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助学心得【优秀7篇】

2024-03-07 09:37:02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美丽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理的勤工助学心得【优秀7篇】。

勤工助学心得 篇一

关键词:图书馆 勤工助学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25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科技文化和接受教育的需求愿望越来越强烈,图书馆的功能作用也因此而日益凸显。因此,大力提升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人们提供广泛的高质量的服务,更显重要,更为迫切。我校图书馆工作力量一直不足,很早就响应国家号召,为贫困学生开展了勤工助学活动,大约每年公开聘用近100名勤工助学学生。这样做,虽然缓解了图书馆工作力量不足的局面,但是,多年以来因为不重视对这些学生的管理,致使勤工助学水平始终没有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加强助学管理,提高勤工助学整体水平呢?本文对此拟作一些探索和实践。

1 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总体思路

我校图书馆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8岁到22岁之间,多是大三以下的学生,大四学生和研究生参加的都不多。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其显著特点是塑性大、求知欲强、心里不成熟、个性不健康。但是,这些学生又是图书馆工作力量得以充实的后备军。因此,对他们开展怎样的教育、实施怎样的管理,则是提高这支队伍战斗力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为此,图书馆对各部门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听取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汇总后分析研究,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总体思路。

第一,把加强勤工助学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纳入图书馆工作队伍的整体中进行规划和建设,突出这些特殊员工在教育管理上的针对性。

第二,利用勤工助学这条渠道,有力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突出人文精神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第三,健全机制,落实政策,深入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维护这些特殊员工的合法权益,突出主人翁精神的培养和合法权益的保障。

2 加强勤工助学上岗培训,突出针对性

刚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对图书馆所设助学岗位是陌生的,更不清楚需要什么服务理念、干什么工作、有什么要求等,因此,在他们上岗之前,首先应该经过上岗培训,其目的是打好基础、尽快进入岗位角色、顺利开展工作。为了保证他们既能做好工作又能锻炼自己,图书馆狠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制度建设,实行上岗证准入制度,使上岗培训迈向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二是利用图书馆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在提升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狠抓培训内容建设,突出针对性,保证学生学有所获、获有所用、用有所悟、悟有所得。

上岗培训主要抓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2.1 热爱劳动,热爱岗位,突出热情的培养

完全服务于读者,完全服务于教学科研,是图书馆运转的核心,是图书馆的根本任务。因此,上岗培训的第一项内容就是以热爱劳动、热爱岗位、投入热情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第一,热爱劳动,是每一个人安身立命、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所以,以树立劳动观念为第一要素,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精神,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劳动带来的欣慰和自豪,体验充满智慧的创造所得到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第二,热爱岗位,是岗位意识的浓缩,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因此,以树立岗位意识为第二要素,培养他们热爱岗位的精神,让他们在岗位中自我觉醒、自我判断,自觉地按照职业道德、价值取向规范工作行为。

第三,热情和激情,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必要条件。为读者提供服务,就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不投入十分的感情,那么整个工作就显得冷漠无情、麻木不仁,缺少极度的文化渲染。因此,要教育他们干工作不仅需要满腔热情、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更需要浓烈的激情、豪迈奔放、激越飞扬。

2.2 丰富文化底蕴,突出人文精神的培养

图书馆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收集、传承和创新知识的作用,相当于“加工厂”;二是提供教育服务的作用,相当于“渡船人”;三是各种文献信息共享的枢纽作用,相当于“桥梁工程”[1]。由此可见,图书馆是“文化人”聚集的地方,是学校文化的枢纽中心。因此,在这里工作的人们也更应该是“文化人”。所以,对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来说,需要强调文化底蕴的丰富,更要突出人文精神的培养。

学习文化知识,提升个人内涵,是每一个人高质量生活的需要;丰富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则是生命智慧的引领者。因此,要教育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形成文化积淀,才能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因此,在人文素养方面,要重点掌握人文知识、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规范人文行为。具备了这些,自然也就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自然也就有了较好的亲和力。除此而外,再用心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这样,他们上岗后就可以尽快为读者提供便利快捷、热情周到的服务。同时,增强法制意识也他们工作生活的需要,遵守规定,做好工作,更是他们应当依法履行的义务。

2.3 转变角色,熟悉岗位工作,突出基本技能的培养

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不知要转变多少次角色、更换多少个岗位,而且每变换一次又得面临新的考验。学生参加勤工助学,使角色由学生身份转变为特殊员工。为了适应新角色,当然需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因此,在上岗培训中,要重点介绍工作环境、工作关系、图书文献资料分布情况(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等,同时还要特别丰富他们的图书管理知识,提升他们检索、查询、分析辨别等图书管理技能,使他们尽快转变角色,熟悉岗位工作,掌握基本技能,最终使他们能胜任工作。

3 狠抓勤工助学学生思想工作,突出特殊性

我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来源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二是来源于单亲家庭的学生,三是来源于寄养家庭的学生。由于这些学生所处的具体背景,使他们往往具有程度不同的自卑心理,或是性格孤僻、难以交流,或是傲慢无比、目中无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注意言行,稍有不慎,则会对他们产生较大影响,甚至会对他们造成严重的伤害。为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就必须学会与他们面对面的相处,就像尊重其他工作人员一样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更重要的是还需懂得怎么做人的思想工作。采取两种办法。

第一,学生因角色转换而由原来学生身份转变为特殊员工,因而他们成了工作队伍中的一员。由于新员工的加入,采取分类编组、以老带新、专人指导,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指导。这样以来,新老员工一起工作,一起探讨问题,一起接受文化的熏陶和纪律的约束。在此过程中,新员工自觉地发挥了主人翁精神,自觉地担当起了使命和责任,增强了他们做好工作的自信心和完成任务之后的自豪感、成就感,从而在无形中也就培养了他们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工作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学会了如何与这些特殊员工沟通交流,如何打成一片。在相处的过程中,身怀爱心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上的一视同仁,在工作中的精心指导和热情鼓励,在生活上的无微不至关怀,在思想上的面对面引导,在人格上的相互尊重,使他们受到了这种作风和精神的极大感染,而且形成了一种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和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下,特殊员工能不身心愉快,能不干劲冲天吗?在这样的环境下,特殊员工又怎能不受到熏染激励,又怎能不励志上进、发奋图强呢?

通过工作人员的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通过图书馆文化的浸润和熏染,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了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逐渐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拓宽了了知识面,丰富了文化底蕴,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

比如,曾经有一位性格孤僻的学生参加图书馆勤工助学,当工作人员了解后,经常以朋友、同事的身份去鼓励他、关心他、爱护他,主动帮助他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经过一段时间后,这名学生性格变得开朗了,谈吐风趣;有主有见了,充满着自信;埋头苦干,踏实工作,表现出了较强的工作能力。

4 合理设置勤工助学岗位,突出专业性

我校以工科为主、学科专业涵盖理工管经文法教艺8个学科门类50余个专业,因此,图书馆按工作领域和专业领域两条主线考虑,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给急需的学生。

第一,仔细研究工作领域及其相应的工作任务,按工作领域分类设置助学岗位,理清以简单劳务为主的岗位,适当增设以智力技能为主的岗位,目的是要开发他们的生命智慧,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几年来,从这里锻炼成长并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特殊员工。

第二,仔细统计分析专业类型、专业性质,分解出相应的任务,按专业领域提供专业助学岗位,目的是要增强他们的专业自信和专业素养,延伸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前沿知识,提升他们的专业学习力和专业能力。几年来,从这里锻炼成长并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特殊员工。

5 建立健全勤工助学保障机制,重点在落实

勤工助学保障机制建设,涉及多部门参与和多政策融合。近年来,经全校各单位尤其图书馆的努力,勤工助学保障机制得以逐步健全,勤工助学学生合法权益得到了充分保障和充分落实,极大地促进勤工助学活动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第一,图书馆深刻认识勤工助学对推动工作和教育学生的重要意义,把勤工助学活动作为图书馆的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优先安排家庭经济困难和专业对口的学生勤工助学,充分体现党和人民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

第二,为深入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在学校有关部门指导下,图书馆建立了内部勤工助学管理机构。该机构以国家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为平台,健全措施制度,保证经费到位、管理到位,保证公正公平、人人平等。几年来,在落实各项政策和措施方面,学生的人格尊严,学生的合法权益都得到了充分保障。

第三,用心做好学生勤工助学业绩管理,不仅要对学生的工作业绩实施公正考核,而且要对他们的工作表现进行客观评价,真实反映学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比如,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干得特别好的学生,有贡献的学生,图书馆实施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并书面通报其所在院系。在勤工助学协议履行期满时,图书馆还要将考核结果和评价结果书面送达所在院系,留存档案。

总之,深入开展勤工助学工作,是图书馆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我校图书馆近些年在开展勤工助学工作中形成了完整的工作思路,狠抓上岗培训、思想工作、岗位设置、助学保障等方面的具体落实,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从学生个人讲,工作生活舒心愉快、学习上进、自立自强,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升了综合素质;从整体上看,很好地提升了勤工助学整体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的工作。

勤工助学心得 篇二

【关键词】 临床检验学;开放性实验;多媒体教学;PBL实验教学;学习心得

临床检验学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严谨的实验科学态度、分析问题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检验实验教学是临床检验基础的关键环节,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实验能力和较高科学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是建设与理论教学改革相协调的实验教学体系, 提高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虽然作者还未学习这一课程, 但通过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勤工助学, 在协助老师准备实验, 配血、配试剂、称量药品的过程中, 及每次预示实验时老师的讲解, 作者比其他同学更早的接触这一课程, 更早的得到收获。

1 关于开放性实验

1. 1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开放性实验是以学生为主的一种实验理念, 传统的临床检验实验教学是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 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创造, 创新能力被削弱, 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开放性实验则是从有了实验的想法开始都是由学生来做的。开放实验室可使学生体会从实验准备开始直到实验完成的全部过程, 自己可以设计实验和创新实验, 使实验更接近临床实际操作, 培养了学生更好的创新实践能力[1]。在实验室的使用时间上, 开放性实验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外时间去做实验, 为课上没做好实验的同学提供再一次机会, 为能力稍强的同学提供一个做自己感兴趣的有挑战性实验的平台。

1. 2 实验仪器共享 实验仪器共享最大限度发挥实验教学资源共享, 可以使检验医学院各个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优化组合, 共同使用的原则, 避免条块分割和仪器闲置现象, 实现各实验室资源共享[2]。大型仪器设备有专人管理, 各实验室共同使用的原则, 优势互补合理整合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开放实验室使大型的比较贵重的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得到了提高, 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作者觉得开放性实验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提高自己实验能力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应该珍惜这次机会, 为提高自己能力而努力前进。

2 多媒体实验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 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符号、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 把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 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显示出来, 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 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 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多媒体实验教学的应用, 能形象直观的展示出实验中所要观察的实验现象, 例如, 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实验技术、阅片方法的技能和技巧, 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 以达到社会对新型医学人才的要求, 课前学生自己认真准备、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查找资料, 课中有老师细心带教,课后辅助工作对提高学生脱落细胞形态学的技能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3]。

3 PBL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

PBL教学模式作为近年来国际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 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环境中, 通过让学生自由分组共同协作解决真实性问题, 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的能力, 老师PBL实验教学的引用, 使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分析推理、准确判定等综合能力[4]。

4 学习心得

通过在实验室勤工助学, 通过老师的帮助, 作者比同级同学提早了解到更多有关实验的学习方法及内容。也了解到更多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综合实验技能的实验教学模式, 使自己能更好地跟着老师的教学方法学习, 更好的完成今后的实验课学习, 也养成了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实验的创新能力, 为以后的学习、科研和工作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锐,刘莉。开放实验室的初步探讨。中国医学装备, 2007, 4(3):44-45.

[2] 陈华絮,杨素娇。开放实验室模式与管理探讨。重点实验室建设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7,28(3):55-57.

大学生勤工助学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三

不知不觉间,我在图书馆采编室勤工已经一年了。回想这一年中,原本只是为了挣点生活费的勤工活动在过程中竟然给我带来了如此多的愉悦与满足,这是令我始料未及的。

挣点生活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这个作为最原始最根本推动着我去勤工的动机,随着我勤工俭学工作的逐渐深入,对我而言,它也已经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让我获点生活费那样简单了。它给予我可能的便是精神层面上的宝贵财富!

一、勤工俭学的过程使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已成年人的责任意识,通过课余时间的适当劳动取得理所当然的劳动报酬,这不仅仅使我认识到自身对于家庭的责任,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我有能力去减轻父母的负担,强化了我自身的自立自强意识。这种责任的担当和自立自强意识的强化可能是我在图书馆勤工的最大收获。

二、在勤工的过程中,也极大地拓展了我的交往面,增强了我融入校园生活的能力。在勤工中,通过与众多可亲的同学、可敬的老师(张老师、宋老师)的较经常性接触,使我也较大程度上认识并熟悉**的各方面状况,并结识了众多好朋友,从而利于我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三、勤工活动也较好地锻炼了我为人处世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性格较内向的我由于少与人接触故而交往能力相对较弱,而在勤工过程中,张老师、宋老师的亲切指导,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帮助,日常的到班下班,便逐渐使得我开始适应这种与在学业中单打独斗几乎大相径庭的工作方式:对人礼貌、工作守时、态度诚恳、言行举止落落大方。这无疑为我以后的工作形成一种**的过渡,使我逐渐接受以后社会中可能面临的工作方式。

四、同时,在图书馆的工作也满足了我本人的一点私心—博览群书,在每天整理和收发书籍的过程中众多的新书、好书纷彩相呈,令我眼接不暇,使得我得以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增强了我的人文素养。

总而言之,在图书馆的一年勤工,不仅使我获得了有形的财富—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同时更重要的是我得到了极大的无形财富:不仅自立自强意识得以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得以锻炼,同时我也得以在精神的世界遨游!综观此年勤工,我觉得这项无形财富可能更使我获益匪浅!

在这里我也衷心地感谢**—良好的资助**;感谢张老师—可亲可敬又无微不至;感谢帮助我的各位同学,我也一定不负众望将此项勤工工作越做越好!

勤工助学心得 篇四

关键词:高校;勤工助学;就业创业

勤工助学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勤工助学是一项有偿性的社会活动,为广大学生尤其是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身才华、培养自身能力的空间,它可使大学生获取经济上的帮助,也能让他们锻炼相应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培养品格。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在高校大规模扩招而社会就业岗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特别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而高校工助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因其有偿性、实践性、教育性等特点,不仅成为大学生缓解经济困难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一)就业期望值过高。从1999年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已经从“天之骄子”变为“大众化劳动力”,然而十几年的学校教育的成本太高,高额的学费对于困难学生和家长来说是极为沉重的负担,因此,贫困大学生及其家长都期望毕业后能够“走出农村”,找到一份薪水较高、地域较好、单位性质相对稳定的工作。但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却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更多的毕业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只能进入社会的一般岗位或者边远地区就业。过高的就业期望值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之间的差距,成为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

(二)家庭经济条件受到限制。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化发展越来越深入,大学生就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机会,大学毕业生必然要制作精美的简历、打造良好的个人形象、频繁参与各种跨地域甚至跨省市的招聘会。而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来实现。贫困大学生由于自身经济条件限制,往往无法获得与其他学生相等的机会。

(三)综合素质欠缺。由于教育经历和家庭背景的差异,许多贫困大学生在入学时的知识面比如英语能力、计算机水平、文体特长等方面比较薄弱。笔者了解到不少贫困大学生在入学前甚至没用过电脑、U盘等物品。在大学期间,大多数贫困大学生更加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学业成绩的提高,反而忽略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人际交流等方面,贫困大学生往往缺乏自信,不善言谈,同时又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很少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从不主动担任学生干部,往往失去很多锻炼自我、获得认可的机会。这些都阻碍了他们能力的培养。由于综合能力的欠缺,该群体学生往往容易表现出自卑、消极、悲观的心态,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四)社会关系薄弱。在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下,不少家庭都是各尽所能、各显神通,为子女的就业寻求各种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对于毕业生就业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简单,很多都是来自农村、山区、偏远地区家庭,他们在社会上所能获得的帮助极少。在自身能力无法做到突出的情况下,获得理想就业岗位的机会要比家庭背景好、社会关系多的学生少得多。

二、勤工助学在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方面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是在大学阶段通过各种途径循序渐进培养的,在这个过程中,勤工助学作为一种全方位、多类型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品德素质、智能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

(一)勤工助学与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大学生通过参加勤工助学,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便于深刻地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尽管改革开放带来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巨大进步,但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地区发展还不平衡,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各项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从而使得大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对人才、对知识的需求,主动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当代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而通过勤工助学,通过切身的社会实践可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立勤工助学岗位时,要努力开拓以学生自主经营、管理的勤工助学岗位,如在学生生活园区内设立勤工助学生活服务中心(勤工助学学生超市和勤工助学洗衣房)和学生文化服务中心(校园报刊亭和学生书市)等作为学生勤工助学的基地,在学校资助中心的指导下,由学生直接负责对这些设施进行经营、维护和管理。设立勤工助学创业区,整合校内的资源,免费对学生开放,鼓励贫困大学生用招标的方式进行创业,积极为学生创业提高条件。这些岗位的设立不仅可以服务广大学生,在校内为学生生活提供便利、满足学生们对各种文化知识及各种文化用品的需求,还为贫困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今后踏上社会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正确观念,而且还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培养外向型、值观。

(二)勤工助学对于学业的保障,促进了学生顺利地就业创业。笔者所在的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的数据调查显示,有86.7%的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是为了缓解自己大学期间的经济困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助学,每月可以获得200―300元的劳动报酬,加上国家奖助学金等各类形式的助学金,经济困难学生每月能够有足够的生活费保障生活。学费可以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解决,完全能够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生活要求,做到生活上经济的“自立”。这有助于学生减轻思想压力,为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是学生未来良好就业创业的基础。学生通过参与勤工助学实践,可以真实地体会参与劳动、管理和获得报酬的过程,能够更实际地面对以后的就业,同时,在确定就业期望值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更多地考虑到自身家庭条件的现实因素和社会需求的实际,从而确立自己合理的就业期望值。

(三)勤工助学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要是以书本知识为主,获得的知识基本上都是间接的、系统的理论知识。但很多理论知识往往难以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而勤工助学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实践过程,它可以使大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使所学知识得到检验和发展。同时,大学生走出书本学习,参与勤工助学,乃至于走出校园,不仅丰富了社会阅历,而且能够学到社会礼仪、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加强了学生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些能力的提高都符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需求。

(四)勤工助学对大学生身心素质的锻炼。从学校勤工助学管理角度看,大多数高校所能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数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上岗需求,学校会采取岗位招聘面试、召开勤工助学双选会等形式根据“择优录用”的原则来确定各岗位的参与学生,这就给广大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竞争上岗”的机会,让他们在校园内就体会就业竞争的压力,进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在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以及工作关系中的压力需要他们去处理和协调,这对锻炼学生在工作中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有利。很多高校不断提升勤工助学层次,加大了“助教”、“助研”、“助管”等智力型岗位的开拓,这对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要勇于面对困难、接受困难挑战,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另外,大学生适当参加社会劳动也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五)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感。勤工助学作为一种较规范的有偿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的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各岗位的负责人会根据参与学生的王作表现,对他们进行考核。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真正工作的感觉,并在参与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感,为学生日后适应就业岗位提供经验。勤工助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增强做事的责任心。

(六)勤工助学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参与学校勤工助学的管理中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等也是学生创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各高校在安排学生勤工助学时,很多的勤工助学项目如校园超市、校园物业、校园报亭等都是在让学生自主管理,学生项目负责人作为老板的身份在管理着这些岗位,从管理到经营,大大提高了学生创业能力。同时,不少高校还设立了学生勤工助学创业区,有意识地用勤工助学的资源鼓励贫困大学生创业。

理论和实践证明: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高校应该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勤工助学工作体系,逐步提升勤工助学工作的层次,努力拓宽岗位的设置,积极保障相关经费的落实,从而确保勤工助学工作良好开展,切实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率。

三、勤工助学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的途径

(一)积极转变勤工助学工作理念。在组织实施勤工助学工作过程中,还有不少高校存在将勤工助学仅仅作为贫困生解困的途径的落后管理理念,大部分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目的也仅仅是作为缓解经济压力的途径,还没有全面锻炼自我,提升自身素质和意识。因此,高校应首先提高对勤工助学的认识,充分发挥勤王助学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科学规范勤工助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建立健全勤工助学的组织管理机构,将勤工助学作为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常规工作来抓,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大学立勤工助学岗位时,要努力开拓以学生自主经营、管理的勤工助学岗位,如在学生生活园区内设立勤工助学生活服务中心(勤工助学学生超市和勤工助学洗衣房)和学生文化服务中心(校园报刊亭和学生书市)等作为学生勤工助学的基地,在学校资助中心的指导下,由学生直接负责对这些设施进行经营、维护和管理。设立勤工助学创业区,整合校内的资源,免费对学生开放,鼓励贫困大学生用招标的方式进行创业,积极为学生创业提高条件。这些岗位的设立不仅可以服务广大学生,在校内为学生生活提供便利、满足学生们对各种文化知识及各种文化用品的需求,还为贫困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今后踏上社会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正确观念,而且还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培养外向型、生发展的需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参与勤工助学对自己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的帮助,并使他们在观念上从单纯的在经济上助学,向“提高素质助发展,获得能力促就业创业”转变。

(二)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建立勤工助学实践基地。从目前的勤工助学岗位看,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层次较低,多停留在劳务型上。这种助学活动虽然能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和务实精神,但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不大,与职业发展相去甚远。因此,学校的管理部门,应利用多种渠道,充分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不少企业在用工成本提高的前提下,也希望聘用大学生社会兼职,既可以缩减用工成本,也能物色优秀的学生人选,可以毕业留用。高校资助中心可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合作,主动了解企业用人信息,与学生的专业实习相结合,利用专业实习比较固定的基地和专业上对口的优势,作为专业实习时间上的补充和延伸,进行勤工助学的总体策划,进而达到推进就业的目的。

(三)抓好勤工助学实施环节,加强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近几年,高校开始重视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但许多高校只能通过上课、讲座等形式使就业创业指导停留在大众化阶段。其实不同学生在自身的条件及需求上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因此,作为就业创业实践的勤工助学环节可以实现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应该作为实现就业创业指导个性化的重要环节,这样,就业指导也就更能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也更能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勤工助学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并及时向用人单位了解勤工助学学生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获得的实际体会,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和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能力的重新学习和完善,同时可以对职业规划及时进行调整。

勤工助学心得 篇五

关键词:勤工助学;育人;大学生

高校招生逐年扩招,教育体制改革也在逐步展开,随之而来的,高校的收费制度也在相应地发生着变化,学生本人及其家庭需要承受越来越重的经济负担,尤其是那些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这一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同时也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勤工助学的出现,逐步缓解了这一问题,随着勤工助学的逐步发展,它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成为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高校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现实意义

随着勤工助学在高校中的逐步开展,让很多经济困难的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坚强意志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得到提升和锻炼,他们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也得到加强。

通过参加勤工助学工作,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求实作风以及勤俭节约的美德都能得到培养;勤工助学活动还能让学生的第二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大,能力得到提升;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以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成果,学生的时间观念会得到增强,工作效率会得到提高;最直接的意义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得到缓解,学生就可以安下心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在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还能够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一般情况下,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往往是内向的、自卑的和孤傲的,在他们身上,凝聚着全家人的希望,面对这些家人的期望,他们要面对经济、学业以及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让他们的精神长期保持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他们的心理承担着别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使得他们的心理经常呈现出焦虑、精神压抑以及郁郁寡欢的不良状态。他们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参加勤工助学工作后,他们在经济上的压力会得到缓解,会使他们对自己的贫困处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可以解决这些困难,进而他们会在人际交往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且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和奋发学习的精神,能够对社会和生活有一个积极的认识和评价。

二、目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现状

勤工助学本身具有自、公平性、灵活性和易操作等特点,可以为经济困难学生解决问题,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一条有利途径,还可以对学生将来的就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受到很多高校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但是,目前各高校对勤工助学的重视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市场管理和指导。第一,勤工助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其工作内容及形式自然也就存在很大差异。比如,进行家教工作的学生占勤工助学总人数的50%以上,有40%以上的学生从事的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只有不到10%的学生从事的是技术性、管理性及与本专业学习内容相关的工作。第二,高校的勤工助学往往没有形成健全的体制和规范的管理。当前,在部分高校中,学生资助中心一般为学生处的下属科室,有的把勤工助学作为团委、学生会工作的一部分,有部分高校也制定了对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但由于经费和办公场所的限制,很少有高校设立专门的勤工助学服务机构,自然也不会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及专门的管理人员。这使得这些高校的勤工助学人数较少,供需信息不能及时获得,勤工助学不能得到有效发展,使得高校学生越来越多地求助于社会中介机构。第三,没有对勤工助学市场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勤工助学在资助政策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加强,另外,还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去求助社会中介机构,大学生在勤工助学中隐藏的隐患大大增加。目前,社会上的很多劳动力中介机构也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很多大学生急切地寻找勤工助学的岗位,很多中介机构就利用了大学生这样的心理,在收取了一定的押金或名义上的服务费的时候,就会消失不见。另外,很多大学生对劳动保护法规不甚熟悉,使得一些雇佣者将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并且任意拖欠甚至克扣他们的报酬。

三、高校勤工助学体系的完善

1.将困难补助归并到勤工助学体系中。在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可以将直接对大学生的“困难补助”逐渐取消,并将这一部分资金应用到勤工助学基金中,使勤工助学的规模得以逐步扩大,助学岗位得到增加,岗位酬金也可以得到提高。让真正需要的学生都能得到助学岗位,通过大学生的诚实劳动和自食其力,最终实现自我救助,减轻经济压力。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通过勤工助学,进一步优化“困难补助”的功能,除掉“困难补助”的副作用;二是勤工助学是一种有偿资助,既能在经济上提供资助,又能在精神上起到育人的作用;三是勤工助学的规模逐渐扩大,岗位得到增加,酬金得到提高,为解决更多的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创造出有利条件。

2.物质帮扶与精神育人并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以及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社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随之,大学生也逐渐在改变着自身的价值观念,逐步增强自身的成才意识。勤工助学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育人上具有良好的功效。当前,大学生对勤工助学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勤工助学的内涵与功能,它不仅要求能够实现对学生经济条件的补助,还要求通过勤工助学使其能够得到社会的锻炼和思想的教育,“既助学又成才”,使勤工助学活动成为大学生成才发展和素质完善的重要途径,让大学生摆脱心理贫困,最终实现自强的有效途径。

因而,高校在组织勤工助学活动时,要充分认识到它具有解困和育人的双重功能,要改变传统的勤工助学仅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经济困难的理念,要建立通过勤工助学实现解困和育人的双重理念,要认识到大学生的勤工助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培养人才的途径,是正规教学过程的有益补充。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同时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正确的宣传,让这些大学生能够自己认识到勤工助学对自己成长、成才产生的重大作用,从而处理好勤工助学和课堂的关系。还要对整个勤工助学活动加强管理,避免“勤工误学”、“勤工废学”等现象的发生,使勤工助学活动的解困育人双重功能得以实现。

3.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兼容。大多数高校的勤工助学活动层次并不高,很多只是能够进行一些劳动服务型的工作,比如打扫卫生、食堂帮厨等,这些工作虽然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务实精神,及获得一定数量的报酬改善经济压力,但是不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应该将大学生的勤工助学由劳动型转向智力型,比如,给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助教和助管等岗位,园林专业的学生可以帮助学校搞绿化等。新的工作岗位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将这些专业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学以致用,就会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大学生勤工助学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六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勤工助学的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勤工助学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七

对我而言,勤工助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因为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努力工作赚取生活费是令人骄傲的,它让我体会到了自己劳动换取果实的喜悦。

勤工助学是一个发挥自我,展现才华的舞台。在众多勤工助学岗位中,选择了图书管理书员:在任职的一个学期里,我有辛勤汗水的付出,也有丰富收获的喜悦。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同学们借还书。对每一位同学,我们都以热情的精神状态来接待他们,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的言行不仅**图书馆,更重要的是**学校,所以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在这一个学期的工作中,我不仅获得了有形的财富。更重变的是得到了极多无形财富:不仅收获了友谊,同时也增强了自立自强的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勤工助学心得】相关文章

勤工助学工作心得体会【通用3篇】04-02

勤工助学心得体会(最新6篇)03-04

勤工助学心得体会(9篇)01-14

勤工助学心得【10篇】01-12

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心得优秀5篇12-23

勤工助学上岗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最新6篇09-22

勤工助学心得体会【最新3篇】08-25

勤工助学心得勤工助学心得体会通用 勤08-15

勤工助学心得体会优秀9篇08-02

勤工助学心得体会【5篇】07-10

158 4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