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保健总结【最新6篇】

2023-12-20 14:04:52

壶知道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儿童口腔保健总结》,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儿童口腔保健总结 篇一

一、实施对象、执行单位及任务

(一)范围:全市8岁左右(年-年出生)的儿童,经口腔科医生检查,符合窝沟封闭适应症,即儿童口腔中完全萌出、窝沟较深或具有患龋齿倾向的第一恒磨牙,可免费接受窝沟封闭。

(二)执行单位:市口腔医院。

(三)窝沟封闭数量:1.5万颗。

二、实施目标

(一)在全市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正确刷牙达到70%以上;

(二)在全市开展儿童口腔健康检查,适龄儿童口腔检查率达90%以上,早期发现口腔疾病;

(三)为全市8岁左右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窝沟封闭率达90%以上,封闭完好率达到85%以上,降低儿童恒牙龋齿患病率;

(四)加强我市口腔疾病防治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防治水平。

三、实施内容

(一)深入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新闻媒体、校内办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向儿童宣传基本的口腔预防保健知识,引导儿童自觉参加窝沟封闭,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营造人人关注口腔卫生的氛围。

(二)明确专人,开展培训。根据工作需要,严格筛选、确定实施项目工作的口腔疾病防治专班专人,认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使其能够准确掌握适应症、窝沟封闭技术和其他项目要求。

(三)严格筛选,规范操作。按照“自愿参与”的原则,对全市8岁左右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严格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儿童。操作中,严格按照窝沟封闭适应症的标准规范操作,严格消毒程序,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四)收集信息,定期上报。市口腔医院作为此次项目的执行单位安排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录入、整理、统计和分析数据,并按要求每月向省牙防办上报有关信息。

(五)接受复查,确保质量。在我市完成儿童窝沟封闭后的第3个月将接受省、宜昌市专家随机抽查5%的复查,以确保窝沟封闭工作的质量。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12年9月15日前):完成对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医疗人员的培训,完成健康教育、宣传等准备工作。

(二)第二阶段(2012年9月15日~11月15日):组织专业小分队陆续进入马家店镇城区小学实施项目,完成封闭任务。

(三)第三阶段(2012年11月15日~12月15日):组织专业小分队陆续进入董市镇、顾家店镇小学实施项目,完成封闭任务。

(四)第四阶段(2012年12月15日~2012年1月15日前):组织专业小分队陆续进入七星台镇、问安镇、仙女镇小学实施项目,完成封闭任务。

(五)第五阶段(2012年1月15日~2012年2月15日):组织专业小分队陆续进入白洋镇、安福寺镇小学实施项目,完成封闭任务。

(六)第六阶段(2012年2月15日~2012年3月10日前):组织专业小分队陆续进入百里洲镇小学实施项目,完成封闭任务。

五、工作要求

(一)执行单位的职责。市口腔医院作为该项目的执行单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必须配备有综合治疗台、光固化机等设备仪器,安排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二是对适宜儿童的牙齿照相留存资料,运用电脑对窝沟封闭情况进行登记记录,并能对儿童、家长开展各项宣传工作,讲授口腔保健知识及正确刷牙方法。三是保证每天有专人接待前来就诊的儿童,特别是周六、周日及节日期间。四是要在明显位置统一悬挂《2012年省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指定单位》的标识。五是对接受口腔检查的儿童进行认真登记,如实填写《省窝沟封闭防龋项目登记表》,不得缺项;在征得家长同意后,再在对适宜儿童实施窝沟封闭,并通知其半年后复查,如发现封闭剂脱落,要及时免费重新进行窝沟封闭。五是安排业务能力和事业心、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参加技术培训,培训的业务人员必须参与窝沟封闭工作,不得随意人员更换。

(二)项目协作单位职责。该项目主要的实施对象是8岁左右的小学生,各小学校要高度重视该项目实施的重要性,认真组织全校师生、家长参与市口腔医院开展的口腔保健知识讲座,组织适龄儿童配合专业医务人员完成实施窝沟封闭任务,保证项目实施期间学生的一切安全,将此项惠及少儿口腔的健康的行动落到实处。

儿童口腔保健总结 篇二

【关键词】 小学生;健康教育;龋病患病率;龋齿充填率

龋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病率高,流行面广,危害性大。WHO将龋病列为需要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龋病不但使患者感到牙痛而影响食欲、咀嚼,有时还会导致牙髓炎、齿槽脓肿,甚至形成病灶而引起全身疾病。儿童时期乳牙的龋齿,也直接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影响身体健康。调查显示[2]:2002年深圳市罗湖区小学生患龋率为65.40%,龋齿充填率乳牙为6.62%,恒牙为13.15%。我院与罗湖区教育局联合于2005年起连续3年对罗湖区5家口腔疾病防治试点小学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与干预,观察小学生的龋齿患龋率和充填率,评价群体防治龋病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深圳市罗湖区泰宁小学、布心小学、锦田小学、翠茵小学、南湖小学5家口腔疾病防治试点小学1~6年级、年龄在6~12周岁的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每年定期对试点小学学生进行口腔调查,所有的调查均由医院口腔科专业医生实施。在自然光下采用一次性口镜,辅以问诊。普查后计算患龋率及充填率。

1.2.2 患龋率及充填率计算方法 患龋率=患病人数/受检人数;充填率=充填牙数/龋、失、补之和。

1.2.3 口腔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 (1)学生教育:①给学生印发口腔健康教育宣传资料;②口腔专科医生到学校进行口腔知识讲座,讲解口腔生理知识、牙齿结构与功能、龋病的预防与治疗、正确刷牙方法等;③定期为学生上口腔保健课;④定期出刊口腔保健专题宣传栏;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如“9.20爱牙日”活动等。(2)家长教育:①给家长印发口腔健康教育系列资料;②开设家长课堂:讲座口腔疾病预防相关知识;③发放“致家长一封信”等。(3)干预治疗:给口腔调查发现患龋病学生发放“口腔治疗通知书”及“深圳市口腔保健治疗卡”,并督促家长带小孩到牙防网络医院治疗。

2 结果

2.1 学生乳牙、恒牙患龋率逐年下降 见表1。

2.2 学生乳牙、恒牙充填率逐年提高 见表2。表1 不同年份学生患龋情况 表2 不同年份学生龋齿充填情况表

3 讨论

3.1 干预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经过3年口腔健康教育与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和改善学生口腔健康状况,龋齿充填率有明显上升,患龋率逐年下降,说明口腔健康教育在防治儿童龋齿方面是行之有效的。我们体会是:(1)建立良好的合作工作模式,加强卫生系统与教育系统的合作是防治儿童龋齿的基础,对口腔疾病防治能起积极作用;(2)提高家长口腔保健意识是防治儿童龋齿的关键:家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形成有赖于家庭因素,家长本身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习惯对子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3];(3)小学生形成良好自我保健行为是防治龋齿的保障。

3.2 问题及对策

3.2.1 存在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5家试点小学的小学生不同年份患龋率虽有下降趋势,但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1)干预时间短,宣传力度不够;(2)深圳流动人口多,该类人群工作压力大,居住和生活条件差,文化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家长卫生知识缺乏,对儿童龋病防治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是在孩子患龋病较严重出现症状时才来就诊,特别是乳牙龋坏,认为乳牙迟早要更换,龋齿不治也不要紧。可见家长缺乏口腔保健知识可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口腔健康。

3.2.2 对策 加强儿童口腔保健教育,劝导儿童少吃酸甜食品,养成饭后漱口及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对预防龋齿的发生至关重要。儿童龋齿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儿童龋病防治应纳入卫生保健总体规划,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强全社会口腔保健教育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联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动员全员参与,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邢海林,陈莲芬,王绍萍。三亚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中国热带医学,2005,5(7):23-24.

儿童口腔保健总结 篇三

关键词 儿童龋齿 病因 预防对策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为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龋齿如不及时治疗,除引起患牙疼痛,咀嚼不便外,进一步发展可致患牙丧失,影响儿童的消化能力,有时还可能引发牙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等疾病;龋齿的继发感染还可能形成病灶,导致或加重风湿热、心肌炎、关节炎、肾炎等全身性疾病,对儿童的身心将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66.0%;12岁年龄组儿童,恒牙患龋率28.9%;可以看出,我国儿童龋病的患病状况虽较以前有所下降,但仍然较为严重;调查结果也显示,两个年龄组龋齿充填比率都很低,5岁3.3%,12岁11.2%,提示家长对龋病的治疗重视不够。因此,防龋工作应从小抓起,重在预防,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治助防,以防促治”的指导思想。本文仅就儿童龋齿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由此探讨儿童龋齿的预防对策。

病因分析

主要因素:“细菌-食物-宿主-时间”是目前大多学者普遍认同的龋齿形成的主要因素,也称“四联”因素:①细菌:细菌在龋齿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导致龋齿的细菌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②食物:在龋齿形成过程中,食物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糖类食品是致龋的重要因素。食物中如含糖量过多,为细菌生长提供了充足能量。如果口腔中糖类食物残渣积蓄过多过久(如不刷牙、睡前吃糖),则可加速上述过程。致龋的糖类很多,最主要的是蔗糖。此外,饮食提供牙齿发育的必要营养,也为龋齿发病创造了重要条件。③宿主:(例如牙齿、唾液等)牙齿的结构、形态和位置对龋齿形成也有明显作用。临床中经常可以发现,牙列不齐、牙齿咬面的窝沟过深、牙缝过大等,很容易使细菌和食物残屑滞留在牙齿上,不易清除,容易诱发龋齿。国内外口腔学专家认为,含氟量过低的牙齿抗龋性也低。年轻恒牙和乳牙的结构和钙化程度都还不够成熟,患龋齿的比例较高。此外,唾液在龋齿的形成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唾液是牙齿的外部环境,对牙齿有着缓冲、洗涤、抗菌或抑菌等重要作用。量少而稠的唾液很容易造成食物滞留,进而诱发龋齿。与此相反,量多而稀的唾液则能够较好地洗涤牙齿表面,从而减少细菌和食物堆积,也就不易致龋。④时间:龋齿的形成,上述3种因素必须要有足够时间进行相互作用才能达成。若口腔内细菌和食物残屑积蓄过多过久,可加速龋齿的形成过程。

社会因素:①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常为龋齿的发生提供条件。儿童未养成口腔清洁习惯,口腔环境差,则细菌易于滋生,容易诱发龋齿;爱吃甜食、睡前吃糖、偏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造成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患龋率增高。②防龋意识淡薄或偏差:家长或儿童防龋意识淡薄,认为坏几个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未能自觉采取各种防龋措施,致龋齿发生;亦有些家长防龋意识有偏差,尤其是对待乳牙患龋,认为终究要换牙,即使患龋也没有关系,对防龋工作及龋齿的治疗未予足够重视,致龋齿发生或龋病加重。③防龋知识缺乏,未能有效防龋:由于防龋知识来源不足,有些家长或儿童虽然知道龋齿的危害,但防龋做法不当,如以不正确的“横刷法”刷牙,选用不合理的牙膏、牙刷等,虽然表面上似有洁牙行为,但因刷不净牙缝里的食物残渣,未能达到有效防龋的效果。针对以上病因,龋齿的预防应有的放矢,注重实效。

预防对策

保持口腔卫生,减少或消除牙菌斑口腔不洁,细菌滋生是龋齿发病的主要原因。有效洁牙,防止牙菌斑形成是预防龋齿的关键。应教育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漱口和刷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清除口腔内的大部分细菌。一般来说,幼儿从2.5~3岁起就应该开始学习刷牙,早晚各刷1次,每次3分钟。不能自行洁牙的幼儿,家长可用柔软的毛巾或绒布帮其擦洗牙齿。刷牙时要使用正确的方法,简要总结如下:“下牙由下往上刷,上牙由上往下刷,里里外外都刷到,咬合面上来回刷”。另外,应该特别注意牙刷的选择,不同年龄的儿童应选用与年龄相符合的儿童保健牙刷,不宜选用成人牙刷。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或控制糖类的摄入:家长及学校应合理安排儿童膳食,保证儿童营养摄入均衡,尤其对牙齿发育有益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应充分供给;对牙齿健康不利的糖果、糕点等甜食应减少或控制供给;对有利于清洁牙齿、且不易发酵的粗糙或纤维性食品,如蔬菜、水果等,应鼓励儿童摄入。此外,应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少吃零食、不偏食、睡前不吃糖等。

增强牙齿的抗龋性:除饮食中提供钙、磷、维生素等促进牙齿钙化外,尚可通过各种氟化法增加牙齿中的氟含量,增强其抗龋性。比较有效且易于推广的氟化法有:饮用水氟化法、含氟牙膏刷牙、氟溶液漱口等。不过应注意不管何种氟化法防龋,均应在低氟区使用,且应注意氟剂量的控制,以免发生氟斑牙。近年来有报道显示,在一些地区开展多种氟化法防龋已取得明显成效。此外,据测,茶叶中含氟较高,常喝茶水,或用茶水漱口,不仅能除污解腥、抑菌消炎,还能起到护齿功效。

保证或促进唾液分泌:为保证牙齿良好的唾液环境,应注意摄入足够的水分以利于唾液的产生,对于任何可引起唾液分泌减少、唾液成分、性质改变的疾病均应予以积极治疗。

积极开展防龋卫生宣教:在家长及儿童中大力开展防龋健康教育,对保证防龋工作有效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组织防龋知识讲座,发放资料、画册等科普读物,广播、电视、网络教学,开展健康咨询、牙科义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普及防龋知识,提高人们的防龋意识,纠正儿童的不良生活方式,纠正防龋意识偏差,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切切实实地抓好儿童防龋的各个环节,做到行之有效地降低龋齿的发病率,保证和促进儿童牙齿及身体健康。

加强儿童口腔保健,定期口腔检查: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到幼托机构和中小学进行健康体检,或建议儿童每半年或一年到正规医院口腔科看一次牙医,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病早治,无病早防,降低龋齿的发病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降低龋齿的发病率,以确保儿童牙齿及身体的健康。 总之,龋齿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复杂的因素,只靠某种单一的预防方法是不能完全预防新龋发生的。因此,应该针对龋齿的发病因素做好综合预防。同时,还应注意防治结合,既要防止新龋发生,又要对已发生的龋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确保儿童牙齿及身体的健康。

参考文献

儿童口腔保健总结 篇四

作者简介:王泽颖, 女,1975-,汉,籍贯,新疆, 职称: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口腔医学。摘要: 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各类人群冠龋和根龋发病现况的调查,发现现阶段影响新疆地区各类人群口腔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方法:采用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对8000人展开调查。结果:农村儿童龋齿的发病率要高于城镇地区,城镇青少年和中老年龋齿发病率要高于农村地区。结论:针对当前儿童、青少年及中老年多发的龋齿病,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应对龋齿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新疆地区;龋齿;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45-01 龋齿,俗称蛀牙,是一种口腔细菌性疾病,一旦发现龋齿就应当及时治疗,否则会使龋齿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破坏牙冠,甚至是导致整个牙齿的丧失[1]。由于龋齿的发病率较高,分布广,其带来的危害非常严重。因此,对龋齿的预防及治疗成为当前口腔健康的热点话题。本文对新疆地区的龋齿患病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龋齿的成因,并探讨了解决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了新疆5个城镇地区和5个农村地区的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城镇或农村选取人口数量相同,每个地区不同年龄组选取的人数也相同。本调查共分为四个年龄组,5-8岁组、12-14岁组、36-45岁组、60-70岁组,每组抽取200人,即每个地区抽取800人,共10个地区,总调查人数为8000人。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的方法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口腔基本调查方法》,对新疆城镇、农村的8000民众进行调查,口腔检查医生均为具有五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专业口腔医生,在调查开始之前,对五名医生进行了统一的调查培训,保证遵循一致标准展开调查。

1.3 调查项目: 本次对新疆地区龋齿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项,分别是冠龋和根龋。对于儿童组和青少年组只进行冠龋检查,对于中年组和老年组两项检查均进行。另外,对于中老年人来讲,还会出现另一种龋病,即根面龋齿,因此在调查以上两个项目的同时,还开展了针对中老年人的根面龋齿的专项调查。

1.4 调查标准: 本次检查使用CPI探针进行,在检查当中,如果CPI探针探及牙的窝沟点隙或者光滑面时,若龋洞较为清晰、明显,或者出现釉质的破坏,或者探及软化洞以及洞壁的损坏情况时,可以确定检查者患有龋齿。如果不符合以上标准,或者不确定检查结果时,则不能说明检查者患有龋齿。

1.5 质量控制: 本次参与调查的五名专业医生,经过培训之后全部通过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在8.1-8.3之间,符合医学调查的标准,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另外,本次调查所使用的各项医学仪器均为统一配置仪器,在检查中不会因为仪器故障而导致检查结果出现错误。

1.6 统计学处理:本次调查配备有专业的数据录入人员,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

2 结果

2.1 患龋现状

2.1.1 儿童患龋现状:新疆地区5-8岁儿童患龋现状如表1所示:

表1新疆地区儿童患龋调查统计表

项目城镇5-8岁儿童 农村5-8岁儿童合计调查人数100010002000患龋任素6547121366患龋率65.4%71.2%68.3%龋均2.77 3.90 3.34由表1可知,在本次接受调查的2000名儿童当中,共有1366名儿童患龋,其中城镇儿童为654名,农村儿童为712名,农村儿童患龋率较城市儿童要高。城镇5-8岁儿童龋均为2.77,低于农村儿童的3.90。

2.1.2 青少年患龋现状:新疆地区青少年患龋的调查统计结果见表2:

表2新疆地区青少年患龋调查统计表

项目城镇12-14岁青少年农村12-14岁青少年合计调查人数100010002000患龋任素351278629患龋率35.1%27.8%31.5%龋均0.390.37 0.38 通过表2可以发现,新疆地区12-14岁城镇青少年的患龋人数为351,龋均为0.39;农村青少年患龋率为27.8%,龋均为0.37。总患龋人数为629,患龋率为31.5%。对比表1可以发现,青少年的患龋率明显低于儿童。

2.1.3 中年人患龋现状: 由表3可以看出,在接受调查的2000名中年人当中,有1122名患有龋齿,城乡平均患龋率为56.1%。城镇36-45岁中年人有699名患龋,农村中年人则为42.3%,农村中年人的患龋率大大低于城市中年人。从龋均来看,农村中年人较城镇中年人较低。

表3新疆地区中年组患龋调查统计表

项目城镇36-45岁中年人农村36-45中年人合计调查人数100010002000患龋任素6994231122患龋率69.9%42.3%56.1%龋均2.441.672.052.1.4 老年人患龋现状: 从表4可以看出,新疆地区老年人的患龋率较高,为67.5%,城镇老年人的患龋率为71.7%,高于农村老年人口的63.2%。另外,城镇60-70老年人口的龋均为2.71,高于农村老年人口的2.59。对比表3和表4不难发现,新疆地区城镇60-70老年人口的患龋率同36-45岁中年人的患龋率较为接近,而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的患龋率则高于中年人的患龋率。

2.2 根面龋患病现状: 根面龋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人到中老年时牙周会渐渐暴露出来[2],相对于牙冠部位来讲,牙周部位抗龋的能力要差,因此很容易出现各类龋洞,也就是根面龋。同冠龋相比,根面龋的位置要隐蔽很多,经常被很多中老年人忽视。我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根面龋的发病率为8.4%,对部分老年人口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

2.2.1 中年人患龋现状: 分析表5可知,新疆地区城镇中年人根面龋的发病率为6.8%,共有136人患病;城镇中年人有79名患根面龋齿,同等年龄的农村人口患病人数较城镇少,为57名。由此可以发现,由于城镇、农村中年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环境等存在差异,造成了根面龋发病率的不同。

表4新疆地区老年组组患龋调查统计表

项目城镇60-70老年人农村60-70老年人合计调查人数 10001000 2000患龋任素7176321349患龋率71.7%63.2%67.5%龋均2.712.592.65 表5新疆地区中年组患根面龋调查统计表

项目城镇36-45岁中年人 农村36-45中年人合计调查人数100010002000患龋任素7957136患龋率7.9%5.7%6.8%龋均0.250.210.232.2.2 老年人患龋现状: 观察表6可知,新疆地区老年人口的根面龋的发病率为10.7%,城镇老年人口的发病率较农村地区高出两个百分点,龋均也相对较高。

表6新疆地区老年组患根面龋调查统计表

项目城镇60-70老年人农村60-70老年人合计调查人数100010002000患龋任素11292214患龋率11.2%9.2%10.7龋均0.440.380.413 讨论

从新疆地区龋齿的调查结果来看,儿童、青少年、中年人和老年人各个年龄段人群均患有龋齿,证明龋齿是当前影响各个年龄段人群口腔健康的重要口腔疾病之一[2]。从调查结果可以明显发现,农村儿童龋齿的发病率要高于城镇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当前农村的经济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儿童的食品消费也因此而增加,甜食、饮料的摄入量较高,引发了龋齿;其次,农村地区口腔健康教育不足,许多儿童及其家长缺乏口腔保健常识和基本保护方法,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而城市地区的口腔健康教育相对较多,提升了城市儿童及其家长的口腔保护能力。

从青少年组患龋情况来看,城镇青少年的龋齿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地区,这表明,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农村青少年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牙齿,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也相对比较健康,同时也证明了农村青少年在甜食、饮料等食品方面的摄入量较少。

新疆地区中老年人龋齿的发病情况较为相似,但是城镇地区的发病率依然高于农村。城乡龋齿发病率的不同表明城镇、农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虽然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水平在过去几年内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同城镇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糖的摄入量远不如城市老年人口。这同时也证明,虽然新疆地区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并非所有人都知道相关的口腔健康知识,即口腔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不高,多数中老年人的口腔保健观念老旧,对牙齿健康不够重视。由此看来,虽然农村饮食条件有限,但是反而降低了龋齿的发病率。另外,老年人比中年人更容易患龋齿病,因为老年人的牙龈萎缩日渐严重,根面暴露较多,且多数老年人都戴有义齿,食物残渣滞留时间长,不容易清洁干净,这就增加了细菌的感染几率,也增加了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最终会形成根面龋齿[3]。

针对当前儿童、青少年及中老年多发的龋齿病,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应对龋齿带来的危害。对于儿童来讲,应该注重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保证每天刷牙的次数和每次刷牙的质量,饭后要勤漱口;在牙膏的选取方面,儿童应该选择含有氟的牙膏,家长要教会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教会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儿童对口腔健康的关注[3];对于儿童的一些不良习惯,家长应该及时纠正,避免孩子经常吮吸手指、张口呼吸、偏侧咀嚼等;在饮食结构方面,儿童应该多吃各种类型的水果、谷物、乳制品、肉、蛋类等食物,少吃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促进膳食的平衡;儿童牙萌长出后,牙齿某些部位会有窝沟裂隙出现,容易出现龋齿,此时家长可以带儿童找牙医在窝沟处涂抹封闭剂,这样可以有效阻挡细菌对牙齿的寝室,是预防龋齿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最后,儿童一定要定期拜访牙医,家长不能等到儿童出现牙痛之后再去拜访牙医,要保证至少半年一次拜访牙医,检查牙齿是否出现疾病。

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尤其应该注意预防根面龋齿的出现。中老年人预防龋齿应该做到:首先,要养成勤漱口、定期刷牙的好习惯。对于老年人来讲,牙齿之间的空隙较大,仅仅用牙刷很难使这部分间隙清洁干净,因此可以在使用牙刷的基础上使用牙线或者间隙牙刷。中老年人还应该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少喝酒等。其次,当中老年人出现早期的根面龋时,如果仅是牙齿色泽发生改变而没有出现龋洞,可以在控制牙斑菌的基础上使用氟化物使根面龋矿化,并慢慢使其去除,如果根面龋已经形成,必须采取全面的治疗措施。最后,对于安装有义齿的老人来讲,需要配套使用相应的假牙护理产品,确保义齿的健康,还可以采取每天摘、泡、粘等措施。

参考文献

[1] 代其铭,郑美玲。博山区39个托幼机构儿童龋齿调查及干预措施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23):138-139.

儿童口腔保健总结 篇五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龋齿 防治

中图分类号:R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230-01

龋病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也是危害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重点防治的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三大疾病之一[1]。龋齿是牙齿硬组织被破坏的一种疾病。发病开始在牙冠,若不及时治疗可形成龋齿,并引起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引起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和心理障碍等问题。龋齿的发生是一个慢性、渐进的过程,预防和早期治疗龋齿成为学龄前儿童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国内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66.0%[2],但3岁以内幼儿发病情况少有报道。因此,以下通过描述学龄期儿童龋齿的防治,来增强人们的意识,减少儿童龋齿的患病率。

1 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原因

1.1 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

细菌在龋齿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主要的作用。致龋齿的细菌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菌。这些细菌与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残渣混合后,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形成菌斑。菌斑中的细菌能产酸,但唾液含有多量免疫球蛋白,能杀灭产酸菌,保护牙齿。唾液分泌不足,牙齿表面的菌斑大量产酸,造成釉质表面脱钙、溶解。因此,保持口腔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1.2 学龄前儿童的饮食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甜食、酸奶等有损害牙釉齿,容易滞留在牙的表面、窝沟和牙缝隙,为细菌繁殖、产酸提供物质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的食物越来越精细,越来越软,像各种膨化食品、面包、蛋糕等,几乎不用咀嚼就能下咽了。有的孩子甚至到了两岁多还没有真正学会咀嚼,这就使颌骨得不到应有的刺激和锻炼,这对孩子的牙齿生长是十分不利的[3]稍硬的固体食物能锻炼学龄前儿童乳牙的咀嚼,使牙齿坚固,也能起预防龋齿的作用。比如食用湖州的烟熏豆,一可以锻炼咀嚼,二可以补充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蛋白质。

1.3 家长的文化水平

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可能更注意儿童的口腔卫生及饮食习惯,对儿童龋病更为重视,能够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4]。文化程度高的父母能更好地使学龄期儿童掌握口腔保健的知识。

1.4 家庭经济状况

经济收入偏低的家庭,由于母亲的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对孩子的口腔护理差,导致这类家庭的儿童乳牙龋明显多于经济收入较高家庭儿童。

2 学龄前儿童龋齿的防治

2.1 家庭

2.1.1 控制饮食中的糖

家长应教育儿童养成多吃些瓜果蔬菜,牛奶、蛋类、肉类等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并在日常膳食中要限制蔗糖的摄入量,少食或不食容易坏牙的食物,尤其是稠粘的糖食,以促进牙齿的健康。

2.1.2 养成刷牙的习惯

家长指导儿童学会正确的刷牙,并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早晚刷牙,每次持续时间3分钟。特别注意刷后牙的咬面,刷牙后要漱口。切勿横刷牙齿,否则不仅不能清除食物残渣,久之会损伤牙龈。

2.1.3 使用合适的牙刷和含氟牙膏

儿童需使用软毛有弹性、刷头小而薄、刷柄宽而长的儿童保健牙刷。牙刷洗刷干净,刷头向上放入杯中,置通风处干燥,且勿用热水烫洗。每2个月换1把新牙刷。氟能增强牙齿表面矿化程度,提高牙齿的抗酸能力,预防和减少乳牙龋齿病的发生,但是含氟牙膏要在家长的监督下使用。

2.1.4 锻炼牙齿

每天坚持按摩牙龈,每天三次,以便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局部抵抗力。唾液可以看作是护齿卫士,咀嚼和适量喝水都能刺激分泌唾液,保护牙齿。

2.1.5 定期检查

每半年定期检查牙齿是非常必要的,不但可以及时发现疾病,还可以尽早干预。

2.1.6 及时治疗

龋齿后需及时就诊、治疗和定时复查,以防龋齿进一步恶化。如果不及时治疗,烂牙越厉害,今后做根管治疗的几率就越大,费用也更贵。更严重的是,乳牙龋坏,还会累及咀嚼功能及恒牙,从而带来消化吸收和面部美观等诸多问题,对恒牙的萌出时间、排列及发育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2.2 学校

2.2.1 加强锻炼

鼓励学龄前儿童参加室外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维持体内正常微量元素,如通过晒太阳可以促进个体体内维生素D的转化,以维持个体体内血钙维持正常水平,减少龋齿的发生。同时体育锻炼能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免疫力。

2.2.2 保持口腔清洁

午休前,幼儿园老师指导监督学龄前儿童集体漱口。因为午休时间较长,唾液分泌减少,增加龋齿的发生概率。

2.2.3 加强教育

幼儿园教师通过图片、卡通画、画报等形式在幼儿园进行口腔基本知识宣教。

2.2.4 提高素养

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加大口腔保健知识的力度。

2.2.5 定期体检

幼儿园管理者把口腔检查加入体检的项目,以便能够及早的发现龋齿病,及时治疗。

2.2.6 开展爱牙日活动

每年的9月20号为全国爱牙日,幼儿园应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爱牙日,组织主题活动,要求家长参与,强化儿童与家长的爱牙意识。

2.3 社区

2.3.1 早期预防

(1)加强对家长的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认识,让其督促或帮助孩子早晚刷牙,限制吃甜食,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2)开展口腔保健的讲座,向儿童及家长示范如何刷牙,使学龄前儿童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3)在社区档案登记龋齿患儿的信息,以便定期随访,不断更新档案信息;(4)将口腔保健工作纳入社区儿童保健范畴,定期为儿童进行龋齿的预防和早期治疗。

2.3.2 及时治疗

发现龋齿患儿及时就医。对严重龋病患都辅以药物治疗,并向患儿家属解释使用药物的剂量,注意事项。

总之,龋病的防治工作重在预防,社区应加大对家长进行有关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努力促进儿童健康行为的形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减少龋齿的患病率,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川碧,陈海琼,刑存乔。三亚市2354名2~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330~4332.

[2] 钱萍。儿童龋齿的危害与预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1):239~240.

儿童口腔保健总结 篇六

关键词:氟离子导入;儿童;龋齿;预防。

中图分类号:R7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066-01

龋齿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疾病,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重点预防的疾病之一,其是指牙齿硬组织发生脱钙,牙釉质和牙本质发生崩解,好发于儿童,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其发病与患儿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口腔中细菌结构以及牙齿的结构与排列等密切相关[1]。幼儿园是儿童比较集中的场所,学龄前开展儿童龋齿预防对于降低龋齿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2]。为研究“氟离子导入”预防儿童龋齿的临床应用效果,本课题选取2008年1月-2013年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幼儿园1400名儿童,采用“氟离子导入”法预防儿童龋齿,观察儿童龋齿的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所幼儿园共14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46名,女654名,年龄3-7岁,平均年龄(4.5±0.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未使用过“氟离子导入”预防龋齿。

1.2 治疗方法

使用南京医科大学生产的NF-Ⅱ氟离子透入仪,该仪器的一个端口为能够握在手中的电极棒,另一个端口为连接口模的电夹,使用四节1号电池,配制1%氟化钠溶液,现配现用,一次性口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儿科保健医生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口腔患龋情况进行检查,10儿童为一组,可同时进行检查,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选取不同型号的口模,饭后0.5h清洁牙齿后,将口模放入儿童的口中,使儿童闭口轻咬其下颌牙列,将上下牙都存入口模槽之内,然后手握电极棒,接通电源,电流为0.3 mA,10名儿童可将电流调至3mA,每组治疗时间为3min,设置计时装置,到时自动关闭电流开关,然后取出口模。每年治疗2次,每次治疗时间间隔必须超过2周。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氟离子导入”治疗后,2012-2013年份儿童患龋齿发生率降至30.07%,明显低于其他年份,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研究显示氟是人体促进人体骨和牙齿正常生长发育以及正常新陈代谢的必需微量元素,在儿童生长发育时期适量补充氟对于预防龋齿以及儿童生长具有重要作用[3]。临床研究显示正常生活饮用水的氟浓度应控制在0.6-0.8mg/L最为适宜,可有效降低牙均和龋齿率。因此对于低氟地区,采用适当的补氟措施是极其必要的[4]。“氟离子导入”预防儿童龋齿的机制是在氟离子透入仪直流脉冲电流的作用下,氟化钠电离出氟离子,透入人的牙体组织形成氟磷灰石,可有效降低牙釉质的溶解度,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增强对口腔微生物的抵抗力,使牙齿表面不易被侵蚀;同时可有效抑制口腔的乳酸杆菌,抑制致龋菌发生糖酵解,从而可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5]。王利芝研究[6]报道显示我国儿童乳牙患龋率从1岁起开始直线上升,6岁儿童的乳牙龋齿率可超过80%, 7-8岁达到高峰,每名儿童的平均龋齿数较高,目前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疾病,因此预防儿童龋病应重点放在学龄前儿童,儿童家长应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在幼儿园应开展集体的防治龋病工作,保健机构应定期进入幼儿园进行口腔保健以及防治龋齿相关知识的宣传,使患儿了解并适当掌握口腔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7]。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采用经过“氟离子导入”治疗后,儿童患龋齿发生率从2008-2009年份的61.64%降至2012-2013年份的30.07%,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充分肯定了“氟离子导入”的临床治疗效果。总而言之,“氟离子导入”方法治疗龋齿无创伤,可避免交叉感染,且安全性较高,工作效率较高,适用于幼儿园儿童群体的防治,是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单且经济的预防龋齿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竹芳。 学前儿童氟离子透入法预防儿童龋齿五年回顾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2):1015-1016.

[2] 黄小伟。氟化泡沫预防幼儿龋齿的作用及效果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9,24(12): 730-173.

[3] Kamila, Plutzer, A John, et al. Reassessment at 6-7 years of age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itiated before birth to prevent early childhood caries[J]. Community dentistry and oral epidemiology,2012,40(2):116-124.

[4] 何苗,殷忠平。应用氟化泡沫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1,8(6): 168.

[5] 田亚光,廖天按,谢奇。5岁儿童患龋情况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9,24(33):4701-470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6篇《儿童口腔保健总结》,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儿童口腔保健总结】相关文章

缅怀先烈致敬英雄主题班会总结优秀6篇10-20

网页设计实训总结心得优秀5篇01-04

2022党员民主评议个人总结(优秀6篇)02-05

match的意思用法总结【4篇】10-04

信息技术2.0研修总结(最新6篇)10-19

民主评议党员个人总结【优秀8篇】03-12

生产质量月报总结精彩3篇09-19

党员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自我总结(通用403-15

安全制度总结通用10篇09-27

sit的用法总结大全【优秀3篇】09-19

106 4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