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风筝》教案【最新8篇】

2024-03-20 09:15:36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本文是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四年级语文《风筝》教案【最新8篇】,欢迎参考。

大班《风筝》教案 篇一

设计意图

利风吹拂,大地回春,小区的草评、郊外的空地上,傍晚和星期天,都会有家长带着孩子放风筝。风筝以它优美的造型、鲜艳的色泽、在空中盘旋的舞姿,深深吸引了大人和孩子的心。何不设计一个以风筝为主题的活动,让孩子们既能了解有关风筝的更多的知识,感受民间传统艺术的美,又能体验到创作的快乐,发展动手能力。因此,设计了《美丽的风筝》这一综合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种类,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2、初步了解风筝的由来,激发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

3、愿意设计制作风筝图案,感受创作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搜集各种造型和颜色的风筝,布置"风筝展览"。

2、教师对风筝的历史文化、演变过程、基本结构等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3、有关风筝的幻灯片6张。

4、纸张、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毛笔等综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参观"风筝展览",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种类,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1、欣赏各种不同造型的风筝,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师: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风筝。老师布置了一个"风筝展览",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当老师把遮住风筝的布揭开后,全体幼儿异口同声:"啊!好漂亮!那么多!)评析:风筝是教师收集和幼儿从家中带来的。幼儿没有集中看过这么多的风筝,只是熟悉自己带来的。这么多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风筝经过老师的精心布置,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幼儿的兴趣一直子被调动起来了。

师:这些风筝真漂亮!还有什么词语可以用来夸风筝漂亮?

幼1:美丽。

幼2:好看。

幼3:颜色鲜艳。

幼4:各种各样,非常漂亮。

师:你看到有什么风筝?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幼1:我看到有蝴蝶、猎八戒、孙悟空。我喜欢蝴蝶风筝,它的颜色特别鲜艳,有两只美丽的翅膀。

幼2:有老鹰风筝,还有小燕子、五角星、金鱼。我最喜欢老鹰,它的眼睛很大,很精神。

幼3:我看到有大蜈蚣、螃蟹、红灯茏,还有唐僧。我特别喜欢红灯笼风筝,觉得像过节一样。

评析:由于老师的提问紧接幼儿的感叹而来,而且问题具体、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幼儿观察的顺序和思维就紧跟老师走了。在问、答的过程中幼儿自然地领略到风筝的色彩美和造型美。幼儿发言很踊跃,都想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教师就在请个别幼儿回答后,请幼儿和身边的同伴互相讲一讲,满足幼儿的表达欲望。这一环节,幼儿欣赏了各种各样的风筝,为下的环节做了铺垫。

2、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感受它的对称美。

(师:手拿一个风筝,便于幼儿看清楚。)小朋友们看一看,风筝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全班小朋友。

幼1:风筝有上面的画和后面的架子。画有的是用布做的,有的是用纸做的。

幼2:风筝上还有尾巴,是布和纸做的。

幼3:风筝上还有长长的线。要把它拿在手里,不然风筝就会飞跑了。

师:看一看,这些风筝的尾巴都一样吗?

幼: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

师:哪些风筝的尾巴长?哪些风筝的尾巴短?

幼1:大的风筝尾巴长,小的风筝尾巴短。

幼2:长串的风筝尾巴也长。

师:知道风筝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吗?

幼1:好让它在空中飘吧。

幼2:挂在风筝上好看。

幼3:我知道,尾巴是保持平衡的。星期天爸爸带我放风筝时告诉我的。

师:小朋友,我们来看这个蝴蝶风筝,它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幼1:上面的图案是一样的。

幼2:大小也是一样的。

师:再来看一看,风筝的骨架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两根尾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组织幼儿讨论,让幼儿自己发现答案:骨架上的竹棒长短一样,粗细一样,两根尾巴一样长,一样粗。

师:刚才小朋友已经发现所有风筝的面、骨架、尾巴,包括上面拴的线都是对称的。对称才能保持风筝平衡,才能放飞到天上去。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让幼儿自己发现答案。由于教师多用"看一看"、"我们来看"这些语言提示,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到观察、讨论的内容上来,所以幼儿观察仔细,讨论热烈。在引导幼儿了解风筝的结构时,教师把风筝拿在手中,还走到幼儿中间,便于幼儿看清楚风筝的正、反面都有什么。幼儿看得清,有得说。幼儿发言句子连贯、通顺,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幼儿之间的讨论、个别幼儿的发言,都为全体幼儿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在引导幼儿了解风筝结构时,特别强调了尾巴的长短与风筝大小的关系的尾巴的作用,既因为尾巴容易被忽略,又为幼儿在延伸活动中制作风筝做了知识上的准备。在引导幼儿感受风筝对称美的时候,教师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蝴蝶风筝,以利于细以逸待劳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发现"对称",再请幼儿观察其他风筝,知道"对称"是所有风筝的共同特点。整个环节中,气氛热烈而有序,人人都很投入,达到了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

3、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了解风筝的不同种类。

师:刚才小朋友看到了那么多的风筝,你觉得它们除了大小不同、尾巴长短不同、画的形象不同、颜色不同外,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说一说。

幼1:有的是平的,角的鼓起来。

幼2:有的是-个,有的好几个串在一起。

师小结:风筝的造型很多,种类上大体分为三种,(手分别指三个不同种类的风筝)有平面的,有立体的,也就是小朋友说的鼓起来的,还有串式的。

评析:为了让幼儿能比较容易地区分风筝的不同种类,教师在布置展览时,就特意将三只种类区别明显的风筝挂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幼儿经过观察比较,很容易发现风筝的三个不同种类。因为考虑到幼儿概括能力还有限,在此环节,老师破例做了小结,力求给幼儿留下正确的概念和完整的印象。

(二)、观看幻灯片,初步了解风筝的由来,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1、观看幻灯片。

(依次播放以下六张约灯片,同时播放配乐说明。)⑴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风筝。

⑵最初的风筝是模仿鸟的样子做的,叫鸢或鹞。

⑶到了唐朝叫风筝。

⑷莱特兄弟根据风筝升高原理,发明了飞机。

⑸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中国风筝,在它旁边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⑹每年4月20日到25日,国际风筝节在中国潍坊举行。潍坊被称为"鸢都"。

2、组织幼儿讨论:小朋友,刚才看的幻灯片中,都介绍了什么?看过后,你有什么感受?

幼1:是中国人发明了风筝。中国人真了不起。

幼2:风筝挂在美国,我觉得很骄傲,很想升国旗。

幼3:风筝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我觉得中国人很聪明。

评析:教师在做教学准备时,一开始选了十多张幻灯片,内容比现在播放的要多,但从活动目标和幼儿接受能力等方面考虑,只保留了六张。由于幻灯片画面清晰度高,再辅以简洁的配乐说明,给幼儿留下了较探刻的印象。幼儿争先说感受,话语间洋溢出民族自豪感。

(三)、设计制作风筝图案,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1、调动幼儿创作的积极性,激发创作欲望。

师:小朋友,风筝这么美丽,想不想自己也做一个?制作风筝有很多步骤,我们今天来设计一个风筝面的图案。放学时,可以把你设计的画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成风筝。现在来想一想,你要画一个什么图案?可以和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提醒创作要注意的地方:今天画风筝图案的纸比较大,请小朋友注意,画形象时要画得大一些,要对称;涂颜色时要先涂上面再涂下面,这样不会弄脏画面和衣服;大胆地画,心里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看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

3、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画好的风筝图案全部放到展示板上,请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用鼓动性的语言,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又清楚地交代任务,这样幼儿有了创作积极性,又有任务要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在幼儿动手画以前,先让幼儿想一想要设计一个什么图案,这是基于大班幼儿正从直觉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来考虑的。心中有画,纸上才有画,避免了盲目下笔。创作前,老师还就画面的人小、对称的要求、涂色顺序等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做了强调。这些对幼儿能否成功创作出一幅风筝图案,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巡回指导时,则个别不敢大胆作画、绘画能力较差的幼儿,用鼓励的语言使他们产生信心,还建议他们可以画"展览"中自己喜欢的风筝的图案,降低了难度,还耐心地指导画的顺序、涂色方法等,帮助他独立完成作品。由于老师考虑周到、指导得法,所以在展示作品时,所有的孩子都能展示出自己创作的作品。看到一大片色彩斑谰的画面,孩子们露快乐的小鸟"唧唧喳喳"地交流,快乐和自信写在脸上。这时,更快乐和幸福的是老师!

延伸活动

1、做风筝:幼儿离园时,将作品带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了解、学习制作风筝的方法,动手做成一只风筝。

2、放风筝: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放风筝。还可以将风筝带到幼儿完,和老师、小朋友一起放风筝。

分析与反思:

本次活动作为一次大班综合活动,定位于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在主动的观察和讨论中,由对风筝外表美的粗浅认识,逐步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种类,感受到风等的对称美,利用视听手段,让幼儿主动获取信息,初步了解风筝的由来,产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

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风筝是幼儿常见的,了解风筝的由来、基本结构、种类等相关知识,又有利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活动目标设计体现了教师"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观念,突出幼儿主体地位,从认知、情感、态度、技能等方面提出了切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目标要求,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思想:"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活动过程条理分明、层屋清晰、环环相扣、逐步推进、不到渠成。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主动观察、讨论、发现、感受、创作,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得到了一种新的艺术体验和快乐,受到一次美的熏陶。自我欣赏作品使幼儿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互相欣赏作品又使幼儿绘画水平得到共同提高。

因为考虑到幼儿动手能力发展的程度对手完成制作风筝的整个过程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但已想让孩子体验一下做成一只风筝的快乐,所以设计了延伸活动;和家长一起做风筝、放风筝。和自己的家长一起,用自己亲自设计制作的风筝图案,做成一只风筝,再与爸爸妈妈一起放飞,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多第大的喜悦!对于家庭来说,又是一次多么好的交流感情、享受天伦之乐的好机会!

活动过程: 篇二

1、游戏:"我演你猜。"

(1)教师做动作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小动物?(教师分别用左右手和左右脚做孔雀、鳄鱼、大象和小马的动作。)

(2)幼儿模仿老师用相应手、脚坐相应的动作。

(3)教师出示菱形格,把四中动物分别放在菱形格里相应的位置。

2、游戏开始。

(1)教师在菱形格的'某个位置出示小动物图片,幼儿看到什么动物就对应某个部位做相应的动作。

(2)慢慢过渡到只在菱形格某个位置打√,幼儿看到那个位置有√就做什么动作。即将菱形格相应的位置和动作建立起对应的关系。

(3)复习几种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将√换成各种形状继续游戏。

(4)复习几种常见的颜色,再将图形换成颜色继续游戏。

3、打开幼儿用书或观看挂图,完成连线联系、

(1)教师交代题意并示范做题方法,请幼儿按照要求进行连线。

(2)教师指导帮助能力较差,或没有弄清楚题意的幼儿。

《风筝》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探究解读课文意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阅读能力,能说出自己的喜好、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感受本文在误解和冲突中所体现的兄弟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探究解读课文意蕴。

2.感受本文在误解和冲突中所体现的兄弟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风筝是每个小朋友都放过的,放风筝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鲁迅先生却因童年关于风筝的一件小事而引发了无限深思。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吧。

2.(播放班得瑞的音乐《春》,营造气氛。)

春天来了,让我们来到户外,在蓝天下,在青草地上,放飞我们的快乐。当风筝满天飘舞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何等的舒畅,可此时在鲁迅的眼里,风筝的浮动竟是一种惊异与悲哀,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鲁迅的童年生活,一起去看个明白吧!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4课《风筝》。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伶仃(línɡdīnɡ)虐(nüè)杀瑟(sè)缩

荡漾(dànɡyànɡ)嫌恶(xiánwù)傲(ào)然

2、词语解释

苦心孤诣:费劲心思,刻苦钻研,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

肃杀:形容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瘦得不堪:意思是瘦得非常厉害。不堪,表示程度深。

恍然大悟:形容猛然醒悟过来。

3、作者名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在《鲁迅全集》里。

4、背景追溯

本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选自散文诗集《野草》。《野草》,共收作品23篇,此集是鲁迅在广州编成的,并于26日深夜写了《题辞》(散文诗)。1932年,鲁迅在《自序》中说:“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

(不是)

(2)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线索)

(3)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的事情。)

(4)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

(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

(顺叙、倒叙、插叙)

2、跳读全文,理清思路,把握感情线索。

在北京的冬天看到天空中浮动的风筝,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发现弟弟竟瞒着“我”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感到愤怒;到了中年,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我”感到自责和忏悔;“我”希望能得到小兄弟的宽恕,小兄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的心越发沉重。

(二)精读课文

1、为什么文章第一段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点拨明确】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那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点拨明确】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那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3、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

【点拨明确】“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4、“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文中所说的“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前面的什么事情?

【点拨明确】因为看到这本书才使“我”恍然大悟当年自己对弟弟的精神虐杀,表现了作者对当年行为的自责、后悔。“精神的虐杀”指“我”在堆积杂物的小屋中发现弟弟在偷偷做风筝,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根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

5、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么”,为什么“我”不觉得轻松反而觉得沉重?

【点拨明确】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

6、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点拨明确】“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

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四、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坛巨匠鲁迅先生兄弟之间的故事。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会认为爱放风筝就没有出息呢?鲁迅先生又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

(一)深层理解

1、这篇散文中,除了兄弟之情,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外,还有什么深沉的情感?

【点拨明确】文章叙述自己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指周建人)放风筝,行为十分粗暴。待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后,鲁迅醒悟过来,当年自己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几十年后,讨“小兄弟”宽恕之举,足以显现同胞手足之情。隐藏在这之后的是作者的自省精神,作者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这种精神非常可贵。作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的主张,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从此健康成长。把两者结合起来看,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作者感慨尤深,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思的问号。“小兄弟”为何全然不知?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以为这事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这正是几千年来封建教育留下的痼疾。这里作者含蓄地启发人们作更为深刻的思考,是文章精髓所在。

2、综观全文,作者是如何在误解、冲突中表现浓浓的亲情的?

【点拨明确】本文叙写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意,甚至十分粗暴地把小兄弟苦心孤诣制作即将成功的一只风筝折断、踏碎的一件往事,显然写的是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手足情深: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让小兄弟有出息,那种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一心想补过,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3、阅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相距二十多年,其间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明确】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两件事。①“我”的一件往事:少年时虐杀“小兄弟”的风筝梦。②“我”的一段思想感情的经历:“我”中年时读了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无限懊悔当年对“小兄弟”“精神的虐杀”,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

“我”原来“嫌恶”放风筝,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并以踏扁“小兄弟”苦心制作的风筝为“胜利”,且当年对此事毫不在意;时隔二十年后,这件事剧烈地啃噬着“我”的心,以至“我”渴望得到补救,却已无济于事,只是平添了心头的沉重。此后每当回忆起这件事,“我”就感到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这也使全文笼罩着沉重的悲剧色彩。

产生这些变化,表面看来最直接的原因是“我”中年时明白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不过,我们透过这点还可看到“我”与“小兄弟”间的手足亲情,“我”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勇于自责反省、为人严肃及善于思考的精神,也是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二)走进语言

1、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点拨明确】“瘦得不堪”指瘦得不能忍受,以白描手法形象地勾勒出了多病的小兄弟的身材体态;“张着小嘴”“呆看着”“出神”,以一连串的词语传神地描绘出小兄弟聚精会神,仰头长时间看风筝的神态;或“惊呼”或“跳跃”的动作,更是形象逼真地写出小兄弟喜欢风筝到极点——即便自己不能放,只能远远地看也如痴如醉。本段文字综合运用肖像、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瘦弱、痴迷风筝的小兄弟形象。

2、课文第五段里谈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结合课文和你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儿童玩游戏的看法。

【点拨明确】示例:玩游戏既可以丰富儿童的生活,又可以开发智力、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儿童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可以说小游戏中藏有大天地。

(三)走进主旨

本文通过对风筝事件的叙述和严肃的自我解剖,批判了那些受封建教育思想影响、无端压制子弟的父兄,抒发了因四周的寒威和冷气而形成的无可把握的悲哀,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春日温和的热烈憧憬。

(四)走进写法

1、意蕴深刻。

本文作者以严冬比拟社会,以春日象征理想。通过批判现实,寄寓自己的理想,启示人们如不改革整个社会,任何个人的“补过”也是无济于事的,孩子们是不会获得“春日”的愉快的。既有对封建思想和伦理道德的揭露和抗议,又有深刻的自我反省和解剖。

2、语言精炼。

例如“十岁内外”“多病,瘦得不堪”“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惊呼”等词句,把小兄弟活泼可爱、喜欢游戏的性格传神地表现了出来。当“我”彻底毁坏他将要完工的风筝、傲然走出时,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这里作者只是抓住小兄弟的神态,“惊惶”“失了色瑟缩着”,简约的几笔,就将他进行正当游戏的愿望遭到虐杀后那惊惧、绝望的心情极其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这些描述完全符合儿童的特点。

3、构思巧妙。

本文以风筝为线索,由眼前景物写到幼时旧事,写到后来的重新忆及,再回到眼前,表达了作者“无可把握的悲哀”。文章立足于对风筝的旧事新感,道眼前所见,述不尽往事。在冬日北京忽见“远客上有一二风筝浮动”,它荡漾着春意,但是,“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惊异”的是,故乡的春天似乎在这异地的冬天重现了。“悲哀”的是,“我”记忆里的幼时所见的放风筝景象和发生在风筝上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构成了悲剧,这个悲剧不仅保留在“我”记忆里,而且因为无法补过而成为“我”“无可把握的悲哀”。风筝所引起的是对故乡春天的回忆,但故乡“久经诀别”,儿时的春天“久经逝去”,不曾带来“春日的温和”,于是,作者提出“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连“躲”,“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样就把儿童游戏的严肃内蕴,借风筝一事物,寄意深远地显现了出来。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你有没有过被他人“精神虐杀”或“精神虐杀”过他人的经历?如果有,课后与家长或其他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吧。

《风筝》教学设计 篇四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应比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在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旧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教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会有好朋友,你和你的好朋友发生过争吵吗?有过不愉快的事情吗?指名述说。

(学生各抒己见)

2、谁能说一说最后你和你的好朋友合好了吗?指名说。

(二)创设情境

1、播放课件,展示松鼠和小熊快乐地玩耍着。

2、这种情景美吗?看过文后你的心情如何?

(三)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生字。(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明确读的要求,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读带有拼音的字:

坏、扎、抓、莓、吵、受、幸、福、祝(反馈时,学生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4、认读本课的生词:

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请学生打手势表示)

6、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

(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选自然段读。)

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不明的地方?

(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说,教师不作具体的解答。)

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8、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以4人小组的形式练习,再分别请愿意展示的小组给大家戴头饰演读。)

(四)拓展与巩固

1、你能说出还有哪些有趣的事?

2、每个小组确定一个代表,大家听他朗读后,给他出出主意,帮他把课文读好。然后各组代表在全班朗读,比比谁读得最好。

3、总结谈话

(五)作业设计:

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朗读全文给家长听。

《风筝》教学教案 篇五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风筝 蝴蝶 拔几根 幸福 托着 ?垂头丧气 半圈

树梢 歇一歇 ?千呼万唤 ?踪影 ?磨坊

(课件出示6)教师集体订正。

2、回忆作者放风筝时的情景,简略说一说过程。这节课让我们细细体会其中的快乐。(板书:风筝)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圈出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课件出示7) “憧*壶知道 www.huzhidao.com*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课件出示8)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板书:幸福鸟)

指导朗读: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课件出示9)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课件出示10)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板书:兴奋、激动、自豪)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课件出示11)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课件出示12)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4、学习第4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课件出示13)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板书:找风筝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5、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板书:垂头丧气)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板书:继续)

(4)想象写话

ɑ找到了吗?作者没有给我们答案,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b全班交流

c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们把你刚刚说的内容写在纸上。(提醒写字姿势)

d全班交流。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小组交流(课件出示14)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16、风筝

教学反思:

1、在理解“憧憬”一词时,采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也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读,表现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断变化:“想一想孩子们做风筝时会是怎样的心情?”“激动的、高兴的、兴奋的”“那就请你读出小伙伴做风筝时的激动。”

2、不足之处是千呼万唤:千和万是虚数,不是真正了呼喊了一千遍和一万遍,这一点应该渗透给学生。

幼儿园风筝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风筝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阳光明媚的春天,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风筝种类繁多,颜色艳丽,高高飘扬在空中的风筝令幼儿心驰神往。中班幼儿对风筝是熟悉的,但对风筝的种类却比较陌生,开展此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了解一些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感知风筝的多种多样,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风筝,感知风筝的造型、颜色等特征,知道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与同伴交流分享搜集的风筝的知识。

3、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风筝的课件,音乐、各种风筝展览,风筝的轮廓画若干。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导入课题,激发幼儿欣赏风筝的兴趣。长长一根线,挂在天空中。不怕风来吹,只怕雨来淋。

2、欣赏各种各样的风筝实物和图片,了解风筝的起源。

(1)观看课件,欣赏风筝展,了解各种各样的风筝。提问:你欣赏到了哪些风筝?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结:蝴蝶风筝,鱼形风筝、蜈蚣风筝等,风筝的种类很多,颜色多样,但它们都有一条长长的线牵着。

(2)引导幼儿了解风筝的起源。

①观看课件,了解“龙”形风筝。提问:这是什么样的风筝?龙代表什么?小结:“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风筝就诞生在我们中国,是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的。

②听故事《风筝的起源》。

提问:是谁在很久很久前发明了风筝?小结:风筝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墨子的`人发明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

3、观看课件,欣赏特殊风筝图片。

(1)了解夜光风筝。提问:这只风筝很特别,上面有什么?(一亮一亮的小灯)这叫夜光风筝。它适合在白天放还是晚上放?为什么?

(2)看课件了解最大和最小的风筝,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提问:世界上最长的风筝有6000米长,重200公斤,这样的风筝一个人能放起来吗?怎样才能放起来?(需要很多人帮忙、合作、团结)

世界上最小的风筝,只有零点几厘米长,比蚊子还小,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你知道最长的风筝和最小的风筝是哪个国家的人制造的吗?你觉得我们中国人怎么样?

小结:世界上最长的风筝和最小的风筝都是中国人制造的,中国人真了不起!我们要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活动延伸

观看课件欣赏不同风筝图案,引导幼儿装饰风筝。

(1)欣赏不同风筝的图案和颜色。

(2)幼儿动手操作装饰风筝,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多种材料装饰出漂亮的风筝来。

幼儿园风筝教案 篇七

活动概述:

正值春季到来之际,邀请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制作风筝,放飞风筝放飞想象,充分享受diy的乐趣,感受春天的到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留下温馨美好的回忆。同时,借由创意风筝的活动可提升孩子右脑思维的开发。

活动对象:1岁半到8岁均可协父母参加

活动时间:20年4月14日

活动流程及内容:

1、报到:

接待到场家庭家长与孩子签到(工具:签到本,笔)

2、家长领取制作创意风筝材料(白色风筝,线板,彩笔)1套

3、巧手风筝diy

家长和小朋友在规定区域内共同设计、绘画独具创意的风筝。

4、休息

收拾现场环境;上洗手间等;场地转移。各家长及小朋友手收拾垃圾到垃圾桶

5、风筝飞飞

以家庭为单位放飞风筝

6、颁奖及活动结束

主持人宣布风筝节各奖项,宣布结束。

在“放飞风筝”的活动环节后可设计安排“设计奖”“配合奖”等奖项的评选。

7、孩子作画的同时,主持人给孩子科普风筝的由来。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14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当今,我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操作原理:

众所周知,风筝上天有两个必要的条件:

(1)风筝要在有风的天气下,风筝才能放飞;

(2)风筝都得有提线的牵引,“断线的风筝”在短暂的飘远之后必定会掉下来。扬力作用

扬力的产生:风筝在空中受风,空气会分成上下流层。通过风筝下层的空气受风筝面的阻塞,空气的流速减低,气压升高;上层的空气流通舒畅,流速增强,致使气压减低;扬力即是由这种气压之差而产生的,这正是风筝能够上升的原因。以上可知,扬力的产生有2个要素:

(1)风力;

(2)牵引力;这就解释了开头提出的问题。在风力、牵引力和由此产生的扬力三个力的作用下,风筝在空中基本上是达到受力平衡的。风筝在空中的受力:风力的方向基本上是水平方向,而风筝受风的角度和上扬力的大小,可以由提线方便地控制。

《风筝》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 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书后)(指名读、自由读)。

2、读句子,(自由读,想读哪句读哪句,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小伙伴;齐读,师生共同享受这份幸福和快乐。)

是呀,纸船和风筝让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给他们俩带来多少快乐呀!正当他们沉浸在这幸福和快乐的时候,这快乐却不没有了。

二、初读课文

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了吧?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词。

把你们读的情况汇报给大家,谁愿意读?(请一对同位起立读词,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2、学习生字。

单个读生字,齐读生字。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板画。

听说松鼠和小熊就把家建在了这里,大家看,这就是他们的家,(出示教具,小熊和松鼠的家)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他们的家应该各建在哪里呢?

(2)贴房子。

(学生以课本为依据,在相互交流中贴对房子的位置。)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1、了解课文大意。

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读二至六自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2、重点学习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他们俩收到对方的礼物,可高兴了! 书上有两个自然段写了他们高兴的心情,是哪两个自然段?(出示三、五自然段。)

试着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学生自己读。)

哪里直接写了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3、配乐朗读一至六自然段,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

4、区别“漂”和“飘”。

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教师小结: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二、学习第七自然段。

出示第七自然段,教师深情朗诵,感染学生情绪,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八、九自然段。

1、小熊、松鼠,此刻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能告诉小鸟原因吗?

2、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齐读。)

3、原来你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

四、学习第十、十一自然段。

虽然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啊! 那结果怎样了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十、十一自然段。

结果怎样?(小熊和松鼠和好了。)

友谊失而复得,他们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咱们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先自己试试。

五、拓展练习。

1、是啊,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一只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意顺流而下,小熊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

2、小熊、松鼠,经历了这一切,他们以后还会闹别扭吗?

我知道你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

大家说得太好了,我一定牢牢记住你们的话,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愿我们大家永远是朋友!

【四年级语文《风筝》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风筝教案优秀10篇04-11

风筝教案优秀8篇03-25

《风筝》教学教案优秀10篇02-04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一课教案【优秀309-03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10篇10-12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10篇】09-24

小学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原文11-10

小数大小的比较(精选8篇)09-30

《猫》课堂实录优秀7篇03-04

四年级语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优10-04

42 3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