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读后感【优秀8篇】

2024-04-03 03:40:15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大家整编的《纳兰词》读后感【优秀8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君子之德作文 篇一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是谁家少年,策马临鞍,顾盼之间自是流丽无双;是谁家少年,容止俊雅,翎舞翩跹,谈笑之间自是温柔了岁月;又是谁家少年,驰骋沙场,所向披靡,刀光剑影之间侠气自成一篇······要怎样的文采才能与他共话桑麻,剪烛西窗;要怎样的婧美才能与他举案齐眉,言笑晏晏;又是要有怎样的笔墨,才能绘出一个不灭的纳兰?一声叹息,轻轻的吹开几百年历史的尘埃,我仿佛来到了那段被他惊艳的时光。生于贵胄之家,十岁便能赋得窈窕之章,十八岁中举,仕途坦荡,才动京华,前途无量。

无论是德高望重的殿阁学士、清高自赏的潦倒诗人、久居闺中的碧玉闺秀,甚至是不精词赋的庶民百姓,无人不对纳兰推崇备至。街头巷尾,楼台宫阁,无人不晓纳兰之名。

即使是在后世的今天,纳兰也被王国维这样的文学大家推崇说北宋以来,唯此一人尔,然而使他成为这唯此一人的,又何止他的才华?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名利奉承丝毫不曾对纳兰产生过什么影响,他依旧是他,那个天真羞涩却又坚定淡泊的纳兰。羞于向表妹直接言明爱意以致咫尺天涯误了终身的是他;冒死混进深宫只为再见心爱的表妹一眼的也是他;几多旧事,几多思量,细腻敏感忧郁孤独的那个诗人是他;随君出征,驰骋沙场的那个一品带刀侍卫也是他·····纵汉字再博大精深,也难绘出纳兰的风流无暇。

若是上帝予一个人最大的惩罚就是赋了他无尽的思想,那纳兰就是遭了无尽的惩罚,就如故事里那棵只能孤独的仰望天空的嘉木,命中注定路过人间。南方有嘉木,谁与望天堂。

嘉木风可摧,相思不可断。正如嘉木可以被风摧毁而思念不灭一样,纳兰的思想,永不可断。

如果人生若只如初见,还有谁会怨恨着故人心易变?如果人间处处暖风红烛,还有谁会顾念着西风独自凉?百年流云任时间,清弦歌不绝。我的梦中,将永远停留着一个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少年,只可惜,当时只道是寻。

君子之德作文 篇二

道德是每个人都有的,因为道德能获得别人的理解,道德能宽恕别人的不足,道德还能带动他人去关心别人,所以道德是平凡的。利益这个词似乎与道德谈不上什么关系,但是它俩之间关系似乎又很密切。

现在政府提倡以德治国的基本要义。但是现在道德可能异化为一种道德暴力,很多人将道德误以为成不求回报。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新闻报道,一个家庭的孩子走失了,家人发布一则寻人启事,声明如果有人看见提供有效线索或找到了孩子,就有酬金。有人提供了有效线索孩子也找到了,但是结局并不完美。这个家庭没有按照之前说的支付酬金,这下引起了媒体和群众不小的评论。有人说既然说到了支付就应该支付,这是诚信问题。也有人说不支付也没关系,毕竟没有什么较大的问题。

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到底是谁对谁错问题,这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

都说不能见利忘义,要正确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有人做了好人好事就应该奖励,让更多的人向他学习。就像孔子赞赏他的徒弟冒着生命危险救的人,无论奖赏的大与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因为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有时候的人会因为某种原因形成“做好事不留名字的想法”这种想法有好也有坏。就像孔子反对自己的学生赎回奴隶后自己报账。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

所以我们只有将道德与利益结合起来,让个体、家庭、社会的道德与利益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明白道德与利益,处理好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现在我们不能盗用道德的概念,要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问题。

君子之德作文 篇三

以诗文学识养才情,以儒雅家风养德行。

——题记

夜半,挑灯夜读。四遭寂寥无人,只觉清冷。夜渐深,脑中泛起几许倦意,纸页略见模糊……

一阵柴火燃烧的声音惊醒了我。我抬头,但见一个宽敞气派的厅堂灯火通明。一位身着长袍的长者斜坐在椅上,周围簇拥着一群小辈。而我,正在无人的角落里打盹!

忽的,我感觉有些茫然而不知所措。如此绝妙佳境到底在哪儿?眼前那位身着圆领长袍,左手捋着胡须,右手指着窗外漫天飞雪的长辈是谁?而那位侃侃而谈的俏佳人儿又是谁?此处似曾见过?

沉吟了一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这不就是语文老师讲过的东晋时代谢太傅谢安的家吗?那俏佳人儿不就是谢道韫?此时的我既惊又喜!只见那长者问道:“小的们,那空中飞舞的雪花似何物啊?”一位看起来略大的晚辈“抢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长者谢安只是点点头,没有回应。未几,在一旁静坐的侄女谢道韫忽然缓缓站起身来,从容文雅地微笑说:“堂哥见解虽妙,未若柳絮因风起。”说完抬头瞄了叔父一眼,明眸含笑。只见叔父谢安,又伸出左手从上到下捋着胡须,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呵呵,妙,妙,孺子可教也”!那爽朗的笑声飘得很远……

看着眼前的情景,我不禁为稚小的谢道韫有如此才识而欣喜不已!我想,得益于风气豁达,文人各领风骚的东晋时代,加上从小在诗书礼乐中浸泡长大,谢道韫风流蕴藉,才华惊人。有才有德的女子,在那个历史年代里可谓凤毛麟角啊!随着岁月的推移,转眼间,谢道韫长成了窈窕淑女,我看着她走进了铺着红地毯的婚礼殿堂。

她成亲了,她成为了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子王凝之的夫人。婚后的她依然是那么美,那么从容随和。按常理而论,一个出身于书法大家,一个出生于书香世家,不管是硬件条件,还是个人修养,都是天作之合,本可以琴瑟和鸣,共普佳偶神话。然而两人婚后的生活,却处处碰壁。纵使对丈夫王凝之不满意,她还是无奈地过下去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便是他们家的情景。如此之书香世家,怎能不吸引社会众多雅士之眼光?

在一个惠风和畅的日子,我偷偷地跟在谢道韫身后,躲在一席帘子的阴影里,倾听她与文人们的叙话。雅室宽阔明净,兰花香气袭人。原来这是一个高雅之人和才俊们读书吟咏、辩论交流的佳处。她酷爱诗书古文,也喜爱这样飘着文墨书香的聚会,自然是乐在其中了。

我好奇地在她身后探了探头,可惜她看不到我,她静静地坐着,还是那么恬淡、自然,一身的儒雅才气。当她的小叔子被人辩驳到哑口无言时,她的表情终于有了变化。只见她的双眉微微皱起,红润的嘴唇嘟起。她终于出口了!她轻舒口气,引经据理,娓娓而谈,将所有人都辩驳到心服口服方罢休。才女的高论,赢得了在场来者的大加赞赏。我看着她绝美的容颜和柔弱的身子骨,想起她日日夜夜苦读诗书的情景,更是钦佩得五体投地。在诗书中出落成长,在古文中陶冶情操,这就是她——一位才德兼备的奇女子啊!

后逢战乱,城池被攻克,她丈夫和儿子也都被杀。在一片金戈铁马、浓烟四起的厮杀声中,即使千军万马又何妨?只见她用柔弱之手,抱着外孙子,伫立于烟火之中,在强敌面前毫不退缩,这是一位何等胆魄、世间罕见的奇女子啊!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欲被杀之时,她仍是那么镇定,从容,恬静而无畏。那是深到骨子里的淡定从容,是从万卷诗文中流淌出的奇特的坚强和勇敢!她以无畏的壮举和超人的魄力,终于让孙恩怕了,反而差人护送她安全回城。一位柔弱的奇女子,却能以超人的才识和胆魄,救了自己和外孙,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而战乱平息后,她设立学堂,传道授业,教化学子。学子们受益无穷,时人无不倍加赞赏。一代才女,创造了一段长盛不衰的历史佳话!

忽然,一阵阴冷的风吹过,一个哆嗦,我兀然梦醒——原来是我,循着书香,走进了遥远的东晋时代,走进了才女谢道韫不平凡的岁月!轻轻合上灯光下的扉页,我浅然一笑,酣然入梦……

一代才女谢道韫,尽管命运坎坷,然而她一世英名。最重要的不是她令人垂涎的容颜,而是她那种在千军万马前岿然不动的才气和魄力!可以说,是诗文学识涵养了她的才情,是书香家风滋养了她的品德。她是柔水中的君子,温文尔雅,却也是巾帼不让须眉,有傲骨无傲气!诗书养其才,家风养其德。集才德于一身,一代才女,教化千古后人!

故曰:浩浩诗文可以养才情,儒雅家风可以养德行。才德兼备者,方可行走于荆棘丛生之世间,以铿锵之灵魂,担当命运之主人!

君子之德作文 篇四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曾经有一封奏书给蜀后主刘禅,谈到自己家庭经济状况的安排,他说:“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产,以长尺寸。老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诸葛亮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公元月269年,晋统一了全国,为了收买人心,下令寻访汉朝的名臣子孙,赐给他们爵禄。那时诸葛亮第三个儿子诸葛怀还在。他推辞说:“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衣食自有余饶。材同樗栎,无补于国,请得归老牖下,实隆赐也。”

他在这里说的经济情况,和诸葛亮当年说的大致相同。诸葛亮是西蜀的丞相。当时后主刘禅幼弱,蜀国的“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他为什么不置家产,为子孙多留一些呢?人们都说诸葛亮会算计,他为子孙打算,也是算得比较远的。他在给哥哥诸葛谨的信中说到他的儿子诸葛瞻:“瞻今之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诸葛亮耽心的是: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会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他给外甥的信也说:“志当存高远。”这都表示希望后代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样才能有远大的志向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指出了两个条件:一个叫静,一个叫俭。他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他认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就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生活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俭朴,才是涵养道德的重要条件。

他在给外甥的信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自己的远大志向,“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这就是说,要不考虑一时的得失,不贪图生活上的细碎的享受,广交师友,不计较个人的恩怨。这样做了,“虽有淹留”,也许一时不成功,但“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学习之中自有乐趣,也一定会有用的。怕的是“老不坚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和情欲的影响,失去坚强的决心。那就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让孙子生活俭朴一点,还是为了使他们更有理想,更能成为一个对国家社稷有用的人。

君子之德作文 篇五

“泰伯,这可以用至高无上的美德来形容。第三,让世界让人民无话可说。”古人法治,以儒为师。孔子常讲伯夷、叔齐,是因为他对古代有远大理想的人的敬仰。我经常教我的弟子向古代圣贤学习,学习他们所拥有的高尚品质。但后人看到的大多是他们清高孤傲的一面。在我看来,正是这些谦谦君子的守旧、教条、固执的态度,构成了中国漫长历史中的动人画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能夸你什么德行?

“为政为德,如北辰,则在其位,群星拱。”上层的统治者要能克制自己贪婪的欲望,人自然会像河中的涓涓细流一样向你靠近。

“君子之德,小人之德,草上之风必亡!”。过去,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屯车为业,管仲功不可没。统治者可以把人比作杂草,但不能任意践踏、践踏、破坏、骚扰。统治者带给人们一种春风的感觉,能让人安居乐业,心存感激。“域内百姓不愿封边,国不险山川,天下不益军事革命”,以致“君子不战而胜!”

先秦老子也认为,治理一个大国,就会煮出一点新鲜来。小鱼小虾的生命力是脆弱的,不要总想着翻身。如果你什么都不想做,你可以有所作为。战争机器只是抵御外敌的手段,你不能随意强加给人民。就个人而言,治理的理念是君子人格、食欲、心性的自我完善,约束了自我的深层欲望。志向高远,“宁为君子之儒,不为小人之儒”。心胸开阔,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古代有名的人,都有救所有人于水火的决心。“为天地造一颗心,为活着的人建立一种生活,继续向过去学习,为世界其他地方打开和平。”张载横渠四个字还在耳边。我这一代人一定要有好好学习的志向,以此为师。就算有委屈,也会有“虽然千人去!”决心。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有好的思想。像曾子一样,他每天都努力工作“拯救自己在三个省”,甚至赞美他每天看到的最微小的进步。王阳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曾经说过,他的弟子说:“我的心是光明的,那我能说什么呢?”这是对他一生非常积极大度的回顾和总结。你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但你害怕没有光吗?

此时写作,似乎是与古圣先贤的一次深刻的精神对话。虽然我不能做一个贤惠的君子,但我也要有做人的志向!中国历史悠久,多少耀眼的星星划过天际,甚至那些致力于“忧前天下”的官员给予建议和鼓励,让君主取得巨大的成就。

“千里马是常事,伯乐不是”。正因为如此,齐桓公的美德更是难能可贵,更能激励我们前进!

君子之德作文 篇六

“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古人以法治国,以儒为师。对古之仁人志士推崇备至,因此孔子常把伯夷,叔齐挂在嘴边。常教弟子们向古之贤者学习,学习他们身上具有的高洁品质。可是后人看到的大多是他们身上清高孤傲,放浪形骸的侧面。而我则认为,正是这些谦谦君子身上的古板、教条、冥顽不灵才构成了中国大历史长河中一幅幅可歌可泣的感人画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拿什么来称赞你的美德呢?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处于上层的统治者要能够收敛自己贪婪的欲望,人们自然会像河流里的涓涓细流一样向你靠拢。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昔日,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为之,管仲功不可没。统治者可以把人民比喻为野草,但不可以肆意践踏、蹂躏、摧残与骚扰他们。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是如沐春风之感,便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心怀感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做到如此,以使“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先秦老子也同样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鱼小虾生命力脆弱,不要老想着去翻动它,要无为方能有为,战争机器只是防御外敌的手段,不可随意强加于民。为政的理念,至于个人来说,便是君子人格、肚量、胸怀的自我提升,约束本我深层次的欲望。志存高远,“宁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心胸放得开阔,必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古之为名相者,怀着以救万民于水火,有顶天立地之决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横渠四句言犹在耳,我辈中人必应有刻苦学习之志,以此为师,纵有不平之事必报有“虽千万人吾往矣!”之决心。修身、修心、心存善念,每天像曾子那般使劲“三省吾身”每天看得见自己身上哪怕极微小的进步也要赞许。王阳明在生命最后一刻曾谓门人弟子曰“我心光明,亦复何言!”这是他一辈子极其正面坦荡的回顾与总结。你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还怕没有光吗?

写于至此,仿佛是在与古人先哲们进行一次极深刻的心灵对话。我虽不能成为一位道德高尚的谦谦君子,亦也要具备合格男子汉那般的匹夫之志!中国历史长河浩浩荡荡,有多少璀璨夺目的繁星划过天际,更有那些志在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辅政之臣予以劝勉,国君才能大展宏图。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正因如此,齐桓公的德行才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也更能够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君子之德作文 篇七

儒家中强调的“大学”便是君子之学。君子,即为有德才的人。《礼记·大学》中说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君子德行,便是做人不可缺少的。

君子明德,即为做到心性光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做人:对上恭敬,对下不傲,是为礼。若不心性光明,当人面是一套,背后又做一套,这又如何能为君子。对利:能拿六分,只拿四分,是为义。若不但不义取,反而多拿行骗,无义可言。这样给别人留有余地,给自己留后路。双方便能和谐相处,互利互惠。对人:表里如一,真诚以待,是为信。“信”最能体现心中光明,诚信是最重要的。商人最重信。因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不仅要关注眼前利益,还要考虑未来,诚信能带来可持续的发展。当然,任何人都要诚信,诚信是相互的,是人们之间交往的基础。古有“立木为信”,“一诺千金”,商鞅便拥有君子六德中的信,因此他能够得到百姓支持,变法成功。烽火戏诸侯,因失信于诸侯而而自取其辱,身死国亡。还有韩信,因漂母一饭之恩,并许下报答之诺,做了楚王的他真以黄金千两作答。商鞅与韩信都做到了诚信,即都为心性光明的,可见成大事者必做到心性光明。

君子要行为努力,目标远大。美国的兰斯、阿姆斯特朗小时候生父抛弃了他,为了逃离恶毒的继父,让母亲不再受穷,带着目标进行着自行车训练。因为有了目标,他努力训练,哪怕被卡车撞飞,带伤参加比赛,哪怕得了癌症,却在训练之下夺取了当年环法赛桂冠,这正是成功不可缺少的。古代君子追求大道,严格遵守道德准则,约束自身行为,以身传扬道义,这便是行为努力。光说不做,永远得不到成功,不比别人有更远大的目标,更加倍的努力,则不能超越别人。

习近平主席青年节时引用《礼记·大学》中的这句话,意在告诉青年人去做一个心性光明,行为努力,目标远大的成年人。这些为君子之德。作为青年人,也许我们并不能一下子做到君子六德,但做到诚信,待人表里如一,行为努力,目标远大,便也是为未来做好了准备。

古人以君子之德约束自身,而我们也因向他们一样,约束自己,成就未来。

君子之德作文 篇八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人们经常说要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粒饭、每一分钱。可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大家都为了一时的享受而白白用去了应该所珍惜的东西。

春秋时期,鲁国的贵族季文子是著名的外交家。他为官三十多年,一直过得很简朴,穿衣只求整洁。而且要求家人不许穿丝绸衣服。有个叫仲孙它的人不解,问:“你难道不怕朝廷百官笑话你吝啬吗?你难道不顾及鲁国的声誉吗?”

季文子听后笑着说:“在我们国家,有很多百姓挨冻受饿,穿着破旧的衣服,我怎能忍心只为自己添置呢?我只听说有高尚品德的人是国家最大的荣誉,还没听说炫耀能为国家争光的。”

听了这些话,仲孙它很羞愧地低下了头。我们现在的物质条件比那时候好多了;眼花缭乱的玩具,漂亮的服饰,好玩的游戏……如果我们过多的沉迷这些东西,很容易迷失方向,我们应与同学多沟通交流,节俭从小事做起,不断反省自己,检讨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纳兰词》读后感】相关文章

2022年七一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精选6篇)10-02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精选9篇】11-16

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5篇)09-30

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优秀10-14

关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优秀509-27

大一思政课心得体会【精选7篇】10-14

新兵入伍心得体会(最新5篇)10-10

强军兴军心得体会(4篇)10-09

个人自我检视剖析材料5篇10-20

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心得体会202210-01

158 4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