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精选5篇】

2023-04-28 08:14:25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虎知道为您带来的5篇《落花生》,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落花生》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2、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一段话,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深刻含义。

3、 初步学习“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 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作及其所喻的道理。

2、 学习本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花生生长示意图;石榴、苹果图片;生字卡片。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讨论课题,简介作者。

1、 师板书课题《落花生》。

2、 师:“落花生”就是大家熟悉的花生,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

(出示花生开花结果的示意图,加以说明:花生是一年一生草本植物,花黄色,花受粉后垂落到地上才生出花生,所以也叫“落花生”。)

3、 师:同学们喜欢吃花生吗?喜欢什么口味的?(让生畅谈。)

4、简介作者许地山。作者也喜欢吃花生,而且在自家的空地上种花生。居然收获了,他们一家人高兴地聚在一起过收获节。同学们愿不愿意和作者一起来分享他的喜悦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落花生》。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出示小黑板,指名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开辟:本课指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茅亭:用草一类的东西盖的亭子。

爱慕:由于喜欢或尊敬而愿意接近。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榨油:用力压出物体里的汁液。

实用:本课指有实际使用价值。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读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三、分角色朗读,理清文章的脉络。

1、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思考课后第一题,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再默读课文,用“//”标出各内容的起止部分。再说说其中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三自然段到最后),写我们和父亲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的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

4、 小组讨论后汇报,在4个方面的内容上,“种、收、尝”写得很简略,而“议花生”写得具体。因为作者写作的重点放在“议”上,想从“议花生”中引出如何做人的道理,所以“种、收、尝”写得很简略。

5、 师小结:全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1)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用“居然”造句。

(2)种了就是想收的,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的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读一读3—11自然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的?

再次分角色朗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师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3、 默读父亲的话(小黑板出示父亲说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1)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

(2)抓重点词展开对比理解(师相机板书)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埋在地里 高高地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3)明确花生的可贵之处:有用却默默无闻。

(4)生谈自己的看法: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4、反复读一读“我”说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联系生活,深入体会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

五、指导课后练笔。

1、明确练笔要求。

2、师生共同开拓思路。

(1)扫帚:它拥有默默无言,宁可自己一身脏,换来环境干净清洁的特点,表现不为名利的精神。

(2)蚕:它拥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特点,写它的献身精神。

(3)粉笔:它拥有一再掏出心来工作的特点,写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选择以上或其他生活中的事物写一个小练笔(模仿本文,写清该物寓含的道理)

七、作业。

1、继续完成小练笔。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3、注意观察生活中像花生这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板书设计:

种花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落 收花生:居然收获了

花 尝花生: 做成好几样食品

生 好处:味美、榨油、便宜

议花生

特点:埋在地里,不好看,但很有用。

落花生 篇二

共案部分

课题:15、落花生

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建构、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7个生字。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学习花生不慕虚名的品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具准备:有关花生的资料。

自主预习:生字词。

提练主线:种花生——收花生——品花生——议花生

教学过程:

个案部分

一、素养训练

1、掌握本课的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理解词语。

2、学习课文的内容,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

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落花生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的品格。

二、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他们是怎样过

这个节的 ?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2、汇报阅读情况

三、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有哪些人也像花生那样不图虚名

默默奉献?写成一个小短文。

我们还曾学过哪些借物喻人的文章。

一、揭示课题,理清思路

简介作者生平,理清课文线索,明了作者思路。

板书课题,提问题:“落花生”是事物,以它为题,可以有几种写法?让学生思考,讨论。

①介绍花生生长周期,特点,描述花生形状、用途等的说明文;可以“落花生”为线索,通过写事,来揭示某一种道理。

②介绍作者。

二、质疑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设悬念,引导学生读书:这篇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写的?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的顺序写的,来揭示做人的道理。

三、自学生字、词,读准多音字

1.学生按一定的自学方法自学生字、词。

开辟(p@)榨(zh4)油爱慕(m))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在课文中理解词义;通读课文,读准多音字和常用词语。

2.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①投影出示生字、词和课后“读读写写”中常用词语,让学生认读。

②说说容易错的字,区别:“辟”与“僻”;“慕”与“暮”、“幕”、“墓”。

③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④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读后说说哪个词语不理解,提出来大家讨论。

四、指名读课文,把握段意,明了重点

概括段意:①我们姐弟几个在我家后园的半亩空地上种花生,几个月后居然收获了。②收获节上,父亲与我们一起谈花生的好处,使我们懂得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

五、练习朗读课文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和课后“读读写写”中词语。

2.做填空练习。(课后练习1)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同学们,都吃过花生吧,喜欢吃吗?(喜欢)那么著名作家许地山写的这篇《落花生》是不是告诉我们花生什么样子?如何好吃啊?(不是)而是以“落花生”为题,以“落花生”为线索写了一件事,什么事?(我们种花生,过收获节的事)(板书:种花生,过收获节。)

二、朗读提问

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看课文种花生和过收获节两部分内容,哪一部分是详写?学生读后回答。(过收获节是详写,是重点。)

三、分析重点段

(一)自己大声读“过收获节”一段。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2.回答问题:回答“1”后,读书上的句子:“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你是怎么理解的?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天色不大好”、“难得”,体会到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①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快乐;②借这个机会教育我们。)

3.回答: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吃花生,谈花生)哪个是重点?(谈花生)

(二)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哪些人谈花生?怎么谈的?谁谈的重要?(板书:我们谈,父亲谈)

1.回答前两个问题后,分角色朗读。

2.回答谁谈的重要?(父亲谈)

3.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赞花生、学花生)哪方面是重点?(学花生)

4.赞美花生的什么?学花生的什么?

自己读父亲两次说的话,思考以上问题。

5.指名分别读父亲第一、二次说的话,回答: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板书:

6.指名读父亲第二次说的话,做填空练习(见课后)。多读(2遍),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三)这时,“我”在父亲的启发教育下说……齐读一遍,分析这句话的意义,字面意思抓“只”。在句中理解“只”的意思。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做有用的人。)

问:什么叫有用?(有真才实学。)对谁有用?(别人、社会、国家。)

谁来举例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齐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这篇课文以议花生的可贵之外,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学生说中心思想。

(本文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了突出中心,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借物喻人,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五、总结深化

1.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2.大家齐读最后一节。(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六、作业

①造句;②听写词语;③抄写句子。(课后练习3)

四、课后反思

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

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学实

践中,不要把桃子、石榴、苹果推到另一

极端,允许学生对事物作多种理解和评价

落花生 篇三

教学内容

7、

总课时

3课时

教学

目标

1、 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 学会5个生学,正确选择本课中多音字的读音;理解19个新词语。

3、 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重点段,并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投影片

课文录音

第1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假如你拿到了这样一个题目,你觉得可以写些什么?

2、学生交流。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

1、听录音后回答:

这篇课文的内容是:(1)介绍一种物品( )

(2)记一件事 ( )

(3)写一处景物 ( )

(4)描写几个人物( )

2、教师简介:课文虽然以为题,但并不是一篇以状物为主的文章,而是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所受的家教。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他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是他的笔名。为什么他会对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三、初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按第一单元的要求自学课文,巩固第一单元训练重点。

四、交流学习成果

1、自由地找小伙伴交流。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集体交流典型的几个问题。

五、按提示分段

1、出示投影,按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1)种花生,收花生。

(2)尝花生,谈花生。

(3)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2、结合课文插图,分段提示,理清课文内容。

六、作业 :

1、 完成《作业 本》第2、4。

2、 绘制花生的生长过程。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课文脉络,学习“学习提示”。

1、想想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哪一部分是重点写的?怎样学习重点段?

2、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提示”,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

(2)从“学习提示”中,你学懂了什么?

①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叫重点段。

②学习重点段,理清写哪些内容;细读细想,弄清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③联系其余各段和课题,理解全文和思想感情。

(3)根据“学习提示”,找出课文的重点段。

二、研读重点段

1、学生自由读重点段,结合问题讨论学习这一段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研究?

2、结合课后练习2、3题独立学习重点段,教师巡视,辅优补差。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1)说说“今晚”过收获节,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务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这次他来,是专为吃花生来的吗?说明什么?

(2)一家人是怎样谈花生的好处的?圈出有关词语。

(3)“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之处是什么?(投影出示第10自然段)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说的这段话的?

①父亲是拿花和玫什么进行对比?为什么要这样比?结合回答课后练3。

②父亲是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比,其实是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可贵之处?(藏而不露)

(4)父亲为什么要对我们这样说?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5)“我”有没有体会到父亲的话的含义?(读第13自然段)

“有用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人?“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学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

《作业 本》第4、5题。

第3课时

一、复习回顾

1、 听记:开辟居然、价钱、榨油、可贵、爱慕、体面

2、 自查、订正

3、 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

二、研读第一段

1、引入:“我们”一家人过收获节的花生是怎样来的呢?

2、自由朗读第一段,讨论:这段话为什么不详写?可不可以不写?

3、体会:课文内容要前后连贯。

三、研读第三段

1、引入:父亲的话对“我”的一生为人有影响吗?从哪里看出来?简介作者生平:作者许地山,笔名落华生,曾留学美国,抗日战争前后,在香港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病逝于香港。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为什么要用做题目?(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按照父亲的“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求虚荣地去做人。因为父亲的话是由花生引出的,又用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一样做人,所以用这个题目。)

有感情地朗读:个别准备、同座互练、指名读知道点评。

四、总结体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书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说、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思想上有一个升华。

五、作业

1、完成《作业 本》中剩余的作业 。

2、把读了课文后的体会写成一段话。

板书设计 :

7.

种花生    收花生

味美

尝花生    谈花生           榨油

便宜

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

为了突破本课学习抓住事物的某种特性,以物喻人的写法,并练习对话的几种句式,设计课文主题迁移写一段话,较好。

《落花生》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榴”等6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

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出示课件4)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

(①种花生、收花生。

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

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

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

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6)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会写课后10个生字。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课件7)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出示课件8)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课件9)

(1)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出示课件10)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出示课件11)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板书: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2)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板书:对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对比。

师: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出示课件13)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这样的品质?你能用上“爱慕”一词说一说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出示课件14)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落花生》教案 篇五

设计理念:

1、探究学习。

强调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探究,自己体验,在探究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合作学习。

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充分发挥群体中每个成员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加深体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重点问题。

3、情感体验。

挖掘文章本身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和情绪体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受到文中情感的感染,而且能体会到探究和发现的快乐。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的词句段,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明确文章的中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及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落花生》。教师板书课题。

“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花生。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你们查资(www.huzhidao.com)料了吗?生简要回答。

教师出示花生成长的图片,边出示边简单讲解。现在你知道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了吧。

二、看音像资料,整体感知课文。

师:我们知道了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下面我们来看课文的音像资料。看了以后,你来说说和预习时相比,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师:音像资料看完了,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三、学习课文,解决问题,指导朗读。

1、读自然段,激励发现问题。

师:我们看了音像资料,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要想对课文有深入了解,光看音像资料还不够,我们还要自己读书。

教师出示学习建议: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每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师:下面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自然段?读懂哪一个就说哪一个。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师:大家读书的时候发现问题了吗?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通过自己读书读懂了不少自然段,还有了自己的感受。更主要的是,还发现了不少问题。同学们很会读书!不过,我们发现问题还只是完成了学习的一半,我们还要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怎样解决呢?

师:我觉得同学们应该相信自己,我们先依靠自己的力量看能不能解决?好不好?

2、读句子、词语、标点符号,自己解决问题。

师:既然大家都同意,我们就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

教师出示学习建议: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通过读懂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标点符号,看能不能自已解决不懂的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观察读书情况。

师:通过自己读书,解决了什么问题?学生简单汇报读书所得。

师:看来我们是应该相信自己的!

师: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是什么问题?有没有同学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大家通过读书解决了不少问题,读书更加深入了,可是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我们怎么办?

3、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教师用课件出示学习建议:

(1)小组合作。借助课文和查阅的资料解决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

(2)汇报时,可以把你们的理解说出来。把还没解决的问题写在纸条上。

教师补充说明: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就合作解决这些问题,本小组解决不了的可以自由的和别的小组交流,当然也可以和我交流,因为我也是这个学习群体的一员。如果本小组的问题都解决了,就把你们认为好的段落、句子读好,争取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学习,教师参与学习。

4、全班交流合作,解决问题,指导朗读。

(1)汇报交流合作所得。

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解决了哪些问题,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师:同学们合作学习肯定取得了不少成果,下面我们就来交流我们的学习成果。哪个组能说说你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师:汇报自己的读书所得是一种学习,耐心的听取别人的见解,从别人的见解中受到启发也是一种学习。

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解决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等方面来表达。还引导学生把理解的读出来,看其他同学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积极引导和评价,对不到位的地方以教师理解的方式渗透,如:a、你是这样理解的,老师替你解释一下,你看对不对?b、你是这样理解的,我能不能说说我的理解?c、他的理解我听懂了,我能不能说一说?d、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对这里有了更深的理解,能不能让老师也说说理解和体会?e、他朗读的真好,老师好像听出了?f、他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了,我们能不能也读一读,看能不能和他读得一样好。

对于学生的读,可以这样引导:“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一句或一段读好?”学生回答。

师:“你就这样读给大家听一听”“我们就来听听他读的,看我们能不能听出他的理解。”

师:同学们,你们肯定还解决了不少问题,我们不能一一汇报了。这里还有一些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怎么样?

(2)出示问题,全班讨论。

师:下面老师把大家没有解决的问题出示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这一部分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学生互相启发和讨论为主,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积极参与,教师作用和汇报读书时基本相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争论,也可以质疑。

对善于学习的学生及时给与激励和评价,教师始终欣赏和参与学生学习。文中含义深刻的话学生如果理解不到位,教师就用课件出示许地山原著中的句子,让学生读原著,帮助学生理解。学生仍然理解不好,教师用自己渗透的方式给学生讲解。

四、自由评价。

1、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这节课我们自己读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和大家合作交流。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知道父亲谈花生主要是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谈花生也就是在谈人生。

师:我们仿照“实话实说”,每人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可以说说课文,可以谈谈作者,可以说说我们今天的共同学习。学生自由表达。

2、教师出示自己的体会:姐弟种花生,居然收获丰。父亲巧教诲,影响“我”一生。老师学习了这篇文章,感觉课文语言朴实,简直就像一首朴实的小诗。这是老师的感受,同学们读了老师的感受,你们肯定还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师: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看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篇读后感;

2、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教师推荐书──《空山灵雨》《春的林野》,网址印在发给学生的资料上);

3、搜集整理许地山的文章和生平事迹,写出你的评价文章。(当然这个作业,可以用一学期,也可以用更长时间)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或两项作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5篇《落花生》,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虎知道的价值所在。

【落花生】相关文章

《落花生》教案【优秀5篇】10-21

《落花生》【优秀6篇】10-19

五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优秀4篇)10-12

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周长》教案4篇02-12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02-24

窦桂梅教学实录——《珍珠鸟》(优秀5篇)03-13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11-30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10篇)09-27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冀中的地09-27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优秀4篇)10-08

43 9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