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心得范文优秀4篇

2023-11-20 11:50:15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4篇《采风心得范文》,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采风心得 篇一

关键词:建筑节能;自动控制系统;空调系统

中图分类号:S611

1工程概况

某展览中心总建筑面积约为40000 m2,地上部分功能主要为展厅、大中型会议室、阶梯报告厅、宴会厅、厨房、后勤管理用房等,地下部分主要为制冷机房、变配电房、水泵房及锅炉房等。展厅跨度达到70m,可提供1000个国际展位。会务中心布置在南边,可以容纳1200人的圆形大会议厅对应中心轴线,两边布置方形的餐饮及办公用房。展览中心与会议中心在建筑风格上各具特色,展览中心形体高大、空间宏伟;会议中心为2层建筑。展览中心总高度23.5m,会议中心总高度12.5m,建筑防火等级为一级。

2设计参数

室内主要设计参数

室内主要设计参数

3空调冷热源系统设计及冷热负荷

该工程建筑使用情况多样,负荷变化范围很大。根据技术、经济对比并考虑建设单位的意见,夏季的空调冷源由离心式水冷冷水机组提供,机房设置在地下1层。机房内设2台制冷量为2813 kW(800 rt)和1台制冷量为1044 kW(300 rt)机组,共3台。夏季满负荷时,3台机组全开;部分负荷时,开启部分机组;若没有展会,仅有后勤管理办公室、个别中型会议室、宴会厅使用时,开启小机组。此配备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仅有较小负荷时空调系统的运行。建设单位可以先安装一大一小2台制冷机,看具体的使用情况再考虑是否安装第2台大制冷机。本工程冬季热源由3台燃气热水锅炉提供。单台供热量2100 kW,单台耗气量312m3/h。冷、热源的技术参数要求为:空调供暖(冬季用热)热负荷为6000 kW,供/回水温度为60℃/50℃;空调供冷(夏季用冷)冷负荷为7513 kW,供/回水温度为7℃/12℃。

4空调水系统设计

空调水系统采用冬、夏合用的两管闭式机械循环系统,采用定压差的变流量运行方式,供、回水管路分别与分水器、集水器相连。空调水系统的定压膨胀、补水以及各系统的冷热计量均由设在地下室的制冷、供热站集中提供并完成,为避免系统管道及设备腐蚀和结垢现象的产生,在空调系统中设置电子水处理仪。空调水系统的循环泵均布置在动力机房内。

5空调风系统设计

1)在高大空间的展厅使用全空气分层空调系统;大宴会厅、中厅等场所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对于集中且有多个房间、内外分区的会议中心,采用变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对于有大量小隔间的办公室,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楼内的控制室采用独立设置的分体空调器。

2)在高大空间的展厅内,设置可手动或自动启、闭的通风窗和辅助通风装置,在夏季夜间或过渡季全天可实现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在无外窗的内区房间,设置变风量空调系统并在外区加设风机盘管,在夏季夜间及过渡季可加大新风量运行,冬季可降低送风温度,外区热负荷由风机盘管承担,解决冬季内区房间过热的问题;靠外墙的房间均有可开启的外窗,可实现无组织的自然通风;卫生间、地下设备用房、厨房等房间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6空气热回收系统

在后勤管理办公楼的顶部设置热回收系统,在冬季,新风经过热回收系统被加热后送到办公室等场所,而经过换热后的排风被排出屋面。

7防排烟系统设计

所有楼梯间均有外窗,采用自然排烟方式。由于会议中心内走廊较长,在其中设计了机械排烟系统。其余场所均采用可开启的外窗进行自然排烟,其可开启外窗的面积均满足规范要求。

8控制系统设计

8.1冷、热源系统控制

制冷机和水泵的台数控制为非指定一一对应型,控制方法为负荷控制法,由回(供)水总管上设置的流量传感器和设置于供、回水总管上的温度传感器测得流量和温度,经计算后得到冷量,并与设定值比较来控制制冷机和水泵投入运行的台数。在供、回水总管之间设旁通阀,通过供、回水总管间的压差控制器来控制旁通阀的开度,实现水系统变流量控制。

8.2空调系统控制

8.2.1全空气空调系统控制

1)为了保证室内温度恒定,在空调机组回水管上设有电动两通调节阀,由测得的回风温度自动控制电动阀的开度。

2)为了保证能及时清洗空调机组内的过滤器,在过滤器的两侧均设有空气压差开关。当压差超过设定值时,自动报警。

3)为了在春秋季最大可能地利用室外新风的冷却能力,空调机组新、回风口均设有电动调节阀,由测出的室内外焓差自动调节各风阀的开度,并同时根据室内设置的CO2浓度传感器测得的CO2浓度,自动调节新、回风阀的开度,以减小新风的冷、热负荷,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4)为了提高会议中心的空气品质及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空调系统选用变风量空调系统,并采用定静压控制方法。

5)由于在全年各季节中,全空气空调系统的送风量有较大差别,为减少全年空调风机的运行能耗,在定风量系统中设置季节性变频调速风机,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风机转速。

6)冬季设加热盘管防冻保护,并设热水电动阀最小开度限制。

7)服务于内区无外窗(墙)房间的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因需要四季供冷,故采用独立的新风系统进行单独控制,新风量可随季节自动调整并自动报警。

8.2.2新风处理机控制

1)为了控制新风送风温度,在新风机组回水管上设有电动两通调节阀,由测得的送风温度自动控制阀门的开度。

2)为了满足冬季室内湿度的要求,在新风机组内配置湿膜加湿器,由典型房间内的湿度自动控制加湿器的开闭。

3)为保证能及时清洗新风机组内的过滤器,在过滤器两侧均设有空气压差开关,当压差超过设定值时,自动报警。

4)为了保证新风机组冬季停机的可靠性,新风入口处设置与风机联动的电动风阀。

5)冬季设加热盘管防冻保护,并设热水电动

阀最小开度限制。

8.2.3风机盘管控制

每台风机盘管均配有三速恒温器,由室内温度自动控制电动两通阀的开、闭。

8.3通风系统控制

1)卫生间内的排风扇均与上部排风机联动,其开关就近设置。

2)锅炉房内设置的可燃气体报警器与排风系统联锁启动。排风机采用防爆型风机。

3)厨房油烟罩局部排风系统的风机设置双速电动机,可根据现场要求打开高速或低速挡位,以便达到风机节能运行的目的。

8.4防排烟系统控制

1)送风、排风(非排烟)以及空调系统进出机房的风管上均设有与机组联锁控制的防火阀,当气流温度超过70℃时,防火阀自动关闭,机组同时自动停止运行。

2)设有气体灭火器的房间,在风管进、出该房间处均设有防烟防火阀,火灾时可由消防中心手动或自动关闭所有阀门,火灾后由现场手动或自动开启进行排风。

3)平时排风与火灾时排烟合用的设备用房通风系统,当发生火灾时,自动或手动打开着火的防烟分区内的排烟阀(常闭),同时关闭用于平时排风的防烟防火阀(常开),风机自动转入排烟挡(对双速风机而言)运行,并且用于补风的系统自动开启。当烟气温度高于280℃时,设置于排烟风机前的防火阀自动关闭,同时风机停止运行。

4)用于火灾时排烟的排烟阀,均应按要求在就近的方便处安装自动或手动开启装置。

9空调通风系统节能措施

1)展厅内夏季采用部分自然上排风,排除室内顶部的热污空气;冬季采用部分上回风,降低室内顶部空气的温度。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的作用,既满足了健康和舒适的要求,又降低了建筑物使用时的通风空调能耗。

2)对展厅空调进行了内外分区。距外墙4~6 m处的外区设有明装落地立式风机盘管,在冬季非展览期使用,可满足室内防冻的最低温度。内区采用可季节性调节风量的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

3)展览大厅采用同侧送回风的分层空调形式,比常规的顶送风全室空调系统可节能30%左右,采取调整送风角度等措施可以解决冬季热气流上浮的问题。

4)阶梯式报告大厅过渡季及夏季采用置换式下送风系统,在报告厅观众席下设置了静压箱,经空调机组处理过的一次风送入静压箱内,再由座椅送风柱送入室内。回风口采用单层百叶风口,风口暗藏于顶部吊顶下方,由回风管道接回空调机房。

10体会和总结

设计一个工程时,设计人员应本着打造节能建筑的理念,更多更细地考虑在这个工程中什么样的情况出现最多,要怎样做才能够对整个系统运行的经济问题起到更关键的作用,在方案的确定上多花些功夫。对于本文工程的设计,笔者的体会如下。

1)考虑到小展厅的使用可能会比较频繁,且有可能一次仅使用展厅的一部分,为了进一步降低冬夏季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该展厅采用了可变送风高度和送风区域的顶送风空调形式,空调送风采用了喷射渗透式布袋风管,实现了真正理想的均匀送风。该系统质量极轻,特别适合屋顶无承重的展厅使用;悬挂装置移动灵活,易于安装,有利于展厅使用区域的调整;管道清洗方便,健康环保。

2)阶梯式报告大厅空调系统采用置换式下送风,这种送风方式具有温度场均匀、气流湍流度低、噪声低、舒适性好的特点,既提高了室内的空气品质,又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运行能耗。

3)由于本建筑的独特性以及对整个外立面整体感的重视。服务于展厅的末端空气处理机组选用室外型,均设置在就近适宜的屋面上。

4)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暖通系统设计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倡因地制宜,强调经济适用,运用先进的分析手段,采用适宜的节能技术,避免盲目追求新技术,才是打造绿色节能建筑的正确途径。

[参考文献]

采风心得 篇二

这次采风地点主要在珠江源头地区,这里的美食很地道、本分、乡土味浓厚,很少有花架子,在搜索到的各种土菜中,我觉得沾益的辣子鸡、宣威的小炒肉、六彩米饭最为突出。

黄氏辣子鸡

我们首先到了云南曲靖市沾益县城,来这里的人是必定要吃龚氏辣子鸡的。龚氏辣子鸡原先只是一个路边小店,后来逐渐做出名气,进而形成规模很大的餐饮集团,从而带动了整个县城餐饮业的发展,

龚氏辣子鸡的原料要用刚开叫的公鸡,顾客当场选定鸡,厨师宰杀后,烫去毛,去内脏,按部位砍成小块或段,清洗干净。锅上火,下上等菜籽油、猪油,热时下辣椒、大蒜等调料,待溢出香气时,倒入鸡肉拌均匀,加上汤然后盖上盖,一刻钟左右即熟。在主打吃鸡的同时,附上炸薯条、炸臭豆腐、清煮苦菜、豆花,并以小馒头做主食。客人走时,服务员会将锅汁打包让你带走,拿回家去煮面条,又是一番风味。

因为龚氏辣子鸡的详细配方属商业机密,不肯外漏于人,于是我们回去自制了一款仿龚氏辣子鸡,造型和口味都与龚氏相仿。做法如下:

仿龚氏辣子鸡

原料:仔鸡一只(净重约1千克),葱油100克,猪油50克,糍粑辣子500克,糊辣子200克。

调味:盐5克,味精5克,鸡粉5克,生抽10克,萆果粉10克,大蒜末20克,高汤100克。

制法:1、将整鸡砍成食指头大小的块备用。2、锅上旺火,下葱油、猪油,三成热时下糍粑辣子、糊辣子、大蒜末炒香,倒入鸡块炒拌均匀,加上盐、高汤加锅盖焖一刻钟,出锅时调入味精、鸡粉即可。

味型:香辣味突出,回味悠长。

注:糍粑辣子,是用干红辣椒泡水膨胀后,和姜蒜一起捣成糊状,如同糍粑。

糊辣子,干红椒加盐用干锅炒香或直接拿到烤箱里烤制而成。

采风心得:此菜的油和辣椒放得很多,香气就来自这大油大辣,很对我们云南人的口味,外地人在烹制时可酌减油和辣椒的用量。

酸腌菜炖红豆

在会泽,还有一道在农家很普遍的汤菜。特别是在山里,低温湿寒,火塘终年不灭,火塘边常有土罐煨红豆,再放些腊肉皮同煨,熟时放入酸腌菜,荤素均有。豆粒红红的,吃来沙沙的,有嚼头,汤色红艳,酸得恰到好处,泡饭异常可口。其做法如下

红豆洗净,用清水浸泡12小时,腊肉皮或火腿皮在柴火上烧后,放入碱水中刮干净,稍切。酸腌菜洗净切段备用。用砂锅一只,放入红豆、肉皮,注入清水,上旺火煮开,改用小火,徐徐煨至豆烂、肉皮熟,下入酸腌菜、食盐,沸时即成。若条件许可,还可放些虾米同炖,味更鲜。

采风心得:我认为这道菜虽土却实用,用砂锅将红豆和腊肉皮、火腿皮一起煲制,方法和口味都很好,回到店里,我想开发一组红豆系列的菜肴,如“腊肉炖红豆”、“酸腌菜红豆汤”、“火腿煨红豆”、“腊排骨炖红豆”等等。酒店改良版:“腊排骨炖红豆”

原料:煮好的红豆300克,腊排骨400克。

制法:腊排骨洗净,入高压锅加清水漫过压20分钟,然后放入煮熟的红豆,中火略煮1分钟,盛入汤碗上桌即可。

羊八碗

接下来我们到的是曲靖会泽县,这里有地道的农家菜――“羊八碗”,包括水煮万里(即水煮羊蹄)、爆炒羊肝(七八成热油爆炒羊肝,炒菜所产手的蒸汽将腥味全都带走炒出的羊肝葱姜味浓郁,没有一点膻气)、红烧羊排、黄焖羊排、红烧羊肉、火锅羊杂、蘸水羊片(羊腿肉煮熟毁薄片,放冰箱冰透,然后蘸酱油味碟吃)、烤羊腿。

采风心得:通过这个地道的农家“八大碗”,我想到我们当地有一个很好的原料可挖掘――腾冲火山羊。这种山羊自幼便放在火焰山上自由生长,肉质鲜美,野味很浓。回到店里,我们也可推出“全羊席”或“羊八碗”,以火山羊做文章,从整只羊上考虑菜品的创新。

干南瓜条

在这里,我们还发现一种地道的农家原料――干南瓜条。南瓜去皮去籽,然后从上到下切成条,放太阳下暴晒两天至干,挂到通风处保存即可。

干南瓜条酒店改良版,做法如下:干南瓜条加清水漫过,入高压锅压15分钟,盛入汤碗即可。汤水很清,吃起来有种蜂蜜的清香。

血辣子

血辣子是一道可佐餐亦可佐酒的菜,流行于曲靖农村,多在杀年猪时制作贮存,供常年食用。血辣子外表红艳,内心褐黑,入口辣而软糯,有嚼头,开胃可口,制作方法简便。将干辣椒用湿布抹去灰尘,去把去芯,剪成小段,放入锅中焙香炒脆,然后灌入新鲜的猪血,边搅动辣椒边灌猪血,待猪血灌满辣椒,然后加盐搅匀,盖上盖,放在阴凉通风处一个月。食用时,将血辣子放在蒸笼上大火蒸10分钟。可与饭同蒸,也可入油锅稍炸。

采风心得:回到店里,我现在想到的是拿酸菜来做猪血,然后加上血辣子,这几天就准备试验。

宣威小炒肉

这一站我们到了“云腿”的故乡――宣威。宣威地处贵州、云南交界,菜式很杂,江湖菜比较多。但在这里,我们发掘了一道很好的小炒肉。

宣威小炒肉,是农民杀年猪时请客的速炒肉肴。杀年猪时,友邻互帮,男人杀猪褪毛,女人烧火烧水、清洗内脏和蹄爪,一头猪杀翻后不过两小时即可收拾齐整。主人为酬谢帮忙之人,常请亲友一同吃顿杀猪饭。此席时间紧,早杀吃午席,午杀吃晚席,以猪来作文章。炸养丝、炸洋芋片或炸花生下酒,煮猪血豆腐为汤菜,小炒肉为炒菜,再炒猪肝,饭头上蒸碗血辣子,再加上时鲜蔬菜、黄豆腐等,主客都吃得非常痛快。

宣威小炒肉的最大特色是将一半生肉,一半熟肉拿来炒制。做法如下:

原料:瘦猪肉300克,煮熟带皮五花肉300克,青蒜苗30克,干红尖椒10克。

调料:猪油15克,盐5克,味精5克,酱油5克,姜片5克,葱段5克。

制法:1、瘦肉和五花肉均切大拇指大小、2毫米厚的片待用。2、猪油下锅烧到六成热,下葱段、姜片、千椒炒香,下入瘦肉大火翻炒,临出锅时下入熟五花肉,翻炒几下,再加入蒜苗,调入盐、酱油、味精翻炒即可。

味型:鲜咸口味,不油腻、味道香。

制作关键:制作时一定要用猪油来炒,成菜口味才香。

在这里我还发现一种口味很好的腊肉。腊肉我吃过很多,但滋味这么好的,却是第一次。做法是将猪肉斩4-5千克的大块,用盐将猪肉全身擦匀,一块块码起来,冷冻15天,拉出来挂在阴凉的地方风干一年。我猜想这里腊肉滋味特别好的原因是,农家人夏天时为防虫将腊肉放在火塘上,火塘在烧松枝时,松香熏到腊肉里的缘故。

采风心得:回到店里,我将小炒肉这道菜做给老板和客人吃,非常受欢迎,是下饭的好菜。吃到瘦肉片时有种青椒小炒肉的味道,吃到五花肉时有回锅肉的味道,一菜两味,很旺销。我发现口味好的那种腊肉,拿回去后做成店里的招牌菜,一天销50多份,大体做法是:腊肉氽水,入油锅炸至六成干,然后葱姜炝锅,与干红椒一起炒制。虽然在酒店做不出最正宗的口味,但拿特殊原料来打招牌,也是不错的营销方式。

六彩米饭

接下来,我们到了曲靖出产彩色米的地方。在当地,人们称之为彩米饭。原料均用糯米,只是染色剂上有所不同。

彩色米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选用上等糯米,着色剂是从山上采集的各种有利身体健康的植物花和叶。将花和叶洗净后分别熬煮成红、黄、绿、橙等汁液,然后将洗净的糯米,放到着色剂里浸泡,待颜色浸透到糯米上,即可捞出,与其他颜色的米饭一同蒸熟。

因为彩色米是地方特色,制作时所选用的染色料有的不易得,回到店里,我想出了适合酒店做的六彩米饭,做法如下:

原料:糯米2千克,白米500克,紫米500克。

辅料:胡萝卜1千克,南瓜1千克,菠菜1千克,红玫瑰花20朵。

制法:1、将糯米平均分成四份待用。2、胡萝卜(切片)。南瓜(切片)、菠菜(斩段)、红玫瑰花(用盐水洗净)分别入果汁机,榨成的是汁蓉混合状态,然后用纱布捞净渣滓,留下的汁用四个盛器装好。3、四份糯米分别投入四种汁里浸泡一小时。4、着色后,分别捞出糯米控千水分。然后放入一个垫上纱布的不锈钢盘中,上蒸笼大火蒸熟即可。蒸制过程同蒸普通大米相同。

味型:清香。

注:红玫瑰汁需加清水稀释。糯米的颜色可根据厨师个人来调整,喜欢颜色深的多浸泡会儿,喜欢颜色浅,少泡会即可。

蒸好的米饭既可做成炒饭,又可做成小米饼,用油来煎。

采风心得 篇三

关键词:民族艺术;服饰;考察;教学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

突出民族特色的艺术教学,是我院办学的努力目标,在各学科课程的设置中,均有一定比重地安排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采风收集及运用设计的课时;这一措施,一方面,有效地促进师生对传统民族艺术的深入认识,另一方面,为发掘、研究、保护和发展我国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作出实际贡献。

传统民族、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承形式,从其服饰形态上看,在历经漫长的历史变更后使得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颇为壮观;在西南少数民族的各个节日里,如:苗族的苗年节、吃新节、芦笙节、姐妹节、鼓臧节,侗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的盘王节等,均能看到节日盛装中的华丽服饰,精美的蜡染、精致的刺绣工艺及其独特的装饰艺术形态,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一、传统民族服饰采风研究的必要性

传统民族服饰,是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变更和劳动生活中,根据民族自身的生活环境及文化传承所产生的服饰形式。一般分为便装与盛装,便装却为日常生活劳作中穿着,盛装即是在民族重大节日盛会、婚礼庆典等场合穿着,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多为盛装,由于其穿着的时间性,这就给我们的采风活动必须要考虑其节日的时间安排。因为当今的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在日常生活中已较少穿着,其原因是现代时尚流行服饰对新时代青年的着装有着极大的影响,这对于已渐渐走出大山的少数民族青年也不例外,他(她)们在电视信息、外出务工、上学等的方面,逐渐接受了新的时尚着装理念,而对本民族的传统服饰在日常生活的穿用已不注重;在许多的苗寨、侗寨、瑶寨里平时很少看到青年人穿着其民族服装的,只有在他们的节日里才能看到载歌载舞的身着盛装的人们,展示其华丽的民族服饰。这些华丽的服饰里有精美的刺绣、独特的蜡染工艺和华美的配饰艺术,均蕴含着宝贵的现代服饰创新运用的艺术元素。

由于民族开放与融合,许多少数民族的生活观念也渐渐被“汉化”。他们所居住的木楼已渐变为水泥砖房,其穿着的棉麻纺织土布也逐渐被时尚的“牛仔布”所代替,其具有民族特色的银项圈也更换为时尚的钻戒、项链……这种现象的延续,意味着再过十几乃至几十年后,是否会使得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族艺术丢失更多甚至完全消失;因此,发掘和研究、保护和挽救、传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是当今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民族艺术的采风、考察研究,正是这一任务的具体实践。

从现代设计的趋势上看,民族艺术元素的运用在现代设计领域上得以广泛的运用。西方艺术形态的引入和发展,所注重的是现代艺术元素的研究和运用,所体现的是以西方艺术元素的现代构成成果。在历经一定设计阶段的探究后,世界各地的设计师们已开始把目光注视到民族艺术元素的设计运用上,也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其成功代表作品如:我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吴海燕的设计作品“鼎盛时代”、张肇达的“紫禁城”、“西双版纳”等等,这些作品均具有时代性又富有民族性,是当代服装设计的优秀作品。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具有丰富的民族服饰艺术元素;但在年轻的大学生中,对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需要加强,在学习、研究中丰富和发展民族艺术。因此,民族艺术的实地考察与研究,对培养现代设计人才,弘扬、发展民族艺术具有重大意义。

二、传统民族服饰艺术采风的实施方法

对传统民族服饰艺术的认识,普遍的方式是,在现有的图书资料、画册图片、网络视频等阅读媒体认识、分析与研究;在以往的采风过程中,也只是到一些少数民族的村寨拍些照片、画画速写,记录些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故事等等;但仅是这些采风活动,对传统民族服饰的研究,探索其民族艺术深层次的精髓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作为课题研究的采风活动,不是一般性的采访,更不是只到民族地区的旅游观光,而是有针对性的选择采风内容、地点,深入到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的民族居住地,有方法、有步骤地,较为完整的服饰艺术考察,从而较全面地收集民族服饰的第一手资料。

1、采风路线、地点的选择与确定

在准备下乡采风前,要带着目的与任务地选择和确定采风地点和行进路线,也就是要收集什么素材,要到什么地方去,该地点有什么民族居住,服饰有什么特点等等,都要预先查找有关资料进行了解,否则,没有目的的随便走走,就有可能无法收集到所需的资料。因此,在接受到带采风课的老师,应当根据该班的专业方向及研究课题,选择和确定采风地点,如:服装艺术设计的班级,进行苗、瑶、侗族的服饰考察研究课题,就应选择这些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聚居地的广西融水、三江、龙胜、金秀,贵州的凯里、雷山、施洞、黎平等地;与此同时,也要选择好行进路线,在该路线上,根据时间安排,确定几个考察点,预定每个点的考察时间和考察内容,尽可能的做到时间紧凑、经济实惠;并准备该考察地区地图,标定行走路线,从而确定考察目的地及考察路线。

2、考察前的准备工作

考察出发前,首先要组织学生查阅所考察地区少数民族的有关资料,对其历史概况、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宗教信仰、装饰艺术形态等作初步了解,这些了解,对考察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让学生知道所考察的内容中有哪些资料是要重点收集的,哪些是需要补充收集的;其次是经费准备,根据考察的地点、路线、车船交通情况、吃住情况等作经费预算。另外,对该班级学生作以小组为单位的考察分组(以3—5人为一组),指定组长负责;同时,组织一个由2—3人组成的先遣组,负责车(船)交通及住宿的联系与安排,指定班生活委员负责经费的收支与管理,领取或采购必备的药品和生活用品。再者,对全班进行下乡采风的安全及纪律教育,强调各项规定与注意事项,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是完成采风任务的重要保障。

3、采风考察的实施方法

采风考察的具体实施,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对民族地区的州、县的民族、民俗博物馆馆藏民族服饰资料的参观考察;二是深入民族村寨对民族服饰资料的收集与考察,这些考察要确实做到具体、细致,对收集的资料,要力求完整和准确;由于民族服饰的类型较多,因此,应以每件(套)的服饰的分类进行小组负责制,同时每小组的同学,每人负责一项具体任务;如对某一苗族女装服饰的考察为例:

第一组(5人):负责头、项、胸饰的考察:组员一,负责拍照(一般是用数码相机);组员二,负责摆放银饰,协助拍照;组员三,负责用软尺测量服饰的各部位的数据;组员四,协助测量服饰;组员五,负责记录数据和有关调查、采访的资料。

第二组5人:负责衣服类的考察:组员一,负责拍照(一般是用数码相机);组员二,负责摆放衣物(上衣、裙、裤等),协助拍照;组员三,负责用软尺测量服饰的各部位的数据;组员四,协助测量服饰,记录数据;组员五,负责画出个衣物的款式样式图并标记各部位数据,记录有关调查、采访资料。

第三组(5人):负责服饰材料的织造、蜡染、刺绣工艺的考察:组员一,负责拍照(一般是用数码相机);组员二,负责摆放物品,协助拍照;组员三,负责用软尺测量所考察的物品各部位的数据;组员四,协助测量;组员五,负责记录数据和有关调查、采访的资料。

第四组(4人):负责银饰铸造、打造、雕花、镶嵌等制作工艺:组员一,负责拍照(一般是用数码相机);组员二,负责摆放银饰,协助拍照;组员三,负责用测量银饰的各部位的数据;组员四,负责记录数据、制作步骤和有关调查、采访的资料。

第五组(4人):负责服饰的装饰图形(图案)的考察:组员一,负责拍照(一般是用数码相机);组员二,负责摆放图形物品,协助拍照;组员三,负责用软尺测量图案的各部位的数据;组员四,负责记录数据和有关图形的调查、采访的资料。

在考察的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各组员进行机动轮换。各组在考察时,如时间较紧迫的情况下,应注重抓主要部分的先行完成,余下的细节可作粗略记录,在后期整理资料时凭记忆和参考照片补充完善;同时,也要注意记录各服饰的穿戴方法。

三、采风过程中的教、学互动

采风的教学实践,是教师教授方法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认识和掌握这一方式、方法的过程,两者的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才能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采风教学,是课堂式教学的野外延伸。教室中的理论学习与研究,是学习前人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总结,只是在理论层面的理解与认识;通过采风实践教学,深入到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生活气息的环境中,使得师生以较高的积极性、聚集较大的激情投入该教学实践中,感受新的服饰文化氛围和获取新的服饰知识,以愉快的心情置身于采风实践里,教学气氛轻松、活跃,真可谓寓教于乐。这一方式,也是众多师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

2、灵活的教学方法

课堂的教学,通常是学习理论和研究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而采风实践,是在对新的艺术形式的接触性研究,从而获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丰富和提升理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教,则注重方法的传授、在把握好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机动地安排实践和灵活实施每一个步骤,充分发挥教学的灵活机动性,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学,则以确实了解和掌握采风所获取的新知识和研究方法为目的,在教师的统筹安排下,灵活地实施考察环节。采风实施中,方法的灵活多样,师生相互配合、组与组的分工合作,组员与组员间的互相协调,共同完成采风任务,是集体主义和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

3、教、学的相互促进

采风教实践学,一方面是学生在民族生活中,感受到民族服饰艺术的特殊魅力,并从中学习优秀的传统民族服饰艺术文化,更重要的是从中掌握学习和研究民族服饰艺术的方式方法;这一方法,也将会影响和启发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对其他领域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也将促进教师在同样感受民族艺术瑰宝的同时,从中学习到传统民族服饰的更深层次的服饰艺术和文化内涵,对促进教师对民族文化研究与运用的科研创作起到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将为今后传统民族服饰艺术的考察、研究与运用,探索新的采风方法而提供实践基础。

四、采风资料的后期整理

资料的收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于今后的艺术设计实践和理论研究。当面对采风收集回来的一大批资料时,有必要进行整理和保存的一系列工作,以便今后的查阅和调用。

1、资料的分类整理

按民族名称或支系名称的不同服饰分类:采风收集的有多个少数民族服饰资料的,应按有主次的排序,同时,男装、女装、童装也要实行分类,盛装与日常装也要进行分类;同一民族有不同支系的不同服饰,也要作分类整理。

按每套服饰的衣服、配饰分类:(1)衣服类:有上衣、裙(裤)、绑腿等。将图片、款式图及测绘数据、采访资料均按秩序排列。(2)银饰类:有头饰、项饰、胸饰、腰饰、手镯等。(3)服饰材料染、绣工艺类:有蜡染、刺绣、织造等。(4)装饰图案类:有崇拜图腾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等。同时,传统民族服饰的图案装饰十分丰富,如帽饰图案、衣领图案、胸襟图案,背部图案、袖饰图案、裙摆图案、腰带图案、绑腿图案、鞋饰图案等。对这些图案,运用PS软件进行抠图,将单纯的图案从服装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图形单元,以方便今后的设计运用。

2、文献材料整理

文献材料,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在采风后期的文献资料的整理中也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民族史料:有关该民族的起源、迁徙、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及发展简况。(1)服饰的发展变化。(2)服饰现状。(3)民族的神话传说与故事等。

3、总结、撰写考察报告

总结是每次课程后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每位师生在该课程的教学体会与心得,有了总结,才能检测到每位学生在课程中都学到什么,了解到什么,还有哪些不足之处等。因此采风总结,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以撰写考察报告为总结形式。

考察报告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综述:(1)时间、地点及采风的目的与任务;(2)采风过程中的内容与特色;(3)采风后的感想与体会;(4)考察报告,是针对采风过程中专业实施的文字表述,避免游记式的叙述形式;文章要求重点突出、文句通畅、专业研究性强;字数一般以2000至3000字为宜。

采风心得 篇四

【关键词】新闻采访 记者 风度

一、记者风度的要素

一般来说,风度是指人们在服饰、环境的烘托下、通过言谈、举止、仪容等动态表征体现出的为交往对象乐于接纳的魅力。包含三个要素:即烘托、动态表征和交往对象。其中后两个要素最为重要。

所谓记者风度,是指新闻活动中,记者在服饰、环境的烘托下,通过言谈举止等动态表征体现出的为采访对象或旁观者所乐于接纳的魅力。

在风度诸要素中,言谈举止是最重要的。一般来说,记者的言谈,是采访活动中沟通双方的桥梁,同时又是反映自己心态的一面镜子。优雅的谈吐,有助于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记者的谈吐应注意:一是语调要平缓、切忌急促。平缓是自信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整理思路,观察对方;而急促则往往与焦急、缺乏自信及不成熟等心理活动密切相关。二是要礼貌周全,切忌大大咧咧。尤其是对于初次接触的对象、最好要庄重、客气些。三是语句要简洁,内容要文雅,而切忌罗嗦粗俗。如果记者能坚持这三大原则,则必然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自己的魅力。

至于举止,又称动作语言或动作表情。它包括身体全部或局部的反应动作和非反应动作。具体来说,记者的举止应注意:首先,敏捷而不轻佻。所谓敏捷,指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能果断地采取行动,即时捕获重大新闻及其细节,迅速予以报道。力戒轻佻,则要求与对象交谈时,尽力避免摇头晃脑、乱打手势,嚼口香糖等与采访气氛不协调的举动。其次,还要做到沉稳而不死板。举止的沉稳,乃是指采访活动中能克服外来因素的干扰,聚全力于采访,做到“麋鹿趋于左而目不瞬,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沉稳不等于死板。死板是指外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动时,仍以不变应万变。这种死板的举止对采访的进行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记者的举止能做到沉稳与敏捷的统一,消除轻佻和死板,加上高雅的谈吐,其魅力就很容易表现出来了。

对于记者来说,知识能力的重要性同样不能忽视。一方面,读者是否接受记者传播的消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记者知识能力的评价。一般认为,记者的知识越丰富,能力越强,他所报道的内容就越是容易为他人所接受。反之,一个对所报道的事情一无所知的记者,其报道必然难以产生预期的影响。另一方面,在采访活动中,记者的知识能力,直接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的印象及其对于采访活动的态度。因为能干的、知识渊博的记者或许能在某些问题上给他以帮助,至少不会找麻烦;同时,能干的知识丰富的记者的言行,还会使采访对象感到恰到好处,从而构成了对他的精神酬偿。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在某些自尊心强的采访对象面前,记者的天真、幼稚及由怯场造成的窘迫,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特定的对象,记者还得掩饰其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

衣着打扮和仪表也与风度密切相关,是风度的烘托因素。1987年9月15日,当两位台湾记者第一次踏上北京的土地时,“李永德身穿一套青色西服,系着一条红领带,徐璐下身穿蓝色紧身裤,上身穿米色外套。”这简朴的打扮,已充分表现出他们作为新闻记者的翩翩风度了。得体的服装,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主体的仪表美,更加鲜明地衬托主体内在的精神世界,从而越发显示出主体的魅力。记者也是如此。著名记者肖乾说过:“做记者还要适当注意仪表,要衣着整齐……在旧社会做记者,不管家里多穷,出门也要西装笔挺,否则人家看不起你。”①这种情形不仅存在于旧社会,就是今天,服装打扮作为烘托因素,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强调衣着的时髦、形体的修饰。过分的打扮修饰必然会破坏衣着与仪表及内在精神世界的协调,破坏记者与采访对象、现场环境的协调,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衣着既不要太时髦,也不要太简朴。这同样适用于女记者的随身什物。记者不应该直接与采访对象争奇斗艳,而那些不修边幅的女人又可能给人造成“索然无味甚至不男不女的印象”。②

总之,记者的风度,是在服饰、现场环境的烘托下,记者的仪表言谈举止等动态表征及由此体现出的知识能力的综合表现。在风度诸因素中,尽管各有特点,但最重要的还是言谈举止及由此表现出的知识能力。服饰简陋、仪表欠佳等外在缺陷,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言谈举止及知识能力等因素去弥补。

二、记者风度与采访对象的心理

风度具体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却存在于人与人至少是两个人之间。风度的表现程度及其收益,取决于交往对象的心理状态。在新闻实践中,记者的风度表现也是如此。具体来说,采访对象心理状态对风度感知的制约,主要有下面三种情形:

第一、对象的知觉偏见。知觉偏见,是指个体对自己、他人或团体所持有的缺乏以事实为根据的态度。如南非白人对黑人持有的种族歧视态度。这种偏见往往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的。一般认为,知觉偏见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光环作用(亦称晕轮效应)。记者的风度表现不能避免光环的影响。如果记者一进入角色,就被对方判定为是个好人,光环作用就被激发起来了,他的魅力就很容易为对方所感知,乃至得到光环的渲染。如果记者被对方判定是“坏的”,则会由于“消极否定的光环”,而被对象认为他具有本身并不具备的坏的品质。二是假定相似性。在交往过程中,人们还有这样一种倾向,即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是相同的,把自己特性归属到与之交往的其他人身上。三是先入为主。这是指对象在会面之前形成的对记者的定势心理(态度),对记者风度的感知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交往对象形成了对记者有利的定势,记者的各种动态表征就容易得到理解。反之,如果对象的定势建立在不充分、错误材料的基础之上,这种对记者不利的定势就会驱使对象从消极方面去感知记者的动态表征,大大地削弱记者的魅力。

第二,对象的主观需要。对采访对象来说,接受采访,是满足其社交需要,尊重需要的重要途径。如果记者的言谈举止及其它与对象有关的信息表明,记者很喜欢,并且非常欣赏采访对象,或者记者的热情超过了维持一般交往所必需的程度,从而使对象尊重、社交的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对象就会产生某种肯定、快乐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又必然会影响到对记者风度的感知和评价。所以,采访对象对记者风度的感知,与记者对对象的尊重、热情程度密切相关,与对象的自尊、交往需要的满足与否密切相关。

第三,熟悉程度。记者的魅力能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得到对象的肯定性评价,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对象对自己的熟悉程度。采访对象若是熟悉记者的各种情况,就容易形成一种对记者来说是积极的心理倾向,从而使他在感知记者的各种动态表征时,产生某种具有肯定色彩的内在体验。这就是记者们为何乐于与采访对象交朋友、多方接触的重要原因。当然,在一些特殊场合,接触采访对象的次数过多,频度过高,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引起对方的厌恶感,这也是记者应加以注意的。

三、记者风度的培养与提升

风度的有无,往往能决定采访活动的成败。培养记者风度,是完成报道任务的保证。记者怎样培养自身的风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克服心理障碍。所谓心理障碍,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动中阻碍其内在意识、情感恰当表达的诸因素。一般认为,心理障碍主要有四种:一是自卑感。有的记者面对某些大人物,往往会显得自卑,手脚不知往哪里放,当问的也不敢问。这样的记者,采访对象是不会满意的。二是优越感。作为记者,强烈的优越感,会使采访对象疏远自己,使采访对象的内部体验染上消极否定的色彩。三是羞怯心理。作为社会活动家,羞怯心理对记者工作的消极影响极为显著,因而克服羞怯心理,培养谦逊、稳重的品质,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四是嫉妒心理。对记者来说,嫉妒除了抑制他的交往热情外,还会驱使他去贬损交往对象的品格,消除为维持融洽关系所必须的尊敬和恭维。而这一切又会在有意无意间流露出来,乃至影响到对象的内在体验及其对记者魅力的感知。不克服这些障碍,他就不可能恰当、完美地通过各种动态表征来显露自己的风度。

其次,仪态的修饰、谈吐举止的讲究。记者应充分地利用已有的条件并创造新的条件。首先是利用已有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有气质、性格、相貌、能力等。随着交往的深入,通过修饰打扮、言谈、举止,充分地发挥自己所有的特长和优势。只有仪表美、动作美、心灵美,才有风度美。其次,要有意识地创造新的条件。知识、能力、言谈举止、品德修养是后天创造的。记者完全可以在工作和生活实践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使之在更深的层次上感染采访对象,增强其内在的情绪的肯定色彩。这一点已经得到了新闻实践的证明。

第三,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记者应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以求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各种适当的交往方式,充分地表现自己的魅力。在这方面,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以时间、地点、对象为转移。记者在接触不同的交往对象时,要根据时间地点的变化,灵活地调节自己的言谈、举止等动态表征,适当地修饰自己的仪态,以获得对象的肯定性评价。二是合理接近,即在新闻活动中,记者应合理地接近采访对象,认真地掌握交往的分寸。三是适当暴露。所谓适当暴露,指的是正确掌握人际关系的“透明度”,在交往过程中,把自己的真实面目暴露给对方。暴露程度是信任程度的表现,是衡量交流双方亲密程度的标尺。在采访对象面前,如果记者能适当暴露自己真实的想法和体验,必然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对象对自己的观察和评价。

总之,记者的风度表现取决于许多内在外在的因素。要培养记者的风度。自然也要从多方面着手。其中重要的就是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加强知识修养,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注重仪表的修饰和谈吐举止的讲究。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手段,记者才能在新闻活动中表现出应有的风度,进而完成特定的报道任务。

参考文献

①中国国社会科学新闻研究所:《新闻研究资料》,1980(4)

②【美】约翰・布雷迪:《采访技巧》,新华出版社,2009:65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4篇《采风心得范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壶知道。

【采风心得范文】相关文章

艺术采风心得体会最新4篇07-27

采风心得优秀5篇07-21

个人采风心得体会及感悟 参加采风活动07-03

采风心得体会优秀3篇06-13

采风心得体会及收获(优秀5篇)06-07

采风心得感受【优秀6篇】06-06

摄影采风心得优秀10篇04-20

采风心得感受(优秀9篇)02-26

采风心得感想【最新4篇】02-11

采风心得(优秀8篇)11-29

158 3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