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扶贫工作总结【最新3篇】

2023-12-07 12:10:4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3篇《保险扶贫工作总结》,如果能帮助到您,壶知道将不胜荣幸。

保险扶贫工作总结 篇一

【关键词】金融扶贫 政策落实 社会保障

一、大关县基本情况

大关县属国家乌蒙片区连片开发重点区域,县域面积1692平方千米,辖9个乡镇78个行政村。截至2014年末,全县总人口近28.78万(其中,农业人口22.89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8600元;全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12.59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55%,扶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

二、大关金融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整体推动,确保金融扶贫务求实效

按照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思路,进一步发挥金融扶贫的积极作用,人行大关支行推出了“面、点、线”扶贫工作方式助力乌蒙片区攻坚扶贫,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年1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云南“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专题报道中,以大关县扶贫工作为例作了相关报道。“面”:就是选定区域开发为面,加大信贷资金投入。通过金融杠杆撬动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以龙头企业和产业“造血”式扶贫模式巩固扶贫效果。“点”:就是选出扶贫对象为点,金融触角直达基层。在确定区域开发扶贫项目后,优先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被评定为信用户的农户,作为精准扶贫对象。“线”:就是以金融扶贫为线,贯穿于面点之中。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在昭通市率先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红色股份”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助保贷”等业务。2013年和2014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8.6和9.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24%和6.4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8和486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20%和14.95%;全县贫困人口比上年末减少4.28和1.48万人,分别下降26.29%和12.33%。

(二)“三信”带动,营造金融扶贫良好环境

人行大关支行以“三信”创建为抓手,为金融扶贫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全县创下了工作覆盖面100%和农户建档面100%的双百成绩。截至2015年6月末,大关县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占比分别已达到62.21%、57.69%、66.67%,“三信”创建工作提前两年完成云南省目标任务。

(三)示范拉动,探索金融扶贫实践路径

今年初以来,人行大关支行提出了“以创建‘金融扶贫示范试点’作为新阶段推进精准扶贫战略的工作思路”,得到了人行昆明中支、昭通中支和县委政府的积极肯定与全力支持。5月下旬,县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大关县金融扶贫示范试点方案》予以执行;6月下旬,县委、政府在示范点玉碗镇隆重召开了启动暨动员大会。自示范工作启动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突出呈现四个特点的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有力推进创建出成效。

1.政策优惠新。一是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年度信贷规模给予适当调剂,昭通中支专项下达支农再贷款1000万元,并配额信贷规模;二是实行贷款降息优惠。县农村信用社承诺,对精准扶贫农户贷款降息13%以上,以有效降低农户生产融资成本;三是全县政策扶贫贴息贷款向示范点倾斜,重点支持、重点推进。

2.工作机制新。一是建立台账工作机制,跟踪服务。梳理确定扶贫对象,建立“名单式”管理模式;二是建立督查督办工作机制,跟进工作开展。各参与建设方须按月向县委、政府和人民银行报告当月金融扶贫工作进展情况,“示范试点工作领导组”不定期组织现场检查,总结提高,跟进落实,形成督查督办工作机制。

3.金融产品新。农村信用社推出了“期限灵活精准降息”专项扶贫贷款品牌。同时,各涉农金融机构在“惠农卡”的授信规模、额度上承诺向示范点倾斜,以提高信贷扶贫的针对性,实效开展特色信贷扶贫。

4.服务方式新。成立由银行青年业务骨干和乡、村、社干部组成的金融知识宣教机构,依托宣教队的集中宣讲与乡、村、社干部日常宣传的结合。

三、存在的问题与经济学分析

(一)问题的外在表现

1.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工作未建立长期目标,局限于短期利润,没有深度参与到培育的环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金融扶贫资源没有有效利用。

2.金融机构内部对金融扶贫工作缺乏必要激励机制。受限于贫困地区的客观因素,与绩效挂钩的工资制度可能会伤害到银行员工对金融扶贫工作的积极性。

3.金融服务覆盖偏低,乡镇一级只有信用社在提供传统的存、放、汇服务,不利于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形成,不利于为贫困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4.扶贫贷款的政策性与其商业化经营的矛盾,金融机构盈利性和社会责任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调和。

5.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金融服务和创新意识不强。没有专门服务于农村农业融资的担保机构,农户资产不能有效转化为流动性;涉农保险产品种类少,农村、农业与农民缺少保险偿付的金融保障机制,抵御风险能力弱。

(二)金融扶贫制约因素

1.生产要素长期缺乏导致金融扶贫短期内难以见效。一是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二是良田稀缺,经济效益较差。三是劳动力生产率低下。许多外出务工者只能从事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报酬低;在家务农者缺乏成体系的科学种植的专业知识。四是资金短缺。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非常突出。五是产业发展滞后。生产要素长期缺乏导致投入产出比偏低,金融扶贫难度大、耗时长、风险较高,短期内难以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金融扶贫尚未深入人心。大部分农户从没有在信用社办理过业务,有资金需求的都是向亲朋好友临时借款,容易形成“三角债”,经济情况较差的家庭往往是较大的风险点;由于还款和要账的不确定性,相关家庭都会面临流动性风险。贫困片区群众信用意识淡薄,金融知识、法律法规普及力度不够,逃废银行债务情况时有发生,加剧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风险的控制。

3.财政扶贫精准度有待提高。受地域环境等限制,有关职能部门筹划与协调工作有一定难度,导致金融扶贫的可持续性受到影响。

4.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农民的资产、劳动力不能有效集中,规模效应没有得到体现。“以社带户,以企带村”的扶贫方式还未广泛见成效。单户农户在经营、土地流转、担保、贷款上都没有优势;同时,过度分散的资源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和风险,一定程度上导致惜贷。农户之间家庭经济状况差异较大,若不有效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则差异可能会越来越大,最后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

四、政策建议

较佳的金融扶贫流程如图所示,但目前农村产权制度没有有效建立起来,农村不动产还只是流动性非常低的廉价资产,基本没有充当生产的资本;政府和金融市场协调机制没有有效运行;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规划,特别是对扶贫的规划仍缺乏可持续性;地方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发展还没有实现双赢;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需要重构。以下将从两个方面尝试提出政策建议。

(一)金融系统自我完善、自我更新

1.推进小额扶贫信贷走专营化道路。支持现有涉农金融机构在乡镇一级增设营业网点,支持开办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完善竞争机制,倒逼金融机构对现有工作机制进行改革,做好金融扶贫工作。鼓励涉农国有商业银行创新管理模式,合理增加基层授权授信,压缩管理层级。加强对扶贫金融机构的监管。涉农金融机构的各级管理层对贫困地区的涉农金融机构管理和考核以不片面的追求利润为目标。

2.探索创新农村担保机制。建立多元化农村担保体系,以风险分担形式代替农村信用社税收优惠,建立政府性农业担保机构;尝试将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等关联利益主体作为联保共同体,建立互担保组织;以村为单位,整合扶贫办的互助社资金及部分财政补贴资金作为信贷担保基金,发挥放大效应。创新担保抵押方式,开办农业资源承包经营权类抵押贷款等。

3.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巩固完善传统信贷产品和业务的基础上,依照现行相关法律规定,探索扩大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探索贷款风险分担的各类方式,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突破。逐步增加扶贫贷款贴息资金,合理确定扶贫贷款贴息额度,建立风险补偿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从信贷规模、授信审批等方面给予扶贫贴息贷款优先支持。同时,保险公司可针对涉农龙头企业和已具规模的专业合作社提供创新型的保险产品,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促进农业生产的转型。

4.继续加强金融知识普及。进一步改变农民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将现代化金融理念深入培植到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之中,帮助农户建立现代融资理念、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到建档立卡和信用体系创建工作中,促使农户主动探索、实践新的生产方式,创新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5.积极协调解决融资难题。银行看重贷款的可回收性;贫困户短期内更看重贷款的可获得性,长期内更看重利率。制定相关农村信贷政策时,一定要协调好银行与农户的贷款目标。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宅确权颁证工作,解决信贷抵押不足的矛盾,增加信贷可获得性。二是督促金融机构改善服务方式,用活用足涉农贴息贷款政策,有效降低贷款成本,为贫困群众提供长期金融支持。三是配合好有关部门,争取政府财政资金贴息,为贫困户精准提供贷款支持。

(二)改善外部环境,为金融扶贫提供保障

1.配合好相关部门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培育一批特色、新型产业,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可借鉴一些省近年来推出的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模式,由供销合作社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市场问题,由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农业产业的发展问题,由信用合作社解决农业生产中的资金问题。以集中的专业运作代替农户的分散经营,减少经营成本,降低生产风险,加深农业的资产化和金融化,促进传统农业向农业工业转型,把劳动力重新吸引到土地上来。

2.不断完善精准扶贫措施,使政策规定能落地生根。坚持金融扶贫与财政扶贫有机结合,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一是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二是确保内容精准,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具体分析致贫原因,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易地搬迁、金融支持等扶贫措施。

3.推动财政与银行良性互动,完善正向激励政策。一是建立金融扶贫的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县域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留在当地使用,督促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的落实,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贫困片区。二是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有效分担贫困地区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的主动性。试行“动产抵押+不动产抵押”信贷产品组合模式,拓展贫困村农户贷款途径,实现贫困村互助资金、金融机构、农户多方共赢。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将分散在扶贫、农业、水务、交通、国土、电力、住建等部门涉农财政资金整合为资本金,吸引企业资金、社会资金、民营资本,设立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商业化运营和政策性引导,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金、金融资本、银行信贷投入扶贫开发,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

保险扶贫工作总结 篇二

一个导向根植基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本质是实体,基本属性是服务,服务需要基础和平台。宁夏金融系统坚持以连通金融服务贫困地区和群众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为目标,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引进、组建、培育”三管齐下,大力实施金融招商战略,积极调整资源配置,健全网络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基本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小贷、村级互助基金、村级金融服务站等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综合金融服务助推脱贫攻坚格局。

宁夏建信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成为落户宁夏的首家法人保险公司和首家全国性总部级金融机构,同时其批复、筹建、挂牌仅半年时间,创造了金融机构设立的“宁夏速度”。首家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入驻,首家财务公司运营,2家股份制银行和3家村镇银行、3家证券机构、1家养老保险分公司开业,新设立保险专业中介分支机构4家,担保公司10家(其中政府背景9家),村级互助担保基金6家,提升了金融综合服务实力,为助力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6年8月,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行业协会《助力脱贫攻坚、履行社会责任――证券公司“一司一县”结对帮扶贫困县行动倡议书》。自治区金融局积极对接券商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同心县与南京证券、盐池县与长城证券、原州区与中泰证券、海原县与长江证券、西吉县与光大证券已正式建立5县区结对帮扶关系,签署了脱贫攻坚合作协议,并与德泓国际、上陵牧业等一批企业开展上市挂牌、发债等业务合作。其他贫困县(区)与中航、方正、华福、长城国瑞等证券对接工作进程加快,有望于2017年一季度实现全覆盖,必将为贫困地区加快助推产业发展、培育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提升招商引资引智引才实效、会聚资源优势等开辟“绿色通道”。

同心、原州、盐池、西吉先后引进设立村镇银行,贫困县(区)村镇银行覆盖率达到80%左右。黄河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分支机构实现贫困县(区)全覆盖,空白乡镇填补和村级综合金融服务站延伸工作正在抓紧推进,彭阳县村级综合金融服务已实现县域全覆盖;宁夏银行、石嘴山银行贫困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工作有序开展。支持贫困县区加快完善以政府背景为主导的融资担保体系,海原县惠民融资担保公司、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等6家村级互助担保基金中心相继正式运营,贫困县(区)融资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覆盖率达到100%。金融机构网络布局的不断拓展和扩面,有效增强了贫困地区和群众脱贫攻坚的融资需求保障实力。

加快实施自助服务“镇镇通”、电话终端“村村通”、手机银行“户户通”工程,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大力推广助农取款、汇款、转账、缴费服务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微信支付等多种形式组合的普惠金融服务方式,积极向贫困地区布设ATM、POS等自助支付服务终端设备,依托村委会、农村合作社、小卖部等开展便民微型金融业务。率先在彭阳县开展普惠金融试点,12个乡镇154个村实现村级综合金融服务站全覆盖,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服务;对西砂瓜等特色农产品交易实行转账电话(智付通)支付,让瓜农在田间地头实现安全结算;保险机构开展“一站式”上门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获得补偿保障,等等。服务手段的不断丰富和触角的持续延伸,进一步提升了贫困地区和群众金融服务需求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四大市场协同发力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无形之手,只有让其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宁夏金融系统坚持以自治区组建五大投资运营集团公司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放大撬动功能为契机,打好“财政+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基金”组合拳,持续激发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新兴金融市场的内在潜能,汇聚起了助推贫困地区和群众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货币市场担当“主渠道”。积极增加信贷规模,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作用,精准聚焦贫困地区重大项目、特色产业、涉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贫困地区和群众脱贫攻坚的“造血”机能。2016年1~11月,特困地区各项贷款余额450.05亿元,固原地区贷款余额268.32亿元,同比增长30.24%。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余额18.02亿元,较年初增长320.05%。自治区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已设立子基金12支,规模93亿元。成立宁夏扶贫开发投融资有限公司,将国开行宁夏分行、农发行宁夏分行专项建设基金和政策性银行长期贷款32亿元用于保障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融资需求。推动设立资本市场发展投资基金2支3亿元,宁夏创新创业投资基金5000万元,贫困县(区)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和扶贫产业担保基金实现全覆盖。各级各类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以产业带扶贫、扩就业、促增收,不仅培育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而且有效促进了脱贫增收。目前,贫困地区群众80%以上的收入来自特色产业。与此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提高利率差别化定价能力,促进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下行。1~10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各期限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8%,同比下降0.98个百分点。其中全国性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平均利率分别为4.8%和7.37%,同比分别下降0.28个和0.66个百分点;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平均担保费率1.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资本市场开辟“新天地”。坚持大力培育发展资本市场,加快企业上市辅导进程,壮大挂牌企业骨干群,提升企业直接融资能力,进而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攻坚。重点围绕新三板、公司债、企业“走出去”、“互联网+”等投融资热点开展资本市场专题轮训工作,实现贫困市、县(区)全覆盖,累计开展轮训、高层论坛、L馀嘌45场,参训人员4200人次,发放《企业融资手册》3600余册,拓展了贫困地区企业发展视野和接轨国内外前沿的意识,激发了企业上市内生动力。嘉泽能源IPO和晓鸣农牧辅导监管步伐加快,百瑞源、沃福百瑞、网虫股份、共享集团等企业上市前期工作启动,筛选有意愿、符合条件的30家企业建立上市企业后备库。与此同时,鼓励和支持申报上市挂牌企业将注册地设在贫困地区,德泓国际已主动变更。西部创业、美利云完成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实现定向增发19.45亿元,商赢环球、银星能源核准增发融资39.84亿元;宁夏建材核准发行公司债5亿元,新日恒力非公开发行股票已报证监会审核,计划融资6亿元,上市公司融资规模有望突破百亿大关。支持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挂牌,壹加壹、皇达科技等企业已挂牌新三板,隆德县方圆养殖公司、宁夏盐池县大夏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等60余家企业已在宁夏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区新增挂牌企业248家,总量达到649家。其中,新三板企业新增21家,总量达到55家;四板企业新增227家,总量达到539家。11家企业进入新三板创新层,一个以上市公司挂牌为核心的骨干企业群正在逐步形成,将对宁夏未来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新动能。与此同时,企业挂牌上市,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而且加快了发展速度。以上陵牧业为例,挂牌短短2年时间,做市、定向增发有声有色,募集资金3.28亿元;牛群规模从4000头扩大到近2万头;销售收入和利润实现双翻番,营业收入达到2.93亿元,比挂牌前增加了2.3亿元。

保险市场升级“助推器”。引导保险机构坚持保本微利,发挥资金融通、信贷增信、风险补偿等优势,积极创新产品、主动补位、引资入宁、普及常识,为脱贫攻坚装备“保险绳”“防护网”“蓄电池”“防弹衣”,初步探索了保险服务助力贫困地区和群众脱贫攻坚的有益路径。副总理在全国金融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给予了充分肯定。为全区5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量身定制“脱贫保”项目,整合贫困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大病补偿保险、优势特色农业保险、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形成了保人身、保大病、保收入、保信贷的一揽子保险计划,提高保障额度、降低保险费率、拓宽保障范围、降低免赔和起付点,承保42.02万人,超常规支付保险金1400万元;推行贫困户自愿买、扶贫资金集中补“一站式菜单化”的兜底保险,承保11.75万户,已向5.1万群众报销医疗费4.13亿元,报销标准平均提高17%。固原市一位18岁骨癌患者花费医疗费59.62万元,医保报销10.7万元,商业保险报销28.47万元,比原有商业保险多报销近5万元。重点推广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为243户增信417.7万元,全区31万人次获保,支付赔款1963万元,有效缓解了贫困群众因病因灾因意外致贫返贫风险。盐池县杨某在当地信用社贷款280万元,因意外事故身亡。按规定贷款本息由家庭成员偿还,但杨某贷款时投保了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保险公司向银行支付赔款280万元。扩大优势特色产业质量和价格保险覆盖面,为39万农户的690万亩特色农作物、170万头(只)畜禽提供63亿元风险保障。四大类“脱贫保”产品项目已覆盖全区73%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风险保额455亿元,支付赔款846.66亿元。实施优抚对象意外险保障、教育扶贫提升贫困地区师生风险保障、关爱贫困单亲母亲公益、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四项行动计划”,由财政补贴保费的50%(低保老人100%)为贫困地区55至80周岁老年人提供意外险,30万人次获得40亿元保障;在全区推广校(园)方无过失责任保险,为4万名乡村女教师、6000名贫困单亲母亲、13万户家庭提供捐赠“两癌”保险、安康疾病保险、人身风险保障104亿元。鼓励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保险机构以委托投资或直接参股等方式支持农业水利、市政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人保财险总公司向壹泰牧业发放300万元低息贷款。与此同时,首创并顺利实施“保险大篷车市县行”活动,对全区22个市县开展政策、产品、理赔等保险常识普及,覆盖率达到100%,提升了群众的保险意识和风险抵御能力。

新兴市场注入“新血液”。鼓励和引导贫困地区扩大担保、小贷等新型金融机构的融资规模,充分发挥其方便、快捷、灵活、分散的优势,重点保障贫困群众融资需求,成为传统信贷投放的有益补充。加快健全完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扩大规模,为贫困群众提供5~10倍的短期性优惠利率融资担保。支持贫困地区以涉农财政扶持资金为引导,以农户自愿出资的互助资金为主导,以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为补充,设立村级互助资金和互助担保基金。以村民信用等级为基础,直接为贫困户借款,由商业银行按1∶10的比例发放贷款,重点扶持贫困群众培植产业,提升自主脱贫的能力。同时,以县(区)为单位建立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重点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生态移民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贫困地区行政村已基本实现村级互助资金全覆盖(村均财政注资额度30万~50万元),汇集资金7.35亿元,54万贫困群众受益。全区范围复制推广宁夏东方惠民小额贷款公司微型金融业务模式,自治区财政出资1000万元,按照川区1∶1、山区7∶3的比例配套,支持贫困县(区)引导民间资本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创新抵质押方式,重点扶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截至目前,村级互助担保基金已发展至19家,为614户村民发放贷款近2000万元;73家融资性担保机构为9914户企业(个人)撬动银行贷款260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29家政府背景融资担保机构在保余额227亿元,占比高达87%);贫困地区设立的70家小额贷款公司为生态移民提供融资7.85亿元。

两项举措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持续发力的不竭源泉。宁夏金融系统坚持创新添活力、改革促发展,积极探索金融扶贫的新路径、新方法,初步形成了以信用先行、政策优惠、监管宽松、协调联动、容错免责等为一体的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新格局。

示范引领。率先在盐池县依托实施“金扶工程”创新的“互助资金”“千村信贷”“国开惠民”“金穗惠农”“好借好还”“种子资金”“妇女创业”“惠民小贷”等产品,探索将国家支持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与金融产品和贫困户产业发展有效衔接,全力打造以互助资金、千村信贷、资金捆绑、企业参与、评级授信、惠民小贷、融资担保、保险保障等八种方式为主的“信用+产业+金融”三位一体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并称为“南有麻阳、北有盐池”金融扶贫模式,全国金融扶贫现场会先后两次在我区召开。同时,获得国务院表彰并被列为2016年度全国“免督查”县,准许享受国家六项激励措施支持。以此为契机,全力打造以产业支撑、信用评级、财政引导、担保跟进、银行放大、保险护航、风险防范、党建保障等机制为主的盐池金融扶模式升级版,加大全区范围复制推广力度,取得积极进展。邮储银行在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蔡川村试点开展村级金融扶贫工作,以“好借好还”小额贷款产品为重要抓手,以助力脱贫攻坚整村推进为主要目标,以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熟人社会为增信载体,以专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贫困群众为重点对象,创新推出了“产业引领+能人带动+金融帮扶”的“蔡川模式”,也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

信用先行。全面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创建活动,推动农户基础信用信息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的共享和对接,完善电子信用档案,有效发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在精准扶贫金融服务中的作用。实行免担保、免抵押和一次性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利率优惠的政策,引导农户重视信用,树立“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诚信意识。积极推动信用重建工作,建立了贫困户“黑名单”区别对待、分类释放机制,对非故意拖欠贷款的群众给予减免一定利息或政府出资化解债务等优惠政策,贫困地区征信环境进一步优化。

五级联动坚强保障

众人拾柴火焰高,核心基础是协力同心。宁夏金融系统坚持以自治区将金融扶贫摆在金融“十三五”规划重点实施的五大工程的“头号工程”为契机,不断创新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群众自立的协同机制,基本形成了“区负总责、市抓推进、县抓落实、乡抓实施、村抓进度”五级联动协同发力助推脱贫攻坚的工作体系,自治区金融局、人民银行、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财政厅、发改委、农牧厅、扶贫办等部门建立联合机制,共同推动落实金融助推宁夏脱贫攻坚计划,将800个贫困村扶贫任务分解到行(社),实现了对口帮扶任务到行到村。建立权力、责任、任务和资金合理运行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任务,人人肩上担责,环环相扣协同。加大机关、企业等定点帮扶贫困地区力度,统筹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整合使用各类农村扶贫资源。建立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价制度,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每年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调查评估。建立健全精准扶贫金融服务统计监测制度,动态跟踪金融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和扶贫开发信贷投放情况,为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保险扶贫工作总结 篇三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hxdz188”为你整理了这篇某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某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正确指导下,我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以党建促脱贫,扎实开展“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工作。把精准扶贫作为扶贫攻坚方向,通过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提升扶贫攻坚的工作成效。现将几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S343霍陈路南,邵白路横穿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属一般贫困村。本村现有土地1.1万亩、水面面积1500余亩、林地1000亩。下辖27个村民组、1040户4310人、6个党小组108名党员;共有村干部及扶贫专干8人,年龄结构平均在50周岁以上。我村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以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等为主,产业比较单一。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

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7户356人,其中五保户37户40人,低保户58户85人,一般贫困户102户231人;已脱贫197户356人,2014年脱贫24户40人,2015年脱贫34户48人,2016年脱贫10户27人,2017年脱贫6户20人,2018年脱贫54户103人,2019年脱贫69户118人。其中在校生家庭17户21人。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二、精准定位

2014年至今开展专项扶贫以来,按上级统一部署,在开展精准扶贫过程中,把贫困户进行再次核查,做到精准定位,分类汇总,让我们的扶贫工作真正做到精准扶贫。为了在全村角度更准确的定位贫困户,我们通过村民小组代表会议民主选出新增贫困户,再在村民小组长会议上,站在全村贫困户的情况对比下,将所有贫困户名单进行了逐一情况核对,并筛查出不符合条件的进行删除,最终评定出我村贫困户197户,356人,并进行公示。

三、帮扶成效

(一)产业扶贫

1、2016年发展产业7户14人,财政奖补1.82万元。

2、2017年发展产业88户185人,财政奖补15.85万元。

3、2018年发展产业138户287人,财政奖补46.65万元。

4、2019年发展产业172户349人,财政奖补40.35万元。

5、2020年产业摸底148户290人。财政奖补54.59万元。

(二)光伏扶贫

1、2018年光伏收益22600元,其中分配24人21900元。

2、2019年光伏收益30304元,其中分配24人30304元。

3、2020年光伏预计收益32000元,其中分配24人32000元。

(三)健康脱贫

1、2016年代缴医疗保险费238人28560元。

2、2017年代缴医疗保险费246人36900元,医疗报销35人34.1万元。

3、2018年代缴医疗保险费259人46620元,医疗报销68人93.46万元。

4、2019年代缴医疗保险费246人54120元,医疗报销53人63.2万元。

5、2020年代缴医疗保险费246人61500元。

截止目前共办理慢性病证220人次。

(四)社保兜底

1、2018年代缴养老保险124人24800元。

2、2019年代缴养老保险122人24400元。

3、2020年代缴养老保险122人36600元。

(五)基础设施建设

1、2019年在乡党委政府及乡卫生院帮助支持争取资金新建尧塘村卫生室及文化广场。

2、2020年申请项目批≮www.huzhidao.com≯复给我村新修陈潘路资金131.75万元。新建瓜蒌种植基地300亩150万元,每年为我村集体经济增收约1万元。

(六)就业扶贫

1、2017年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奖补13人3250元。

2、2018年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奖补24人6000元。

3、2019年贫困人口技能培训14人4200元。

4、2020年贫困人口技能培训13人3900元。

5、2018年-2020年发展公益性辅助性岗位34人次。

6、新型主体带动:联系霍邱思远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到尧塘开展农业种养殖专班培训新型农民15人。

截止目前,我村贫困人口参加所有技能培训达135人次。

(七)危房改造

1、2014年危房改造新建1户、补助资金1万元。

2、2015年危房改造新建3户、补助资金6万元。

3、2016年危房改造4户其中新建2户、维修2户共计补助资金5.2万元。

4、2017年危房改造11户其中新建9户、维修2户共计补助资金19.2万元。

5、2018年危房改造53户其中新建29户、维修24户共计补助资金72.4万元。

6、2019年危房改造59户其中新建38户、维修21户、包括残疾、低保4户共计补助资金99.2万元。

7、2020年危房改造3户、4万6千元。

(八)教育扶贫

1、2016年寄宿生补助2人1000元、中信保4人2000元。

2、2017年寄宿生补助人500元、学前教育4人1600元、中信保8人4000元、雨露计划1人1500元。

3、2018年、寄宿生补助4人2250元、中信保12人次6000元、2018年普高补助2人3000元、学前教育2人1600元。

4、2019年寄宿生补助10人次4562元、中信保17人次8500元、学前教育人400元、雨露计划1人次1500元。

5、2020年寄宿生补助9人次4106元、中信保17人次8500元、雨露计划3人9000元

(九)金融扶贫

1、小额贴息贷款累计放贷65户155万元。

2、2020年新增授信贷款 11户46万。

(十)旅游扶贫

1.2018年旅游扶贫带动贫困户10户28人增收2万余元。

(十一)社会扶贫

1、2018年俊远养鸡场赠送鸡苗贫困户10户500只、贫困户“三化”室内环境提升3户7人(桌子、板凳、椅子、)尧塘村帮扶责任人为56贫户赠送鸡苗等钱物共计11200元。

2、2019年帮扶责任人为85户送上油、大米、钱等,价值17000元。

3、2020年邵岗乡向尧塘村195户贫困户赠送“三个一”防疫物资(1条毛巾、1瓶84、1块硫磺皂)。

(十二)生态扶贫

1、2016年开发生态护林员岗位1人。

2、2018年开发生态护林员岗位1人 。

(十三)招商引资

2017年招商引资韩瑞新能源光伏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109余亩年光伏发电,计划于2020年底全面投产后年产值达到上百万元,可每年为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万元以上。

四、存在问题

(一)个别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精准扶贫以来,出台不少针对贫困户的优惠政策,个别贫困户不想通过自身发展而是想通过政府扶贫政策来增加收入,“等靠要”思想蔓延,而精神扶贫跟不上,导致脱贫工作存在一些困难。

(二)产业发展有障碍。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村内青壮年及有能力的人均外出务工,家中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加之农产品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价格不稳、销路窄,产业风险高。

五、2021年工作计划

(一)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通过农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扩大瓜蒌种植面积、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确保除丧失劳动能力或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外,在家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以上的产业;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二)夯实基础设施,为脱贫攻坚创造有利条件

充分用好扶贫政策,完善本村基础设施。着重解决好村庄入户道路拓宽和硬化,水利建设、“五清一改”等工作。

以上内容就是壶知道为您提供的3篇《保险扶贫工作总结》,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保险扶贫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社区党建2022年工作总结(4篇)11-26

部门年度党风廉政工作总结【通用7篇】10-16

个人自我批评总结优秀10篇12-02

两会安保工作总结(优秀5篇)01-12

2022年街道纪工委工作总结【最新9篇】11-16

干部个人思想工作总结优秀5篇10-04

招商引资工作总结5篇10-06

【精选】2022年意识形态半年工作总结【10-16

药店每月工作总结6篇10-10

县疾控中心党建工作总结汇报(优秀10篇)12-07

102 4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