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总结精选9篇

2024-03-06 10:46:51

语文是思维的工具。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大学语文课程总结精选9篇。

大学语文作文 篇一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英语作文;语际错误;负迁移

一、错误与语言习得理论

直到上个世纪末,许多人还是倾向于把第二语言习得者所习得的语言称作“目标语言的误差版本”(Little wood,1984)。对于母语负迁移作用的过分强调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观念:习得者的既成习惯阻碍了正确语言形式的形成;错误是学习失败的标志,是不可容忍的。然而,随着人们对儿童母语习得过程的进一步观察和深化研究,一种新的二语习得观点诞生了,这种观点认为,二语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是从他们所接触的信息中积极创建规则,并把这些规则运用到目标语习得之中的。如果这种观点得到证实的话,学习者的错误就不应当被看成失败的标志,相反,它们是学习者生成语言系统的一个必然过程,为人们了解其语言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过程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早在1967 年,Corder就认为“错误反映了学习者的策略”;Ellis (1994)进一步指出学习者所运用的语言可以很好地用来研究二语习得。据此,本文将通过分析大学生作文中的错误,来阐述错误在二语习得中所起的作用。

1、语言迁移理论

迁移是心理学术语。在心理学中,人们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与外语学习有关的语言迁移理论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在学习外语过程中,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会受到旧的语言的影响,外语学习者倾向于用母语的表达或理解方式来代替外语中的表达或理解方式,造成了影响外语学习的有害迁移。外语学习的任务之一是要防止产生这种母语的干扰。语言学习过程中存在语言迁移现象。Odlin (1989)将语言迁移定义为“目的语与已掌握语言间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对目的语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当一个人掌握了两种语言,那么这两种语言知识会对第三种语言的习得带来影响”。当学习者已掌握语言促进目的语学习时,形成正迁移;当学习者已掌握语言对目的语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时,形成负迁移。

2、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是由Lado 提出的。它是在语音、语法和文化层次上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进行严格的、逐一比较的体系。他的理论基础是“语言迁移”。Lado 认为: (1)外语学习的唯一障碍是母语的干扰; (2)通过对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科学的分析,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区别程度的大小; (3)这些区别能使语言学家预测外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所有困难。由此可见,对比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比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体系,找出不同,从而去阻止或减少干扰的发生,使学习者能够自觉地避免或少犯语言错误。

3、错误分析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外语学习中的困难和所出现的错误除了母语干扰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上世纪六十年代末Corder 提出了错误分析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与对比分析不同,错误分析通过收集一些普通错误来进行语言学上的分类,然后对错误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研究。Corder 指出: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研究者了解学习者当前所掌握的语言体系,所达到的阶段,以及验证对所学语言的本质的假设。

二、研究设计

通过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来探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迁移错误,了解他们中介语发展的特点,对掌握他们的外语发展水平,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减少犯错可能性以及改进中国大学英语教学都具有现实意义。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延边大学护理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他们至少有七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法、词汇及写作技巧,达到中等英语水平。

2、研究方法和内容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对该研究提出2 项假设:1.母语负迁移是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的一个主要原因; 2.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本研究要求学生就三个题目进行作文,每篇作文限时30 分钟,至少120 字。对每个题目的作文随机抽取30 篇,共90 篇作文用于分析。三篇作文题目分别是:(1) 对购房的态度。(2) 大学是否应该对游客开放? (3) 一封感谢信。

通过收集、分类,90 篇作文中的错误分为语际错误和语内错误两类,前者又可进一步分为词汇错误、句法错误、语义错误和语篇错误。

三、分析和讨论

证明母语负迁移确实影响英语写作。通过分析学生写作中的具体错误来探究汉语如何在词汇(19%)、语法(23.3%)、语义(39.8%)、语篇(17.9%)等方面对英语写作造成负迁移。

1、汉语在词汇层面上的负迁移

(1)名词错误。一方面是因为英语中有可数和不可数名词之分,可数名词又有单数和复数之分,而汉语名词没有此区分;另一方面,英语中不可数名词在汉语中的对应词可能是可数的。

(2)动词错误。英语动词可分为及物和不及物两大类。及物动词之后必须有名词性的宾语。而现代汉语对动词的及物性不作严格规定。

(3)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错误。大多数英语形容词加“ - er”或“more”构成比较级,加“ - est”或“most”构成最高级,而汉语只需在形容词前加“更”或“最”构成比较级或最高级,不必改变形容词本身的形式。这种差异会导致许多迁移错误。

2、汉语在句法层面上的负迁移

英语要求动词与主语的“数”相匹配,如果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应加“ - s”,如果主语是复数,动词用原形,而汉语中无论主语是单数还是复数,谓语动词都没有形式上的变化。

3、汉语在语义层面上的负迁移

学生作文中的许多句子虽然符合英语语法但在表达上非常不地道。

4、汉语在语篇层面上的负迁移

大学语文教材 篇二

关键词:语言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大学语文》教材中“语言基础知识”的编写,主要体现在其“实用性”上。那么我们在教材的编写中,就要兼顾到文、理科各专业的学生,教材编写的内容要具有“普及性”,要让各专业的学生都觉得“有用”,真正体现其“实用性”。下面我主要从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基本的语法知识

现在的高中教材几乎都已经取消了现代汉语语法的相关内容,有的教材即使设计到语法知识,也是以补充材料的形式出现,高中课堂上一般也不再讲授语法课了,所以学生进入大学后,甚至连基本的句子主、谓、宾都不知道,词类的划分更是不清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如果知道一些汉语语法知识,那对于我们理解英语语法也是很有帮助的。有了这样的“实用性”,学生也会更乐于去接受相关的语言学知识。

(二)应用文写作

目前,各种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几乎都注意到了这一各方面,都涉及到了应用文的写作。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教材在编写这一块内容时,应该涉及到各种常用应用文的具体格式、规范、要求等各方面,每类应用文,最好都配以经典范围,以供学生参考和模仿,

(三)普通话训练的基本规律

《大学语文》课一般都在大一新生时开课,而大一新生刚入校,都要面临普通话训练的问题。大学生最后毕业,文科至少要达到二甲,理科至少要达到二乙。然而大一新生刚刚入校,刚刚离开家乡的高中,方音还很重。各自交流的时候,可能还是用方言进行交流。方言不好懂的,甚至会影响到彼此间的沟通,也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有些大学,在新生刚入校后,会安排一些学生专门“抓”那些讲方言的,用这种强制性的手段让学生讲普通话。学生自己也想讲好普通话,一方面,有利于同学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普通话的过级考试。但刚入大学,普通话该怎么学,学生还是很茫然。我觉得,在《大学语文》教材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普通话训练的规律性知识,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普通话的方向,这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自然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学习《大学语文》。

二、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古诗律、词律

在教学过程中,不时有学生会问我“古诗怎么作?词怎么作?”很多学生想要学生学着作诗、作词,但苦于不了解相关的诗律、词律,所以不敢动笔。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古诗词更是韵味十足,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如果新时代的学生也学着去作诗、作词,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有利于传承我们的古典文化。

(二)汉字的构造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有楔形文字、玛雅文字、汉字。楔形文字和玛雅文字已经不在使用,但是我们的汉字一直流传至今,其生命力之旺盛是别的文字所无法比拟的。中国古文化基本知识,有很多就蕴藏在我们的汉字里。例如“好”,有子有女谓之“好”。又如“奸佞、嫉妒、婢、奴”等这些词,几乎都有一个“女”部件,体现了汉字的性别歧视。也体现了古时候女子地位的低下。

三、结语

大学语文范文 篇三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问题、策略

大学语文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提升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在初中、高中母语教学基础上的一种延伸教育,这门课程浓缩了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精华。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既可以增强大学生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也可以通过文学熏陶使他们具备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然而当今有关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教育却比较薄弱,在一些学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笔者在高职院校从事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不被重视甚至被边缘化、课程定位不准、教材缺陷、师资力量不足等一些严重问题。据此笔者对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作如下分析。

一、当下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教师不够重视,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在“重专业、强技能”成为大学生就业重要参考条件的形势下,大学语文一直被不公平的边缘化。作为专业课的附属、搭头、高职教育的点缀,甚至大学语文课程在一些高职院校里根本不存在,其课程甚至被《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取代。即使不是这样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里也仅仅只是一门考查课,对学生而言,根本没有什么学习压力,也得不到学校与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且学校开设课时一般每周只有2节,由于课时太少,教学任务很难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师也不知教学的重点在哪里,所以上课总是随心所欲,教学方法也单一。导致教学难以做到形象直观,使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

(二)教材更换频率较快,质量良莠不齐

笔者在高职院校从事大学语文教学仅几年时间,但大学语文教材却一直在更换。例如有裘汉康主编的、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 王步高、丁帆主编的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 徐中玉主编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等等。其中以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在当今高职院校教学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仔细比较发现所选篇目大都侧重于中国古代文学史及名家作品,并且对学生的要求基本上是阅读、理解与欣赏,且与普通高中、职高或本科院校的篇目重复较多,层次不分、界限不清。从而导致语文课堂上学生看自己认为有用的课外书,甚至有的学生干脆旷课不来,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恶性循环,形势不容乐观。

(三)师资队伍不稳定

由于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地位甚低,教授大学语文的教师也因而不受重视,往往在学校好的待遇都与之有缘无份。所以教师内心里也没有把大学语文当回事。并且人们普遍认为与专业课老师相比,教授大学语文的老师好像不需要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只要有些语文常识的人都可以上,所以学校在师资的安排上也不稳定,还有很多是兼职教师,随意性很大。

二、改善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对策分析

针对现在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笔者提出以下改善建议。

(一)学校及相关教学部门加大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视

大学语文有别于中学语文,它是把语文课程性质定位在人文性上,以传播人文思想和文化观念为主。事实证明,高职教育并不仅仅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提高学生素养、增强学生文化内涵的过程。而大学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改革语文教学首先就要让大家认识到语文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别的东西是技能,学了之后是谋生的手段,而语文是一种灵魂依靠,一种精神寄托,是使大学生成长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关键素质。其实教育部在2006年底召开的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就围绕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现状、课程定位、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同时提出希望各高校结合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重视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和建设。这无疑证明了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语文教育已开始逐步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二)编写合适教材,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改变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材“重古文、轻今文,重作品赏析、轻视能力培养”的现状,紧密联系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特点,考虑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的需要,把提高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写作能力作为教材的重点内容,与思维训练、演讲口才、写作训练等相结合,编写出能满足学生对于提高自身多方面能力需求的语文教材。使之既满足大学人文教育的需要,又具有语言训练的的实用效果,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采取“传授知识- 接受知识”的模式,重教而不重学。所以要增加“第二课堂”的教学使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同时教师也要增强课程的现代意识,恰当运用现代技术,转变教学方式。具体见解如下:

(1)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大学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个人能力得以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教而是学,现代高职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应该侧重于培育学生大学语文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

(2)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教师不但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端正的教学态度及很高的学术水平,而且必须有很强的教学能力。

(3)选择互动的教学形式。互动式讲座可以采取问答式的交流、步步紧逼式的追问,也可以讲授式的问答,达到传授知识、启发思维、发现知识的要求。课堂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真实的具体的虚拟语境,使学生找到一种现场的感觉,独立思考,以增强学生实战性

(四)稳定师资队伍,推行各项鼓励措施

大学语文作文 篇四

一、 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一个含义广泛的词汇。一般来讲,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体生活方式。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是文化的社会,语言必定反映社会:同时语言本身也是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文化的载体并起到传播文化的作用。古德诺夫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中是这样论述两者关系的: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因此,语言的学习必须与社会文化的学习结合起来。

二、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互为影响,互为补充,互为依附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文化的一种表示形式,同时,它还是文化的产物。语言的构造总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语言的使用总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约:语言的“体”和“用”都是一定文化特色的体现。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的四个重要参数――合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文化能力。吕必松先生也认为人们的交际能力至少是语言内客、语言技能、交际技能和文化背景知识这四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因此,了解民族文化的差异对英语教学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有理论价值。

三、 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不同文化反映在思维方式方面的不同会造成在交际行为、交际风格方面的差异,从而影响了文章的写作风格。西方民族从古希腊开始就注意形式逻辑,形成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力求从独立于自我的自然界中概括出某种纯粹形式的简单观点。

四、 文化差异因素与英语写作的关系

首先,英语写作作为语言表达形式同样受到语言文化的潜在影响。每个国家、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社会制度、生活环境、、民情风俗和传统积淀等,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态反映到语言层面,表现为种种语言差异。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特有的信仰、习惯、特有的民族性格、心理、制度和价值目标等。这些因素在我们写作的时候,或直接地作用于我们的写作思维,或间接地作用于我们的潜意识。这种潜在的影响作用贯穿在我们的写作过程中,同时也作用或渗透在写作的成果。

其次,写作是文化的表达过程,是文化的外在反映。实际上,写作的过程是一个表述文化、反映已有文化的过程。我们知道一些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一个国家或某一民族人民的民族性格、心理状态、文化特征、社会风俗习惯等。这说明文学作品一方面受到语言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现象。

五、启示

加强西方文化的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文化与语言两者之间的关系紧密,不可分割。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化体现在语言之中,离开了语言,人类文化是不可想象的;另一方面,离开了文化,语言也失去了内容与意义。语言与文化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它们在互相影响与互相作用中共同发展。

大学语文作文 篇五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problem of pollution, cause, artificial substances, release, waste products, industrial production, consumption of goods, bring it under control, agriculture, chemicalsubstance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 read a piece of news recently。 It says that in Japan marly businessmen ave selling fresh air to customers。and now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Why? --Fresh air is getting less and less in Japan, and so is it in the U。 S。 A。

In fac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a very serious problem the whole world is facing。

it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waste products released from artificial substances,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increased consumption of goods。 Bedsides, the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in agriculture also caus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Look at the sky, you can see that dense smoke is being released from the high and big chimneys; those dirty and poisonous substances are flowing into the rivers that we use for drinking water and millions of tons of waste products are heaping around us。

How to change this condition?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are trying to work out some effective means to bring it under control, but no great success has been made。

环境污染

最近我读了一则消息说在日本,许多商人向顾客出售新鲜空气,现在这种情况越演越烈。为什么呢? 因为在日本新鲜空气越来越少,在美国也是如此。

大学语文作文 篇六

关键词:作文为大;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伴随小学课改的逐渐进展,作文授课的指引思维,也发生了扭转。但是,在很长时段内应试思维的干扰之下,作文授课所依循的体系,还缺失新颖性。在旧有的作文课内,教师常会传递本源性的作文认知,很多惯常采纳的授课办法,在“作文为大”的现存课堂内,还占有侧重的地位。在这样的状态下,应明晰作文课带有的根本目的,注重对同学的有序指引。要吸纳旧有授课带有的精华,采纳稳固的对策,助推作文课的授课创新。

一、精讲课文范例,指导仿写

小学语文所采纳的教科书,可被当成作文指引用到的范例。在平日授课时,要提炼教科书内含的作文类素材,用精细指导的办法,让同学仿写这些精华类的材料;或指引同学改造范例,写下自己的独有感悟。目前,为便利同学领悟课本,教师惯常选取了单调性讲解的路径,而同学只好不停吸纳现成的知识,这就限缩了授课实效。因此,要淡化解析层次内的讲授,预设指引性的摸索话题,让同学亲身去领悟和表述。具体而言,采纳精细及侧重的解析,要注重如下层次:

(一)指引迁移

教师要明晰同学的思路迁移点,有序指引关联的仿写。例如:为让同学明晰描绘秋景所用的办法,在指引时,可解析关联的文段,抓好景物带有的特性,以便供应仿写所用思路。同学要抓好景物带有的主体特性,经由细致的平日观察,描绘出精准的自然界特征。在记录同学所欣赏的优良语段时,应整合记录的流程及运用流程,模仿关联课文,描绘出自己所见的那些景物。

(二)培育情感

同学投入情感的那些事物,较易供应写作用到的材料。例如:教师在解析关于亲情的那些篇目时,可带领同学回忆亲历的情形,在这样的经历以内,提炼仿写所依循的材料。同学在回忆及整合时,就会增添对篇目的领悟力,由于融汇进了感情,同学会寻找到充足的仿写灵感。

(三)延展思路

延展仿写所用的思路,要侧重锻炼发散属性的思维。例如:教师在解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指引同学联想。可预设如下层次内的问题:“如果小女孩生在我们的时代,她的命运能否被扭转?”“如果你遇见这个小女孩,你会怎样对待她?”等等。这样一来,同学就能超出思路框架,拓展现存的作文架构。

二、组织实践活动,积累鲜活材料

小学生带有的素材量,凸显了狭小的弊病。惯常状态下,同学依据领悟到的那些真实事物,能写出生动及具体的文章;而依据课文中剪辑下来的文段,则很难提升自己带有的作文层次。这是因为,同学对自己所历经的那些真切场景,带有深刻印象。因此,有必要经由实践的路径,让同学累积真实层次内的材料。

例如:可利用好地区内的自然环境,带同学去郊游。在春季,教师可指引同学去感悟美好的春景,观看细雨中许多季节性的情形。游玩的同时,让同学写下游玩顺序,记录所捕捉的那些细节性春景,供应平日的写作材料。

再如:教师可激励同学,加入到年级层次内的各类比赛中,如朗诵类和运动类的竞赛。同学会对预设的准备情形、参与时段内的争先情形、赛后受到鼓舞的情形等,留存深刻印象。在遇有竞赛类别的作文题时,就可采纳这样的留存印象,当成素材。

三、留心生活中的发现,搜集写作素材

作文类别的小学授课,应着眼于平日内的发现。同学在平日生活内,会遇有各类别的人事,如同学间的友爱故事、邻里见闻、亲人关爱的故事等。然而,多数同学仍旧没能摸索出作文的可行对策,这是因为,同学常会忽略掉平日内的亲历性感受。因此,要指引同学,留存下生活内含的点滴片段,以便供应写作时的有序指导。同学也要提升自己带有的素材累积意识,随时写下感动自己的那些情形,给自己增添写作储备。

例如:同学在随同父母去购物时,可能遇有自己十分喜爱,但不是必要购买的物品,如玩具等。这时,同学可记下自己带有的感受:为做一个节俭的好同学,就要克制购物欲望,不去增添奢侈的物品。这样一来,在日后遇有类似性的题材时,同学就会寻找到可说的话题。

四、加强课外阅读,丰富语言储备

同学经由阅读,会获取多重的语文认知,也会明晰平日难以发觉到的素材。然而,语文课所能供应的阅读原料,没能与同学延展性的需求相契合;因此,要找寻课外属性的写作原料,来拓展同学带有的储备。教师可经由摸索,列出可读性优良的那些课外篇目,并推荐给班内同学,让同学拓展语文认知。

然而,很多同学带有惰性,不愿主动接纳课外性的篇目任务。这时,教师应采纳激励的路径。例如:可在早自习时段,指引同学去分享读过的课余性篇目,并让其他同学辨识内含的素材。

五、教学评价改革,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

作文类授课所带的评价流程,可查验同学这一时段内的作文水准,借以激励同学,提升他们浓厚的创造热情。在这样的评判流程内,要凸显鼓励性语言带有的价值。教师要发觉同学写出的亮点性语言,采纳欣赏的视点,与同学一起进步。

此外,还要整合过程属性和终结时段内的测评。过程属性的评判,能供应持续性的作文建议;而终结属性的评判,能供应总括的调整思路。不应忽视掉这两个类别的测评,尤其是过程时段内的测评。同学只有明晰了现存的写作弊病,才会着手转变。

六、结语

要构造起“作文为大”的授课框架,就应延展小学生的阅读累积,指引同学去欣赏多量的优美语段,打下作文的稳固根基。与此同时,培育起同学观察及认知生活的能力,锻炼他们精准的观察视点,让同学获取到平日生活内含的感悟。教师要调和作文课带有的气氛,创设出愉悦及轻松的总氛围,激发同学的探究热情。继承惯常授课办法,同时引进新颖的作文思维,提升同学的整合性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曲霞。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研究 [D].山东师范大学,2011(04).

大学语文作文 篇七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教学;写作渗透

现阶段很多高校一味追求学生的高就业率,学生的分数,在语文教学中不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仅仅是照本宣科的讲述理论知识,教师也很少布置相应的作文作业,平时只有有写好的大学生才会去写作,这使得大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不高,甚至于连简历和毕业论文也存在严重的雷同现象,这是语文教育的失败,更反映出了高校对大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的不重视。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写作水平,高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大学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够为大学生在社会上立足垫定基础;第二,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大学生使用措辞的灵活度,在日常的写作应用过程中能够得心顺手,帮助大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写作才华,提高大学生的文学修养;第三,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比如轻松撰写工作报告、工作总结、求职信等,自己晋升也可以轻松撰写职称论文和专著等,促使大学生抓住各种工作机会。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现状

1.众多的理工科院系仍然没有认识到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于理工科学生也具有重要意义,我校众多的理工科院系中到目前为止均未开设《大学写作》课程,也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很多理工科学生的母语水平和人文素养仍然停留在中学生的层次上。

2.文学院的《写作训练》开设于大学一年级,经历了高中的应试教育以后,许多新生对经典作品的阅读面窄量少,许多基于学生一定阅读水平基础上的写作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同时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却又对带有“补课”性质的写作教学内容感觉“意犹未尽”。笔者建议应当推迟到大学二年级(至少是大一下学期)开设写作课程,同时在三年级或四年级开设《高级写作》的选修课,以满足部分同学进一步研究性学习的需求。

3.对于其他院系的《大学写作》课而言,除了新生阅读障碍的问题以外,还存在着课时偏少、缺乏统一课程标准、缺少针对各专业的文体写作教材等问题。《大学写作》一般均设置为一学期,2个学分。一学期36课时的教学时间除去写作训练和随堂考试的时间以外,留给老师的讲授时间寥寥无几,两节课时甚至连期末考试的时间都不能满足。同时由于开课班级学生专业各不相同,所需教授的应用文体也大相径庭,没有分类细致的教材不说,不少写作老师也是半路出家,对于一些较为专业的应用文体缺少实际经验。笔者认为较具有操作性的方案是:让某位教师较为固定地教授某专业的《大学写作》课程,同时鼓励其针对所教专业,自编部分讲义。

三、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渗透方法

由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写不好作文一害怕写作文一不愿意写作文一更写不好作文”式恶性循环的厌学心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探索了一些教学方法。

1.精神鼓励法

按照惯例,开学第一次写作课都会安排一次水平测试以考察本班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以便因材施教。笔者认为应当特别重视学生的第一次作文,对每位同学的作文都给出详细的以赞扬、鼓励为主的批语,不放过文章的任何一个闪光之处。即使是基本功较差的学生,也应当从修辞、字迹乃至于写作态度等诸方面给予适当肯定,以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以后的作文批改和评讲过程中也应当注意指出学生的点滴进步,每次评讲课上都安排2~3名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讲台阅读自己的作文,在班级营造一个良性竞争的气氛。为了鼓励学生课堂外自主创作的热情,同时考虑到中国大学生特有的腼腆,笔者在班级留下电子邮箱,欢迎同学匿名寄来习作并及时批改回复,同时积极向相关报纸杂志推荐学生优秀习作。

2.成绩奖励法

俗话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大学生也不例外。笔者在开学之初就向学生们宣布了平时成绩奖励制度,从学生有创意地主动回答问题、主动上台演讲,到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都按约定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奖励。同时对作业成绩实行多次批改、择优给分,鼓励学生对所作文章进行反复修改。这一奖励办法较好地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3.因材施教法

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教学实践的对象——学生。教学活动必须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和个性等方面为原则来展开。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巧妙地结合起来。教师在备课中既要备教材、备学科前沿动态,更要备学生。所谓备学生,笔者觉得至少包括以下三点内涵: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样的教学内容,给不同院系的学生上课时,应当有所侧重,在给美术系同学讲“意境”时,可以结合中国画用墨的浓淡、空白来讲解;而给音乐系同学上课时则可结合《琵琶行》中音乐的疏密、停顿来认识。二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注意加以引导,而不要以自己的认识加以贸然判断。笔者曾经发现部分同学喜欢读一些“口袋书”——比较低级的通俗小说,笔者没有断然否定,而是趁势给同学们分析了“口袋书”模式化的构思和套路化的表达方式,既引导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传授了写作知识。三要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对于不同的学生,由于起点不同,所以教学重点应有不同,预期教学效果也应有层次区别。

4.作品阅读分析法

阅读与写作是一对孪生兄弟,作者想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通过对优秀作品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感受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作品的选择应当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和情感趋向,同时应当具有可操作性。例如,教师选择《背影》作为例文,师生共同分析、讨论细节描写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这就很符合大一新生阔别亲人、负笈他乡的心境。又如选择爱情题材的《王桂庵》作为例文,重点讲述炼字炼句的重要性和语言含蓄、蕴藉的特点,符合学生的情感趋向,教学效果良好。

5.任务模拟法

在应用写作单元中,可以结合所讲内容进行任务模拟训练,让学生在设定的工作任务中认识体会丁作的实际状况,理解应用文写作的行文规则,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将文体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单元,通过特定的假定任务将相关文体贯穿在一起,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例如,在讲完行政公文和常用事务文书后,设计召开南师大学代会,围绕这个会议的召开,让学生商讨怎样运用各种文体来组织会议,以保证会议的顺利展开。比如,如何请示上级领导部门批准召开会议,请示时如何处理团省委和省学联的关系,如何向与会人员通知,如何向兄弟学校及领导发出邀请,会后如何就大会情况进行会议记录,如何在会后形成会议纪要。在训练中我们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要扮演三种以上角色,完成其中至少三种文体的写作(请示、批复、通知、函、请柬、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等)。这种训练有利于学生处理实际工作的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效果较好。有同学反馈在秘书岗位公务员面试中就碰到了同样的题目,完成得非常顺利。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大学生写各种应用文章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现阶段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文学院相比理工学院情况好些,但是整体而言水平普遍不高,原因在于高校不重视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一味追求大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就业率。因此,高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渗透写作方法,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课程学习成绩的同时,提高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语言的理解能力,促使大学生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最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齐瑞星 单位:河北美术学院文化艺术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周龙。浅谈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J].安徽文学,2013(02):128.

大学语文作文 篇八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纠错;大学生

在外语学习的领域对于英语写作的纠错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错误一直都是很多研究者的关注点,但是迄今为止,学者一直在英语写作纠错方式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但是在中国和其他国家,语言学家和学者们都表示英语语言纠错是有价值并有意义的。在中国,胡壮麟曾说过英语语言写作错误指的就是错误的语法形式,并且很有必要为学生去纠正这些不正确的形式。另外,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写作又是当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因为英语写作训练被安排在了大学英语精读的课程中,而不是单独开辟了大学英语写作课程,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教师和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方向,我主要总结了大学英语写作纠错存在的六个方面的问题,给出了产生的原因和大致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学生有些帮助。

一、六大问题

对于英语语言纠错这个话题,本文的结论主要是:处理好六对主要的问题。

第一对问题是:教师花大量时间修改文章,学生转眼把文章抛

于脑后。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大学英语写作的水平,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修改学生的写作并给出了中肯的建议,但是学生基本上很少能够认认真真地翻阅教师的建议。

第二对问题是:教师希望学生最终能够自己纠错,学生希望老师多多帮助他们纠错,教师希望学生在学习完知识之后能够熟练地运用,所以希望学生可以自主纠错,但是学生却希望只依靠教师完成纠错。

第三对问题是:教师事无巨细地把错误点都罗列,学生希望教师只罗列要点。

第四对问题是:教师觉得课堂讨论和教师纠错好处多多,学生觉得自己很挫败。教师没有事先测试适合学生的纠错方式,导致学生感觉有些纠错方式让他们很失望并且带来了负面影响。

第五对问题是:学生只需教师纠正一些基本的词汇方面的语言错误,而教师经常用自己的标准去主观判断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的纠错需求和教师的纠错内容不匹配。

第六对问题是:教师一直在强调学生学到的知识,而学生过于注重纠错的分数。不仅教师过于注重分数,学生的家长也过分强调分数的重要性。

二、主要原因

这部分主要想重点阐述一下产生这六对问题的原因。

学生过于注重分数,主要是因为众多的家长都认为只要考试考好了,孩子以后的人生也就成功了,而学校的教师缺乏更加有效的评估机制,来评估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只能通过分数来衡量,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忽略知识而过于看中分数。

教师在纠错之前,缺乏一个详细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教师只依靠之前的经验来判断为学生纠错。导致了教师不清楚哪种方式最适合学生,并且没有负面的影响。导致了众多的教师事无巨细地把错误点都纠正和给出肯定的修改建议,但是学生却并不领情。

另外,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来纠错,但是学生转眼把文章抛于脑后,主要原因是教师,但是让学生自主纠错会影响英语知识的准确性,所以大部分的教师都是自己亲手修改,而很少给机会让学生自主纠错,导致学生很少有机会去独立思考。

其次是教师很少强调反馈和修改建议的重要性,导致了学生养成了只依靠教师进行纠错的坏的习惯和思维定式。

以上的六对问题解决了,英语纠错将会达到双赢的效果。但是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来并且进行充分讨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需要一个综合的方式去为学生纠错,但不是所有的错误都需要教师去纠正。

三、大学英语写作纠错的建议

在纠错前教师应该对每位学生实际的英语写作水平进行测试和评估哪种方式适合学生,应该综合运用多种纠错的方式。避免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和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这项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和教师的需求。

对于大学英语纠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并且进行了教学改进和探索,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英语写作纠错的认知和学生、教师实际的纠错水平。

参考文献:

[1]蔡兰珍。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外语界,2001(4).

[2]丁往道。英文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大学语文教材 篇九

一、大学语文教材编写要以人文性为基础,注重大学生“精神大厦”构建

主席曾说“人要有点精神”,实践证明,“精神”的力量可以超越任何物质力量。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的日益丰厚,人们过度的追求物质生活,造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荒芜。“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这个社会走到了一个理想主义遭到普遍耻笑的年代,曾经拥有思想巨人的国度正从精神的高地往下滑。”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社会氛围的影响。大学生面临着家庭、学校、社会对他们的殷切期望,面临着学业、友情、爱情各方面的困惑,面对着各种物质的诱惑,这些都考验着大学生们是否能正确处理和对待,是否能分清是非、黑白。近些年,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些自我封闭、休学、自杀甚至犯罪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除了有教育不当、经济压力、社会体制的欠缺等表面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一部分同学精神世界的缺失。因此,如何构建大学生的“精神大厦”,对面临着教育体制转变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文学科不是应用学科的装饰品,其终极目标是使学生思想上有所提升,进而达到求真、知善、爱美。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在构建大学生“精神大厦”方面应该首当其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本好的大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大学语文教材是沟通学生和老师、学生和课程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可见,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是多么重要。大学语文编写无论形势上还是内容上都应该立足于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兼顾思想性,在此基础上打破以往的以文学史为线索的编排方式,在内容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作品,大学语文应该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等正确观念的树立,离不开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说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不能离开传统文化。面对丰富的传统文化,大学语文教材可以以专题的形式来选文,进而体现其思想性。譬如,以人生观为主题的单元,选择泰戈尔的《生如夏花》,通过学习达到对学生心理疏导的目的,使学生保持正确的人生观。经过了夏花般的肆意绽放,尽情欢乐之后,对待得失,哪怕是死亡,都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人生也应尽兴而为,不要压抑自我的情感,对于所渴望的要极力争取。还可以选择庄子的《庄子•养生主(节选)》,通过解牛之理得养生之道的学习,让学生领悟生活的道理,领悟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集中全部精力,通过努力奋斗,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客观事物的规律,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境地,做事才能得心应手,化繁为简,运用自如,进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以学业为专题的单元,可以选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讲稿《我们为什么要上学?》一类文章。我们为什么要上学?有人说是为了以后更轻松地赚钱,有人说是为了有个更好的将来,有人说是为了摆脱现在的窘境,甚至有人说仅仅是为了将来有个饭碗,有个好家庭,也有人说是为了报效祖国。不论为了什么,我们都需要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学习不“为了什么”那是虚伪的,学习带有目的性更不是可耻的,相反,我们有了目标,才有动力,才能更好地学到知识,从而改变自己。2013年国庆期间,央视记者询问了社会各界约2000人对爱国的看法。不同年龄和职业的人给爱国下的定义也不同。对老年人来说,他们最大的感触是当年的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和反抗殖民者的斗争,对此,年轻人和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却无动于衷,并说“管好自己的事”就是爱国。更有甚者说,爱国就是“爱国者”导弹。学校尤其是高校有义务也有必要让学生内化和理解什么是爱国,所以在以“爱国”为主题的单元中,可以选取高震东《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之类的文章,让学生从中领悟:爱国,不是没有方向的;爱国,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也可以选择德国海因里希•海涅的《论“爱祖国”》,让学生去思考什么是“爱国”,爱什么“国”,怎样才是“爱国”,如何才能“爱国……”“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爱国,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热爱自己的民族和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基本的感情、责任和良知。爱国,就要身体力行;爱国,就要爱祖国人民;爱祖国,就要爱祖国文化……在今天,国家的兴亡、人类的进步,不仅仅与每个个体生命息息相关,更是我们奋斗的动力和希望。以爱情为专题的单元可以选鲁迅的《伤逝———涓生的手记》,通过青年男女涓生与子君冲破封建礼教,追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最后却以悲剧告终的学习,了解“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一观点。懂得没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人不可能有安逸的生活,也谈不了爱情,有国才有家,才有爱情。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其自然性和人文性。不同地方的自然特征不尽相同,人们总是把自己出生的地方看成为故乡,是自己有“根”的地方。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风俗、饮食、建筑、道德标准等,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个性。地方差异造就了多彩的文化。“学生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一个人对家庭的情感会逐步过渡到对祖国的情感,有国才有家,祖国就是扩大了的家乡。让地方文化、地方名人走进大学语文教学,为大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体现地方特色,彰显地方文化的与众不同。所以地方文化专题单元可以选择当地高校所在城市的文化名人的文章,如亳州师专的大学语文教材可以选择“三曹”的作品,如曹植的诗歌《白马篇》,通过诗中游侠少年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激励正值青春岁月的年轻人。大学生“精神大厦”包含很多方面,所涉及的对象各种各样,“人文教育”就是将人文精神通过教育活动、环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径,内化为人的品格因素,实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塑造。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既要考虑现实又要利己、利他、利国,既要体现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基础知识应用能力

语文课程学习的重点不是客观知识的单纯吸收,而是学生运用能力的提高。语文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指的是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而是指怎么更好地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在过去的十几年,是英语教育和其它学科盛行的时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语文作为基础课受到冷落,大学语文更是没人重视。许多学生语文水平不高,毕业后无法应对基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水平相当差和很差的竟占多数……语文基本功太差,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书写混乱,错别字多,不会使用标点,不会记听课笔记,不懂行款格式,不会拼音,不会查字典,不会说普通话。”“写字、用词、造句、立意、谋篇达不到起码的要求,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思维不清晰,思想不活跃,知识不丰富,这些问题也是相当严重的。”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出现了这种现象,随着网络的普及,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这个问题,大学语文教材应该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大学语文是中学语文的延续和继承,中学时代的许多语言学习习惯在大学应该继承和保存,譬如每个学生必须拥有一部字典、养成查字典的习惯,认真听课,勤做笔记,每周写作文等等。加强语言方面的学习,如学习老舍的《我怎么学习语言》,学习老舍先生的解决办法:读文学名著———明白一些语言运用原则;学习各种文艺形式的写法;从生活中学习语言———最要紧的。“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大学语文还肩负着传播“文字”、提高学生文字书写能力的重任,所以应通过如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等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汉文的魅力,爱上书法。针对现在的大学生“说”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不善交际的问题,大学语文教材应开设以朗诵、辩论、演讲、交际艺术为专题的单元,通过学习和锻炼,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交际,提升个人素质。

(二)实践能力———大学语文教材的工具性

笔者每年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时,都会发现学生文章题目杂乱、文体不分。交上来的文章姑且不说内容,就格式、语句的通顺程度而言都是令人担忧的。如果说专科学生论文不常用,欠缺一些也行,但很多学生对于日常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格式都不懂,更谈不上实际应用。江汉油田新闻中心负责人徐木君表示,企业定编后,政工部门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对外宣传、文化建设方面面临人才断层,一些在岗的理科生几乎不能写出条理清晰、表达明确的文章。中交二航局党工部负责人陈同尧也有同感,他对记者讲到,他们局一年有三百多个优良项目完工,可只有10%左右的项目经理能完整地从技术、管理层面上对工程进行总结。项目经理能干不能总结的弊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展。在校大学生现存的问题,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促使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不能再因袭传统,而要着重于培养学生能“写”会“写”。具体来说,学生毕业后若成为公务行政人员,至少要学会写行政公文如通知、报告、请示、会议纪要等;若成为企业公司人员,至少要学会写经济合同、策划书、计划、调查报告等;,若成为事业单位员工,至少要学会各种日常应用文的写作。

三、结语

【大学语文课程总结】相关文章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优秀7篇】02-25

缅怀先烈致敬英雄主题班会总结优秀6篇10-20

网页设计实训总结心得优秀5篇01-04

2022党员民主评议个人总结(优秀6篇)02-05

match的意思用法总结【4篇】10-04

信息技术2.0研修总结(最新6篇)10-19

民主评议党员个人总结【优秀8篇】03-12

生产质量月报总结精彩3篇09-19

党员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自我总结(通用403-15

sit的用法总结大全【优秀3篇】09-19

106 53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