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呐喊》有感优秀6篇

2023-09-02 02:08:37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这次虎知道为您整理了6篇《读鲁迅《呐喊》有感》,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呐喊900字 篇一

呐888、777、666,不及格、不及格。我最不想看见我的试卷上印在前头,可是它却总是映入眼帘。

还记得前两日发生的一件事,刚放假回来的我走进了教室,见每个人的桌子上都躺着一张卷子,教室里空空荡荡的,只有我这么在教室里“漫步”。于是我悄悄地走到了我的好朋友——我前桌还前桌的座位旁,悄悄地掀开了试卷的一角,一个鲜红的“9”印在了上面,我猛然翻开这张试卷,“99”!

我又快速的走到自己的座位旁,也掀开了我的试卷,一个“不”字却映入了我的眼帘,我手一抖,卷子又合上了,我一咬牙,用力掀开了我的试卷,“不及格”!我唉的一声倒在桌子上痛哭起来。

叮当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为了不出洋相,我立刻看了一眼自己的卷子错在了哪里,便把试卷合上了,装作没哭的样子,读起了《男生日记》。

可是我哪里有心思读呀!我正打一个主意——抄,但是我也没有心思抄,所以我便用书挡住了我自己的脸,这时,我看见柳树在风中摇摆着,仿佛也在笑我,我一下身不由己,咚的一声倒在了桌上,竭力忍住,才没又一次地落泪。

课间,我检查了一下,便去上厕所了,走在操场上,一种不祥的预感由此而生,我不禁皱起了眉头。不知不觉地,便回到了教室。

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发现教室像没有一个人一样,静的出奇。突然,这种局面被扭过来了,大家一起哄笑我,还举着那张卷子,我跑过去,接过它一看:45分!原来老师把没判分的卷子判分了。

这是多么沉重的一个打击!全班人都知道了我是一等差生,此后,有人拿我举例子,有人把我当成了鬼有人……

此后,又有人拿我当开心果,他们一生气就往我身上撒。老师连看都懒得看我一眼。见到我时急忙躲开了。这使我整天都唉声叹气。我没有学友了,谁也不愿意和我做朋友。(惨目忍睹!)那天放学,我是绕道走回去的。

当天晚上,我写完作业后,沉思了很久,发现:现在我打低分,就把我的所有形象都丢掉了。前些日子,我表现还不错,但最近……于是,我拿出毛笔,运足了气,在纸上写道:努力学习,战胜懒惰,绝不骄傲,冲向第一,努力加油!

这几个字就这样印在了我的纸上,它成了我的榜样,为了再次鼓励自己,我在网站上发表了《清明》一文,这里提出了我的决心。愿望。

现在,我需要向刘翔一样,大声呐喊,并奔跑起来,这声呐喊将陪我冲到终点!

加油!

《呐喊》的读后感 篇二

关于我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在此之前,仅靠着义务教育中的必读内容,才有了些许肤浅而又普遍的认识,觉得他是个值得尊敬的文坛巨人。尽管是如此被动地接受鲁迅先生的文章,但每每都会被其精辟的言语和犀利的文爱所吸引,如今终于能有机会慢慢 m.gaokaobaba.com 欣赏他的作品,却依旧是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彷徨》《呐喊》作为中国整个二十世纪中起着奠基作用的小说集,大胆运用现实主义批判当时中国所存在的陋习、问题,如利剑一般插入满是疮痍的社会,给了人们以深刻的警醒。其中有几篇小说让我回味无穷。

在《伤逝》中,我看到了一个在封建迷信仍根深蒂固的一个年代,有那么一位女子,当着至亲的面说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如此具有独立思想的宣告,不畏讥笑轻蔑的眼光,她便是子君。而受过五四运动洗礼的涓生很容易地接受了新思想,是个忍心的人。涓生与子君几乎是一见钟情志趣相投,涓生对她身上的新时代女性精神所吸引,两人情投意合,不久便同居了,过上了相看两不厌的日子,甚至相处的比以前更融洽幸福。虽然涓生有学问,但微薄的收入实在难以维持生存,整日操劳家事的子君渐渐地失去了从前的活力激情,变得麻木市井,对涓生的爱也越来越患得患失,而涓生也意识到了两人之间微妙的变化,起初是包容,后来终究是忍无可忍,在一次闲谈中,老实承认了不爱子君的事实,从此分道扬镳,子君被她的父亲带走,一切变故开始了。涓生偶然间在老友处得知子君去世的消息,巨大的空虚袭来,他努力遗忘这段回忆并向新的生路跨去。

至此,不禁令人唏嘘,他们的爱也渐渐消逝,在那个黑暗的社会,恋爱和婚姻自由始终不能成为现实,无论出于各种原因,他们的爱情破灭只是时间问题。是子君爱的太热烈从而失去了自我,是涓生恋情开始得太轻率无法负起生活的重担,无论在哪个年代,两个人相爱就要相互扶持,同舟共济,这才是对双方都负责的表现。

还有自以为是,学贯中西却连高尔基的姓都搞不清,伪装成支持变革的高老夫子,其实仍是本性不改,学问不够就贸然教书却被嘲笑,到学堂教书只是为了看女学生,生活中以打麻将为乐的虚伪之人,到头来却不过是一番笑话而已。另有少时轰轰烈烈支持革命,却在对生活的屈服中迷失自我,教些“子曰诗云”敷衍过日的吕纬甫。更有留学回来受过新思想熏陶,不肯妥协却依然要活下去而活动着、挣扎着、攻击着的孤独者魏连殳,于寂寞中生,也于寂寞中死。

种种时代特征鲜明的人物被鲁迅先生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人置身其中,读完后仍然久久不能平静。

呐喊900字 篇三

前段日子,叔叔阿姨从马尔代夫度蜜月回来,为我带来了那里的“美景”。我刹那被迷住了,美丽的马尔代夫就像一个蓝蓝的童话,蓝色的海水像梦幻般晶莹,天上的白云还有洁白细柔的沙滩在海水的映衬下似乎也被蒙上了一层蓝色的光泽,显得飘渺而神奇,就连晚上的月光也带着蓝蓝的味道,和海面上的小木屋一起做着蓝蓝的梦……或许,马尔代夫就是蓝精灵的家乡。

后来我在一张报纸上意外的看到,马尔代夫这“人间天堂”将在50年后消失,马尔代夫人正为此想尽办法。我不由惊呆了,难道美丽的马尔代夫真的会成为第二个亚特兰蒂斯,成为第六个文明遗迹吗?带着梦境破灭的不甘,我打开电脑寻找答案。其实,马尔代夫的沉没还是祸于人类。人类的各种污染、高碳奢侈的生活破坏了臭氧层,使得全球变暖。南北极地冰山大量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而马尔代夫大部分国土仅比海平面高出1.5米,致使整个国家岌岌可危。另外,马尔代夫是由1200个珊瑚岛组成的群岛,相对于大陆岛,抗海水侵蚀能力比较低,海平面上升之后,对其的冲蚀也会愈发严重。我想,这就是马尔代夫成为“生态难民”的两个罪魁祸首。

马尔代夫曾经是大海的“宠儿”,而大海又是生命的起源地,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天然的养殖场,生活着无数的海洋生物,为我们提供了味美而极富营养的食物;它是蓝色的宝库,深海中蕴藏着大量的矿物资源,石油、可燃冰、天燃气、重金属等,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经济和生活;它是绿色的交换器,能调节大气温度,储存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为我们营造舒适宜人的气候;它是一幅多彩的画卷,三亚、济州岛、夏威夷,那些美不胜收的海景成了很多人梦中的天堂。

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恣意破坏,大海不再沉默。它像一个受尽委屈的孩子,流着咸咸的泪水,翻滚着巨浪,不断袭击着世界各地的岛国,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美国弗罗里达的湿地、阿马尔菲海岸等,都有可能因为海平面的上升而不再适宜接待游客。而2004年的印尼海啸,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更是给我们划上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地球是蓝色的星球,蓝色是生命的颜色。让我们每一个人静听大海的呼唤,那是生命的呼唤。多么希望自己能躺在马尔代夫海面上那迷人的小木屋里,和大海一起做着蓝蓝的梦。

呐喊800字 篇四

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可是为什么大树还是一棵棵被砍倒?啄木鸟的抗议和呐喊你们听到了吗?

“小奇我是一只啄木鸟,啄木鸟,啄木鸟!医治本领高!本领高,本领高,本领高……凡是经我治疗过的树,没有一个不说我医治本领高!”

那一天,我像以往一样哼着自编的歌儿,去看看被我治疗过的树有没有痊愈。一到那,眼前的景象却让我大吃一惊——大树们挺拔的身躯呢?健壮的枝干呢?整天欢笑的树叶宝宝呢?它们全不见了!剩下的只有一个个矮而粗的树墩。而且,它们一个个都在呻吟:“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们?”“我的孩子們呢?”“快来救救我们!”

“呜呜……呜……”忽然,我听见大树的哭声,同时还伴着锐利的“咔咔”声直刺我的耳膜。

闻讯赶去的我,再次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个头戴黄色安全帽的人此刻正紧握一根木棍。木棍上装有一个扁扁平平的东西,那东西正在不停地锯着大树躯干。只是锯了一会儿,一棵大树就呻吟着倒了下去,只留下了一片带“血”的树墩。每倒下一棵大树,那人便狂笑一阵,仿佛每倒下一棵树,他就捡到了一个宝——原来,罪魁祸首就是他呀!

难道大树们的命就不是命吗?难道只因为它们不会行动,不会说话就可以肆意对待它们吗?人类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啊,我不能忍受了!大树为你们人类付出了那么多,你们就是这样回报它们的吗?它们帮你们净化空气,让你们呼吸清新的空气;它们帮你们保持水土,让你们免受山洪、泥石流的侵扰;它们帮你们涵养水源,让你们尽可能风调雨顺……它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它们为你们无私奉献,你们却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要了它们的命!你们的脑袋是不是像有些树一样,生虫了?

尽管我拼命抗议,但我的抗议在人类面前是如此苍白与无力。很快,这一片森林就变成了一片木桩。不久,越来越多的森林同样变成了越来越多的木桩……

人类啊,你们要是再这样愚蠢下去,再这样无知地破坏生态,必将自食其果!我之所以如此警告你们,既是为你们,更是为我们自己——因为地球不仅仅是你们自己的家,也是我们的家!

呐喊读书笔记 篇五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呐喊》深刻地揭露了旧时封建社会的残忍,从中我也读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残忍景象。

从《狂人日记》到《孔乙己》再到《阿Q正传》,从《风波》到《故乡》再到《社戏》,没有一篇不是在用犀利的笔锋与封建社会的欺压百姓的人们手中的尖刀、火枪做斗争,鲁迅犀利的笔锋令国民*反动派闻风丧胆,无论是他的文章还是他的爱国之心,都是那么地令人肃然起敬。

在《呐喊》这本书中,像《狂人日记》、《孔乙己》,《药》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

文章中处处都有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为的就是激励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指责和批判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当时作者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多么急切地希望中国这条龙早日从梦中醒来,重整我中华雄伟。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历史,从封建社会走向了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而迈进,这是经过我们许许多多的劳动人民,经过了几代的国家领导,才走来来的,我们要继续努力!

同学们,让我们站起来,为我们的美好明天而奋斗吧!

《呐喊》的读后感 篇六

《呐喊》是鲁迅的一片短篇小说集,小说真实再现了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现状。

鲁迅的文章很多被收录到我们的中学课本上,很多人对鲁迅也并不陌生。很多人在初学鲁迅的文章时读到的是童年的快乐,社会的黑暗,又有一些人对其中细脚伶仃的圆规印象深刻,更有甚者也想着去偶遇美女蛇。

鲁迅的文章,常常是多年之后回头再看才明白其中的滋味。《呐喊》是你声嘶力竭呕心沥血想要呼喊的却无人应答,是寂静的山谷中只有你一人,身边是伸手不见五指的炼狱,人们如同被抽去灵魂的行尸走肉,麻木的生活在世间。

《呐喊》中,很多人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印象深刻。孔乙己是一个落魄的书生,是被封建科考制度毒害的一个缩影,他的精神已经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迂腐不堪,在贫穷度日的同时不思进取,守着读书人的一点傲气。最后因为小偷小摸被发现打断了对,最终孤独的死在雪地里。

孔乙己这个人物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形象,在那样的社会情境下,麻木不仁的生活着。他清高孤寡,与社会格格不入。没有人去劝他,人们只是讽刺的看着孔乙己在咸亨酒馆赊了又一次的账。孔乙己就那样死去了,社会没有伸出援手,同胞也没有伸出援手。人们对千千万万个孔乙己的死已经习以为常。

在《呐喊》节选《故乡》一文中,跟随着迅哥儿的回忆来到了曾经的故乡。少年闰土已经变成了一个老实木讷的中年人,再也没有了儿时一起玩耍时身上的灵气。连豆腐西施杨二嫂也变成了一个声音尖细刻薄冷漠的人。

他们长时间忍受着饥寒交困的生活,在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渐渐扭曲了人性,变得冷漠自私。人与人之间产生了隔膜。

《呐喊》喊出的是愤怒和绝望。鲁迅先生对中国人的认识是超越时代的,他深知中国人骨子中所存在的劣根性。他曾经说过:“凡有一个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这句话放到当今社会也是一针见血针砭时弊的名言。

他曾经说过:“凡有一个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这句话放到当今社会也是一针见血针砭时弊。的名言。鲁迅是时代的先行者。他痛恨当时麻木不仁的社会,麻木不仁毫无同情心的国人,痛恨当时那个被列强践踏却不知道反抗的民族。他痛恨的是一个“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中国。面对一个对呐喊无动于衷的中国,他试图用犀利的文笔,精准的语言,缜密的思维不留情面的唤醒沉睡中的国人。

《呐喊》刻画了一个病态的社会,讽刺了旧时中国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通过鲁迅先生的文字,我们可以强烈的感觉到,他是真正想救中国的,他是时代的英雄。很多年过去了,鲁迅的“阿Q精神”依然存在于国人心中。

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更多的人读懂了鲁迅。读懂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我们在逐渐和这个社会接触的过程中,在某个深夜,突然想到了“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6篇《读鲁迅《呐喊》有感》,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读鲁迅《呐喊》有感】相关文章

《呐喊》的心得体会(优秀3篇)12-07

《呐喊》心得体会优秀5篇10-22

《呐喊》读书心得优秀8篇09-22

《呐喊》心得优秀10篇09-15

《呐喊》优秀读书心得(优秀6篇)09-14

2022年七一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精选6篇)10-02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精选9篇】11-16

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5篇)09-30

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优秀10-14

关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优秀509-27

158 28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