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最新6篇

2023-11-25 09:36:39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壶知道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篇一

【关键词】地震灾害;农技推广体系;恢复重建;对策

1 汶川地震对四川灾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损毁情况

1.1 人员伤亡严重

大量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经营管理人员伤亡,仅绵阳市农口系统职工就死亡206人,失踪390人,受灾1327人。

1.2 大量办公场地和技术设备损毁

汶川地震造成农业科技推广、农作物病虫害预警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等的房屋、仪器设备损毁。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办公业务用房普遍倒塌或损毁严重,设施设备损毁(坏),地震灾害损毁办公业务用房500603.5平方米、仪器设备24624台(套),房屋和仪器设备损毁率达到了61.1%和51.8%,直接经济损失达88842万元[1]。

1.3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瘫痪

由于损毁严重,许多受灾严重的县乡农业部门已经瘫痪,推广服务功能严重丧失,农技服务脱节断档。农业服务体系、粮食安全储备体系、农产品检测及质量安全体系和气象系统均受到较大影响,在短时间内很难有效地为“三农”开展服务。

2 汶川地震后四川灾区农业科技体系现状

2.1 农业服务体系人员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农房重建工作中

由于超过90%的农房需要修缮和重建,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重建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农业服务体系人员80%以上的精力都投入到农房重建、防汛、农村稳定、援建协调工作中,少部分精力用于业务工作。再加上交通阻断,难以深入开展农技推广工作。

2.2 缺乏具体的重建方案及规划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省出台专门贯彻意见的市州只有11个,全面实现管理体制理顺的市州只有成都市、泸州市、阿坝州,仅占全省市州总数的14.3%;实现管理体制理顺的县(市、区)只有46个,仅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25.4%,管理的乡镇或区域性机构只有522个,仅占全省乡镇或区域性机构总数的12.4%[2]。

2.3 现有农技推广队伍不稳

现有基层农技服务体系人员状况,存在学历低、结构单一、知识老化等问题。全省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占60%,非农专业技术人员占40%[2],人员断层现象明显,农业大专院校毕业生等新生力量难以充实到基层,人员年龄老化已成为困扰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由于农技推广工作环境较差,待遇不高,很难吸引高学历的农业科技人才到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工作,导致后备人才短缺, 难以适应农业推广的长远发展。

2.4 农技推广手段落后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有了一支稳定的队伍,但是在农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上,仍然存在手段落后、大部分乡镇没有试验基地等现象,手段更是落后,直接影响新技术的推广效果。

2.5 农技推广经费投入少

四川省基层农技人员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已纳入县级财政保障,但津补贴等工资性收入保障水平低,推广经费除成都市等少数地方能得到较好保障外,其余各地都不能实现基本保证。特别是汶川地震后,由于县级财政收入的减少,各种经费还在降低,因此,现在的农业服务工作难度大,农业生产上的一些关键技术措施也很难落到实处,影响农业服务体系作用的发挥。

3 灾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型发展模式探索

3.1 发展创新型灾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本文结合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灾区的实际情况及多种农技推广模式总结出一种复合、高效的创新型推广体系,即“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农民参与+企业支持+现代信息服务手段”。其推广手段主要由政府(含其组建的农技中心)、专家(含其指导的科技人员、组建的专家大院及专家服务团)、农民(含其组成的专业协会)、企业和现代信息服务手段5个子系统有机组合而成,各子系统间的关系见图1。

图1 创新型灾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3.2 完善创新型灾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农技推广工作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有机结合和科研、推广及基层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3]。创新型灾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还需要不断的完善,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和新形势下的农村问题。

3.2.1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立法力度,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法律法规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农业法、农业科技推广法、种子管理条例以及植物新品种管理办法和转基因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通过立法保障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待遇、工作条件和培训,保障农业科技推广的项目经费、推广经费,保障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的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过失必究,才能从法制的角度确保农业和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健康发展。

3.2.2 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力度,拓宽投入资金的来源渠道

农技推广机构履行的是公益职能,其经费主要靠国家拨款和地方财政投入,自身缺乏“造血”功能,加之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在末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农业科技推广仍以政府支持的无偿服务为主。通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农业三项工程等各类农业科技专项扶持资金,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展农业科技推(下转第261页)(上接第175页)广资金的投入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

3.2.3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方面,一是增加农村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强农村中小学建设,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事业;二是扩大教育培训范围,在农村广泛进行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三是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在办学模式上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多样,体制多种以及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办教育的格局。

3.2.4 建立一支稳定的农技推广体系队伍

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技推广队伍,要把好进人关,实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提高推广人员的服务能力。切实提高农技推广人员待遇水平,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保障其工资、业务经费和改善推广硬件投资手段经费,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2.5 加强推广体系建设,更新观念和鼓励创新

加强自主创新是提高一个区域竞争力的首要任务,也是四川省提升农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政府首先要做到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增加财政对于农业科技的投入。同时要加大人才开发、引进力度,完善管理方式,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创业和深入农村第一线的激励机制,以此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陈永新,李晓燕。重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积极发展四川现代农业[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05:71-75.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篇二

1农业科技推广中工作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农业推广系统中的主体能动因素,其状况、素质、功能和趋向等特征、特性,均影响着农业推广系统的效率和功能,决定着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成效。

1.1对促进科技成果传播与推广具有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科技成果的传播和推广中起着纽带、促进和创造作用,这要求农技推广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肩负着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使命,科技成果创造者应将先进技术成果更好的传播到农民中,使之用于生产、加工、销售,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再用于扩大生产各个环节中,推广人员往往成为技术成果的接受者、携带者、传播者,要将潜在生产力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推广人员发挥推动作用才能得以及时普及[1-2]。由于农业推广工作是科研工作的继续和延伸,农技推广人员在推广科技成果中要付出智慧和劳动,要结合实际,在推广方法、形式、技巧上进行创新。这一系列工作无法简单地完成,它要求推广人员进行认真学结,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如果一个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不具备相关的素质,在工作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2对提高农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农民与社会交往的桥梁,在提高农民素质中有着教育的作用。另外,国家制定各种方针、政策和计划时需要了解农技、农民的实际情况,科技推广人员要为政府制定政策和计划当好参谋。因此,农业推广人员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农民必须与社会进行广泛的联系,才能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农民需要获得各种信息、技术、知识、农用物资、资金、保险并销售他们的产品等,这一系列活动往往需要得到科技推广人员的帮助。现代化农业,必须要有现代化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开拓农民视野,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是发展农业、振兴中华的一项战略措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广人员应采用多种形式、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农民宣传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从而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以及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因此,如果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不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经验,不及时掌握相关科学知识、总结工作经验,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也难与农民沟通,很难走到群众中去。

2具体素质要求

素质是一个外延很广而内涵很深的概念,狭义的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禀赋,即指先天的生理特征,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方面的特征,是人的思维发展的生理条件;广义的素质包括人的生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是一个人的德、识、才、学、行、体的综合表现,即人的意向、性格、兴趣、毅力、风度和能力等。农业推广人员的必备素质指的是推广农技工作所必备的科学技术知识、职业道德、生理条件、思想道德、组织教育能力等综合能力,其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推广工作业绩的提高,提升了推广事业的高度,将会带动农业推广工作的全局。

传统农业生产在向现代化集约型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现代农业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总的来说,一是有科学工作者的严肃的科学态度,有勇于吃苦、献身农业的工作精神[3-4];二是有广博的业务知识,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三是有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有组织群众工作的经验和良好作风。总之,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

2.1职业道德

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相互关系重要的行为准则,其已经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无论个人的社会分工和职务高低存在何种区别,每个人都具有积极投身公民道德建设的义务和责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更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将其作为约束行为的准则。要遵循科学规律,在技术问题上慎重对待,不可轻易按“长官意志”办事,要敢于同传统势力作斗争,敢于坚持科学真理。

2.2业务素质

(1)科学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具有丰富的大农业综合基础知识,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以及熟练的实用技术,包括土壤农化、果树种植、蔬菜和作物栽培、农业机械、农业气象、畜禽饲养、加工贮存、病虫害防治、家禽疫病预防、遗传育种等,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农村和农民的不断发展进步。此外,农业推广人员还要深入到生产实践中去,亲自动手,发现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使自己了解当地情况,积累实践经验。如果只有书本知识,只(下转第358页)

(上接第355页)

会空谈理论,不会调查研究、动手实践、亲自示范,也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因此,要求农技推广人员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和更新。

(2)农村社会学知识和社会工作能力。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加强农村社会学的学习,进而深入了解当地农村的社会组织、领导才能、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等实际情况,尤其要熟悉农村干部、群众、青年、妇女等不同类型农民的社会心理行为特点,善于同他们交往,具有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工作能力。

(3)经营管理能力。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加强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通过收集、分析市场信息,提高自身评价经济信息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和带动农民。

(4)教育学知识和推广教学能力。农业推广作为向农民传播知识和技术的职业技术教育,推广人员担负着指导农民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应用科学技术知识和经验的重任,就需要具有教育科学的知识和推广教学的能力,推广人员应根据农民的学习特点、生产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从中筛选出实用性强的内容[5],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示范教学。

(5)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农业推广人员在与农民交流中经常使用语言和文字,其与农民沟通、集体教学、组织讨论、现场示范,均需要采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而新闻报告、调查报告、技术资料、撰写教材、经验总结,也要求准确正确、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文字能力。同时还可以综合利用计算机、录音、录像、电影、通讯等声像信息手段,加强外语学习以扩大信息来源和交流范围。此外,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文娱、体育知识、技巧和技能以便联系农民群众,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较很高,一般要求农业推广人员具很高学历,任用资格要求具备一定的条件。

3素质结构

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结构,是指构成农业推广人才素质诸要素的结合方式,它包括个体的素质结构和群体的素质结构。

一是专业结构。农业推广人员的专业结构,指各类专业人才的合理比例。农业推广部门的专业结构应因地而异,以能胜任其服务范围的主产业为主、兼顾其他的原则来合理配备专业人员,达到优化组合。二是能级结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能级结构,指各层次农业推广人员的合理比例。目前这种比例失调是比较突出的。三是年龄结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年龄结构,指各类年龄区间人员在人才群体中所占的比例。总的原则是承上启下,老、中、青三结合。四是知识结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包括了其个体和群体的知识,在掌握专门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应该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必要的经济管理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基层农业推广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越全面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五是能力结构。农业推广人员的能力结构,指各种能力的合理组织,一个好的推广人员个体及其队伍,必须具备多种能力。

4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自给自足向高产、优质、高效益发展,农业技术的革新和科技的进步,必然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加强学习,扎实工作。只有具备一定的素质水平,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

5参考文献

[1] 范以香,徐爱华。如何提高县级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J].中国科技博览,2012(1):279.

[2] 秦方,王凤忠。加强农技推广人员能力建设 促进农业科研发展[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1(2):43-45.

[3] 徐文荣,王长武,严华建,等。淳安县基层青年农技推广人员调查[J].浙江现代农业,2011(4):35-37.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篇三

一、主要工作

(一)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稳步推进

20__年全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工作实现了新突破。水稻机插技术推广作为我省重点推广的农机技术,我省精心组织、全面实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20__年水稻全省机插面积达120万余亩,比上年增长85%,超额完成全省水稻机插任务,并初步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双季杂交稻水稻育插秧体系。

全省每个县(市、区)均开展了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在机械化重点示范县的带动下,插秧机数量和面积快速增长,今年全省新增插秧机710台,插秧机保有量达2110台。按照农机化司的要求,我省认真组织南昌县、泰和县等7个部级机插示范项目县共建立了52个机插示范点,示范县共投入资金380万元、插秧机282台。示范点均超额完成了机插示范推广面积,合计实现新增水稻机插面积74560亩,超项目计划要求的432%。示范区20__年共举办了插秧机操作机手和育秧技术培训班39期,培训人员3232人次,组织机插、育秧现场会55次,印发宣传资料及技术资料近2万份,各级媒体宣传68次。示范点全省累计举办机插培训班75期,培训技术骨干4500人次,召开示范现场会105场,印发宣传资料3万多份。所做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机插工作快速发展。

(二)油菜、花生等生产机械化新技术得到发展

我省紧紧围绕“兴机富民”工程,坚持把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途径,在大力推广水稻育插秧技术基础上,在20__年制定了江西农机主推的十大农机技术,积极推动油菜、花生、茶叶等作物的生产机械化技术,全省开展各级别农机新技术推广示范演示会200多次。

一是为促进油菜生产的发展,完善了省级油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油菜的免耕开沟直播技术的推广,九江市推广油菜收割机割台、油菜开沟机等油菜生产机具800多台套。油菜免耕直播机械化生产面积已经超过40万亩,新余推广油菜开沟机械化面积预计15万亩,农民接受油菜机械生产技术,使油菜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是全省花生主产县区加大了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每个主产县至少抓了一个示范点,坚持以点带面,重点抓好花生收获、采摘、脱壳等机械化生产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使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对比机播覆膜、不覆膜与手工播种的花生,亩产分别为685.7斤、623.4斤、472.7斤,使农户进一步看到了机械化生产的优势,提高了他们发展机械化生产的积极性。仅樟树市花生种植面积就达到14万亩,纯收入预计达到1.25亿元。

(三)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成果明显

我省果业在规模、产量、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发展过程中,农机部门实施了“农机上山”果业机械化工程。通过几年来的科学引导,目前,我省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成果明显,在今年秋收冬种全省果业机械演示会上亮点纷呈。

一是中型拖拉机逐步进入果业生产领域,使得果业中耕、开沟施肥、扩穴改土等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的生产环节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目前已形成中拖、手拖、果业耕整机在不同坡地、不同果业面积的大、中、小机械化果园管理的作业格局。

二是节水灌溉越来越受到农民欢迎。从推广节水微喷开始,到目前滴灌、渗灌、药肥水共施系统等一大批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机具、新设施落户我省果业,在节能环保、节本增效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药肥集成喷施系统。通过二年的实践,大力推广药肥集成喷施系统。以大功率机泵为功力,取代小动力药泵,通过管路按果树定株实施药肥喷施。解决了打药劳动强度大,农村劳力紧张的矛盾。

四是分级包装设施越来越受欢迎。目前,我省赣南脐橙出口生产基地全部都配上了果品分级清洗设施,销售外省的脐橙全部都通过了分级分类包装销售。电子机械化分选设备取代了传统的滚筒式、模板式分级机械。

(四)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取得新突破

我省建设了一批地方特色如茶叶、马铃薯、榨菜、蜜桔、牧草等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浮梁县财政拿出25万元专门用于名优茶加工机械的补贴,补贴率达30%,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五)农机购置补贴成效显著、新机具新技术推广进一步加快

20__年度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已基本结束,共投入补贴金2.15亿元,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有效的引导农民购买选的农机装备,新农机新技术、高效农机具得到较好的发展,农机装备结构得到调整。全年补贴类机具达5.95万台,其中,半喂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大中型拖拉机6800多台,改变了以小型农机具为主的局面。轻型喷灌机具、高效机动喷雾器等一大批新技术新机具通过补贴得到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进一步推广农机新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六)加强农机新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从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出发,全省各农机化技术学校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充分运用师资、设备设施优势,积极开展新农机新技术培训。全省举办农机科技培训班116期,培训农民7625人次,结合科技抗冰救灾,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16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多份。

(七)借助各种媒体宣传农机技术,促进农机推广工作

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对农机春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大户进行了重点报道,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还组织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对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作业队、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效果进行了调研,摸清情况,了解实情,分析问题,把握趋势。今年在《中国农机化导报》、《中国农机化信息网》《江西农机化信息网》、《江西农业》等各种媒体上发表我省农机推广技术信息200次,撰写调研报告和新技术可推广可行性报告13篇,有力地推进农机推广工作。

(八)部省级农机重大推广项目进展顺利,为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昌县优质水稻区域生产机械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南昌、新干、高安等三县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在湖口县实施的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成效显著;省级农业新技术示范与推广重大项目即《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赣州市果园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推广》等已完成;《水稻区域生产机械化技术基地建设》已完成有关试验、示范工作,各个项目的研究示范都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省农机化发展的新技术,为今后更好推广农机新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农机与农艺结合,实现水稻机插秧技术的集成与创新

水稻机插秧成败的关键是农民能培育出适合插秧机机插的秧苗,各级农机推广部门紧密与农业技术部门相结合,成立联合攻关小组,对水稻机插育秧、栽插及大田管理等配套农艺技术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深化试验研究,推进了农机农艺技术配套组装集成,实现了水稻的群体质量栽培与机械化高产栽培的有效结合,有力保证水稻机插的快速发展。

(二)坚持行政推动与引导市场相结合,狠抓示范项目落实

各级农机部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是近年来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专门成立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并且把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列入农机化工作年度工作主要目标进行考核。全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任务,落实政策,强化措施,推动水稻机插育秧推广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同时,还抓住有利契机,坚持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中,对重点推广的农机技术需要的机具进行倾斜,如利用中央、省、市财政对农民购买插秧机及培训工作实行了稳定的补贴政策,其中手扶式插秧机补贴总比例达到70%以上。通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加大了农机推广力度。

(三)坚持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结合,积极营造农机技术推广良好氛围

在机插秧技术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过程中,我省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在试验示范阶段,重点抓种田大户、农机大户,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了解机插秧技术的优势,同时,通过层层召开育秧现场会、机插现场会、大田管理现场会和机插水稻长势现场会,并借助广播电台、电视、网络、报刊杂志、集市、印发小册子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增强基层广大干群的感性认识和认知度,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并为大范围的区域发展提供成熟的模式、技术和经验。

(四)坚持机具推广与技术服务相结合,健全农机技术推广保障体系

技术能否到位是农机技术推广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抓好插秧机推广的同时,特别是在试验示范初期,以市县水稻生产机械化项目负责人、农机、农艺技术骨干为对象,派员到生产厂家或邀请厂家技术人员来当地开展师资培训,逐渐建立了一支既懂农机又熟悉农艺的技术推广骨干队伍。免费组织举办培训班100多期,培训600余人次;结合送科技下乡活动,免费派送“江西省水稻机械化育秧及大田管理技术模式挂图”等有关水稻机插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农机维修使用方面的教材和VCD教学光盘、《水稻机插秧实用技术》等科普教材5000余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机化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农机新技术推广速度相对较慢

在农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农民购机热情高涨,农机技术推广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是相对于农民日益增长的对新技术需求,农机推广经费相对较少,导致我省农民接受新技术和使用新技术较慢,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还存在农机装备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和老化严重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优化调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要求。

(二)农机化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我省农机化水平还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对农机科技投入不足,农机新产品短缺,基础设施薄弱;机械插秧等关键环节推广工作尚在起步阶段,思想障碍、资金障碍和技术障碍尚未根本解决。

(三)农机推广工作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篇四

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号)和《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通知》(办〔〕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挥职能主导和带动作用。

二、工作目标

以理顺体制、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机构为目标,以明确职能、创新机制、发挥作用、提高效能为突破,科学整合,优化布局,明确职责,健全制度,构建统筹兼顾、分工明确、服务到位、工作高效的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

三、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设置原则。按照国家、省和要求,在多模式,多途径地开展农技推广机构改革的同时,要结合镇(区)产业布局、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科学设置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性质为公益性。

二是坚持人员配齐配全原则。在设置镇两级农技推广机构的基础上,核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需编制,要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技人员不低于全农技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农技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并对人员编制实行实名制管理。

五、具体措施

一是机构设置及职能。

机构设置:相关镇(区)共设置基层特色农业技术推广站27个,每镇(区)1个,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机构设在镇(区),镇(区)提供办公场所。主要职能包括:特色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研究和总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并加以推广应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投入品安全性检验评价及农技责任事故的认定;组织农民开展公共特色技术培训教育;农作物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指导特色农业生产,咨询、解答农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供特色农业公共信息服务;配合镇(区)工作。

二是人、财、物权管理。

按照省要求,“统筹、县主管的原则”,基层特色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人、财、物“三权”由农经局统一管理,业务上由农业中心负责。依据耕地面积、行政村及户数重新核定特色农业技术推广站27个,核定各相关镇(区)特色农业技术推广站人员每镇4人,编制总数108个,人员工资和固定办公经费3万元(参照司法所标准执行),均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由农村经济局统一核发。在人员管理及录用上,各镇(区)特色站的人员采取由农村经济局主管、镇(区)人民政府分管的双重管理模式,实行聘用制,签订聘用合同。聘用的特色站人员应具备农业院校毕业资格;具有农业专业职称;非农专业需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工作5年以上;能够独立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熟练掌握和运用农技推广政策法规;对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业绩突出人员可适当放宽聘任标准。由农村经济局组织相关单位对被聘人员进行考核,签订聘用合同。

三是特色站与所在镇(区)工作关系。

各镇(区)特色站农技人员的考核、调配、晋升、聘用要充分听取所在镇(区)政府的意见。各农技人员所在镇(区)政府要加强对农技人员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提供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六、工作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全力推进。直有关部门和各镇(区)要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工作,农业系统的各部门要加强改革工作的指导工作,各镇(区)要按照改革的总体要求,抓紧落实,加快推进,确保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直有关部门和各镇(区)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共同抓好抓实此项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全稳定,深入细政地做好各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妥善处理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按时平稳完成改革任务。

三是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深化岗位目标责任制,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激励竞争机制,要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收入及技术职称晋升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任期考评、考核结果等挂钩,建立科学有效的农技推广工作考评制度。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篇五

2020年,我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面贯彻执行上级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作用,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从全镇农业科技工作的实际出发,开拓创新,刻苦工作,基本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各项惠农补贴的录入与发放工作

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享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今年,全镇共落实耕地力保护补贴面积1.72万亩,累计发放金额196万元;落实稻谷价格改革补贴面积4.1万亩,发放补贴资金89万元;发放集中育秧及大户物化补助66吨。各项惠农补贴录入发放工作要求高,时间紧,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涉农专项资金的安全,我严格要求自已,严谨把握补贴工作从数据统筹到资金发放到户的每一个工作细节,确保了补贴资金及时的发放到农户手中,为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做好“稻油”水旱轮作的试点工作

2020年,我镇“稻油”水旱轮作试点任务为2000亩,共涉及3个行政村和辖区内的9个村民小组。共发放油菜种籽6000包、硼肥8000包,建立了物质发放台帐。为落实好试点工作,组织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印发油菜种植技术资料500余份,在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等关键时刻到田间地头进行科学指导,确保了油菜播种面积与质量。通过项目实施,让农民得了实惠,确保了试点工作的成效,很好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三、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指导工作

今年,世界性检疫害虫草地贪夜蛾在我镇的玉米田块发生,为有效防控虫害爆发,我站邀请农业局植保站的技术人员在全镇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讲座,设立利用性引诱剂监测草地贪夜蛾发生点2处,发放宣传图册300余份,定时(每周一次)对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进行有效监控,结合应用化学药剂防治手段,有力遏制了草地贪夜蛾在我镇范围内的发生。

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监测上,我站积极配合市农业局植保站对油菜及早、中、晚稻进行了9期病虫害测预报工作,发放病虫情报等宣传资料3000余份。经过有效实施防控,确保了防治效果,避免了病虫害给农作物带来的损失。

四、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检测工作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民生大事。为保证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管工作顺利开展,我站积极参加各项培训与学习。自3月份开始,对镇内4个农资销售即农业投入点进行了每月一次的农药、种子、化肥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巡查,对全镇3个经营主体进行了业务指导与日常监管,对农贸市场在售的蔬菜等农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完成检测任务180个,有效的控制了农产品污染源头,有力遏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积极做好早稻集中育秧工作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粮食安全深受影响。为确保粮食安全,各级政府纷纷采取“压单扩双”集中育秧的措施有效提高粮食生产总产量。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种粮积极性,我站通过精心组织,认真落实,积极采取了以政府为主导、育秧主体为核心的早稻集中育秧新模式,抛起了农民春播抢种新热潮。通过工作实施,我镇共完成早稻种植面积6000亩,为夺得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

六、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

黄盖湖村自天鹅电排沿中心沟抵群英四组被划定为有害金属镉轻度污染区。为有效安全利用好受镉污染耕地,我站积极引进污染治理项目,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850亩,通过种植绿肥、田间水份管理、种植低镉水稻品种等多种措施并进,我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稳步推进,达到了理想效果。

七、做好优质稻千亩示范片创建

为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需求,优质水稻的种植成为农业发展新方向。通过积极引导,精心协调,我站在广坪村双洲组的稻油水旱轮作区规划种植了以华润2号、桃优香占等为主导的千亩优质水稻示范片,通过项目实施,有效的带动了全镇水稻种植向优质发展,优化了水稻种植结构,引导了市场,促进了农民增收。

八、积极做好农业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工作

在黄盖湖村推广“稻虾”连作新技术500亩。龙虾养殖采取育养分区新技术,将育苗塘与养成塘分开管理,通过育苗塘的早管理出早苗及养成塘的两次投苗两批上市的管理方法,有效控制龙虾养殖密度,养大虾,增产量,出效益。通过技术运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亩对比增收300元以上。

在全镇推广适合本地(湖区)种植的强抗倒、米质优、超高产的水稻新品种350亩。我镇稻虾模式面积大,长期的水份管理增加了对水稻抗倒性的要求,推广基部节间短、茎杆粗韧性好的水稻品种能有效减少倒伏,降低损失。通过新品种的推广,有效减少了水稻倒伏,减少亩损失100元以上。

九、科学指导农业科技示范户

我镇本年度有农业科技示范户8户,采取集中培训、个别辅导原则,我站入户指导科技示范户30余次,发放农业新技术资料200份,通过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引导带头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近80余户,有效发挥了示范主体优势,创造了农业科技发展以点带面、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黄盖镇隶属农业大镇,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部门的引导与支持。为发挥农业主体优势,给我镇农业发展不断创造生机,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好如下几点:

1.加大力度,引进农业实施项目。项目开展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有效手段,通过现代农业项目的实施,可以将众多农业科技新技术得以体现,并能掌握第一手农业发展数据动态,展现农业科技成果,起动良好的示范作用;

2.加强力量,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食品安全事关民生大事,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与监管工作责任艰巨,从农产品的日常检测抽样及生产经营主体与农业投入品经营户的监管等工作入手才能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做到位;

3.创新手段,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示范与推广农作物新栽培方法、养殖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改良创新种植结构,促使我镇农业向优质高效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篇六

一、目标完成情况

1、农作物播面完成情况

主要内容:粮食作物完成75400亩。其中青稞30140亩、小麦16460亩、豆类3500亩、马铃薯25300亩;完成经济作物53800亩,其中:油菜26000亩、蔬菜15000亩、药材7100亩、食用菌700亩、水果5000亩。

2、农用物资筹备情况

组织调运各类农用物资439吨、108件。其中:各类农作物种子3吨(主要包括蔬菜、油菜、藜麦),肥料436吨(复合肥254吨、尿素98吨、有机肥84吨、)。农药24.d-丁酯除草剂20件、乙草胺除草剂60件、三唑酮拌种剂18件、油菜专用除草剂10件。

3、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情况

认真贯彻落实《2020年川省化肥减量增效》文件精神,全县使用化肥情况如下:尿素84.3吨、三元复合肥102.1吨、有机肥1072.025吨。今年尿素使用量较去年79.2吨,增5.1吨,增6.04%。三元复合肥使用量较去年122吨减19.9吨,减16.3。有机肥使用量较去年137吨增935,02吨(其中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使用1069吨)增87.22%。

4、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情况

今年,农业技术人员与春耕生产、秋收工作相结合深入到田间地头宣传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动员广大群众在秋收后将废旧地膜捡拾收集,坚持谁使用谁回收原则,农膜残膜回收处置达到80%。

5、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因地制宜,根据我县秸秆综合利用和严禁秸秆露天焚烧情况,通过宣传使广大农牧民群众认识到自己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受益者,也是行为主体,他们的支持配合和积极参与至关重要,从而全面提升广大农牧民的健康卫生文明意识,全面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使秸秆综合利用达到90%,

6、建立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

为全面掌握重要农业资源底数是推进资源节约,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建好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全面摸清我县秸秆资源家底,在全县抽选7个乡镇,每个村随机抽取了至少20户农户,合作社1个,共计填报123户农户表格。调查了农作物秸秆的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完成了2019年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数据汇集、整理和录入,建立档案的工作。

7、开展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建设工作

为切实加强和推进农产品产地环境长期定位监测工作,充分发挥监测结果对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的基础支撑作用。在协德乡下二村志玛家租赁土地2亩,建立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工作。严格按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的工作要求,在监测点内进行规划、小区设置和种植。

8、做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

(1)构建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

(2)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

(3)建立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分类清单。

(4)制作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图件。

(5)编制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报告。

9、做好种植业调查监测,种植业模式县级统计。

(1)种植业县级基本情况表

(2)平地主要种植模式及减排措施调查表

(3)坡地主要种植模式及减排措施调查表

二、2021年工作安排

1、抓好农业面源污染工作

2、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调查工作

3、抓好县农业污染源治理与耕地质量保护项目。

4、做好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建设工作。

5、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成果使用。

以上内容就是壶知道为您提供的6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最新15篇】04-20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总结优秀7篇04-01

农技推广个人工作总结优秀6篇03-16

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总结【优秀9篇】01-24

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总结(最新4篇)12-28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优秀7篇】11-27

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工作总结优秀10篇11-11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总结【通用10篇】11-01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优秀5篇)10-02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农业推广工作总09-01

102 4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