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5篇)

2023-02-15 03:36:36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虎知道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5篇《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 篇一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教育技术学这门课,对它的了解几乎为零。只是在想,教育技术,大概也就是教一些如何制作课件的方法和技巧吧?这就是我对教育技术学的猜想。时间穿梭,稍纵即逝,转眼间学习教育技术学这门课程已经结束。匆匆忙忙间,似乎所得无几,然而回首一算,收获竟也可算丰。在这短短几天中,“教育技术学”,它的真面目逐渐浮出水面。相比起当初的“第一印象”,教给我们搜集信息的方法和技术固然是 《教育技术学》这门课程的一个教学目标,但“信息化教育的设计、开发、利用和控制”最能够最具体最贴切的表达这门课程的意义了。搜集信息,就是为了“信息化教育”,就是通过使用现代化手段来达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因特网的诞生,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个网络信息化的氛围。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基于网络的虚拟教室或虚拟校园,将会成为未来教育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因此,开发网上教学资源,建立相适应良好网络教学环境,利用网络实施教学,已逐渐被教育者所重视。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网络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课堂授课的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的组织者转变为学习的引领者,学生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学与教的关系。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科学课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尝试和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首先讲一下实践方面的收获。比如说,刚上这门课时不知道博客为何物,现在却能够通过博客在网上进行学习资源的共享和讨论学习了。这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如果每个人手里有一个想法,交换之后每个人就都多了很多想法,大概这就是最好的比喻了吧。另外,摄影知识的学习也是我很感兴趣同时觉得很实用的一个方面。相信大部分人都已用过相机,但是用照相机来取景取物并将之用到教学和学习方面来却是为之少数。我也不例外。其实直观教学即通过视频等来传播知识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直观教学给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一些实物的认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之处。

通过图片来表达学习理论的理论观点,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感觉非常新鲜,但同时也不知道从何入手。但是我想,在完成这次作业之后,大概我们会更加清晰地了解学习的各中理论吧。说到直观视觉教育,就联想到音频听觉教学。现在,随着信息的日新月异,除了视觉教育之外,音频教育也越来越普及。这也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这些之外,我感觉收获很多的地方还在于,通过学习这门课,我们掌握了更多的收集信息和交流思想的途径,如各种网站,bbs等。总之,这几天以来,我从《教育技术学》这门课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作为新形式下的语文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以利教学需要。对于中年教师的我,感觉这次综合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的内容是新鲜的、有趣的,但也是令人迷惑的。好多东西还不懂,我还需更多的努力。知识是永远都学不完的,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我有信心、有决心把所有的内容学好,把学到的东西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科学课教学中去,因为我深知,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我坚信,我们今天的艰辛和痛苦,一定能换取明天的快乐和幸福,换来科学课堂的新希望

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 篇二

学习理论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心理认知过程。由于学习过程复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学习理论能与所有的学习情况相吻合,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产生了不同的理论的流派,这些不同的理论各有特点并相互补充,适用于不同的情形,为人们提供了探讨学习中基本问题的不同视角,是只有可能较为全面地理解学习的性质·条件和规律,从而为教学理论和实践提供科学的基础。

教学理论以学习理论为基础,依据人的学习过程来研究如何教的问题。从而学习理论为教学理论的一半原理提供了最切实的起点,对于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情境中的关键因素,

其可靠的答案大多数来至于学习理论。虽然一种合适的学习理论并不是改进教学的充分条件,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论必须是建立在有关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的。

现代教育技术讲的有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和反应联结。换而言之,有机体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就是所谓的学习。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其中典型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包括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习观·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观·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观。认知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认识不是有外界刺激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这是一个比刺——反应联结复杂得多的过程。认知主义理论的主要特点是: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记一个人学习的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认知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

所以,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的联系起来。学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器,而是主动的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

教育技术的定义 篇三

教育技术的定义

美国教育技术的定义:

⒈1963年定义:视听传播时期

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如何对控制学习过程的讯息进行设计和使用。

⒉1972年定义:首次使用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类的学习。

⒊1977年定义:强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

⒋1994年定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和实践。

我国关于教育技术的典型定义 :

⒈教育技术学是运用技术学的概念、观点、方法以及方法论,研究教育

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的优化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和方法论的一门学科。 ⒉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⒊教育技术是根据教育理论和科技知识,开发和使用各种媒体及其他学习资源,优化教与学的一种实践和研究。

自己认为的定义:教育技术学就是尽一切可能的资源来教学,达到优化教学,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的目的。其中我们就是学习如何挖掘这些资源。

廉洁教育的定义 篇四

廉洁教育的定义:

所谓廉洁教育,就是通过对公民进行廉洁方面的教育,来营造廉洁奉公,诚信守法的社会氛围,以达到规范和约束个体行为的目的。

廉洁教育的开展:

当前,在学校开展科学系统的廉洁教育已是全球共识。国家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要求“从2007年起,在全国大中小学校开展廉洁教育。”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按照《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实践活动。这些足以表明: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廉洁教育的目的廉洁教育是一种全方位渗透式的人性教育,而不是那种纯粹课业式的知识教育(尽管廉洁教育中也包涵着知识)。因此廉洁教育不以课程为形式,不以增加课时为手段,不应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作为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廉洁教育与现有的德育课程结合起来,渗透于学校所有教育的全过程,包括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党团活动、学生社团和各类兴趣小组的活动。基于各级学校学生的年龄差异和不同的身心特点,学校廉洁教育应有不同特点的教育形式,但教育精神和理念是一致的。基于廉洁品性形成的复杂艰难性,学校廉洁教育必须持之以恒,而不是运动式的一阵风。坚持不懈,廉洁教育必有成效。

廉洁教育警句 维护公平得人心,伸张正义顺民意。

任劳任怨,献身事业无悔;诚心诚意,服务群众有情。

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维护公平得人心,伸张正义顺民意。

任劳任怨,献身事业无悔;诚心诚意,服务群众有情。

清正廉洁无所畏惧,坚持原则人心凝聚。

视事业重如山,看名利淡如水。

做事当于世有益,为人应求心所安。

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清廉近乎威,公平近乎明;勤勉近乎才,为民近乎忠。

戒贪,贪则无品;戒骄,骄则无知;戒惰,惰则无进。

矜持规矩,慎作方圆。

官以廉生威,人以德立身。

教育技术的几个重要定义 篇五

1、AECT05定义的翻译及从教育技术定义的发展来理解05定义

美国教育技术与传播协会(以下简称AECT)发布的94定义至今有10年了,在我国也讨论了近十年。它不仅作为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基础定义被许多教育技术类教科书广泛引用,而且还是教师讲授教育技术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和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的基本原理,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思路。2004年7月,美国AECT定义术语委员会主席巴巴拉·西尔斯教授在参加中国·长春2004年教育技术国际沦坛会议上, 首次提出了AECT05教育技术新定义。因为AECT协会将于2005年5月正式发表新的教育技术定义,所以,准确地说,新定义应该被称为AECT2005定义。新定义的发布不可避免的会掀起国内外的同行(包括专家、老师和同学)对它的一番激烈讨论,对它的理解也会略有不同。新定义的原文表述是: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讨论中对它的翻译也有所不同。

彭绍东教授把其翻译为: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老师把其翻译为: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刘志波博士把其翻译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使用、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便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为目的的合乎职业道德规范的研究和实践。

上述翻译中,主要内容的意思都差不多,只是个别用词有所差异,本人比较赞同彭绍东教授的翻译。然而新定义会给我国的教育技术带来什么影响呢?我们从新定义中又能获得什么启示和思考呢?要想明白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对新定义有深刻的理解。新定义是在94定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94定义又是在以前定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育技术定义是个连续发展的过程,随着学科和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也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学科,从萌芽到发展,从发展到初步成熟,其内涵和外延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教育技术的定义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修订。因为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定义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从教育技术定义的发展过程中也可以看到教育技术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路程。教育技术定义由最初的63定义发展到如今的2005年05定义,经历了由媒体论、学习资源论、过程论到系统论的演变过程。其定义演化的主要因素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相关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的支持、教育技术实践的促进作用等。

AECT于1963年提出第一个教育技术定义(即63定义)后,又提出了72定义、77定义、94定义和05定义。其中94定义已广泛被人们所接受,05定义是最近才提出的,它正处于人们对它的讨论和逐步的理解中。教育技术定义也在随着时代、科技、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也在日臻完善。

63定义是:“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对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设计和使用。” 定义中,把教育技术主要集中于视听传播。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分支,是对整个教学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计划、制作、选择、管理和应用。它以高效率的利用传播中的每一种方法和媒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为目的。

72定义是:“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以有利于人类学习”。比较63定义和72定义,可以看出63定义将“视听传播”作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分支,即作为一个学科的归属,还没有独立成为一门学科;而72定义中已发展为教育技术,并有了自己独立的研究和实践的领域,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

77定义是:“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方面,与人类的所有学习方面都有关系。”77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大。77定义是随着教育技术软硬件开发的不断深人,在教学理论中越来越重视方法和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已经开始使用系统方法来解决人类学习的过程。

94定义原文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常用的翻译是:“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94定义将教育技术定义为理论与实践,清楚地定义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与工作范围。94定义是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影响也最大。

2、AECT05定义与94定义的具体比较

94定义对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技术实践、理论的发展,教育技术领域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使教育技术领域也不断有新的进展,也需要新的定义来适应它的发展以及给它有力的指导。2004年,AECT在94定义的基础上总结近十年来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关于教育技术的最新定义。在讨论中大家发现,AECT2005定义(简称为05定义)在1994年定义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为使读者能进一步深刻理解05定义的含义,以下将具体比较94定义与05定义的不同。 1.定义中使用术语的不同

(1)instructional technology改为educational technology 教育技术定位在教育概念上, 而教学技术定位在教学概念上。教育指的是支持学习的各类活动和资源,而教学指的是由学习者以外的人组织的、指向特定目的的活动。显然,教育的外延要比教学的外延宽泛得多,教育包括了教学,即教学是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教学技术是教育技术这一广义概念的一个子集。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门学科或者领域的定义,教育技术比教学技术能更好的描绘出领域的现状,涉及更广的范围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theory改为study 研究(study)指的是超越传统研究(research)意义上的知识收集和分析,它包括量的研究、质的研究以及其它形式的研究,如:理论化的分析、哲学化的分析、历史调查、开发项目、故障分析、系统分析和评价等。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专业领域,需要不断地以“研究和反思性实践”来建构其理论体系。

(3)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改为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ECT2005年定义将94定义中的五大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整合为三大范畴(创设、使用、管理),这三大范畴形成一个统一的、互相衔接的整体,而评价贯穿于整个过程中。

05定义中的创设代替了设计、开发,创设包括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用来设计、开发有效学习必需的材料、扩展资源和支持条件,也包括了设计、开发。创设是一种比设计、开发要求更高且具创新含义的过程,更能表达21世纪人们对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

05定义中用一个较简单的词using(使用)代替了utilization(利用),“使用”这一术语是把学习者引入到学习环境与资源中去的理论与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应用解决方案去解决问题,而且“使用”包括了利用、推广革新、整合、制度化等,范围也比“利用”更广。 05定义中把management换成了managing,“managing”是动名词形式,包含管理的过程与状态双重含义,而“management”是名词形式,表达的只是事物的一种性质或状态,因此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

05定义中将评价职能整合在创设、使用、管理三个范畴中,不再被列为一个单独的范畴,对领域的职能的描述更加广泛,使其更加有弹性。05定义中认为每一个范畴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且实际上都包含有评价,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将评价过程融入创设、利用和管理之中了。

2、 05定义中新增的内容

(1)practice前加了限定词ethical 一般把ethical译为“符合道德规范的”, 强调实践应该合乎道德规范。这一限定词第一次出现在定义中,说明人们开始反思教育技术中的规范性问题,反思教育技术的应用是否对社会有价值和特殊贡献。在教育技术领域中关注道德规范的论题将会越来越多。道德规范不只是“规范”、“期待”或“新的规范”,而是教育技术实践的基础,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缺乏道德规范的考虑,教育技术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教育技术实践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两个目的:facilitating learning 和improving performance 05定义中目的的表达比94定义更具体,94定义中只是笼统地讲:for learning, for learning 与facilitating learning意思相近,但05定义中增加了提高学习绩效(improving performance)这一目的,运用教育技术能更有效的学习,提高学习绩效。在04定义中,学习绩效是指学习者能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对于教育技术而言,“提高学习绩效”就意味着对效力的要求,对学习效率的追求,以更少的时间、努力和耗费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学习绩效的提法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强调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对学习绩效的关注也使得教育技术更加联系现实世界,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教育技术的目的从为了促进学习扩大到便于学习和提高学习绩效。

(3) process和resource前增加了限定词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05定义中过程和资源前加了修饰词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说明新定义更加强调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性与合适性。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性是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也是教育技术区别于其他教育领域中过程与资源的本质所在。定义中的“技术性的过程”是指基于有价值的目标的研究过程、反思性的实践过程。“技术性的资源”主要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各种媒体(硬件与软件)。同时,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还应是合适的,即必须注意到学习者、教育者、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学习资源等的具体情况。“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的应用要想取得好的效果,一定要注意合适性问题,遵循“最佳使用”原则。 3. 定义所处背景与条件不同

(1)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94定义主要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辅;而05定义主要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2)技术基础不同:94定义时,网络技术、网络教育刚刚起步,对人们来说比较陌生;而05定义时,网络技术、网络教育已经飞速发展,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3)问题的提出不同:94定义时,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有很大的向往,对其抱有很大的期望;05定义时,经过10年的发展与大力投资并没有取得人们所期望的结果。

3、AECT2005定义的思考

在对05定义理解的基础上,下面简略阐述从05定义的理解中得到的一些思考。

教育技术新定义的引进应该本土化,即应该符合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05定义是建立在对一系列新现象、新理论、新技术、新实践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后得出的,也是对美国教育技术发展新动向的总结,代表了美国的发展水平。我们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但同时也要深入研究我国的实际情况及本民族的社会文化,探讨出适合自己的定义、理论、实践,从而更好的指导和促进我国教育技术。总之,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引进和消化这个新定义。

要加强从业人员及使用者其中包括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学生的道德规范。新定义中首次提出了道德规范,极力强调了道德规范。教育技术是一门职业,既然是一门职业,就应该有从事该职业的道德标准及基本的职业道德。其实,教育技术也具有双重作用,利用得当,可以极大地推动教育改革,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极大贡献;利用不当,可能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劳民伤财,甚至可能成为犯罪的工具。在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中,有些“技术至上者”一味追求技术的先进性,求新、求时髦,而不考虑它的实用性及当地的实际情况,结果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给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本人认为我国的各级教育(技术)管理部门及组织有必要制订并实施教育技术专业道德规范,加强行业伦理道德规范。

教育技术过程与资源应该是合适的。在实践中,教育技术的使用要和实际的教学目的、教学环境、学生情况等具体的情况相结合,而不是为了追求花样、形式使用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的情况,如重视教学形式,忽视教学效果;重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忽视教学理念的建立,其实质是“换汤不换药”;注重硬件设备的置备,忽视软件资源的建立及人员素质的提高,由此造成很大的浪费,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人力),以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实施和选用合适的教学目标、策略、内容及教学媒体。

要树立教育技术的绩效观。做什么事都要讲求效率,讲求投入与产出,教育技术也不例外。如果不讲求效率,则很难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于其学科的发展。最近几年,由于对教育技术的重视以及新技术的向往,人们对网络教育、网络技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其中也包括人力的投入,但却没有取得与投入对等的产出,更不用说大于投入的产出。所以要重视对教育技术高成本投入的分析,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教育技术的绩效水平。

总之,我们应该透彻的理解05定义、把握它,以期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起到一个好的指导作用,但应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当然,教育技术的定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AECT05定义并非是完美无缺的金科玉律,定义也不会停滞不前,随着教育技术的向前发展、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教育技术定义的表达也会越来越完善。

以上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提供的5篇《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教育技术心得体会【优秀4篇】02-25

2022年七一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精选6篇)10-02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精选9篇】11-16

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5篇)09-30

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优秀10-14

关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优秀509-27

大一思政课心得体会【精选7篇】10-14

新兵入伍心得体会(最新5篇)10-10

强军兴军心得体会(4篇)10-09

个人自我检视剖析材料5篇10-20

158 9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