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教学设计(精选8篇)

2023-02-04 10:47:31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精选8篇)》由壶知道为您提供,希望可以在【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写作方面,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简析:

《惊弓之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阅读课。 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大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 “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怕得不得了。从这个故事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知识: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3)、 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4)、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

(1)学会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及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练习和不断的品读中突破重难点,理解成语比喻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知道成语是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养成自觉进行词汇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听课文录音。

1、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小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从学生回答引出今天要讲的“惊弓之鸟”。

2、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用不同颜色的笔划出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全班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2、出示小黑板(写着:魏、箭、猎、雁、弦、悲、惨、愈、痛、拼、命)。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3、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 常惊奇。

四、自由朗读,思考、讨论:

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 (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讨论: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五、齐读全文,让学生 排顺序。(出示小黑板):

( )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 能掉下来的。

( )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 )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

六、课后作业。

朗读全文,查阅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不懂的词语,收集有关大雁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惊弓之鸟》的课文。(板书课题)(2)《惊弓之鸟》的鸟是大雁,哪位同学知道大雁是怎样的鸟?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

(3)谁能说说“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3)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弄懂:

1、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2、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找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指名学生读出这句话,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请一名学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4、魏王的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信不过”——“大吃一惊”——“奇怪”)。

(1)、感情朗读第3、6、8自然段,读出魏王的“信不过”、 “大吃一惊”、奇怪”的语气。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5、为什么更羸只拉以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了?

自学第8节:

(1)、思考填空,用( )在书上括出答案。

它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 飞得慢——箭伤未愈

叫得惨——孤单失群(3)、“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靠)

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先果后因)

老师总结:(板书)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开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结果:不用箭 只拉弓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三、学生试着复述这个故事。

四、分解色朗读五、作业。

1、摘抄你认为不错的词语。

2、小练笔:写写你眼中的更羸是什么样的。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篇二

一、开门见山,初解题意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生读题) 10《惊弓之鸟》,这是一个成语故事

二、检查自学情况,理解重点词语。

1、师:通过预习,生字词都认识了吗?(出示词语)好,先自己读读。

更羸 拉弦 嘣 悲惨 愈合 信不过 裂开 孤单失群

2、指名读,①师:等等,“羸”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相象?出示:赢

仔细比较一下,发现两者的区别了吗?(显示:羊、贝)(好极了)还有什么区别?(读音不一样,我们一起来读读。)

②师:是呀,一不小心,我们就会把这个字看成“赢”字,仔细比较一下,发现两者的区别了吗?

(“嘣”是后鼻音,你读得很好,我们也来一起读读。)

3、请个小组开火车读,随机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愈合”什么意思?(生答:伤好了!)这里有一个词是它的反义词,就是——(裂开)

“孤单失群”(“失”下加点)“失”是什么意思?我们不妨来查查字典,看看字典里“失”有几种解释,为了省时间,我把字典里的几种解释抄下来了,大家看看。(出示解释)自己读读,想想这里的“失”应取哪种解释?(找不着)那整个词就是——孤零零的,找不着大家了。

失:①丢掉; ②找不着; ③没有达到目的; ④违背; ⑤错误。

3、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4、师:这篇课文中有一个词,大家很容易把它读错,读什么?(出示:大王)是呀,古时候对一国之君或强盗头子都称呼“dài wáng”。来,一起读。

5、师:课文中的“大王”就是——?(出示:魏王)

6、师:“魏王”是魏国的国王,魏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啦!(出示:魏国)来,读读这三个词。

三、质疑问难,朗读感悟。

师:预习过课文,知道更羸这个人了吗?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介绍介绍他?

(出示:更羸是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什么样的人可称为“能手”?(本领高的人。)

师:更羸的射箭本领特别高,所以人们称他为——(显示:射箭能手)

师:能成为射箭能手已经很了不起了,你们看,更羸还是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读读第二自然段,哪一句话说明更赢是个有名的“射箭能手”?用波浪线划出。

师:请读:“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师:想想更羸说话时的神态?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吗?(信心百倍、胸有成竹、信心十足……)好,带上你们的感受自己练练。(指名读)

师:怎么样?(还可以,但不是更赢,还是他自己!)

师:我来试试?(范读)

师:谢谢。你们再试试。(生练)(齐读)来,我们一齐读。

师:更羸不用箭,真的让大雁掉下来了吗?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具体描述了更羸拉弓射雁的情景?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

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请你们好好读读这个句子,能给这两个“直”分别换个词说说吗?

师:来,请把你换的词语放到句子中读读,读得通吗?读不通,说明有问题了,谁来帮

帮他,非常好。

师:同学们,同一个字有时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这时,我们就得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确定词语在句子中的真正意思,这才是理解词语的最根本的方法。

师:理解了这两个“直”,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吧!先自己练练,指名读,齐读。

师:很好,读了这个句子,我们来找找这句话中哪个字才真正置大雁于死地的?注意,把让大雁送命的这个字圈出来。

师:(巡视,批改,给学生以肯定与否定的表示,对圈错的学生示意再想想。……)

师:一齐说,哪个字?(板书:嘣)这一声“嘣”是什么发出的声响?(弓弦的声响)

师:听到这“嘣”的一声弦响,大雁为什么“往上飞”?后来,又为什么会“掉下来”了呢?

师:不着急,还是请你从课文中划出答案来吧。

师:刚才同学们划的词句都在……第九自然段。哪两句话?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

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对,请大家读读第一句话。能用上“因为……所以……”先来说说大雁“往上飞”的原因吗?(贴出:心里很害怕) (贴出:拼命往上飞)

师:说得好!现在读读第二句话,谁能来说清楚大雁掉下来的原因,也请你用上“因为……所以……”。(贴出:伤口又裂开) (贴出:掉了下来)

师:是呀!因为大雁拼命往上飞,它的伤口又裂开了,此时,这只大雁的情况糟糕吗?糟糕成什么样子?(是呀!大雁一用力,原本还没愈合的伤口又裂开了一个更大的口子,真是疼痛难忍,再也没力气扇动翅膀了,就掉了下来!)

师:明白了吗?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吗?别忙,看着板书,先自己练练。(指名说。说得不错,现在说给你们的同桌听听。)

师:好了,大家都明白了,哪个词置大雁于死地?“嘣”!

师:同学们,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如果,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会“嘣”的一声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师:①那么,这只大雁怕的是更赢的“嘣”,而不是你的“嘣”?

②你们是说,不管谁拉弓,只要有“嘣”的一声响,它就会害怕,对吗?你们拉

出“嘣”响,它也会掉,是吗?

师:那更赢有什么了不起,把大雁吓下来的本领,谁都有,我们也有,更赢算得上射

箭能手吗?为什么?别急,读读课文第七段,再来说说你们的理由!

师:是呀!更羸的本事不是只会拉拉弓,最最重要的是他能看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一听到弓弦声就害怕的鸟!

师:那么,更羸又是怎么看出这是一只惊弓之鸟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吧!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师:本课还有几个生字很容易写错,需要我们好好来写一写。

2、出示:射

3、师:仔细观察这个字,看看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一撇不能出头)

师范写,提醒左右要匀称。学生书空。

4、出示:雁 看这个字,想提醒大家什么?(里面是两个单人旁,而不是双人旁,厂字头,上面不能加点。)

师范写,学生书空。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课后反思:

整节课上下来,因为事先预设很充分,自己感觉挺舒畅的,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自在。在课的一开始,我就抓住“更羸是古时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这一句话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深思探究,通过抓更羸的言行、探大雁送命的真正原因,从中感受到了“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并在课尾预设了一个情境:“同学们,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如果,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会“嘣”的一声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原先预想的是学生既会说“会”,也会说“不会”;让自己意想不到的是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学生都说“不会”,尽管再三提示,但学生最终只是很不自信地小声说:“会!”课后静下心来回想,之所以会出现试教时未出现的情况,一在于学生的不自信,觉得自己不能和更羸相提并论;二在于教师预设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对我的设想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课后了解了一下: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嘣”一声不如更羸的响,有的认为自己要吓的大雁是没受伤的。当自己的教学预设和课堂的动态生成不相一致时,自己的应变能力还是很弱。

低段的语文教学扎根于字词教学,因此我在上课时并未忽略字词的教学,通过给“失”选取解释,给两个“直”换词并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读一读,让学生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一节课下来,还是有不少缺陷,尤其是给学生读课文的量和时间上还不够多。没有很好地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惊弓之鸟》教案 篇三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归纳了哪几个问题?下面,我们就细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指导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

思考:

(1)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

(2)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2、集体交流。

3、学习1到5自然段。

(1)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充分读,充分说。)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引导学生加进表情、动作等。特别注意“直往上飞”和“直往下掉”二词。)

(3)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

方法:a学生练读b教师指导(适当的时候可范读)c指名分角色读

4、学习6到9自然段。

(1)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铺路搭桥,但不能讲,因为学生如果不主动思考,就丧失了思维过程,此环节就无价值可言。)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到9自然段的内容吗?

(4)朗读指导。

三、小结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惊弓之鸟”一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比喻意义。)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在小组内复述全文。

附: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分析判断

飞得慢受过伤害怕

掉下来

叫得惨孤单无群高飞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出示预习提纲:

1、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本课生字、生词。

2、回忆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提出学习任务:

(1)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为什么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能手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更羸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学习第九段。

为什么他啊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从天上射下来?生找出第九段,抽生读。

默读九段,思考自学:

(1)、更羸说了几句话?

(2)、每句话说了什么内容?

(3)、用“—”标出更羸看到的和听到的。用波浪线标出他的分析。

(4)、分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用因果关系练习说话。

从而可以看出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导朗读9段。

【反思】:由于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所以一开始提出“为什么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从天上射下来?”这句话是全文的重点,是更羸对魏王讲述能让天上飞的大雁掉下来的原因。学生就能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回答。教师就可直接抓住重点进行教学。更羸经过认真、周密的思考、分析,才胸有成竹地对魏王说:“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掉下来了。”所以魏王由当初“不信自己的耳朵”到最后口服心服。由此可见,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让学生一边认真读,一边思考、分析,学生才能了解更羸推理的严密性,知道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从而心生敬佩。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gēng,不要读成gèng。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1)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2)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一)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1、指名读1—4自然段。

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5、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6、齐读1—4自然段。

(二)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1、齐读5、6段。

2、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3、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三)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1、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4、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所以。

5、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书写练习。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

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小学语文《惊弓之鸟》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赢善于观察、分析中受到启发。

2、理解更赢说的一段话,进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更赢说的话,并联系全文体会更赢的分析是正确的。

2、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让学生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简短的话回答。

2、“能手”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能称为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3、谈话导入:更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呢?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2至8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至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准备回答。

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体会更羸是如何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的。

(1)请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更羸是怎么做的句子。

(2)请学生边读句子边做动作。

(3)请两个同学到黑板前做动作表演,让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哪个同学的表演符合课文内容,为什么?

3、让学生从第5自然段中找出大雁是怎样从天上掉下来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句中两个“直”的不同含义。

“直往上飞”的“直”表示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的。

“直掉下来”的“直”表示“垂直。”

4、让学生分角色朗读2至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魏王看到这一情景,前后有什么变化?

5、引导学生讨论魏王说的“本事”指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谈话导入:更羸的本事就只是指不取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他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谜团。

(二)学习第9自然段。

1、默读第9自然段,按照以下思考题自学。

(1)更羸说了几句话?

(2)每句话说了什么内容?

(3)用“______”标出更羸看到听到的,用“ ”标出更羸的分析。

(4)分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

4、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三)揭示课题,总结全文。

1、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

2、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四)复述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叙述顺序。

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结合板书,同桌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课文。

(五)作业

小学语文《惊弓之鸟》教案 篇七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古代魏国有一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只拉一下弓,就使这只大雁惊吓得从天上掉了下来。后来人们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课文是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叙述的:更羸说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掉了下来;更羸告诉魏王虚发雁落的原因:这是一只惊弓之鸟,心里害怕使它掉了下来。为了使故事吸引人,课文采用了以人物对话为主的写法,用魏王来衬托更羸,表现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全文环环相扣、说理清晰,逻辑性强,成为这篇课文的特点。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课文重点,写更羸分析大雁掉下来的原因。他的话讲了三点意思:一是讲他看到大雁飞得慢,听到它叫声悲惨,说明他善于观察,会发现问题;二是讲他认为大雁伤口没有愈合,孤单失群,说明他善于判断,会分析问题;三是讲他认为大雁听到了弦响,一害怕就会掉下来,进一步说明他善于分析,判断准确。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练习读懂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二是学习把看到、听到和自己的经验相结合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习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能手、信不过、大吃一惊、悲惨、愈合、作痛、孤单失群、拼命”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4、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的方法和句句紧密相连的表述方式。

三、重点难点例析

理解更羸说的话,并联系全文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本课重点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这段话讲了更羸使天上飞的大雁掉下来的原因。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第三、四句说的是他进一步地分析:这样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大雁,听到弦响,以为又有什么危险了,心里一定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拼命往高处飞就要使劲,一使劲,就挣裂了伤口;伤口一裂开,疼得不能飞了,就会掉下来。

四、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搜集成语故事,并会讲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故事。预习课文时,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词义,课文最后一段是更羸说的话,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可以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根据什么判断是受伤的大雁?别人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个办法?

2、这篇课文以对话为主,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教学时,学生可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懂课文。

3、朗读,感悟。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更羸与魏王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要表现出更羸的自信,魏王的怀疑。要用肯定的语气,读更羸的话,“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可强调“不用”“只要”“就能”等词语;要用疑惑的语气读魏王的话,“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要强调“这样的”。第二次对话,要用惊讶和兴奋的语气读魏王的话,“啊!”“真有这样的本事!”要强调“真”“这样的”;要用平缓的语调,肯定的语气读更羸的话,“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可适当强调“不是”“受过箭伤”等词语。第三次对话,要用疑惑的语气读魏王的话,表现出他惊奇的心理,“你怎么知道的?”可强调“怎么”这个词;读更羸的话,语速可慢一点,语调可平缓一点,表现出他分析问题,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言之成理。在学生自读自悟基础上,可安排分角色朗读,促进理解。最后,把课文末段背下来。

4、讨论、交流。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是理解的重难点,可让学生联系全文质疑、讨论,更羸是怎么推断的?有没有道理?让学生弄明白这个自然段讲了哪三层意思以及三层意思之间有什么联系,因为飞得慢,叫得悲惨,推断出它受过箭伤,孤单失群;因为受过箭伤,孤单无助,心里害怕,听到弦响,就往高处飞;一使劲飞,伤口裂开就掉了下来。让学生在这三个因果句的推断中训练逻辑思维的能力,达到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的统一。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经验谈一谈学习本文后受到的启发。

5、积累、运用。通过抄写或背诵,学会本文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句段;并通过用自己的话说说“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来检测词句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成语故事,养成主动积累成语的习惯。

6、关于识字、写字。“愈”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准音。“弦”“惨”是前鼻韵母,“命”“痛”是后鼻韵母,要注意分辨。指导学生写字时,“魏”“愈”笔画繁多,结构复杂,要注意笔画的写法和在字中的搭配关系。写“魏”时不要少写“”,“弦”不要少了最后“”,“愈”不要少写第三画“”,“痛”不要少了第七画“”。

7、拓展活动。

(1)开展“成语接龙”比赛活动。

(2)开展“精彩成语故事大家说”活动。

五、参考资料

魏国我国战国时候的一个国家,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陕西东部和山西南部,离现在有两千多年了。

小学语文《惊弓之鸟》教案 篇八

《惊弓之鸟》是个成语故事,写了魏国大将不用箭拉下弓就射下大雁的故事,用惊弓之鸟来比喻受过惊吓的人,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全文结构严谨,语言生动、精炼。本文按结果和原因分为两段,教材的前后联系非常紧密。根据本班学生在思维、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基础,根据年级教学要求和课文特点,确定以下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理解新词:羸、魏、射箭能手、孤单失群、愈合。

2、提高理解句子跟句子间关系的能力。

3、理解更羸最后一个自然段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习给课文分段,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6、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与用法。

教学重点:理解更羸最后一个自然段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难点: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与用法。

教学关键:抓住第6自然段,分析其中的动词,跟下文的教学紧密联系,引出朗读和表演练习。

一、教学过程

二、揭题释题,谈话引入

我们以前学过许多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齐读课题、释题:《惊弓之鸟》。鸟,是指什么鸟?(大雁)

你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吗?

学习第一段

1、第一段主要写谁?他怎样射下了大雁?

追问:更羸是什么人?(比较句子:更赢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和更羸是能手)哪个自然段?写更赢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分析句子:提问:“并”字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这个句子可以分成几层次?句中两个“直”各是什么意思?)

2、在射雁之前,魏王相信更羸能不用箭射下来吗?(不相信)

提问:哪些句子说明了魏王不相信?请同学们找出来读读。(指导朗读:分角色读更羸和魏王的对话)

句子训练:更羸说,果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学习第二段。

(一)、由问题引出第9自然段,出示句子。

提问:更羸怎么知道这是一只惊弓之鸟?

引导学生沿着更羸的思维分析:

1、哪句话是写更羸看到和听到的?(观察到的现象)

2、第2句话写什么?(分析飞得慢和叫得惨的原因)

3、经过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练习: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

(二)、在更羸解释原因之前,魏虎知道www.huzhidao.com虎知道王明白这个道理吗?(不明白,请同学们找出句子来读读。)

1、指导朗读:

请同学们用大吃一惊和奇怪的语气读读魏王说的话。

2、那么,更羸的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呢?(慢条斯理、层层分析的语气)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总结全文。

(一)、师:联系课文说说“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人?

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故事里听过这种人吗?

练习:什么人就像惊弓之鸟一样怎么样?

师: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是不可取的。

作业:完成作业本。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8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线上教学开展情况总结(最新7篇)10-17

教育教学成果及效果总结【优秀4篇】11-22

师风师德情况总结(10篇)10-04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5篇10-01

树真好教学反思【优秀5篇】10-02

教师基本功的竞赛总结优秀10篇01-17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优秀10篇11-03

教师党员民主评议表自我总结优秀6篇09-22

个人师德总结【优秀9篇】09-18

四个太阳的教学反思(优秀8篇)09-20

105 7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