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最新6篇】

2023-11-27 09:18:39

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使个人认清自己发展的进程和事业目标,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很重要的,那么你会写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6篇《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范文 篇一

【关键词】新时期;中职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中职学校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开展,既是中职教育的内在需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之举。当前,中职学校认识到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定位下,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但是,由于学校职业规划教育落实不到位、学生职业规划认识不足、教材质量不高等原因,导致中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职学校深化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有其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生职业规划能力的现状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更加强调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但从实际来看,中职生职业规划能力存在“职业认知不足”、“规划脱节”、“规划缺乏实效性”等问题,直接影响中职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性,不利于中职生的就业与发展。因此, 清楚地认识中职生在职业规划中的能力现状,对提高其规划能力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1.学生缺乏职业认知,职业规划疲于应付

中职教育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但是,中职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不仅社会阅历少,而且缺乏社会的工作经验。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对职业的认知不足,职业规划更多地是应付学校,缺乏职业目标、途径等要素的明确。学生参与职业规划的积极性不高,对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缺乏正确的认识,于是在思想上错误的认为职业规划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因此,学生职业认知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有效培养,导致职业规划失败。

2.职业规划与专业脱节,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

职业规划是融合、调整的发展过程,强调职业规划与专业相融合,并依托专业知识的支撑,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发展方向。而学生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将所学专业与职业规划相互孤立,出现职业规划“空谈”,不切合专业实际,这样的职业规划显然无法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良好的规范和引导作用。此外,职业规划缺乏实效性,职业规划能力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教育工作开展。于是,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缺乏教育,规划能力与专业教育不匹配的问题,不仅弱化了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利于学生专业的学习与发展。

3.职业目标不明确,存在措施不恰当等问题

中职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差,很大原因在于职业目标缺失,且相应的措施不恰当,以至于学生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脱离专业发展、背离职业方向。在实际的专业发展中,很大部分对职业目标十分明确,但对于职业目标的理解却缺乏了解,以至于职业目标空有“花架子”,而无法在实际当中引导学生的职业发展,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体现都被弱化。因此,学生良好的职业规划能力,关键在于职业目标的明确和相应措施的有效制定。

二、中职生职业规划能力差的原因

中职生职业规划能力较差,很大原因在于中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落实不到位,在教育中存在教育理念滞后、教材质量不足、职业规划教育缺乏重视等问题。特别是教育理念滞后、缺乏学校的重视,制约了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建设,进而弱化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具有而言,中职生职业规划能力差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理念滞后,落后于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

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中职学校在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存在教育理念之后的问题。职业规划教育更多地强调职业道德等内容的讲授,而忽视了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职业、认识专业发展下的职业目标。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模式,都是模块化、教条化,缺乏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学生在职业规划教育中,难以习得有效的职业规划能力,最终导致学生职业规划失败。

2.职业规划教育缺乏重视,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流于形式

对于学校而言,更多的强调专业课程的教学,对于职业规划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在职业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还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都存在教育课时不足、教育内容缺乏实效性。于是乎,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培养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的能力培养。一方面,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而为了专业课程学习,职业规划教育未能有效落实;另一方面,学校在职业规划教育的课时安排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以至于职业规划教育只是新生入学时的几堂课而已,而缺乏课程的科学设置。

3.教材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

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在于良好的教材作为支撑。当前,中职学校所用的教材,教材内容陈旧,难以适应并满足实际的教育教学需求。首先,职业规划教育所用的教材质量不高,教材的实效性不足;其次,学校缺乏校本教材的开发,立足于学生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教材;再次,教材过于“空”,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职业规划教育中的知识点无法在学生的职业规划中,起到良好的规范和引导作用,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效性不足。因此,在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中,应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提高教材的适适用性。

三、新时期中职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的策略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与方向,是全面培养学生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当前,中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差,职业规划能力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强调中职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强化学生职业规划认识,夯实职业规划教育的基础;二是逐步构建完善的规划指导体系,强化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三是构建“企业”+“学校”的互动关系,强化学生职业规划的有效性。充分依托职业规划教育的科学化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夯实中职学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基础。

1.强化学生职业规划认识,夯实职业规划教育的基础

在整个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均不高,很大程度在于学生职业规划认识不到位,以至于职业规划教育缺乏良好的学生基础。为此,为深化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首要工作就是强化学生对职业规划的正确认识。首先,中职学校在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应明确并强化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将职业规划教育作为日常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为职业规划教育创造良好的内在环境;其次,中职学校以职业教育为导向,职业教育应突出“职业性”,而学生对于职业规划认识的提高,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学校要依据国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纲,设定课程、制定教学内容,提高职业教育的有效性,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相匹配;再次,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应明确讲授方案,并且课程设置应明细化、科学化,强化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之上,能够依据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明确的自我定位,为职业发展规划寻找支撑点,进而在人才竞争中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专业知识储备上,都具备良好的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构建完善的规划指导体系,提高职业规划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是新课改下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在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中,要践行好“生本”理念,逐步建构完善的指导体系,强化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首先,在指导教师方面,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并对学生工作有热情,乐于奉献。因此,学校要强化对指导教师进行教育培训等工作,提高教师在学生职业规划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强化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并与相关的辅导咨询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作为一种日常的教育学服务,为学生成功的职业规划,做好服务工作。职业规划指导体系的建立,就是在职业规划教育中,强化职业教育的服务性,能够为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内外条件。无论是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是长效机制下的服务管理,都是更好地满足学生职业规划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3.构建“企业”+“学校”的互动关系,强化学生职业规划的有效性

中职生职业认识不足、社会实践经验少,是导致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为此,在强化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进一步构建“企业”+“学校”的互动关系,依托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企业在学生职业规划中的参与,提高学生职业规划的有效性。当前,校企合作已成为学校实践教育的重要模式。一方面,学校通过与企业形成互动关系,让学生在企业的实践中,更加清楚地认识所学专业、认识职业发展,这对于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职业发展是一个长远的打算,如何科学有效的制定职业规划,应让学生有充分的职业认识和社会实践。因此,学校应让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到校企合作的企业中进行锻炼。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次双向选择,让学生在了解企业、职业的同时,也能够从企业的实践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地调整职业规划目标,实现更加科学的职业发展。与此同时,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实训制度,让学带着理论知识生走出去、带着知识和实践回到学校,进而正确的指导并规范学生的职业规划,获取职业规划的成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在深化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强调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落实,建立完善的规划指导体系,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性。只有职业规划教育落实到位,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职业发展,获得职业规划的成功。当前,虽然中职学校在职业规划教育中存在诸多不足,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欠缺,但随着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职业规划教育的科学化建设,着力于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是新时期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邓云莉,陈怡蓉。浅谈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J].世纪桥,2012(07).

[2]刘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08).

[3]柴薇。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对策分析[J].新课程教育,2015(01).

[4]叶楠,杨善铭。浅谈中职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1).

大学生职业规划 篇二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教育;高职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082-02

高职大学生入学后,学校都要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入学教育,让学生能够快速认识学校融入学校,认识专业、认识自我,使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乃至全部人生都是极其重要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系列入学教育中的一门课程。

一、什么叫职业生涯规划

我们所从事的岗位工作以及岗位工作的延伸就叫职业。生涯就是生命周期,是一个人从生到死这样一个生命过程。职业生涯是指所从事的职业的生命周期,一般来说,是参加工作到退休时的生命过程。由此可知,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先通过描述自己个性类型,预先撰写生涯“自传”,制作自己的职业生涯档案,通过了解并适应职业,描述所学专业对应的岗位类别与层次,确定有关就业机会的优先次序,来说明目标职业的就职条件与机会。换言之,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就是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大学生为什么要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生,由于社会竞争的压力,从小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被要求好好学习,都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考好成绩,上好大学”。这个目标成了家长、学校、学生的直接动力,也被社会普遍认可。可是上了大学了再怎么样?很多学生渺茫了。这时候,作为大学的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现实地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了美好的未来,在大学生阶段就应该明确目标,确定方向,并由此来安排大学的学习生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怎样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社会是个大舞台,需要各种职业、各种人才,很难说谁比谁重要,关键是“适合”。有这样一首诗,“骏马驰千里,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过河不如舟。”

所以,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不能一味的追求当“骏马”或“坚车”,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适合当“牛”的就应当“牛”,适合当“舟”的就应当“舟”。

(一)认识自我。怎样认识自我?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大学生的个人兴衰荣辱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兴衰荣辱,因此,要将个人的作为与国家、社会、家庭联系起来考虑。每个人都有“公开的我”“ 背脊的我”“隐私的我”与“潜在的我”,见表1。

表1 每个人的多面孔

对于熟悉的人来说,姓名、性别、年龄等都是我知,别人知的。有些事只有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或不能让别人知道的这些属于隐私。有些自身的优点、缺点等,别人知道,而自己却不知道。有些自己的东西,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比如说,你的未来、你的潜在能力等。了解自己,就是要充分认识与发掘“潜在的我”

(二)选择职业

1.认识职业

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我们首先选定自己的生涯发展方向和生涯地图。选定自己的生涯发展方向。见霍兰德RIASEC六角模型:

现实(实用)型R这一类型的人拥有机械和运动能力,喜欢实用工具在户外工作,偏爱工具

调查(研究)型I这一类型的人拥有数学和科学能力,喜欢独自工作和解决复杂的问题,偏爱观念

艺术型A这一类型的人拥有艺术能力和想象力,喜欢从事原创性的工作,偏爱观念

社会型S这一类型的人拥有社交技能,热衷于社会关系和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偏爱人

企业型E这一类型的人拥有领导和演说才能,喜欢有影响能力,热衷于政治和经济,偏爱人和观念

常规(事务)型C这一类型的人拥有文书和计算能力,喜欢在户内工作和组织事情,偏爱处理文字和数字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运用多种途径所及就业机会信息,制定和实施求职方案。

2.选择职业的条件

选择职业或专业既要审视自身的需要和素质,也要符合职业条件与职业要求。

自身的需要,主要是自己的主观愿望与追求。农村的孩子,大多家庭困难,需要改善家庭经济条件,需要有一个挣钱的职业。而城市的孩子更多追求理想、兴趣。

自身的素质,主要指满足自身需求的自身条件,包括:现在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天赋等等。

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是指需要了解职业现状与发展前途。

3.征询他人意见

在选择职业时,最好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

父母是最关心你的前途的人之一。尽管有时他们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是征求他们对你的职业选择的意见。兼听则明。

老师在你的职业选择上的参考意见的分量较重。因为他们对你、对职业、对社会了解的往往比你要透彻,因此有必要多听老师的意见。

同学们都是职业的选择者,对职业调查、了解都努力过,相互参照,对自己选择职业有好处。

(三)怎样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当职业确定后,就应该制订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确定职业目标,根据总体目标确定阶段目标,根据阶段目标,制订行动方案。当条件变化时,要调整方案,甚至调整目标。

1.确定职业目标

职业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根本,需要根据自身的性格、自身的条件、自身的特点和自身的所处的环境来确定职业目标。比方说,一个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大学生,在确定自己的职业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种选择:将来从事房地产开发,或将来从事设计,或将来从事职业项目经理,或将来从事造价预算等。

2.制订阶段发展目标与措施

如果选择职业项目经理作为职业目标,那么就应该分如下阶段实施:用3-5年时间取得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本科或专科毕业证,同时取得施工员或质检员岗位资格证,能在顶岗实习时担当相应的施工员或质检员的岗位工作。

毕业后2-5年取得二级建造师证,能独立完成中小项目的管理工作。

毕业后5-10年取得一级建造师证,能独立完成大中项目的管理工作。

3.近期的措施

为了顺利取得毕业证,同时取得施工员或质检员岗位资格证,能在顶岗实习时担当相应的施工员或质检员的岗位工作,在校期间必须做到:学校设置的课程要学习好,保证拿到足够的学分。同时要勤于实习,接触工程、熟悉工程管理程序及实施要点。积极接受岗位培训,参加取证考试,毕业之前能拿到1-2项岗位资质证。

4.制订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

(1)个性化,适合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及社会经济条件。

(2)发展性,合乎个人与职业世界变化的趋势,有明确的大方向和发展台阶。

(3)现实性,有求学、就业机会;有职业资源;有行动步骤与策略。

(4)可操作性,有具体的行动步骤与方法。

5.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1)描述自己个性类型;撰写生涯自传;制作生涯档案。

(2)描述所学专业对应的岗位类别与层次;确定有关就业机会的优先次序;说明目标职业的就职条件与机会。

(3)规划和管理自己的生涯。

(4)制作中期生涯月历和行动方案;定期评析和优化自己的生活,及时解决生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制定和实施求职或创业计划;运用多种途径所及就业机会信息;制定和实施求职方案;办理毕业、就业手续。

(5)描述自己的优势和生涯志趣,说明自己的生涯价值与责任。

四、结论

通过上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组织学生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证明,学生们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毕业后,发展更快,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肖仁政。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及建设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2.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3]王兆。建筑施工实训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观;教学;实效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已纳入大学生课程教学多年,课程设置准确把握了时代特点和新时期大学生择业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对于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意义重大。大学生的职业观是指大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态度、观点,对职业评价、择业方向等的认识,是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的指导思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职业观的主要途径。根据调查走访和教学体会,该门课程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取得了积极的实效,对于大学生的专业定位、职业理想、人生规划等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该门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特别是从对学生的实际引导看,也存在着一些亟待加强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大学生职业观现状

大学,作为探究学术、崇尚自由的殿堂,刚刚入学的青年才俊,几乎憧憬的都是美好,完全没有感受到其实一段新的、甚至竞争更为激烈的路途已经开始。社会向纵深发展,思维也面临变革,无形的就业压力笼罩着青年骄子,但其中的真滋味,他们还无从感受,其中所意味的,他们也还无法预知。总体看,大学生自我职业规划水平较低。一方面,长期的应试教育,使他们在准确认识自我上花的时间较少、意识不强,到底将来自己适合做什么,甚至喜欢什么,都变得模糊起来;另一方面,社会的价值多元导致了他们本身还没有能力去准确的审视无法预知的未来,而单纯的不同职业取向的评判本身就是一个误区,只有立足特定的个体,才能真正有效开展,而对自我认知的欠缺,使他们在进行职业定位和选择时,充满了迷惘。从抽样调查看,大学生职业观更多地受到了父辈和高年级同学的影响,能较好进行自我规划的很少,很多同学甚至《壶知道·www.huzhidao.com》还表达了对所在学校和学习专业的无奈与不满,很少从自我内心和特点出发去规划学习和未来,感性多于理性。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学现状

正是基于当代大学生对职业定位、生涯规划的需求,《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这门课程应运而生。课程的建设得到了高校的高度重视,在课程建设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课程教学顺应了时代进步的新变化,崭新的择业观、就业观、职业观、生涯观需要大学生提前全面深入的认识与了解;其次,课程教学较好地把握了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强调了对不同学生个体的指导,增强了教育实效性,有利于大学生们以此指导自己、调整自己、规划自己;同时,课程教学很好地体现了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作为一门科学的存在,其中的规律、定理和实践理论,既指导了学生如何定位、如何规划,还很好地调试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期许,从另一个层面讲,在整个就业背景已经出现大的调整的情况下,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小觑,其中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专业结合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还有很大的施展空间。走访座谈大学生对学习专业的认识度发现,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的认识与了解还远远不够,超过一半以上的同学不能准确描述所学专业概况,对于学习专业后对自己职业的定位和影响,认识上也较为笼统,加之在当前更多强调了“凡进必考”的情况下,同学们显得无措。二是师资队伍中专职的职业规划老师还非常少,主要是辅导员及其他专职政工干部兼任,且年轻老师居多,对职业教育的了解和投入相对较少,系统开展教学研究的也还比较少,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三是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该门课程特别要求实现一对一的辅导,需要针对不同学生个体进行差异化指导,但实际操作中,还远远不够。

三、改进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思考

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教学与实践,着眼于大学生思想实际,站在整个职业观教育的大背景下,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职业观教育提出如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1.职业观教育要与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很多高校已经在这方面迈出了步伐,如将原来大学三年级才开讲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已经调整到大一入校就开课,这对大学生职业观教育意义重大。大学入学后,专业思想教育是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切入点,只有扎实开展了专业思想教育,才能为开展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打下基础。实际情况看,步入大学,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一个笼统而模糊的概念,加之现在一些新设专业,专业建设本身还不够完善,让学生更加迷茫。自己到底要学习什么,包含哪些课程,有哪些可以预期的专业方向,有哪些就业选择……都有赖于扎实的专业思想教育,而对这些的了解与掌握,又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也是能比较好的进行自我规划的保障。为此,对于大学新生,一定要系统开展专业思想教育,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专业,熟悉自己的专业。只有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充分的把握,才有可能进行良好的职业定位,才能更好地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教学。

2.师资队伍建设应逐步实现专业化、专家化

目前,主要实施的辅导员和专职政工干部为大学生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本身是十分合适的,但要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倡导尽量让所在专业的辅导员老师为本专业学生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职业生涯课程有普遍理论的讲授,但要真正提高实效性,就需要授课老师也要熟悉授课对象的专业情况,而本专业的辅导员老师,在对专业的认识与了解上,相对其他辅导员而言,更加全面、准确,在进行具体讲解和指导时,必然更加透彻、高效。二是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授课老师的培训工作。职业生涯指导师已经列入《职业大典》,只有系统的就职业生涯指导进行培训,掌握理论,学习技巧,才能真正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咨询、指导和提高教育实效。专家化的教师队伍,也是确保队伍稳定性的关键。《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授课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或某个学期、几个学分,而应该是贯穿大学始终的,因此强调专业化和专家化,显得尤为重要。

3.力求教育方式方法的新突破

这里所讲的教育方式方法的突破与转变,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要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本身是一门科学,它最重要的使命是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发展与规划的方法。这就要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过分强调规划的准确度,因为人生的规划与其他的规划显然迥异。二是要改进教学方法,更多地融入讨论交流的环节。在一种启发式的教学环境下,激发学生自我认知的潜能,让他们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那个真正的自己,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明白自己的所需所求。三是要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本身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指导不同的个体,尝试并开展自我职业设计、生涯设计。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显著的个性差异,在具体开展职业定位和生涯规划教学时,要强化对他们的引导,要善于发现和发挥他们各自不同的闪光点。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黄新建,朱立新,赵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 32 ).

[2]黄炳辉。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教育评论,2005 (2).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篇四

论文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对一生中所要经历的职业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学习、工作、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发展趋势等。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单一的概念,它是与家庭、组织及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个人家庭、工作和社会等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一个人的职业期望或多或少会有些许变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学习方向、职业发展、爱情规划等,职业生涯规划是否系统,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人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用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行程符合社会所需求的思想道德的一种实践活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充分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和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提高自身所需的综合素质,如品格的塑造、个性魅力的培养、人际沟通的技能、团队合作的技能等;将引导大学生培养在专业方面所需的基本素质,即提升自身所学专业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应当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找准目标,包含学业目标、生活目标等,遵循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枚“利器”。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

(一)教育目标上的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用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来教育和引导学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完善其社会人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的在于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目标,并不断地提升自我,从而获得学业和事业的成功。其本质也是提升个人的就业竞争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个过程。

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对学生的共性教育出发,实现个人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现实目标和职业目标的有机融合,从而帮助大学生从职业规划的探索期向成熟期过渡,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更加合理清晰。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都在于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们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二)教育过程上的融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上是将思想道德观念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求,使其思想观念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一致。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实现个人发展为基础,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职业需求,指导学生以社会的职业需求为导向,不断实现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环节和过程中,正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为培养人才服务、为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过程、职业观念的转变过程。因此,在二者融合的基础上,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来说,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补充,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三)教育内容上的互通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含了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诸多方面,其重要内容在于“德”的教育。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不仅包含设计职业方向、职业指导、职业能力培养等,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的实现自身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内容上互通,从思想理论上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质,同时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从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及实现的途径。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容上是相互渗透的,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两者在内容上的相互交叉及互通融合会进一步扩大。

(四)教育功能上的互补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发展、职业指导为桥梁,它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出发,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逐步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需求的道德观、价值观,为其职业规划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道德问题的重要补充,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达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也体现了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因此,二者在教育功能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二、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内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的分析影响他们职业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客观的分析自身特长、兴趣、个性等,充分挖掘潜在能力,进行个人职业目标的合理定位。

因此,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和极大的动力性,通过指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逐步内化为大学生个人发展、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更加贴近学生的个人和现实需求,更易于被学生所接纳,从而内化为其职业能力,激励学生为实现职业目标而不断努力。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始终贯穿其中,使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一方面,要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深度,积极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形成浓厚的氛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帮助学生解决职业发展中需求,又达到了教育效果。另一方面,要将培养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队伍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队伍相结合,构建多位一体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价体系。

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职场训练。一方面,要广泛的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如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教育等,将谅解相结合,培养出大批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的未来职业体验,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校园文化载体和实践载体充分运用于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职场体验活动,更早、更全面的了解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了解社会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通过将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环节,形成“三位一体”(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格局。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环节,真正的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从而指导和帮助学生,同时也要学会区分不同的学生类型,学生不同层次的职业需求,深入细致的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实践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其阶段性和系统性。如在一年级,主要进行养成教育,侧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定位;在二年级,主要是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侧重进行生涯设计;在三年级,主要开展实践创新,进行职场训练,侧重拓展素质;在四年级,主要开展就业辅导,侧重择业、就业。虽然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学生的需求也不同,但是每个阶段又彼此相通,互相补充。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篇五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043-02

我国自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发展突飞猛进,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与此同时,随着大学扩招人数的激增,大学生毕业时面临更多的就业竞争和压力,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越来越多的引发人们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现状的反思。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作为人才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对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合理的职业规划,进行后续的学习、生活、实践安排,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概念、原则及内容

1.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概念。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指大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性格、个性、能力、兴趣和价值观等进行自我剖析和评价,并对各种职业、行业、环境和需求趋势及关键成功因素的全面客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目标,选择职业发展道路,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等学习计划和发展计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以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过程。

2.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原则。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要遵循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终身性原则。主动性原则是指大学生应该有主动发展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积极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性原则是指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外界环境、个人需求等因素的变化做出积极合理的改变,以达到个人理想同社会需要相适应;可行性原则是指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目标及实施策略都应具有可行性,既是个人努力后可以达到的,又是社会许可的;终身性原则是指每个人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落实到终身发展的过程中去,不断学习新技能、新本领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工作职能的需要。

3.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自我认知、环境评价、确立目标以及不断的反馈、修正。①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选择职业的基础,由于每一种职业由于其特点的差异性,对工作者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制定时,一定要因时、因地、因人选择相匹配的职业。②环境评价。大学生在进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要客观分析当前和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通过综合环境评价,在自身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寻找具备发展空间的企业及岗位,以实现自身长远发展的目标。③确立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过程中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是个人未来发展的动力。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自己未来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从而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针对各自目标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实践中不断积累所需的职业技能、综合素养。④反馈与修正。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岗位的需求也日新月异,因此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当时未考虑到的新情况,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并进行反馈和修正,保证其在各种情况下都行之有效,确保大学生在激烈的工作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理性地选择日后的相关工作,系统合理地规划自身成长路径,从而建立就业竞争优势。我国各个高校虽然大都设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信息,但是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还不够成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

1.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发展定位,大学学习和生活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很多大学生高考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更多地考虑学校的知名度和专业的热门程度,而未能考虑自身兴趣和情况选择合理的专业和学校,导致其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缺乏目的性和主观能动性。很多大学教师和相关辅导员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认识上也存在很多的误区。事实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一个长期性、连续性的过程,并不是几堂课、几个学分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高校师生及各主管部门紧密配合,从办学理念、职业辅导、课程教学等各个方面共同构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2.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教师师资队伍不足。由于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重要程度认识不足,很多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指导老师中,一部分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另一些则是各院系的书记或辅导员等,他们虽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比较多的了解,但由于相当一部分指导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使得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往往不够专业,指导效果不甚理想甚至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另外,各个高校虽然都设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由于就业指导中心教师较少,并且他们负责的学生众多,事务繁杂,很少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相关教育指导工作,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指导工作一般被局限于就业指导课堂教学、就业信息等方面。

3.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教育模式存在缺陷。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教育是高校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的教育工作应当具有持续性和针对性,而目前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大多局限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小范围课程学习、讲座和毕业生进行短期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培训,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如果只是停留在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指导的阶段,而忽略大学生的社会和工作实践的相关环节,就会使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流于形式。另外,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都需要其各自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尤其是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大学生更渴望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普遍缺乏针对性,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基本都是共性的、普遍的规律,很难满足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需求,长此以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指导效果不言而喻。

三、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对策

我国各个高校中,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多方因素造成的,由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仅靠个人很难完成,因此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社会、学校、个人等方面寻找相应的对策。

1.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意识。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意识的实现需要社会、学校和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大学生自身要加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意识,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检验和完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各个高校应当不断加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力度。作为高校,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其次需要建立更加专业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队伍,最后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更好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全社会应该为大学生就业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教育、引导作用,让大学生在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时,找到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契合点,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2.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方法。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还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首先,大学生应当根据个人特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扬长避短,为以后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大学生在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要依据自己的学业情况,明确自己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再次大学生应当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工作,以了解职业需求,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素质和综合素质,为今后的职业道路做好充足的准备。

3.搭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新平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实施单位不应当仅局限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我国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并根据本国国情,搭建一个由政府主导、高校和企业广泛参与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新平台。第一,建立政府-高校-社会的全方位合作系统,积极开展交流工作;第二,在高校设立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学院,专门负责学生的职业培训及职业发展规划的教育等工作;第三,企业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社会和工作实践岗位,并负责对大学生进行岗位培训。

四、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我国依然任重而道远,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帮助大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桂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3,(07).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篇六

一、开展中职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更加鲜明地突出其职业性。中职学生作为未成年群体,与属于成年群体的大学生相比,他们作为不成熟个体,更早地进入职业生涯,并进行职业选择。因此,加强对中职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育,对其成长、成才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教育部把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课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专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8]7号文件),明确规定职业生涯规划应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四门德育课必修课程之一,首次将职业规划课程作为原课程列入必修课中。

目前,中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从构建量和系统化程度上,缺少理论知识和系统的操作体系,使得大多数学生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学习和今后就业的指导与激励性作用。而且,中职生在就业中面临和大学毕业生竞争的压力,缺乏自信和学习的上进心。另外,中职院校本身的师资力量、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总体不高,技术实践教学设备不足,实践合作企业相对缺乏。最后,中职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部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因此,推行专业化、有针对性的中职学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很有价值,也势在必行。

二、中职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指导原则

中职学生生涯规划借鉴了职业生涯设计的某些理论和方法,既与职业生涯设计有联系,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所谓职业生涯设计。突出了中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导向性,体现的是人才培养的逻辑而不是资本和工具的逻辑。中职学生涯规划的针对性,一是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的价值迷失问题,即不大了解上中职是为什么;二是学生在从九年义务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过程中存在不适应问题,即不大明白来职业技术院校究竟该做什么。职业技术学校生涯规划的着力点,一是抓住学生希望学有所长这一最大的“兴奋点”,以解决好成才的目标定位与价值观定向的问题;二是抓住职业教育价值导向与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需求之间的重要“结合点”,以解决好职业教育中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协调问题;三是抓住学生成长由继承期向实践期过渡的这一关键的“转折期”,以解决好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的统一问题。

中职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与发展的工作理念,提高生涯规划指导的专业化水平;以就业为导向,按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指导;以服务为载体,结合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使学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教育为目标,将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生人生指导的一部分,贯穿教育的始终,引导学生对中职生活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规划和实施,推动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中职生涯规划教育的管理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

成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学生处或教务处负责牵头,学校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服务体系,负责制定学校中职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实施细则,协调和组织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和咨询工作。

为保证做好中职生涯规划,需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班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为主力,校内外聘任导师共同参与,专业互补、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要建立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二级组织架构,配备相应的工作队伍。

一方面,在学校层面建立专门的生涯规划教育协调和指导机构,在各专业成立生涯规划教育办公室,培养一批具有专业化水平的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教师。每专业配备1~2名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专职辅导员,可由班主任担任。及时反映学校学生的特征动向和问题,要为学生提供个别和团体辅导,开设生涯规划课程或讲座;开展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制订学生生涯发展计划和培训方案;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为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另一方面,努力让学生辅导员要经过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教育等专业培训,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教育知识,争取持有相关资格证书。

四、中职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和形式

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内外资源要充分加以利用,把现有的各种职业教育载体的作用积极加以发挥,努力形成符合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职业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和个别咨询辅导体系。把职业教育中的多种教学形式加以配合,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不同地形式来开展相应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包括以下方面:

1.课程建设体系

开设各类选修课和讲座要以人生导航为目标,有意识、成系统地讲授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使课堂成为学生生涯教育的主渠道。根据不同阶段特点,构建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系统掌握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生涯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2.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结合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不同阶段的生涯发展需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主题活动。如在学校内通过生涯规划的主题研讨与成才论坛、户外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身份的角色扮演等模拟实训、团体合作游戏、生涯规划与职业能力测评等多种活动,去积极探索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的新途径,充分利用校园新媒体,设立生涯规划教育的主题网络平台,积极扩大生涯规划教育的受众面和受益面。

3.社会实践活动体系

职业技术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类资源,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对口的实习单位、参加社会与专业实践,邀请校外有关专家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生涯规划,通过榜样教育引导,来有效帮助学生认识行业信息和职业需求,树立专业精神。

4.个别咨询辅导体系

充分发挥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专业辅导人员的作用,为中职学生提供个别生涯规划咨询、职业咨询、测评和辅导。

参考文献:

[1]王荣发。职业发展导论――从起步走向成功。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Reardon,Lenz,Sampson,Peterson 著。侯志瑾 译。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曲可佳,邹泓。职业生涯探索的结构、方法及影响因素。心理科学进展,2009,17(2).

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6篇《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能够帮助到您,是壶知道最开心的事情。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相关文章

最新大学生职业规划1000字【精彩6篇】05-11

最新大学生职业规划1000字 大学生职业05-1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优秀11篇)05-10

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优秀5篇)05-09

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优秀5篇】02-13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优秀8篇)02-09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通用8篇02-0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用10篇】01-30

大学生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优秀5篇01-30

大学生职业规划【优秀6篇】01-20

126 1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