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工作总结最新6篇

2023-10-26 20:14:19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人才培养工作总结》,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篇一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要说有的话那就是时间,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而且时间是不等人的。通过参加林部的时间管理培训课程,让我学会了时间管理的七大步骤、设定目标的十大好处、时间管理的3个技巧等方法和知识,让我受益匪浅。它教会我必须有选择地做事情,使自己时间的价值化。这就是时间管理最核心的思想。通过这次培训,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要事第一,做事要分轻重缓急

这个心得体会来自于时间管理培训的七大步骤中的第3个步骤:排序(时间与管理工作矩阵)。在时间与管理工作矩阵中特别强调要扩大,多投时间在“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这些准备工作,计划、预防,建立关系,培训、授权、创新的事情要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并要设置计划节点,林部强调一般人都认为重要紧急(忙于收拾残局、救火工作)是排在一位的工作,其实真正高效的时间管理者是把“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排在一位的。经过林部深入透彻的分析,我醒悟过来,在以后的工作中做事要分轻重缓急,把“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排在第一位。

二、设定目标

设定目标有十大好处,要做到高效的时间管理首先需要设定一个目标。这个是选择事情价值的一个标准,哪些事情更能让你实现这个目标?这个就是如何选择价值的事情的衡量标准。所以不管长期短期,你都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目标。比如我的个人提升计划目标之

一是:希望能每天阅读半小时的管理方面的书籍,20__年参加质量管理中级工程师培训及考试,提供质量管理水平,这个目标要花两个月的时间来实现。

三、今日事今日毕

部门今年推行“日清日高”,每日按照年度、月度计划做日计划计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给事情排序筛选的过程。把你觉得当天重要的事情列出来,每天把这当天重要的事情做好,就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了。当然,如果你在排序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了,评估上失败了那就比较麻烦了。有种错误的时间管理,是把每分每秒的时间都安排好,逼迫自己吃饭花几分钟,看书花几分钟,安排的死死的。其实你的人生是会有很多突发事件的,一个突发事件就可能打翻你所有的计划,带来很大的挫折感,所以今日事今日毕是把当日重要的事情列出来。

四、要经常总结

要定期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今后的工作计划开展可以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经常总结的目的在于你下次少花时间,在于你在不断的进步中。一个错误不要犯2次,同样的事情应该一次比一次更加有效率,做的更好。

五、不要拖拉

拖拉是人的本性,我们需要克服。的办法就是在一件事情你不能马上处理的话,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能现在马上处理好?我在逃避什么?说服的了自己就给事情安排个确切的时间,不要随便扔一边,如果不重要就列为不重要,下次想起的事情再做吧,或者安排给其他人来做。要让事情有个归宿,不要扔一边待会就忘记了。

大家都知道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越挤就越多,从现在开始不要浪费时间!如果能做好以上五点,并且养成习惯,我们一定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会越做越好的!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篇二

建筑企业人才培养工作汇报

——下级分公司向上级总公司汇报

一、员工教育

分公司每年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于老员工主要加强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鼓励各部门主动获取外培机构开展的关于提升业务技能的培训信息,提倡多参加外培,加强对外沟通联系。对于新员工主要加强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如何进入岗位角色方面的培训教育,每年分公司各部门结合本部门情况开展新员工培训,组织新员工参加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帮助新员工了解企业,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二、项目部机构人员配置情况

分公司现有项目部管理人员84人,占分公司全部管理人员119人的70%,占到分公司总职工人数213人的39%。另有工人转管理岗位5人。此外,庆邦在职项目部管理人员9人,占总人数16人的44%。

在分公司项目管理人员中,项目经理级10人,项目副经理级4人,技术负责人4人,工长级12人,工艺施工员25人,电气施工员7人,质量员?人,安全员7人,材料员8人,预算员4人,其他3人。庆邦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经理1人,施工员2人,安全员4人,预算员1人,材料员1人。

虽然近两年招聘新员工较多,但仍未满足项目施工管理需求,主要原因是新员工经验不足,兼顾工作面不广,需要安排多名人员工作才能正常开展。

三、人才培养、梯队建设、人才成长

人才培养方面,一是为员工提供学习、继续教育,加强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二是给员工压担子,将一些有多年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调整到更重要的岗位,以培养其项目全局观和统筹掌管能力。比如将有经验的进步快的施工员调岗为工长,将能力突出的工长调岗为项目副经理或技术负责人,将小型项目负责人调到大型项目担任项目副经理,将能力突出的项目副经理任命为项目经理等;三是坚持实施师傅带徒管理办法,新老员工结成师徒关系,搭建“传、帮、带”平台。

分公司既重视培养现在人才,也重视引进外部人才,近两年从社会招聘各类人员近70人,很多人员到岗后发挥了重大作用。

分公司的梯队建设,主要从部门和项目部着手。今年除了继续设置部门主办科员外,新设了副科级科员。在部门,形成了科员、主办科员、副科级科员,副科级负责人、科级负责人由低到高的梯队结构,每一级的人员都会成为上一级别的后备力量。今年任命主办科员14人,副科级科员5人,其中副科级科员有2人为项目部管理人员,3人为部门管理人员。在项目部,设置一二级项目经理、一二级项目副经理、一二级技术负责人、工长、一般施工管理人员。

关于人才成长,抓好对新员工进行新员工入职培训、实行以老带新措施,平时还加强对新员工的进步情况的掌握,要求新员工在入职三个月后进行阶段性的工作总结,以此了解新员工思想、成长情况,同时每半年对新员工实行大中专毕业生考核评价,以此帮助新员工了解的长处和不足,为分公司加强指导新员工提供依据。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篇三

一年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和上级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人才强区战略,以能力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强对现有在职干部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培养,提高干部素质。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稳步推进,人才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局今年的人才工作情况汇报

一、人才基本情况

我局现有干部职工共_人(公务员_人,行政工勤_人,事业工勤_人,事业职员_人,专业技术_人,试岗_人),其中推广研究员_人,副高职_人,中职_人,初职_人。

二、人才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工作,我局组织全体机关干部集体学习了党的_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区三届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及有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人才工作等材料,特别是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新理论,加深理解从实际出发不断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杜绝急功近利、背离实际、片面发展等不遵循科学发展的行为。深刻领会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促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通过学习宣传,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打下良好的基础。全局干部职工通过学习,已体会到加强人才工作是我党和各级政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牢固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了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观念。

(二)深入了解人才状况,不断改进人才工作

我局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断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稳定科技队伍。年初分别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全局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状况进行调查摸底。经调查,我局广大干部思想素质较高,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为畜牧兽医工作服务,但也存在干部创新意识不强、业务知识不牢固等问题,并分析原因,为全局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提高人才工作决策的针对性、实效性。根据我局实际,确定“以能力建设为中心,加强在职干部培训培养”的人才工作新思路。在干部培养方面,树立“人人都能成才、努力才能成才、立足本职成才”的新理念。努力塑造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政绩突出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培养造就一支奋发有为、业务精通、素质较高的机关干部队伍,为我局开展畜牧兽医工作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三)加强干部能力培训培养工作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我局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在职干部和站所基层干部的培训培养工作,使广大干部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尽快成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人才。一是做好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培训。二是抓好在岗学习。我局大力提倡在岗学习,努力营造立足本职成才的氛围,使广大干部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学其业,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学习实践,机关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四)加快畜牧兽医科技创新和推广,畜牧兽医科技水平有显著提高

我局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中心认真开展科教兴农工作,切实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科教兴农工作在全区的开展,使科技在调整畜牧产业结构、促进畜牧产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抓好畜牧养殖户培训工作。1、今年我局在认真总结、积极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搞好畜牧养殖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加强项目监管,圆满完成了规模养殖户能繁母猪技能培训的任务,从而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专业化服务、规范化运作、一体化服务”的培训养殖新路子,使多数养殖户通过培训提高了素质。2、良种良法得到有效应用。认真做好了以猪种、羊种以及草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

(五)狠抓队伍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全局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年初,我局根据全年工作计划按职能把任务以责任书形式下发各站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工作目标实行量化管理;二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我们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制度;三是严格考核违规连带责任追究方案、实行奖优罚劣,确保全年工作目标完成。四是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带头抓示范基地,做到做给养殖户看、带着养殖户干;五是扎实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使机关工作、队伍建设形象良好、作风扎实、工作效果明显、办事效率提升,打造人民满意的部门。

虽然我们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作了一些工作,但按照市委、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相比,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全局人才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人才的科技转化率还不高,高层次人才不足与普通型人才积压的矛盾仍然存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着眼于开发人才资源,加大对现有人才的教育培训。二是以实施人才保障工程为重点,切实加强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__区畜牧兽医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三是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先进事迹,开展建言献策和参与政府决策等活动,为优秀人才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建设搭建平台,促使各类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才培养总结 篇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竞争力以及国家创新能力建设问题的提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讨论的热点问题。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实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总结这些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经验,对中国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工程”的实施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下面,主要介绍国外的高校在创意人才培养上的经验。

一、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学习

目前中国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专业时,往往会非常重视每个专业的就业率和以后的工资待遇,但是忽视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如果孩子每天所学的东西,不是他最热爱的,那又何尝还会有兴趣进行创新呢?创新是需要人在非常专注、热爱的事物上才会有的。

教育专家们分析说,其实兴趣称得上最好的启蒙老师,因而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广泛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有助于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事实上,美国不少大学在选择新生时,往往倾向于吸收那些有着自己独特爱好和追求的申请者。

国外高校非常重视留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其中,各艺术类院校表现更为突出。

悉尼科技设计学院中国市场代表江欢说:“作为一所艺术类院校,我们非常看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的结合程度。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目标,对学习专业的投入程度影响很大。可以这样讲,兴趣爱好影响灵感,决定创造力,关乎成功与否。”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学校、专业方向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切勿盲目跟风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而忽略了个人特质方面的因素。

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和对教学的不同需求,在保证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为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把因材施教和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一,为满足学生就业的不同需求,大学三年级学生可根据专业教育需要、个人学习能力、兴趣和爱好等方面,根据要求选取相应的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适应社会需求、拓宽专业口径,满足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的多样化。

第二,为进一步积极推行因材施教,把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体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内涵,新的培养方案增加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学生可以在培养方案框架内,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今后的发展,为自己量身定做“个人学习计划”。

二、工作室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一项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相同的工作时间,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也能做到更多的工作量。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是相互统一的,不能只发现问题而不去解决问题,也不能只解决问题而不去发现问题,要既能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人的能力是一步一步在实践中提高的,而任何能力的提高都需要一个坚实有力的平台。我们目前的大学自习室没有电脑、专业设备,单纯坐在那里看书,学习效果是很差的。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电脑是必备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给每个学生配备一台专业的学习用的电脑。特别是当下是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已经转变成网络。而所谓的工作室教学,最基本的配备就是电脑和网络,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细分,再配置其它设备。

伦敦艺术大学把教室搬到车间,学生在制作时,教师给与指导。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会有出人意料的精彩表现。在法国,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学生的工作室就像一个车间,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下课后,可以到工作室亲手设计服装,工作室有工作台和各种工具,能满足每个学生的使用。这种大学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没有断层。中国艺术设计专业由于不重视工作室教学,学生毕业后,往往不能适应社会上的工作,出现很多知识盲点。

三、不过分看重学分

心理学家发现:当学生由于分数好而受称赞时,他们往往不再愿意主动去尝试新事物,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差,但他们因尽到努力而受称赞时,却往往会更有进取心和自信心。

事实上美国有许多学者批评目前的教育制度过于强调考试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对知识发自内心的追求会被对分数的追求所取代。

四、宽口径课程教学

2014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参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实际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走向了和实体经济融合的道路。

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实际上是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一个最突出特征,这个特征在经济学上叫产业关联度。越是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关注度越高,和经济的其他部门或者整个国民经济的互渗性越强。

人才培养总结 篇五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开发

作者简介:孙琳,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教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3-0020-04

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产业发展呈现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并存态势,经济增长方式在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发展的重点和突破点,这些都要求有大批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发展支撑。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与高技能人才是紧密相联的,工业化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撑,以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各国发展的战略选择。因此,拥有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与类型,成为提升 “中国制造”竞争力,并向“中国创造”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撑;更多更快地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创新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发展方向;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职教育的关系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主要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上[1]。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对人才的界定标准是中专学历以上,或获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对于像能工巧匠、技术能手或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型人才在统计时并未将其纳入人才范围。2003年12月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颁布,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系列,与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一起构成我国的人才大厦。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一般而言,技能人才中的一、二、三级(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技工)分别对应的教育基础是高等职业教育,四、五级(中级工、初级工)则对应的是中等、初等职业教育。按照1997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中技能人才与学历教育的对应分类,我国技能人才学校类型主要有:职业初中(2C)、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3C)、高中后职业教育(6个月到2年,4B)、高等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至少2年,5B)。据此,我国学校教育类型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对应分布是,职业初中培养的是初等技能人才;3C、4B培养的是中初级技能人才;5B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学校模式与基地。总体上,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奠定的是不同级别技能人才需要的教育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开发方面具有基础与主导作用。

当然,人才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一个多因素与多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接受不同的教育并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只能是人才成长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职业院校奠定的只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与技能基础,培养的是潜在的技能人才,最终成为高技能人才还要通过工作实践经验积累,在岗位上成材。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实施现状

高等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是院校系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事实上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等院校开展大规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始于21世纪初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对技能型高层次人才大量需求的背景下。国家从政策层面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了以下改革。

(一)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

在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上,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与类型随着高职院校的改革与调整一直存在着目标不明,层次不清的问题。对此,1990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2000年1月颁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要求各种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都要按照这一共同的培养目标协作攻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要“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至此,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类型逐步明确,即“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成为高职院校的办学发展方向,高职院校逐步成为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这了适应这一变化要求,高职院校从2004年开始了专业调整,即将原来的高职院校学科大类调整为专业大类,《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以产业、行业、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为主要依据,共设置了农林牧渔、制造等19个专业大类,下设78个二级类,下分为532个专业。《目录》内的专业大类、专业类结构对应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格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类型紧密结合,特别是培养目标上明确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方向。同时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促进了制造、建筑、能源化工、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农林牧渔和服务业等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结合,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针对性地培养高技能人才。

到2010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数达1246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53%;高职教育招生数达到310万人,在校生达到966万人,分别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在校生总数的47%、43%,到2010年高职院校累计培养了2000余万名毕业生。高职毕业生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技术进步,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重要的技能型人才资源基础,高职院校成为区域、行业乃至国家战略实施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二)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发展,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步伐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主要由技工学校承担,改革开放后技工学校获得了更快发展,由于技工学校教学中规定的基本操作技能、技巧要求达到中级工的水平和重视“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的训练,使得这类学校成为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进入新世纪后,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作用,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对此,技工学校按照“调整布局,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方针进行改革,一批骨干示范性学校,从以培养中级工为主,逐步向培养高级技工、技师为主转变,一批规模大、师资强、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2006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门发文,将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明确化,并规定了该类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任务:一是要制定高技能人才院校培养规划,明确院校培养目标主要为高级技工、预备技师、技师或高级技师;二要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创新高技能人才院校培养方式;三要统筹发展技师学院,明确了技师学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四要制定激励政策,推动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关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发[2006]31号)。同时,将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列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并“选择200所规模大、设施完善、特色鲜明,以高级工、技师为主要培养目标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建立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企业职工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扩大各类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整体推进全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关于建立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通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8,2)。

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有高级技工学校485所。全国技工院校招生人数达到161万人,其中高级工、预备技师和技师班学生超过47万人,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高级班和技师班在校生102万人,占在校生总量的25.7%。[2]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开发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高技能人才是工业化国家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保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将达到1.4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900万人。

与国家发展、社会需求相比,我国高技能人才发展现状与需求间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1.12亿人,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不足13%,高技能人才2863万人,技师、高级技师仅占技能劳动者的5%。据预测,到2015年和2020年,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分别比2009年增加约540万人和990万人,其中还不包含现有的存量缺口440万人。[3]

除总量不足外,结构性短缺,年龄和行业分布上的结构性矛盾,也是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5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进行的持续监测显示,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技师的需求缺口一直较大,平均十个岗位空缺只有五六个人前来求职[4]。发达地区高技能人才供求缺口更加突出,北京今后两三年中技能人才缺口总量达60万人;其中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的缺口约为13万人。[5]据广东省劳动保障厅统计,截至2011年,广东全省共有高技能人才127.6万人,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19.7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达15.27%,高技能人才需求220万人,目前尚需100万人。[6]2010年宁波市总工会的一份调查显示,全市技能人才总量为85万人,不到产业工人的40%,其中高技能人才总数只占技能人才总数的7.3%,用人单位要求有技术等级或职称的岗位有38.91万个,占岗位提供总数的61.08%,而进场求职中有技术等级或职称的人员只有14.36万人,缺口数达24.54万人,占需求人数的63.08%。高技能人才面临年龄断层,以技师为例,30岁以下的青年技师约占4%,46岁以上的占45%。[7]高技能人才分布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民企和中小企业少,传统机加工类工种多,新型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少;有40%以上的技师、高级技师年龄超过46岁,人才断档问题比较突出,年轻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何文芳)[8]。21世纪出现的大批民工荒,实际上是技工荒。技工荒的实质是我国技能型人才结构比例过低,落后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也大大落后于工业化国家。

国际发展经验表明,技能人才的数量和水平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一份报告指出[9],平均技能水平可以解释1960年到1995年间OECD国家超过55%的人均GDP增长差异。如果能够减少1%的文盲率,则可以保持1.5%的人均GDP增长和2.5%的劳动生产力增长。技能短缺确实阻碍经济增长、生产力发展和技术革新,低技能约束技术革新速度,而且约束采用更有生产力的劳动组织。技能型人才在发达国家人才结构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德国技能人才在整个人才结构中占到60%以上,美国称技能型人才“工作在中层(working in the middle)”,范围是高中阶段教育及以上、学士学位以下的人员,占比约60%[10]。据欧盟2005年27个成员国资格结构统计,相当于中、高级技能人才的占比,第二产业为54%,第三产业为47%[11]。而我国这一层次的技能人才比例则相对较低,2007年全国职工文化程度抽样统计结果显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在整体中的占比为32.6%[12]。而“有的企业每年耗费大量财力送管理人员学MBA,送工程技术人员去高校拿文凭,却不愿在技术工人培训上多投入(何文芳)。[13]

技能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提高质量效益水平的主要问题,在我国许多地区和行业存在技能人才短缺,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信息通信、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结构失衡,已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对此,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已成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

(二)发挥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

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企业培养、院校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三种途径。在我国,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依据企业和部门在生产、工作第一线,采取以师带徒或集中培训等形式,院校培养的途径不占主导。主要因为:一是过去我国多数企业都建有自己的培训基地或技工学校,这类教育组织根据企业的技术发展需要,举办各类培训班,承担了本企业的人才技术提高培训任务;二是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具有岗位养成、岗位积累和岗位个性的特点,因此,通过“师带徒”的传帮带的方式,实行生产与训练一体化训练,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三是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开展的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生产和科研攻关实际紧密结合,这种应用研究型的培养模式更适用于企业需求,可以说,企业是高技能人才的使用主体,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著名的宝钢企业集团建立起了宝钢教培中心和宝钢技工培训中心作为本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基地,面对当代钢铁生产先进装备和技术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实施新型培训模式“三合一高级技能班培训模式”,即“以国家大专学历框架为基础,以高级工培训与鉴定为主线,以突出岗位能力培养为特色”,加强本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同时在此基础上,开设“三合一高技能深化班,实现从高级工到技师的人才培养。但企业毕竟是一个生产实体,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与标准也是有限的,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依靠企业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有计划、大规模地培养技能型科技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健全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具有基础性、系统化、规模化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职业院校的优势与资源,是尽快满足现阶段对技能型人才大量需求的一条有效途径。职业教育在技能型人才资源培养与开发方面具有基础与主导作用。特别是从技能人才的成长途径来看,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日益重要。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依靠中级技能人才边工作边接受继续教育完成,德国的师傅学校(工长)就是这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然而,由于中断工作去学习或业余学习对于多数人来讲勉为其难,这就造成这一模式逐步萎缩,高技能人才主流培养途径逐步由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所取代。而现代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方法、手段的进步,也为这一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技术保障。事实上,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据估算,2001年到201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共培养5000多万名毕业生,高等职业学校共培养2000多万名毕业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这些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三)改革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模式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还很不完善,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仍缺乏有效的衔接。高级工的培养主要由劳动部门管理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或企业岗位培养培训为主,而数量众多的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功能上尚不明确,在诸多培养环节上存在着脱节。主要问题是,许多职业院校并未完全将培养目标定位于技能人才的培养上,专业设置学科化,课程设置本科压缩化,教学内容理论化的倾向依然存在,培养的学生不符合企业岗位的需求;再者,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实习环节和实习实训条件不足,这些都影响了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对此,改革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的关键。一是职业院校要建立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技能型人才,学校深入到企业一线,建立起由企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的专业教学委员会,跟踪科技发展和企业进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生产和教学紧密相连。二是深化教学改革,职业院校应紧密结合企业技能人才岗位要求,对应国家职业标准,对应企业岗位技术标准,确定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加快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三是推进“双证书”制度,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职业资格鉴定限于初、中级,只有极少数高职院校试行了高级工鉴定。而对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评定,一般需结合在企业岗位上的工作实绩,即采取能力评价和业绩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因此,目前要尽快提升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水平,加快高职院校学生获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途径与比例。

参考文献:

[1]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有关名词解释[OL].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2010-07-27.

[2]技工院校发展现状[OL].中国就业网,2010-03-09.

[3][8][13]中国急需高技能人才 “八级工”辉煌有望重现[OL].新华网,2011-10-28.

[4]中国“两高”人才缺口大 需以用为本激活人才[N].光明日报,2010-11-22.

[5]北京技能人才缺口将达60万 职业培训将实现终身制[N]. 北京晚报,2011-07-11.

[6]广东高技能人才缺口100万人[OL].新华网,2011-12-16.

[7]技工缺口大,为何难填补[N].宁波日报2010-06-18.

[9]Andreas Schleicher,Benchmarking 21st century skills,30th APEC-HRDWG meeting,Bohol,The Philippines,2008.4.

[10]W. Norton Grubb. Working in The Middle——Strengthen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he Mid-Skilled Labor For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1996.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篇六

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通知》(琼教高[20XX]130号)精神,以及《xx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总体规划》的统一安排,我院将于20XX年年底前接受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了切实做好迎评促建工作,推动学院又快又好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总结办学经验,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更新高等职业教育观念,进一步梳理和细化学院发展思路和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xx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适应xx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推动学院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教育部提出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十字评估方针为指导,要让其核心要求“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在学院领导层及全体师生员工中形成共识并落到实处,保证评估工作健康发展;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的精神,切实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二、评建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迎评促建,使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内涵真正得到充实,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真正得到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院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为在“十二五”期间将我院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xx院校奠定坚实基础。

(一)通过迎评促建,进一步明确学院办学定位的顶层设计,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xx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努力培育和提炼学院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大幅度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二)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平台信息,全面、客观、深入查找分析我院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整改建设。通过一年半的迎评建设,务必实现全部7项主要评估指标、16项以上的关键评估要素以及7项以上的核心评估要素达到合格以上标准,确保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三)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xx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构建为切入点,整合资源,加大对教学基本建设的`投入和推进力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内涵建设进度。确保在接受正式评估之前,学院内涵建设重点项目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达到或接近评估要求。

(四)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充实院系(部)两级教学管理队伍、教辅队伍和督学队伍,建立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通过评建,促进全院教风、学风、管理水平、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评建工作原则和保障机制

1、要处理好建设与评估的关系。按照“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核心要求,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扎扎实实地促改进、促建设、促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求真务实,力建内涵。

2、要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既要切实加强完善基本办学条件,更要重视学院教风、学风、管理水平、文化氛围等软件环境的改善,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xx人才培养模式。

3、处理好重点建设与全面改进的关系。在自评建设中,既要突出重点,对“关键评估要素”特别是“核心评估要素”要大力建设,加强对重点考察项目的整改力度,也要着眼于整体改进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要处理好领导重视和群众参与的关系。学院领导班子对评建工作要精心组织,靠前指挥,推动评建方案落实到位;同时要广泛动员,组织全员参与,确保学院人人了解评估指标,人人参与评建工作,人人明确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容、要求和职责。

5、建立“组织到位,责任到人,时限明确,工作到位”的评估指标(任务)责任人制度。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要坚决服从学院评建领导小组的指挥,不折不扣地接受学院布置的任务,按时、按量、按要求完成预定的建设项目,不拖学院评建工作后腿,不影响学院评建工作大局。

6、建立院领导督办和评建工作例会制度。院领导分工督办项目小组及各系(部)、处(室)的评建工作;学院评建领导小组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评建办工作例会每两周召开一次,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也要建立评建工作例会制度。

7、实行评建工作检查制度和评建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因自身原因导致工作延误或失误,将追究其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造成重大不良后果的单位或个人,将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对评建工作优秀单位和个人,学院将给予表彰奖励。

8、在今明两年学院经费预算中编列内涵建设重点项目专项资金和评建工作专项经费。把当前制约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两大瓶颈作为建设的重中之重,以“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作为全面开展内涵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成立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加大领导力度,加强政策导向,落实资源保障。

四、评建工作步骤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拟按以下五个阶段实施评建工作:

(一)学习动员及前期准备工作阶段—20XX年3月至4月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全院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xx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通知》(琼教高[20XX]130号)等重要评估文件,深刻领会教育部新一轮xx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精神实质和二十字评建方针,准确理解新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统一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评估观念;建立评建工作机构,分解下达评建任务。主要工作包括:

1、学院成立评建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机构,各系(部)成立评建工作小组(3月下旬前完成)。

2、3月20日,召开全院迎评促建动员大会。

3、制定学院评建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奖惩办法,根据指标体系将评建任务分解到各项目工作小组和各系、部、处、室(3月下旬前完成征求意见稿)。

以上内容就是壶知道为您提供的6篇《人才培养工作总结》,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壶知道。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人才培养经验总结【最新7篇】03-18

最新人才培养工作总结(精彩7篇)03-17

人才培训工作总结(优秀10篇)02-11

人才培养总结范文(优秀3篇)11-30

人才培养工作落实情况总结【5篇】09-24

人才培养总结(优秀8篇)07-04

社区党建2022年工作总结(4篇)11-26

部门年度党风廉政工作总结【通用7篇】10-16

个人自我批评总结优秀10篇12-02

两会安保工作总结(优秀5篇)01-12

102 39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