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教案【优秀4篇】

2023-11-17 09:14:31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4篇《《苹果》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苹果 》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对于彩图绘本的学习兴趣。

2、理解故事,培养说话,想象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感受各种动物的本领,鼠小弟和海狮的合作精神和珍贵友谊。

教学重难点:

1、 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启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渗透句式训练。

2、 引导学生感受合作的力量,激发绘本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猜谜引入,看图揭题

1、 猜谜语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我们班的小朋友出个谜语考考你们,要是你猜出来了就马上举手。

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猫儿一叫它就跑。

生:老鼠。(板书:鼠)

师:大家说他猜的对吗?(奖励一个苹果)哇,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会动脑筋,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真厉害。

2、 鼠小弟

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只老鼠,我们一起来看看他长什么样子。

看投影,师:你说说看。

(预设:他的耳朵圆圆的,他的鼻子尖尖的,他的身体很小,他很可爱。)

师:是呀,他小小的,长得又很可爱,所以大家都叫他:鼠小弟。谁来亲切地叫叫他?

(请3个,我们一起来叫叫他)。

3、 师:咦,鼠小弟他在想什么呢?

看投影,生交流。

(预设:生:他想吃树上的苹果;生:他想,树上的苹果一定很好吃。)

师:树上的苹果又大又红,散发着阵阵苹果香,把鼠小弟深深地吸引住了,它很想吃,可惜(树太高了,鼠小弟又太小,他吃不到苹果,)只得站在苹果树下想办法。此时另外的小动物,也纷纷被苹果香引来了。

二、 读文看图,理解故事

(一) 读文字,理解小鸟、猴子图

1、 学习小鸟图文,重点说,想

师:谁第一个被引来来摘苹果了呢?我们请一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听了以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请1位。评价:你真仔细,我们看书的时候,这些字宝宝们可千万不能漏掉呀,它们藏着许多有用的信息呢!)

师:那小鸟是怎么拿走这个苹果的呢?书上还有精美的插图呢,我们一起来瞧一瞧。

(预设:生:小鸟飞来,叼走了一个苹果)

师:你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

生:帮我摘一个好吗?

师:鼠小弟,我还要去捉虫了,我太赶时间了!再见!

师板书(飞):鼠小弟你看到小鸟飞上树摘了一个苹果,你会想些什么呢?能用(出示:要是我也有翅膀……)这样的话来说说吗?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得太精彩了,把鼠小弟的心声都说出来了。

师:我们来看他做了哪些努力?

(生说)

师:小鸟飞过,没能帮鼠小弟摘一个苹果,只能努力练习,可还是飞不起来,还是吃不到苹果。

2、 学习猴子图文,重点演对话

师:小鸟飞走了,看谁又来了?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你怎么发现的?哇,你已经会从这句话里找答案啦!)

猴子是怎么拿到苹果的呢?

板书:猴子 爬树

师:鼠小弟看到猴子在摘苹果,他会说些什么呢?小猴子会说什么呢?同桌两个好朋友一个当猴子,一个是鼠小弟来试一试。

请小组表演一下。表扬认真的小组。学生评一评(加上动作就更像了,活灵活现的了)。

师:小猴子,你为什么没帮鼠小弟摘一个呢?(生回答)哎呀,鼠小弟太小了看都没看见。

师:这会儿鼠小弟会想个什么办法呢?你来说说。

师:小猴子跑来,爬上树就摘了一个苹果,没能帮鼠小弟摘一个苹果,只能努力练习,用尽了浑身的力气,可还是爬不上去,还是吃不到苹果。

(二)小组合作,猜一猜

1、师:小鸟和猴子一人摘走了一个苹果,因为他们都有各自的本领,小鸟会飞,小猴会爬树,靠自己的本领摘苹果课真轻松。这回又有小伙伴被浓浓的苹果香引来了,你们猜猜看,是什么小动物靠什么本领来摘苹果了呢?

四人小组讨论

出示图:大象 长颈鹿 袋鼠 犀牛

(预设:听起来很有道理,待会我们来看看;你觉得他们小组猜的有可能吗?;哈哈,你们猜的可真有意思;)

师: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有没有你们刚刚猜的那些小动物。

要求:请组长来领书,一起看到25页,把书合起来放在桌角上。

师:大家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好几个小组猜得特别准呢!看来小朋友们对大象,长颈鹿,袋鼠的本领很了解,对犀牛的本领还不是很熟悉。

师:鼠小弟看到这四位动物朋友摘到苹果后,会想些什么呢?

要求:老师请四人小组的组长一个一个小朋友问过去,大家轮流回答,待会组长给大家汇报你们小组猜的是谁,并说说为什么?

师:这四个动物都有各自的本领,轻轻松松地摘走树上的苹果,他们帮鼠小弟摘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师出示四幅鼠小弟的图片,你说说鼠小弟分别在学谁。大象:你也来试试,感觉怎么样?大象要是用他的长鼻子给你摘一个,你的鼻子就不会痛了;长颈鹿:你学长颈鹿伸了那么久的脖子想说什么?长颈鹿要是能用长的脖子帮那你摘一个就好了,你的脖子就不会那么酸了;袋鼠,感觉如何?;犀牛,你撞下苹果了吗?

师:我们小朋友合作得真好,通过小组的猜一猜,说一说,我们知道了四个小动物各有各的本领,靠自己的本领轻松地摘走了树上的苹果,可是他们都没能帮鼠小弟摘一个就自顾自地走了。

(四)学习海狮,感受合作

师:(出示画面)鼠小弟看到树上的苹果一个一个变少了,十分着急,伤心地哭了起来,呜呜的哭声引来了一位小伙伴,小朋友现在我们来看,画面中出现了谁?

生:海狮 。

师:你们发现了吗?海狮出来和其他动物出来有什么不一样?

生:海狮在跟鼠小弟说话。

师:看得真仔细,他们在说些什么呀?老师来扮演海狮,请一位小朋友来扮演鼠小弟。

海狮:鼠小弟,你在树底下干什么呢?

鼠小弟:我想吃树上的苹果。

海狮:哦,树这么高,鼠小弟你都想了什么办法啊?

鼠小弟:我学飞、学爬树,还把鼻子拉长、把脖子拉长、跳起来、用力顶树干,都不行。

海狮:想了那么多办法啊,让我来帮你吧。

(这时我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我是鼠小弟,孩子们是海狮)

师(鼠小弟):你会飞吗?你会爬树吗?你有长长的鼻子吗?你有长长的脖子吗?你跳得高吗?你的力气大吗?

生(海狮):一边听着问题,一边不停地摇头。

师生问。小组成员生生问。

鼠小弟:哎呀,你什么都不会,和我一样,怎么能把苹果拿下来呢?

海狮:我会顶球,把球顶得高高的,鼠小弟,我把你顶到上面,你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了。

师:(继续讲述)我们来看——鼠小弟坐在高高的苹果树上,正在把苹果摘下来抛给海狮。他们终于吃到苹果了。

(五)生看书,交流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完整地看一遍呢?那让我们四个人再一起看一遍吧,说说你喜欢谁?

师:小朋友们,故事里有这么多动物,你想做哪一个呢?

生:我喜欢鼠小弟,因为他爱动脑筋。

生:我喜欢海狮,因为他爱帮助人。

生:我喜欢鼠小弟,因为他遇到困难有不放弃的精神……

生:……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如果我们像小鸟、大象、长颈鹿一样有本领的时候,请不要忘了往下看看,或许就有一只小小的鼠小弟在等着你帮助呢!如果我们像鼠小弟一样,又矮又小,暂时还没有更多的本领,那么不要放弃,努力去学习,那么,就一定会遇到海狮这样的好朋友,大家互相合作,共同实现美好的愿望。你生活中有这样的事情吗?说一说。

三、 看封面,收获信息

1、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那我们应该感谢谁呀?

2、 那我们一来看看书是谁写的?

3、 可爱的鼠小弟2,说明是一套书里的第二本,是呀,这套书一共有12本呢,每个故事都很精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看,有《鼠小弟的红背心》《鼠小弟,鼠小弟》等,我们下课可以一起来看看鼠小弟的这些有趣的故事。

四、 推荐阅读

1、 选择你故事最有趣的一页两页,说说有趣在什么地方。

2、 交流。

3、 愿望: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平时能多看课外书,增长知识。

《苹果》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苹果的特征。

2.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认识苹果。

3.喜欢吃苹果,知道多吃苹果身体好。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重点:

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认识苹果,了解苹果的特征。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每人带一个苹果(红富士、蛇果、青苹果、黄蕉)

2.小叉、盘子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苹果的外形特征。

1.师:小朋友今天都带来了什么呀?(苹果)

2.师:苹果真多呀!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可以用小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还可以用鼻子闻一闻?把你的发现跟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看看谁发现的最多。

3.师:谁来说说苹果是什么样子的?

幼1:我的苹果是圆圆的。

教师追问:这个圆圆的苹果象什么呀?(皮球、轮子)那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看看苹果会怎样?(苹果会滚动)

幼2:我的是红颜色的。

教师追问:谁的`苹果也是红色的举起来给我们看看。还有跟他们不一样颜色的苹果吗?(引出绿色、黄色)

幼3:上面还有柄。

柄长在哪里呢?(凹进去的地方)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小结:苹果看上去是圆圆的,凹进去的地方有个柄,摸上去光光的、滑滑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还有的是黄色的,闻起来香香的。

5.师:它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呢?(教师介绍苹果的名称:青苹果、蛇果、红富士、黄蕉等)

二、观察了解苹果的内部特征。

1.师:我们看到苹果的外面是什么?(果皮)那你们知道苹果的里面是什么吗?(幼儿猜测)

2.师:现在我来把它削开,看看苹果的里面到底是什么呢?它是什么颜色的?

3.师:果肉里面又会藏着什么呢?(皮、籽)怎么才能看到里面是什么呢?(幼儿猜测)现在老师就把它切开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果核)果核能不能吃呀?

三、品尝苹果。

1.师:你们喜欢吃苹果吗?苹果是什么味道的?

2.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苹果请小朋友尝一尝,说说苹果吃到嘴巴里是什么感觉?(甜甜的,脆脆的……)

3.小结:苹果营养丰富,所以我们小朋友要多吃苹果,这样身体才会棒棒的。

活动反思:

由于小班的年龄特点,他们并不是很能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及发出的指令,经常会出现一个小朋友说什么,其余的小朋友就会说一样的这种情况。我们先从了解苹果的外形特征开始了这次的活动。我首先让孩子们自己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感知苹果,用眼睛看一看苹果像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用鼻子闻一闻有什么味道?用手摸一摸苹果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边观察苹果边说一说,并讲述自己得发现,孩子们观察得非常仔细。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提问“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吗?”大多数小朋友会重复同样的回答。所以,如何有效的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这一点还值得我去深入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我应该多引导幼儿进行回答,而不是帮幼儿将答案说出来,这样既没办法突破活动的重难点,也没办法提高幼儿的思考、表达能力。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不但了解了有关苹果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同时也掌握了运用不同感官去感知事物的方法,学会用探索的方法去发现事物的特征。

苹果是孩子们喜欢的水果,能在愉快地游戏中和孩子们共同探索出其中的科学秘密,收获甚丰。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掌握科学知识是其次的,对活动感兴趣、有探索的精神、探究的欲望、敢于展现自己是我们开展活动的目标。

《苹果》教案 篇三

一、设计背景

我园是一个“绘本”阅读底蕴较为丰厚的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绘本阅读区”。区域活动、课间、午饭过后……只要有空余的时间,孩子们就会主动地拿起阅读区里自己喜欢的绘本,如痴如醉地“啃”起来。其中,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尤为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这又是伊东宽老师的一本经典绘本。在这本绘本中,他很巧妙地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字融入了形象生动的故事中,以一种既好玩又有趣的方式表达了数字的概念,符合孩子形象化的思维方式。细细读来,里面还涵盖了比多少、数序、10以内的加减法等等内容。而本学期,大班的科学活动就有这些内容。鉴于孩子们如此喜欢绘本,也因为这本绘本的价值所在,于是,我尝试将科学和绘本两大内容相结合,设计了这节大班的综合活动《首先有个苹果》。

二、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熟记绘本角色,感知数的数量及其递进关系。

2、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并能大胆表述。

(二)活动准备

绘本ppt、从1到9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我已经把它做成了一个小小的动画片。现在我们就开始看吧,看的时候要记得动脑筋哦!

(评析:导入部分非常直接,以小朋友们最喜欢的绘本导入,一下子就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播放ppt,理解绘本内容

(一)、看看做做,了解绘本的前半部分内容

1、(图1):你看到了什么?树上会有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

2、(图2):看!树上首先有一个苹果。 “首先”是什么意思呢?

幼1:排在第一个就是首先。

幼2:我知道,就是最先出来的。……

:首先就是最先、第一个的意思。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幼1:这是一个有红又大的苹果。

幼2:这个苹果是红红的,很光滑。

幼3:这个苹果有红又大,肯定很好吃。……

(评析:这是整个故事的起始环节,所有的故事都是从这个“苹果”开始的。而对于“首先”这个词语,孩子们可能还是不太理解的。通过孩子的猜测、教师的肯定以及对苹果的形容,孩子们对“首先”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对“首先有一个苹果”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图3):谁会来吃这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呢?

这是两条怎样的毛毛虫?

幼1:这条毛毛虫又肥又大,吃得胖乎乎的。

幼2:毛毛虫是弯弯长长。……做做毛毛虫可爱的动作。

4、毛毛虫使劲吃啊吃,苹果就要被吃完了,怎么办?

幼1:请啄木鸟来帮忙。

幼2:用镊子把虫子夹掉。……

5、(图4):小鸟是捉虫高手,你看到了什么?

幼1:两只鸟都捉到了虫子。

幼2:一只鸟没有抓到虫子,嘴里叼着苹果。……

6、(图5):这是谁?你怎么知道他们是猎人!(做做猎人拿枪的的动作)

(评析:在绘本的前半部分中,因为数量相对较少,对于大班孩子来说,用“目测”的方法就能看出某样物体的数量是几,所以并没有把“数量”作为重点。而是让孩子们在说说、看看、做做的过程中感受数量的变化及故事的有趣,产生看下去的愿望。而其中的“做动作”虽是不经意,其实是为下面的游戏活动做准备的。

(二)理解下半部分内容,巩固10以内数的多少、组成和加减

1、(图6):猎人都打到小鸟了吗?(幼儿观察讲述)谁比谁多,多几?

幼1:猎人多,小鸟少。

幼2:猎人比小鸟多,多1。……

2、猜测:猎人外出捕猎的时候最喜欢带上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幼1:最喜欢带上小狗,因为小狗跑得很快。

幼2:小狗的鼻子很灵敏,能闻得出气味。……

出示图7:猎人带了几只小狗?(5只)

3、(图8):五只小狗有没有都抓到小鸟?为什么?谁多谁少?小鸟比小狗少几?

幼1:小鸟少,小狗多。

幼2:小狗多,小鸟少,小狗比小鸟多2只。……

4、(图9)呀,猎人和小狗怎么了?什么事情让他们这么害怕呢?

幼1:猎人很害怕,好像在发抖了。

幼2:是不是大老虎来了,所以他们这么害怕。……

5、(图10):谁来了?(熊)有几只熊,看上去怎么样?(又大又壮、凶恶的熊,做做动作)

(图11):原来是看到了可怕的熊,猎人害怕得连枪都扔了,赶紧就逃!6、你觉得他们逃得掉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幼1:如果他们跑得快,就逃得掉。

幼2:我觉得逃不掉,前面就是一条河,没地方逃。……

7、(图12):看熊的表情,你认为猎人和猎狗逃走了吗?是怎么逃走的呢?

8、师:有几条小船?(七条)猎人和猎狗会怎么乘船呢?

出示7条船、5条狗、4个猎人等:船很小,怎么分配才能不超过船的载重量呢?谁来试着帮他们分配一下?

幼儿操作,说说理由。

9、(图13):他们到底是怎么乘船的呢?

(评析:“乘船”这个环节是活动中一个难点,分配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乘船的原则:即乘船的时候不能超过船的载重量,分配要均匀。但怎么乘船呢?如果用语言表达肯定说不清楚,在这里就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分配“人员“。通过幼儿分配、讲述理由、大家讨论、教师提升等几个小环节实现目标。

10、(图15):这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来了几只乌龟?(8只)

11、(图16):猎人和小狗都掉到了水里,在这个危险的时刻,谁会它们呢?(飞鱼)有几条飞鱼?

12、猎人和猎狗都抓住了飞鱼了吗?为什么都能抓住?(理解5+4=9,或9可以分成5和4)

幼1:有9条飞鱼,5条猎狗,4个猎人。

幼2:都能抓住,5+4=9。

幼3:9可以分成5和4,所以都能抓住。……

(评析:这张图片上蕴含了分成、加减法的知识。刚开始幼儿可能发现不了其中的奥妙,所以需要老师提个细一点的问题“有几个猎人、几条猎狗、飞鱼有几条呢?”,由这个问题联系到3个数字之间的关系,明白“都能抓住”的道理。从看——想——理解,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获得了发展。

13、熊在干什么?为什么每只熊的脚下面要踩这么多的乌龟和船呢?(因为熊比较重,如果踩一个就会掉到河里,所以他们都踩了几个乌龟和船)

14、(图17):这是什么?数一数有几个,如果蜂窝里飞出来许多蜜蜂会怎么样?幼1:蜜蜂会蛰人的。

幼2:蜜蜂肯定会把熊蛰出大包来。……

(图18):数不清的蜜蜂飞出来了,把所有的定西都盯了,闹得一塌糊涂!

(评析:后半部分画面逐步丰富,孩子们可以清楚明白地体会到从1到10甚至“数不清”的数量概念。在“脑子里全乱了”以后,感受“一塌糊涂”带来的有趣结果。然后故事又理顺头绪重新回到原点,这样的处理如同变魔术中的把戏,让孩子们快乐无穷。

三、了解数的递增

1、师:这下脑子里面全乱了,现在你们还记得究竟有多少个苹果,多少条的毛毛虫,多少只的小鸟……(教师根据幼儿讲述逐一出示相应的故事图片,并有意识地排成楼梯状。)

2、这些故事中的人或物的数量藏着一个什么秘密?

幼1:像我们走的楼梯。

幼2:这样走是上楼梯,那样走是下楼梯。……

:像走楼梯一样!从上往下跑一个比一个多一,从下往上跑,一个比一个少一!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给与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把故事中的人或物回忆出来,这其实也是“考验”孩子们对故事内容的掌握情况。当故事中所有的人或物都出现时,孩子们会很自然地发现他们的'排列形状就像我们走的楼梯,理解其中的数序规律。

四、游戏活动

1、师:今天绘本中的猎人、狗狗、蜜蜂他们都闹得一塌糊涂,可是我们今天很开心。因为我们看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什么?(看图20,读题目)我们还知道了比多比少!8只乌龟比6只熊少了几?

2、游戏

交代游戏规则:我是一个猎人,你们扮演书中的角色,我开几枪,就请你们做动作或是用叫声表示一下是谁,好吗?

如:教师开两枪!问:“是谁出现了,做什么动作?”幼儿作出相应的动作。

(评析:最后的游戏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是对整个活动的回顾,又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喜爱绘本的情感,让幼儿感受到原来枯燥的数字学习可以来自绘本、来自游戏,产生爱学习的良好愿望。)三、活动

本活动是一堂偏重于科学领域的综合活动。以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为载体,从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整个活动寓教于乐,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帮助幼儿掌握各方面的数学知识。真的是数字和形象的完美结合!

虽然这个活动偏重于科学,但绘本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越来越丰富的画面、有趣的故事内容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感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不知不觉中,记住了故事中的角色,习得了10以内加减法等方面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开放活泼,从前半部分的说说做做——到后半部分的做做说说——再到结束时的说说做做,每个环节层层相扣,上一环节为下一环节打基础,下一环节对上一环节进行巩固,层次逐渐递进,提问开放。

最后的游戏设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是对整个活动的回顾,又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喜爱绘本的情感,让幼儿感受到原来枯燥的数字学习可以来自绘本、来自游戏,产生爱学习的良好愿望。

《苹果》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分苹果P40

教学要求:

1、学会有关10的加减法,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小圆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苹果

1、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

先自己分,再小组交流。

2、分组发言,整理板书

在发言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3、完成书上10的组成练习。

二、练一练

1、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

先指导读懂题意,再连一连,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2、口算。生独立练习。

3、爬台阶。

(1)出示小狗爬台阶的图,谈话引入。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小老鼠用一根骨头引小狗上楼去,总共有几级台阶,小狗爬到了第2级,还有几级?......

(3)移动小狗的位置,它现在又爬到了第几级,还有几级?......

9、说一说,填一填。

(1)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2)把算式与图结合起来说一说。如10-8=2表示有10条鱼小猫钓上8条,河里剩2条,也可以表示河里还有8条鱼钓上来2条鱼。

三、数学游戏

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完成。

以上内容就是壶知道为您提供的4篇《《苹果》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壶知道。

【《苹果》教案】相关文章

《苹果》教案(优秀10篇)11-09

《苹果》教案【最新3篇】10-11

《苹果》教案最新8篇08-27

《苹果》教案【优秀9篇】08-05

小班音乐教案《哈巴狗》【优秀3篇】12-10

国家网络安全小班活动教案精选2篇09-25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优秀7篇)09-29

小班《快乐的夏天》教案(优秀7篇)09-23

小班美术《手指点画》教案(优秀10篇)10-04

小班数学活动《数一数》教案优秀7篇03-09

35 2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