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优秀6篇)

2024-01-20 02:48:56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这里是勤劳的编辑帮大家找到的《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优秀6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篇一

这节课我准备了很久,他是六年级上册书中第一篇说明文,所以一定要上好。幸好在此课之前,我专门讲了关于说明方法方面的知识,学生掌握的还不错,我认为这一步设计的很有必要。

今天把课上下来,回来躺在床上回味起自己的教学过程,还真想出来东西来。这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生字词,理解段落大意及结构,总揽全文,弄清主题“只有一个地球”,当我问到同学们“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时,学生基本只回答出一点“人类无法移居”。“自然资源有限”却怎么也找不到。备课时我认为这一点是简单的便没有做较多的考虑,一时便不知道怎样去引导,于是情急之下就直接说出了答案。回来之后想了想,应该这样去引导:“人类为什么会有移居其他地球的想法?”

生:“那是应为地球无法生存了。”

师:“为什么地球上无法生存了?”

生“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了。”

师:“为什么会枯竭呢?”

生:“应为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顺其自然的就引导出来了,当时怎么就没想到呢?又让学生少了一次思考的机会。

从这件事中我得到一个经验教训:不可高估学生,备课时备学生是很重要的。另外,课堂应变能力也要加强,这些都需要我们在课下踏踏实实的钻研教材,吃透教材。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篇二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社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整篇文章条理清晰,说服力强。由于是说明文,文中用了不少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地球资源的缺乏和不能移居的事实。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由于这些数字的庞大、例子的遥远,仍然感觉很抽象。这时,我就采取列举实例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如,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来说明地球的渺小:“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粲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学生看了以后一脸茫然,不能领会到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我就举例子告诉他们,如果把光明小学的操场比作宇宙,那么地球就相当于操场上的一粒尘土。这下子就形象起来,学生们就能领会到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

又如,课文第六自然段通过列数字告诉我们人类无法移居的事实:“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别的星球上去。”学生对40万千米的概念很模糊,我就告诉他们地球离太阳是1。5亿千米,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这么一估计,40万千米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这么一举例,学生们恍然大悟,一下子都明白了。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篇三

《仅有一个地球》是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说明文。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可是许多人对地球了解甚少,不注意保护它,这篇课文就告诉我们这个地球是怎样的,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它两个问题。课前,结合新课程理念,经过反复的思索,我给这节课定了一个指导思想: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主角,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方法。所以,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一是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资料;二是团体交流读书心得;三是引导学生将自我的独特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下来。上课时,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我努力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一,做平等的合作者。课堂上,我全身心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齐交流,一齐活动,真正充当一个平等的合作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一齐共建一个欢乐,和谐,发展的课堂氛围。

二,摒弃烦讲冗析,环环紧扣的教法,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整篇课文我只提了"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心境怎样"这个问题贯串课堂始终,它直接触动了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的内心感受全部引发出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篇的效果。这个问题的空间很大,学生完全能够展开自我的想象,用自我的心灵去体会,真正当家做主"。

三,体现以读代讲的特点。我把很多的时间都让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去研读,去品味,自理解,去感受,去跟文本进行个性化的对话,我只在必要时给予启发或点拨,努力体现以读为本,以读悟情这一阅读教学读的本质特征。

四,以感情为主线构筑对话的流程,努力避免常识课的嫌疑。语文课中"知识和本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不错的平台,俗话说动人心者,莫不动于情,课堂上的40分钟是教师活力燃烧的岁月,教师教学不仅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活动。所以在课堂上,我一方面努力让自我的语言充满美感,让优美的语言传达语文的美丽,使学生自我与语文殿堂更接近;另一方面,经过充满强烈抒情色彩的导语创设情境,使学生沉浸在对地球真挚的爱和对人类的'忧患这种完美的情感之中。

五,对课文语言进行必要的咬文嚼字和字斟句酌,努力烹制出一堂语文味十足的课。如"生态灾难"一词,虽然平平淡淡,貌不惊人,但却写尽了"仅有一个地球"的全部忧患和震憾,如果不加品味,其中的信息,形象,情感,意蕴难以生成,怎样品味我先是让学生说说自我了解的某种生态灾难,然后声情并茂的朗读每一天发生在我们地球上的污染数据,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字,词,句,篇将语文和人文牢牢地粘在一齐,还有最终设计让学生动手写感受的环节,以促进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提高语言实践本事。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能因为强调了人文性,就淹没了工具性;也不能重视了工具性而放弃人文性。语言文字是文化载体,在教学过程中,仅有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语文,使用语言,才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使情感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篇四

我对我校确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十分赞赏,故此,我就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运用该教学模式。为了是我校的这一教学模式能够达到进一步的完善,我也用心作积极的探索。为了响应学校关于“教学模式推广”的安排,这节课,我运用这一模式,讲了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总的感觉是比较成功的。具体讲,我觉得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我充分运用“先学”,激励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为了使“后教”这一重要环节得以顺利进行达到高效教学之目的,我适时的补充有关知识:我国的森林资源危机及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出示我国生态环境的几个数字及我国主要资源的排序,这更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的意义了。

二、在“当堂训练”这一检测“先学后教”这个模式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中,我设计了“既然地球那么容易破碎,地球上的资源又是那么有限,这个星球不行,我们就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吧!行吗?”这时学生在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同时自然地引用课前阅读的资料故事发散地从我们身边环保、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本节课的成功,绝大因素是自己在探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成功。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篇五

一、精选训练点

一篇课文就是一个语言文字的大千世界,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各种语言现象无处不在。在讲课时,我们不能贪多求全,词词讲,句句说,这样会违背学生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破坏课堂教学有限的容量。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主导全都渗透在语言文字里,对语言文字训练越准确,对文章主旨就把握得越深刻。《只有一个地球》在讲地球的美和小时,把地球比作一叶扁舟,我选择“扁舟”一词作为训练点,让学生通过这一比喻,明白地球像一叶小舟行驶在茫茫宇宙中,而这叶小舟上载着60多亿人,人类的安危全系于这叶小舟,如果人类在这“生命之舟”上任意破坏,后果则不堪设想。地球这个生命之舟将不复存在,而人类就更无处容身了。从“扁舟”这个词中,我们不难看出地球的“飘摇不定”,从中体会出了地球的容易破碎。因而人类更应该精心保护地球,对这一讲词语的深刻领悟无疑为课文中心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巧设训练法

课文讲到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时,为了淋漓尽致地揭露人类给地球造成的危害所在,我从“一系列”这个词着手分析,什么叫“一系列”就是连锁反应,体会生态灾难的危害所在,从而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燃眉之急。

我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句子的练习,以此来体会用词的精妙所在:我是()资源,()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可是,由于人类的破坏,我()不能再生,()造成()生态灾难。如()()。这样的练习多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模式,学会使句子的表达更具体生动。此练习答案的多样化无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精选片段练读

课堂上让学生比赛读书,让学生替老师比赛读,让课堂上生动活泼,趣味盎然,通过读洋溢着师生情,形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情生趣,趣激学,在师生比赛读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练习读-壶知道§www.huzhidao.com 书十分投入,其表现欲、好胜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不知不觉中,课文读得流利了,读得有感情了。

我们平时有效实施语言文字训练,需要扎扎实实体现在每一课的教学中,使学生领会其博大精深,进一步发展祖国的语言文化。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但具有人文性,而且具有工具性,不失“语文味”,这将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篇六

一堂阅读课,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我觉得一堂成功的阅读课应该让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应该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生命激情。让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生命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有关环保话题的课文。在重点段落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指导学生阅读这种方法,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字。比如课文在描写地球遭受破坏的文段,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对小学生来说过于理性了,于是我就精心地组织了一段教师旁白叙述,加上震撼的音乐。这些地球遭受破坏的镜头,我希望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还有这些极具震憾的音乐能带给学生心灵的一些冲击,我希望能够借助形象来激发情感,在情感的陶冶中使学生产生联想。

此时此刻,在学生的心目中,地球已经不再是地球,而是一位可爱、可亲、无私、慷慨的人类的“母亲”。随着对话的深入,沟通的拓展,后悔的心情产生了,心痛的感觉找到了,幡然醒悟的滋味尝到了。

这节课,我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主体内化,主体自悟,激发了孩子的情思。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球母亲”的怀抱时,他们的自由天性舒展了,他们尽情地诉说着自己对“地球母亲”的心声。一声声、一句句饱含真挚感情的话语,多么令人心酸,扣人心弦。那不是仅仅用语言在说,而是用心在说,用情在说,用自己对“地球母亲”全部的爱在说。

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是一个重大的转变,教师从讲坛走下来如何面对学生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我们深知,作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修养和学识,还要具备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不是机械控制,不是越俎代庖,重在激励,妙在点拨,贵在引导,使整个教学过程收放自如,快慢有度,动静有节。可是在现阶段,如何控制学生小组讨论的节奏,如何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更广阔的思维,如何对学生的活动收放有度,如何对学生的思考评价到位,以及如何协调资源的大量、多样化掩盖分析思考过程的矛盾等这都是我所疑惑的问题。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优秀4篇】02-06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优秀4篇02-05

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01-29

六年级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优秀10篇11-17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优秀5篇】10-20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优秀5篇10-11

《只有一个地球》教师教学反思优秀9篇09-29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优秀7篇)07-02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优秀6篇】06-28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最新5篇)01-23

157 39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