氯甲烷(CH 2 Cl 2 ),它是由 多种原子构成的 。

32.合金一定由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 熔合而成的。

33.溶液都是 无色 透明的液体。

34. 任何 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纯净物。

35.A溶液的体积为V1L,B溶液的体积为V2L,互溶后体积为 (V1+V2)L 。

36.降温之后, 任何饱和溶液 都会析出晶体。

37.浓溶液 一定是饱和溶液 ,稀溶液 都是不饱和溶液。

38.ag某物质溶于(100-a)g水中,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

39.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一定 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40.中性溶液的 pH=0 。

41.紫色石蕊试液遇碱 (如氢氧化铜)一定 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 一定 变红色。

42.复合肥就是 多种肥料混和而成 的, 一定是 混合物。

43.碘酒中溶质是碘, 溶剂是酒 。

44.最外层的电子数为8个电子的微粒一定处于稳定结构, 且该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

45.铁跟盐反应生成铁盐和另外一种金属;它跟酸(盐酸、稀硫酸)起置换反应时也是生成铁盐,同时生成氢气。如: 2Fe+6HCl=2FeCl 3 +3H 2 ↑ 。

46.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银强,故 Zn+2AgCl = ZnCl 2 +2Ag 。

47.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 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48.盐一定含 金属离子 和酸根离子。

49.酸(碱)液就是 酸(碱)性溶液 。

50.复分解反应,就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CuSO 4 + H 2 O = CuO↓+H 2 SO 4

51.干燥氧气可以选择浓的 氢氧化钠溶液 。

52.纯碱即碳酸钠,其化学式为 NaCO 3 。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期末归纳总结】相关文章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11-24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08-03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04-07

大学期末成绩分析总结优秀10篇01-04

研究生个人的学年总结(通用5篇)09-18

大三学年小结优秀8篇09-19

小学生新学期新打算【最新9篇】09-22

初一学生期中考试总结【优秀8篇】09-26

第一学期班级工作总结最新3篇09-19

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优秀7篇)10-20

97 5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