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经典语录(经典10篇)

2022-12-19 20:50:51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语录吧,语录是不讲求段落、内容间联系的一种文体。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语录?下面是虎知道的小编为您带来的10篇《曾国藩经典语录》,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曾国藩格言语录 篇一

1、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2、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3、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4、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5、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6、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7、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8、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9、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10、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11、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12、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13、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14、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15、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16、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17、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18、天下第一好事,莫如诱人为善。圣贤所以为圣贤,只是欲引天下后世之人皆入于善。

19、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20、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21、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22、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23、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24、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25、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26、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27、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28、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29、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30、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31、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32、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33、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34、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35、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曾国藩名言 篇二

1、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2、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3、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4、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5、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6、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7、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8、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9、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10、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11、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12、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13、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14、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15、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16、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17、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18、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19、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20、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曾国藩经典名言语录 篇三

1、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2、好谈己长只是浅。

3、禁大言以务实。

4、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5、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6、智慧愈苦而愈明。

7、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8、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9、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0、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11、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2、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3、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14、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15、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16、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7、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8、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9、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0、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21、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22、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2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4、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6、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7、无好小利。

28、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29、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30、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31、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32、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33、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34、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5、克己之学——反省自己

36、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37、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38、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39、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40、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41、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42、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43、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44、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45、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46、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47、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曾国藩书法作品

48、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49、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50、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曾国藩语录 篇四

《养晦堂记》: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

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彼岂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国藩之称林翼,则曰:“润公聪明,本可霸术。而讲求平实,从日常行一事以见至理,开口皆正大之语,举笔则正大之文,不意朋辈中进德之猛,有如此者。其于朋友,纯用奖借,而箴规即寓乎其中。有权术而不屑用,有才智而不自用,有如此襟怀气局,岂与仓猝成功名权宜就事会者比哉!”

大抵平日非至稳之兵,必不可轻用险著;平日非至正之道,必不可轻用奇谋。稳也,正也,人事之力行于平日者也;险也,奇也,天机之凑泊于临时者也。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求变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居业:“古者立事,必有基业。如高祖之关中,光武之河内,魏之克州,唐之晋陽,皆先据此为基,然后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君子之学道也,亦必有所谓基业者。大抵以规模宏大、言辞诚信为本。如居室然,宏大则所宅者广,托庇者众;诚信则置趾甚固,结构甚牢。”

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规模宏远,而其训诫子弟,恒有恭谨敛退之象。

天下之事,有其功必有其效;功未至而求效之遽臻则妄矣。未施敬于民,而欲民之敬我;未施信于民,而欲民之信我。卤莽而耕,灭裂而耘,而欲收丰穰十倍之利,此必不得之数也。

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一靡一,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吾兄弟皆禀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大抵任天下之大事以气,气之郁积于中者厚,故倔强之极,不能不流为忿激。以后吾兄弟动气之时,彼此互相劝诫,存其倔强,而去其忿激,斯可耳。

总要养得有胸次博大活泼,此后更当有长进也。

尔禀气太清,清则易柔,推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余字汝曰(口念)刚,恐其稍涉柔一弱也。教汝读书须具大量,看陆诗以导闲适之抱,恐其稍涉刻薄也。尔天性*淡于莱利,再从此二事用功,则终身受用不尽矣。

曾国藩经典名言语录 篇五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侍亲以得欢为本”。

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人德八本:“习勤、崇俭、 谦谨、敬恕 、毋贪、去私 、专一、有恒”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做事的时候应该好好考虑一下,比如:葛尤。)

"天下事

在局外呐喊议论

总是无益

必须躬自入局

挺膺负责

乃有成事之可冀"

"人初做事,如鸡伏卵,不舍而生气渐充;如燕营巢,不息而结构渐牢;如滋培之木,不见其长,有时而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

◎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 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 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 甘苦自得。

◎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 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 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 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 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 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 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 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 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 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 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 好谈己长只是浅。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 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 人伦明,则礼乐兴。

◎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 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 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 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 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 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 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 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 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 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曾国藩经典语录 篇六

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盖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4、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5、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6、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7、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8、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9、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10、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11、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12、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13、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5、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16、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17、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18、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曾国藩经典语录 篇七

1、心至苦,事至盛也。

2 、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3、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4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5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6 、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7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8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9、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1 0 、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1 1、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1 2、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1 3、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1 4、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1 5、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1 6、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1 7、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1 8、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1 9、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2 0、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 1、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2 2、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2 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 4、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2 5、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2 6、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曾国藩经典语录 篇八

1、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2、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7、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8、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9、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2、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4、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7、禁大言以务实。

1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19、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21、智慧愈苦而愈明。

22、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2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4、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6、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27、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8、无好小利。

29、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30、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1、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32、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33、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34、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35、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3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37、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38、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39、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40、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41、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42、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43、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44、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45、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46、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47、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48、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49、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50、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51、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52、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53、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54、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55、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6、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57、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58、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59、特患业之不精耳。

60、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61、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62、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63、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64、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65、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66、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67、人以气为主。

68、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69、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70、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71、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72、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73、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74、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75、须先立坚卓之志。

76、家和则福自生。

77、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78、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79、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80、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

81、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82、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83、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84、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85、知足天地宽。

86、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87、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88、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89、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90、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9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92、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93、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94、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95、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www.huzhidao.com)矣。

96、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97、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9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99、广其识则天下大。

100、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曾国藩名言 篇九

1、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

2、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3、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4、文涵万古江山气;道续千年丝竹声。

5、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6、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7、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8、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9、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10、百战山河,剩此楼头烟树;九天珠玉,吹成水面文章。

11、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12、荷气竹风宜永日;花光楼影倒晴天。

13、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之廉。

14、巨石咽江声,长鸣今古英雄恨;崇祠彰战绩,永奠湖湘子弟魂。

15、时贤一石雨水;古法二祖六宗。

16、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17、冯唐易老,雍齿且侯,三字故将军,四马短衣春射虎;左抱宜人,右弄孺子,孤山林处士,芦帘纸阁夜谈龙。

18、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

19、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20、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21、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22、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23、未免有情,忆酒绿灯红,一别竟伤春去也;谁能遣此?怅梁空泥落,何时重盼燕归来?

24、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25、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26、生死何奇,且完却一生忠孝;哀荣毕备,只益增九陛忧劳。

27、一心履薄临深,畏天之鉴畏神之格;两眼沐日浴月,由静而明由敬而强。

28、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29、随时以法言巽语相规,为诸君导迎善气;斯民当火热水深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

30、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贷而富者曰文。噫!吾将谓得时乎?尊而骄者不为矣,吾将谓失时乎?富而安者吾为矣。

31、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32、英名百战总成空,泪眼看河山,怜予季保此人民,拓此疆土;慧业几生磨不尽,痴心说因果,愿来世再为哲弟,亦为纯臣。

33、消磨岁月书千卷;啸傲乾坤酒一樽。

34、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35、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36、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得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声。

37、荆楚九歌,客中聊作枌榆社;江山六代,劫后重闻雅颂声。

38、于汉宋间,折衷一是;以江海量,翕受群言。

39、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40、地仍虎踞龙蟠,洗涤江山,重开宾馆;人似澧兰沅芷,招邀同贤,同证乡关。

41、长笛不吹山月落;高楼遥吸海云来。

42、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43、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44、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

45、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46、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47、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48、莲香入座清,笔底当描成这般花样;湖水连天静,眼前可悟到斯道源头。

49、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50、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51、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

52、“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强自立做出”

53、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54、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55、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56、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57、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58、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59、两点金焦,劫后山容申旧好;万家食货,舟中水调似承平。

60、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曾国藩格言语录 篇十

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2、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3、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4、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5、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6、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7、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8、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9、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0、轻财足以聚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1、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12、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3、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14、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15、禁大言以务实。

16、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

17、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18、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19、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家书》

20、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21、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22、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23、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24、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家书》

25、人生莫惧少时贫。

26、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27、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8、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29、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30、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31、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32、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33、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34、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35、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36、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37、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38、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39、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40、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人生三境说。

4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42、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43、知足天地宽。

44、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45、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46、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47、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48、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49、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家书》

50、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51、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52、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53、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54、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55、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6、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57、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58、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59、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60、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曾文正公嘉言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10篇《曾国藩经典语录》,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虎知道的价值所在。

【曾国藩经典语录】相关文章

曾国藩语录精彩7篇01-16

曾国藩语录经典6篇06-16

曾国藩经典语录【4篇】01-14

曾国藩经典语录(经典6篇)10-26

明天要远足仿写句子(精彩5篇)09-30

四季仿写句子一年级5篇09-30

青蛙写诗仿写句子6篇11-17

二年级找春天仿写句子【经典8篇】10-04

仿写神州谣的句子(优秀6篇)10-20

现在进行时的句子【经典8篇】10-12

118 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