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教案【优秀6篇】

2024-01-28 15:24:14

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本文是漂亮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叶公好龙》教案【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叶公好龙》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4、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

教学重点:学生能否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等。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成语入手激趣导入

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语或诗词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叶公好龙。

点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叶公”是谁?“好”是什么意思?应读几声?想不想知道叶公和龙之间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句话都读对了吗?再找学生读,评价、纠正

三、回顾学法合作解疑

请同学们回想:我们上学期在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是怎样解决难读、难记、难懂的句子的?

课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大胆地告诉老师在预习、读书时遇到的难题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把重点句、词或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一角。

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用,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老师也参与到你们中间。

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你是通过学习,自己解决了?你也可以提出来考考大家。

四、由文明理拓展延伸

1、回归整体,挖掘寓意。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个什么故事?你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2、联系生活,拓展开去。同学们,你喜欢叶公吗?为什么?你想对叶公说点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展开想象:真龙回到天上以后,会怎样想?叶公回家之后又会怎样做?

演一演背一背

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这则寓言。第一次可以先用现代话演,然后启发学生: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有信心吗?

五、探究作业

1、把《叶公好龙》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考考他们。

2、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3、继续收集与龙有关的资料,办一次“我所知道的龙”手抄报。

《叶公好龙》教案 篇二

《叶公好龙》教学反思

《叶公好龙》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三方面进行教学:1、文言文的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特点,掌握断词断句朗读的方法。2、文言文与白话文对比朗读,结合译文理解每句文言文的意思,初步解释一些文言实词的意思。3、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前提下,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说说叶公似的人物,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学生经过学习,初步了解了文言文按意思断句朗读的特点,也明白到这个寓言故事以小故事阐明大道理的写法。

《叶公好龙》教学反思

本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中能否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不仅是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使学习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还关系到学生能否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从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的问题。所以我不仅把小学语文教育看作是科学知识的教育,更看作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看到的就不是被封闭在 “知”与“不知”的动态平衡上,而是放到了每一个学生充分活动的“问题”与“解决”的广阔的空间里,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一次次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本课伊始,我先给学生声情并茂地讲了一个切合文章寓意的故事,再根据故事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学生兴趣浓厚。在学生基本读通、读顺课文后,再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在理解古文每句话的意思时,我注重先扶后放,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先交流自己预习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再让他们质疑,最后运用老师提示的方法,自主、合作译文。学生在读完后,都积极地进行思考,我发现他们个个都抢着回答问题,只是在回答的过程中,个别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比较差,但是其他学生能及时地给予更正。

我认为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质疑之后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法比较适合高年级的古文教学。在汇报交流中,畅所欲言,打破了传统,形成了开放式课堂,也扎实、深入地理解了古文每句话的意思,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是这次教学的可取之处。

但是,指导学生理解寓意的教学缺乏层次性,加上对教学时间安排得不够合理,前松后紧,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的时间不够充分,所以有些学生对《叶公好龙》这个成语的意思理解得可能还不够深刻。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对叶公这个人孩子们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前提下,启发引导,展开讨论,对叶公进行多元评价,这节课上教师对这一点也关注得不够。

《叶公好龙》教案 篇三

《叶公好龙》教学反思

前几天,我和组内老师正好集体备课到《叶公好龙》这篇文言文。对叶公只喜欢龙的艺术,见到真龙却又极度恐惧的这一行为,我们有不同的见解,就像爱画虎的画家一样,如见到真虎也必定会逃之夭夭,是人之常情。如只谈个人看法,我从中领会的是“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现象,要通过现象看本质。”组内老师和我也有同感。

但《教师教学用书》中有一个重点提示“从文中体会到做人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不可弄虚作假的精神。”学生理解是多方面的,如何引导他们去领会这个重点呢?

在上《叶公好龙》的第二课时时,孩子们从“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中领会到叶公对龙艺术的喜爱,又从“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领会到对真龙的恐惧,把两部分进行比较理解,要孩子们谈谈自己对叶公的看法。

结果就有了四种观点:

1、不要做爱慕虚荣的人。

2、做人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的人。

3、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4、叶公的行为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

这时,一个孩子发言了:“既然我们有这么一些同学都赞成叶公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我想作者在写作时也能想到这点,但从文章结尾来看,作者好像故意逃避这个观点,为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句“为什么?”使孩子们又再一次进入文本,因为他们已养成习惯,相信从文中能找到答案。接着,我是这样引导孩子们的:

1、这篇课文是以什么语气来写的?

生:嘲笑。

生:讽刺。

2、好,能感受到讽刺之意。哪个句子体现出这种意味?

生: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3、太棒了,既然是以讽刺的意味来写,作者肯定有他的目的,那他的目的是什么?

生:他似乎是刻意想让我们明白什么道理。

4、那他是想让我们明白什么呢?或是想让我们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

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作者是有意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做人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不可弄虚作假的精神。接着,孩子们热情高涨,谈到了生活中这种“叶公好龙”似的现象。对什么叫寓言故事也加深了认识。

感谢我的孩子们,同时也感谢我自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的真理得以实施,终将得到回报。

《叶公好龙》教学反思

本着五年级语文教学大纲“理解对方的意图,将出自己的评价”,教学《叶公好龙》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通过课本知识这个工具,使学生掌握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先是揭题,通过题目,让学生迅速掌握本则寓言要讲述的大致内容,讲的是一个叫“叶公”的人“喜欢(好)”“龙”的故事。这可以说是文章的脉路,让学生沿着这条脉路自己去读,自己想,最后归纳出寓意,这样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的不必要的分析和乏味的说教。

学习寓言最重要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寓意,还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则寓言的现实意义,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因此,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理解寓言并对寓言产生浓厚兴趣,并激发他们在课外自我学习的动力,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探索生活中有没有“叶公好龙”的现象,都表现在哪些人的身上,又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联系生活谈感受,让学生在一个没有压抑的环境下去学习,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一方面不仅能让学生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初步领略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在整个课堂上充分体现了老师作为“领路人”的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促进其健康发展。

《叶公好龙》教学反思

学完这篇文言文,我深深感到:教学文言文,朗读是第一位

首先,教师要对古文熟读成背,为学生做好范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朗读顾问的兴趣;

其次,教给学生朗读方法:

1 放慢朗读速度;

2注意按意思断句;

3 熟读的基础上达到流利背诵

另外在上《叶公好龙》的第二课时时,孩子们从“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中领会到叶公对龙艺术的喜爱,又从“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领会到叶公对真龙的恐惧,我要求学生把两部分进行比较理解,要孩子们谈谈自己对叶公的看法。

结果就有了四种观点:

1、不要做爱慕虚荣的人。

2、做人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的人。

3、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4、叶公的行为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

前三种看法都是对的,但后一种学生的见解也是有道理呀,但这却违背了本文的教育意义。于是我这样引导孩子们的:

1、这篇课文是以什么语气来写的?

生:嘲笑。

生:讽刺。

2、好,能感受到讽刺之意。哪个句子体现出这种意味?

生: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3、太棒了,既然是以讽刺的意味来写,作者肯定有他的目的,那他的目的是什么?

生:他似乎是刻意想让我们明白什么道理。

4、那他是想让我们明白什么呢?或是想让我们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

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作者是有意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做人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不可弄虚作假的精神。接着,孩子们热情高涨,谈到了生活中这种“叶公好龙”似的现象。对什么叫寓言故事也加深了认识。

《叶公好龙》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4、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

教学重点:学生能否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等。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成语入手激趣导入

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语或诗词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叶公好龙。

点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叶公”是谁?“好”是什么意思?应读几声?想不想知道叶公和龙之间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交流课前搜集情况

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句话都读对了吗?再找学生读,评价、纠正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全班齐读,边读边体会课文的大体意思。

回顾学法合作解疑

请同学们回想:我们上学期在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是怎样解决难读、难记、难懂的句子的?

课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大胆地告诉老师在预习、读书时遇到的难题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把重点句、词或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一角。

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用,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老师也参与到你们中间。

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你是通过学习,自己解决了?你也可以提出来考考大家。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学习古文的许多好的方法。

由文明理拓展延伸

1、回归整体,挖掘寓意。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个什么故事?你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2、联系生活,拓展开去。同学们,你喜欢叶公吗?为什么?你想对叶公说点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展开想象:真龙回到天上以后,会怎样想?叶公回家之后又会怎样做?

演一演背一背

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这则寓言。第一次可以先用现代话演,然后启发学生: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有信心吗?

探究作业

1、把《叶公好龙》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考考他们。

2、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3、继续收集与龙有关的资料,办一次“我所知道的龙”手抄报。

板书

设计

《叶公好龙》教案 篇五

一、引题。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龙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那你们喜欢龙吗?(喜欢)古代有一个人和同学们一样都非常喜欢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他的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叶公好龙》同学们刚才有个字字音读的很准。好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四声,是什么意思呢?(喜欢)叶公好龙就是叶公喜欢龙。

二、教学过程

1、这则寓言同样是一篇文言文

2、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文言文?在学习时都采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呢?

(①读准,②读懂包括对照译文、查资料或字典、小组讨论③读美)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叶公好龙》

3、首先要读准,(课件出示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老师来读一读课文。(教师出示节奏,配古乐范读)

请你们模仿老师读的感觉试着读一读吧。(学生读,教师巡视)

4、通过读你觉得文言文与现代文有什么不同?(拗口,有抑扬顿挫)

5、谁想读一读?(1、2个)

6、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同学们读出了古文的抑扬顿挫,真好。下面我们就要弄懂文章的意思。

7、再读课文,画出你不懂的词语,句子,然后对照译文读懂,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都懂得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

8、刚才同学们讨论的真热烈,这个小故事你们都读懂了吗?(那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出示“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谁来给老师讲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学习郑人买履的时候,老师讲过文言文与现代文,有些字的意思不一样。你能不能找出来说一说?写:现代文中是写字,写作,描写,绘画。文言文:画

文章中还有那个字古今意思不太一样?出示“弃而还走”走

8、出示课件,谁能看着课文给大家讲讲这个寓言故事?(你讲得不错,看来的确读懂了,谁愿意再来讲一讲?;你基本讲明白了这个小故事,谁能讲得更准确?)

9、弄懂了课文的意思,现在再读课文感觉肯定不一样。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课文,想想怎样读就读美了?配乐(抑扬顿挫,读出人物的语气  )

10、你想对他说什么?

你没带尺寸,可以用自己的脚亲自试啊。

你太不懂得变通了;你真是顽固不化。

11、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顽固,自以为是)你能不能劝劝他?

12、学习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麻烦能够懂得变通,对不同的事用不同的解决方法,不能墨守成规。不要犯郑人买履的错误

《叶公好龙》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 学习《叶公好龙》,读懂课文内容,并理解寓意。

2. 展开想象,复述《叶公好龙》。

3. 学习文中的写法,用“总起一分述”的方法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一起学习的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还记得偷铃人的愚蠢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吗?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全班交流。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的寓言故事《叶公好龙》。板书:叶公好龙。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连词划出生字。

2.小组交流自己认为比较难记的生字,并想办法记住。

3.集体检查:

(1) 多音字:

好hǎo( ) 发 fā( ) 还huán( )

hào( ) fà( ) hái ( )

(2)辩字义:

牖:窗户。 窥:偷看。 凿:凿子,(挖槽或穿孔用的)一种工具。

写:古时候是“画”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感悟寓意。

1. 师范读。找出课文里描写叶公处处喜欢龙的句子读一读, 当真龙来了,他的表现又是怎样?

读一读。

2. 学生自由朗读。

3. 指明读,分角色读。

4. 指导背诵。

5. 揭示寓意:这则寓言是比喻像叶公这样的人,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但实际上并不真正喜爱。这就告诉我们,做人要做表里如一的人。

四、总结。

1. 学了寓言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 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 寓言

2. 齐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知质疑。

1. 自由读,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 指名读,其他同学及时指正。

3. 交流。

三、细读课文。

1. 从哪些句中看出叶公非常喜欢龙? 板书:非常喜欢

指名读→为何这样读→指导读→师生共同读(总、分)

2. 叶公真的喜欢龙吗?见到真龙时的叶公怎么样?板书:害怕极了

齐读→找词(表现他害怕的词)→说话练习(总起一分述)

3. 模仿说话,练习写法。

(1)小结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可以从几个方面,也可以从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还可以用整齐的句式把这个意思说具体。

(2)激情说话:能用这样的方法介绍你的一些情况吗?学习、爱好、课余生活、你的朋友、你的家人等等。想一想,准备说哪一点?→交流。

(3)写话练习。

(4)交流、点评。

(5)师范说。

4、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叶公好龙》

板书:真龙听说 想 说 做

四、揭示寓言。

1. 你觉得叶公是个怎样的人?(表面、心里、不一样)

2. 寓言要告诉我们什么?(表里如一)

3. 交流寓意。

五、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 听一则寓言,说寓意。《掩耳盗铃》《郑人买履》

2. 间阅读,说寓意。

3. 总结全文。

【《叶公好龙》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优秀4篇)10-12

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周长》教案4篇02-12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02-24

窦桂梅教学实录——《珍珠鸟》(优秀5篇)03-13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11-30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10篇)09-27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冀中的地09-27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优秀4篇)10-08

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优03-30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优秀9篇09-29

43 2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