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3篇】

2023-06-15 02:07:12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虎知道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83页例1、84页例2、例3。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旋转的意义和旋转三要素,感悟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会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4、感受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旋转的意义,感悟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规范的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钟面),学具(尺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二年级时,我们认识了物体的两种运动现象,谁能说说是哪两种现象?”

学生:平移和旋转。(若学生忘记了,教师可做适当提示:一种是沿直线运动,一种是曲线运动。若学生能顺利说出两种运动,则让学生用手势比划比划是怎样运动的)

(设计说明:通过复习,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后面新内容的学习找到连接点和起点。)

2、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教师:下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种物体的运动,请同学认真观察,判断分别属于什幺现象?

学生:旋转现象。

教师:你是怎幺判断出来的?

学生交流。

3、小结揭题。

教师:物体围绕一个点(或轴)转动的现象,叫做旋转。(板书)同学们能轻松得判断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旋转现象里还有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探究图形中的旋转。

(板书课题:旋转)

(设计说明:通过生活实例进一步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旋转现象给“旋转”定义,为后面深入探究旋转现象作铺垫。)

(二)新课。

1、教学例1:感知旋转三要素,深入体会旋转的意义

(1)感知旋转方向:(出示钟面)

教师:旋转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钟面,谁能找找钟表里的旋转现象?

学生交流。(钟面指针的转动)

教师小结:我们把和钟表指针转动方向相同的旋转方向叫顺时针方向,与钟表指针转动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叫逆时针方向。(板书旋转方向:顺时针、逆时针。)

(2)感知旋转中心

教师:(教师拨动指针转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拨动指针转动,指针移动时是怎样变化的?(让学生体会指针自始至终都围绕一个点转动,教师说明这个点叫做旋转的中心。在旋转方向下面板书旋转中心)

(3)感知旋转角度

教师:老师把时针从12拨动到1,谁知道指针旋转了多少呢?为什幺?

教师对发言的同学做出评价,并说明只能从起点到终点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度。(板书:旋转角度。)

(设计说明:钟面是一个圆形的,可以把它看做一个周角。学生已经学过一个周角是180度,钟面上的12个数字把周角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30度。作为五年级的学生,能完成这个知识的迁移。)

教师:指针从12拨动到1,谁能用一句话完整的描述一下这个旋转过程?

学生交流。

教师再拨其它度数,让学生描述。(完成教科书第83页的例1)

讨论: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几方面去描述?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幺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和角度,我们把这三个叫作旋转三要素。(在黑板上完善刚才的板书)

(4)归纳总结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意义

(结合钟表指针和课件图示小结)

教师:我们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了,谁能说说什幺是旋转呢?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物体围绕着某一点或某条轴转动的现象,叫作旋转。(设计说明: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叙述和教师的引导,虽然表述得不一定规范,数学语言不太精准,但基本能表达正确。)

(5)议一议:钟摆的摆动和荡秋千是不是旋转现象?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用自制教具说明)钟摆运动是钟摆围绕一个点做局部圆周运动,而且在摆动中既包含了顺时针旋转,又包含了逆时针旋转。旋转的角度是任意的。

(设计说明:生活中的有些旋转现象可能不够典型,容易淡化概念的本质,甚至产生歧义,对学生建立正确表象产生干扰,这里特意选用教科书上的典型实例,钟摆、秋千等,充分感知旋转现象。)

(6)反馈练习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旋转的意义和旋转三要素,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掌握了没有。请完成教科书第83页的做一做。

2、教学例2: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师:旋转现象还有没有其它特征呢?

(课件出示例2)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将直角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纸上,每次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观察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你有什幺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学生回答若有问题,教师可作适当提示,抓住:谁变谁没变,当学生找到大小、形状没变时,问问学生怎样证明,为后面教学旋转的性质作铺垫)

(2)归纳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师:谁能归纳一下旋转有什幺特征呢?(学生交流时教师作相应的板书: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发生变化;对应点到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长度相等、对应角度一样。)

3、教学例3:画旋转后的图形

教师:我们旋转现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那幺怎样来画旋转后的图形呢?

(课件出示例3)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先让学根据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独立思考怎幺画。

(3)交流。

(4)教师讲解画法,学生在题卡上完成。

(5)反馈练习:完成教科书第84页的做一做。

(三)全课小结。

1、学习内容整理。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设计说明:在总结回顾中,进一步理解提升所学知识。)

教师小结,研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图片欣赏。(课件出示图片)

(设计说明:通过对图片欣赏,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真谛。)

3、课后延展。

教师:你还想知道旋转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或网络,下节课来交流。

(设计说明: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四)板书设计。

旋转

意义:物体围绕着某一个点(或某条轴)转动的现象,叫作旋转。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通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探究解决计算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进行约分。

教学难点:

把分母不同的分数通过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1/4+1/5 2/15+1/5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那么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同学们要注意什么呢?

今天,我们进一步探讨异分母分数的相加减。

二、试一试

1.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笑笑的方法是找公倍数,最后进行约分,淘气的方法是找最小公倍数。比较后发现,找最小公倍数,计算起来比较简单,计算的正确率会高一点。其次,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2.算一算,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生独立完成,反馈。第一题结果要进行约分。

3.森林医生。

先观察,说一说三道题目错在哪里?再进行独立计算,改正。

4.应用题。

读题找到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5.解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这两个数量关系,找到X在题目中所表示的量,再进行解方程计算。

6.拓展题,第8题。

重点交流学生估计的方法,再计算验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知道埃及人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自己读一读你知道吗?

四、布置作业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三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3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发现,学生自主探讨能力不高。学生原有数学基础不牢固,优秀生不多,学困生不少。这些学生口算和笔算能力差,经常抄错题,写错数,平时作业不动脑思考,抄作业现象严重,有的甚至不完成,数量关系不清,应用题解题能力差。因此,平时教学时要特别关注这些学生的培养与辅导。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

1、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5、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

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和技能: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训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 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解决问题和方法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统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2)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堂、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4)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

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教学难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旋转。

五、教具准备: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3. 其他教具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

六、课时安排: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1)轴对称 1课时

(2)旋转 1课时

(3)欣赏设计 1课时

4设计镶嵌图案 1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

3、质数和合数 1课时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粉刷围墙 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4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

4、约分 4课时

5、通分 4课时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 1课时

(七)数学广角

(八)总复习

上面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10篇)12-11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4篇】08-10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4篇07-20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07-15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06-25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优秀6篇)06-25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4篇)06-25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篇06-22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06-20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8篇)06-15

43 1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