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识总结范文9篇

2024-01-12 07:27:38

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9篇《自我认识总结范文》,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自我认识总结 篇一

早在两千多年前问世的《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已经蕴藏着许多心理疏导治疗学术思想。之后,我国的历代医学家的着作中也包含了丰富的心理疏导治疗思想。作为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疏导疗法从传统医学宝库中汲取大量养份,构建和完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些内容已成为现代心理疏导疗法的主导思想。

1、关于心理疏导疗法

心理疏导疗法由南京脑科医院鲁龙光教授于1984年创立。它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着眼于完善自我、提高素质、发展潜能,应用性强、适应性广。不但适合各类心理障碍如各类神经症、心身疾病、性心理障碍等的治疗,也适用于普通人群提高心理素质,保障心身健康。心理疏导疗法将心理障碍的产生、发展形象地比作一棵树,这棵“树”分根、干、冠(枝叶三个部分。树冠代表各种症状,树干代表“怕字,树根则代表性格缺陷“,树”成长的土壤代表个人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在长期不良的培养下(包括部分遗传因素),使得个体的性格具有一定缺陷。在人生过程中,遇到不可避免的困难、挫折和应激时,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滋生出千奇百怪、不现实的“怕”字,进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所以,提高自我认识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前提,针对“怕”欺软怕硬的特征,采取“习以治惊”的方法,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技术。《黄帝内经》曰“惊者平之”,按照金元医学家张子和的解释“:惟习可以治惊。经曰:惊者平之,平谓平常也。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即出现“怕”之后,应习见习闻———多看看、多听听、多接触接触,对所怕的事物熟悉了,认识透彻了,慢慢就不再恐惧和紧张了。

心理疏导治疗模式是:不知知认识实践效果再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该治疗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的认知改变过程。所以,其效果不仅仅是求得症状的消失,而是以远期效果的巩固为最终目标。

2、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

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如辨证施治,因人施治;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病人树立坚强的自信心,主动、积极、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培养病人自我认识和矫正的能力,等等。临床实践证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培养患者自我认识和矫正能力等已成为对疏导医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心理疏导治疗的重要原则。心理疏导疗法以辨证施治为原则,主张从每个案例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详细占有资料,反映个案历史变化的真实,具体地进行分析,施之以恰当的心理疏导;主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对治疗模式的僵化;提倡打破单一的、僵化的治疗模式,实现心理治疗模式的优化。心理疏导疗法通过临床个案的实际,不断积累、总结上升为理论,反过来再指导临床治疗,使之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使理论得到完善。该疗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医治疗的原则,将辨证施治应用于每个心理疏导治疗的实践,取得了特殊的疗效。传统医学对心理治疗的重要意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整体观念强调形神一体、心身统一,对于疾病不仅要看到局部病变,而且要看到病是发生在有思维的人身上的,故注重整体的调理。在诊疗疾病时,认为任何诊疗工作都应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心病还要心药医”。现代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证明,单纯依靠药物,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是很难治愈的,只有通过心理治疗,才能解决因个性等因素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疏导疗法非常强调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对于心理障碍,一般不主张用药,而是要“治神”,通过心理疏导治疗解决疾病。

3、心理疏导治疗中的几种阻抗形式

自我认识总结 篇二

[关键词]“90后” 大学生 思想现象 思想根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221-02

2008年以后,各地高校迎来了“9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新一代大学生。“90后”成为了一个很常见的用法。笔者担任三本高校辅导员工作,与“90后”大学生有一定的交集。在日常学生工作中,注意对学生思想现象的观察、收集、分析,得出了“90后”大学生更好面子、自我认识更强等结论。希望笔者对思想现象的观察成果能够给相关思政工作者一些借鉴。同时,本文中对思想根源的分析难免不足,也恳请广大同仁不吝赐教。

一、“90后”大学生生活背景概述

笔者作为“80后”大学生,在初中时期才接触互联网,到了大学时才刚有各类社交网站,而到了大学毕业才有智能手机。所以“80后”大学生虽然出现了一些专注于网络的“宅男宅女”,但所占比例较低。一些集体活动,诸如象棋、扑克等也在80后大学生中流行。

但“90后”大学生则较为不同。他们往往很早就接触到了网络,而他们接触到的网络已经是各种社交网站、网络游戏十分发达的网络。[1]而在他们对网络比较熟练之后,以智能手机为主导的移动端网络又兴起了,网络变得无时不在。而在网络时代,同时也是“自媒体”时代[2],“90后”大学生难免受到一定影响。

就笔者观察,“90后”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较80后大学生增多了。当然,这里需要做出一个说明,“80后”大学生往往上网就是下载电影或者玩网络游戏,而“90后”大学生上网可能仅仅是手机上网发个微博,刷几下微信,用碎片时间阅读一些新闻和帖子等。所以对网络的应用上不能说“90后”大学生更沉迷。

但是网络的广泛使用,会导致大学生真正人与人、面对面社交机会的减少。而想要上网,必然需要一定的设备,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是大学生的三大件(按照必需程度排序)。有的学生只有手机,而有的学生三件都有。虽然都是能上网的手机,但是也有千元机和5000以上的高端机的差别。所以学生的虚荣心更容易被刺激起来。

虽然上网设备多种多样,但是大家接触到的网络都是一个。而网络上信息之庞杂,又是大部分学生难以甄别筛选的。所以很多学生只是阅读了一个方面的信息,就认为在自己在看问题的层次上已经卓然不同,已经体现出自己不同于旁人的特点。这增长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认同,但是并不能说完全向着一个好的方面发展,以下将详细讨论。

二、“90后”大学生部分思想现象探究

由于工作时间、工作经验以及个人精力原因,不可能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现象都加以总结,仅仅是对几个印象较为深刻的现象进行分析。本文没有针对任何学生,仅仅是进行一些学术上的探讨。

(一)碍于面子不愿意拼命学习

学习是个苦差事,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这样。大学生如何在大学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到充足的专业知识,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在这里笔者不进行阐述。“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都会受到学风校风教育,对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都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在具体执行学习计划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

部分“90后”大学生,认为在大学里还起早贪黑的学习是一件很傻的事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即使想要学习,也不会告诉周围同学自己去学习了,而是会说自己去图书馆看闲书,或者说去上网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90后”大学生更欣赏偶像人物,那些学习毫不费力(至少显得毫不费力)而成绩很好,同时人缘很好(有个很好的男/女朋友就更好),又没耽误活动、上网的同学。这样潇洒的学生有,但数量上凤毛麟角。

大学生有时候看问题并不全面,他们往往不会理解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可能那些同学在他们看不到的时候拼命学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即使好好学习一下,也比不上这些人,而天天学习,难免会不修边幅、灰头土脸,最后成绩还比不上这些潇洒的学生,会很丢面子。

所以就出现了有的学生说是去看闲书,其实是去学习,当然这是好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则是不去学习,而把谈恋爱、上网休闲等方面学了个全。毕竟学习需要吃苦,而这些就不用。

笔者从事学生工作中,在学生即将升入大四找工作时,经常会被一些学生请教如何提高英语水平,赶紧通过四级。这些学生往往都是看到其他同学很轻松就通过了四级甚至六级,因而自己没有认真准备,每次都铩羽而归。通过四六级的学生除了一部分是基础很好的,更多的是下了很多工夫的,只是下工夫的时候别人没有看见。所以很多学生就只是效仿了他们看似不学习的态度,而没学到他们真努力的工夫。

(二)自我认识强

自我意识包含三个层次,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3]自我认识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既包括对其自身的种种认识,又掺杂在对这一群体的群体认识中。而到了自我认识更强的“90后”大学生,作为学生工作者所能观察到的学生思想现象,则是每个学生都很有想法,但是学生之前又会流传种种传闻,而学生对这些传闻往往也是深信不疑,有近乎天然的认同。而学生对老师的忠告则往往置若罔闻。

就具体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学生思想现象而言。笔者的学生升入大四之际,面临就业或者考研的选择。笔者联系相关教研室老师进行了专门的讲座进行讲解,但是参加讲座的学生寥寥无几,需要通过学生会、学生干部统计出勤的方法保证参加人数。问其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不愿意再去听老师讲;而很少部分学生,宁可继续混日子,也不愿意去接受新的认识。笔者组织上一届考研较成功的学生做经验交流,而仍然应者寥寥,学生认为听这些没用。当然,来的学生和上届学长进行了很好的交流,是有所收获的。

从这两个事例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是很强的,但又伴随着遇到问题依赖同学的习惯,这时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转变为了对自己这个群体的认识。遇到问题,“90后”大学生往往首先想到自己应该怎样解决,之后再想问问别的同学如何解决,而向相关教师请教往往排在比较次要的地位。

(三)遇事的“等、靠、要”心理

人的思想是复杂的,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析“90后”大学生的种种思想现象,难免停留于对表象的分析上。

就笔者接触的“90后”大学生,虽然有很强的自我认识,好面子,但是真正遇到人生道路问题的事情上时,盲从现象比较严重,放到后进生那里就是混日子的现象很严重。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学校会统一组织报考四六级、计算机二级,部分专业会统一动员报考一些资格考试。因此使得学生较为普遍的养成了等靠要的习惯,认为一切都顺其自然,在对待入党、找工作或者考研的问题上尤其如此。

大学生入党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各高校往往严格选拔,只有较为优秀的学生干部,或者十分优秀的普通学生才能经过选拔加入党组织。入党并不是随大流的事情,笔者所在高校入党名额会截止在大三年级,不考虑大四学生入党。而到了大四,学生找工作需要党员身份了,有学生直接来问我,最近有什么入党的活动,原话即是如此。学生把之前学生党员付出的种种努力当成了顺利成章参加了就应该有成果的“活动”,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在找工作问题上,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专业技能较差,没有相关资格证书,同时也没有参加学生活动。很多学生最后为了保住干部身份,草草找个单位勉强落脚,把三方协议签好。

对待考研问题上,这是一项能多做绝不少做的工作。当笔者提出建议,让学生去和相关导师联系,阅读相关方面的论文,而前来咨询的学生会反问,是不是所有人都得这样。一句话暴露出了随大流、等靠要的心理。当然,这还是比较积极的学生,会主动来向老师咨询,而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是局限在有限掌握的信息里就满足了,不会来向老师咨询。

三、已经采取的部分措施

针对以上笔者工作中观察到的现象,笔者在开展学生工作中有如下一些办法:

首先,认真筛选、培养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学生干部和党员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在同学中有威信的,同学们愿意在一些事情上听从这些具有领导气质的干部。这样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即使学生不愿意参加,也可以通过学生干部动员学生被动参加。毕竟即使被动参加了一些讲座,也比根本不来要好一些。

其次,日常学生工作中注意均匀布置工作。很多辅导员布置工作都会找固定的学生干部,而很多事情对于这些学生干部已经是轻车熟路,但是对于其他学生仍然是云里雾里。诸如四六级、计算机考试统计报名,重修选课报名等工作,可以在找学生谈话时,顺便布置给学生,不一定是学生干部。让学生走出宿舍,从事一些工作。毕竟很多工作,在没有做的时候是不明所以,会认为有很多麻烦;而已经着手去做了,就会去动脑想出很多办法。辅导教师在这里应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再次,注意与家长沟通。学校、学生、家长,是学生工作应注意的三个方面,积极与家长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很多问题,通过与家长沟通,可以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

四、结论

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90后”大学生好面子、注重自我,都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不能一概否定,需要认真加以分析、引导。

本文所涉及的一些现象,是笔者通过为时不长的学生工作观察出来的。在分析原因、总结办法上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丁凯,马涛。校园新型网络交流模式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以“人人网”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6月。

[2]张萌萌。90后大学生网络自媒体思想教育工作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2月。

自我认识总结 篇三

【关键词】德育;思品;教学

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和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归结起来主要是自我激励、自我认识、自我实践、自我评价、自我调控。那么,采用什么办法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呢?下面是笔者的看法。

一是以常规为基点进行精细管理,大力推进德育的创新。因为,学校的德育工作遵循“以人为本”,因此,要制定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具体要坚持常规立校的思想不动摇;努力推进德育创新;构建全民育人、齐抓共管的新机制;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学风纪律的根本转变;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等。

二是落实班主任管理责任制。班主任要对班级工作全面负责;协调和带动科任教师、增加合力,提高班级管理效益;班主任要主持“师生互动成长”活动,即每学期每位课任教师分包五至十名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每月给分包学生谈一次话,跟踪记录转化提高情况,月月向班主任通报。教师人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个个成为做思想教育工作的能手,努力做到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

如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工要进一步树立“常规立校”的共识,学校德育工作人员就能加大对班级、学生的纪律,卫生、行为习惯的检查、考评力度,对严重违犯学校规章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学生严肃处理。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级德育网络建设,扩大教育功能。全体教职工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对学生“真诚关爱、积极引导、严格要求、耐心规范”;鼓励班主任定期对学生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的状况及平时在家的表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强化教育。

如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工要进一步树立“常规立校”的共识,学校德育工作人员就能加大对班级、学生的纪律,卫生、行为习惯的检查、考评力度,对严重违犯学校规章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学生严肃处理。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级德育网络建设,扩大教育功能。全体教职工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对学生“真诚关爱、积极引导、严格要求、耐心规范”;鼓励班主任定期对学生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的状况及平时在家的表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强化教育。

在安全教育方面,要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养成教育结合,与教学常规管理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突出“严、实、恒、新”的特色。即安全工作要有严密制度,严格管理;工作目标实在,把不发生安全事故作为衡量安全工作的唯一标准;坚持把安全工作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坚持全员参与,与社区配合,警区合作,形成从学校到家庭,从校园到社会的安全管理网络,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是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有句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明白自我的特点,如长处、短处、优点、缺点、成绩和不足等,才有可能进行自我教育。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意在说明一个人要经常自我思考、检讨。总结,以便弃旧图新、 取长补短、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不断进步。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按照思想道德行为准则,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进行正确、全面的自我认识、了解,从而发挥自我教育作用。

教师结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恰当引导学生针对其相关相联的主题,介绍自己的认识、看法、体会、感受和思想行为,从而发挥自我教育作用。常言说:“自己脸上的火墨自己是看不到的。”这句话是根据人们一般只片面地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总结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对照道德行为规范,鼓励学生大胆自我检讨,以达到自我认识、教育之目的。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品德认识、品德观念,只有通过实践的深化、检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任何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自我教育活动亦不例外。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讲解以及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使学生对其道德观点、道德品质、道德、行为有了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自我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评论,以期通过自我体验活动,达到对这种观点、品质、行为深化、巩固之目的。

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义务劳动、生产、服务劳动等实践活动,进行自我训练,从而产生自我教育作用。教师结合教材、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要求,指导学生自订自我节律约束的规章制度,自我规范执行,以此进行自我教育。

此外,要让学生发挥自我评价的教育作用。自我评价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的综合性的集中体现。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一自我教育活动,发挥自我教育作用。教师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对某一观点或某一品德行为进行自我评述,从中进行自我教育。在教学中,对照有关内容组织并要求学生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对自己的品德行为进行自我评判。组织学生自我评述、自我评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鉴定,明白自己思想品德行为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今后努力的方面。

自我认识总结 篇四

[关键词]远程学习者;自我认识;内涵;范畴;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008(2010)01―0081―09

自我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也是最为现实的人生问题。古希腊司芬克斯之谜给人的根本警示就是:认识你自己,否则你就会被毁掉。而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与光明之神阿波罗把“人啊,认识你自己吧”这条箴言镌刻在神殿门楣上,并且认为这句话包含了他对人类的全部教导。

就远程教育来说,远程学习者最为基本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学习者唯有认识、把握和实践自我,才能最大效度地利用远程优质教育资源和灵活的教育管理制度。认识自我是远程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也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基础。

一、自我认识的内涵与范畴

(一)自我认识的内涵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自我认识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意识,主要表现在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属于自我意识的认识范畴,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图式、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1]自我观察(内省)是由自己藉着非感官的知觉观察自身的某些状态和心理来认识自己。自我图式是对自我的认知概括,主要是基于过去的经验,通过与社会互动,加工与自我相关的信息。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是由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元素组成的有机的认知系统,贯穿个体的经验与活动,表现为个体的特定习惯、行为、思想。自我评价是主体对自己思想、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与评价,也是主体对自我价值的评判。

从远程学习的角度看,自我认识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状态和特性的整体把握,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问题的认识、洞察、反省的过程与结果。它主要包括认识学习意义,确定学习需要,明确学习目标/任务,诊断学习风格,发现和利用优势智能,保持学习动机,元认知(反思)水平等部分。简言之,自我认识主要是指学习者对自身的学习需要、学习目标/任务、学习风格、智能优势等方面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以形成正确的自我镜像。[2]

自我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学习方面形成一个“清晰和正确的自我镜像”,引导和促进学习者在自身特性与远程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支持服务、教学管理机制等)之间寻求、确定最佳的结合点,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从而提高远程学习效果。

(二)自我认识的范畴

根据远程学习的实际,远程学习者自我认识的范畴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如表1所示。

二、自我认识的意义

对远程学习者来说,自我认识是确保学习顺利进行的起点或基点。通俗说来,远程学习者的自我认识就是要知道“自己是谁”,“要往哪里去”,了解自己的特性或状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真正在远程教育的平台上实现“按需所求”的个性化学习,实现“自己的”学习,促进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否则,难免迷失自我,随波逐流。

1.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理论上来说,远程教育所提供的资源或条件是外因,学习者是内因。远程教育类似于丰富的教育或学习超市,汇聚优质的资源,提供体贴的服务,运行高效的网络,提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但如果学习者缺乏自我认识或自主能力,则无法在这个“超市”中实现选择,无法与远程教育发生有意义的对话和互动,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的学习超市将成为一种教育“乌托邦”。比如,今天,当“360/24/7”全天候的学习环境摆在面前,为什么大多数学习者反而变得六神无主?这正是学习者自我认识匮乏,自主能力虚弱的缘故。我们一天不能唤醒学习者的自我认识水平,不能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远程教育理念就无法着床,优质教育资源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体贴的服务就无法“贴近”,网络的高效运行就会华而不实。毕竟,所有这些都需要学习者发出自己的声音――那种基于自我认识的判断、选择和行动。

2.寻找合脚的“鞋”。在浩瀚的远程资源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必须以自我认识为基点,必须依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个性特征和能力条件,比如选择什么专业?更新什么知识和技能?选用什么学习策略和方式等等,都是对自己的选择力、判断力和执行力的一种挑战。在这种寻找和定位过程中,你能否尊重自己?不为外界潮流或他人的喧哗所诱使或逼迫?能否坚持自己的选择,倾听内心的真切召唤?关键在于是否真正拥有自我认识。在现实中,不管有多少典范或“模特儿”示范,它们仅仅是一种启示,决不是可以直接搬用的对象,你必须有“量体裁衣”和“因人而异”的自主意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美的,而这种“适合”必须建立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

3.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自主的意义是指主宰、主动、自觉、自发、自律和创新,有赖于学习者的自我认识。一般来说,只有充分的自我认识才可能有实效的自主,自我认识水平高则自主学习能力强,比如能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能创新性地学习(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对学习内容能独立思考,多向思维,从多种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综合,创造新事物,或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去适应新情况、探索新问题,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能自我调控地学习;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美好的憧憬和丰富的想象力,并有实现理想的愿望和责任感;能主动适应群体/团体的生活;具有交流和沟通意愿与能力,能与群体成员相互协作;善于构建实体或在线学习小组,参与构建和维护学习者共同体,等等。此外,自我认识是终身学习、独立学习和成熟人格的标志,是个体成功规划、实施和调节生涯发展设计之路的依托。

4.是个性化学习的保证。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与生俱来的天使”,每个人都可以成就最好的自己,那么,最为理想的学习方式或状态就是个性化学习。要实现个性化学习,除了有足够的学习资源和各种支持服务条件之外,最为关键的就是学习者能否明了自己的“个性”,即与众不同的特性(包括理想、信念、志趣、学习风格、学习方法、优势智能等),能否把握自己的个性特点,能否利用远程教育条件创设个性化学习环境(PLEs),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否则,个性化学习永远是一厢情愿的事。而个性化学习的重要保证之一就是学习者具有充分的自我认识,这是学习者的任务,更是远程教育机构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5.是提高学习绩效的保障。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线性过程,是一种持续计划、监控和调节的循环递归、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我认识扮演着一种极其重要的“元认知”作用――学习过程前、中、后的反思,从学习目标计划、具体执行到学习结果,实施全程实时监控,判定目标的适合度,反省执行的努力度,评判结果的满意度等等,并且根据反思的结果调适学习过程,如调节学习目标的难易度、学习内容的适切性、学习步骤、动机、策略和方法等等,以确保满意的学习绩效。

三、自我认识的实现

根据自我认识的范畴,结合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实际,我们分别从“学习意识、学习需要、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风格、优势智能、学习动机、元认知”等方面来探讨远程学习者实现自我认识的指向和方法。

(一)学习意识

对远程学习者来说,自我认识首先要解决的是学习意识问题。学习意识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的意义、功能或作用具有正确的认识和强烈的认同,明了学习,特别是终身学习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具有明确的学习指向和持续学习的习惯。

1.学习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如果说农业社会是“强者生存”,工业社会是“智者生存”,那么我们现在所处的信息社会就是“惶惶者生存”。所谓惶惶者,是指知识恐慌或本领恐慌。今天,恐慌的根因是因为知识更新速率增快,社会发展变化急速,竞争日益激烈。每个人都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优势,我们时时处在重新洗牌的境况中。学会持续不断地学习,是适应变化的不二法门,每个人唯一的竞争优势就是比别人学得更快、更多、更好,学习是人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学习是一种应变之道。10年前,S・约翰森在《谁动了我的奶酪?》生动地阐述了“变是唯一不变”的生活真谛。[3]“奶酪”是一种隐喻,指我们生命中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或各种美好的东西,如财富、竞争优势、文化地位、和美的感情、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等。约翰森告诫我们,未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不改变自己,就会被瞬息万变的未来所淘汰,懂得随机应变并享受变化的人,才是未来最青睐的人。生活在一个变化的时代,意味着危机和机遇丛生,每个人随时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时常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如果我们在各种变化中总耽搁于失去的痛苦、决定的两难、失望的无奈……那么生活本身就会成为一种障碍,久而久之,就会滞留在生活中的某个角落,懒得变动或没有勇气和激情再去变动和追寻。在我看来,学习是应变之道,是在变化时代维系、保鲜和做大“奶酪”的根本所在。因为,学习意味着除旧更新,激情创新,意味敢于正视挑战,刷新自我,意味着把握大势,与时俱进。所以,今天,如果要问谁动了你的“奶酪”?没有谁!只要你停止学习了,或者丧失了学习的意识或能力,你的“奶酪”就会发霉或失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还是一种人生保障。

3.学习是一种人生责任。人生有许多责任,但最根本的责任或者说责任的胜任与履行有赖于学习。因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新陈代谢,获取强劲的学习力,才能不断地应对变化中的各种责任挑战,如更新岗位知识技能的需要,抚育子女的需要,营造和谐感情(亲情友情爱情)的需要,优化生涯设计的需要等等。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赛程,比的是恒心、意志、高远和完满,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确保激情和能力,激发无穷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如此,我们才能兑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承诺。当对学习拥有一种自然的人生责任感时,学习就成了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精神境界。此外,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时代,利用远程开放教育和继续教育搭建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我们有责任成为合格的学习型个人。

4.学习是一种人生习惯。好的习惯铸就完美的人生,需要从意识或观念开始。常言道,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而习惯决定于意识或观念、言语和行动。因此,学习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意识:①想学:有明确的学习指向,强烈的学习动机,锐意进取,自强不息,有所作为;②勤学:持之以恒,绵绵不绝;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③真学:不随波逐流,不标榜矫饰,不把学习当作一种时尚的门面,而是真正把学习作为增进人生动力的方式,做投入型的学习者;④深学:制心一处,不心浮气躁,精益求精,不浅尝辄止,做建构性的学习者;⑤善学:各种学习策略、方法和工具“存乎一心”,把知识看作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理论与实际融通,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做解决问题的学习者。

(二)学习需要

学习需要是指在某一特定情境下,学习者“目前的状态”与“期望达到的状态或应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学习期望主要来自社会或他人(家长、教师、朋友等)对学习者提出的要求,以及学习者对自身的要求。学习需要直接受影响于学习意识。比如,一个学习意识明确或强烈的学习者通常会根据情境(时代、社会或工作、生活等要求)来确定自己需要及时刷新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产生学习动机,进入学习状态。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分析学习需要的主要目的是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对现有的学习资源及约束条件进行分析,并在学习设计时确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方法和途径。从分析学习需要来说,远程学习者的自我认识可从如下方面来把握。

1.认识学习需要的类型。伯顿(J.Burton)和梅里尔(P.Merrill)把与教育有关的需要分为五类。[4]远程学习者可以根据以下参考来判断自己的学习需要类型:①常模的需要:指个体或集体在某方面的现状与既定标准比较而揭示出的差距。既定标准包括国家各种类型的标准测试、国家认可的各种各类教学大纲等。当一个学习者的行为低于既定标准时,那么就会产生常模的需要;②感到的需要:是个人认为必须改善的需要或渴望,表明个体在行为或技能水平与渴望达到的行为或技能水平之间所存在的差距;③表达的需要:是个体或集体把感到的需要表达出来的一种“需要”;④比较的需要:是同类个体或集体通过相互比较而显示出来的差距;⑤预期的需要:指将来的需要,是长期学习目标形成的前提和学习的原动力。

2.掌握分析学习需要的方法。远程学习者可以根据如下基本方法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①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将自己所学的课程目标与自己的学习现状做比较,确定二者之间的差距,从而确认学习需要;②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以社会实际需要作参照系,明确自己的目前状况与其之间的差距,从而确认学习需要。

上述二者的区别是期望值的参照系和信息收集方法不同。内部参照分析法容易操作,省时省力,但无法保证满足机构或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外部参照分析法操作比较难,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能使学习与社会需求直接发生联系,保证学习的实效性,做到学以致用。如果远程学习的课程设置符合社会需求,那么,势必给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带来极大的便利。一般情况下,远程学习中的学习者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确保需要分析的合理性。

(三)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制定和学习任务分析是远程学习者最为直接具体的自我认识。

1.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预期的行为变化,亦即通过学习以后自己“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和具体的把握。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求具体、可观察和可测量,不能笼统抽象。它体现在教师一方是教学目标设计。虽然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目标往往是由教师或教材呈现,但对于远程学习者来说,由于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要使然,目标更需要自己去把握。

2.学习目标水准如何?如何制定具体详细的目标是技术问题,在此之前,更重要的是要从宏观上把握学习目标的指向。如果能从宏观上把握学习目标的层次、水平或意义,那么,具体学习目标的制定就有根本的价值保证。一般说来,远程学习者可以运用如下几个参照系来从宏观上把握学习目标的指向。①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布卢姆团队(Bloom,2001)在新版认知目标分类中,依据认知复杂度由低到高把认知水平分为六个层级:知道、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用以表达学习者的学业行为表现。根据这一层级,学习者可以确定自己的认知目标处于何种层级。一般说来,前三种为低阶目标,后三种是高阶目标,为研究者所强调的目标层级。[5]②坎贝尔的理性思维发展指向:坎贝尔(Campell, 2003)认为,学习者应当重视发展“理性思维”能力。所谓“理性思维”,通常是指深层次理解知识与运用知识时的心理活动状态和信息加工方式。他提出了学习者必须重视发展的20种理性思维能力:分析、提问、归类、交流、比较、联系、对照、精细加工、评价、推测、解释、测量、观察、运作、发现范型、预测、排序、总结、综合、确证。[6]③马扎诺的学习维度。马扎诺(Marzano)认为,学习包括五个维度:一是学习者的态度与感受(对学习活动、学习任务有积极的态度和感受);二是获取与整合知识(运用相应的策略学习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三是扩展与精练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运用于不同的情境,主要涉及八种基本的思维技能和思维过程:比较、分类、抽象、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证据支持、分析错误、分析观点);四是有意义地运用知识(主要涉及五种思维技能和思维过程:决策、问题求解、创见、实验探究、调研);五是生产性的思维习惯(思维具有批判性、创造性和调节性的特点)。所有的学习都发生于学习者的态度与感受(维度1)以及运用生产性的思维习惯中(维度5)。学习者应当重视学习维度的整体性和发展性。[7]④高阶能力发展模型:是指适应信息/知识时代需求的,以高阶思维为核心的能力结构,主要指十大能力: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8]

根据上述参照框架,远程学习者在思考学习目标时,可对自己做如下发问:我的学习目标是在高阶层级吗?我是在发展理性思维能力吗?我的学习维度是整体的和发展的吗?我的学习能促进高阶能力发展吗?

3.具体学习目标的制定。远程学习者在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时,可参照教学目标编写的具体方法,即ABCD法。A(Audience):学习者;B(Behavior):学习结束后我能做什么?即行为;C(Conditions):要达到或完成规定行为所处的情境或所需要的条件?D(Degree):衡量行为质量的最低程度?

4.学习任务分析指向。学习任务分析是指学习者为达到预期学习目标剖析所需要的从属知识和能力及其相互关系。学习任务通常是学习内容尤其是单元学习内容的具体化。学习任务分析目的一是明确“学什么”(明确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范围是指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广度;深度是指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程度);二是确定“如何学”(明确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决定学习顺序)。

远程学习者在分析学习任务时,可回答如下系列问题。①学习任务的选择:必须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才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②学习任务的重点:确定学习任务的关键成分,分清主次,抓大放小;③学习任务的组织:对确定的学习任务进行组织,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分析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科特点,以相应的方法组织相互联系的各项学习任务。如,按照年代、时间的顺序组织(历史);由简到繁的顺序排列(外语、化学、生物);先整体后局部的方式排列(地理);由先决技能到复杂顺序的方式(物理、几何)。

5.学习任务的种类。明确学习任务是认知的、技能的还是情感态度的?(如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不同的学习任务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或方法(如布卢姆将学习内容分为四类: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层次是知道、理解、应用、分析、评价还是创造?不同的学习目标层次所需要的时间、精力、学习条件和学习意义是不同的。对远程学习者来说,由于职业人教育的特点,要特别重视人际关系技能的学习,如咨询技巧、管理技能、讨论技能、合作技能、营销技能,等等。具体的学习包括寻求和提供信息、提议或建议、建构和支持观点、引导或控制讨论/交谈、提出异议和总括要点。

6.学习任务分析方法。远程学习者在分析学习任务时,可参照以下相关方法:①归类分析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确定为实现学习目标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用图示或提纲的方式,把需要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确定学习范围;②图解分析法,用直观的形式表示学习内容的构成及其相互联系;③层级分析法,明确达成学习目标所要掌握的从属知识或技能;以及信息加工分析法、卡片方法和解释结构模型法。不同的学习任务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如智力技能学习任务可采用层级分析法,动作技能学习任务可采用程序分析法和层级分析法,言语信息学习任务可采用归类分析法,态度学习任务可采用程序、层级或归类分析法,等等。[9]

(四)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10]具体说来,是指学习者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方式或倾向。无疑,不同的学习者对同样的学习内容可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不同的学习风格可能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个性差异的主要表现,洞察和把握自身的学习风格,是学习者自我认识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关键所在。学习风格通常是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的综合体。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开展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是学习者为使学习更成功、更自主、 更愉快而采取的行为和措施。一般说来,学习策略可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社会策略。元认知策略涉及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以及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价等过程对认知进行调整的行为。认知策略是指在信息中或解决问题时,进行分析、推理、概括、信息传递以及做笔记等帮助学习者获得知识或进行概念理解的行为。情感/社会策略是学习者用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较强的学习动机、与人合作学习和向他人求助等。成功的学习者更能频繁地使用多种不同的学习策略,能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灵活地选用各种策略,如复述、迁移、分组、关键词、联想、推理、组合、身体反应法、重复、记笔记等等。优秀的学习者能很好地利用元认知策略,能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确定学习目标、制定计划、调控学习行为,并进行自我评估。[11]

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J.Biggs, 1987)。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习者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12]自主性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调节性和反思性;探究性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所体现的系列类似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合作性是指学习者基于小组或团队协作所表现出来的分工与合作、发散与汇聚、交流与建构等特性。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是远程学习活动中的基本学习方式。

对于学习风格,远程学习者可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层面来实现自我认识。

1.环境刺激、学习时间和感知通道偏好。不同的学习者对不同的学习环境存在偏好。有的喜欢在安静环境下学习,有的则喜欢在有背景音乐或其他非噪音的环境下学习;有的喜欢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中学习,而有的则喜欢在光线柔和的环境下学习;等等不一而足。[13]

人在一天中有高低潮时段,处在高潮段时,精力旺盛、反应灵敏,学习工作效率高,处在低潮段时,容易疲劳、健忘迟钝,学习工作效率低。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时间节律,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学习时间的偏好。[14]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感知通道偏好。[15]如表2所示。

2.我的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是个人在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组织和加工时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是个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经常采取的、习惯化的态度和风格。[16]关于认知风格,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认知风格类型,其中以场依存―场独立的认知风格研究影响最为广泛。“场”是指外界环境,包含事物或人。场依存――场独立这一人格维度没有好坏之分,主要是涉及信息加工方式不同。

场依存――场独立的学习者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征。①场依存的学习者特征。在认知活动中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易受暗示,偏爱非分析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一般较偏爱社会科学,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对人比对物更感兴趣;其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适合真实环境的学习,善于与人交流;更喜欢严密结构的教学,教师明确的指导与讲解。②场独立的学习者特征。在认知活动中倾向于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不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知觉比较稳固,比较自主,倾向于在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信息,善于运用分析的知觉方式,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一般偏爱自然科学、数学,学习动机往往以内在动机为主,喜欢独立思考并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结论,但融入环境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欠缺;更喜欢无结构的学习材料或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17]

3.我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实现某一成就目标的主观判断,即“效能期望”(A.Bandura,1977),指人对自己实施某种行为的能力推测或判断。[18]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暗示或劝说和情绪唤醒。远程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主要依赖于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是最大的因素之一。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之,会降低效能期望。不过,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制约。

4.我的气质类型。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是人们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如言语的快慢、思维的速度)、强度(如情绪体验的强弱等)、稳定性(如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耐心等)和指向性(内向或外向)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组合。不同的气质类型的人有不同的行为习惯,如果不同气质类型的学习者能适配恰当的学习方式,则有助于提高学习绩效。[19]一般来说,气质主要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学习者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有利于把握自己的气质优缺点,扬长避短,促进学习。

5.独立还是结伴学习。有的学习者在独立学习时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进行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而当与其他同学在一起学习反而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这种学生自制力和合作能力相对较低;而有的学习者喜欢与他人一起学习,在集体环境中相互激励、相互监督、相互交流,更能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学生善于交际,但依赖性较强,自主学习能力不够。[20]

6.我属于哪种学习风格类型。远程学习者可以两种理论模型来判定自己的学习风格类型。

其一,学习圈理论。该理论是由库伯(D.Kolb,)在系统研究人类历史上各种学习理论和学习策略的基础上提出的,也叫“体验学习圈”,即包含四个基本学习环节的体验学习过程:①具体体验:学习的起点或知识的获取首先是来自经验(直接或间接经验);②反思观察:对经验过程中的“知识碎片”进行回忆、清理、整合、分享等;③抽象概括:从理论上对反思的结果进行系统化和概念化;④行动应用:对已获知识的应用和巩固,是检验学习者是否真正“学以致用”或是否达到学习效果的阶段。如果从行动中发现有新的问题,则意味着新一轮的学习圈开始循环。人的知识就在这种不断的学习循环中得以增长。因此,体验学习圈不是一个“循环”,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21]

学习圈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差异。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气质、生活、阅历、教育背景的差异,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必然有差异。库伯把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为四类:经验型学习者、反思型学习者、理论型学习者和应用型学习者。这四种学习风格类型不存在优劣的价值判别,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互补性,如表3所示。

库伯还认为,集体学习比个体学习的效率高。因为集体学习崇尚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反对孤立和封闭的学习,倡导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沟通,重视学习者的相互启发、分享知识。正因为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风格,才有不同的观点,在差异和碰撞中,不同的思想得以“交换”,知识得以增长”,显然,集体学习的模式更有利于知识的生产和传播。[22]

其二,自然学习模式。该模式是由麦卡锡(B.McCarthy,1979)提出来的,也叫4MAT模式。其显著特点是关注学习者的特点和偏好。她认为,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23]如表4所示。

心理学研究表明,受先前经验和遗传的影响,学习者存在不同的学习策略、方法和能力。最有效的学习,是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因素(语言、文化、社会背景)的个体差异。学习者的社会交互、人际关系和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差异都会对学习产生影响。[24]

(五)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系学习活动的驱动力,也叫学习动力。学习动机决定个体的自觉性、积极性和选择倾向性,直接影响学习绩效。动机因素在学习中占重要地位。学习动机强的学习者,会在学习中付出更大的努力,表现出更强的毅力,学业成就也更大。远程学习者可以根据以下方面认识自己的学习动机。

1.认识学习动机的构成。奥苏贝尔(D.Ausubel,1978)认为,学习者所有指向学业的行为动机,即学习动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①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求知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如喜爱经济学;②自我提高内驱力:改善胜任工作能力或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如为了毕业;③附属内驱力:获取他人赞许或认可的需要,如教师的要求或家人的期望。三种内驱力以认知内驱力最为重要,也最为稳定,因为它内在于学习任务本身之中,此外,三种内驱力在成就动机中所占的比例通常因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及人格结构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25]

2.哪种动机占优?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把学习作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如升学、求职、通过某种考试以获得学位和资格等。综合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本身感兴趣。研究表明,具有综合型动机的学习者比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能取得更好的学业水平,虽然工具型动机也能导致学习的成功,但综合型动机却使学习者能取得更高的学习成就。[26]

3.成败的归因方式。归因理论是一种以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韦纳(B.Weiner,1980)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人们常将自己行为成败归因于以下六个方面: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及其他因素。这六个原因按其性质可归入三个维度之中:①内外源:即影响活动成败的原因是来源于个人主观条件还是来源于外部环境;②稳定性:即影响成败的原因是否稳定;③可控性:对影响成败的原因个人能否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控制。[27]

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归因方式将导致个体不同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反应。其一,如果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产生的满意度较高,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努力,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会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倒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会受到鼓励。其二,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其三,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受到最低评价。为此,韦纳对归因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性的维度。[28]

远程学习者应经常反思自己对学习成败的归因方式,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将成功与自身因素、稳定因素和可控因素相联系,以保持自己稳定持续的学习动机。

4.竞争还是合作?竞争和合作是学习者在动机激发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倾向,二者都是动机激发的主要手段,但有些学习者更倾向于通过竞争激发学习动机,这类学生往往拥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独立性较强,但容易自负;而有些学习者喜欢通过合作学习,这类学生通常人际交往能力很强,但容易产生依赖性。实际上,对学习动机激发来说,竞争需要合作,合作需要竞争,正所谓当今流行的“竞合”一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动机影响所学内容和所学程度。同样,个体的情感状态、信念、兴趣、目标和思维习惯也影响学习动机。学习者的创造力、高阶思维和好奇心都有助于促进学习动机。新颖性适度和难度适当的、与个体兴趣相关的、可由个人选择和控制的学习任务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掌握复杂知识和技能,需要学习者长期的努力和指导性练习。没有学习动机和一定的压力,要学习者自愿地付出努力是不太可能的。[29]

(六)优势智能

认识自己的优势智能是什么,是怎样的一个结构,是远程学习者实现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窗口或路径。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存在多元智能,其中至少又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每个人只要在优势智能领域内致力发展,就可以顺利地开展学习,开发潜能,走向成功。无数的事实说明,杰出人士,总是找准了自己智能优势,并且在优势智能领域内悉心耕耘的人。如同松下幸之助所说,人生成功的诀窍在于经营自己的长处,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必将使自己的人生贬值。因此,对每个远程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不是自己聪明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自己到底在哪些方面聪明。

多元智能(Multi-intelligences,MI)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H. Gardner ,1983,1999)提出来的一种不断发展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能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多元智能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方式是多元的。目前比较成熟的多元智能是指八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视觉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不同的智能对应着不同的认知特点、杰出人物、最佳的学习风格和有效的学习方法。[30]如表5所示。

以多元智能理论框架为参照,远程学习者可以认识和充分组合利用自身的优势智能,选择适当的学习目标、内容和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产生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七)元认知

元认知概念是J.Flavell(1976)提出来的,意思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31元认知是一种用于选择和监控思维活动的高阶策略,它有助于学习者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责任感。成功的学习者能反思自己是如何思考和如何学习的,能设定合理的学习或绩效目标,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或方法,并且监控实现目标的过程;当出现问题或未能充分或按时实现目标进度时,知道如何改进存在的问题,能为达成目标使用多种方法或重新评价目标的合适性与效用性。[32]元认知是远程学习者认识自我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可从如下方面开展元认知的自我认识。

1.认识元认知的结构。元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与调节三部分。①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关于认知活动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状况和水平的了解;后者是指个体关于认知策略或如何解决认知任务的知识;②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③元认知监控与调节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元认知结构的关键。它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其一是计划,即根据目标,计划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寻找问题求解的方法;其二是监控,即根据目标,及时评价学习策略的效果,反馈学习的结果;其三是调节,即发现问题与修正,调整学习策略。

2.理解和运用元认知策略。即一系列促进有效学习的计划、监控和调节策略。①计划策略:主要包括设定目标、阅读材料、产生待答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②监控策略:主要包括自我测查、集中注意、领会监控等,如阅读时对注意的跟踪、对内容的自我领悟,监控考试的速度和时间等;③调节策略:该策略是对监控结果的反应,包括调整速度、重新阅读、使用应试策略、复查等,如不理解时重读,困难时放慢速度,测验时先做简单的题目等。

3.运用元认知反思学习行为。远程学习者要养成运用元认知,特别是元认知的监控与调节策略来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如在面临学习任务之前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否激活和维持注意与积极的情绪状态?能否分析学习情境,提出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和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监控学习过程、维持或修正学习行为?学习活动结束后,能否评价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以有效地评价认知过程,把握认知活动质量的信息,找出认知偏差,并适时地调整计划或策略,保证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4.反思元认知应用能力/水平。远程学习者要认识和提高自己的元认知水平,应习惯于反思自己的元认知应用能力/水平。元认知能力有助于保证学习者“学会”和“会学”――讲究高效策略的学习,学会学习;帮助了解自己的能力、已有知识水平、个性特点以及学习内容/任务、学习环境等变量,自觉分析学习策略/方法与相关变量的关系,以选择最恰当的学习方法;明确自己该“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可控性。①是否有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即是否具有六方面的意识:明确学习任务、掌握学习内容的特点、恰当使用策略、把握自己的学习特点、调节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②是否有丰富元认知知识,即在学习中自觉应用认知和元认知策略;③是否有丰富元认知体验,即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心情,强化学习动力;④是否能进行元认知操作,亦即在学习活动前,能对学习活动制定可行的计划和安排,明确学习目标、内容和任务;在学习活动中,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在学习活动后,能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⑤能否利用反馈的条件与机会,即充分利用双向交流技术,创设表达、演示和练习认知及元认知策略的学习环境。[33]

当然,远程学习者对自身元认知能力的认识和发展,也有赖于远程教育机构,特别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相关资源设计所创设的条件,将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意识渗透于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课件制作、学习设计、辅导等资源提供和学习支持服务中。

总之,通过学习意识、学习需要、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学习风格、学习动机、优势智能和元认知等方面的反思,远程学习者能比较全面有效地进行自我认识,为自己的学习确定恰当的基点或原点,有效地开展远程学习,学会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目前,学界和业界已开发了许多有关学习风格、优势智能、气质类型、人格特质等方面的心理测量工具,学习者可以在网络上找寻相关量表进行测试,帮助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它伴随着人的一生。有效的自我认识,不仅是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前提,而且是有效自我管理的基础,而良好的自我管理是成功人生的关键保证。

[参考文献]

[1]自我认识。[EB/OL].[2009-11-09] .. [2008-09-01].

[27]Ausubel, D. P. (197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2nd ed.). New York:Rinehart & Winston.

[29]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EB/OL].study.省略/.[2009-10-01].

[30]Attribution Theory and Motivation.[EB/OL].education.calumet.purdue.edu/vockell/EdpsyBook/Edpsy5/edpsy5_attribution.htm.[2009-10-01].

[32][美]H.Gardner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3]Thinking Skills Topic : Thinking about thinking - metacognition.[EB/OL].www.省略/.[2008-09-12].省略)。

On Self-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ance Learner

Zhong Zhixian

(Jiangx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7)

【Abstract】 Self-understanding is the precondition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personalized learning and life-long learning, and also the foundation of self-management for the distance learner.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helpful references for the distance learner to do self-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domai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elf-understanding, and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distance learning, this paper also investigates the directions and methods of self-understanding for the distance learner,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earning consciousness, learning needs, Learning objectives, learning tasks, Learning styles, preponderant Intelligences and metacognition.

【Keywords】 Distance learner; Self-understanding; Connotation; Domain; Method

自我认识总结 篇五

虽然我入团不到一个月,我就深深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团组织使我健康成长,使我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作为团员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共青团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要端正思想,提高思想觉悟水平。在学习和生活上树立起作为共青团员应该起到带头和模范作用,其次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团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理论,在活动中实践理论,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也符合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再者按时缴纳团费,不拖后腿,争取为团的事业作出自己的微薄之力。此外,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严于律己,扬善抑恶、求实创造、与时俱进,将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认真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团的章程》,自觉履行团员的义务,执行团的决议,遵守团的纪律,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也是一个团员应尽的责任。

在学习之后,我懂得了科学的生涯规划,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刻苦学习,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新世纪在悄悄降临之际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要求,经济日新月异,科技翻天覆地,所以更多、更快、更广的吸收新知识即成了放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在其他方面也应该做到全面发展。所以,在课余时间,我也进行一些文体活动。平时在家里,我也常和家人一起出去打球以增加我在体育方面的能力。我还学习了关于礼仪和着装方面的知识,我认为懂得这些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充分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所以我在这方面也培养自己,使自己达到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

在个人成长的路上,我们不但要敢于创新,而且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作为团员必须具有积极的心态,乐观的精神,和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而且骄不躁,败不馁,能发扬团结友爱,关心他人,具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良好的道德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的养成过程。我从我做起,管好自已。只有这样才不会违背于作为新一代光荣的共青团员的精神。

当然“人无完人”,我也有缺点,相信在不断反省自己的同时,我会尽量做到有错则改,无则加勉。由于参加团的时间不长,政治思想觉悟还有待提高;对学习的规律仍需进一步适应,方法也尚需改进;在工作中,也要弥补不足,尽最大的努力为同学们服务。新的一年里,我一定认真要向老团员学习,勤勉敬业,在平凡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自我认识总结 篇六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是由美国著名的职业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在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错。目前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考虑的因素常常具有多样性和不稳定性,有时候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如待遇、地域、职业声望、传统观念等。这正反映了大学生在职业错的探索与定位环节上的薄弱。不论是选择职业还是更换职业,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上的信念和原则应当是始终如一的。只有这样,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才是连贯的、有效的。在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新途径,也是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

随着大学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变得尤其必要。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是高校对学生进行人生导航的必然。南通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以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贯穿职业生涯理论,旨在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观念、择业心理、个人职业特征评价等方面的辅导,以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形式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宣教式职业辅导,可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但是其教学方式的单一及对学生自身需求与能力的忽视,易流于形式,已不合时宜。南通大学教师在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吸收了心理教育中团体辅导的形式,以活动体验结合知识启发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广泛参与、积极体验,并从中获得感悟,掌握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三、课程的实施方案

课程目标:通过团体辅导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职业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学习、掌握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手段,自我探索职业错,并为未来的职业自我实现打下基础。课程用时:32学时,每周3课时,可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适应的教学人数:每班60人以内为宜。课程方案分如下四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导向与暖身

1、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基本知识。目的与要求:帮助团体成员了解职业生涯团体辅导的基本知识和具体要求,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认真的精神投入到学习、活动和体验之中。具体活动:自我介绍、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基本知识讲解。

2、相互认识、建立家庭。目的与要求:营造生动活泼的团体活动氛围,促进成员在以后的活动中自如地展示自我,积极地关注他人。建立小组,促进小组成员相识,营造安全的小组心理氛围,促成小组凝聚力的初步形成。具体活动:轻松拍打(热身活动)、马兰花开、心有千千结、亲人大团圆(结成小组)、心灵连线、我有一个家(建立小组)、团体辅导宣誓活动、握手告别(结束活动)。

(二)第二阶段:职业自我认识

1、自我关注。目的与要求:在形成小组凝聚力的基础上,促进成员开始关注自我(包括自己的生涯发展),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人。具体活动:抓与逃(热身活动)、捧打薄情郎、自制名片、美好家园、我是一个独特的人、组员心声(结束活动)。

2、自我认识。目的与要求:促成小组凝聚力的加深和小组成员较为充分的自我认识。具体活动:创新接力(热身活动)、我的职业梦想、我的过去与现在、我的家庭与影响、拥抱(结束活动)。

3、职业自我认识。目的与要求:通过电脑心理测试,使成员对职业自我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测试项目:气质测试、艾森克人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

4、进行深入职业自我分析。目的与要求:结合心理测试,进行深入的职业自我心理分析,并与小组成员进行分享与交流,从小组成员中获取一定的自我信息。并进行喜欢的生活方式、职业能力评估,职业自我综合分析(含气质、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具体活动:假如我有一百万(热身活动)、无价之宝(价值观探索)、我喜欢的生活方式、职业能力评估、职业自我综合分析(气质、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分享与交流、群抱(结束活动)。

(三)第三阶段:职业认识

1、职业实地采访与信息收集。目的与要求:通过对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的实地调查访问,收集职业信息,加深对职业世界的认识程度。具体活动:征集相关职业、确定职业实地采访计划、小组职业实地采访、小组职业采访报告写作。

2、职业风采展现。目的与要求:各小组通过自己的创意活动,进行职业实地采访报告的汇报与交流,以展现多种职业风采,形成资源共享局面,促进全体成员对职业世界的全面了解和深入认识。具体活动:注意力辅导(热身活动)、猜职业、小组职业风采展现、职业风采展现评奖、我可能的职业选择、我的生涯规划与职业选择(布置课外作业)、小组群抱及告别(结束活动)。

(四)第四阶段:生涯规划

1、职业生涯规划。目的与要求:结合职业自我分析和职业认识,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掌握生涯规划和生涯抉择的方法。具体活动:小小动物园(热身活动)、分享我的生涯规划与职业选择、生涯方格练习、生涯抉择平衡单练习、总结与讨论、团队群抱(结束活动)。

2、笑迎未来。目的与要求:引导成员共同解决生涯规划中遗留下来的问题,纠正生涯规划与职业选择中的错误理念,让学生自己探讨生涯困惑并评价职业生涯团体辅导的总体状况,在良好的情境与氛围中结束课程。具体活动:生涯困惑秘籍(热身活动)、实话实说(生涯困惑集体探讨)、誓言执行情况反馈、把心留住(结束活动)。

四、课程评价方式

1、起始评价。起始评价即在课程实施前进行的评价,可以用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座谈会或教育心理测量等形式进行。内容应包含学生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如兴趣、性格、能力、生活方式等),目标的清晰度(有没有目标,长期目标或短期目标等)、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及兴趣、对学习的专业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无了解及了解程度、对生涯规划有无了解等等。起始评价所得的资料可做来课程设计的参考,也可作为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依据。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前,教师精心设计了大学生生涯调查问卷,含16道选择题,内容涉及自我认识、个人未来五年计划、所读专业与自身兴趣、对于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找到工作的信心等方面。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制定教学方案。如,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仅限于对职业名称的知晓,对该职业具体是做什么、需要哪些能力却不知道,因此在教学方案别安排学生做调研,通过亲身探索真正了解职业;同时,很多同学自我认识模糊,不了解自我,教师即在教学方案中安排各种心理测试、游戏活动等帮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自己。

2、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即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实施评价,在课程进行时及时收集教学活动信息,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记录课堂气氛和学生反响,并即时调整教学,以适应学生需求。如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价值观并不清晰,而且进入大学后对事物的看法发生改变而无所适从的情况,在课程别安排了价值观澄清的内容。

3、终结评价。终结评价即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课程效果的评估,可以重做起始时的调查问卷或量表,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进行个别访谈、学生满意度调查等。并以此作为改进课程和实施下一步职业辅导的参考,对于学生仍疑惑的比较集中的问题,也可再次以讲座或其他形式予以澄清。课程实践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对于学生了解职业规划、提高自我认识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使得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识更加客观、清晰。

实践中发现课程实施后,学生对今后的专业发展前景和对职业的了解程度并没有太大改观,还需要后续课程的跟进,特别是一些职业体验的课程,要给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机会。

自我认识总结 篇七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方法

Abstract: Self education method is one of the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t’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lf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 promote sel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t’s an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way in order to be able to becom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And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lays a promoting role.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elf-education; Method

一、 引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认真学习领会在今年五四青年节的讲话精神,立足于自身工作实践,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断努力,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路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实现途径上应围绕“自我需要――产生矛盾――自我教育”的规律建立创新机制,在方法上应通过积极引导,使大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省、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和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实现形式的探析,并理论联系实际加以实践创新,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同时期望能够成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促进和发展的作用。

二、 自我教育实现形式探析

(一)大学生要学会实现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是大学生个体正确把握自身的前提。在自我认识上,人不仅能够自我观察,还能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现实的自我是一个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增强的自我,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等情感,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调节,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在意识上,人不仅能意识到外界,还能够意识到自我,能够自我感受、自我体验等。前者是外界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觉知,后者是自我意识,是对主体本身及行为的理解和觉知。现实的自我是对社会依存性不断增大的自我,是一个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自我,是对外部社会环境的依赖不断增强的自我。在意志与行动上,人不仅具有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还有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等能力。现实的自我既是一个面临社会道德规范需要自觉自律的自我,又是一个面临社会竞争需要不断发展的自我。

大学生个体在认识到现实自我的不足之处时,就会产生新的自我教育期望和动机。首先,大学生个体的自我认识要在不断发展的开放环境中认识自我。大学生的学习环境是开放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大学生要以思想道德的先进性为指导,认识自己的差距所在,认识自己所处的水平,及时正确的判断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自身与模范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以及与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差距,确立自我奋斗目标,为实现自身的价值打下基础。其次,要具备较强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能够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要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优势以便取长补短、从而正确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二)大学生要学会自我反思与自省

自我反思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制定行动计划,选择合适的方法,维持良好的注意和动机,不断地进行自我反馈,并及时的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自我反思是精神上自我活动和内心反省的修养方法。正如黑格尔所指出:“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 [1] 要使思维从自发状态转变到自觉状态,必须通过科学的自我反思方法来实现。一是进行自我总结,通过对自己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的总结思考,分析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二是交流,通过交流探讨,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集体进行自我反思。三是心理健康辅导,通过心理专业教师对自己进行辅导,从心理学角度正确认识自我。

自省是指自我省察、自我反省。自省能力的提高是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建立在自我认识基础之上的,并在学习、生活和实践中通过自省积累和完善自我认识。因此,大学生要真正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道德状况,发现自身存在的道德问题,并自觉地、系统地进行自省,及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理性的把握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自我反思与自省的影响因素,有个体的主观因素,也有教育、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客观因素,在客观因素中教育因素的影响最为重要,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受教育者去自我反思、去自省。“教育者应采取措施,引导受教育者在确立理想自我的基础上,增强正义感、义务感、责任感、道德感,习惯于做批评性的反思,促使内省机制的完善和加强。” [2]只有通过自我反思、自省,受教育者对自己的认识和把握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刻,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从消极到积极、从被动到主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大学生要学会自我反思与自省是大学生个体把握自身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是自教自律的理性方式和最高层次,也是自我教育的必经之路。

(三)大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和进度,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我调节学习过程和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等方面。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强调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习所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构建,自主学习能够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大学生终身学习是一种生存性学习,是综合主体性、终身性和社会性的学习。强调大学生应把学习贯穿到自身一生的生活和工作之中,用不断的学习,学会生存技能,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需要,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和自我完善的本领。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科学文化知识总量的迅速增加,并且知识转换和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对于知识的学习势必要求具有自主性和终身性,个体要在知识与思想上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就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更新知识、更新思想,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在面对社会压力时通过自我教育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大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不仅为自我教育提供了新的内容,而且为自律提出新的要求,所以现代社会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

三、 结语

自我教育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是大学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本文通过对自我教育实现形式的探讨,让受教育的大学生认识自我、坚持自我学习、学会进行自我调适、开展自我反思,进一步增强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鞭策的能力,从而使受教育的大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主动进行自我教育,进而促进终身教育目标的实现。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实践,给大学生提供自我实践锻炼的平台,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促进大学生教育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注释:

[1] 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9.

[2]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184.

参考文献:

[1]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姜励群,吴福生,张渭城译。《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2] 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主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刁莉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自我认识总结 篇八

中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自我修养。如孔子提倡“内省身”、“内自讼”,提出了“以人为镜”、“自省克己”的自我教育思想。孟子强调,德行涵养要依靠“自得”。叶圣陶先生曾把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作为最终的教育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自我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因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自我教育能力是自我教育的核心。在对自我教育的研究上,过去长期的研究多集中在成年阶段,而对少年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则涉及较少。我国现代的幼儿将是21世纪祖国四化建设的主力军,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对于儿童未来的发展将有着深远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教育能力呢?

一、提高幼儿自我认识水平,养成自我教育习惯

个体能否准确客观地对自己进行认知和评价,直接影响自我教育过程的结果。自我认识和评价是主体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自我教育正是从这里开始的。“人生的真谛确实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的认识自己。”自我认识是指认识主体对其自身的反省和认识,即主我对客我的认识,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实现:(1)通过别人的评价。从别人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形成对自己的认识。(2)通过自己与别人的比较。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并不是单线运动的过程,而是把自我与其他众多个体加以比照而形成的一种自我感知意识。(3)通过自我反省、心理分析,达到自我认识和评价。(4)通过实践的结果形成主体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认识自我是对自己本身的反省和认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不教之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养成一种自我教育的习惯。

二、培养幼儿自我激励能力,促进幼儿个体健康发展

自我激励是指有目的的自我约束、自我体现、自我创造,是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一个很重要过程。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欲望,把学生的自我目标变成持久的约束,从被动实现目标转变为主动实现目标,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要创造各种情境,让学生进行各种途径的自我激励,把自我教育的目标变成能力意志与品质。从幼儿心理特点来看,他们自我意识发展具体表现为独立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强,希望表现自我,渴望人们承认自己的进步。老师在日常教学别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发现优点,及时激励表彰。用激励的方式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幼儿向更优发展。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告诉我们,奖励比惩罚更能使学生产生动机,所以我们引进奖励机制。这样,成功地满足了主体的自信心,满足了自我优越感,自我平衡感,起到了自我激励的作用。幼儿常常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体现自我,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了解自己。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引进竞争机制,如:实现班级值日生竞选制。体现自我教育对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幼儿创造性思想品质,促进幼儿个体的健康发展以及德育的实效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承认并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深入了解幼儿,揭示前进中的矛盾,启动幼儿自我教育的内在活力,使他们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从而培养幼儿的自我教育能力。

三、引导幼儿自我管理,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就是提高行为的自我约束,在“规矩”中去成就“方圆”。在学习中规范自我,由幼儿自己教育自己和管理自己。要培养幼儿在生活上、学习上、思想品德上,以至在空闲时间里自己对自己的管理能力,其目的是使幼儿在无任何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对自己进行监控。要教育和指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幼儿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自我管理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引导幼儿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引导幼儿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幼儿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四、分析幼儿心理特性,帮助幼儿自醒自律

幼儿接受正规的系统的教育时间短,其道德认识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有限,因而要求他们独立反思,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完全靠个人总结经验教训,恐怕不切实际。根据幼儿的心理特性,采取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方法,帮助幼儿自我认识,自我反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老师苦口婆心的说了半天,学生一转身却忘了,一眨眼又犯了同样性质的错误,不少老师对此感到头疼不已,其实这是错怪了学生,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幼儿的道德意志比较薄弱,自控能力较差,做事缺乏恒心,理性不强,这些都是幼儿的共同心理特征,并非其主观故意。我认为采用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的方式,可以极有效地帮助幼儿自律―自我约束其行为,培养幼儿自我教育能力。

五、重视幼儿自我体验,提高幼儿自悟能力

幼儿的基本素质不能单靠认知教育得到完成,必须同时进行不断的人生体验和社会生活实践才能完成。重视幼儿的自我体验,提高他们的自悟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自我教育能力。以“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养成品质、提高素质”为体验宗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变言之无物的口头说教为活动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体验,从而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如:针对劳动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弱的学生,开展家务小能手比赛。幼儿园阶段是儿童“自我体验”最活跃的时期,是人的良好素质形成的最佳时期。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遵循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及品德形成规律,站在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角度,增加自我体验。

六、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能力,促进自我教育能力发展

自我认识总结 篇九

【关键词】智能强项 智能弱项 潜能 自我认识

一、对弱科学生的重新认识和转变

高中学生中的偏科现象相当严重,特别是高中阶段物理弱科学生就更多,转变弱科学生成为教师的沉重负担。如何转变他们呢?我认为,一个人的七项智能是不平衡的,弱科学生在某项智能方面可能缺乏,但他们一定有智能强项,而这七项智能又可以相互渗透、相互作用。通过适当的培养和指导,利用他们的智能强项,促进智能弱项,他们的多项智能都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培养这样的学生,一定要对每个弱科学生做具体的分析,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原因,经常与学生交谈,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同时利用他们的智能强项,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智能采用分类教学。

在新授课上最后的总结相当重要。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和记住概念、规律、公式、单位等,还要求学生理清思路,即各概念的关系、规律得出的过程、规律的应用。我经常采用多种方法总结:简单小结,框图归纳,研究性的总结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教师总结到引导学生总结,最后到学生自己独立总结,此时就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智能强项,有些语言智能强的学生还用顺口溜总结。

在习题课上,先把题发给学生,让他们阅读,然后提问语言智能强的弱科学生复述该题,接着让绘画能力较强的弱科学生画出本题的草图(画得很形象,但最终状态画不出来),最后让数理逻辑智能较强的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前面两位同学特别专注,前者积极思考,后者及时补上最后状态的图。这样充分发挥弱科学生的智能强项,树立信心、发展强项,同时也可使学生通过了解其他同学的表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智能弱项。这样,在没有进行个别辅导的情况下,我班的物理弱科学生有了较大的进步。

二、开发自我认识智能,培养弱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自我认识智能,就是对本人内心世界的认识。具有较好的自我认识智能的人,脑子里有一个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决定学生物理学习能力提高的因素很多,其中学生的“自我认识”、学习的积极程度、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学习的环境、教师的影响是主要的。采用多元智能理论作指导,开发每位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对提高其物理成绩效果很好。具体做法如下:

1.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的特质、兴趣,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潜能所在,从而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有微小的进步,都要不失时机地予以表扬。

2.用爱心挖掘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师爱是教育的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每个学生都愿意受到老师的注意、关心、爱护和指导,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与学生的个别谈心,以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学生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从而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三、利用班级活动开发学生潜能

我在班级开展了题为“智多星十分钟”活动,没有什么限制,人人参加,按座位四人一组,要求是:把你所知道的、你的灵感、你对问题的质疑和理解、你对习题的独特解法,以演讲的形式介绍给大家。举行这一活动的目的有三个:第一,训练学生的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多项智能;第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找问题,在问题中找答案;第三,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组内四人的团结协作能力空前提高,小组间的竞争明显加强。为了每次演讲,小组成员主动分工找资料,整理资料。每人都主动寻找问题,相互讨论。学生讲的内容多种多样,有的同学提出用除法思想开平方根,有的同学讲到几个数学千年题,有的同学讲世界飞机发展史,有的同学讲一个物理题的六种解法,有的同学将多道物理题解法归一,特别是有个物理弱科学生竟然用英语讲了一道物理题,纯正的发音、流利的语言让同学羡慕,热烈的掌声也极大地鼓舞了该生学好物理的信念。这样的活动优化了班级学习的氛围,激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在学习中找问题,在问题中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的问题多了,提问题的水平也不断提高。

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开拓了新的思路,对教学方式方法应该改什么、如何改、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如何培养等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多元智能的教学还在实践阶段,希望通过今后的努力,我们的教学活动由“教会学生”转向“教学生学会”,最终达到帮助和引导学生“会学”的目的,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出来,从而使学生的多项智能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利用他们的智能强项,促进智能弱项,提高他们的多项智能。

上面内容就是壶知道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自我认识总结范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自我认识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缅怀先烈致敬英雄主题班会总结优秀6篇10-20

网页设计实训总结心得优秀5篇01-04

2022党员民主评议个人总结(优秀6篇)02-05

match的意思用法总结【4篇】10-04

信息技术2.0研修总结(最新6篇)10-19

民主评议党员个人总结【优秀8篇】03-12

生产质量月报总结精彩3篇09-19

党员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自我总结(通用403-15

安全制度总结通用10篇09-27

sit的用法总结大全【优秀3篇】09-19

106 4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