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

2024-03-21 10:55:33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漂亮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长方体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

P1-2例1、例2、“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说出它的形状,然后把许多这样的纸摞在一起,问学生还是长方形吗?

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

让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的纸盒的面,使学生感觉它很平,再用两只手握一握长方体的纸盒。问: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就是立体图形。

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呢?在这里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

3、举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师:要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长方体,就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二、引导探究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像、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

一、认识立体图形和长方体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物体的形状。你能说一说国旗、手帕、红领巾各是什么形状的吗?

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图形。

谈话:请同学们看老师办公桌上的一些物体,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的形状和平面图形一样吗?(媒体显示)

2、指出:像办公桌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出来都是立体图形。其中投影片盒子、书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

3、引导:下面这两个图形是长方体吗?什么物体大致是这种形状?从桌面上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二、探究长方体特征

1、讨论长方体的面。

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说明:长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这是长方体区别于其他立体图形的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征很快从立体图形中分辨出长方体。

2、认识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说明:在长方体中,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3、研究面、棱、顶点的特征。

提问:大家己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棱、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继续展开研究,并把发现的特点整理成一份材料,准备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交流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的方法。

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观察、比较、测量)

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数、观察、比较、测量、推理)

顶点:8个。(数)

4、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5、再次抽象长方体。

谈话:同一个长方体,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形也不一样。你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下手中的长方体纸盒,看一看是不是这样。有三个小动物也从不同的位置看一个长方体,你能分辨出下面的三种情形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它们中间谁最能确定这是一个长方体?

说明:我们画长方体通常画出三个面,把看不见的几条棱用虚线表示出来。(媒体显示)

6、应用特征判断哪几个图形是长方体。

三、认识长、宽、高

1、提问:同学们,我们教室的形状是长方体吗?怎样才能描述教室的大小呢?你能估计它大约有多长、多宽、多高吗?

提问:(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你能说一说这个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少吗?

2、揭示长、宽、高的概念。(媒体显示)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提问:(媒体显示)你能依据长、宽、高分辨这两幢大楼吗?

4、引导:动手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一说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5、拓展: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知道长方体的什么?(媒体显示)

四、全课总结

1、总结:回忆一下我们通过研究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研究的?

2、谈话:谈一谈你的`学习体会。

教学设想

1、现实生活是数学学习的源泉。

数学学习内容的组织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中,我设计了蕴含学习内容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的普遍存在,初步体会了数学学习的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列举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组织学生利用实物展开研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研究的价值。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也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2、观察、操作、想像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而不是靠接受获得。在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视觉、触觉为大脑思维提供了直接的、丰富的素材,因此要让学生的手、眼、脑协同发挥作用。在本课中,我让学生通过看、摸、比较、描述等活动,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位置关系有正确把握,对相对的面和相对的棱的关系有正确的理解,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有效改善。

3、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有根基。

教学内容一般来说具有生成性,不过有的可以预测,有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随机生成。教学内容一旦失去生成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则有可能变为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在本课中,我仔细分析“立体图形”和“长方体的长、宽、高”这几个概念的生成基础。“立体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是“立体图形”这一概念生成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不同正是帮助学生找准了新知构建的基点。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教学如果没有“为什么要有长、宽、高?”或“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对我们有什么用?”这些问题作为生成基础的话,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这一概念。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篇三

一、教(www.huzhidao.com)材分析

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点。学生在学习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知识中,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会有所形成。本节课学习长方体的特征,为后面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等知识做准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达到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设计理念

1、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中,教师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动手实践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逐步形成长方体的表象,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体现了“再发现”的乐趣。

2、重视“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教学。

本节课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并且在小组内交流合作,从而认识长方体,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推理中得到共性的东西——对长方体的认识。同时,引发了对其他立体图形的认识兴趣,发挥了“合作——探索”教学模式所具有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等优点。同学之间的互助精神得到大力发扬,学生群体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进一步开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操作、交流、归纳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感知、操作和归纳等过程,发现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和认识长、宽、高。

2、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五、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1、教具: 学具袋(内装四类几何体:长方体、三棱柱、球等),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2、学具:学具袋,三类小组制作材料(塑料刀、橡皮泥、三色塑料吸管、长方形纸片,透明胶条,剪刀),实践报告单。

六、教学过程

(一)实物感知,建立表象

师:这节课,赵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袋,里面装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体吗?

指名学生上台摸。

师:他摸出的是长方体吗?

生:是。

师:勇气可佳,你真了不起!(鼓掌祝贺)

师:你们还想不想摸?

生:想!(此时学生热情高涨)

师:在每个学习小组里都有一个魔袋,请组内的成员都摸一摸。

学生动手摸长方体。

教师巡视。

师:不错,大家摸得还真快,感觉还真灵。

师:请各组中的同学把摸到的长方体高高举起来。

学生把摸到的长方体高高举起。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觉或是成功的经验,跟大家说一说?

生1:我感觉长方体有6个面。

生2:我感觉长方体相对的面积都相等,相对的边长度也相等。

生3:我发现长方体有八个角。

… …

师:同学们是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感觉的。你们在摸的时候都有这些感觉,换句话说,就是你们都抓住了长方体的某些几何特征。那么长方体都有哪些几何特征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全明白了。教师板书课题“认识长方体”。

(二)动手实践,小组合作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用来制作长方体的材料。有了这些材料,再加上你们的巧手,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成功。在制作时,要边思考,边动手。制作完毕后,要讨论汇报的语言,力求发言精彩。要想把这项任务完成得又好又快,就需要小组合作。请大家动手制作吧!

【cai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利用提供的实践材料分组进行制作长方体。

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归纳整理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都非常投入。你们一定想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好!现在就开始吧!汇报展示时,要介绍本组所用到的材料、方法以及你们的发现。

生1:我用塑料刀和橡皮泥切出了长方体。

师:切出这个长方体至少要切几刀?

生1:切六刀。

师:为什么不是五刀或是七刀?

生1:切六刀,是因为长方体有六个面。

师:是不是六刀就一定能切出一个长方体呢?

生1:不一定,因为切歪时需要修正。

师:做得很好,说得也很好。

师:除了“切”的方法以外,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2:我们用六个长方形纸片“围”成了一个长方体。

师(出示学生围成的长方体):在长方体中,围成它的这几个部分叫做什么?

生:叫做“面”。

师:对,这就是长方体的“面”。

教师板书“面”。

师:用六个“面”围成了一个长方体,随便地围可以吗?

生2:不可以。围长方体时要注意相对的两个面面积大小要相等。

师:说得挺好的。

师:制作长方体,除了“切”和“围”的方法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我们用“插”的方法,插出了一个长方体。我们用了12根塑料吸管和8小块橡皮泥。

师:你能为大家再把12吸管的情况说得具体一些吗?还要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制作方法。

生3:12根吸管是三种颜色的,每种颜色的吸管长度都相等。制作时,要把它们分成三组安

插,注意保证每组中4根吸管的长度都要相等。

师(出示学生插成的长方体):在长方体中,这些小管儿叫做什么?

生:叫做“边”。

师:并不十分准确,它是由两个面相交而形成的。在立体几何图形中,它这叫做“棱”。

【cai出示:闪烁的棱】

师:这就是长方体的“棱”。

教师板书“棱”。

师:在你们面前的长方体中,指出一条棱,说一说它是由哪两个面相交而形成的?

学生在小组内的长方体上动手指一指,说一说。

师(再次出示学生插成的长方体):这8小块橡皮泥所占据的位置叫做什么?

生:“角”。

师:也不够准确,它是由3条棱相交于一点而形成的。在立体几何图形中,它这叫做“顶点”。

【cai出示:闪烁的顶点】

师:这就是长方体的“顶点”。

教师板书“顶点”。

师:刚才,无论是在制作长方体的过程中,还是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都有很多的发现,想不想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

生:想!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手中的“实践报告单”,把你们的发现分类(面、棱、顶点)写下来,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填写完毕后,我们请几个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进行汇报。大家动笔填写吧。

学生动笔填写实践报告单 ——《我们的发现》。

教师巡视指导。

填写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汇报,不完整的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的表格进行小结。

(四)联系比较,生活拓展

【cai出示】一个长方体。

师:它是一个长方体吗?

生:是。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又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cai出示】长、宽、高。

【cai演示】师:调整一下这个长方体,将它的长缩成与宽一样长,就变成另外的模样。它还是长方体吗?

生:是。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因为它同长方体一样,也有6个面。只是它的长与宽一样,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

师:它的6个面有些特殊,怎么特殊?

生:在6个面中,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这种长方体确实是长方体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cai演示】师:再把高拉长,拉得与宽一样长。

师:现在的这个图形还是长方体吗?

生1:是。

生2:不是。

师:说说看。

生2:它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它应该是正方体。

生3: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所以我认为正方体也是长方体。

师:正像同学们所说的,正方体也是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cai出示】

学生观看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游泳场馆 ——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  机 动 环 节  ※

【cai出示】(横着放的长方体)。

师:如果横着放,它与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很相似?

生1:像块砖。

生2:像铅笔盒。

生3:像讲台 … …

【cai演示】(竖着放的长方体)。

师:如果竖着放,又可以把它想象成什么?

生1:一扇门。

生2:一幢大楼。

生3:一台冰箱 … …

师: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你们把它想成什么,它就是什么。

(五)全课小结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2、能会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牙膏盒、魔方等实物,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体实物、剪好书本第123页的长方体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老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了几位老朋友,同学们看,你们认识它们吗?(屏幕上显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交流后小结: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2、(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你认识这些图形吗?

它们都是由什么图形围成的呢?

交流后小结: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如墨水盒、魔方、牙膏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实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板书课题)

3、老师:请同学们在这些图中,找出长方体(出示课件)第几个是长方体?

4、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许多的物体是长方体,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很多很多。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摸一摸(教师拿着长方体教具引导学生摸长方体的面)你摸到了什么?它的面是怎样的?

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教师小结说明: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老师:(拿出教具边指边说)两个面相交的一条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学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你有什么感觉?看着棱,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强调:用手摸棱,有割手的感觉。棱把相邻的两个面分开了。

3、老师:(拿出教具边说边指)三条棱相交的这一个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拿出你们的学具,摸摸长方体的顶点,有什么感觉?

4、老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

(1)小组明确目标后自由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有些什么特征?(课件出示表格)

(2)交流汇报

教师:谁能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报一下?

(预设)学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教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哪是相对的面?为了描述方便,一般称为左面、右面、上面、底面、前面和后面。(指实物回答)

(预设)学生: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教师:你怎么知道的?

(预设)学生:我用剪刀把相对的面剪下来比较;我测量了相对面的长和宽,长和宽的长度分别是相等的。(师课件演示“相对的面相等”)

教师:谁能说说棱的特点?

(预设)学生:长方体有12条棱。

教师:可以分成几组?

(预设)学生:可以分成3组,每组有4条,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教师演示“相对棱相等”)

教师: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谁再说说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

(3)完善表格并小结

教师:请你把教材第19页的表格填完成。

学生先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课件演示。

教师:长方体就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4)请你判断对错

①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②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③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辨析判断题,提出概念

教师: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出发有三条棱,这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出示概念)

出示两个长方体(相同长方体两种不同的摆放位置),你能指着说一说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吗?

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摆放的`位置不同,长宽高也不同。

2、把长方体的棱分类。

根据这个知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呢?(同一个顶点出发的长宽高为一组,可以分为4组)

3、巩固练习(电脑出示:练习题1)

(1)、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教师点名让学生说出答案,其它学生判断)

(2)一个长方体,长15厘米,宽9厘米,高10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先让学生自己做,发现学生做题有困难时,教师再提示:我们在研究长方体的棱长的时侯,把长方体最长的4条棱分成一组,较长的4条棱分成一组,最短的4条棱分成一组,那么,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代表这三组棱中的一条棱,现在要求这12条棱的总长度,应该怎样做?

(3)选择题: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7厘米,高是5厘米,棱长总和是()

A、20

B、40

C、60

D、80

老师:做完的同学请举手,回答时,请说明你的理由。(师点名提问。)

那么谁能根据刚才这俩位同学做的题,能总结出长方体棱长总和的公式呢?(学生总结,师点名提问)

预设:

生甲: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X4+宽X4+高X4。

生乙: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x4。

老师:这两位同学到底总结的对不对呢?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屏幕,看老师总结的和这两位同学一样吗?(电脑出示)

老师:这两位同学总结的对吗?

老师:长方体棱长总和这两个公式书上没有,是老师辅加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把这两个公式齐读三遍,力争记下,以后做题会用到。

(四)小结收获

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如果给你一点,学了这节课你会联想到什么?(由一点引出的三条线段)由这三条线段你会想到什么?(三个面)继续想象:(由三个面可以想到它们相对的三个面形成一个长方体)。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苏教实验版六上教材第10-11页的例1及相应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以及它的直观图,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猜想、操作、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充分认识直观图;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调动经验、引发冲突、揭示课题:

1、出示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问:这些是什么图形?

2、调动经验,冲突中引出长方体,揭示课题。

提问:你家的冰箱是什么形状?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呢?

谈话:老师也带来几个物体,(一一出示)

3、揭示课题:像这样的形状也是长方体,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认识长方体。(板书)

二、认识长方体特征:

(一)面的特征、直观图:

1、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呢?这样的面是什么形状?数一数,记在作业本上。

指答:谁能有顺序地数出长方体的六个面?为什么要这样数呢?你把它的六个面分成了几组?(板书)

讲授:这些叫做相对的面。

提问:这些相对的面有什么特征呢?(板书)拿出你准备好的长方体,一边摸,一边数,感受一下相对的面是否完全相同。

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

提问:长方体既然有六个面,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次最多能同时看到及格面呢?把你的长方体拿稳,试着观察一下。

指答多人: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集体观察实物投影,从不同角度观察能看到几个面。

3、长方体直观图画法。

讲授:从某一个角度出发,我们最多只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在数学中,我们画长方体通常这样画。(着重对虚线提问)这就是长方体的直观图。

4、在直观图中找长方体的六个面,同桌交流,在作业纸上找一找。

(二)认识棱的特征:

1、由面的相交引出长方体的棱。

引导观察:长方体中一些面是相对的,还有一些面是相邻的,比如上面和前面,它们怎么了?

讲授: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板书)出示长方体框架,指导学生观察"棱"。

提问:长方体一共有多少条棱呢?在你们的直观图上有顺序地数一数,纪录下来。指名上台数。

2、谈话: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6个面的特征,它的12条棱又有哪些特征呢?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再和同桌交流。

指答,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提问:你能在直观图上表达你的意思吗?拿出长方体,一起摸摸。

(三)认识顶点:

1、揭示顶点概念,数顶点个数。

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知道了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你们发现没有,有一些棱也相交了。我们三条棱相交成的点叫做"顶点"。请大家试着在直观图上数出有多少个顶点。

(四)认识长、宽、高:

1、揭示长、宽、高概念。

讲授:一个顶点由三条棱相交而成,数学中把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对照直观图板书)

将长方体实物以不同方位摆放,请学生分别找出它的长、宽、高。

2、学生自主在实物上量出长、宽、高,标出数据,同桌交流。

3、对照直观图提问:这个长方体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高是1分米,你能数出这个长方体中有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吗?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指名上台板演)

提问:这个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总和是多少呢?谁能很快算出来?(指答)还有不同算法吗?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4、引导学生根据长方体长、宽、高想像每个面的形状及相关数据。

谈话:既然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你能根据长、宽、高想像出这个长方体的前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吗?有和前面一样的面吗?右面呢?上面呢?

5、小结。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引导学生认识特殊长方体面、棱特征,深化认识。

提问:刚才我们说过,这也是一个长方体,但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呢?对照书中的直观图,仔细观察,同桌说一说。(结合实物验证,形成板书)

四、全课总结。

五、能力拓展,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1、分别擦去长方体直观图多条棱,想像出原来长方体形状。

2、根据剩下三条棱,想像出原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个数,面的个数、形状和大小关系以及棱的条数和长度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长方体的过程中,提升动手能力与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己动手研究长方体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有许多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事物的'课件,如床垫、魔方、铅笔盒等。提问学生都是什么图形。顺势引入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

将课件中展示的图形抽象为数学图形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也画在自己的草稿本上,接着组织学生独立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什么几何图形组成的?

请个别同学回答,总结后板书明确面、棱和顶点。

活动二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让学生小组合作,填表完成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个数,面的个数、形状和大小关系以及棱的条数和长度关系,再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

活动三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三)课堂练习

课本中的试一试的内容。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的认识。

课后作业:

回家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找一找它们的顶点、面和棱。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七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观察、分类操作和讨论等探索活动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具

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和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扑克牌展示,导入新课:

师:(出示一张扑克牌)请问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出示一副扑克牌)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呢?

生:长方体(板书:长方体)

师:同学们!桌子上的磁带、包装盒,这里的磁带盒等(在讲台上出示),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补充板书:的认识)

师:(出示一些长方体形的、非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模型)现在请两们同学来分一分,把是长方体形的物体放在左边,不是长方体形的物体放在右边,。

(学生上台分,)

师:他们分得对不对?等我们研究了长方体的物征后就知道了。

二、切果成形,观察讨论,探究特征

师:(取一个苹果)这里有一个苹果,把它切一刀,就切出一个平面,(摸,板书:面)再切一刀,(垂直于上切面)又是一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指示)叫作“棱”,(板书:棱)再切一刀,(垂直于棱切)现在有几个面?

生:三个。

师:有几条棱?

生:三条。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板书:顶点)如果再相对着切三刀就得到一个长方体。(出示长方体模型)我们先来研究长方体的面的情况。请拿起你手中的长方体,摸一摸它的面,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摸、数)长方体有六个面。

师:你是怎样数的?

生:我是这样数的——按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数。

师:根据长方体的面的位置,分别把它们称作上下两个面、前后两个面、左右两个面。(指着)位置上相对着的叫作一组相对的面,长方体有几组相对的面?

生:三组。

师:这六个面都是什么形状?

生:都是长方形。

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你身边有这样的长方体吗?

(生举起一个长方体)

师:对!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再看一看,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怎样?

生:相等。

师:是不是相等呢?请看——(观看PPT模型演示)相等吗?

生:相等

师:现在来研究棱的情况,大家摸一摸长方体的棱,数一数,有几条?

生:(摸、数)长方体有12条棱。

师:(展示长方体框架)请看,这12条棱中,同一种颜色的四条棱是一组相对的棱。长方体有几组相对的棱?

生:三组。

师:看一看,相对的棱的长度怎样?

生:相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用尺量的,发现它们一样长。

师:不用尺量,你能知道吗?

生:在同一个面上的两条相对的棱是一个长方形的一线对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这两长棱的长度相等。

师:这一组四条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同样的道理,其它两组相对的棱的长度也分别——

生:相等。

师:再看顶点的情况,请指出长方的顶点给同桌看一看,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指、数)长方体有8个顶点。

师:长方体的特征可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进行概括。谁能说说,长方体有怎样的特征?

(生根据板书内容叙述)

师:现在,不看黑板上的内容,拿起你手中的长方体,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好吗?

生:好!

师:(指讲台上的模型)刚刚那位同学分的对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三、演示投影,真切了解直观图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物体,书上画的、黑板上出现的是它的立体图形,怎么看长方体的立体图形呢?

(出示一个长方体)

有的同学可能要问了,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而这个图上只有三个面,并且有两个面是平行四边形,这是怎么一回事?

师:(将一个长方体模型放在讲台中央;把同学分成三部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能看到几个面?

生:我只看到了一个面。

生:我看到了两个面。

生:我看到了三个面。

师:还有三个面出于被遮住了我们看不见,在立体图上可用虚线画出被遮住的三条棱,形成这个立体图。(在原图上形成立体图)

四、变式呈现,辩证地理解长、宽、高

师:现在请思考,如果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生:(讨论后,指着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只要量这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像这样相交于一点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在立体图上指示后,在相应的地方标上“长”、“宽”、“高”

一般来说,底面中较长的棱的长度称作长,较短的称作宽,垂直于底的棱的长度称作高。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相互说一说你们手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学生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五、循序渐进,巩固新知,发展能力

师:现在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做几道习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长方体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长方体,注意留心生活,我们就会学到很多的数学知识。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1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每桌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盒子,四面体、六面体形状的盒子,白纸,吸管,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1.出示一组实物图片。(教学楼、卷柜、长方体形状的盒子、装墨水瓶的盒子等)

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师:板书“长方体”

2.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师:老师在每张课桌上都放了长方体形状的物品,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3. 说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师: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可以近似的看作长方体呢?

生:说一说。

4.抽象长方体形状。

师:如果我们只考虑墨水瓶或盒子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呢?

课件演示:墨水瓶上的图案和颜色飞走,只剩下长方体的透视图。

师:为什么这么多物体的形状都可以叫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的认识”

二、探索发现,归纳特点。

1.引导学生说出对长方体的认识。

师:相信同学们对长方体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以小盒子为例,说一说关于长方体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可以一边比画一边说。

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有12条边,8个角。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长方体对面相等。等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内容依次写在黑板上。此时不做任何评价。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同学们的说法都对吗?哪些是长方体的特点呢?我们来研究研究好吗?

2.了解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你们说的面,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板书“面”

师:你们说的边指的是盒子的哪一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你们说的边在数学里叫做棱。板书:“棱”

师:你们说的角,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你们说的角在数学里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师:课件演示长方体透视图上的面、棱、顶点。然后指出,我们认识长方体的特点,就可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来研究。

3.进一步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点。

(1)从面、棱、顶点的数量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

师:这位同学说“长方体有六个面”,这是不是长方体的特点呢?那就要看一看我们的盒子上是不是都有六个面。

生:先独立数,再由一名学生数给大家看。

师:(学生数前强调)大家看看他是怎样数的,一会我们来点评他的数法。

生:点评那名学生的数法。

师:评价学生的点评。注意数法的有序性,特别是按面的相对关系数的方法。板书“6个”

(用如上方法引领学生认识“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的特点)

小结:这是从面、棱、顶点的数量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板书: “数量”

(2)从面的形状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

师:这个同学认为“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你们同意这个说法吗?

生:有的学生会指出长方体上有正方形的面。

师:引领学生观察这种情况。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的面,有的全是长方形,也有特殊的情况是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板书:“长方形,有时有两个正方形”

小结:这是从面的形状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板书:“形状”

(3)从面的大小关系、棱的长度关系的角度认识长方体的特点。

师:这名同学说“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你能指出在盒子上哪两个面是相对的?

生:指出盒子上相对的面。

师:怎样说明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相等呢?

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剪下来,比较;把一个面画在纸上,再比相对的面;量面的长和宽再计算;推理。

师:学生说出方法后,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小结: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这是从面的大小关系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板书:“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大小关系”

师:指导学生验证长方体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生:指一指在盒子上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师:出示焊接的长方体筐架,筐架按长度漆成三种颜色。

生:指一指在筐架上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小结:长方体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这是从棱的长度关系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板书:“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长度关系”

(4)整体认识长方体的特点,了解认识立体图形的一般方法。

生:拿着自己的盒子,对照板书说一说长方体的特点。

师:我们是从那些方面认识长方体的特点的?

生:说一说。

4.认识正方体的特点。

师:你能用认识长方体的特点的方法自己认识正方体的特点吗?

生:先独立认识正方体的特点,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进行反馈。

5.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如果我们把长方体的棱按长度分组可以分几组?

生:说一说自己的分组情况。

师:讲解长、宽、高的含义。出示透视图表示的长、宽、高。(注意使盒子的不同面向下,再指出盒子的长、宽、高。)

生:指出并量出自己的盒子的长、宽、高。

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较。

师:有人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生:讨论。

小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并用集合圈表示它们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图1)是长方体的透视图,解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上面的形状是 ,长是,宽是, 面积是 。下面的面积是。

(2).图中左面的形状是 ,长是,宽是, 面积是 面积是 ,右面的面积是。

(3).图中前面的形状是 ,长是,宽是, 面积是 面积是 ,后面的面积是。

2.教材中,第15页的第2题、第3题。

四、总结评价,感受成功。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应该感谢谁呢?

生:谈自己的体会。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认识立体图形的方法,回家后,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任意形状的物品,了解一下它的特点。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周长》教案4篇02-12

五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优秀4篇)10-12

窦桂梅教学实录——《珍珠鸟》(优秀5篇)03-13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11-30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02-24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10篇)09-27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冀中的地09-27

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优03-30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优秀4篇)10-08

《七律长征》词句解析(最新8篇)05-30

43 3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