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总结的是精选5篇

2024-02-22 15:08:16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壶知道美丽的编辑为家人们找到的齐民要术总结的是精选5篇,欢迎参考阅读。

齐民要术总结的是范文 篇一

【关键词】机遇;发展;总体规划

【 abstract 】 in countries explicitly proposed "realize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stability and security of xinjiang" goal,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xinjiang of opportunity time, urumqi how to seize this opportunity rapid development, becomes the focus of the probl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urumqi calendar edition overall plann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gain and loss, the hope for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rumqi enlightenment. Finally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key problem five aspects, think this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urumqi key consideration shall be the problem, and ha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 key words 】 opportunities; Development; Overall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54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新机遇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国家明确了以“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推进长治久安”为目标的对口援疆工作安排。未来一段时期将成为新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最好的发展机遇期。

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首府城市,如何抓住这次机遇顺势而为,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众多相关人事的关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必要重新回顾乌鲁木齐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得失,促使乌鲁木齐进一步提升发展定位、优化发展模式,发挥对全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二、规划回顾

迄今为止,乌鲁木齐共编有1941年、1951年、1959年、1985年、2000年共计5版城市总体规划。

1、 1941年城市总体规划

1941年2月,由迪化市政委员会主持编绘《迪化市区分区计划图》。受当时技术限制,除迪化城周围较详细外,其余地区带有示意性。但从实施看,还是对其后的城市建设有显著影响,为城市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是确定并实施了沙依巴克区南部的棋盘式路网。

(2)是提出“分区”概念。城市南部为生活区、中部为公共设施区、北部为工业区。

(3)是第一次越过满城,确立了城市重点要越过两山所夹蜂腰地带向北发展的基本思路,并规划格网式道路拉开城市骨架。

2、1951年城市总体规划

1951年规划将乌河河滩、红山以南的河东河西路网基本沿用现状路网,红山以北则紧扣地形,路网布置呈扇形。铁路在河滩东面自北而南延伸至红山脚下,飞机场选址在小地窝堡和旧市区东面。红山以南是老市区,红山以北到二工乡以南规划为公园、商业区、文教区(老满城)。乌河两侧规划为工业区,西面分为9个新区,每个区设定一处生活服务中心。

3、1959年城市总体规划

1959年版的城市总体规划是建国后第一版完整的城市总体规划。客观的来看,规划考虑的期限和城市规模都超出了当时的发展条件。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计划经济色彩浓厚。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开始建立,城市规划受苏联影响,计划经济特点显著,实行中央集中领导下的“条条”、“块块”相结合的计划体制。

(2)规划确定了城市总体框架,基本形成了现有的中心城区路网和用地格局。

(3)城市发展以新区建设为重点,旧区规模基本没有扩大,城市形态没有大的变化。

4、1985年城市总体规划

1985年版城市总规是在结束后、经济建设全面恢复时期编制的。

规划较为全面地进行了城市的居住、生活、产业、绿化、防灾等设施布局,特别提出了城市“集团区”的概念,集团区之间采用绿地进行分隔。这个设想虽然后来并未实现,但对今天城市组团的形成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5、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

2000年规划城市结构和用地布局基本延续了1985年版总规,城市形态呈“T”型,北部为钢铁、石油储运、铁路运输、仓库区、机场、石油加工和交通用地,中部和南部为居住、行政、文化和商业等用地。城市发展用地除了新增的乌鲁木齐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外,以市区内空地填充为主,并适当向东西两肋地区拓展。

2000年版总规对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的预估严重不足,用地扩展未给出充裕的空间。新增建设用地主要以“填空补齐”的方式在老城发展,城市周边少有安排。

6、小结

从城市发展方向看,受地形地貌制约,发展方向始终以向北为主。曾经在城市建设与煤炭资源开发发生冲突进行争论,最终结果是资源开发让位于城市建设。 [1]

从城市结构看,历版总规都有“双中心”和“集团区”的认识。1959年版就提出了新市区和旧城两处城市中心。至今,城市仍沿用双中心结构。1985年版提出城市“集团区”概念,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但由于没有实施机制,其仅停留在概念层面。2000年版延续了“T”形和“双中心”的思路,也保留了1985年版确定的两个城市公共中心(即大小十字和卫星广场),并将十个集团区调整为基本符合行政区划的九个片区。

从实施效果看,城市发展既有东西蔓延,也再强化“T”字形态(T的竖笔变粗),但“双中心”结构(主要是北部副中心)并未形成,加宽中部蜂腰的设想也未实现。

三、新时期建设发展重点

从乌鲁木齐历版城市总体规划分析研究及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乌鲁木齐未来城市建设应着重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开展。

1、实现多民族和谐发展:采取多项积极稳妥地措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多民族融洽发展的社会格局。

2、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商贸服务业和旅游服务业,强化出口加工和资源深加工业,培育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保障城市居民充分就业。

3、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培育城市新的增长点,完善片区职能,优化城市布局,强化城市南北之间、中部与两翼之间的联系,疏解老城人口与产业,形成结构清晰、功能协调的城市空间结构。

4、强化城市特色塑造: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融合天山绿洲环境背景,突出多民族文化特色,营造具有西域特色的天山绿洲城市。

5、优化城市交通组织:强化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促进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的整合,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和现代物流体系,保障慢行交通权益,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6、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从可持续发展观出发,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行,社会发展与生态承载力相适应,构建低碳、低耗能、低污染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外迁污染型企业,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城市环境。

四、结语

如今在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时,乌鲁木齐应抓住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贯彻五个统筹,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民族团结,充分重视首府城市对全疆发展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增强城市竞争力,积极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新疆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

《乌鲁木齐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年》

《乌鲁木齐城市总体规划》1941、1951、1959、1985、2000版

《乌鲁木齐市志》[1]1957年自治区党委作出不考虑煤层开采、弃煤保城的决议。

《齐民要术》选读 篇二

杨泉《物理论》曰:“粱者,黍稷之总名;稻者,溉种之总名;菽者,众豆之总名。三谷各二十种,为六十。蔬果之实助谷,各二十。凡为百种。故《诗》曰:‘播厥百谷’也。”

凡五谷种子,庞粼虿簧;生者,亦寻死。

种杂者:禾,则早晚不均;舂,复减而难熟;粜卖,以杂糅见疵;炊爨,失生熟之节。所以特宜存意,不可徒然。

粟、黍、]、粱、秫,常岁岁别收:选好穗纯色者,劁刈,高悬之。至春,治取别种,以拟明年种子。耧耩种,一斗可种一亩;量家田所须种子多少而种之。

其别种种子,常须加锄。锄多则无秕也。

先治而别埋;先治,场净,不杂;窖埋又胜器盛。还以所治草蔽窖。不尔,必有为杂之患!

将种前二十许日,开出,水淘。浮秕去则无莠。即晒令燥,种之。

依《周官》相地所宜,而粪种之。

《锸ぶ术》曰:“牵马,令就谷堆食数口;以马践过。为种,无等虫也。”

《周官》曰:“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郑玄注曰:“土化之法,化之使美,若锸ぶ术也:以物地,占其形色,为之种;黄白宜以种禾之属。”凡‘粪种’:U刚用牛,赤缇用羊,坟壤用麋,渴泽用鹿,咸用貊,勃壤用狐,埴垆用豕,强?用,轻票用犬。”此草人职。郑玄注曰:“凡所以‘粪种’者,皆谓煮取汁也。赤缇,色也;渴泽,故水处也;,卤也;貊,也;勃壤,粉解者;埴垆,黏疏者;强?,强坚者;轻票,轻脆者。故书,‘U’为‘挈’,‘坟’作‘_’;杜子春‘挈’读为‘U’,谓地色赤,而土刚强也。郑司农云:‘用牛,以牛骨汁渍其种也,谓之“粪种”;坟壤,多_鼠也,壤,白色,麻也。’玄谓坟壤润解。”

……

(《收种》)

杨泉《物理论》说:“粱,是黍稷等(小粒谷类)的总名;稻,是水种粮食的总名;菽,是各种豆类的总名。三类谷类,各二十种,合起来共六十种。草本、木本植物的果实,可以辅助谷类的,也各有二十种。总共一百种。”所以《诗经》有“播种这百种谷类”的话。

谷类的种子,湿着在不通风的地方收藏,就会坏而不发芽;即使发芽后,也长不好,很快就会死去。

如果用混杂的谷种,出的苗会迟早不均匀;得到的种实舂的时候,有的便舂得过度收回量减低了,有的还没有熟,难以均匀;卖出去,人家嫌杂乱;煮饭,也会夹生夹熟,难以调节。因此,特别要注意,不可以随便。

无论粟、黍子、]子、粱米、秫米,总要年年分别收种:选出长得好的穗子,颜色纯洁的,割下来,高高挂起。到第二年春天打下来,另外种下,预备明年作种子用。用耧耩着地种下去,一斗种可以种一亩地;估计自己的田里需要多少分量的种子,然后按照需要来施种。

这样另种的种子,要常常锄。锄得多,就不会有空壳谷粒。

收回来,先整理,另外埋藏。先将场地整理干净,不会搀杂;用窖埋,又比用器具盛的好。随即就用打剩的藁秸,来塞住窖口。如果不这样,必定免不了v杂的麻烦。

预备下种之前二十多天,开窖,取出种子,用水淘洗。淘去浮着的空壳,就不会有杂草。随即晒干,再去种。

依《周礼》所规定的,观察适合当地土壤的种类,用粪种的方法来种。

《锸ぶ术》说:“牵着马,让它就着谷堆吃几口谷;再牵着它从谷堆里踏着走过。用这样的谷作种,可以免除等害虫。”

《周礼》里有:“草人,掌管‘土化’的方法。针对着作物的种类与土地,看它们怎样配合才适当,定出该种哪一种庄稼。郑玄注解说:“‘土化’的办法,是使它变好,如锸ぶ所用的技术:针对作物与土地,决定地形土色与作物种类;像黄白色土壤该种‘禾’(谷子)之类。”‘粪种’的办法是:红黄色的硬土,用牛骨汤;淡红土,用羊骨汤;一泡就散开的土,用麋骨汤;干涸的沼泽,用鹿骨汤;盐土,用骨汤;干时像粉末一样散开的土,用狐骨汤;黏土,用猪骨汤;坚硬的土,用麻子汤;轻松的土,用狗骨汤。”这是草人的职务。郑玄注解说:“凡用来‘粪种’的,都是说煮过取汤汁用。赤缇是淡红色;渴泽是从前有水的地方;朗茄渭畹兀货鍪秦;勃壤是像粉一样散开的;埴垆是黏的;强是坚硬的;轻票是轻而松脆的。古书上‘U’字原来是‘挈’,‘坟’字原来是‘_’;杜子春将‘挈’改读为‘U’,解释成地面颜色红黄而土质刚硬。郑众说:‘用牛,是用牛骨煮出汤来泡种子,所以叫作“粪种”;坟壤,是地里有许多鼢鼠;壤是白色土;是麻。’我以为坟壤是加水后便会散开的土。”

……

齐民要术总结的是范文 篇三

文艺座谈会,当首推1942年5月2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那一次座谈会,开启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新纪元,直接奠定了几十年来文艺工作的主基调。从延安到北京相隔72年,再次召开文艺座谈会,频频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随着施政目标的全面推进,的文化战略思想凸显,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城市雕塑是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环境中的灵魂,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可以给人启迪,给人与美的享受。城市雕塑最根本的功能,就是承载历史,传播文明,为人类揭示美,让人们在欣赏雕塑的同时得到审美的愉快。

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搭建好艺术家发挥艺术才能的平台。

1956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他还强调“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北京的城市性质就决定了北京城市雕塑发展的定位,重大题材的城市雕塑、重要历史事件的城市雕塑、友好城市捐赠的城市雕塑等等首先在北京选址建设。北京作为首都和国际城市,要面向世界各国雕塑家,面向国内各省市的雕塑家开放,北京的城市雕塑要具有包容性,目前北京已经有来自世界各国的雕塑艺术作品200多件,主要集中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和朝阳公园规划的国际友好雕塑园区内。一位老艺术家曾经对北京城市雕塑提出建议,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也应该是全国雕塑家的首都。北京的城市雕塑一定会百花齐放。 三、坚持服务型的管理意识,做好城市雕塑暨公共艺术的推进和普及工作。

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规划管理好城市雕塑必须有服务的意识,尊重艺术、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公共意识。北京1988年率先在全国颁布了《北京城市雕塑管理暂行规定》,后来又经过几次的修订,法规是城市雕塑管理总的指导原则,在具体管理中也要按照艺术规律“艺术管理”。我们根据雕塑家创作、制作、加工、安装等环节的艺术规律,再加上城市规划部门的相关程序,总结出“一批六审”,一般经过六个环节的“审核”,才能保证城市雕塑的艺术质量。

公共艺术需要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需要公众认知和艺术引领导向的完美融合,需要选址和体量的完美结合。重大题材、重要地点的城市雕塑项目要听取专家的意见,通过网络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有些项目要按照程序报批。

齐民要术总结的是范文 篇四

关键词:《齐民要术》;职业技术教育;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40-03

《齐民要术》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农业百科全书,全书分十卷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野生植物的利用,家畜、家禽、鱼、蚕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及农、副、畜产品的加工,酿造和食品加工,以至文具、日用品的生产等,几乎对所有农业生产活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内容极其丰富,比较系统地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北魏和北魏以前农业生产技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当时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初步建立了中国农业科学体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下来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做为中国甚至世界的重要农学著作,是中国古代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基本上能反映出北魏时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全貌和真实水平。《齐民要术》蕴含着许多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对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一、《齐民要术》的成书背景

贾思勰出生于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贾思勰家境虽不富裕,但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成年后,走上仕途的贾思勰,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并因此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贾思勰经历过孝文帝改革后北魏政权比较稳定和农业生产比较繁荣的景象,也经历了北魏由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走向经济衰落、政治腐败的惨象,故而贾思勰深感恢复国民经济、保障人民生活对巩固政权实为必要。因此,他十分注重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总结,每到一地,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中年以后,回到自己的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到东魏武定二年(554年)间,贾思勰将自己积累的农业技术资料、询问老农获得的丰富经验、及他的亲身实践,加以分析、整理、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

二、《齐民要术》对中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1、职业技术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和长城内外长期处于各民族间分裂割据的战乱局面。北魏统一中国北部,孝文帝为长治久安,大力推行改革、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和惩治贪污的办法,实行“均田制”。均田制施行后,各族人民生活渐趋安定,大量荒地被开垦,农村残破荒凉的面貌有所改观,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改革后的北魏政权,出现了政局稳定、人口生息和经济繁荣的局面。从宏观方面看,北魏统治者要发展巩固政权基础,从国家层面上讲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从微观方面来说,人口得以生息繁衍,人们对物质财富的需求总量增加、对产品的品种和质量要求有所提高,极大地刺激了技术的改良创新和各行各业的发展;从中微观来说,地方官吏要出政绩,就必须发展经济,让人们安居乐业。发展经济成为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要发展经济就要先办好教育,这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历史经验。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行业的发展是以家庭和家庭成员的消费需求为终极目标的,因此行业的发展成了农业相关行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水平近似地代表了当时的经济水平。在当时,发展经济就是发展农业,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得以发展,农业就得以发展,社会经济就会发展。这一规律左右着中国千余年的封建社会,这也是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下《齐民要术》受到各阶层广泛关注、广为流传的根源所在。中国千余年的历史经验很好地阐明了“职业技术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一道理,在当前,搞好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如何搞好职业技术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2.职业技术教育应有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配套体系。《齐民要术》虽然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到东魏武定二年(554年)间成书,但在《隋书・经籍志》“农家类”中才有著录。这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农学名著,自撰成到北宋,其间约经500余年,全靠手抄流传,流传不甚广泛,并没有发挥其应用的价值。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几百年间,朝代更迭,战火纷争,封建官吏忙于保官逃命,无暇顾及平民百姓的生命安全,当然更不可能来关注一本书的命运;另一方面,流传于民间的手抄本太厚重,也可能由于躲避战乱,人为抛弃或毁于战火之中;第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忙于生存,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齐民要术》拥有者可能由于是文盲而不知其价值,很多人由于是文盲也失去了接受像《齐民要术》这样的职业技术教育机会,《齐民要术》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同时也失去了传播的机会;第三,《齐民要术》的拥有者深知其价值,为了获得更大经济利益,减少竞争对手,人为阻碍《齐民要术》在民间传播,使《齐民要术》传播源减少;第四,当时虽然有了印刷术,但价格昂贵,刻印《齐民要术》无利可图,《齐民要术》不可能有刻印本,这也极大地阻碍了《齐民要术》在民间传播。到了北宋,书籍刻印业发展较快,技术趋于完善,《齐民要术》才得以付印。之后,由于政府的参与,《齐民要术》才得以广泛流传。在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可能有好的课程体系、好的师资、好的职业教育体系,也培养出了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但由于配套体系不完善,学非所用、用非所学,造成职业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一方面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另一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配套保障体系,促使职业技术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

3.职业技术教育应开展职前教育。如果仔细比较《齐民要术・序》与现代各种专著的序言,会发现《齐民要术・序》独具匠心。贾思勰为了使《齐民要术》很快引起社会各阶层的注意,也很想使《齐民要术》能很快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齐民要术・序》中旁征博引、引古据今,从每个人的切身体会、上古传说、名著、格言、实例等,分别针对统治阶级、封建官吏、地方名人、从业者等社会各阶层人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重视农业生产重要性的论述。贾思勰安排这一内容是极有针对性的,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让接触到《齐民要术》的所有人,对该书产生兴趣、对农业产生兴趣,知道读了该书能学到什么知识技能,对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利益,从而使读者产生继续阅读、进而推广应用的欲望。当前的职业技术教育也有学前教育、岗前培训之类的教育,但重点内容放在了安全守纪之类的教育上,学生对专业内容不了解,因此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激情不高。职业技术教育,应采用这一思路,在进行专业培训前,进行必要的、内容丰富的专业教育,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整体的认识、做好专业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让不愿从事该专业学习的学生转专业,把不适宜从事该专业的学生挡在门外,从源头上避免了将来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在每一门课程开课前,进行课程介绍,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开设这门课、该门课程讲什么、将来在什么地方用等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与行业技术规范紧密结合。贾思勰从事农业科学技术活动的地域范围主要在黄河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春季干旱多风,气温回升迅速,夏日连雨等特点极为明显。北魏以前,所采用的措施是注意农时,讲究农耕方法。对种地,贾思勰不辞辛苦,走遍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到田间地头,向老农虚心请教,还亲自实践,从中甑别真伪。实践使贾思勰对农业生产有独到而精辟的见解。贾思勰精辟透彻地揭示了黄河中下游旱地农业技术的关键所在,规范了耕、耙、耱等项基本耕作措施。《齐民要术》在耕、耙、耱等重要农具的阐说,耕、耙、耱、锄、压等技术环节的巧妙配合,犁、耧、锄等的灵活操用诸方面作了系统的归纳,规范了秋耕、春耕的基本措施,若干重要作物的播种量,播种的上时、中时、下时及不同土质、墒情下的相应播法。《齐民要术》把黄河中下游旱地农耕技术推向了较高水平。千余年间,在近现代农学方法应用以前,世代治农学者很少能在北方旱地农耕技术领域添加重要的新内容。有了《齐民要术》后,人们按《齐民要术》所述方法进行操作,也就是按那个时代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如果《齐民要术》是那个时代农业方面的专业教材的话,那么可以说《齐民要术》就是职业技术教材与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相结合的最佳典范。当前,各行各业都有相应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但在职业技术培训教材和专业教材中,教学内容少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存在较大差距。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时应进一步做好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紧密结合。

5.职业技术教育应加强师生职业技能培养。贾思勰在做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期间,每到一地,他都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自高阳太守卸任后,贾思勰就开始致力于农学研究,与普通老百姓一样,居家亲自参加农业和畜牧业劳动。《齐民要术・养羊第五十七》中记载“余昔有羊二百口,茭豆既少,无以饲,一岁之中,饿死过半。假有在者,疥瘦羸弊,与死不殊,毛复浅短,全无润泽。余初谓家自不宜,又疑岁道疫病,乃饥饿所致,故他故也。人家八月收获之始,多无庸暇,宜卖羊雇人,所费既少,所存者大。”实践出真知。就是说,《齐民要术》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是经过了实践检验的,也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当前,由于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培养环节和实验实训条件的限制,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动手能力有限,学生动手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教材编写者更应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

6.职业技术教育应加强学生经营能力的培养。贾思勰重视粮食生产,但并不把农业生产归结为生产粮食,而是发展多种经营。《齐民要术》包括了粮食作物、园艺作物、林木、种桑养蚕、畜牧、养鱼、农副产品加工等内容。贾思勰认为农副产品加工是农业生产的继续,是生产转向消费的必要环节。经过加工的农副产品,不但满足了消费的需要,而且价值提高了。这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产业部类和产业链延伸的问题。另一方面,贾思勰主张要重视成本核算和利润的计算,如首先要按市场条件来安排生产、其次要有适当的规模和合理的田间布局来生产、要使用临时性雇工以降低成本等,甚至连运输、销售的费用都有计算。在《齐民要术・种榆白杨第四十六》种白杨一节中贾思勰曾计算:1亩3垄,1垄720穴,1穴屈折插1杨枝,两头出土,1亩可得4320株,3年可为蚕架的横档木,5年可作屋椽,10年能充栋梁。以售卖蚕架横档木计算,1根5钱,1亩岁收21600文。1年若种30亩,90亩地3年1轮,可周而复始,永世无穷。《齐民要术》中还记载有较多以小本钱多获利的实际内容。现代学者从经济科学角度研究《齐民要术》,认为《齐民要术》不单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古代农业技术典籍,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营方法方面的百科全书。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只注重职业技能的传授,对如何经营如何创业少有论及,毕业生不知如何用自己已掌握的技术去经营自己的美好人生,这就好比端着金饭碗去乞讨。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应加强毕业生经营能力的培养。

7.职业技术教育应有良好的教育氛围。《齐民要术・序》中有“舍本逐末,贤哲所非……盖不足存。”之句,说明在贾思勰所处的时代,各行各业比较发达,很多人从事商业和其他制造业,如金银珠宝、冶铁业等,不愿从事农业。在人们的价值体系中,根据收入多少自然而然形成了各种高低贵贱行业。贾思勰主张重视农业生产,但人们在择业时很有可能不愿选择从事农业生产。《齐民要术・序》中有“鲍鱼之肆,不自以气为臭;四夷之人,不自以食为异:生习使之然也。居积习之中,见生然之事,夫孰自知非者也?斯何异蓼中之虫,而不知蓝之甘乎?”贾思勰认为人只要处在某种职业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学会从事某种职业。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环境的产物。”什么样的职业环境就培养出从事什么样职业的人。另一方面,《齐民要术・种谷第三》中有“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五谷之田,不宜树果。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非直妨耕种,损禾苗,抑亦堕夫之所休息,竖子之所嬉游。”之句,贾思勰认为要把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诸因素清除,人们才能安于本业。当前,职业技术教育氛围不浓,人们不愿就读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周围网吧、餐馆、宾馆林立,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营造良好的职业技术教育氛围,通过引导、激励、疏堵等方式引领学生认真学习,才能发挥职业技术应用的历史作用。

8.职业技术教育应做好课程建设。在贾思勰生活的时代,不可能有很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不用说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但他以让读者读懂、易记、易做为目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按不同动植物或加工产品在人们生活重要程度安排在书中的顺序,重要的内容详细论述,不重要的内容粗略描述;对于某种具体的动植物或加工产品,按作物生长发育顺序或工艺流程为主线,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或工艺流程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为知识点,进行知识体系编排,对当前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教材内容选取和内容编排仍有指导意义。《齐民要术・种桑、柘第四十五养蚕附》先引用《尔雅》中桑的解释,接着对桑进行分类,再引用《搜神记》解释桑的来历,理论联系实际再按桑的生长发育讲桑的栽培与管理,再养蚕及多种经营,在此基础上讲柘的栽培。直到现在,栽桑养蚕的知识体系也没有超越此模式。当前,职业技术学院都在进行课程开发和精品课程建设,引入了诸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基于工作岗位的课程开发模式,取得了不少成绩。职业技术教育,在重视课程建设与课程开发的同时,更要注视教材建设和创建该行业或该课程最适用的课程开发模式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北魏)贾思勰。缪启愉,校释。齐民要术校释[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2].

[3]梁家勉。《齐民要术》成书时代背景试探。《农史研究》(6).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4]?wtp=tt.

[5]http://省略/wiki/%E8%B4%BE%E6%80%9D%E5%8B%B0.

[6]http://baike.省略/view/31076.htm.

[7]浙江农业大学理论组。《齐民要术》及其作者贾思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齐民要术总结的是范文 篇五

一、齐白石绘画的民间艺术特征

齐白石出生于普通农民之家,在民间艺术的熏陶下成长,他将民间美术融入传统绘画之中,推进了中国画的创新。早在做雕花木匠时,齐白石就不愿走传统的老路子,总要在雕花里加些新花样,如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使这些雕花富于变化。李可染曾说,“齐白石绘画是从民间艺术开始的……民间艺术健康朴素的特色,一直保持在后来的作品里,成为他独特风格的一个重要部分”;郎绍君就(www.huzhidao.com)认为,“民间艺术的质朴刚健……超越了所有的前辈”。[2](一)题材的民间性民间美术常以贴近底层生活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物象为创作主题,这些深刻影响了齐白石的绘画创作,他的画作多描绘自己热爱的、普通大众喜欢的内容,“根据不完全统计,齐白石画作中具名花草约80种……具名山水风景约40种”,这些题材内容多是齐白石早年生活中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即使在成名之后,齐白石仍将生活题材作为绘画创作主题,“他带着农民的眼光来看自然……一切都那么生意盎然,充满着乐观情调”,从鸡鸭鱼鹅、瓜果蔬菜、竹舍篱笆、鸬鹚暮鸦等主题内容中,可以感受到齐白石平实自然、热爱生活的心境。如齐白石的《小鱼都来》中几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一根钓鱼丝和一只小虾,旁边题着“五十年前作小娃……记得菖蒲是此花”;《小鱼煮丝瓜》画了四个带着瓜花、藤蔓的丝瓜,还有几条活蹦乱跳的小鱼,旁边题着“小鱼煮丝瓜,只有农家能谙此风味”,这些画作都展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二)色彩的民间性齐白石借鉴了民间美术色彩的审美特征,将民间美术鲜艳浓烈的色彩与简笔花鸟融合于一起,创造出全新的大写意赋彩法。[3]在民间美术中,常用红色象征吉祥、喜庆和幸福,在结婚、过年、祈福、生子等场合多用红色,齐白石就用红色渲染牡丹、、朱竹、梅花等,用红色表现多情的春天、热情的夏天、爽朗的秋天、冷峻的冬天,用红色歌颂美好的生活、国家的昌盛,如在《寿桃》中,齐白石用红色没骨渲染了两个鲜活、饱满的桃子,使画面显得热烈、喜庆和吉祥。在民间美术中,常将互补的颜色放置到一起产生强烈、饱满的色彩效果,齐白石受到民间用色的启示,将对比鲜明的色彩放到一起,创作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齐白石将代表幽静典雅的黑色、热烈吉祥的红色搭配起来,形成了雅俗共赏的“红花墨叶”,如《菊酒图》中用牡丹花勾勒出一丛秋菊,用赭黄色勾染出一坛老酒,用黑色渲染菊叶和酒筐,使画面色彩艳而不俗,鲜亮而稳重,流露出无穷的韵味;《和平鸽》的画面右侧为三株雁来红,一株斜插,两株并立,色彩艳丽夺目、生机勃勃,红花之下为漆黑色、红嘴红爪的和平鸽,整个画面色彩鲜艳,对比鲜明,营造出一种稳重热烈的气氛。在民间美术中,常用对比强烈的色彩表达喜庆气氛,如婚嫁时常常是“男披红,女穿绿”,齐白石就将这种民间用色风格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之中,《牡丹》《》《扁豆》《牵牛花》《海棠》等就用红花、绿叶营造出饱满、鲜艳、沉着的氛围,艳丽而不显俗气。民间配色常讲“红搭黄,亮晃晃”“要求扬,一片黄”,齐白石就将红黄搭配运用于绘画创作之中,《图》中红菊、黄菊交辉相应,创造出富贵艳丽、鲜亮夺目的色彩效果,展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4](三)意境的民间性民间美术根植于民间文化的土壤,以劳动人民为审美主体,有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艺术特征。民间美术扎根于民间生活,以求吉祥、求富贵、求平安为审美追求,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莲(连)年有鱼”“柿柿(事事)如意”“喜上梅(眉)梢”“金玉满堂”等有着象征意义的谐音谚语,这些绘画题材可能有些俗气,但在齐白石笔下却能变腐朽为神奇。齐白石从民间美术中汲取营养,提出了“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艺术主张,“他熟悉以细节描绘见长的民间美术……把生命情趣的表现推向了一个新境界”,从而将民间绘画与文人画紧密联系起来。如《荷花影》《牧童》《小鱼都来》《蛙声十里出山泉》《灯蛾》等画作,就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情趣。比如齐白石笔下的虾就是河虾与海虾的综合体,“河虾活泼但失之单薄……便可取长补短”,齐白石曾言,“余60年来画鱼虾之功夫若磨剑”;70岁时齐白石笔下的虾体透明而有弹性,浮游轻捷有力;80岁时齐白石笔下的虾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纵观齐白石画虾的历程,可以知道:艺术源于并高于生活,是生活阅历和艺术经验的结晶,宗白华曾说:“人间第一流的文艺……以待千古的真正知己。”

二、齐白石绘画民间性的艺术价值

民间美术是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宗教美术等相对应的艺术样式,它源于民间生活和劳动人民。长期以来,民间美术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粗俗、低贱的艺术形式,特别是近代以来,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遭到了淘汰和抛弃。其实,民间美术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很高的艺术价值,要想推进中国画的创新发展就需要不断从民间美术中汲取营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审美意识等发生了深刻变化,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逐步消失,特别是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下,民间美术失去了生存空间,这使传承民间艺术成为重要的社会课题,而齐白石对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弘扬就能给我们很多启示。在传承民间美术时,齐白石正确处理了“选择与放弃”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画画不仅要让中国老百姓欣赏,还要给全世界人民欣赏。齐白石年轻时从民间喜好出发,向民间画师学习,走出了由简到繁的路子;壮年时向文人画学习,画风由热烈变为冷逸;老年时将文人画和民间画结合起来,选择了“热烈放逸而不冷”的路子。齐白石正是在民间艺术的“选择与放弃”中成就了大师风范,“夫画者,本寂寞之道……方可从事于画”,这无疑是齐白石艺术体验的结晶,对当代画家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5]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画得太浅、太俗,会使大众读了不能解渴,起不到陶冶情操的作用;画得太深奥或太古怪,会使大众看不懂,失去审美教育的意义,齐白石找到了一条雅俗共赏的道路,成功地解决了“变革与坚守”的问题。齐白石曾言,“余作画数十年……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齐白石画人物、山水、虫鸟、鱼虾等,始终坚守画“所见之物”的创作原则,齐白石曾养虾于案头,天天观察和揣摩虾的形状、神态,自然而然“下笔有神”。历代文人墨客多描写秋景的凄凉和清冷,齐白石却转变思维方式,发现秋景的热烈美和充实美:残荷不残,芙蓉虽落,代之以结实的莲蓬……这使齐白石绘画展现出质朴的情怀、积极向上的生活气息,这对当代绘画创作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6]综上所述,齐白石绘画的主题内容、色彩表现、审美特征等都有着浓郁的民间特色,正是这种民间性使齐白石绘画呈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可以说,齐白石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创新探索了新的道路,也告诉世人:只有深深扎根于社会生活之中,不断从民间美术中汲取营养,才能推进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创新。

作者:王冬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齐民要术总结的是】相关文章

缅怀先烈致敬英雄主题班会总结优秀6篇10-20

网页设计实训总结心得优秀5篇01-04

2022党员民主评议个人总结(优秀6篇)02-05

match的意思用法总结【4篇】10-04

信息技术2.0研修总结(最新6篇)10-19

民主评议党员个人总结【优秀8篇】03-12

生产质量月报总结精彩3篇09-19

党员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自我总结(通用403-15

sit的用法总结大全【优秀3篇】09-19

安全制度总结通用10篇09-27

106 5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