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精选4篇】

2023-11-03 15:27:50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篇一

关键词 学科带头人 队伍建设 方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学科带头人是学科队伍的排头兵和领头雁,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是院校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

1科学界定学科带头人的定义和内涵

1.1学科带头人的基本定义

学科带头人是指在学科领域内学术造诣高、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组织管理能力较强,在学术界有一定声望和影响,对本学科建设和发展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并被相当一级行政或学术组织批准认定的专家学者。

1.2学科带头人的素质要求

具体来讲,学科带头人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拔尖的业务水平。学科带头人要有拔尖的业务水平,包括渊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与本学科联系密切的相关知识;较强的教学工作能力,教学成果丰富且突出;深厚的学术造诣,学术科研水平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二是高尚的人格修养。学科带头人不同于行政首长,他对学科群体的影响力既来自于其在学术上的权威性,也来自于自身的人格魅力,这就要求学科带头人具备良好的人格修养。三是较好的身心素质。学科建设工作是一种探索、一种艰苦的劳动,要求学科带头人应具有强壮的体魄、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性格、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2充分认清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要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必须首先从最根本的思想认识问题入手,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让各级和每个人都切实树立起重视学科带头人、抓好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思想意识和坚定信念,从心底深处筑牢大抓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思想根基。

2.1学科带头人是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学校”。学科建设是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心,是体现院校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的窗口。而学科建设的核心则是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学科带头人在本学科领域的权威地位直接折射出学科及所属院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水平决定了学科建设发展水平。一所院校的办学水平与学科带头人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一流的W科带头人就没有一流的学科,也就没有一流的院校。

2.2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各方面对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而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院校的专业教育。院校学科带头人能力素质越高,学科建设发展得越好,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就越能够满足社会需求。

2.3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由于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组织引领地位作用,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加强学科建设的切入点、突破点、支撑点。可以说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龙头”,是院校建设的“龙头”的“龙头”。

3积极探索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方法对策

要牢固树立人才立校的思想观念,真正把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摆在应有的战略高度和核心地位,积极探索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方法对策,以此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乃至院校整体建设实现更高水平。

3.1制定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规划

应制订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规划,内容包括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步骤、措施方法、保障条件等。而且,规划应有近中长期之分和阶段性目标措施。规划带有法规性和强制性,制定后,应当以它为总纲,切实发挥指导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引领作用,一步一个脚印严格落实实施。规划的制订和施行不是僵死的,还应根据情势的变化和需要适时予以调整完善,绝不能把它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而墨守成规。

3.2做好学科带头人的遴选任用

院校应结合学科发展规划和自身条件,制定科学的合乎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引进、内部培养等措施,把学科带头人的位置交给那些愿干、敢干、能干的优秀人才,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真正选拔一批有培养前途的学科带头人。要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公开选拨,竞聘上岗,这样既给学科现有人员施加一定的压力,又给学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加强了学科内的交流与合作,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3建立学科带头人队伍的培养机制

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前途和未来,应把他们的培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交流站等进行科学研究或学习深造,及时掌握学科研究前沿动态,让他们通过课题、项目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有效合作,多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多给他们压担子、引路子,要利用各种途径,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不遗余力地培养锻造学科带头人,解决好学科带头人队伍持续发展和延续衔接的问题。

3.4做好学科带头人的考核工作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篇二

关键词:食品药品检验;人才培养;学术梯队建设;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317-03

一、研究背景

当前中国食品药品检验系统主要由中检院和各省、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承担国家药品评价抽验、餐饮食品检测、保健食品检测以及食品药品风险监测、标准研究与检验检测方法研究、日常监督抽验工作。这些机构普遍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检验任务与研究工作的双重压力和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二是在相关专业学科领域缺少有影响力、号召力、引领力的学科带头人。在检验工作与学科研究实践中,遇到问题只能靠自己摸索,常常是同样的问题困扰了不同单位,不同单位却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科研攻关的合力,取得的研究成果也难以共享。因此,以国家和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为主体,依托与高校联合建立的教学科研基地,建立科学高效的食品科学、药学、精细化工学、食品科学相关学科制度体系,充分利用食品药品检验机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加大相关学科人才培养与科研工作力度,树立学科带头人,引领食品药品检验相关学科领域难点问题和共性问题的研究和攻关,大力推动食品药品检验研究相关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以使食品药品检验研究机构在检验检测技术、方法的研究上有所建树并确保未来能够顺利完成工作中面临的各类新任务。

二、学科与学科带头人的定义

1.学科与学科建设。2009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第7条规定:一级学科是具有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第9条规定:二级学科是组成一级学科的基本单元。二级学科设置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与所属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有相近的理论基础,或是所属一级学科研究对象的不同方面;(2)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已形成若干明确的研究方向;(3)社会对该学科人才有一定规模的需求。

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方向、学科梯队、研究基地、科学研究、学术环境、人才培养及管理等基本要素。推进学科建设不仅可以推动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专业特色、优势学科的发展和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改善学科梯队的结构和实验基地建设,提高队伍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推动硕士和博士学位点的建设,而且能对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提高专业技术与科研水平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2.学科带头人。所谓学科带头人,就是对某一学科有较深入的研究,能够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高尚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和为学科献身的精神;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在学科发展、梯队建设、科学研究(含科技开发)、人才培养中起带头和核心作用的专家、学者。

学科带头人必须在学科中起带头和核心作用,是就学科带头人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随着学科的迅速发展和不断交叉渗透,一方面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学科越分越细;另一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综合化,学科交叉越来越广泛。因此,现代社会的科学研究越来越需要群体作战,而群体作战则必须有指挥官起领导和核心作用,能够带领大家团结奋斗。

三、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学科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1.必要性研究。在食品药品检验系统推进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与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一是在当前严峻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下,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监管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行业专业人才缺口非常大,现有的人才队伍结构以及从社会招聘的高校毕业生专业适用性不是很强;三是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的标准研究需要一支相对稳定、更加专业、同时在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领域均有良好基础的人才队伍。

2.可行性研究。目前部级、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开展学科建设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一是具备相应资质。中检院已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多个省级所与高校联合建立了教学基地,如湖南省院已成为中南大学校外研究生教学点,与湖南中医药大学联合设立了“中药有毒有害物质快速检验及脱除湖南省工程技术中心”,是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基地。二是拥有人才支持。中检院和多数省级所具有专科、本科、研究生教学资格和能力,全国食品药品检验系统拥有了一支以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为领军人物的师资队伍。三是具有专业理论基础。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已形成若干明确的研究方向。经过多年的检验与研究实践积累,出版了大量科研成果、论文、论著,为学科建设奠定了实践和理论基础。四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对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方面的专业人才有相当规模的需求。

四、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学科建设的路径、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

(一)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学科建设的路径

1.加强与高校联合。办好高校教学与实习基地,参与相关学科的教学计划制订,在相关学科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教学过程中承担更具体的教学与实习指导任务,可以参照临床医学等专业,把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相关专业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比例设定得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合理。

2.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要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取得一流的科研成果,首先必须有一流的条件。发展学科优势必须有一批用于高、精、尖科学研究以实现重点学科建设中科研手段现代化为目的的专用设备、仪器,使实验室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基础能力。可由各省级所申报,以中检院为龙头,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在全国系统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作为系统科研的领头羊,把本系统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学科建设优势。一是在中检院建立重点实验室,搭建桥梁,实现国际接轨。二是充分发挥东部和沿海省的优势,先行发展和建立具有创先领域的重点实验室。三是充分利用中部和西部的药材资源优势,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中药、民族药的重点实验室。

3.建设定向培养的教学学科体系。省级所要争取相关学科的学位授予资格。例如,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都是药学二级学科,中药学是一级学科,各省级所可以根据各自在不同专业所拥有的人才优势或技术优势,选择一到两个学科作为为药品检验工作定向培养人才的重点学科,在人、财、物资源的投入上给予重点扶持。关键是在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设置上要积极参与,发挥应用的作用,以促进人才培养与实际应用相接轨。

4.建立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采取逐级推荐、选拔的方式,对系统内特别优秀、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一经确定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则在一定时间段内,在政策上、科研经费上、培训交流上给予倾斜政策,同时严格考核该时间段内该培养对象的业绩与表现,期满要对其进行评价和鉴定。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应纳入全系统人才发展规划,对培养对象实行届期制动态管理。

(二)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

1.发展方向。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学科建设应服从服务于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工作,根据国家现有的学科设置,可以选择以下学科作为主要发展方向:(1)化学的二级学科:分析化学;(2)生物学的二级学科: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仪器科学与技术的二级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4)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二级学科: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5)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6)药学的二级学科: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7)中药学(一级学科);(8)保健食品的二级学科:食品营养学、毒理学;(9)化妆品的二级学科:精细化工学、皮肤生理学;(10)机构管理的二级学科:管理学。

条件成熟后,还可以在学科目录以外,自行设置相关二级学科,例如,中药学是一级学科,将来可以在中药学以下设置中药鉴定、中药炮制等二级学科。

2.目标定位。通过推进全国省以上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学科建设,在全国系统形成一个良好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发展机制,使省级检验检测机构中检验技术型人才与科研教学型人才在角色定位和职能承担上适当分流,各有侧重,从而解决检验与研究、教学任务相互交叉,技术人员工作超负荷的问题,也为研究型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有利于本系统更好地参与药学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升本系统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声誉和学术地位。

基本目标:一是为省级所培养一批专业技术领军人物,提高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机构专业技术与科研水平;二是为各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培养实用型人才;加大中国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三是推进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重点实验室建设;四是促进相关学科、专业本科、研究生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设与发展。

五、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学科建设相关配套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一)建立学科带头人选拔与培养机制

由中检院牵头,在全国系统建立学科带头人选拔与培养机制。

1.明确培养目标。即经过几年的集中支持和重点培养,使培养对象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能准确把握本学科发展方向,在国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成为所在单位学科拔尖人才。其杰出者通过进一步培养,成为能够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内先进水平的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

3.明确培养方式。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学科建设的实际和发展重点,对培养对象提出具体的培养任务和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与培养对象签订培养目标责任合同。培养目标责任合同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培养方向,培养期内主要承担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任务,培养措施(含实验室提供的条件)、培养对象的权利、义务以及职责等。培养计划报中检院备案。

4.明确培养期任务。建立考核制度,建立科学考核与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养期可为三至四年,不搞终身制。培养期结束,不再参加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选拔。按照“动态培养、严格考核、公开竞争、择优汰劣”的原则,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进行严格考核、动态管理、滚动发展。中检院每两年组织专家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行优胜劣汰,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培养资格,终止资助,并不得参加系统学科拔尖领军人才选拔;考核优秀的,优先推荐参加学科领军人才选拔。

5.建立激励机制。对于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优先安排国内外进修,或国内外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设立培养基金,每年给予培养对象一定的自主研究课题科研经费(1万元~3万元)。在同等条件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可优先聘任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二)制订学科发展规划

组织制订全国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学科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确立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重点建设项目,用一到两个五年规划的时间,初步建立全国食品药品检验系统以中检院为主干,省级所为分枝的比较全面、独具特色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相关学科体系。

六、结论

食品药品检验研究系统的学科建设是实践科学检验精神和中国食品药品检验文化体系建设的关键部分。要用什么样的机制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激励人才?学科建设是实现人才队伍配置科学化、竞争机制化的必由之路,本课题通过对学科制度和食品药品检验研究机构学科与专业特点、优势的研究,论述了在系统内开展学科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就本系统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但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这些建议、观点可能还比较粗浅,如有机会我们将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洪毅。学科建设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2).

[2] 姬长生。学科建设刍议[J].煤炭高等教育,1999,(2).

[3] 程桦,李道先。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6,(4).

[4] 李双群。浅谈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J].高等农业教育,2006,(1).

[5] 包熔。优化地方院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原则、依据与对策建议[J].高等农业教育,2008,(3).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篇三

很长一段时间,中小学教师的最高职称是中学高级教师(这个仅相当于高校的副高职称),再也不可能上升了。2004年南京市在全国率先试点开评正高级(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出了8位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随后江苏省于2009年在全国率先正式设置正高职称,并评出了江苏省第一批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2010年8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其中“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被首次列入正式的国家文件。随后天津、重庆、北京、广东、山东、湖北等地也陆续在中小学设置正高职称。

“十二五”以来,我区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我区被评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并涌现了一些品牌学校和学校品牌:东庐中学被评为“全国教学改革特色学校”,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和特色学校的“教育―培训―就业”(又称“双业”:学业―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已成为我区在南京市、江苏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学校品牌。另外,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葛华钦校长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在北京受到的亲切接见。

在我区教育发展取得较大成果的新形势下,加强我区名特优教师队伍,特别是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名教师品牌意义尤其重大。一个地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数量的多少,是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培养,能更好地引领、激励广大教师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发挥好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能更好地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培养也是提高和扩大我区教育知名度、影响力、美誉度的需要。

《南京市溧水区教育事业“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区要新增省特级教师、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五名”(我区现已有省特级教师五人,另已调走两人,其中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两人)。由于评选省特级教师的条件之一必须是市“学科带头人”,为此,我们对全区具有南京市“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教师情况,特别是教科研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针对这些市“学科带头人”的具体情况也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情况和原因

(一)学段和学科分布不均衡

全区现有27名市“学科带头人”,按学段、单位分,普高9人,中专校6人,初中3人,小学4人,幼教2人,特教1人,教研、培训机构2人;按学科分,小学语文5人,小学数学2人,幼教2人,中学语文4人(初中1人,高中3人),中学数学1人,中学英语1人,中学物理2人,中学化学2人,中学历史2人,中学生物1人,职教专业类4人,德育1人:按职务、岗位分,校级领导和教研员11人,教师16人。从中可看出初中、幼教比较薄弱。各仅有两名市“学科带头人”,政治、地理、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没有市“学科带头人”。

(二)知名度、影响力还不够大

在27名带头人中,不上课和不上本专业、学科课的有7人,上本学科课的有20人。27名中只有8人受过省或市综合表彰,被评为省或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7名中近三年开过省或市讲座、公开课达三次及以上的只有9人,达到一次的也只有11人。从这三个方面看,较多的人在本专业、本学科领域影响力还不够大、知名度还不够高。

(三)教科研成果还不够突出

27名带头人中,2009年以来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三篇论文的只有14人,其中有些刊物的知名度还不够大。27名中尽管有17人参与或主持过省、市集体规划课题或市“个人课题”的研究,但是担任省级规划课题主持人的仅有3人,市级集体规划课题主持人的仅有6人,因此,27名市学科带头人的教科研成果还不够突出。

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任务繁重,年龄偏大。27人中,因在领导岗位和年龄偏大不上课的有6人,在普高和中专校担任较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有13人。因此大多数市“学科带头人”没有过多精力和时间在本专业上进一步发展自我。

二是难度较大,不愿进取。我们知道,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评选要求很高,不仅要求有较突出的教科研成果,还要在同行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等等。因此很多市“学科带头人”都有畏难情绪。再说27名市“学科带头人”现都是中学高级教师,其中有不少人都满足现状,进取心不够强。

三是重视不够,举措不实。尽管我区已出台了《南京市溧水区“名特优”教师考核办法》,但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对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培养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还未出台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培养规划和计划,更无具体的培养举措等,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成长更多的是靠他们自身的个人奋斗。

二、解决对策

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我们教师本人要从肩负的教书育人的使命来增强专业发展的责任感,要从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需要来增强专业发展的紧迫感,要从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提升人生幸福度的高度来增强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外,另一方面更多的还是需要我们的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及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才能取得较大成效。

(一)加强领导,制订规划

各级领导首先要提高对培养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重要性的认识,成立专门组织,明确分工,加强领导;制定各级优秀青年教师、各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培养规划和计划,制定梯队推进培养方案;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布置、座谈、检查督促、总结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对策以及取得的成效等;设立专项资金为培养提供经费保障。

(二)开展活动,提高素质

继续举办区第四期名师高级研修班和市“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培训班。我区已成功举办了三期名师高级研修班和市“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培训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培训课程,既要有理论学习,又要有实践操作;既要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又要提升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并聘请知名度较高的专家授课,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此项工作。

精选人员参加市第五、六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南京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已举办过四、五期。这其中,我区也有一部分人先后参加过培训,他们都感到收获颇丰。我们更应利用好这个平台,精选人员参加研修,并在各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成立我区“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工作室”,开展项目研修。要充分发挥我区现有的5名特级教师(其中两名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作用,成立专门的工作室,组织本学科部分市“优秀青年教师”和市“学科带头人”组成专门的研修团队,开展专题、项目研修,有计划、有内容、有步骤、有总结地开展活动,通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专业指导和成长引领,来激励教师团队不断发展自己。

与省市名师、专家结对帮扶。针对部分市“学科带头人”的具体情况,聘请相应的专家、名师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市“学科带头人”克服、解决自身的短板(如知名度不够高,教科研成果不够丰硕等),在同行中提高其知名度,扩大其影响力。

(三)搭建平台,提供帮助

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与省市人教处、教研室、教科研院所、师资培训处、电教馆、师范院校、出版社、教育杂志社等部门、单位主动加强联系,在综合荣誉、培训考察、专著出版、、讲座、公开课及其录像、人物宣传、基本功或技能大赛、中高考出卷、阅卷、担任中高职称评委、编辑修订教材、大纲、考纲等方面提供平台、帮助和支持,扩大我区市“学科带头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其进一步发展创造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四)加强考核,表彰激励

继续做好我区“名特优”教师考核工作。我区已出台了《南京市溧水区“名特优”教师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从“师德修养、专业引领、专业发展、工作实绩”四个方面对“名特优”教师进行综合考核,取得了较好成效。这项工作今后还需继续坚持下去,并加大对农村“名特优”教师进行综合考核的奖励幅度(如农村的是城里的两倍),更好地发挥考核的导向、评价、激励作用,引导、促进“名特优”教师在专业上主动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为基层服务。

设立教育发展贡献奖和教学教科研成果奖。设立重要奖项(如奖等),制定相应办法,对在省或国家、国际教科研成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学术评比以及在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名特优”教师,对在举办的国家和国际各类大赛中获得重大奖项的学生的指导教师,对教学实践中取得较突出业绩的“名特优”教师,给予重大表彰和奖励。引导、激励教师不断发展,不断发挥其重要作用,从而推进我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提高待遇,提升地位

对已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和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在津贴、住房、医疗、办公条件、工作经费、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予以倾斜照顾,在重大节日予以慰问,在政治荣誉方面也予以关照。从而激励他们以及更多的教师不断奋进,更好地为教育、为人民服务,并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建议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篇四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校人才工作的核心。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工作首位,以教育部本科评估整改工作为中心,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层次、规模和工作绩效,带动全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1、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建立、完善、落实有关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师管理、奖励和激励措施,对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做出较大成绩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并结合学校学校实际和制定“丽水学院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积极参与学校“xx”规划制定工作,初步制定了“xx”学校发展子规划如《师资队伍“xx”发展规划》、《“双能型”师资队伍培养发展规划》等。以岗位聘任为契机,建立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与考核管理体系,与学校教学质量、教学督导、教学评价、教师业绩考核及日常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制度、教师职称评审和管理制度。

2、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从20xx学年,严格掌握教师年度进人计划和标准,实施人才引进攻坚项目,逐年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和教师准入学历(学位)要求,共收到自荐材料1500余份,配合有关二级学院、部门,对有意向人选进行了面试和考核,招聘工作坚持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且整个运作程序严谨、细致、周密。20xx学年我校接受了24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新教师,其士4名。到今年6月底,专业教师达到700人左右,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学历者370人左右(其士30人左右)。

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优化人才引进的政策环境,建立了与企业合作引进人才的平台与机制,拓展人才引进的渠道,实现人才引进数量与质量的突破。加大人才的柔性引进的力度,重点从国内外着名高校、科研院所柔性引进学科专业领军人才担任二级学院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聘请了10多位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担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3、做好学术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及管理工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带来的4篇《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相关文章

最新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优秀10篇)04-04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10篇)03-18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通用10篇)01-18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4篇10-29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优秀5篇10-16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优秀10篇)05-15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优秀10篇】05-15

学校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优秀6篇05-03

最新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成长计划【优秀05-02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优秀8篇)03-24

129 15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