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祝福妈**一句话(优秀6篇)

2023-11-09 14:43:09

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妇女节祝福妈**一句话》,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离骚全文 篇一

关键字:黄离骚;屈原;心路;求索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185-02

《离骚》在汉王逸的《楚辞》中被列为《离骚经章句第一》,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能被称为“经”的作品并不多,《离骚》作为其中的一部,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同《楚辞》中其他诸篇不同,展现了作者屈原的一段十分曲折的心路历程。

对“离骚”二字的解释历来有许多种说法。但就时代而言,汉代与屈原所处时代相距不远,应该更准确些。刘安的《离骚传》中的解释是:“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的《离骚赞序》中则言:“离,犹遭也。骚,愁也。”个人比较能够接受班固的说法。“离,犹遭也”,在《九歌・山鬼》中最后一句:“思公子兮徒离忧”可以作为旁证。

对于《离骚》的创作时间,学者们也提出过诸多观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这篇长诗是作于屈原政治失意之时,当时屈原极有可能是被国君放逐,去国怀乡之际,自然是满心忧愤,这与题目也是相符的。

屈原创作《离骚》的具体地点现在已很难考证,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于它的阅读和理解,因为大体的范围还是能确定的。《渔父》中说:“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离骚》大概也是屈原在江潭泽畔行吟所作的。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曾赞道:“不有屈原,岂见离骚。”《离骚》作为屈原自由创作的诗歌,比起《九歌》以及《九章》中的某些篇目,更带有一定的传记色彩。开头他就很自豪的宣讲他的家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他是高阳帝的后裔,伯庸的后代,是楚国国君的宗亲,身体里流着贵族的血液,这还不算,他出生的时辰又恰好是寅年寅月寅日,这个据说最“宜男”的日子,上天一定是给了他特殊的眷顾。他的名、字也是极好的:正则、灵均,他不但“内美”,还有“修能(态)”,他又爱好那些象征着高尚德操的香草,把它们披挂在身上,这时的诗人该是多么的自信!他想把才能发挥出来,辅弼国君,“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以及类似的其他两句,并非是消极的感叹岁月易逝,而是对于自己和国君的积极督促:“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从“昔三后之纯粹兮”到“路幽昧以险隘”,是对历史上明君与庸主的叙述,用以劝导国君。他的做法完全是为了国家,为了王事,虽然明知道可能招来祸患:“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后面的“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也是这个意思。但是国君还是被谗言所蒙蔽,他自然十分伤心的把这件事比喻做情人间的背离:“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灵修”的变化让他痛心,下面又以香草为喻表达这种情感,就像他种了好多香草,可全变成恶草了:“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有学者以为此句喻所培养之人才变质,成为奸邪之徒,但我却觉得从前文的香草之喻中看不出培养人才的意思,而且后文中也找不出相对印的地方。《离骚》中香草是诗人自身气节及人格的象征,此句我的理解是诗人感叹自己如种香草一般希望用自己的高尚情操及政治见解影响国君,如果仅仅是没有效果,如草全部枯萎,还不值得如此痛心,但最糟的与其希望相反,国君听信谗言,由以前的信任变为猜疑,把他放逐了,并且任用奸佞,所以下文对于众人,即国君身边的奸邪小人的斥责。

从“众皆竞进以贪婪兮”直到“固前圣之所厚”,作者反反复复的对奸邪小人的丑态进行斥责,对“灵修”也略有微词,但他仍然再三的高吟出自己的理想,愿意为这理想献出一切。如果要从离骚中选出一节来作为屈原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风格的代表,我觉得非此段莫属。他指责那些小人的嫉妒,把他们比作一群坏女人,他们背离了做人的正确方向,而自己同他们这些人是格格不入的,这也是他们迫害他的原因。但他不会因为这些小人的存在就改变自己的信条,他要依从彭咸的遗则,先辈圣贤所推崇的道德,即使因此而遭受更大的不幸也在所不辞。这里反复的激扬的抒情,实际上是诗人心里反反复复思索,辗转苦闷的真实反映。他心里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自己那些小人的卑劣行径,也实际上在再三的问自己的心:是否要改变自己,但反复思量后每次的答案都是相同的,即使最严酷的惩罚降临在头上也改变不了他的初衷,这种执著是沉重而悲苦的,同时也是最伟大的。

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怀瑾握瑜的屈原面对国君的不信任还是有些迷惘,他怀疑自己以往的做法是否正确:“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他的反是对自身本性的一种回归,但他还是犹豫的,这里的“延伫”“步余马于兰皋兮”中的“步”,都是十分缓慢偏于静态的动作,也正说明了心中的踟蹰不定。他仍然是用香草作衣物,保持着自身的“修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他的话里仿佛是带着一种傲慢:世间其他的丑恶都与自己无关,只要自己的情操确实美好就足够了。但一句“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又透露了他心中的隐痛:他丢不下这个国家,这个尘世,他既不能选择远走他国,也无法做隐士,这就是他性格的悲剧所在。

在他痛苦之际,女寥椿挂责备他。女琳飧鋈宋,古来学者也有争论,有说是屈原的同胞姐姐,有说是妻子的,也有说是侍妾的,但不管哪种说法,她都是屈原至亲的女子,她对屈原的责备是极恳切的,她举出了鲧因直亡身的例子,又强调现实对于屈原的抵触,她觉得屈原的“茕独”是不应该的,是他痛苦的根源。“夫何茕独而不余听”,语气之诚恳可见,更何况又是“婵媛”诉说。她说的话同《渔父》中那位世外高人一般的渔父意思是一致的,但渔父毕竟只是个外人,她却是屈原的亲人,她了解屈原的脾气,知道劝告对他是无用的才会这般语重心长的责备他。从这一段的用词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屈原对于女恋男乃际鞘分理解的,但这些也无法让他改变,他依旧“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他不愿放弃,但在现实中一直碰壁,于是开始了天地间艰难的求索,这段行程从“济沅湘以南征兮”开始。

这次的求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陈词重华;游于天际;反顾求女。其实这里的求索是一种心灵的溯源,很大程度上是对前文中心路的一次重溯。“就重华而陈词”,重华即舜,舜是屈原心中贤君的代表,《涉江》中就有“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的句子。他的心思是被蒙蔽了的国君所无法理解的,只有诉与贤明的重华,这段里的诉说仍是昏君亡国亡身,明君振邦的旧事以及自己永不变的衷心,和前文中类似的手法没有不同的意义,只是对象不同,但这里向舜所说的也是他想告诉“灵修”的,由于前文已对这种笔法做过分析,在此也就不再赘言。

对重华说完了一直在心头萦绕的话,诗人又驾着虬龙与凤凰,“溘埃风余上征”,从九嶷山出发寻找神灵的世界,但这个世界他仍不能如意,羲和不愿为他稍作停留,雷神准备不足,帝阍不给他开门。他徜徉,延伫着,虽然这个世界无比的绚烂:“飘云屯其相离兮,率云霓而来御。纷匆匆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又有望舒,飞廉做跟班,他依然彷徨惆怅,感叹:“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不独人间如此,神灵的世界也一样,于是他只好又踏上征程。

失意的诗人想到了“求女”,关于求女,各家的说法更多,我认为最妥当的当是寻找志同道合的君子,但是这一过程同样艰难:宓妃美而无礼,傲慢好康娱,诗人难以接受;再次寻遍四极,看见恢佚女,虞之二姚,却无良媒,只能感叹。他心情变得更加沉重,无法忍受,只有请灵氛帮他占卜。

灵氛的卜辞似乎还是很让人宽慰的:“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灵氛同时劝导屈原:“何所独无芳草兮,而何怀乎故宇。”故宇简直坏透了,以浊为清,以臭为芳,甚至拿粪土装香囊,似乎是说:“还是离开本国,到别处去的好。”

求得吉占的屈原却犹豫了,他再次请巫咸为他降神,神灵的话同灵氛相似:“勉升降以上下兮,求榘镬之所同。”神灵还提到了说、吕望、宓戚的故事,并督促他:“及年岁之未晏,时亦犹其未央。”无非是催他早行。

灵氛和巫咸的卜辞在屈原心中又掀起一阵新的波澜,他想起了自己的遭遇,党人不谅,芳草化为萧艾,时俗流从。“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他也知道是不可留的,于是不再管他人,采下椒兰、揭车和江离,装扮自己,要“周流观乎上下”。灵氛也为他选下吉日。“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靡以为粮”,食物是如此的丰盛,“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行装也是极其富丽,可见对这次出游的重视。“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他真的要离去了,因为他与时俗实在无法相容。但这条路也是漫长的,越过昆仑,渡过天津,穿过流沙,又游于赤水,“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虽然“路修远以多艰”,经过了这么多路途,他的心情轻松下来,“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娱乐”,逍遥容与,他看到了光明而辽远的苍天,但此时他又一次犹豫了,“忽临睨夫旧乡”,这时不光是诗人,“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停下来,是走还是不走,大概诗人更倾于后者,而且从屈原的一生来看,他选择的是后者,虽然这条路意味着痛苦和无奈。

楚国对屈原来说不仅仅是祖国,更是其宗族所在,是他心理上的依托,这种血缘的亲切将他紧紧地植于这块土地,正如他所写的橘树:“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一志兮”。但是战国的纷争中有识之士往往会四处游走,以求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才能,像苏秦说六国,乐毅入燕,范雎相秦,都是这类情况,在本国不得志,便离去,到他国从政。屈原也是有学有志,却在政治上不得志,他完全可以去国他就,但他对楚国的感情又强烈抵制着这种选择,去留之间,矛盾,踟蹰,但他最终选择了留下,“虽九死其犹未悔”,最后的“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看似决绝,但却正说明了对“故都”的深切感情,“将从彭咸之所居”一句仍是表其志――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心路征程,他的本心仍没有丝毫变化,看似无路,但他心里早已选择了自己的道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知是伟大还是悲哀。

《离骚》的行文是曲折反复的,所表现的心态也与之相映。其基调虽是沉郁,但却并不绝望,不像《涉江》中有“忠不必用,贤不必以”那样愤激决绝的话语,也没有《惜往日》中“惜壅君之不识”那样矛头直对国君的斥责,算得“怨而不怒”。笔者的能力有限,只能用拙劣的文字来分析屈子的大作,实在不恭,希望老师多多指正。

参考文献:

[1]赵奎夫著。《屈骚探幽》.巴蜀书社2004年版

离骚全文 篇二

汉代第一个对屈原及其作品进行研究评价的是淮南王刘安。刘安对屈原作品作过精深的研究,《汉书・淮南王传》载:“淮南王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这部《离骚传》今已失传,王逸的《楚辞章句》载班固的《离骚叙》中提到:“昔在孝武,博览古文,淮南王叙《离骚传》,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然泥而不滓。推其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在汉人眼里,《诗经》作为五经之首,是颇能表现儒家教义的经典,刘安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谈《诗经》和《离骚》的关系的。刘安指出了《离骚》兼有《国风》“好色”、《小雅》“怨悱”的特点,这一点极具开创性意义,突显了《离骚》等同于儒家经典的重要价值。作为把屈原的作品与儒家经典联系起来的第一人,刘安评屈骚确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太史公曾引用了刘安评屈原的话,突出了屈原的高尚峻洁的人格与怨悱之情。

两汉之际的扬雄,是一位辞赋家,也是一位经学家。据《汉书・扬雄传》说,扬雄以为“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创作了《反离骚》等赋体作品。《反离骚》的创作动机,是扬雄读《离骚》“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也就是说扬雄是感于屈子的悲剧结局,才产生了作《反离骚》以吊屈原的念头的。然而,扬雄的崇圣、尊经的思想观念,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对屈原行为方式采取否定的态度。《论语・述而》记孔子对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易・乾卦》说:“潜龙勿用”;《诗经・大雅・民》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因此,扬雄对屈原的以死报楚不以为然,“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汉书》扬雄本传)在《反离骚》中又谓“昔仲尼之去鲁兮,斐斐迟迟而周迈。终回复于旧都兮,何必湘渊与涛濑?”扬雄认为屈原应当怀瑾握瑜,效法孔子的榜样,“周迈”天下之后,“终回复于旧都”,尽其所能而有所作为。扬雄以圣人、经典为参照来论屈骚,可以说为汉代士阶层树立起一种新的处世原则。随着经学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日益加强,士人的角色、自我意识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他们必须承认现存统治存在的不可变更,并与之适应;另一方面,作为掌握文化知识的阶层,他们又试图参与政治,对政治、君主有所助益。扬雄重新审视了封建专制社会中的“士”的生存之道,承认士之“遇”与“不遇”的存在,面对“不遇”这种困境时,全身自守,等待“遇”的时机以实现人生的价值。

班固评价屈原及其作品的《离骚序》,见录于王逸《楚辞章句・叙》之末,其中说:“……且君子道穷,命矣,故潜龙不见是而无闷,《关雎》哀周道而不伤。……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亦贬(洁)狂狷景行之士。多称昆仑、冥阍、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谓之兼《诗》风雅而与日月争光,过矣。”班固不赞成的是屈原处浊世而自伤的行为方式,对他的才华与品格不无惋惜之意。他批评《离骚》有“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的缺欠,这也是他批评屈原的行为方式的依据。班固主要生活于明帝、章帝时期,他整理编撰的《白虎通义》,是一部诸儒讲议五经并由章帝亲自裁定正误的经学文献,其核心问题就是要树立君权,维护君权。在这种思想的约束下,班固信奉的只能是“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了,他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也就不能不囿于这一规范。在班固看来,屈原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国君的关系,“强非其人”,自然“非明智之器”,更谈不上“与日月争光”了。

《离骚》高中课文原文 篇三

1.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没想到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官。贬黜我是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啊,给我加罪是因为我爱好花香。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丧。始终不能明了我心迹啊,我怨恨我那君王过分荒唐。众女子嫉妒我长得美貌啊,放出谣言说我行为放荡。本来世俗就崇尚投机取巧啊,任意而为将规矩背向。违背准蝇而追求弯曲啊,竟相把苟合奉迎作为榜样。忧闷失意啊我孤独彷徨,忍受着此时的穷困我好不心伤。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雄鹰和凡鸟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方枘圆凿自然不能结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忍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强加的罪过又将耻辱品尝。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啊,古圣先贤都认为应该是这样。

2.真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徘徊傍徨。转过我的车子返回原路,好在我虽然迷途却并没有失去方向。赶着马车来到长满兰草的水边啊,奔驰后休息在长着椒树的山岗。为君分忧反受指责啊,我退隐山林整理我当初的衣裳。裁剪荷叶做出我的上装啊,连缀花瓣做出我的下装。不了解我的心意也就算了啊,只要我的本心确实善良。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将我长长的佩带延长。清香和污臭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没有毁伤。忽然回过头来放眼远眺啊,看到了辽阔大地的四面八方。我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浑身上下散发着阵阵清香。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啊而且****.肢解我的身体我也不会变心啊,又有谁能改变我的志向?

离骚全文 篇四

关键词:离骚;离忧;别愁;离骚经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72-02

一、引言

《离骚》作为重要的楚辞代表,历来被广大的学者所重视。对《离骚》题目的解释是对理解整个作品主题和感受作者的情感有重要的作用。周建忠先生的《题义解说类览及反思》列举出了27种,主要有:“离忧”说、“遭忧”说、“别愁”说、“牢骚—曲名”说、“离歌”说、“离间之愁”说、“出走”说、“图腾鸟悲歌”说、“离开王室”说等。除此之外,在龙文玲《

二、《离骚》题解对于研究《离骚》的重要作用

上述观点似乎都很有道理,且分类也较为明确。但从古至今《离骚》题解呈现出百家争鸣,纷繁复杂,分类零散,个别观点过于新颖独特。而《离骚》题解对于研究《离骚》有重要作用。基于以上资料加以我自己的观点,分为以下十六类:

(一)“离忧”说。此说本原自淮南王刘安,“离骚者,犹离忧也。”后被司马迁《史记·屈原传》:“离骚”者,犹离忧也。慅与骚亦同义。我认为这其中包含陈元胜得“离别之忧愁”说。陈元胜认为司马迁“离忧”说确应理解为“离别之忧愁忧思”。

(二)“遭忧”说。班固曰:“离,犹遭也,明已遭忧作辞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屈原列传》曰:“离骚”者,犹离忧也。此于骚者与忧同部得之。骚本不训忧,而扰动则生忧也。故曰犹。

(三)“别愁”说。与“与愁”告别应该是一类的。“别愁”最早由王逸提出,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已放逐离别,中心愁思。”“与愁”告别出现于钱钟书《管锥篇》:“盖离者分阔之谓,欲摆脱忧愁而遁避之。”

(四)“楚语”说。项安世《项世家说》:“楚语伍举曰,徳义不行,则尔者骚离,而远者距违。”韋昭注曰:“骚,愁也。离,畔也。盖楚人之楚语,自古如此。屈原《离骚》,必是以离畔为愁而妇之。”王应麟《困学纪闻》:“《楚语》伍举曰,徳义不行,则尔者骚离,而远者距违。伍举所谓骚离,屈平所谓离骚,皆楚言也。”杨雄《畔牢愁》与《楚语》注合。

(五)“牢骚—曲名”说。我认为“楚歌”说,“离歌”说应是它的一部分。游国恩在《楚辞论文集》:“我以为《离骚》可能本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何剑熏《楚辞新诂》:“离骚为楚古曲名。‘离骚’得声转为‘牢愁’。”关于“离歌”说,在浦江清《祖国十二诗人·屈原》说:“离是离别,骚是歌曲称,离骚就是离歌。”关于“楚歌”说,张中一认为,“骚”为楚方言,乃“歌曲”之意,则“离”也一定是楚方言,“离”的本义是“楚”,《离骚》乃《楚歌》,是战国晚期楚国流行的歌曲。

(六)“牢愁”说与“多重牢骚”说。姜亮夫《屈原赋校注》:“韋昭以牢骚释牢愁,牢骚亦即离骚声转,今常语也,谓

心中不平之意。”

(七)“忧愁”说。其中含有“去留之愁”说、“陈述忧愁”、“怀着忧愁”。这几种说法都是把“骚”解释为“愁”的意思。但关于“离”的解释较多,孙文流认为,离骚乃同义复合词,为“忧愁”之义。赵步杰训“离”为就或怀。杨柳桥认为,“离”字有“发抒”、“陈布”的意思。钮国平认为:“离,去也;”。正是于“离”字有不同理解,所以有了这些关于忧愁的不同说法。

(八)“三重涵义”说。李玉《楚辞笺注》:“骚乃文章之名。若离之为解,有隔离、别离、与时乖离三义。”然后分别对三种“离”做出了解释,就骚解骚,方知作者当日名篇本意。

(九)“离开”说。其中包含了“离绝逍遥”说、“出走”说、“离开王室”说。廖季平《六译馆丛书·楚辞讲义》中说道:“离骚,谓离即离绝世俗,以骚为逍遥之合音。”陈修认为,离骚即骚离、距违、去违、违去、出走。黄崇浩认为,“离骚”即是“被迫”离开骚乱的皇室。

(十)“离疏”说、“离间之愁”说。顾天成《离骚解》:“忠臣亦然,惟其不忍离而不得不离,无所控诉,作此以告天下后世,明臣道之变,故以离篇名。”

(十一)“别离”说。汪瑗《楚辞集解楚辞蒙引》:“篇内曰余既不叹夫离别兮,伤灵脩之数化,此离骚之所以命名。”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卷一》:“离,别;骚,愁也。篇中有余,既不叹离别语,盖怀王时初见斥疏,忧愁幽思而作也。”

(十二)“离隔扰动”说。戴震《屈原赋注·屈原赋音义》:“离,犹隔也。骚者,动扰有声之谓。盖遭馋放逐,幽忧而有言,故以离名篇。”钱澄之《屈诂》:“离为遭,骚为扰动。扰者,屈原以忠被馋,志不忘君,心烦意乱,去往不宁,故曰骚也。”

(十三)“离别骚臭”说。由钱玉趾在《诗题新解》中提出。

(十四)“琴骚”说。郭祥贵提出。

(十五)“太阳之歌说”。龚维英。

(十六)“图腾鸟悲歌”说。台湾学者。

(十七)“独受祸难”说与“遭遇蹇难”说。李炳海。

(十八)“本为帝舜乐歌”说。黄灵庚。

最后的五种除了在《题义解说类览及反思》与《

上述观点中,我赞成司马迁的观点。班固、王逸等都只说出了《离骚》题解的一个方面。司马迁曰:“离骚者,犹离忧也。”这个解释的范围很大,几乎涵盖了后代学者的许多说法,同时也道出屈原做《离骚》时的心情,点出了《离骚》写作的背景。最早对《离骚》做出题解的当为淮南王刘安。周建忠先生列出的“离忧”说,认为此最早为刘安提出,后经司马迁采纳写入《史记》当中的。刘安做《离骚传》,在《离骚》命名中只出现过《离骚》与《离骚经》的两种形式,没有其他的“传”与“笺”的说法,故此《离骚传》就应解释为对离骚的解说,因此作为对影响作品理解和作者思想的题目来说,肯定是非解释不可,由此可知“离骚者,犹离忧也“应最先出自刘安,而被司马迁接受。

在分析司马迁、班固、王逸及许多学者都同意司马迁关于把“骚”解释为“愁”的看法,只是在对“离”的看法上多有分歧。如有班固“离,遭也”、王逸“离,别也”及李陈玉的“别离、隔离、与时乖离”等。在何剑熏《楚辞新诂》中提出:“《离骚》:剑熏按:“离骚”二字,司马迁释为“离忧”,班固释为“遭忧”。实同。因两人俱以“离”同“罹”。王逸释“离”为“别”,其误甚明。”都可以看出司马迁与班固观点相近,且“忧离”说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所以我认为后来的众多解释都是史迁说的一个发展而已。

在《离骚》题解中存在着《离骚》与《离骚经》的问题。王逸最早提出《离骚经》,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已放逐离别,中心愁思。”“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意焉。”其后罗壁《识遗》中曰:“离骚怨而实忠,所以骚名经”。关于《离骚》题目中“经”字共有两种解释。第一为《离骚》地位重要,尊之为经。洪兴祖《楚辞补注》:“古人引离骚,未有言经者。盖后士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第二是汉代注释体例,如姜亮夫《楚辞今译讲录》:“然而朱熹注本,除“经”字外,在《天问》《九歌》以下各篇都冠以《离骚》二字。用经字的主要是总结性的篇章,这是汉儒注释的体例。”综上,我认为并没有《离骚经》的说法,是后人自作之题,正如朱熹《楚辞辩证卷上·离骚经》:“离骚经之所以名,王逸以为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已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经进。经,讽谏君也。此说非是,史迁、班固、颜师古之说得之矣。”由此可知“经”字乃后人加之,非屈原自题也。

三、结语

总之,我们可以看出“离骚”两个字的解释非常之多,但有些观点过于新颖,或是理由非常牵强,且有些观点离文本太远,没有体现出题目对文章的统摄作用,所以我认为司马迁的观点是最符合《离骚》本身的。只有真正能概括整部作品内容与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题解,才能算得上是最合适的题解。

参考文献:

\[1\]周建忠。《离骚》题义解说类览及反思\[J\].济南:文史哲,1996,(1).

\[2\]龙文玲。《离骚》解题: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J\].桂林:广西师范学报,2005,(1).

\[3\]姜亮夫。楚辞今译讲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离骚全文 篇五

关键词:发愤著书 痛感之美 《楚辞》

一、引言

《楚辞》中收录了屈原的传世之作,还选录了宋玉、贾谊等人的辞赋。两汉文论研究的特点是强调文学和政治教化的关系、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侧重于探讨文学的外部规律。其中,儒家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文艺思想的基本纲领表现为“文学人心治道”的“诗教”公式,注重于阐述文艺和现实、文艺和时代的关系,并明确提出了美刺讽谏说。尤其是对《楚辞》的文论批评,从刘向、司马迁再到扬雄等诸多评论家的文论思想中,深刻地归纳和总结出文学创作与现实之间的审美距离――在乎“痛感之美”。

笔者从《楚辞》的研究文论中,找寻“发愤著书”思想的成因。并通过自汉代以来文学大家对“发愤著书”创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来论述古代文论所推崇的“痛感之美”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二、两汉《楚辞》的文论研究

《楚辞》收录了屈原的全部传世之作,还选录了宋玉、贾谊等人的辞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裒屈宋诸赋,定名《楚辞》。自刘向始也。”汉代的《楚辞》研究包括注释训解和作家作品评论两部分。其中,刘向、司马迁和扬雄、班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的评论有代表性。通过评论,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文艺思想成为汉代文论的重要内容。

最早对屈原和《楚辞》作出评价的是贾谊(公元前200~168)。他在《吊屈原赋》中充分肯定了屈原的为人,赞扬了他不向黑暗现实妥协、不与馋A小人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继贾谊之后从儒道结合的角度,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全面评论并给予了极高地位的是淮南王刘安。据班固《离骚序》中的引用,联系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可知,刘安所作《离骚传》前有叙,对《离骚》作了重要评论。刘安认为,《离骚》可与儒家经典相媲美,兼有“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的特点;指出屈原虽处浊秽之中,却能泥而不滓,保持品德的高洁。除此之外,班固在《离骚序》中记载:“淮南王安叙《离骚传》,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然泥而不滓。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在《史记・屈原传》中有云:“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由自己的身世而联想到屈原的为人,又“未尝不垂涕”。由阅读中的情感共鸣进入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理性思考时,司马迁对屈原高洁的人格――“志洁”“行廉”和《离骚》的思想成就――“明道的之广崇,治乱世之条贯,靡不毕见。”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其艺术方面,司马迁更是毫不吝惜地评价说:“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三、从《离骚》到“发愤著书”思想形成

仰望《离骚》在古代文论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司马迁认为,屈原心中有“忧愁幽思”之怨,就在于《离骚》是怨愤的产物。正所谓“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者,犹离忧也”。

不禁让人想起屈原的生平和创作实际。屈原曾谈到自己的创作是“发愤以抒情”(《惜诵》),这种怨愤不只是一己之情绪,而是一个“志洁”“行廉”的正直诗人对不合理的现实发出的沉痛抗议。由于政治抱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诗人便愤而著书,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抒其愤”。

司马迁因替李陵投降匈奴一事辩解而获罪,遭宫刑。出狱后,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不巧巨著《史记》。《史记》有云:“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h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亦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通过司马迁的真情抒发,可知司马迁不再把文学创作视为美讽刺喻的工具,而是把文学当成抒泄愤懑,实现作家社会抱负的途径,这显示了司马迁不同于儒家教化中心论文艺观的进步性。

汉代批评家通过对屈原及其创作的评论,奠定了“发愤著书说”在文论史上的重要地位。把怨愤之情视为文学创作灵感的源泉,把“发愤著书”看作文学作品取得艺术成就的必要条件,由司马迁引发,并由历代批评家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论家刘勰认为,“‘志思蓄愤’是为情而造文,其楷模《风》《雅》”。刘勰在其文论思想中一直推崇和强调的是“为情而造文”,而非“为文而造情”,他主张,只有发自真情实感的文墨才会成为经典,只有自然流露的情感才是艺术创作永恒的源泉。而内心的激愤和不平更是诗人或创作者经历了人间疾苦、世间百态后所积淀的真挚情感,也是取得艺术成就的关键。到了唐宋时期,“志思蓄愤”的创作思想达到了普遍共识。李白的“哀怨起骚人”(《古风》其一)、韩愈的“不平则鸣”(《送孟东野序》)以及“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荆谭唱和诗序》)、欧阳修的“穷而后工”、王安石“诗三百,发愤于不遇者甚众”(《书李文公集后》)。刘禹锡也曾指出,“发愤”之作的艺术成就,不仅取决于艺术家,而且与读者接受心理中有无“遭罹世故”的愤懑之情有关。总之,“愤”不仅是创作的动力,而且“愤”这情感本身就是抒情写意作品的原料和养分。

到了明清时期的小说批评家又对此理论有了新的发挥。其中,文论家李贽继承了司马迁以来关于“发愤著书”的文论思想,又有新的发展。他认为,真正的文学家,他不止为一般怀才不遇的文人鸣不平,而敢于替啸聚山林的反叛者说话,此“愤”义为更大的正义性,这种正义的情绪充满于作品中,必然具有更大的审美感召力。

四、“痛感之美”的心灵呼唤

1.何为“痛感”

文化学者李泽厚先生于1985年春在一次题为《中国的智慧》讲演中提出了“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这两组相对的概念范畴。他认为,“乐感文化”是中国文化心理不以另一个超验世界为指归,它肯定人生为本体,以身――心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为理想、为目的。《论语・学而》的首章就向我们昭示了一个乐感的存在,引导我们去过一种内心充满喜悦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就是“乐感”的生命存在方式。它向我们揭示了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层精神:乐感文化。

乐感文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实用理性。由此观之,中国人是最讲实用,最讲实际,最讲实惠的。这种讲实用,讲实际,讲实惠,使中国人具有了灵活变通的性格。正符合了儒家思想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中和之美”的精髓。

而“痛感之美”就像乐感文化中的一根利刺。以阵痛的方式迸发出思想力量的最强音。例如屈原用投江明志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终结自我的人生,用一种颓疾之美震颤出生命之花。像屈原、司马迁等诸多“发愤著书”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他们敏感地感受到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和权力。他们不谙于世故圆滑的做人秉性、他们不受控于“发乎情、止乎礼”的节制世界。跳出整个历史来看,他们追求的是彼岸世界的人生价值。用一种阵痛的代价告诉世人,彼岸的精神世界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应该向往和不懈追求的。

2.“痛感”所承受的生命之重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位巨匠似的人物――鲁迅,承载了中国人思想和文化的精髓。鲁迅用弃医从文的亲身经历,向世人宣告了他选择用“文艺”来承载中国社会几千来积压的“痛感”。《阿Q正传》《祝福》《药》,等等,嬉笑怒骂的笔锋无不戳痛了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的要害。“吃人的本性”“奴才心理”“铁屋理论”、以及“看客心理”,等等,都一针见血地雕刻出中国人人性之中的“丑态”“恶态”“病态”以及中国社会的“丑陋面”。有人说,在鲁迅的小说作品中,很难找到一个健全的人。在其笔下,孩子是羸弱的、不健全的,如《药》中身患痨病的小栓;妇女是受压迫、无知的,如《祝福》中的祥林嫂;知识分子是迂腐、麻木不仁的,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农民是被苛税、兵、匪、官、绅折磨的木偶人,如《故乡》中的成年闰土。可以说,这些病态的人物在生活中又处处可见,甚至被鲁迅先生精湛的雕刻功底刻画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一个作家,放弃了歌功颂德的笔法,放弃了迎合当政者心坎的大好前途,像一个精神斗士般地选择用生活中最写实、最丑陋的真实面来表现对社会发展、对人性启蒙的“大爱”。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扯开民族几千年遗留的“顽疾之痛”,这才是真的勇士。

这些敢怒、敢言的“勇士”,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意义。小到魏征的直言纳谏,迎来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大到一个鲁迅的出现,成为整个中国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民族的骄傲。他们正是用一种“痛感”的方式来唤醒身边人,用一种“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牺牲精神来启蒙麻木的民族,用一种“飞蛾扑火”“舍我其谁”的责任意识来担起整个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鲁迅曾说:“走人生的长途,最容易遇到的有两大难关。其一是‘歧路’。倘是墨翟先生 ,相传是恸哭而返的,但我不哭也不返。先在岐路头坐下,歇一会,或者睡一觉,于是选择一条似乎可走的路再走。其二便是‘穷途’了,听说阮籍先生也大哭而回,我却不像在歧路上的办法一样,还是跨进去,在刺丛里姑且走走。”(《两地书・二》)无论是“歧路”还是“穷途”,选择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鲁迅深信人生路途上选择的意义,他勇敢承担了自己的责任。在选择中,找寻人生的意义,在苦难中,感悟生命的价值。

回头再次观望,是否因为鲁迅用一种“扯痛”的方式表现中国社会的“丑陋”,我们就不欣赏、不接受他?恰恰相反,正是这种极端辛辣的笔触刺痛了中国人劣根性的麻木神经,正是一种“痛感”的呼喊唤醒了铁屋子里熟睡的愚昧之人,正是“痛感”所承受的生命之重的人生选择,让我们的民族在一次次的危难之际,转危为安。让我们的文化在思想的领地显得深邃、久远!

参考文献:

[1]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妇女节祝福妈**一句话 篇六

1、用心灵之纸,折成世上最美得康乃馨送给你的母亲,感谢她给予了你生命,并让你成为我的朋友,在妇女节来临之际,祝福你的母亲身体健康,万寿无疆!

2、天黑时才发现灯火是最美的;临别时才发现回眸的一瞬是最深刻的;失落时才发现朋友才是最可靠的;想你时才发现平淡的日子里,情谊最应该珍惜。妇女节快乐!

3、妇女节日到,送您三个朋友,一是幸福朋友,伴您快快乐乐笑脸甜,二是健康朋友,随您身强体壮到百岁,三是**朋友,伴您万寿无疆永年轻,祝妇女节快乐。

4、幸福无比、健康无比。

5、责骂中,总包含着爱;唠叨里,总透着关心;沉默时,总藏着挂念;举手间,总盼儿**;这就是母爱,母爱伟大,难以回报,唯有祝妇女节日快,健康**!

6、不论生活如何艰辛困难,不论外头如何风吹雨打,心里始终充满一片阳光,因为那里有我温暖的小屋,那里有我亲爱的妈妈。妇女节,祝愿天下妈妈健康快乐!

7、天地很大,我却走不出您的牵挂;世界很广,我却抛不开您编织的亲情网;海水很深,却不及您的养育恩。妈妈,千言万语在一躬,祝您节日快乐,还有我爱您!

8、衬托我,您的无私让我幸福生活。感谢您:母亲!

9、爱,是您不变的行动;我,是您不变的担心;岁月,不曾磨灭亲情;我知道,我的幸福来自于您的关心。妇女节到了,让我大声的说一声,妈妈,我爱你!

10、您没有百合花的香甜,却沁人心田;你没有牡丹花的笑脸,却夺目灿烂;您用一生的情感为我撑起温暖的蓝天,我愿用一生的爱放在你身边,妈妈节日快乐!

11、你长大了,母亲老了;你长高了,妈妈驼了;你懂事了,妈妈记不清事了;你事业有成想好好孝顺她时,她或许已走了。妇女节到了,珍惜现在,让母亲快乐!

12、种牵挂,不会随时光流逝;一种真情,不会随岁月变浅;一种关怀,不会随距离缩减。今天妇女节,换我来对你照顾:让你幸福满足吉祥安康!

13、岁月无情,鬓角斑白,你毫不在意,你只关心儿女是否如意;压力无声,脊背弯弯,你从不上心,你只在乎儿女是否幸福;妇女节,道一声:妈妈,您辛苦啦!

14、妈妈我感谢你赐给了我生命,是您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无论将来怎么样,我永远爱您,在妇女节,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15、雨天雪天,母爱时刻散发温暖。妇女节祝母亲健康百年!

16、生命中最温暖的地方在妈**怀抱里,在那里无论过去多少岁月我都不会长大。好想让时光暂停片刻,让我在妈妈怀里记住她不变的面容,牢牢地记到下辈子!

17、与我的成功同行的是您的默默付出,愿微风拂去您疲惫的容颜。与我的幸福同行的是您的慈祥微笑,愿我心底的爱您能听见。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18、妈妈,今天是妇女节,我太忙没有准备什么礼物给你,不过我已经给你的神州行充值一百元,你有时间就跟我通电话不要怕电话费多了,祝妇女节快乐!

19、帮妈妈做饭;2、陪妈妈说话;3、对妈妈说声“我爱你”。要是妈妈不在身边,短信告知妈妈,且用媳妇代替完成三件事。

20、如果最寒冷的是北极,那么最温暖的就是母亲的怀抱;如果最难看的表情是哭泣,那么最美丽的风景就是母亲的微笑;祝妈妈妇女节快乐,永远健康!

21、她打你,是因为爱你;她骂你,是因为疼你;她哭是为你,笑是为你,想的最多的也是你。她是谁?她就是妈妈。妇女节到了,别忘了向妈妈表达最真的谢意!

22、加点儿关心,添点儿开心,生活甜蜜更安心;加点儿孝心,添点儿尽心,生活美满更顺心;加点儿爱心,添点儿细心,生活幸福更舒心;妇女节,愿您如意吉祥!

23、聆听着您的小夜曲,我一天天成长;沐浴着您的关爱,我一年年长大;谨记着您的教诲,我一点点成熟。妇女节到了,母亲,让我牵着您的手,带您一步步走向幸福的海洋,享受天伦之乐。

24、你迎来了生命的春天,贵子降临;你承载了生命的厚重,爱的结晶;你贡献了人类的繁衍,予以奖励:一条短信似奖状,祝准妈妈节日快乐,将爱继续延续。

25、多点挂念,常回家看看;多点时间,常陪她聊天;多点空闲,常做些美餐;多点依恋,常把她陪伴;多点问候,常信息传传;愿天下妇女节日快乐永**。

26、白发少一点、腰围细一点、人更漂亮点,打麻将赢钱多一点,当然还有——啰嗦少一点:—)

27、您的祈盼,只为我们的成长。谢谢您,妈妈。妈妈,您的怀抱最温暖。无论我走多远,心中永远眷恋您。

28、今天的第一缕阳光洒满幸福的每个角落,今天的第一缕春风吹响欢乐的号角,今天的第一下钟声传达**的讯息,今天的第一声祝福送亲爱的妈妈。妇女节快乐!

29、捋开额前的细发,便可以惊见星星点点银丝,孩子,是我的青春转嫁到了你的身上么? 妈妈,感谢您多年的艰辛哺育,使我长大,使我成才!

30、考试考得不好,您会鼓励我;别人欺侮我,您会为我打气;我自满骄傲的时候,您会提醒我……在我心目中,您温柔又严厉。妈妈,我爱你,祝你节日快乐!

31、妇女节到了,你要当个乖乖孩:陪你母亲聊聊天;你要当个孝顺孩:帮你母亲做家务;你要当个体贴孩:陪你母亲散散心。最后祝你和你的母亲,节日快乐!

32、她弯了腰,只为仰视儿女的。挺拔;她白了发,只为欣赏儿女的青春年华;她碎了步,只为引领儿女一路幸福。妇女节到了,爱妈妈吗?别忘了好好问候她。

33、我不能赠给你倾国倾城的容貌,永葆你如花似玉的青春,送给你光彩夺目的珠宝。但我能在三八节来临时,给你我最真的祝福:祝快乐好运,幸福美丽。

34、我是您做出来放飞去的小风筝,您一路奔跑一路艰辛,只盼我能翱翔晴空。无论我飞多高飞多远,爱是风筝不断的根。妈妈,妇女节快乐!我们永远相亲相爱。

35、最大的幸福,是看着身边那个玲珑剔透娇嫩光滑的小不点,延续自己的血脉,一天一个样,感受生命的奇妙温暖。新妈妈,请快乐迎接自己的第一个妇女节!

36、世界上最真的情:亲情;世界上最大的爱:母爱;世界上最好的人:妈妈。感谢妈妈,是您用青春的容颜与无私的奉献,成就了我的一切。祝您妇女节快乐!

37、虽然我的妈妈并不十分漂亮,但在我眼里,她永远是最美的妈妈!

38、明天妇女节,朋友你别忘记:陪着妈妈唠唠家常,敲敲背儿按按腿儿,准备晚餐表表心意,送朵康乃馨美丽如花,势必要让妈妈眉眼弯弯心甜如蜜。记得哦!

39、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为了报答妇女节我们一起来祝福,祝福妈妈永远幸福快乐!

40、一句深情问候,送给辛苦的妈妈,愿您健康如意。一年又一年,风风雨雨,一日又一日,日落日起,您的爱渗入我的心底,在此妇女节到来之即,妈妈妇女节日快乐!

41、岁月的流逝能使皮肤逐日布满道道皱纹,我心目中的您,是永远年轻的妈妈,是勤劳勇敢的伟大女性。远方的我祝您三八妇女节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6篇《妇女节祝福妈**一句话》,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妇女节祝福妈**一句话】相关文章

元旦海报宣传语优秀5篇12-01

元旦联欢会宣传语经典6篇12-01

元旦的文案(优秀9篇)10-13

元旦海报的宣传语【经典4篇】12-04

重阳节优美文案精彩8篇09-25

为元旦联欢会的宣传语【经典9篇】11-30

2023元宵节灯谜大全及答案(精彩10篇)04-02

除夕迎新岁祝福语(精选8篇)10-01

国庆节的经典文案句子(精彩6篇)10-05

庆祝元旦的诗句5篇09-21

108 75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