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成教育总结【精选11篇】

2024-04-17 14:05:26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爱岗的小编飞白帮家人们整编的11篇小学生养成教育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小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篇一

现如今,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仅明确了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同时也提出了将国民素质全面提升的根本宗旨。当前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提升人才的培养力度,如何做好科学人才的创新培养,就其实质性而言,在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科学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而科技竞技活动在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施,有着一定的重要性。一方面,科技竞技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积极主动地进行,同时借助科技竞技活动,学生将会产生相对强烈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科技竞技活动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借助竞技活动,对竞争和挑战的氛围加以营造,进而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加以培养。此外,将科技竞技活动和德育教育融为一体,不仅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质以及高尚的情操,也保证了各个学科能力之间的综合运用,对科技活动的成果加以巩固,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而言之,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更应该适当地融入科技竞技活动,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竞争意识,为我国人才的战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科技竞技活动,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效性

开展科技竞技活动,进而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效性,就要立足于当前,正确地认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要做好教学的充分准备,对于如何开展科技竞技活动并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做好备课的准备开展科技竞技活动,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效性,科学教师就要做好备课的准备,将本节课的内容贯穿整个学段,并将各个单元的知识重点融入备课的主要目标中,对教学的度加以把握,做好材料的准备,适时对实验进行改进,并对具有实用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加以采用,尽可能地做到人人参与的效果。

(2)对探究任务加以明确,并借助任务驱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明确探究任务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同时结合科技竞技活动的任务和内容进行充分的探究,加强同学之间的观察交流,对学生自由探究的欲望加以满足,引领学生对新的任务以及新的活动进行综合性的探究,进而对学生思考能力和探究实践能力加以培养。

(3)将小组学习的作用充分发挥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科技竞技活动,做好对学生的和谐化管理。要想充分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就要将科技竞技活动进行分组进行,充分发挥小组间的学习作用,保证小组成员人人参与。坚持长期的小组参与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还能保证科技竞技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而全面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效性。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在小学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定期地开展科技竞技活动,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以及信息收集整理总结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际的科学探究能力。

(5)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科技竞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保证有一定的评价环节。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更要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科学素养、沟通能力以及团结合作能力进行综合性的培养,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科技竞技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实验过程进行观察,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次科技竞技活动开展之后,对其活动进行总结,并分享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三、结语

小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篇二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坚持以“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为理念,以切实抓好德育工作促进素质教育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进一步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和方法,准确把握学校德育工作动态,体现“以人为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以有效活动为载体,以“班级日常管理”为突破口全面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二、工作目标

1、结合《快乐成长》校本教材、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常规,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及养成教育。

2、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学习之风。

3、加强教师小助手的培养,增强班级管理。

4、结合重大节日,搞好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能力。

5、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宣传教育。

6、依据学校工作要求,做好家长委员工作。

三、具体措施

1、利用校本教材,从“学会整理、讲究卫生、完成作业”三大方面开展学生行为养成教育。

2、建立班级互帮互助活动(好学生帮助差学生学习),建立班级口号、班级公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上好晨会、班会。老师要做到经常与学生沟通,发挥小助手管理能力,学习魏书生老师班级管理方法,让班级人人有事做(把班级的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个人头上)。并及时对学生的不足加以制止。

4、结合学校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张扬学生个性,发挥每个学生特长,增强学生自信心。

5、加强与家长沟通,建立家校联系卡,尽力做到周周联系,与家长商讨教育学生的好方法,真正做到让孩子快乐成长。

四、各月份工作安排

二月

1、总结2012年德育工作

2、检查假期作业

三月

1.落实快乐成长第一个月习惯养成教育目标。

2、开展学雷锋争当志愿者及三八节活动。

3、组建家委会,明确各项活动内容。

4、法制安全教育活动。

5、召开“我养成了好习惯”主题班会。

6、及时完成月工作总结。

四月

1、准备清明节开展经典诵读比赛。“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主题读书教育活动

2、抓好“快乐成长”四月培养目标的落实。

3、组织家委会月活动。

4、法律知识进班级活动。

5、准备“班主任基本功比赛”。

6、班主任月工作总结。

五月

1、结合劳动节,教育学生做一个爱劳动的人。

2、准备“我是达人”及艺术之星综合选拔活动。

3、准备(六、一活动节目)。

4、落实好五月“快乐成长”目标。

5、写好班主任月工作总结。

六月

1.参加校园达人秀及校园十佳少年综合评选活动。

2、师生广场舞演出。

3、做好德育活动评选准备。

4、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福利院,实践基地体验活动。

七月

小学生养成教育总结范文 篇三

小学时期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处于一个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智、德都处于不断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迫切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铸造学生人生成长的基石。

笔者就如何结合生命教育,正确开展好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谈点粗浅认识。

一、明确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教学中最重要的工作不在于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的部分。许多习惯虽小但是非常重要,弄清小学中哪些是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内容,是开展此项教育的根本。根据教育专家的调研报告,应该包括以下方面:一是道德行为习惯养成;二是守纪习惯养成,三是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能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边听边做笔记的习惯,及时复习整理的习惯。也可以概括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的习惯。再如明日学具,准备齐全;今天任务,今天完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专心学习,珍惜时间;读书写字,姿势端正;课前预习,单元复习;读书看报,查找资料;学有计划,学有目标等。五是劳动习惯养成;六是卫生习惯养成;如按时就寝,饭前便后洗手,用完东西放回原处,不挑食不购买零食。七是安全习惯养成,如树立交通安全意识,了解交通安全知识,遵守交通规则等。八是心理品质养成。笔者总结出十项良好习惯:行礼、问好的习惯;说声“您好、谢谢、对不起”的习惯;升降国旗立正站好的习惯;穿校服、佩带红领巾的习惯;上下楼梯靠右行、轻声慢步的习惯;吃饭不挑食、不买零食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出入和家人打招呼的习惯。废弃物放进垃圾箱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及回家的习惯。这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根基,如果小学生能够在这些方面有了良好的习惯,将会对其一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不可估量的好处。

二、把握时机,持之以恒,强化养成

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可塑性强的特点,如果在小学阶段对他们进行强化养成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受益终身,强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呢?

一是要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的重点工程抓实抓细。做到目标明确,有计划,有监督检查、有总结开展。每一年,当新生入学,开始就有意识,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形成一个良好的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氛围。

二是从小事抓起,抓细节促养成。教师除了完成教学知识的任务外,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从他们的生活习惯如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习惯,每天做到按时起床,按时到校上课,按时就寝,今日事今日毕,校园生活习惯,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起身慢步,按时参加聚队聚会,见到老师长辈学会行礼问好,回答问题声音洪亮等,从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进行严格的训练,经过教化引导――强化实践――自觉行为等环节,最终实现学生良好素质和优良习惯养成。

三、注重方法,强化措施

养成教育要想出成效而不流于形式,就必须讲究方法,强化措施,讲求实效。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可制订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检查内容并定期公布,每周组织学生大队长、各年级教师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并通过每周之星,班级流动红旗公示评比等,采用激励方式,进行表彰,对后进人员不点名批评。在全体师生中形成人人都抓、共同监督的局面,来促进良好习惯的逐步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篇四

1.教师专业素质的界定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

2.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教师的专业素质具有结构性特征。其结构素质包括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教育部2012年2月下发的《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其基本内容包括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分别对应的领域有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同时,每个领域都有具体的基本要求。

3.综合文科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应着眼于培养教师专业素质对于进行教师职前培养的综合文科教育专业,笔者认为,其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应着眼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如综合文科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能力的获取、教学实施及反思与发展的体验、教师专业情感与教育教学态度的养成等,为将来能够走上或适应中小学教师工作岗位做准备。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1.改进学科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素质在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素质的课程目标下,依据学科课程的特点,专业任课教师探索和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人文社会科学概论课程的自学辅导式教学方法、政治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法、自然地理学的直观教学和读图分析法、世界通史的探究式教学法、中学政史地教学论的项目实训教学法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以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为课程主要目标的是中学政史地教学论课程的项目实训四阶段教学模式。依据初中政史地教材内容体系与特点,我们分别将中学历史教学论、中学政治教学论、中学地理教学论课程设计为5~6个实训项目,并将课程理论内容融入贯穿到项目实训过程当中。该模式是把项目实训过程分为项目实训任务布置—实训准备—实训展示—总结提升四大阶段,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实训的教学模式。第一阶段,项目实训任务布置。该阶段需教师组织,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每个项目需要有相关的理论做背景,均有教师素质训练的侧重点,需要任课教师做相关说明。如教学设计与模拟教学项目,往往侧重于教材内容的分析、教案的设计及教态的训练,需要任课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初中教材的内容结构,每一部分内容有什么特点,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才能符合逻辑性,在此基础上怎样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才能让学生接受,并将教学设计编写为教案,教案与教态有哪些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必要时还要展示以往学生的模拟教学视频加以说明,之后布置该项目实训任务,发放项目实训指导书。第二阶段,实训准备。该阶段由项目实训小组长组织,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事先将学生分为6人一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套该学科初中教材、配套教学参考书及课程标准,每个学生选择好内容,依据项目实训指导书的要求和课上所学内容,利用课下时间,研读教材、教参和课程标准,并查找相关资料,小组进行集体备课,做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作课件,小组长组织试讲、试评。第三阶段,实训展示。该阶段还是由项目实训小组长组织,其中一组在多媒体教室模拟教学、模拟说课或见习交流,教师全程跟随,适当评价,小组成员详细记录教学过程,依据评价标准评分,教师组织自评、互评。其他小组同时在微格教室模拟教学展示,同一小组成员记录、评分,小组长组织自评、互评。该阶段重点培养学生教学实施能力与教学评价能力。第四阶段,总结提升。各小组项目实训展示结束后,全体同学集中起来,由教师组织有针对性的总结,回放学生模拟教学录像视频或微格视频,指出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思、改进、提高。该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要有驾驭全程的组织指导能力。首先,需要教师依据初中教材的内容特点及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并确定实训项目,每个项目要有具体的实训指导方案;第二,教师要研读初中教材、教参、课程标准,并经常到中学听课,研究中学相应学科的教材、教法,以便对项目实训实施指导。我们有的任课教师有中学相应学科教学经历,运用该教学模式得心应手;第三,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项目实训展示进行理论提升,需要精心筛选学生展示实例,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仅要学生知道怎样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由于该模式各实训项目将课堂教学形式生动化,将实训任务布置、实训准备、实训展示、实训总结紧密衔接,将“全班”与“小组”“、小组”与“个体”有机结合,学生全程参与体验,既有现场指导,又有总结提高,体现了目前倡导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并且,在中学政史地教学论项目实训教学模式的带动下,其他学科课程也依据课程的特点,设计1~2项实训项目,以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师专业技能。

2.形成实践课程体系,探索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教师专业素质本专业的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见习、社会调查、综合技能训练与考核、教育实习等。2012年,结合《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我们对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实践课程课时有所增加,其中教育实习增加到480学时(14.5周),目前已形成学科课程项目实训教学、教育见习和社会调查、综合技能训练与考核、教育实习在时间上前后衔接,在内容上相互贯穿的实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也为四阶段,即:课程实训奠基—教育见习(包括调查)感知—综合训练强化—实习体验。对于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对于学生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操作过程及特点是:一是在时间安排上,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体现课程内容及课程目标的衔接性。在大二下学期配合教育学课程,安排1~2天的教育见习,初步感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在大二结束后的假期,安排1周的社会调查,综合文科教育专业的内容是教育调查,进一步探讨中小学、教育问题;在大三上学期,配合中学政史地教学论,安排2天的教育见习,学生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改进、教学设计、模拟教学及教学评价;大三下学期,首先安排4.5周的教师综合能力训练与考核,将教师的基本能力综合为几个大的项目,逐一训练,集中考核,考核合格,才具备实习资格。之后安排14.5周的教育实习,一般是8周的集中实习,统一组织到初中进行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实践。其余时间学生自主分散实习,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素质。二是在组织形式上,自大三上学期的教育见习始,对应中学政史地教学论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学科(历史、地理、政治任选其一),依据选择该学科的人数,再分成小组,分别配备指导老师全程跟踪指导,包括教育见习、综合能力训练与考核、教育实习、集中考核、总结交流。该模式以培养学生教师综合能力为主要任务,形成了从组织方法到组织形式都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体系。三是在管理方式上,采取系主任监督,教学主任主管协调,教研室主任落实,中学政史地教学论任课教师、初中学科教师协同具体指导的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的作用,设置活动课程组长(由班长或学习委员担任)、学科组组长(由学科教学论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长(小组推选)三级管理体系,负责活动课程的纪律、安全、活动项目的准备、练习、与指导教师沟通等工作,使各门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按计划有序、高效运行。由于学生自我管理与教师督促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各门实践课程教学效果非常好。四是在实践课程评价上,各门实践课程均制定了课程教学评价方案,采取综合评价的办法,实行校内指导教师评价、校外中学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形式上,实行书面评价与学生实践表现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包括教育见习报告、教育调研报告、教学设计方案、教育实习参与活动的记录及教育实结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探索采用定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关注学生教师专业技能,还关注教师专业态度、教育教学反思等的考查。

三、结语

小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篇五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教学策略

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的重要时期之一,也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是一个人学习的起点。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教育的目的,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良好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也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特点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正是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刻。此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思维能力不断加强,求知欲也很高,但是自制力仍很薄弱。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抽象思维发展开发学生智力,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实践的习惯

实践活动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充分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数学应用能力。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寻找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课中,安排实践活动,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交流合作探究,在成功中体验喜悦,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课后,是学生养成实践习惯的重要一步,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在实践中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反思质疑的习惯

反思与质疑是思维的两个相关联的方面,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数学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因为数学知识是对自己活动过程不断进行反省抽象的结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好学生反思与质疑的培养工作。让学生在反思中内化,在质疑中发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1)培养学生“问”的习惯。如:“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这么做,依据是什么?”“跟其他同学比较,有什么异同?”通过提问培养学生问的习惯,使学生不断地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逐渐总结出自己的方法和思路。

(2)在具体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质疑习惯。知识需要在应用中检验,经过检验的知识更能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反思质疑能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进行思考。因此,在解题中要培养学生反思质疑的习惯。

3.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习惯

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归纳,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也能达到预习新知识的目的。在归纳总结中加强记忆、加深理解,提高知识转化能力,为数学的长久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指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设置纠错本、归纳总结合作交流结果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习惯。

小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篇六

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不得随意缺席或擅自离队;分组做练习时,必须按规定排好队等。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等良好思想。

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

小学教学中对学生应以进行正面教育为主,这是由儿童爱听表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并及时表扬,使大家在身边找到具体的学习榜样。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教师应以帮助、爱护为出发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及不同性质的问题而采用灵活的批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做到下面几点: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4、教育中要"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

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只要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如:在讲授跨越式跳高这一教材时,可将其赋上军事色彩:把跳高模拟成战场上跨越铁丝网;将复习内容中的掷垒球模拟成"榴弹"投准,并创设了草地匍匐等军事训练的组合动作及设计接力游戏--《爆破敢死队》等,使整节课贯穿鲜明的爱军、爱国教育意义,这既可培养学生如解放军叔叔般英勇顽强、艰苦拼搏的精神,又可避免大纲内容的单调乏味,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四。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

教师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就能既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如:进行课前的动员和课后的总结能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的认识,使其及时评定课内各方面情况;进行队列队形调动能训练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整齐划一的操练动作更能陶冶学生美感;一些教材在教法上可采用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进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对某些教材在准备、放松活动或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保护、帮助,能促进学生之间热心帮助、互相关心的互助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小学生养成教育总结范文 篇七

一、 总结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沿用的是单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没有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开发,同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这种腐朽的观念被人们抛弃,教师们意识到,要想是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是教学效益最大化,变化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多元化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根据经验,总结起来有下面几个具体策略:

(一)营造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建立在师生、同学之间感情融洽,平等交流之上的,心理学家曾经指出,在学生拥有积极的情绪的时候能增加对学习的兴趣,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要想学生在上课时保持着积极的情绪进行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保证课堂气氛的活跃和轻松。游戏化语文教学是个值得提倡的教学模式,游戏本身就是具有活泼,积极的特点,在游戏教学开始乃至课堂结束学生都处于一种热情,欢快,愉悦的氛围,能从学生的内心挖掘对语文的兴趣,大大的提高学生在游戏参与过程中的积极性。

(二)培养语文兴趣,引导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小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最佳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动,能用不同的视角看世界,同时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兴趣式教育在对子今后的成长中有着重要意义。当学生对某个科目感兴趣了,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和强烈的学习动力,形成自发的意识去主动学习它。西拉斯说过“学习要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而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呢?我認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1,进行趣味课堂导入,使学生以一个良好的状态投身于课堂学习。2,开展相关的语文活动,通过朗诵比赛,趣味游戏等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语文兴趣。3,与学生频繁进行课堂互动,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巧用课前导语,活跃课堂气氛

高一时期学生对即将要接触的新知识或多或少会感到好奇,但是在得知化学知识难度跨越太大之后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降低。这时适当的使用一些导语会让学生重燃学习的激情,以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进入课堂。那么如何能巧妙的运用课前导语呢?这里总结了一些方法:1、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好奇心 2、承上启下,通过对上堂课知识的温习,再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本节课的知识点,能让学生有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3、利用多媒体展现有趣的图片和视频。

二、 思考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定位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发育、观念形成都还处于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老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密切相关。要开展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有一定的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水平与良好的行为修养。在素质教育中,着重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语文知识是学生发展的基础,而不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小学语文教授的不仅是课本知识,还有品德层面的教学。所以,教师自身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为学生传递榜样的力量。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专业的教师,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三、 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老师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出现了,现在,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角。语文是门语言类的学科,同时也是门基础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不光要教授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同时还要对学生情商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在教学中应当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学生身上,时刻关注学生的成绩和情绪的变化,保证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优化小学语文教育,从学生角度思考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语文知识起源于生活,最终还是要应用于生活的,为了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适应时代的发展,适用于生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生活的元素,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来说是个锻炼。在开展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上,确立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做到像叶圣陶所说的那样,“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终生受益”。在教授学生能够读懂、读懂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推敲、分析其中的立意角度、写作意图以及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阅读理解的能力,以此提高小学语文素质。

(二) 涉猎课外知识,提升学生素养

语文是学习是靠一点点的知识,一次次的阅读积累而形成的,仅仅满足于课堂上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是远远不够的,这只会让学生对语文的视野局限于小范围。所以,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课外资源加大阅读量。比如,学生可以多看《唐诗三百首》、《弟子规》等,在阅读遇到困难时,可以借助老师和家长的指导。课外书籍能开拓学习语文的知识面,得到知识营养的滋润。小学生通过自主地为自己打造课外语文“课堂”,能够进一步感受语文魅力,加强语文素养,塑造语文人格,提高语文素质。

总结: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要想学生得到高质量的语文教学,那么,教师就应当花费实践和精力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每一次反思都能得到新的启发,每一次探讨都会是一份收获。优化小学语文教育是当今教育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语文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语文教育工作来说,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及时做好总结工作,在过往的教学中,吸取经验,创新教学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小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篇八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规范学生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校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结合我乡实际,决定开展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二、成立组织:

长:李戈

副组长:张林法

员:韩庄生

李跃斌

周宏斌

王会生

亢占波

王科恩

三、活动时间:2014年5月7日——5月31日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营造活动氛围(5月7日---12日)

1、各校成立组织

制订切实可行、操作性强、有本校特色的实施方案;

2、召开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3、营造活动氛围。各校要通过悬挂横幅、书写标语、板报版面、发倡议书通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广泛动员,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中小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主题教育活动中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学生、教师、家长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第二阶段(5月13日—5月28日)践行实践阶段。

1、开展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三生教育”指导思想出发,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地养成教育为基本要求,围绕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和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地问题如何解决和处理,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地行为习惯。

2、

开展“学规范、争五好”活动。组织学生原原本本学习、诵读、实践《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到人人内容熟知、要求明确。五好即文明礼貌好;学习习惯好;遵纪守法好;交通行为好;勤俭节约好。

3、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种多样地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和发挥先进典型地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增强学规范、讲规范、执行规范地积极性。

4、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学生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榜样,学习有动力”,为实现“中国梦·我的梦”刻苦学习,立志成才。

5、加强学生励志教育,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培养“爱学、会学、乐学”的优良学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争先创优。

6、各校对照“守则、日常行为制度”自查自纠、矫正培养。查找不足,注重不同类型地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矫正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力争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

7、各校要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专项讨论、知识竞赛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让学生熟知“规范”并付诸行动,注重过程评价,巩固已形成地好习惯,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形成良好地习惯。

8、各校要建立“行为养成”校园广播站。各班投稿、学校审稿并指导,广播站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播放。

9、校园是育人重地,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校风正,校纪严,讲文明,讲礼貌,讲团结,讲卫生”

的良好氛围。使校园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等形成制度,上档次,办出自己的特色。因此,要求校园做到“十有”、“十无”,“十提倡”、“十禁止”。

10、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班主任老师要加强与科任教师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养成人人参与德育”的氛围。

11、作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活动。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利用家长学校这个教育平台,使养成教育从校内向校外延伸。

第四阶段(5月30日—5月31日)总结评比阶段。

1、各校要对本次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巩固成果。务于5月30日前将总结报中心学校。

2、各校要召开活动总结大会,对涌现出的先进教师、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四、

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强化落实。各校应及时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进一步深化全员育人工作成效,强化工作力度,认真组织实施,构建活动载体,着力提高教育效果。同时要加强宣传,及时总结经验,,每周一要向中心学校上报一次前周活动小结,并积极向教育网投稿,大力宣传本校活动开展情况。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成效明显的学校优先列入德育工作各类先进评选行列。

2www.huzhidao.com、加强教师养成教育,做好学生表率作用。学校教育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学校规章制度,还应从言谈举止、文明礼貌、衣食住行、卫生习惯等方面进行规范的养成教育。教师更应遵守职业道德,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仪表端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管教管导,教书育人,在言行举止、文明礼貌、衣食住行、卫生习惯等方面做学生的表率。

3、加强督促,强化检查。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本次教育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学生学习《守则》和《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各学校要认真总结以往贯彻《守

则》和《规划》的经验和问题,坚持过去好的做法,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切实增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心学校将组织对各学校开展教育月活动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西闫乡中心学校

2014.5.6

西闫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行事历

5月7日—12日

营造氛围

中心学校成立组织、制定活动方案

召开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动员大会

各校制定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行事历

各校要悬挂横幅、书写标语、国旗下讲话、宣誓仪式、发倡议书等多种形式营造活动氛围

5月13日—28日

践行实践

开展“文明礼仪校园行”签名活动

开展“学规范、争五好”活动

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熟知“规范”并付诸行动

开展“文明礼仪校园行”黑板报、、手抄报评比活动

每周开一次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开一次“好习惯伴我行”演讲比赛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学生励志教育

对照“守则、日常行为制度”自查自纠、矫正培养

每周进行一次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评比活动

各校进行“十有”、“十无”,“十提倡”、“十禁止”评比活动

5月29日—30日

总结表彰

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巩固成果。务于5月30日前将总结报中心学校。

各校召开总结大会,对涌现出的先进教师、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五好要求

(1)、文明礼貌好。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会用礼貌用语,不说谎话;尊敬师长,孝敬父母;不打架骂人,拾金不昧,不贪图小便宜;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抛废弃物;爱护公物,不乱写乱画,不践踏草坪,不攀树折花。

(2)、学习习惯好。遵守作息时间,认真预习,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倾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学会总结归纳,及时复习,做到日清月结;多看有益的课外书,养成爱读好书的习惯。

(3)、遵纪守法好。课间参加有益活动,不高声喧哗,不追逐打闹;同学团结友爱,亲如兄弟姐妹,放学按时回家,不涉足不适宜未成年人的活动与场所,不做危险的事;不吸烟,不喝酒,不参与。

(4)、交通行为好。遵守交通法规,不并排骑车,不骑快车,不追逐。

(5)、勤俭节约好。生活节俭,不攀比,不乱花钱;节约水电,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会照顾个人生活,衣着整洁,朴素大方,发式整齐,体现学生风貌;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

“十有”、“十无”,“十提倡”、“十禁止”

1、校园“十有”:

有校风;有学风;有校训;有校魂;有旗杆和校牌;有张贴的名人画像和格言警句;有纸屑果皮箱;有宣传栏和墙报;有教育方针的标语;有绿花区。

2、校园“十无”:

校内无污泥浊水,淤臭水沟;地上无纸屑、果皮垃圾、痰迹;墙上无涂抹污迹和脚印;建筑物内外无蜘蛛网;公共场所通道无杂物堆放;花圃里无枯枝败叶,弃物荒草;教室和学生宿舍无人抽烟;宣传标语无错字、别字和不规范的字;门窗无破烂、缺损;餐厅无馊饭、馊菜及腐烂变质的食物。

3、学校

“十提倡”:

提倡礼貌用语;提倡助人为乐;提倡见义勇为;提倡尊师爱生;提倡拾金不昧;提倡艰苦朴素;提倡讲究卫生;提倡爱护公物;提倡传唱革命歌曲;提倡开展健康文明的活动。

4、学校“十禁止”:

禁止大声大叫;禁止拉帮结派;禁止打架斗殴;禁止以大压小;禁止酗酒划拳;禁止乱写乱画;禁止破坏公物;禁止污言秽语;禁止攀折花木;禁止不假离校。

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实施方案

小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篇九

《班级公约》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只有被很好地执行,才能使养成教育得到落实。所以,检查与督促等管理措施就成为引领养成教育的手段之一。既检查教师对学生养成教育的训练,又检查学生养成教育的达成度。只有这样,才能将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不同的养成教育训练标准与要求,不同时段也有不同训练达成标准与要求,统一由德育处组织安排人员进行检查考核验收。值日老师检查:值日老师负责对各班的文明礼仪、纪律卫生、两操集队、中午用餐、集体放学等情况进行督查和评比,认真进行汇总,汇总结果张贴到校门口公示栏。德育处不定期巡查:根据各年级段不同月份或不同周次的养成教育重点,德育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巡查。发现问题即时反馈,摸清情况,督促整改。学生干部检查:学校开展“五项百分竞赛”,由大队部所有委员分工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有文明、卫生、两操、红领巾、文明监督岗。对检查出发现的问题,由大队委员开出“友情提醒单”至所在班级,责令及时整改。每周对“五项百分竞赛”进行汇总,分年级进行排名评比公示。开展阶段总结:按时间段,每两个月总结一次;按养成教育内容,每一阶段养成教育重点完成时总结一次。在召开学生座谈会、核实检查及巡查记录、走进班级进行调查了解等基础上,形成年级和学校两个层次的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同时通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推广先进工作经验,确保养成教育工作深入有效地进行。

二、开展活动,提升小学生养成教育

结合节日活动开展感恩教育上半年的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下半年的教师节、敬老节等,都是应当成为开展感恩教育的好契机。感谢长辈的教育活动可以有:帮妈妈洗一次脚;为奶奶捶一次背;向教师送上一句祝福;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打扫卫生、唱歌跳舞等。结合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清明节前后,各班以诗歌、故事、网络祭英烈等多种形式表达了对先烈的怀念以及弘扬革命精神的决心;国庆节期间,各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知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班级自主设岗制”,人人参与班级管理 各班拥有自主设岗权,学校不限制名额,按需设岗、按学生特长设岗,全班同学人人有事可做,班级事务事事有人管理。如有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等传统岗位;也有纪律委员、图书委员、升旗委员、用餐委员等事务岗位;还有爱国委员、文明委员、敬老委员、创新委员、进步委员等精神岗位。开展总结表彰评比活动 养成教育实施一学期后,由德育处统一组织总结表彰评比。每学期期末,各班与“班级自主设岗制”相结合,由全班同学投票,得票过半且得到大家认可的同学,申报校级“礼仪之星”“文明之星”“环保之星”“卫生之星”“助人之星”等,由德育处进行表彰,张榜公布,以巩固和激励一学期以来养成教育的成果。

三、家校合力,保障养成教育

小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篇十

关键词:小学体育 德育教育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努力方向。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整个社会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非常大,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在重才智而轻德育,其结果是学生畸形发展,特别是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严重,所以对广大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们的未来发展,而且会影响到我们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抓好德育教育非常重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就应该予以充分重视。然而很多人都认为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应该是班主任的工作,但实施上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结合本职工作,利用学科教学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德育教学工作。小学体育学科作为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着利用学科教学来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结合学科特点,明确德育目标

小学体育学科落实德育教育的要求,必须要结合小学体育学科的特点来进行。小学体育学科教学的任务是通过教给学生一些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的技能和技巧,使学生学会科学锻炼、合理锻炼,同时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和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纪律观念、团队意识等。这里更为关键的是根据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新时期小学体育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是使学生们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锻炼理念,要求学生从小就能够掌握一定的健康卫生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重视体育锻炼,并且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对体育锻炼认识的提升,而不是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就可以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需求,有利于学生使体育锻炼成为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需求,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认识。

二、注重德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的体现

德育教育作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要把德育教育工作落实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每一部分,所以,在体育课上,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把德育教育工作渗透进来。在教学内容中,如一些长跑项目的练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在团队项目中引导学生们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而在教学形式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安排来落实德育教育,如上课整队要迅速,队列纪律要严格,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在学生在进行运动项目的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相互保护,心中有他人;在利用器材进行活动时,要注意对于器材的合理使用,养成爱护集体公物的品质。总之,小学体育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从细节着手,对小学生进行反复、细致的引导,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无形之中也就能够落实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目标。

三、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因材施教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强调要以生为本,即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一定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这样才能够最大化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教学历时六年,学生的学习时间跨度大,也意味着学生们会有不同的变化,所以,在小学体育课上的德育教育也要客观上尊重这种变化,从学情出发来因材施教。

总体来看,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因为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认识方面还未成形,这时教师要注意循序善诱,耐心的、反复地予以引导,这样他们才可能把一种行为上升到一种好的习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发挥其喜欢表现自己的优点,教师一方面要对其行为认识予以引导,同时也要利用好“表扬”这一有利武器,对于学生的进步及时的予以肯定,这样既能够鼓励一部分学生,同时也能够树立榜样的作用,起到示范的效果。

四、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不得随意缺席或擅自离队;分组做练习时,必须按规定排好队等。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等良好思想。

五、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

教师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既能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如进行课前的动员和课后的总结能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的认识,进行队列队形的调动能训练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整齐优美的动作陶冶学生美感;在教法上采用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在准备、放松活动或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保护、帮助,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总之,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要在落实学科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需求,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真正做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们未来的成长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使学生最终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吴翠玲。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0(1).

[2]赵俊芳。德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思想工作论坛,1998(2).

[3]周林生。关爱每个学生推进整体进步。学习导报,2004(9).

[4]沈鹏。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1999.

[5]杨邵豫。体育教学在学生德育培养中的价值以及渗透途径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5.

小学生养成教育总结范文 篇十一

2013年度上学期小学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在本学期学校养成教育工作中,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深化德育管理,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日常行为,紧抓活动育人,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丰富活动内容,使学校工养成教育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发挥,现将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 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养成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核心内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目的,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

二、坚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学校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周化鹏

副组长:周化彬 郭泽全 刘青松

成 员:各班班主任

少先队组织学生一天一检查,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比。将检查结果每周一在升旗仪式上公布。

三、确定目标 坚持不懈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四、分阶段实施 目标明确具体

第一阶段:学。通过学《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校纪班规,中心校养成教育方案内容等,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检查约束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通过激励评优树立典型,带动进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五、教育内容充实易操作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标准,根据中心校实施方案归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中高年级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④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⑦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3、生活习惯

①早睡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⑧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⑨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⑩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4、节俭习惯

①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②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③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④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一粒粮食;

⑥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⑨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六、实施措施得当: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学校、年级组、班级管理网络,发挥各年级自主管理功能,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队、思品、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

每月第一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明确教育主题,安排当月工作,提醒班主任应注意的问题,突出重点,明确目的。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少先队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钧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队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每个月,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通过自评、小组评、班主任推荐、学校确定等方式评选出“校园之星”。并根据本月的中队争星情况,评选出“行规优秀班级”。学期结束再从每月的“行规优秀班级”中评选出本学期的“文明示班”。这样,把学生个人的行为表现与班级集体的评优结合结合起来,使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比较自学地遵守规范。

七、具体工作安排细致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日积月累、反复训练、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行为习惯的养成特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行为规范逐条分解,分周落实养成训练。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二周:严格守纪,按时作息

第三、四周:讲究卫生,保护环境

第五、六周:专心听课,大胆发言

第七、八周:活动讲文明,认真做“两操”

第九、十周:学会交往,举止大方

第十一、十二周:热爱劳动,认真做值日

第十三、十四周: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第十五、十六周:不挑吃穿,勤俭节约

第十七、十八周:诚实守信,知错就改

第十九、二十周:认真复习,考试不作弊

【小学生养成教育总结】相关文章

小学养成教育总结优秀4篇01-18

小学生养成教育总结通用4篇06-04

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最新10篇)05-18

小学生养成教育教学总结(优秀3篇)03-29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总结优秀901-17

缅怀先烈致敬英雄主题班会总结优秀6篇10-20

网页设计实训总结心得优秀5篇01-04

2022党员民主评议个人总结(优秀6篇)02-05

match的意思用法总结【4篇】10-04

信息技术2.0研修总结(最新6篇)10-19

106 5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