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0篇

2023-03-22 18:52:00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虎知道为您带来了10篇《幼儿园音乐教育心得体会》,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幼儿音乐教育心得 篇一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认真分析、充分利用新教材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理解、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并获得音乐能力的发展,是使音乐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下面谈谈我在音乐教学中,教授新教材的点滴体会。

一、分析教材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作用

幼儿音乐教材,无论是歌曲、音乐欣赏,还是律动、舞蹈、音乐游戏,都蕴含着一定的教育因素。教师要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在设计活动时充分地发挥教材自身的教育作用。

1、引导幼儿产生与音乐作品相适应的情绪、情感共鸣,从情感教育入手,达到音乐教育目标。

音乐艺术有抒发、表达、激励人的情感的特点。一首作品不仅能表达一定的内容、情感,还能表达其发展变化。利用这一特点,我在设计组织音乐教育活动时,注重从情感教育入手,引导幼儿对音乐作品产生相应情感共鸣,培养幼儿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

如小班欣赏歌曲《小人书不要哭》分为两个乐段。第一段用平缓、忧伤的旋律,叙述了小人书躺在桌上哭得很伤心;第二段情绪平和愉快,特别是最后一句,用了歌曲音域最高音和切分及X 。 X节奏,突出表现小人书高兴地哈哈大笑的愉快情绪,两种情绪在间奏中得到转换。我抓住歌曲情绪的变化,力求用生动的语言启发幼儿的情感体验。在欣赏之前启发幼儿注意听听:小人书为什么哭?后来怎么又笑了?激发幼儿在欣赏中联想想象。再次欣赏时,请幼儿结合个人体验讲讲,如果自己脸破了会觉得怎样。然后让幼儿边欣赏边随小人书的哭笑做表演,让他们亲自体会一下小人书的情绪、情感变化,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

2、利用教材中鲜明、生动的音乐艺术形象,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就要选择能结合幼儿生活实际的教材,让幼儿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理解其教育内涵,以达到教育目的。

《小人书不要哭》教育小朋友要爱护图书,这首歌采用拟人化手法,以小人书的哭和笑来表明小朋友行为的对与错。当幼儿听完这首歌后,小人书为脸被撕破而哭和为小朋友把书补好而笑的生动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了。这样来引导幼儿体验小人书哭和笑的情感变化,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明辨撕破和修补图书的是与非,懂得应当爱护图书的行动。、

3、利用教材自身的音乐特点,培养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能力。

要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发展,就要让幼儿有能力参与音乐活动,即发展幼儿的多种音乐能力。

比如歌曲《大鼓小鼓》是通过鲜明的大鼓、小鼓形象,来帮助幼儿练习歌中力度的强弱变化。歌中大鼓咚咚用低沉的低音索(5)、四分音符的节奏、强的力度来表现,小鼓嗵嗵嗵用短促的中音、弱的力度表现。在教授时,我逐步引导幼儿分析大鼓、小鼓的差别,再请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于是,孩子们就用拳头敲击表示大鼓,用手指敲击表示小鼓。强弱的变化从动作上就表现得十分明显,幼儿的声音自然随动作有了强弱变化。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1、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带有启发性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并充分利用教具、音响等辅助手段,帮助幼儿理解、感受教材的内容、情感。

例如小班欣赏《小人书不要哭》时,我事先自制了一本破小人书。封面上有一张会变的脸,当它被撕破时是哭的样子,当它被粘好后就变成了笑脸。在欣赏中,我先给幼儿播放哭声录音,并用神秘的语气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哭呢?”再出示哭的小人书,“哦,原来是小人书在哭。”幼儿的注意力立刻就集中到小人书上来。我再问:“小人书为什么哭呢?”让幼儿带着问题来欣赏歌曲,他们就会非常认真地听。当听到小人书笑时,将教具小人书变成笑脸。幼儿面对这样一本会哭会笑的小人书来欣赏歌曲,能更生动、具体地体验到小人书的心情,更好地领悟教材的教育意义。

当然,在使用教具过程中,也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中大班幼儿不同于小班,对教具不一定感兴趣,我就利用录音带创设与教材相关的音响情景。如中班学习歌曲《火车开了》,就让幼儿听火车鸣笛和开动起来的声音,唤起幼儿对火车的联想想象;大班学习舞蹈《过新年》时,就让幼儿听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录音,引导幼儿感受过新年的热闹气氛,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用教师的真情实感打动幼儿,为幼儿首次认识新教材留下鲜明生动的第一印象。

音乐是表演艺术。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示范是展示音乐艺术必不可少的一环。如发声练习中,教师准确、清楚的范唱对幼儿学习正确的发音有很大帮助。教授新教材前的示范,会给幼儿首次认识、感受新教材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教师的语言、体态、表情和示范都要恰到好处,以教材中的角色、情景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以感情充沛、形象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中去。

如进行小班音乐活动《小猫》时,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表达喜爱小猫的情感,我就扮演小猫让小朋友来喂我。在大班欣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时,我来扮演乌鸦妈妈,当孩子们扮演的小乌鸦给妈妈叼来虫子后,我就像妈妈一样抚摸小乌鸦的头,亲亲小乌鸦的脸,孩子们高兴极了,争着喊我“妈妈”。教师以真情实感的投入换来了真情实感的回报,同时也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授新教材,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教材,了解幼儿对教材的认识能力、技能水平,以此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创造性,用多种方法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www.huzhidao.com☆理解感受音乐的能力,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幼儿 篇二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学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学中一项主要的教育课程,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幼儿情操,增强幼儿对美的意识和理解,还能够激发和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对于孩子一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老师引导得好,孩子的音乐素质可能就大幅度提高了,而且从此对音乐就产生浓厚的兴趣了,那么,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的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理解、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并获得音乐能力的发展,是使音乐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除了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还要将音乐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而且对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工作都有所帮助。所以,教师只有在音乐教学中认真分析、研究教材,以发展幼儿的音乐技能、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为目标,用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促进幼儿在音乐活动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尽管幼儿天性喜欢音乐,但对这种兴趣爱好仍要注意培养,并给予发展。这不仅仅是为了在幼儿园生活的短短几年中,使幼儿能对音乐抱积极态度,而且要使这种兴趣得以巩固、保留,并成为终生的一种需要。要想更好的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首先要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兴趣。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呢?

1、认识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大家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在散步时,只要一听到音乐就想扭动,正如我们为幼儿播放音乐时的现象,如放进行曲时,他们马上会甩起臂膀,雄赳赳气昂昂的学起解放军齐步走来;当我们为他们播放欢快、激烈的乐曲时,他们马上会手舞足蹈,随音乐欢快的摆动身体——————这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时刻观察,并进行保护并予以鼓励。

2、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

认识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后,就应该及时的激发和培养。首先要让幼儿更多的接触音乐,增强音乐对幼儿的感染力。为此,我将音乐贯穿渗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在游戏后休息时,为幼儿播放优美、抒情的轻音乐,让幼儿在安静、舒适的音乐中放松;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专门创设了一个“音乐台”,里边有各种乐器和演出用的道具,幼儿可以随自己喜欢的音乐自由的演奏和舞蹈;在幼儿午睡时,我为他们播放催眠曲,让他们更快的进入梦乡——————另外,我还经常组织幼儿玩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充分调动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二、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教学

幼儿园的音乐教材,无论是歌曲、舞蹈,还是音乐欣赏、律动,都韵含着一定的教育内容。每当我们拿过来一节课,分析教材内容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分析透彻,才能更好的设计教学活动,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

1、情感教育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目的是为了抒发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所以,我们在演绎音乐作品时,就应该把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充分的表现出来。针对这一点,我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注意从情感入手,引导幼儿对音,乐作品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的表现力。

例如:庆元旦联欢会时,我们班集体表演的手语《感恩的心》,孩子们在音乐中用充满感情的手语动作表达出心中的感恩,在音乐中进行表演,孩子能非常的投入,能置身于整个音乐中而不受外界的干扰。如:幼儿歌曲《小兔乖乖》是一首欢快的歌曲,在学习之前,我们先给幼儿把这个故事讲述一遍,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受小兔子的可爱,兔妈妈唱歌时的心情和轻快的声音,以及与后面大灰狼的沙哑的嗓音形成对比,幼儿在表演时就更能把握好歌曲的节奏和语气。唱兔妈妈的声音时轻快缓慢,模仿大灰狼时声音低沉沙哑。

2、品德教育

幼儿园音乐教材中的品德教育,使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让幼儿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理解其教育内涵,是达到音乐教育目标的根本问题。

例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讲述了小乌鸦长大以后不忘妈妈的养育之恩,叼来虫子为妈妈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班有好多孩子都缺乏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对自己的父母没有礼貌。稍有不顺心意的是就大喊大闹。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上课时,着重向幼儿进行了这方面的教育。“连小乌鸦都知道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爱护妈妈,照顾妈妈,拿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在幼儿之间展开了讨论,使幼儿充分认识到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情感体验中激发了幼儿尊重他人的行为。

3、音乐技能的培养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首要一点就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技能的培养。通过启发引导幼儿积极参加音乐艺术活动,在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美的感受中,培养幼儿对音乐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幼儿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幼儿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通过教学,教给幼儿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欣赏、乐器演奏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训练幼儿的音高感、节奏感、音乐感、力度感和曲式感等基本的音乐素质。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表达力及创造力等方面的音乐能力,促进了幼儿音乐素质水平的提高。

通过启发引导幼儿参加音乐艺术活动,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身体、语言、认知、意志、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除了好的教学设计和幼儿的良好配合以外,教师的主导因素只关重要。一节课能否上好,能否达到教育目标,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表现是分不开的。

在教学中,模仿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手段。所以,教师的示范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也是幼儿能否正确掌握教学内容的关键。如:教唱歌时,教师准确、清楚的范唱对幼儿正确学习歌曲、掌握歌曲内容、了解歌曲节奏有很大帮助。特别是教授新课时的示范,会给幼儿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

总之,教师只有在音乐教学中认真分析、研究教材,以发展幼儿的音乐技能、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为目标,用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促进幼儿在音乐活动得到全面的发展。

幼儿音乐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音乐教学是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用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研究,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我的教学心得。

第一,贯彻因材施教,分类施教。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创造能力。首先要了解学生。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主观能力和基础等都不同,同一个年级的班与班之间,同一个班级的各学生之间在学习音乐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滤到各级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满足艺术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要兼顾基础较差的学生能逐步跟上,缩小差距,甚至艺术能力有某些缺陷的学生,更要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自信地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策略,分层教学。如可以让音乐素质较强的学生上课的时候给大家为大家做示范,这样既提高了好学生的情趣,对其他的学生也是个触动。对中等的学生,要保证他们踏实准确的完成本课的知识。对音乐感知较差的学生,要帮他们降低难度,有选择的进行学习,能够将课本中最简单的音乐知识学会就可以了,不给他们施加太大的压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免他们对老师,对音乐课失去情趣。

第二,要调动学生情感。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喜欢游戏,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们应该大胆地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他们把音乐转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像世界,用简洁的肢体语言去体会音乐的蕴涵。因为肢体语言是情感的表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则可以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其更深刻地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情绪。同时,要加强师生合作,强化体验。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才能进行情感体验。这个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开放课堂教学,促进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中进行体验,学会创新,充分调动好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要利用学校现有多媒体资源提高音乐教学。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视频、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们保质保量的上好每一堂音乐课。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例如我在在对学生声音的训练中,我运用多媒体通过现场录音回放方式,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声音的直观了解,把抽象的现象形成具体的东西,学生也就学的有趣,学的也用心了。

第四,要及时点评,及时总结。

每一节音乐课后,教师应采取综合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促进学生发展。一方面是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讨论总结,然后推选同学上台读感想、谈>收获。另一方面是教师要作好总结,整理本节课学习目标,鼓励学生热爱音乐、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总结性发言要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对学生提出建议或希望,使学生记忆在心,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到提高。

总之,我们要善于总结,善于回顾,发扬好的,取长补短,结合实际情况,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工作。

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幼儿 篇四

音乐教育是眉宇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涕泣幼儿园的音乐活动,我们便会象棋那些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节奏分明、又富有通衢的乐曲,如《高人和矮人》中高人的形象和矮人的形象,《五指歌。中的无个任务形象等等,我们常用音乐形象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当孩子认真地排成一列听音乐开火车时,当孩子投入地表演大灰狼走路时,当孩子正用童声唱着“世上只有妈妈时”,我们有否深入考虑过,幼儿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包括歌曲韵律活动,乐器演奏,欣赏等四大类型。在我们那到一个音乐教育教材时,首先要确定它是属于哪个类型。如果是歌曲,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各项音乐活动中注意培养儿童对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及不容音色的感受力,如果是韵律活动,就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强度及表演力……总之,不管是哪个类型,教都需要考虑到幼儿对音乐感发展的要求,还应考虑到幼儿在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意识到,学唱一首歌曲或学一个韵律表演,对幼儿来说并不是简单的听听。唱唱、跳跳,而是在多方面接受熏陶和教育,幼儿正是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成长着。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已远远超过我们已有的认识程度。

一、 音乐教育与幼儿的情感发展

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灵魂,大凡健康的儿童生来就喜欢音乐,婴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音乐在时间中流动、运动的形态,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变化,其音响对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音乐的节奏,间接地影响到血液循环,呼吸甚至内分泌,和人的心理更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也是最善于表达 、激发情感的艺术,它可以使幼儿兴奋,也可以使幼儿镇静,消除紧张心情,获得情感的平衡,通过广泛的接触表现不同的情感内容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的丰富、充实。音乐可以带给人快乐,并将幼儿引发对世间一切的兴趣。

二、音乐教育与幼儿的智力发展

音乐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要求幼儿保持注意力的稳定,习惯于跟随音乐的运动和变化,以便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形成对乐曲的整体感受。音乐欣赏和演奏还要求儿童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在演唱中,既要控制自己的发声,使自己和音高、节奏和自己的声部协调统一,还要注意倾听其他的声部,注意指挥的手势和要求;由此可见,音乐可以训练儿童的注意力,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学习音乐不需要先认识文字符号,而是通过感知觉,对于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的辨别力,对于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都会提高幼儿听觉的敏觉性、选择性和对音乐的整体感受性。音乐的学习不仅市耳朵和手指的事情,它还会引起全身官能的反应,伴随着律动、舞蹈、乐器进行的歌唱或表演活动,要求幼儿的耳、眼、脑、四肢协调作用,可以培养幼儿的敏锐感觉,提高大脑反应的灵活性。研究表明,让幼儿学一种乐器,对开发幼儿一般的认识能力大有益处。有人指出,凡学乐器的儿童,上小学后动作灵敏、思维敏捷,学习成绩优良。这说明学习操作乐器的技能与一般认知心理的发展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果与脑的发展相联系,乐器的操作很可能更有助于左右脑的平衡发展。音乐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形象性的特征,但音乐中最重要的乐音又是看不见、莫不着的,其高低与时值的长短、音乐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等等,因此,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直觉、分析、想象、创造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音乐教育与社会性的发展

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的交流手段,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的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了自律、自我激励。也正是在这些 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愉快,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能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并的得以健康成长。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权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全面、健康地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心得 篇五

1、该不该让孩子学钢琴?

我的大儿子快满12岁了。从他出生到四岁的那四年里,“该不该让孩子学钢琴?”这个话题一直反复出现在我家的饭桌上。为什么要给孩子学琴?学了琴对孩子有什么好处?这个答案不难找:从小给宝宝一份艺术和音乐熏陶,有助提高孩子的情商、想象力和开朗的性格。所以我一直坚信学琴有百利而无一害,如条件允许父母让孩子学琴或其他乐器不是件难做决定的事。

2、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学钢琴?

回想当大儿子刚满三岁时,我就有点跃跃欲试了,然而去咨询了专业老师后发现,太早学钢琴并不是件好事,因为孩子的手还没有发育成熟,对手指小肌肉的控制力还较弱,万一把手型练坏了,以后就很难再纠正。然而这并不影响让孩子接触音乐,对音乐的兴趣可以在学琴前就开始培养了。比如,小儿子一岁时对唱歌表现出极大兴趣,又喜欢模仿哥哥“瞎弹琴”,于是三岁后,我就带他去参加朱宗庆打击乐兴趣班来培养他的乐感,学习节奏,开始识谱。所以熟悉音乐欣赏音乐可以趁早,但学琴则须遵循孩子的身体发育规律。

3、学琴为了情趣培养,还是为了考级?

学琴的过程对大人是体力和精力的挑战,对小孩,更是身心的煎熬。以什么目的去引导孩子学琴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日后对音乐的悟性。去年大儿子的钢琴老师组织了一次年度钢琴表演会,参加的孩子从4岁到12、13岁不等。在小朋友的介绍手册上渲染最多的成绩是每人考过钢琴几级。然而听完整场音乐会后我心里却充满疑惑和怜惜。大多数小朋友都已经能流畅地弹奏出较有难度的曲目了,但是乐感普遍较弱,其中最缺乏的是孩子对音乐的陶醉。他们像是被放入了一个考级的“牢笼”中,更多的是机械地被动地学习。另外一次不同的经历是我去参加儿子学校的年度音乐会,他是学校乐队打击乐手。在这场音乐会上,所有乐队的孩子都陶醉在自己所要呈现的乐句里,轻松里充满了互动。当轮到儿子的那一段时,我能体会到儿子的投入和自豪感,他在用音乐表达自己,用音乐与其他乐手交流。

在两场音乐会上,同一个孩子我却看到的是对待音乐的不同态度。这也提醒我们家长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希望音乐带给孩子欢笑,还是苦恼?

4、孩子不想练琴了!怎么办?

两个礼拜前,小儿子开始正式拜老师学钢琴了。他现在对钢琴的迷恋已经达到了前阵子对奥特曼小人的热烈程度了。然而可以预料的是:当短暂的热情过去后,当孩子接到老师的练习曲作业时,他的热情还能维持下去吗?他可能会说:“妈妈,我不要弹了!”此时,妈妈才真地遇到麻烦了。当孩子还是4、5岁时,强压政策会有点作用;当孩子8岁时,强压会碰到强烈反弹;当孩子过了12岁后,强压政策必然会加强这个年龄段孩子固有的叛逆心理。因此家长该怎么办?我们必须寻找第二条出路:如何吸引孩子对音乐始终保持最初的那份热情?

首先,家长必须自我定位清楚:学琴是为了丰富孩子的情感,让孩子从小学习一份自娱自乐的爱好,让他在成年的日子里多一份自我的快乐。因此妈妈可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加入音乐活动,比如准备一套音响,挑选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音乐CD带,带孩子走进音乐厅,聆听现场音乐演奏的魅力……逐渐让孩子感受到音乐是与生俱来的欢乐,就像吃饭洗澡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这份爱乐的习惯,学琴也就更自然了。

其次,充分发挥偶像的作用。我的侄女学了很多年琴,由于学业繁重停了半年。有一次,我带她去听李云迪音乐会,然后去后台见到了李云迪并合影留念。回家后,她立即告诉妈妈:“我好喜欢李云迪弹琴,我要继续学琴。”让她重拾学琴的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愿意再坐回到钢琴前练琴了。所以,妈妈们可以为孩子找一个差不多年龄的偶像,让孩子爱上偶像,爱上偶像做的事,然后对他讲述偶像刻苦训练的经历。

5、我的孩子没有音乐天赋怎么办?

许多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情结。我个人认为“天赋”二字中的“天”字很大程度上是指天赐的,与生俱来的才能。所以,当孩子仍年幼时,父母无需太急功近利,因为“天赋”是急不来也求不到的。“很多孩子会对某些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然而当学习进行到一半后,却发现孩子并没有天赋”,这时是一如既往地支持这份不是“天赋”的兴趣,还是停止学习去寻找另一份“天赋”?我想,孩子可以不是姚明,但可以成为一个篮球爱好者。这份兴趣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说不定他的终身事业都跟篮球相关。

学习音乐应该成为孩子享受自我、认识自我的一个修养途径。不成为郎朗不要紧,但如果让学琴成为孩子终身拒绝音乐的理由,那么孩子将失去一项人生的美好体验,那么父母逼孩子学琴的“罪责”就犯大了。其实,只有让孩子爱上音乐,他才会在困难时以音乐来自我陪伴人生。

Jane‘s Tips:

1、 巧妙设计激励机制。所谓“巧妙”就在于这种“激励”并不是基于“物质”层面的奖励,而是精神上的。例如,为孩子召开一个小party,制造机会让孩子在众人面前露一手,瞬间孩子便会有当上“偶像”的感觉。孩子的自豪感与荣誉感得到激发,学琴自然也就有了动力。

2、 除非你的孩子有特殊“音乐早慧”迹象而需要妈妈协助,原则千万别把自己的人生“赌”在孩子的学琴生涯里。

3、 音乐学习只是孩子心智发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可取代其他学习和熏陶。

4、 人生之路条条通罗马。不学音乐的孩子一样可以绘出自己五彩缤纷的人生。

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幼儿 篇六

心灵天然的好奇心。音乐教育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饱满,、获得发展,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

1多方位创造演奏乐器,让幼儿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乐器是幼儿表达节奏的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演奏乐器也是令孩子感到快乐的活动。在各种乐器中,打击乐器是孩子最容易掌握的乐器之一,因此,幼儿园也为幼儿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打击乐器 ,有碰铃、大鼓、三角铁、沙球等等。这些乐器演奏方法简单,音响效果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选择几种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打击乐器进行教学。

这些乐器固然对孩子的节奏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我们也不能丢弃生活中的“乐器”。其实,孩子对所有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充满着强烈的兴趣,穆希德、桑德威克和威特所说:“当给幼儿一个简单的乐器时,他们使用它就像玩积木和画笔那样自然。.。.。.孩子们听到的声音和他们用身边的东西创造出来的声响成为他们音乐经历的一部分。”这个“简单的乐器”,可以是铃鼓,当然也可以是锅、碗、瓢、盆,甚至是身体的一部分。教师和孩子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锅,并用它们拼搭组合来代替爵士鼓,把许多不同的盆子吊起来组成云锣,用大小不一的小瓶子做成编钟,旁边还有许多装满水的玻璃瓶等等,这样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音乐区域谁都会想要进去尽情地敲打一番。

尽管这些自制乐器的音色并不如专门乐器来的动听,但是这种来源与生活的创意一定能够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事实也证明了一点,每一次开展区域活动时,这个小小的音乐天地的人气也总是最旺的。生活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成人也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忽视掉,但是天真的孩子们一定能发现生活的秘密并热情地投入其中。那么我们就不该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乐器演奏了,和孩子一起共同寻找生活中美妙的声音,你会发现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节奏天堂。

2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音乐创造能力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该去表现美,更应该去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幼儿音乐教育不同于成人音乐教育,这是由幼儿的个性特点所决定的。大家知道,幼儿的基本个性特点就是好奇,爱听、爱看、爱动是这一个性特点的基本特征。幼儿认识了解事物与成人不同,他们往往是在随意中通过听、看、触摸等动作认识了解新事物、增强兴趣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为一名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幼儿的这一个性特点,在幼儿音乐教育工作中,要坚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全方位、多层次、灵活多样地开展音乐教学。教育现代儿童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如出一辙的教育。现在的儿童思维灵敏度高,吸收知识的能力强,单一的老师教什么幼儿学什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是满足不了幼儿的欲望和要求的。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幼儿的个性特点出发,创造一种完全没有束缚、极为宽松的气氛,让幼儿参与其中,去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索、去尝试,最大程度地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增长知识。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诚实的良好品德

通过音乐活动教育幼儿: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美国作家劳伦斯沙皮罗指出:“善良和体贴是孩子遗传基因中就具备的天性。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育,那么就会消失。”可见,培育幼儿关心、帮助他人等体贴善良品性是多么重要。在音乐活动《让座》中,就充分体现了小朋友和老婆婆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情感。这一首以小朋友为主人公的叙事歌曲,选择的环境是生活中常见的“乘客实在多”的公共汽车上。歌曲以上行又下行的旋律唱:表现了小朋友对叔叔让座的感激之情。第二段节奏平稳,感情真挚、纯朴,表现了小朋友和叔叔一样的心情,把座位让给老婆婆。最后,歌曲以小朋友第一次请婆婆坐的同样旋律来唱:表达了小朋友和老婆婆互相关心、互相体贴的共同心声。演唱时,要求幼儿用歌声的起伏变化来传情达意,另外,还采用了角色表演形式:让几名幼儿分别扮演老婆婆、叔叔、小朋友。这样,幼儿参与音乐活动亲身体验,激励了幼儿的情感,收到了以情育人的艺术教育效果 。

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幼儿的朋友,与幼儿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把幼儿的听觉、视觉、动觉充分调动起来,将教师“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将每一个幼儿带进音乐美好的境界中,在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纯洁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方案 篇七

目标:

1、能用不同的方式(身体、椅子和杯子)进行节奏游戏。

2、能与同伴积极合作探索,尝试在__ _|处与边上的小朋友交换杯子。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准备:

1、手环人手一个戴在手上。

2、纸杯42个:21个蓝色,21个红色。

3、音乐:木瓜恰恰恰。活动过程:一、律动《木瓜恰恰恰》,导入活动:

教师:上次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木瓜恰恰恰》,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播放音乐,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二、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椅子和杯子)进行节奏游戏:

1、引导幼儿大胆猜想什么东西可以发出声音:

教师:这首歌曲有个地方特别有趣,重复出现了好几次,是哪一句啊?

除了拍手还可以拍什么?(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拍出__ _|)

那么除了我们的身体可以发出声音还有什么也可以发出声音呢?

小结:那我们用让小椅子和我们一起表演吧!

2、引导幼儿用椅子进行节奏游戏:

第一、二次:引导幼儿要跟着节奏敲椅子,声音要轻一点,要爱护椅子。

第三、四次:引导幼儿在__ _|处敲右手(戴手环的手)边小朋友的椅子。

3、出示杯子,引导幼儿用杯子进行节奏游戏:

a教师:看谁来了?小杯子也想跳舞,怎么让它发出声音呢?

小结:对可以敲敲小椅子,杯子就发出声音了。(请幼儿试一试)

b引导幼儿听着音乐敲杯子,和上面的用手敲椅子方法相同。(2次)

三、与同伴积极合作探索,尝试在__ _|处与边上的小朋友交换杯子。

1、引导幼儿掌握换杯子的方法:教师:你拿的是什么颜色的杯子?今天老师要交你们一个新本领,就是和好朋友换杯子,怎么换呢?(教师边说边进行操作:老师唱歌词时请你在自己的凳子上敲,唱到恰恰恰时把你的杯子放到你右手就是戴手环的那边的小朋友的椅子上敲,敲玩__ _|以后就将杯子留在那个小朋友的凳子上,是不是换换了一个杯子了?)

2、教师唱第一句,带领幼儿进行练习,引导幼儿探索换杯子的方法:

a将杯子传过去后,敲完__ _|要马上放下,然后拿起自己凳子上的边上的小朋友传来的杯子。

b速度要快一点。

c要注意将杯子放在凳子上,不让它掉下来,否则别人要去捡要来不及的。

3、组织幼儿完整表演:第一、二次:跟着放慢的钢琴伴奏进行表演。

第三、四次:跟着音乐进行表演。

最后引导幼儿连续表演几次,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

幼儿园音乐教育心得体会 篇八

通过这次学习在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音乐教学方面,我受益良多。音乐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中应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幼儿音乐的表现能力实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幼儿的创作和作品是他们在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师的作用应该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幼儿自主性的创作,充分地表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快乐。新《纲要》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的独特的审美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呢?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炒萝卜》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演唱。

三、提供让幼儿展示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如。在游戏中为幼儿开辟一块自由表现的舞台,为幼儿播放幼儿喜欢的音乐,幼儿就会在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的表现自己。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了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发现,幼儿不但喜欢上了音乐,而且在音乐的熏陶下,幼儿的自制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不同音乐的熏陶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锻炼,音乐的感受能力得到了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得到了巩固,幼儿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其他活动中同样学会了从各个不同的方法去考虑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生感情更融洽了。因此说,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善于发现、善于为幼儿提供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能力得到不同的提高。

谈谈音乐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篇九

一个人接触音乐最早可以追溯到儿童时期,音乐对儿童的影响源于智力开发到情感的培养,所以音乐教育对于儿童智力和情感开发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儿童发展过程之中,接受适当的音乐教育将对所处人生重要阶段的儿童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使儿童体验快乐,培养兴趣

音乐是和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他们听到欢快的音乐,就会高兴,有时候还会翩翩起舞,一旦听到伤感的音乐,他们会悲伤,甚至会流泪。音乐在时间中流动、运动的形态,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变化,其音响对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音乐的节奏。“培养兴趣”不仅是指对音乐的兴趣,更是指由此引发的对世间一切的兴趣。

二、提高儿童的感知

对于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都会提高儿童听觉的敏锐性、选择性和对音乐的整体感受性。音乐的学习不仅是耳朵和手指的事情,它还会引起全身官能的反应。伴随着律动、舞蹈、乐器进行的音乐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形象性的特征,但音乐中最重要的乐音又是看不见,其高低与时值的长短、音乐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等等,对于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的辨别力,培养儿童的直觉、分析、想像、创造等具有重要影响。

三、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

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使儿童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了自律、自我激励。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儿童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浅议幼儿音乐教育探究(精选 篇十

浅谈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

梁海英

要研究、探索幼儿音乐教育,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世界著名的几种音乐教学法,从世界著名音乐教学法的 角度来分析一下我国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现状。

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卡尔奥尔夫教学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学法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核心概念是“元素性音乐教育的观念”,他的音乐活动是建立在人本能的、自然地,也就是儿童先天能力的,他用最简单的节奏和旋律让儿童以最自然的方式参与到音乐教育活动中来,充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奥尔夫体系的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引导创造法”,即儿童运用元素性材料,遵循探索一模仿一即兴一创作的学习过程。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思想,以幼儿发展为本,领导孩子在音乐中感受快乐,能在游戏中掌握一定的音乐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童谣、民歌、游戏、律动、歌唱等内容实施教育,用这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幼儿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感受音乐,孩子能够愉快的参与到音乐活动的实践中来。

②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柯达伊左尔坦音乐教学法是世界公认的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他建构了柯达伊歌唱教学法并著有《读谱及符号标志教学法》一书,这本书收录了他所有的教育理念精华,包括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读法、音乐快速记谱法等。从本土文化出发也是柯达伊音乐教育的一大特色思想,他强调传统文化民歌是最基础也是最有价值的音乐教育内容,音乐教材编配上应该遵循民族文化精神同时也应遵循儿童自然法则来安排教材的顺序,遵照儿童自然发展。

③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埃米尔雅各达尔克罗兹是“体态律动学”音乐教育体系的创始人,在体态韵律方面,他出版了三本具有代表性的著作《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入门》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达尔克罗兹指出:“一切音乐教育都应该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的模仿和数学运算的训练上的。”他认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加以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在音乐教育方面,他深信“只教儿童用手指弹奏乐器是不够的。首先必须启发他们进入乐曲产生的激情中去,把乐曲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达尔克罗兹对于音乐应结合律动、听觉、情感、心灵去感受音乐的教育思想对世界近代相继出现的各种音乐教育改革思想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国外的音乐教育思想为我国音乐教育提供了参考,同时对于儿童音乐教育也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究空间,倡导以“儿童”感受为主的理念同样也是我国音乐教育追求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以儿童自身感受为核心,借助儿童身体各部分的“符号”来创造、享受音乐,遵照儿童天性,遵循儿童自然法则。

国内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相关研究

①运用预知学习方法指导音乐教育活动

预知学习理论就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儿童的基础上,相信儿童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性活动来学习和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学会启发引导儿童并更多更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探索、创造性的学习。在预知学习中教师要充当各种角色以自然提高或降低对儿童学习的干预程度,以便于儿童更主动的学习和发展。

②符号化训练指导音乐教育活动

符号化训练领域包括音乐活动的五大领域:歌唱、韵律活动、乐器演奏、音乐欣赏以及音乐游戏,五大领域都是可以进行符号化训练教学的活动领域。符号化训练的材料有声音符号、视觉符号、动作符号以及语词符号。这几种符号材料可针对不同年龄幼儿,根据生理、心理特点使用,纪越大的幼儿还可以引导他们用绘画或编创打击乐的方式来反映。“选择匹配”和“引导创造”是符号化训练的两种基本方法。选择匹配方法即指教师向幼儿提供成对或更多不同符号系统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比较、思考后提出自己的匹配方案,幼儿会找到自己的方式表达匹配的理由。引导创造方法即指教师提供问题引导,由幼儿用自己创造出的某种符号来反映被指定替代的事物。符号化训练必须适应年龄特点,不管是材料、方法或训练的复杂程度,须适应幼儿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特点。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概况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首先是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专门组织有针对性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具体分为歌唱活动、韵律活动、乐器演奏活动、欣赏活动和音乐游戏活动五个方面。其次是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活动、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游戏中的音乐活动和节日活动中的音乐活动。律动与舞蹈的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唱、跳、弹奏、学习乐器、音乐游戏、听音乐磁带等。在正式教学活动中以音乐为载体,通过幼儿能够接受的艺术形式来让幼儿感受环境、生活、艺术中的美,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音乐表现,能在音乐活动中大胆的表达情感和体验,从而让幼儿的艺术世界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促进其形成健康的品性。

曾与陈鹤琴冠有“南陈北张”之称的现代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先生强调,音乐教育要给儿童更多亲身体验、自由发表和自由创作的机会,不应追求表明形式,尤其反对勉强儿童去机械模仿。陈鹤琴先生指出,技术熏陶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教育“应该是以音乐来改善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儿童懂得真实表现自我并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学习技能和审美教育并不矛盾,都是为了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关键是对孩子音乐技能的培养通过音乐审美实践来完成。教师认识到“孩子只有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用整个身心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情绪变化的节律,其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才可能是精确的、生动的,才能导向于创造性发展。通过文献可以看出,幼儿音乐最大特点在于尊重儿童天性,引导幼儿自由发挥与创造,教师在音乐活动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参与者、指导者与引领者,音乐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幼儿表现真实想法,创造音乐的过程。歌唱、欣赏、游戏都是为实现幼儿内心的“火苗”提供的工具,只有适当使用工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现将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作如下的分析。 一)教师的儿童学习观对教师行为影响

高潇怡博士从类型、内容以及个案分析的角度对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指导儿童学习的教育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从教师儿童学习观与教师行为类型关系分为“传统取向型”和“现代取向型”,传统取向型的教师倾向于持有灌输、传递、强化、规范取向的观点,教师更多地注重儿童学习的现实性目标即知识的获得,强调儿童学习的结果,注重教师的强化和外部手段引发儿童的学习,对儿童学习的主体性认识不足。现代取向型的教师则多持有儿童主动学习、开放、儿童本位、发展取向等观点,教师则对儿童学习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本质有较积极的认识,能关注到儿童学习目标和内容的多维性,注重儿童学习过程中儿童自身积极参与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儿童自身的建构在儿童学习过程中的意义。

二)文化对教学行为的影响

教师教学行为是一个动态的活动,因为它是动态的,所以脱离不了文化的因素,文化塑造着教师的行为,文化影响着教师的行为,行为是动态,其本质就是活动,活动的前提就是动机,如果丧失了动机的指引,那么行为就不会与社会发生作用,是成为一个简单、没有意义的动作。教师教学行为存在于幼儿园这个特定的教育场域中必然会受到教育环境和教育思想的制约。所以,教师教学行为背后不仅仅有意识和动机在影响它,还有被文化所包融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演进后的产物影响着它。

三)教师教学行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深入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现场,客观呈现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的现状,通过分析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观察结果和教学片断,揭示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所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本研究还将运用自身音乐背景的优势,尝试以他学科知识综合看待现今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教师教学行为,遵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力图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关于音乐教育活动的疑虑和困惑,促进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学更加合理、科学,提高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质量。

四)教师行为呈现“高控制”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幼儿自由表现、自主创造、感受音乐能力,利用音乐体验提升对于美的敏感度和创造力,教师需要再活动过程中适当的给予儿童自由空间,恰当利用有效方式给予幼儿帮助。从数据统计看来,鼓励幼儿再此活动中,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发现,教师对于鼓励幼儿活动存在一般化和语言化,不针对某个幼儿给予鼓励和指导。在活动过程中就是教师带领幼儿而非幼儿主动寻求疑惑解答。教师的鼓励语言一般为“有没有小朋友再想试一试”“好的,小朋友们这环节表现不错,还需再加强练习”等等。语言作用对于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在此活动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儿童还是以教师限定的范围去思考、发现和创造,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和教师有意识引导下,儿童被动地围绕教师的“教”而运转,这样的“教”往往忽视了这样一个教育对象的基本认识“儿童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和自主发展的主体。通过上述案例可以发现,小班孩子脱离父母呵护没有很长时间,很多方面都需要时间适应,马斯洛需要层次提出,除非个体的身体及心理两方面的安全感得到满足,否则不可能产生学习行为。在歌唱教学时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愉快、舒适、安全的音乐氛围,让他们慢慢的沉浸于离开父母怀抱,来到幼儿园这个温暖大家庭的气氛,让孩子身心两方面都处于一种安全的依托之中,而不能像基础教学一样没有铺垫直接进入主题。另一方面,此案例的老师在完全没有铺垫的情况下,教孩子先念词直接唱歌的方式也欠缺考虑。幼儿学习一首歌曲是一个渐进过程,首先学会歌词,接着是节奏,最后才是旋律轮廓。在歌词学习和旋律学习中间还有节奏学习,节奏难题是从不会唱到能喂的关键一步,需要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培养孩子对儿歌作品的节奏感。而这样的情况不是个案,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有些教师虽有导入环节但只是为了不让教学进入的太突兀而不是为了创造一种和谐的音乐氛围,而有一些老师直接没有导入环节直奔主题。教学引导流于形式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此种行为出现频率及重要性。引导要求实践行为重在教师引导幼儿用某一动作或实践操作的方式答问题,向幼儿不伴随演示地讲解操作要求,或要求幼儿进行某项活动以便使幼儿学习、改进或演示某一技能。此要求说明幼儿主导地位及教师在此类行为中的角色,教师在进行示范之后应给予幼儿创造和操作的空间,教师角色马上从教授者变为引导者和参与者,给孩子充足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在此环节应该注重支持、鼓励孩子的音乐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的发挥,创设一种孩子导向、自由操作、大胆创造的活动氛围。虽然在活动中教师的此种行为所占比例近乎此类行为的一半,虽然教师有有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但还是隐含在教师的有意控制之下。纲要提出要给孩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要“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在新的艺术教育理念下,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试图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去表现,实现积极的音乐表现理念,这虽然调动了孩子的情绪,但老师发现,孩子“自由”了,教室却成了一个超级市场。访谈中教师真实说到“我喜欢给孩子大胆创造的空间,喜欢有不同于其他老师的教学方式,但现在班里孩子实在太多,想让每个孩子都能自由那教学就无法进行,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自我控制能力差,给他们过多的自由空间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时间。”所以幼儿教师明白自由是相对的,控制是绝对、需要的,只有在控制和自由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在严密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孩子的自主学习,解决日益突出的“自由”与“控制”问题。

五)教学行为千篇一律,没有因材施教

新的艺术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注意到幼儿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给予幼儿表达自己情感和认识的机会,为幼儿的主动学习进行铺垫。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观摩课时教师往往会选择班里的部分孩子进行教学,平常教学中也常常会忽略有不一样想法的孩子或跟不上节奏、有困难的孩子。音乐活动需要师生互动,需要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中刺激孩子发挥想象力,同时要求教师主动积极的发现有不一样孩子的存在。需要对有困难孩子进行有利引导,对有想象力的孩子给予及时鼓励和认可。而在观察中发现,不论是教师提问或是示范都是一种有意识的暗示,孩子会不由自主的按着老师的脚步,若出现不一样的步调教师就会选择忽略,久而久之孩子的创造力没有得到培养,而这部分有不一样“想法”的孩子也会变得不再积极了。巨大的儿童个别差异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具有个体适应性,而教师的个别指导多数也只针对那些主动提出问题和要求的幼儿,对部分有困难但未寻求帮助的幼儿关注不够。

六)评价方法单

一、笼统

教师对活动结果评价反馈表现为一般性表扬居多,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幼儿音乐活动表现反馈一 般以“真棒“很好”“非常棒”等普遍的语言字样表明对孩子的一种认可,较少出现指出(好在哪),(什么地方好)等具体性的评价。孩子的动作表现和语言创新常常只能得到教师一个“很好”的评价,久而久之教师语言评价的匮乏导致评价的不具体,孩子也不知自己表现好在哪里。有效教学研究表明:为了理解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为了改正错误以及为了提高学业成绩,学生需要教师具体的反馈。教师的正面反馈往往对孩子是一种鼓励,刺激孩子在原本基础上的一种提升和创新,但这需要教师能够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答复,让孩子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还有提升的空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其他未收到评价的孩子是一种勉励,孩子的想象力是我们成人无法想到的,在一个孩子创新的基础上,另一个孩子不会有模仿不会有重复,有的只是更加能动和令人惊叹的表现。

七)课堂导入欠缺,音乐氛围铺塾不够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音乐经验”的获得。音乐经验与其他艺术经验相比,前者离生活经验更远一些,所以当音乐与生活经验积累较少的幼儿相遇时,并不被幼儿特别青睐,音乐表现特性抽象的表达方式一般在幼儿的感受之外。而事实上想让幼儿被音乐感动,幼儿在“见”到音乐之前需要一些意味深长的铺塾。幼儿的生活经验积累较少,对直接呈现的音乐材料没有很积极的反应是正常现象,只有把音乐审美经验还原到幼儿能够理解的生活经验上来,才能进入到幼儿感受范围内,幼儿的兴趣与本能才能被激发。

教学片断小班歌唱教学《我上幼儿园》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唱一首儿歌,好不好 好

儿歌的名字叫“我上幼儿园”。好,下面先由老师念一遍歌词 好了,下面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句一句的念歌词 “爸爸妈妈去上班” “爸爸妈妈去上班” 歌词念冗

那现在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学唱这首儿歌 老师唱一句孩子跟唱一句)

念到爸爸妈妈时有孩子甚至哭了起来,老师显得局促不安(另一配班老师照顾哭闹孩子)

现在、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的琴自己唱,经观察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参与性很强、很认真,在教师让开始玩游戏后,有很多孩子选择模仿老师动作(转圈,手抬高,縛下)但有一些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在节点拍鼓面,有一孩子选择跳跃式,还有一孩子选择双手合并脚踏起的方式,这些动作都非常美并且和音乐的节奏合的非常正确。但在游戏结束后老师给了一个传统和结果性的评价“很好”“很棒”,在此过程中孩子的不同表现没有得到及时认可。在活动过程中虽然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但有些孩子会利用教师的示范再配合一些自己的想法创造出不一样的动作,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也许只是一时,但若教师适时给予强化,这不仅增强了有创造力孩子的自信而且对其他孩子也是一种鼓励,孩子们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想法,这对培养幼儿想象创造力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的提问具有指向暗示性,孩子的思维有一种从一正面性,教师在问到“有没有”“对不对”“会不会”“记不记得”这样的问题时,孩子回答永远只会是正面的“对”“会”“记得”,这样的问题显得毫无意义,教师为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可以把问题有效化,这样游戏过程会显得更有意义和目的性。孩子的具体评价不仅影响了受到评价孩子的能力提升同时对其他孩子也是一种变相的鼓励,只有知道自己的优点发现不足才能有进步,才会有提高。

八)注重结果评价,忽略过程评价

音乐教育是一种体验教育,培养孩子基于生活经验提升到对美的感受,也是一种美育的培养。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包含了节奏感、旋律、情感表现等多方面的音乐教育元素,这些元素含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个环节的把握和对孩子具体表现的敏感度,在过程中掌握教学重点,在孩子掌握重点时给予即可明确的反馈。新《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教师教学行为问题的原因还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总结出导致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对幼儿音乐教育目标认识不清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产生的目的在于让人感受生活之美好,有利于培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心境,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爱的教育,能唤起人们内心对爱的体悟获得审美体验。学前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培养幼儿音乐体验,针对幼儿纯洁的心灵世界,传递情感体现爱的本质。文学大师郭沫若曾说过:“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着手”。培养幼儿美的印象可使幼儿情感纯正、思想纯正。作为传递美的重要使者一幼儿教师,自身应具备唤醒、启迪幼儿感受音乐的基本素质。教师的风度与气质以及整个活动中教师的投入,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言行举止应该给孩子以享受美与美的启示,身教胜 于言传。使自己内在的气质与外在的表现协调融合,风趣与幽默、热情与潇洒,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由外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现感染孩子,引导孩子充分投入到活动中,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多重感受,让孩子在教师美的感染下体会音乐的快乐。同时教师还应了解音乐教育是富有生命力的,是空间和时间、听觉和动作的特殊结合。在理解了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基础上,将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以音乐为载体,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尽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把活动的本质转换为儿童的音乐世界。

二 他们认为儿童音乐教育有其独特性

幼儿学习音乐目的不在于会唱会跳,也不只是让孩子思维天马行空脱离活动主体而胡乱想象,在于提升幼儿的音乐体验。这类教师秉承大纲要求,他们会结合作品内涵遵循作品本身韵味,在实施过程中会给予孩子适当的创造空间,给孩子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孩子成为小老师。例如大班奥尔夫音乐教学课《大刀子与小油锅》,这是一首活拨欢快二二拍歌曲,曲子前半部分采用陈述的方式,以故事方式进入,使得整个作品充满戏剧性;后半部分添加了旋律还是以故事本身为主,体现了刀子和油锅不同的声响效果。此作品在两类老师教学中有显著差异,传统取向型教师在上此课时就按照一般歌唱教学,先学歌词,其后添加旋律最后再适当添加了一些动作,把这首充满戏剧、活拨性作品上的索然无味。而另一类教师却先以故事导入的方式吸引孩子眼球,让孩子沉浸于环境的同时添加旋律音响,感觉就是完全置身于惊险、剌激的环境中,而后教师让孩子在关键处,即大刀子和小油锅声音形容的地方配合动作,最后再统一起来。课后发现孩子和教师都完全沉浸于此活动中,孩子意犹未尽,教师大汗淋璃。通过教学比较我们发现传统取向型教师更多注重儿童对知识的获得,强调结果,对发挥幼儿主体意识不强,因而反映出在教学过程中更多为以教师为主体,传递教师观念及强化的观念,这不利于儿童自主学习和创造,反而由于教师权威地位和授课方式出现儿童一味顺从和遵照,扼杀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反之现代创作型教师表现出对儿童学习目标、内容和过程有较积极的认识,不仅关注到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同时能关注到不同年龄阶段孩子认知、心理发展不同,实施多种元素结合的教学内容,注重教学中孩子的参与性及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和意义有正确认识。

三、教师音乐欣赏、表现能力不足

在幼儿园庞大的教师队伍中,充斥着各型特色的教师人才。由于幼儿园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幼儿教师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拿手戏,同样也会有欠缺的领域知识。幼儿音乐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具备基本的音乐技能,最主要的是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良好的音乐氛围创设是上好音乐教育活动的基础,音乐环境的创造有利于孩子尽快进入音乐教学角色并且教师的情感投入表现也有利于孩子较快适应活动的转变。而好的氛围创造以及对幼儿音乐经验的培养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音乐理解和音乐鉴赏能力,这对于有专业背景领域知识的教师会如虎添翼。而幼儿队伍的庞大不可能让每位从事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师都具备专业知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有专业背景和没有专业背景教师的教学效果会有显著差异,对于培养孩子音乐体验的目标也存在影响。

四、幼儿园管理体制约束教师教学行为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有一个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管理体制。一个好的管理体制能鼓舞人、激发人,把教育工作者的全身心吸引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现在很多幼儿园中过多过细的规则,不仅限制了儿童的活动自由制造了幼儿增加负担情感体验的机会,而且也使得教师为约束幼儿的纪律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幼儿园的规则过多过细,仿佛一个个木桩竖立在教室中间,将孩子们圈限在其中,不仅限制了他们的行动自由,也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居高不下。幼儿园制定的规则对教师行为影响程度非常大。平时教师不仅要将自己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备课上,还要疲于应付大量的书写材料和不同领导对教师的突击检查和“走访”。每次上课就像上战场,好不容易进入状态,突然一个领导就悄然声息的走进教室了,这不仅打断了良好的上课秩序,最重要的是让我突然很紧张会影响到接下来的上课质量。从这位教师回答中可以看出,幼儿园这种不让人喘息的管理规则对教师造成了不小的负担,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给予教师一定的空间让其施展才华,而不是以检查和督促的方式对教师进行高压式的管理。

总之,影响教师音乐教育活动教学行为因素有很多,各因素之间不是独立的,是相互影响的,各因素之间又有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各因素对教师的影响地位、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多加强学前教育相关知识方面的学习,关注幼儿的需求,教师在工作中应该不断学习,孩子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只有更新观念,更新教学方式、以适合孩子发展需要的方式教学,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以兴趣出发,根据幼儿“好玩”特点,实施教学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引发孩子兴趣,根据幼儿的这种特点,提高活动趣味性,这样能够更好的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还应多了解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多挖掘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不应以成人眼光俯视孩子、以成人理想塑造孩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加强和孩子的交流,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这不仅在活动中也应该存在于平时与孩子的相处之中。良好的师幼互动不仅有利于孩子对知识的较快吸收同时为促进教师更好发挥奠定了基础。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由于学龄前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低,自主学习能力弱,在情绪上具有很强的依恋心理,教师不仅要对幼儿生理、生活上进行照料,最重要的是对他们积极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健康的人格、个性品质、社会品质与行为以至知识技能等多方面心理发展予以积极的关注和呵护。而这一切的顺利有效进行都离不开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在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师对孩子一个隐形认可如点头、眼神传递或口头称赞,对孩子来说都是无形的鼓励以致激励今后良好的表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10篇《幼儿园音乐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幼儿园音乐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幼儿音乐教育心得体会(优秀9篇)03-14

幼儿音乐教育心得精选6篇09-30

2022年七一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精选6篇)10-02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精选9篇】11-16

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5篇)09-30

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优秀10-14

关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优秀509-27

大一思政课心得体会【精选7篇】10-14

新兵入伍心得体会(最新5篇)10-10

强军兴军心得体会(4篇)10-09

158 1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