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的刘传健人物事迹心得体会(优秀7篇)

2024-04-10 08:41:56

心得体会反映了我们对待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方法。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通过举例、引用、对比等方式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和表达。如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小月月给大家整编的感动中国的刘传健人物事迹心得体会(优秀7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动中国的刘传健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篇一

作为飞行学员,听完整场报告会我感到深受鼓舞,我们这份工作是无比光荣的,我们理应对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首先我们要努力打好理论实践基础,试想如果没有平时一次次的模拟训练,刘机长怎会如此完美的完成此次备降,飞行员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累积经验。都说同一项工作重复一万次,你就会是这方面的专家。但这同样也是枯燥的,如何在重复枯燥的工作中坚持下去,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我想刘机长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作为飞行员应该怎么做。另一方面,整个航班生产任务也不是飞行员一个人能够完成的,正如刘机长所说没有空管,军方,机组的协作配合,是不可能完成此次备降的。

航班生产是一项协作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个团队的紧密协作才能完成,作为飞行学员我们在努力学习理论实践知识的同时,也应明白,我们需要重视团队的协作与配合。从一名飞行学员成长为一名成熟机长的过程是漫长的,这需要我们保持耐心,认真对待每一次航班任务,认真反思每一次不足。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以刘机长为榜样,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民航飞行员。

27月底,飞行部重庆直属中队组织参加了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先进事迹报告会,中队认真总结领会刘传健机长先进事迹的精神和启示,结合当前飞行部飞行作风整顿研讨活动“三个论坛”:大中队长谈管理作风、基层书记谈队伍建设、飞行作风大家谈,进行了心得撰写。中队整理筛选一批好的文章供分享交流,从而进一步锤炼飞行作风,夯实安全基础。

2018年5月14日,3u8633次航班从重庆前往拉萨的途中,突遇前挡风玻璃脱落。在这飞机已经失控的危难之际,机长刘传健凭借自己的过硬本领和丰富经验,采用全手动操作完成飞机迫降任务,安全着陆于成都双流机场。此次成功迫降创造了世界航空史的奇迹,我们必须感谢这位飞行英雄刘传健,正是他在关键时刻的冷静、沉着和高度的责任感挽救了机上100多乘客的生命。

我有幸参加了刘传健机长先进事迹报告会,见到了英雄本人,说实话跟照片上区别不大,就是一个普通人,没有在电视上看到英雄的那种激动的感觉,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做了一件让世界都感动的英雄事迹,将全机100余人平安送回地面。让我意识到这样一个道理,所有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普通人都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军旅生涯塑造www.huzhidao.com坚强意志。古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刘传健机长在成为民航飞行员之前曾经是我国空军第二飞行学院的一名教官,他早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成为了一名空军的飞行战士。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常年进行军事化锻炼使得刘传健具有钢铁般的军人气节。而在此次飞行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刘传健的军人作风恰恰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当在9000多米高的高空中飞机的挡风玻璃脱落意味着驾驶舱所有人将处于零下40摄氏度的高速行驶过程中。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人会严重缺氧,正常人不到两分钟就会晕厥甚至休克。而刘传健却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体没有出现任何异常,圆满完成各项手动的飞行操作,成功迫降安全着陆。可以说军旅生涯让刘传健得到人生最好的洗礼和磨练,坚强的意志让刘传健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此次紧急迫降任务。

勤学苦练做到精益求精。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刘传健机长一直以来坚持不断地训练,不断地发现问题然后不断地改进并提高。他在以前的学习中就多次对高空出现紧急故障情况下的操作进行过多次的训练。一次次的特殊训练,让刘传健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他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仍然坚持学习不断地总结,在工作上真正做到精益求精。据他的妻子讲,他每次飞行结束回到家中,都还要回想下自己在飞行过程中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缺陷。在一次次地飞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他一生对飞行事业情有独钟,因此他离开部队后踏上了民航飞机,成为了一名民航机长。但他仍然不断进取,正是他的勤学苦练掌握了过人的本领,在高空飞行飞机出现故障的时候,凭着自己的经验,冷静从容应对,成就了此次世界奇迹。

高度负责成就英雄壮举。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成功迫降双流机场之后,刘传健机长并没有闲着,他很快召集了此次航班的机组人员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此次会上,他一再感谢机组其他人员的支持和配合,他也感谢机上的乘客对他的信任。当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他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发生紧急情况时,他感到害怕吗?首先想到什么?平时训练时候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吗?他说,他并没有来得及害怕,仅仅想的是如何手动操作,如何安全降落,保障乘客的安全。平时虽然也进行过类似的训练,但是像这样的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当然自己心里并没有慌乱,而且非常有信心有能力处理好这样的事故。他自己说,这条航线他已经飞了上百次了,对于航线的情况已经了然于胸。这些话看似非常的平凡,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在危难之际能够如此镇静沉着,心里想的是乘客的安危。正是有了这样的机长,正是有这样默默付出的乘务人员,才能让我们的航空飞行安全有保障,让我们的乘客放心乘坐方便快捷的飞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得不让人觉得刘传健配得上飞行英雄。

作为航空公司的一员,保障飞行安全是整个民航业一致的追求,我们要向刘机长学习。

一是要学习他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刘机长视乘客为家人,为了避免乘客和机组成员受到进一步的伤害,在听觉完全失灵的情况下,靠自己的毅力操控飞机,将全机100余人平安送回地面。

二是要学习他刻苦训练、业务精湛的“工匠精神”。刘机长平时严格模拟训练,培养出高超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在千钧一发的死亡线上,凭借娴熟的飞机操作技能以及丰富的飞行经验让飞机紧急备降,成功挽救了全机人员。

三是要学习他临危不惧、沉着果敢的“战斗精神”。在极端的条件下,刘机长沉着冷静、处变不惊、处理妥当,与机组人员和地面保障单位密切配合,凭着超人的胆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驾驶飞机成功备降,转危为安。

文档为doc格式。

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 篇二

咬住产业不放松。杨宁尝试种植葛根,搞养殖,一番折腾下来,有赚有亏。2017年一次下村入户走访时,她发现一位阿嫂家里有一种紫色的糯米,询问得知这是苗家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一种叫紫黑香糯的独特品种。后来经过了解,种紫黑香糯的收益是普通糯米的两倍。

为发展特色水稻紫黑香糯,杨宁把婚房卖了。全村60多户贫困户跟进,大力发展“稻+鸭+鱼”共作模式。一年下来,每亩增收1500多元,极大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身处大苗山,目光却投向山外。2016年7月,杨宁看到村里的西瓜品质好,但没有销售渠道。她灵机一动,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泉水灌溉的高山西瓜”,很快就帮群众卖掉了西瓜。

跟着市场走,杨宁创办了“苗阿嫂”品牌,通过品牌销售农产品,实现户均增收3200多元;带领农村创业青年成立了“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三年来销售贫困户特色农产品900多万元。

感动中国的刘传健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篇三

读了“支教奶奶”周秀芳的事迹后,感动与敬佩在心中一次次涌动。那些扎根在边远山区克服种。种困难支教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与大众印象中的支教老师不同,周秀芳今年已是69岁高龄。两年前,为了实现自己的“支教梦”,从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李惠利小学退休的周秀芳放弃高薪返聘机会,辗转贵州、湖南两地进行长期支教。两年里,她筹款近200万元,让一个又一个爱心学校在溆浦县拔地而起。

周奶奶凭着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在西部地区三尺讲台上用智慧实现着自己的中国梦。初到农村,条件艰苦。恶劣自然环境让她嘴唇干裂,手掌蜕皮,饮食不适又导致肠胃出现症状。语言交流的困难,差异巨大的生活习俗以及微薄的工资,都没有成为她离开的理由,没有动摇她坚守的信念,她坚守着一份清贫,固守着心灵的宁静。她为有困难的孩子送教上门,她顶风冒雪背着学生往返就读。她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垫付学校开支,救助困难的孩子,用真情播洒着一个支教老年人的仁爱情怀,用行动证明着一个教育者的担当。她受到了当地学生的尊重爱戴、赢得了家长的广泛认同,并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她是当代老年人的杰出代表,是新时期老年人的楷模。

只有高尚的灵魂,才能做出高尚的行为。我们要学习她不畏艰难,恪尽职守的高尚情操;我们要学习她践履笃行,乐观向上的思想境界;我们要学习她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坚守自己的岗位,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税收事业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同一个中国梦而奋斗!

感动中国刘传健人物事迹心得体会2100字 感动中国刘传健精神品质 篇四

能够拿到诺贝尔奖的人都是顶尖中的顶尖,而顶尖之人的身边必然也有十分优秀的人,有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曾经还和邓稼先是同学,两个人无疑都是世界的顶尖人才,为中国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这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的人生也十分的波澜曲折,这个人就是——杨振宁。

一、成就斐然

杨振宁是一位物理学家,可以说他是为物理学而生的,这一生也都在追随着物理学的脚步,要知道没有几个人的学时理论能够和牛顿以及爱因斯坦等轰动世界的科学家相提并论,杨振宁就是其中一个,在物理学上面的突破绝对有杨振宁的参与,在美国的时候曾经和米尔斯一起完成了新理论,名为杨。米尔斯理论,而这一理论在诺贝尔奖的项目之中,就有7个都是因此而得的奖。

守恒定律的突破性一步,也是由杨振宁和李政道完成的,他们钻研在物理学之中,真正地打破了人们对于守恒定理的传统性认知,直接发表了论文,这一伟大的一步也让两个人获得了了诺贝尔奖,这不止是将中国人的名字带到了世界,更是为世界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的名字在世界上也留下了印记。

只是现在看到杨振宁所获得的一切会觉得杨振宁真是厉害,却不知道杨振宁求学路上的艰辛。

二、求学之路

杨振宁的童年是在战火之中度过的,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之际,杨振宁的父亲知道战争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自己的家里面还有妻儿,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儿只能将孩子先一起送走,当时的合肥老家还算是安全,杨振宁就被送到了那里。

战争瞬间蔓延开来,整个中国都被包裹在战争之中,杨家人顶着战火终于一家团圆,但是颠沛流离的生活也随之而来,伴随着危险,最后抵达昆明,才能过上安稳一些的日子。

那个时候的杨振宁尽管受着战争的影响,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到了昆明之后又转到了当地的一个中学,只是一个忽然的教育政策让杨振宁痛苦不堪,那个时候的杨振宁还没有涉及物理方面,但是升学又成了一大难点,家人们对于杨振宁还是十分的支持的,所以坚定了杨振宁升学的决心,买了教材自学理化知识。

别看杨振宁是半路出家,但是自身的天赋使然,自学之下的杨振宁最后还能以一个极好的成绩考到了西南联大化学系。命运的指引告诉杨振宁,化学并不是他的归宿,物理才是,所以杨振宁毅然决然地转到了物理系。

刚迈入大学,杨振宁是憧憬的,他渴望在学校里面学习更多的知识,当时的西南联大师资力量十分的雄厚,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杨振宁很快就融入了大学生活,在物理的海洋里面畅游,他与生俱来的天赋也让他的进步十分的快。

只是战争还没有结束,炮火依然在继续,为了这些莘莘学子,就算是顶着炮火,学校里面的课程都没有间断过。最后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杨振宁发表了论文,这一篇论文更是开创了先河,将物理和数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毕业后的杨振宁继续研读,在西南联大念研究生,后来又获得了硕士学位,可是这些知识远远不够,杨振宁知道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需要自己去闯荡和学习,他的学习之路没有停止,之后便去了美国进行求学。

三、留学生涯

美国是第一大国,学府之中所囊括的知识也是精之又精,杨振宁到了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那里有他最喜欢的一位老师费米,只是天意注定,那个时候的费米教授正在秘密的研究核武器,杨振宁也只能抱憾而归,辗转多次,也因为杨振宁对物理热切的内心,终于杨振宁还是见到了费米教授,又在费米教授的帮助下认识了另外一位良师爱德华泰勒教授。

对于华裔的歧视也在这里显现,杨振宁在物理上面的进步十分的快,但是动手能力却要差很多,他很想进行实验,但是实验室却只能美国人才可以进,在缺乏动手能力的情况下,还成为了一众同学的笑柄。

可是尽管如此,杨振宁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物理梦,他最后也在自己的物理之中获得了奖项,成为了轰动世界的物理学家。

四、爱情故事

不只是在学习上面,杨振宁在爱情上面也十分的轰动。杨振宁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和以前大学任教时期的一个学生在一起,这个学生名字叫做杜致礼。

杜致礼的父亲是国民党的将军,和蒋介石的关系非常的好,当年的杜致礼翩翩少女,在学校里面也是个风云人物,只是战争爆发的太快了,她的父亲也正好在那个时候患了肾病,想要前往美国进行治疗,谁知道蒋介石居然在一家人动身前往美国的时候将杜致礼的父亲扣下,强行前往战场。

那个时候的杜致礼才18岁,没有亲人的陪伴她一个人到了美国,一个女子孤身一人在美国,日子十分的不好过,尤其之后家道中落,就连家里人的消息她都收不到了,没有经济来源的她最后到了免费的圣文森学院。

命运总是如此的有趣,杨振宁和杜致礼两个人都没有想到,居然会在美国再一次见到。杨振宁在美国十分的照顾杜致礼,一来二去两个人就坠入了爱河,最后在第二年的8月26日举行了婚礼,正式的在一起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杨振宁和杜致礼又何尝不是呢?家人全部都在国内,而他们心系祖国和家人,无数次地想要回到祖国,但是都遭到了阻拦。终于国内的战争结束了,在美国的两人也终于得到了家人的消息。在1971年,中美关系缓和,两人才终于踏上了回家之路。

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岳父杜聿明,杨振宁无疑是紧张的,原本塞在口边的岳父大人最后居然成了一句先生,这让在场的周总理笑话起他来。

五、总结

一家人能够团聚实在是难得,杨振宁的一生都在努力发出自己的光芒,他坚定自己的道路,在物理上面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份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面对困难不放求学之心,也实在令人敬佩。

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 篇五

话说现代科学有两大支柱,一个是相对论,一个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黄金年代是上世纪的前30年。到了上世纪的40,50年代,量子力学日臻完善,连计算机之父约翰诺依曼这样的人物都不得不放弃研究量子力学,转投其他领域。

当时科学家们就发现,这么多的粒子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费米子,一类是玻色子。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就打一个比方,假如一个东西可以无限切分,切到最后切不下去时,就会剩下基础粒子,其中费米子可以理解成最小的“颗粒”,占据一定的体积,最基本的费米子有夸克,电子等。

而玻色子更像是胶水,通过传递“相互作用”把费米子聚合在一起。科学家发现,宇宙中一共存在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是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

其中,胶子可以传递强相互作用,w和z玻色子传递弱相互作用,光子可以传递电磁相互作用,还有一种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可以赋予粒子质量。

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家们用“粒子”“相互作用”和“场”的概念,就把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统一了起来,创立出了一个叫做“标准模型”的理论,这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的又一座理论物理高峰。

杨振宁和他当时的研究生助手米尔斯一起做出的杨米尔斯理论,就是“标准模型”的理论,解决了强力的机制问题,用杨米尔斯理论来强力的科学家一共有5位,这5位被分为2批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仅如此,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还帮助其他科学家指出了研究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的一个新方向。于是,物理学家温伯格和格拉肖在杨米尔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弱电统一理论,实现了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

客观地说,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由于都曾凭借一人之力完成了一个核心理论的创立,因此他们应该属于独一档的存在,仅次于他们的是了量子力学和标准模型的奠基人们,他们是多人一起努力完成了一个核心理论的创立,而杨振宁就应该排在这一档,而且是排在靠前的位置。

持有这样观点的人有很多,其中也不乏科学家,比如:物理学家聂华桐就曾说过,我们常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像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量子力学的海森堡、薛定谔和狄拉克。现在再要往下排的话,我想杨先生的名字就应该算在里面。

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 篇六

如果说苍蝇和老虎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有些灰暗,那么钟扬这样的同志就是我们的色彩绘画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道路上,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中华民族屹立起来的基石,而那些在平凡的生活中作出不平凡的贡献的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他们用自己平凡的双手创造出不平凡的世界,用自己初心和民族气节浇筑华夏儿女的灵魂,他们是永不逝去的伟人!

在钟扬同志的记录片中,记录了钟扬同志为了祖国科研和教育事业忘我耕耘、播种未来的事迹,宣扬了钟扬同志的崇高精神和他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知识分子的时代风采。有人用“疯子”、“战士”深深刻画了钟扬同志对科研的坚守和付出,他用了整整16年的时间,不忘初心的走着自己的追梦路,成果丰硕、赞誉颇多。然而他并不追名逐利,更是倾注心力去关心国家、社会的发展,关注专业学科的建设及人才的培育。他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好的践行者,也是“两学一做”学习的标杆和榜样,钟扬精神也正是我们需要弘扬、学习的新时代精神。虽然他走了,但他的学生、他培育的每一粒“种子”,在他的用心浇灌下,早已经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相信他们一定会携带着钟扬同志的精神和梦想,奋力前行、开创新时代的美好未来。

色彩的多样在于初心不改,只有纯洁心才能画出最美的画卷。坚持党性纯洁是钟扬同志给我们树立的良好榜样。在入党誓词里我们庄严宣誓,我们说过我们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可总有人接受不了党和人民的一切考验,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而钟扬同志的事迹又为一些迷茫的人指明了方向,点亮了航海的明灯,为大家保驾护航。坚持一心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我们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我们要牢记我们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

钟扬同志是一个造船人,一位扬帆者,而此刻同行人愿意继续推动他的梦想,而更多人会从他的信仰中汲取精神力量,成为真正关注人类命运的工作者。钟扬同志在植物学研究中不畏艰险,在西藏建设中矢志不渝,他的一生充分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一心为公的优良作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感动中国的刘传健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篇七

“没有库尔班校长,就没有依麻木镇国语小学,就不会有这么多像我一样的农牧民孩子走出农村,是库尔班校长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我十分感激他,库尔班校长是我们的榜样,更是家乡的骄傲。”当日,毕业于依麻木镇国语小学的清华大学学生穆萨·图尔贡激动地说。

乌什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边境国家级贫困县,该县依麻木镇99.5%的人口是维吾尔族,绝大多数人不会说汉语。

2003年5月,库尔班·尼亚孜办国语小学初期,质疑声从未停止,没有人愿意将孩子送到国语小学,也很少有人愿意到这所没有编制的民办学校当老师……面对重重困难,库尔班·尼亚孜咬牙坚持了下来。

“让维吾尔族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从小就要在孩子心里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引导他们增强国家认同,用传统文化和国语教学帮助他们走向包容多元的未来。”库尔班·尼牙孜坚信:“只有语言通,才能感情通;只要语言通,就能心灵通!”

“我为库尔班校长取得这一荣誉而感到高兴,我的孩子在国语小学上学以后变化很大,感谢库尔班校长为孩子们提供学习国语的环境。”依麻木镇玉斯屯克和田村村民艾热提·萨吾提说,他的女儿艾克代尔·艾热提今年从国语小学毕业,顺利考入内初班,他们一家人对库尔班校长充满感激。

乌什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熊遇红说:“库尔班·尼亚孜入选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这一消息公布后,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先进典型的高潮,进一步引领更多的干部群众树立爱党、爱国、团结感恩、争当模范的意识。”

据了解,今年5月以来,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乌什县在层层推荐道德模范过程中开展向身边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深入人心。

文档为doc格式。

【感动中国的刘传健人物事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精选3篇03-21

2022感动中国刘传健人物事迹心得体会(优08-17

2023感动中国刘传健人物事迹心得体会优08-05

2022年七一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精选6篇)10-02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精选9篇】11-16

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5篇)09-30

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优秀10-14

关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优秀509-27

大一思政课心得体会【精选7篇】10-14

新兵入伍心得体会(最新5篇)10-10

158 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