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优秀8篇】

2023-11-18 09:34:43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8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如果能帮助到您,壶知道将不胜荣幸。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一

一、教师要有三心

爱国之心。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国之心。教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和祖国的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教师没有爱国之心,那他怎么会教育学生爱自己的祖国呢?

爱岗之心。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投入到工作岗位中。爱岗之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虽然已经在岗位上了,但教师还要有远大的理想、拼搏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顺应社会的潮流,把新生的事物介绍给学生。(2)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使生命有意义。我们教师的工作就是培养合格的科技人才,满足于社会的需要,而培养人才需要花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这就需要教师有奉献精神。(3)对工作高度负责,要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上课时不接打手机。

爱生之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是无私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后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更加关爱那些学困生、问题生和有特殊家庭的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安全,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当学生的生命受到威胁,受到伤害时,教师应该挺身而出,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教师要为人师表

教师要注意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 一定时时处处为学生做榜样。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我要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去做,履行自己的职责,做一名称职的教师。

最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范文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个人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会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笔记及心得体会

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体会

幼儿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

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体会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体会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体会:用爱书写人生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崇高的爱

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会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二

昨天上午学校学习以讲座的形式组织我们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由罗小刚同志主讲。在这个讲座中,主讲人围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这六项基本要求,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的背景到这六项基本要求的内涵进行了生动的解读。通过学习使我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一是明确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国于1985、1991、1997、2008年先后四次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规范》是在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修订的,它不仅有倡导性的规范也有禁止性规定。它以师德规范为根本对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模范地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是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这一规范不仅对教师对每一公民都是必须遵守的法律和道德底线。教师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阶梯,教师必须是爱国守法的模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难以想像一个不爱国守法的教师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来。

三是在新《规范》中强调的职业精神我认为非常必要。在新《规范》中提出的“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就是对职业精神的要求。教师在中国自以来就是一项神圣的职业,中国人的传统牌位上书写的“天地君亲师”老师被人们用香火供奉。在现代教师它虽然是一种职业,但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所服务的对象的特殊性它仍然有神圣的一面,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职业精神、恪守职业操守、认真履职。只有做到了《规范》中要求的爱岗敬业才能够杜敷衍塞责、有偿家教、玩忽职守的现象,才能够在功得浮躁的社会环境耐得住寂寞、潜心教书,因为教好书是你的职业责任。这样教师才能站在超越时代种种客观条件影响的环境下,选择贡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虽然不崇高,但是也有价值的。

四是关爱学生的道德这一属性规范是一名人民教师的道德底线。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孔子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老师,传的不仅仅是学之理,更应该是人之道,一名老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所以教师要有完美人格,让他的一言一行使学生们的成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所以教师要有崇高师德,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都能让他的学生全盘接受,永记于心。教育是艺术,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一个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没有关爱的人,决不会是一个好教师,对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我一生中经历过不少老师,现在仍然让我怀念和尊重的不多,而让我怀念和敬重的老师无一不是对学生关爱有加的,其中一些老师受历史环境条件限制也许学识水平不高,但仍然令人敬佩。因此我认为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五是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我认为这一条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老师做到了这一点就不出现“杨帆事件”和阳亭小学教师互殴事件。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三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它的来临,意味着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最基本的资源和生产最基本的要素。人才和知识、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面临了挑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注重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依附地位,就会受制于人,仰人鼻息。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

然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江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的,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会转化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为祖国发奋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学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可以采取众多有效的措施,但我认为,在众多环节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而高尚师德的表现,我认为首先是行为。正如托马斯﹒马尔斯贝丁所说:“没有任何人能给我们提供人类社会远景的终极图画,但有一点可以相信,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影响未来的无穷无尽的后果。”是的,榜样是最好的教员,虽然榜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却教给人们许多书本上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

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行动就是力量。与空洞的说教不同,榜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一个人、鼓舞一个人,他给人一种潜移墨化的影响,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对于学生来讲,眼睛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通道。不管看到什么,他们都会无意识的模仿,不知不觉中,学生与他们身边教师的行为模式就会非常接近。这正如许多昆虫呈现出与它们所吃树叶一样的颜色一样。因此,教师的影响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使一些看似细小的行为,也不能等闲视之,因为这些细小之处对于学生的品性的好坏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往往是教师谆谆教育的东西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而教师在日常表现出来的有关情感方式、纪律观念、勤劳风范和自我控制等具体行为仍然存留在学生心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一位作家在晚年时曾无限感慨的说起他的一位老师对自己深深的影响:“每当他来到教室里时,那种祥和的道德氛围立即会感染在座的每一个人,每一句话、乃至每一句话的语调都给人一种心灵空洁、浑身舒爽之感。在这种庄严却宽松的气氛中,心灵就象在洗澡一样清爽,人似乎站得更直了。”“每当他在身边时,我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良好的师德对一个人品格的养成是多么重要啊!也许,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改善和提高自己。

##镇中心学校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四

一、爱国守法。不仅老师自己要爱国,还要将爱国精神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从小就又爱国守法的意识。

二、爱岗敬业。我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后的工作当中,要继续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严格要求学生,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三、关爱学生。“热爱学生。即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习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利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应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学生的健康,让我们做辛勤的园丁,用爱心去浇灌每一株幼苗。今年,四川地区遭受了严重的地震。在地震中,人民教师表现出了极大的师爱。在危险面前,我们老师始终以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青春定格‘公主教师’离开了”。袁老师,一位年龄比我年轻多了的老师,在地震发生时,一次次地冲进教室,将孩子带出教室,最后她却被深深地埋在了水泥板下…在大灾大难面前表现出的才是最真的感情。袁老师的忘我,袁老师的不顾自己的安危,引起我深深的思考:如果我也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怎么做呢?

四、教书育人。应该努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在日常的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

五、为人师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

六、终身学习。老师要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做一名“学习型”的优秀教师。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五

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的学习了《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学习后我觉得收益很大,《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我对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更加热爱孩子。热爱孩子是幼儿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特别是对于幼儿教师,因为孩子的年龄特点喜好模仿,所以幼儿园的孩子都会把自己的老师当成学习模仿的榜样。这就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要仪表端庄,大方得体,言行举止要文明礼貌,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新时代新形势下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让我受益非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六

【关键词】提高;男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随后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强调要“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江苏省教育厅鉴于全省幼儿师资队伍男教师稀缺的状况,决定以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为切入点,自2010年起,由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州幼儿师范学校、镇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和阜宁高等师范学校等八所学校先后共招收近2400名五年制免费男幼师生,其中2010年招收的300名五年制免费男幼师生已进入毕业实习阶段。

五年制免费男幼师生作为新生群体,其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今后幼儿教师队伍的质量。作为五年制免费男幼师生培养学校,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提高五年制免费男幼师生职业道德素素养。

一、提高五年制免费男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意义

(一)提高免费男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是师范学校培养合格毕业生的需要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每位教师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职业道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培养免费男幼师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贯彻高等师范学校培养幼儿教师目标的基本要求。因此,五年制师范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从而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幼教人才。

(二)提高五年制免费男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是提升幼儿教师队伍质量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指出:“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教师要师德为先,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近年来,各地虐童事件频频发生,说明一些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存在缺陷,对幼儿生命缺乏尊重与爱,引起社会对幼儿教师质量的质疑。免费男幼师生在校期间,经过教育、训练和实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有利于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质量,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利国利民。

(三)提高免费男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幼儿教师的职业对象是3~6学龄前儿童,他们是处于身心发展迅速、同时易受伤害关键时期的幼儿。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更需要师德高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热爱幼儿,并给予幼儿精心的呵护和教育培养。这样才能在面对复杂的幼儿教育活动中,充分履行教师的职责。此外,幼儿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幼儿教师的师德素养水平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平。这就给免费男幼师生提出要求,幼儿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幼儿的楷模,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德育人,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五年制免费男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现状

(一)缺乏坚定的幼教职业理想

幼教职业理想是指幼师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既包括对将来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追求,也包括对做一个什么样理想教师的追求。职业理想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迸发出努力去实现这一职业的学习动力。俄国的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的灯塔,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但是,目前部分男幼师生在填报志愿时,缺乏做幼儿教师的职业理想,被动填报学前教育专业。少数学生本人并不热爱幼教工作,之所以填报免费学前教育专业,一是看重免费,二是看重有编制有岗位,部分学生是因为家庭的困难、家长的要求、老师的建议才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各校之所以能够招收到较多的免费男幼师生源,政府新政策的刺激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对幼教专业缺乏认识以及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影响了很多男生对幼教专业的热爱,甚至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提及自己的专业。由于对从事幼教事业缺乏坚定的理想,必然或导致对所学的专业、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不认同,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

(二)贴上“免费”标签,危机感和责任感缺损

五年制免费男幼师生这一政策,主要是政府期望通过“免除学费,免除住宿费,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的方式,把更多成绩优异的男生吸收到幼儿专业来。部分学生心里充斥着一股优越感,只简单理解了“免费”,认为自己高人一筹,进了学校就以为进了保险箱,放松了对自身学业的要求;认为自己是政府包就业的,学习缺乏动力;认为未来的职业是个铁饭碗,对自己是否符合幼儿教师的师德要求和专业要求没有充分的认识,对将来从事幼教事业缺乏危机感和责任感。

(三)缺乏职业纪律意识

教师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范畴虽然不同,但两者相辅相成。职业纪律作为外部约束机制,对职业道德实践具有约束和导向作用,有效掌握职业纪律和职业规范的内容,是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必要条件。由于免费男幼师生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教师职业纪律了解很少,这就影响免费男幼师生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规要求去提高职业行为。

(四)专业技能基础薄弱

当代社会,具备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首要要求,而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教师道德的体现。只有把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相结合起来,才能铸造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教育部2012年颁布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该标准明确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幼儿教师以能力为重,要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这不仅引领和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无论对当下还是长远的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亿万幼儿的健康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目前,绝大部分男幼师生入学时文化成绩优异,但是专业技能基础相当薄弱。从学生入学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存在“四不会”现象,即不会弹钢琴、不会跳舞、不会唱一首完整的歌曲、不会说普通话,他们专业技能远离幼儿教师的职业标准,如果在校五年时间,不彻底改变,将来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五)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单一

目前,五年制师范学校只是把免费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当成一门思想品德课进行讲授,在教育方式上仅限于课堂讲授,师德教育沦为知识性传授,在师德教育途径上,仅仅停留在教材上,缺乏道德实践。此外,存在重知识技能,轻师德培养现象。

三、提高五年制免费男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措施和途径

(一)强化免费男幼师生终身从事幼教的职业信念

1. 通过免费政策的解读,增强师免费男幼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招收五年制免费男幼师生主要目的是改变幼儿师资队伍男教师稀缺的状况,完善幼儿师资性别结构。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幼儿园教职工总数100万人左右,其中男性约1万人。江苏省男女幼师的比例高于中国的平均水平,达1:99。为解决这一问题,江苏省教育厅于2010年启动男幼师免费培养政策。学校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免费男幼生端正思想认识,充分知晓政府这一决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今后的工作将会改变女教师顶起幼儿园一片天的传统格局,将为幼儿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从而增强学好专业的时代紧迫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通过专业前景解读,帮助免费男幼师生树立职业自信心与自豪感

我国越来越重视男教师进入幼儿园,一方面改变幼儿教师的性别结构,另一方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五年制师范学校应向免费男幼师生宣传男教师对幼儿成长的积极影响。认识到幼儿与男老师在一起,不仅满足了幼儿身体锻炼的需要,而且对幼儿形成勇敢、坚毅、刚强、豁达的性格有着积极作用。男教师对幼儿性别意识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幼儿阶段形成的性别意识对幼儿以后的性别角色认同及性别行为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专业前景及重要性解读,学校帮助免费男幼师生树立职业自信心与自豪感。

3. 全社会关心免费男幼师生成长,为其终身从事幼教事业创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社会环境对提高免费男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养成终身从事幼教的职业信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家长的支持和正确鼓励仍是学生成长不竭的动力。另一方面,新闻媒体要加强宣传免费男幼师政策,深入学校报道免费男幼师生成长经历。在报道幼儿园新闻中,不要使用“女阿姨”、“男阿姨”说法,避免对男幼师生心理上产生不良刺激。此外,市、县(区)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免费男幼师生这一政策贯彻到位,不设置任何障碍,以积极的心态为民办好实事,为免费男幼师生的成长、顺利就业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完善免费男幼师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充实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1.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是提高免费男幼师生职业道德素质的主阵地、主渠道

五年制师范学校应通过开设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对免费男幼师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在教学理念、方法与手段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克服“满堂灌”现象,切实提高免费男幼师生职业道德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2. 教育政策法规课程是提高免费男幼师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必要补充

一是加强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了解教师的责任和应当履行的义务。免费男幼师生未来的职业是幼儿教师,应热爱幼儿教育,始终把自己的神圣职责,把自己的成长、个人的进步同提高民族素质、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提高职业道德素养的前提。

二是加强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关系爱护学龄前儿童。2012年国家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二十一条规定:“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不同,教育的对象是3~6幼儿。免费男幼师生必须充分认识到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对他们的保育和教育不能有差错,否则可能危及他们的身体、心里甚至生命,需要教师特别细心、更大的耐心和博大的爱心。

3. 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免费男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中发〔2001〕15号)指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职业道德规范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五年制师范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把免费男幼师生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抓基本道德规范养成促进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把公民的职业道德规范细化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4.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免费男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

党十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五年制师范学校在免费男幼师生五年教育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而促进免费男幼师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幼教事业的敬业精神,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积聚正能量。

(三)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两代师表一同塑造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教师的职业道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五年制师范学校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提高免费男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学校配备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水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参与免费男幼师生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用教师的实际行动感化、带队学生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免费男幼师生积极参与“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 www.shancaoxiang.com 、“优秀德育工作者”、“我最喜爱的教师”、“最具爱心教师”等等评选活动,师德各项评比活动,学习教师敬业爱生与无私奉献的红烛精神,参与并监督教师师德建设,做到两代师表一同塑造。

(四)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升免费男幼师生职业技能

作为培养免费男幼师生的五年制师范学校,要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对照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制定出免费男幼师生专业培养方案并严格执行。把免费男幼师生培养成为具备幼儿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具有观察了解幼儿、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的能力;具有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对儿童的激励与评价等基本专业能力。此外,五年制师范学校还应考虑男幼师生的特点,拓展个人选修的空间,满足一些学生对男子健美操、武术、跆拳道、计算机应用等课程喜爱,突出男性幼儿教师的教育优势,适应幼儿园保教、科研、管理所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应用型幼儿教师的需求。

(五)加强师德实践环节,强化免费男幼师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师德修养重在修炼,贵在实践。免费男幼师生职业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形成的,也不是仅仅靠记住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能造就的,正如“玉不琢,不成器”一样,免费男幼师生必须把获得的师德理论知识和师德要求,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实习实践转化为内在的职业道德品质、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对于学生来说,参加教育实践是提高职业道德素养的根本途径。因此,五年制师范学校制定的免费男幼师生课程计划中应考虑足够见习、实习环节。如一、二年级的保育见习、三年级的教育学、心理学分散见习、四年级的教育见习、五年级的教育实习。学校在组织免费男幼师生深入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实习过程中,要把师德实践作为见习、实习的主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实习幼儿园在职教师的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师德品质。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见习、实习过程,查找个人师德方面的某些不足,并努力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克服和纠正,使自身更加趋于完善,从而做一名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德才兼备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 胡娟,孔宝刚。提高五年制免费男幼师生的专业认同感[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1(12).

[2] 曲磊磊。男教师进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J].考试周刊,2012(13).

[3] 胡娟,孔宝刚。五年制免费男幼师生学习动机调查分析―以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为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4] 郭彩萍。免费师范生职业道德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4.

[5] 白波。论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的关系[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4(4).

[6] 黄正平,刘守旗。教师职业道德新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七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暑期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着名教育家陶 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八

论文关键词: 西方教师;教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规范

一、 关于西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深度追寻

(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师德观

古希腊、罗马时期师德观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教师对学生应该严格,使得学生绝对服从,提倡对学生实施体罚。柏拉图提出必须使儿童服从教师,由教师对儿童进行经常监督,如果他们不服从,就使用“威胁和殴打”。甚至对于儿童的游戏,他也非常强调纪律,认为“如果游戏中缺乏纪律,儿童与之同化,要求他们长大后成为严肃而守法的人们是不可能了”。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师应对学生友善,应依靠自身的才德把学生教育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认为教师应教育学生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应该尽力想得更多,而不是知道得更多”。亚里士多德强调通过实践养成良好的习惯,他是西方最早提倡“习惯成自然”的人,他还要求教师必须在学习、品德、人格、习惯上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为人师表。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系统论述教师职业道德的人,他认为,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要培养完美的雄辩家,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昆体良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在道德上是值得学习的榜样,他既不能允许学生失德,更不能允许自己失德。其次,教师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自己的学生,既爱护备至,又严格要求。

(二) 中世纪的师德观

托马斯•阿奎那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智活动状况和学生的个人经验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考,避免盲目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经院哲学家安瑟伦在与一位修道院院长谈话时,阐发了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见解。他说:“一个著名的教育制度却正在把人变成牲口。告诉我,如果在你的庭院中种一棵树,你紧紧地把它绑起来,不给它生长枝叶的地方,结果会是什么呢?这些可怜的孩子交给你了,你就应该帮助他们成长,使他们思想成熟;但是如果不给他们自由,其身心发展必遭挫折。如果从你这里得不到温存,他们就将从错误的角度来看待一切。”

(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师德论述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家反对教师的权威主义和对学生的体罚,崇尚自由精神。他们期望发展儿童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并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主张对学生实行自治,减少惩戒,禁止体罚。维夫斯要求教师尊重儿童,在他看来,“没有比教师用残酷和威胁、发怒和鞭打,要求幼小儿童做这做那,更为愚蠢的了。这样的老师,他们自己就应该鞭打”。伊拉斯谟认为教师应关心儿童的身心发展,尊重儿童的个性,要鼓励与严厉并重,采取“中庸之道”,在对学生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去说服教育学生。文艺复兴时期关于师德问题还非常强调教师自身素质,强调教师要德才兼备。夸美纽斯在《组织完善的学校的要法》一文中宣称:“教师的职责伟大而光荣,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职业的社会意义,充满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品德修养,成为道德卓越的人;教师的职责在于用善良的范例,以诚恳、积极、顽强的态度去诱导学生,做学生的表率;教师应当无限热爱自己的工作,教师自己愈是热忱,他的学生愈会显得热心。”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有的学校规定了教师应具有的品质,“教师还必须教导并热爱所有儿童,不论是富家子弟和贫苦孤儿,或是那些街头行乞的丐童,都应一视同仁。教导儿童应该视其才力之所能及,不得对某些学生努力教导,而对另一些学生教导不力”。

(四) 近代师德观

近代师德观强调两种观点。一种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能力。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教师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的绅士风度,使其形成良好习惯,怀抱德行和智慧,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他力量、活力和勉励。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塔洛齐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向善,激发他们纯洁的、高尚的道德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善,具有纯净的心灵。他明确指出:“我的初等教育思想,在于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顾及它们的完全平衡。”另外一种观点是教师要顺应儿童成长的层次性、规律性组织教学,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教育。卢梭在《爱弥尔》中,比喻道:自然自由地发展就意味着植物那样生长发育。这样教师也就像园丁一样精心护理,给儿童提供一个“自我开拓心灵”的空间。福禄培尔也认为,教育要遵循适应自然万物发展的正确道路,要遵循儿童的天性,他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善的。

(五) 现代教师职业道德

苏联的教师职业道德侧重于教师自身的品质培养,强调教师的集体主义。克鲁普斯卡娅认为,教师应当善于把学生的工作变成集体的劳动。要求教师以尊重和人道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不管他们家长的社会出身如何,还认为教师的道德修养具有很大的意义,学校的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本身。马卡连柯特别强调教师集体,还认为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都要时刻注意为人师表,为学生做榜样。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要树立崇高的生活目的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人师表,还认为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说”,他强调为适应民主主义新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和教育专业方面的理论修养,要求教师尊重、爱护儿童,保护儿童的天性。美国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大致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当时,一些学者用实证研究方法,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教师的品质人格,概括了25项教师职业应有的品质,如诚实、热心、好学等。1948年,全美教育委员会所属的师范教育委员会,向全国教师发表了题为《我们时代的教师》的报告,对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提出了13项详细的要求和指导。1968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正式制定了《教育职业伦理准则》,这个准则成为受到学校聘用与获得教师许可证的基本条件。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教育界继续对教师道德行为和品质进行研究,实现了由重视“专业地位”提升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关注“专业素质”提高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转变。随着各国对教师素质的关注,一些国家在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也开始了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建设。如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起现代教师培养制度,20世纪80年代末之后,构建了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校本培训模式等。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教育改革以《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颁布为标志,建立了全国标准培训课程和统一的评审制度。

二、 关于西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深入分析

(一)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走向专业化

在西方,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编制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保证教师在职业道德习惯养成上和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评价上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在这个问题上,较有代表性的当首推美国。美国早在1896年,美国乔治亚州教师协会就颁布教师专业伦理规范,随后,各州相继仿效。1929年,美国通过了“教学专业伦理规范”,1941年和1952年进行了两次修订。1968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nea)正式制定了《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也称nea准),大约有200万教育工作者签署表示赞同。1975年,全美教育协会对《教育专业伦理规范》的结构和陈述做出了重大修改,并沿用至今[13]。在此次修改中,有关师德规则的具体要求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但专业化思潮的影响已经有所渗透,使得美国教师职业伦理的指导思想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将教师专业自主、专业伦理等教师专业特质纳入其中。与职业道德相比,教师专业伦理更凸显的是教师的专业性和自主性,从行为规范层面的职业化道德要求上升为将教师作为特殊专业人员的一种伦理考虑。随着专业化的进一步开展, 1986年,美国卡内基工作小组和霍姆斯工作小组又相继出台了《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份报告,之后“美国的《新世界的教师》(1989)、《明日之学校》(1990)、《明日之教育学院》(1995)等一系列报告,都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全面的构想和实质性的政策建议,并由此带动了西方教育界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热情”。受此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广度和深度均得到加强。1996年美国出台了《优秀教师行为准则》,在总共的26条的规定当中,有21条都涉及教师的专业伦理方面的要求。除此之外,美国一些专业团体组织也颁布了适合自身的伦理规范。

(二) 教师职业道德结构层次不断趋于专业化

根据郑金州、黄向阳两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美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分为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3个层面的内容。师德理想是对教师专业行为的最高要求,师德原则是指导教师的行为准则,师德规则是教师个人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直接影响与限定教师在课堂内外的表现和教学行为。1975年修订之后的《规范》内容发生了变化,主要包括:对学生的承诺和对专业的承诺。这一转变初看起来似乎在内容上有所缩减而不是增添,但实质上却是站在一个更为开阔、更为宏观也更富层次的角度,“包括了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和师德规则”3个层面,从上到下体现了《规范》对教师的激励作用、引导作用和约束作用,而这种对师德规范结构层次的划分,使得最高理想与最低规则相互作用,这也正是教师职业道德专业化的体现。以具体条文为例,前《规范》当中规定“教师的个人生活应展现教育事业的崇高”,“在教学和学生管理活动中,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和专业”,类似的规定基调较高,崇高化的师德要求使得相关规范更多地都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和操作性,也难以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真正的作用与功效。修订之后的《规范》当中类似的具有崇高性质的条文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具体、可行的政策规定,比如“不得无故否定学生的独到见解;不得故意压制或是歪曲反映学生进步的事实”等。而在1996 年出台的《优秀教师行为守则》当中,具体化程度进一步加强,甚至要求教师“要记住学生的姓名”、“不得当众发火”、“少提批评性意见”等等。

(三) 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

国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丰富的实际内容,但从具体规定看,尤其强调师生关系这个维度。强调师生关系旨在本着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它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教育因素,直接制约着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影响着教育过程乃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西方各国普遍重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处理,强调教师对待学生首先要以民主平等的方式,不得以种族、肤色、性别等各种情况为理由,以任何形式歧视学生;不得有意为难或贬低学生;对学生以诚相待,以礼相待,力争公道;要记住学生姓名;不得当众发火,不得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学生丢脸;不要与学生过分亲热或过分随便;避免过问或了解学生们的每个细节;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如有偏差,应敢于承认错误;不得采用强制和暴力等[注:参见美国《优秀教师行为守则》。

(四) 将内化渗透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

美、欧等西方国家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但在教师职前与在职教育和培训过程中,从不以师德为名专门设课进行简单的灌输或者空洞的说教,而是将其融入渗透在学校及社会的日常道德教育之中,注重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其教师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多种多样,主要采取:

1. 间接教育,全方位渗透。西方国家将道德教育有机地渗透于各科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采取“价值澄清”、通识教育、隐形教育等方法,把教育内容寓于各学科教学及日常社会活动中。

2. 将教师道德与责任义务教育融入“公民教育”与“责任公民”教育之中,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爱国精神和尽责尽义务的“公民”。美国的道德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体现美国精神的公民,这种美国精神主要是指爱国、修养、诺言、纪律、伦理道德、民主、自由、人权、博爱等价值观念。这些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正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与观念精神。

3. 强调道德践行,在道德实践中将师德规范内化为师德行为。对于教师或者师范生来说,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品行不是单靠学习某些规范原则就能促成的,而主要是通过对教师工作的体验、经历、感悟、理解来内化形成的,把对教师职业的兴趣和喜爱升华为人生的职业追求。

三、 关于他山之石的借鉴

在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运动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时期,学校在师德建设方面更加呈现出相对滞后性。教师专业化发展既构成了师德建设的主动推进力量,又为师德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的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转换是当代师德发展的一个重要线索,从抽象、模糊、未分化的教师职业道德走向具体、明确、专业化的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条文的操作性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在教育职业活动中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判断教师教育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标准。高尚的师德固然需要崇高的理想来引导,但仅有“理想”是不够的。由于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处于理想层次的条文占较大比例,所以操作性较差。正如某学者所言,偏重理想性、缺乏现实性的师德规范只会使广大教师内心产生具有距离感的敬畏,致使教师心理压力加剧,并最终因其高远而形同虚设。可以说,我国师德规范更类似于行为原则,而如何贯彻执行这些原则却需要教师各自去体会。另外,我国师德规范在用词方面有许多抽象的表达,模糊、笼统地确定某种品质,难以付诸实践操作。美国的《教育职业道德规范》占最大比重的是师德规则层次,它作为对教师最基本的需求,规定的内容明确而具体,表述也多采用限制性语言(如不应、不让等),少了理想,更多的是可操作性,实用主义思想表现得较为明显。此外,美国的师德规范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也更强调其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现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以往相比,在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教师的教育劳动社会责任心、反对教师的职业利己行为等方面,提出了更为具体的道德要求。由此可见,美国的师德规范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避免了师德规范的无效性。因此,我国的师德规范必须朝着更具可操作性、更具可行性、更朴实的方向发展,坚持底线伦理要求与最高伦理准则的统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统一。

(二)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法制性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依据是基于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性的认识而作出的对教师的人格期待。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教师在人们心目中往往被定格为理想的“道德的化身”,由此对教师提出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种相当高的职业道德要求及自身人格修养要求。其实,这种要求是一种理想的期待,缺乏坚定的法律基础和社会现实生活基础。

在西方国家,师德规范的提出是基于社会法律准绳的,各种行为规则都定位在法律的框架之内,它首先是对公民的义务要求,在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的职业特点的基础上,遵循宪法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来制定。例如,规范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同事等关系的处理准则,都是由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派生出来的。这样,教师自身对职业道德要求的理解和践行都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即作为一个公民或公职人员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职业修养。因此,我们应当结合我国现有的法律来规定和细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如果他违背了职业道德规范,不仅涉及道德问题,而且涉及法律问题,进而养成在法律的意义上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的习惯。

(三) 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渗透性

众所周知,开设专门的师德教育课,采取强制或硬性灌输,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打模式。不容置辩,它曾起到过应有的积极作用。然而,今天我国社会的就业机制与劳动力市场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职业的供求关系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计划经济时代的教师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教师职业无吸引力,队伍缺员,后备人选不足,从教者“身在曹营心在汉”,师范生被迫等着派遣等状况已发生逆转。一方面做教师不再是被动从命,另一方面在城市、在经济发达地区,谋到一个教师职位已不再是轻易之举。愈演愈烈的教师职位的角逐竞争,将使一些求职者想“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还要受到资格与机会的限制。这就是说,对于师范生和已上岗的教师来说,教师职业的内外部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仍然采取那种传统的强制的灌输方式进行师德教育已经不合时宜,而应该顺应时代变化,注重教师职业及师德的内化与行为养成,使从教者和教师备选者真正从内心、从价值取向上认同教师专业,使从教变成一种内心的自由选择,在自主的道德践行过程中提升职业道德水准,如此,师德教育才能真正见到实效。

(四) 完善教师选聘及工作制度的严密性

上面内容就是壶知道为您整理出来的8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优秀6篇05-23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优秀703-19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优秀5篇】12-05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优秀10篇09-2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优秀6篇】09-19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优秀5篇09-04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精选4篇08-20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优秀5篇07-05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体会【优秀10篇】05-30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优秀905-26

153 35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