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综合资料【优秀7篇】

2023-03-06 09:52:02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综合资料【优秀7篇】》由壶知道为您提供,希望可以在【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写作方面,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PowerPoint课件

一、扣题导入,明确中心

谈话导入:由超短获奖小说《网》谈起,(板书)网

也许大家现在还不能理解这篇小说的意义,以后可能会明白的。不过,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却与“网”关联。

先说说你们见过哪些网?

1、引导大家说出所知道的网:

丝网、拖网(捕鱼的网);罗网、罩网(捉鸟的网)——绳线织成的网。

蜘蛛网、电网、水网——像网一样的东西。

关系网、人情网——比喻意义上的网……

2、说出新鲜的网——国际互联网

3、引向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介绍的对象:国际互联网;

介绍的中心: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二、读题、质疑

1.读好课题,读出对国际互联网的好奇与神往。

2.围绕课题质疑。

3.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向课文,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

三、自读、初感

1.明确读书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懂词语。

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⑶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的。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词

话题

跨过

一封信

悉尼

快捷

方便

无所不有

丰富多彩

天南海北

邮递

查阅

资料

付款

息息相关

万水千山

足不出户

咫尺天涯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说说你认为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里?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课文是从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作用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的。

板书:大、快、多

4.指导学生分段。

五、指导写字,课堂描红。

1.你认为在写本课生字时应注意些什么?

2.重点指导:题款

3.课堂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第3题词语。

板书设计

18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快、多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综合资料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句子。难度递增,激趣:

①二字词语:话题跨过电缆信封悉尼邮递查阅巨型付款(拧出“巨型”指导读,读得夸张些:“巨——型”,为后面读句子作好铺垫。)

②四字词语:团团包住足不出户无所不有天南海北万水千山咫尺天涯息息相关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③由“咫尺天涯”再生难度:能说出一句诗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能找到课文中的一句话吗?(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能找出这句话中的反义词吗?(远-近,天涯-咫尺)

④读句子“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

a找出关联词,b应该强调哪半句?c出示聊天视频画面,激趣,d读句子。

小结:天涯若比邻,能传送声音和人的形象,这是谁能做到的?(国际互联网)

觉得它怎么样?(奇妙)齐读课题,引入新课。

[说明:本节课将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学习课文。而上面两个句子,很难融入三个问题中,为了后面教学的主题突出,以上两句子故提前至“复习”内容中。上面两个句子,关联词重要,内容凸显了互联网的“奇妙”,不能因本节课的主题而不管,所以加以检查,既照顾主题,又兼顾“奇妙”。]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出示三个问题)

3.三个问题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中能找到?

(样子与工作在第二段,作用在第三段)

二、学习课文,探究三个问题。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二、三段。

2.解决问题一: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1)指名读句子。

(2)这是用什么方法说明的?(打比方)

(3)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张网的特点,你选什么字?(大)

你是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巨型、团团包住、大网、包住地球、大网)

(4)出示图画,再读句子。(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是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

提示要用夸张的语气,如:巨——型、团——团-包——住、大——网……)

(5)其实,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它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出示网住地球的图片)网是这样的大!我们再一齐读读,体会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夸张地读)

3.解决问题二:国际互联网是怎样工作的?

(1)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2)这些线上能传送各种信息,能用一个字概括它的速度吗?(快)

(3)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飞速流动几秒万水千山世界各地),再读读这句话(提示夸张地读)。

4.老师有一个新的问题,读了这一段,有三种常见的事物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是哪些事物呢?

黑板板书:“网”——“线”——“地球村”(“网”字用粗体写出)

5.出示“地球村”的句子,指名读: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a 指名读b 出示一组图片c齐读

6.文中加了什么标点,这些标点代表什么意义?(特殊含义)

(它不是一般的网,不是一般的线,不是一般的村,不是古老庞大的地球了。它们有了新的含义:<板书>包住地球,飞速流动,地球缩小。)

[优化设计:“网”字用横着的粉笔写大写粗,学生发出惊讶声时,便顺学情问去:老师为什么这样写呢?学生明白这是张“大网”,再问是什么样的大网,便引出“包住地球”;行书写“线”字,问为什么,点明“飞速流动”;小写“地球村”,指出“地球缩小”。这样一来,教学更为流畅,达到行云流水的境界。]

7.对应特点,连词说话。(如: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

8.你们觉得国际互联网怎么样?再读课题。

9.解决问题三:国际互联网有什么样的作用?

(1)指名读句子。

(2)这些作用是哪几个方面?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出示五个“可以”)

(3)分别指名再读,相机总结并出示:这是娱乐,这是休闲,这是学习,这是工作,这是生活。(第一个“这是”直接给出,后面的留给学生总结。)

这些是“举例子”的方法。

老师平常也常常上网,老师上网干什么呢。对,老师就利用互联网进行工作、写作(出示“博客图片”),有电脑并且能上网的同学,搜索“罗正茂的博客”,就可以看看老师的工作情况了。)

(4)国际互联网就这几方面的用途吗?课文中用什么告诉我们还有许多用途?(……)你知道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哪些事情呢?

(网上读书,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国际互联网的信息多,功能多,所以说国际互联网是——再读课题。

三、学习第四段

1.课文的最后一段是不是多余的,它写了什么?

2.出示句子,指名读。

3.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形容?

(板书:息息相关)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国际互联网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四、小结:(出示蜘蛛侠手握鼠标,连线上网的夸张图片,顺次翻出文字:网-线-地球村-息息相关-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科学的发展是迅猛的,网络的潜能是无尽的,同学们,我们从小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将来为人类的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板书设计:

19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网” —— “线” —— “地球村”

包住地球   飞速流动    缩小地球

息  息  相  关

四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初唐时期有位诗人叫王勃,他在送别友人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齐读)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2、师:其实,王勃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只是他对友人的一种劝慰,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实际上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而现在,这一梦想却成为了现实。那么,是什么使人类实现了这一梦想呢?(国际互联网)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4、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出示):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样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有哪些用途?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探究这几个问题。

二、导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2、这段虽然只有一句话,却连续出现了三个引号。(师板书“”)这个标点符号我们并不陌生,以往较多出现在什么场合?(人物的语言要加上引号)对,给人物的语言加上引号,这引号就表示直接引用。

出示:引号的作用:

①表示直接引用;

3、引号的作用常见的还有下列这些(出示):

②表示特定称谓;

③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4、那么,这里所说的“网”指的是什么呢?(国际互联网)

三、导学第二自然段。

1、大家不是想知道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吗?请闭上你的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一张怎样的“网”?

师述: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

2、听了老师的描述,国际互联网给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

板书:大

3、请看课文是怎么描述其“大”的。

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国际互联网的“大”?

(2)交流。

要点:巨型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无数条亿万台

(3)指导朗读: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4、也许,细心的同学又有了新的发现——这里的“线”也用了引号,这里的引号表示什么呢?

出示: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1)指名读这句话,现在你明白这里的“线”指的是什么了吗?

(2)其实,这里的“线”上的引号同样表示有特殊的意思(出示: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而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般的棉线丝线。

5、至此,我们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

填空:这里的“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也不是指普通的棉线丝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6、那么,国际互联网又是怎样工作的呢?它又奇妙在什么地方呢?

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

(2)交流。

板书:快

(3)再读这句话,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传播信息的快捷呢?请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

(4)交流,媒体映示关键词语。

7、为了使读者相信国际互联网传递信息之“快捷”,课文举了一个怎样的例子来说明?

学生交流后出示文字,媒体映示北京发一封信到悉尼的快捷。

8、指导朗读: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其速度之快,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国际互联网真奇妙啊!谁能把这种奇妙通过朗读传达给听众?

过渡:国际互联网的奇妙还远不止这些呢。

9、出示: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自由读一读,从中你又能体会到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

(2)把你的感受跟同桌交流一下。

(3)指名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4)出示:

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

电脑里不仅能显现他的形象,还能传来对方的声音。

A、能否作这样的改动?为什么?

提示:“传来对方的声音”和“显现他的形象”哪一个更能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B、师:“不仅……还……”这个关联词,后者表达的意思比前者更进一层。

C、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递进的意思表达出来。

10、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师:很远很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叫——“远在天涯”,它有个反义词叫——“近在咫尺”。前后的意思不一样,所以用了“虽然……但是……”。强调前面的意思还是后面的呢?一起读这一句,把强调后面的意思读出来。

(2)想象一下,当你坐在电脑前,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对方虽然跟你远隔天涯,却让你感觉近在咫尺,那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情形啊!因此,课文中说——

11、出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1)地球表面积达5.1亿平方千米,但课文中却把它说成是“地球村”,你是怎么理解的?

(2)国际互联网使我们地球人如同生活在一个村子里,这让人感到多么奇妙呀!

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如此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

四、导读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它奇妙在哪里呢?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旁边。

2、交流:你的感受是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1)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选哪一句?

出示: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

齐读。师:这一句就是中心句。

(2)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选哪一个?(媒体映示“无所不有”)

(3)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呢?你会用哪个词?

板书:多

师:读书就要这样,把厚的书读薄,把长文章读短,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这是一种本领。

3、国际互联网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1)学生朗读,教师概述: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还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中。

(2)比较一下,你认为这几个“可以……”中,哪一个最为神奇?你是怎么知道的?(媒体映示“甚至”)

(3)“甚至”,表示的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

(4)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齐读,前四个“可以”分别由四个小组同学朗读,“甚至可以”全体同学一起朗读。

(5)国际互联网就这几方面的用途吗?课文中用什么告诉我们还有许多用途?(……)

(6)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有哪些用途吗?请用“可以……”这样的句式写在省略号的旁边。

(7)指名交流。师小结:读书就要这样,要会联想会思考,会把短文章读长,把薄的书读厚。这又是一种本领。

(8)老师这里也为大家提供了互联网的几种功能。出示:

开发国际国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汇集世界各地的名医对疑难病症进行会诊

随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

如果请你用“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这种句式来排列,该怎么说?

小结:上述三个方面,哪一项功能最为神奇,同学们可能有各自的理解,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说话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9)也许,国际互联网还有许多功能还未被人们开发利用,你希望它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什么服务呢?

同桌交流后指名交流。

(10)小结:是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它的魅力,就在于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发展,无限的创造。也许,未来的你,就是互联网的研究者,开发者;也许,你们中间,就有中国的比尔·盖茨。

五、导读第四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统计一下,谁的家有了电脑的?谁家正准备购买电脑?

2、我们班上的小华同学最近几天闹着要他爸爸给他买一台电脑,可他爸爸对电脑、对国际互联网了解不多,只知道玩电脑游戏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该怎么说服小华的爸爸购买电脑呢?(师生分别扮演爸爸、小华表演对话)

3、看来,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形容?请默读最后一段。

板书:息息相关

4、“息息相关”是什么意思?(选择“息”的意思,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然后说说这个词语的引申义。)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国际互联网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一课,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收获?

2、是啊,网络构成了一个新的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有人说,互联网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你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3、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课外阅读:认真阅读《网络是什么》一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国际互联网的认识。

(2)合作探究:“网上商场”是怎么购物的?“电子钱包”又是怎么付款的?

(有条件的可以将读后感或研究的结果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

附板书设计:

18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 快 多

息息相关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2.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词语:邮递快捷查阅付款悉尼

2.指名读课文。

3.互相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二、品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读第1自然段

(2)质疑:你读玩这节后有什么疑问吗?

(3)解疑:小组内先讨论,师帮助总结。

不是通常所指的用绳或线结成的网,而是有其特殊的意思,这是引号的一种用法)

(4)再读体会。你觉得这样用提问作开头,有什么好处?

(5)指生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探究课文。

(1)自由读。

(2)总结一下你觉得这段写出了国际互联网的什么特点?(或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3)你从哪里读出了它的大?自己先读一读。

(4)那它又是怎样构成的呢?

(5)你在这段中对它还有感受?(快)

(6)指生读一读写它快的句子,指导朗读。

突出“几秒钟”、“不仅……还……”这些词语,读好最后两句话。

(7)讨论“地球村”的理解。

(8)齐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过渡引入第3自然段。

(2)小组内互读并说一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3)理解“内容非常丰富”、“无所不有”。

(4)师读出“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这几句,让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句子?几个可以之间有什么关系?说明互联网涉及到哪些方面?句末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5)试用“甚至”造句。

4.总结课文,学习第4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理解“息息相关”。

(3)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4)讨论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5)指导朗读。

(6)齐读。

三、总结全文

“国际互联网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四、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网络是什么》一文,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综合资料 篇五

侯  器(江苏教育学院运河分院,江苏邳州,221300)

[摘 要] 本文属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研究。教学给人们开展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以有益启示:学科整合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遵循学科的教学特性和学生的学习规律,以搭建自主学习、自主构建的资源学习平台为突破口。同时,教学还彰显出信息技术文化背景下师生信息素养提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教学案例;学科特性;语文学习环境;师生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千年以来,我国许多中小学校加大了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力度,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手段的普及不仅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可能,而且为现代中小学学科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一步促进信息化了的“以学生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形成和现代教学样式的发展,成为现今摆在学科教学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为此,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下面以小学语文四年级《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教学目标:

1. 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学会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和网上“冲浪”操作,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生活学习息息相关。

教材分析: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介绍现代高科技的一篇说明文,文章紧扣“奇妙”一词,通过对互联网结构、工作原理、互联网与人类生活关系的介绍,目的是让学生从小了解熟悉网络,为今后使用网络更好地工作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考虑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课文内容的特殊性,笔者觉得本课教学应在充分使用课文这一“例子”引导学生读书感悟的同时,适当增加学生对网络“生活”的体验,这样既能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促进对文章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因此我决定在网络教室上这篇课文。

教学准备及教学结构:

在计算机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建立了一个特别的教学网页,构建了一个信息化了的“教学材料包”。该“教学材料包”构建时要求尽可能充分考虑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考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需求。为此,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三大教学资源板块,即以学法指导为核心的“学海导航”板块(内含“课文概要”“学习目标”“学法指津”三个子板块,以防学生学习时“迷失方向”),以语言训练课文理解为中心的“协作学习” 板块(内含“资料宝库”“课文听赏”“咬文嚼字”“内容点睛”四个子板块)和以实践操作体验为内容的“网上冲浪” 板块(内含“网上畅游”“谈天说地”“合作探究”三个子板块)。将学生带入网络教室后,两课时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初读感知,学法点拨:

首先是导入谈话: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说“入网”“上网”,你们知道他们所说的“网”究竟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吗?揭题后,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互联网奇妙在哪里?它为什么这么奇妙呢?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待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让学生简要说说本文写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操作电脑,师生一起浏览“课文概要”“学习目标”“学法指津”三个子板块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且为下面自主解读课文作必要的学习方法铺垫。

二。自主学习,讨论共享:

这一环节紧扣课文,以文本学习为主,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读悟课文以及必要的协作学习,完成本课常规阅读目标,这一环节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主学习阶段(20分钟左右)

在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后,老师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协作学习”板块的内容,其中的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可以选择各自不同的阅读方式,自定学习进度和方法。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先与同桌讨论。

“资料宝库”板块:辑录了课文中“电脑”、“电缆”、“光缆”、“互联网”等词语的图片和介绍,可以为学生解释课文中的名词术语,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课文听赏”板块:是一个带视频解说的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可以边看边听课文录音,帮助学生读书理解课文,当然,这里还为学生准备了学生“自读园地”,学生可以用来练读课文。

“咬文嚼字”板块:选出本课需重点理解的词句,引导学生读悟课文的语言文字(如通过“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提醒学生运用想象,感受互联网的纵横交错和巨大无比的特点)。

“内容点睛”板块,提出了两个问题:1.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了关于互联网的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一下。2.课文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联系的二、三自然段说说互联网与我们生活工作有什么关系?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段学习,对学生进行段落训练。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阶段(30分钟左右)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着重就第三、四子板块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这个环节类似常规教学那样进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好文本,让学生经历一个“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的学习过程,以切实落实学文目标。比如上文选取的那句话,教师经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学生齐读。

(2)质疑: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巨大无比)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

(3)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学生齐读,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

(4)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强调:这里的“网”不再指普通的网,它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上加双引号)

三。操作体验,探究发现(30分钟左右):

等学生完整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师这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学们,古人有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古代“海内存知己”是可能的,但“天涯若比邻”就不太现实,那只会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今天我们学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我们知道这个愿望在今天很容易变成现实。同学们,我们面前的这些电脑就与国际互联网相连,你们想不想到网上“冲冲浪”去体验一下“天涯若比邻”的快感?此时学生打开“网上冲浪”菜单下的“网上畅游”子菜单,上面有“网上信箱”“网上新闻”“网上银行”“网上课堂”等条目,每个条目下链接互联网的一两个正规网页,学生可以自由上网浏览体验。教师选择几个学生演示如何接发电子邮件,如何网上购书,在线学习等,让学生充分体验网络的方便快捷及与我们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告诉学生上网不仅能玩游戏,还能帮助人们做许许多多的事,同时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下一个环节教师与学生一道“谈天说地”,说说上网的“感受”“体会”,会打字的同学可以把感受做成电子简报,在教室机上传阅。

第三环节,布置作业。课文学习后,要求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要求围绕“互联网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为中心问题做些调查研究资料收集,以小组为单位写一写,并在下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

该课设计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教学构建了一个“过滤”过了的整合了的“教学材料包”,这一“课程”形态新颖别致,又目标突出,它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二是自始至终强调“以学生学习为本”(包括构建教学内容),强调学生自主发现探究,“教学材料包”的使用还凸显出个性化学习特征,无疑,这些都符合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三是在网络教室上传统的语文课。由于设计时注意处理文本学习和上网学习的关系,所以电脑、网络成为了学生可有效利用的语文学习工具,传统语文教学样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得到了很好地融合。

这次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比试验表明,在网络教室教学本课,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对“光缆”“互联网”等词语的理解,对文中写作互联网结构、工作原理、互联网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句子理解都明显好于普通班,课文朗读也不错,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了普遍增强——很明显,网络技术在本课教学中的运用强化了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对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试验极大地坚定了笔者从事教改的信心。笔者以为今后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特别是加大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力度。

除此之外,在教学设计实施的前前后后,笔者还对如何应用网络、运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语文教学等问题从教学的层面进行了一番思考,有了一些体会和认识,尽管这样的认识在方家看来可能还停留在真理认知的“初级阶段”。

1£® 首先,网络语文教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特性不应被“埋没”,教科书的地位必须突出。网络的优势是资源丰富,开发使用网络资源能突破语文资源匮乏的“瓶颈”,补传统教学资源之不足,但技术手段、网络资源作为教学的手段,它们使用必须服务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应考虑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和规律,遵循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语文教学无论其教学样式怎样都必须让学生经历一个披文入理、情动辞发、积累运用的语文学习过程。还有,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但课文这个例子是经过精选加工的,它具备最基本的语言文字学习目标和核心的价值观念,因此其作用不可小觑,地位无可替代。扔掉教材,舍弃文本,单纯追逐课外补充的网络资源等必然会丢掉学生学习语言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给语文教学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2£® 必须加大对网上资源开发特别是整合的力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和学生可以凭借的学习资源越来越多,单就网上提供的资源就相当可观。语文教学大力倡导开发网络资源,但网上“原生态”资源进入课堂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过滤”:网上信息不同于教科书,良莠不齐,瑕瑜互见,因此必须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以提高资源使用的科学性。必须对所搜集的资源按与课文内容联系的远近进行分类整理,找出可用于教学的有效资源。要加强与教科书等资源整合的力度,提高资源的整合效益。另外,网上资源除可用做成教学课件外,还可用以建设教学资料库或做成教学网页,这就必须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资源再整合,同时进行必要的教学策划和设计。

3£® 网络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语文教学设计应特别关注学生“学习”。依靠网络进行教学,加大资源的容量和密度并非教学的根本目的,其最终目的是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给学生创设一个以资源为中心的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构建符合语文学习特点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所以利用网络资源技术必须考虑学生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应该把设计的重点放在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自主构建的学习平台上。应大力倡导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设计教学,灌输教育的思想应该彻底抛弃。

网络语文教学,师生信息素养提高是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网络语文学习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能力很关键,比如本课教学中一些学生课堂上学习“掉队”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太差。同样,信息文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条件下的语文设计不仅要求教师要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熟悉网络,还要求教师能充分调动丰富的网络资源,具备具备较强处理信息、整合资源的能力。具体说来,教师要能会利用搜索引擎采集信息并用各种软件对信息进行分类归档整理;学会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既包括文本的形式,超文本的链接,还包括图片、录像、音乐、动画等多媒体呈现方式,以利于寓教于乐;精心安排师生互动方式,通过搭建留言板、bbs、 e—mail等交流平台,推动师生互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精心安排教学补充材料……总之,教师必须加快自身现代教学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学生们一起成长与进步,在学习中完成新时期一个现代教师素养的重新建构。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综合资料 篇六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0

昆山市司徒街小学 徐卫国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初唐时期有位诗人叫王勃,他在送别友人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齐读)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2.师:其实,王勃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只是他对友人的一种劝慰,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实际上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而现在,这一梦想却成为了现实。那么,是什么使人类实现了这一梦想呢?(国际互联网)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4.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出示):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样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有哪些用途?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探究这几个问题。

二、导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2.这段虽然只有一句话,却连续出现了三个引号。(师板书)这个标点符号我们并不陌生,以往较多出现在什么场合?(人物的语言要加上引号)对,给人物的语言加上引号,这引号就表示直接引用。

出示:引号的作用:①表示直接引用;

3.引号的作用常见的还有下列这些(出示):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4.那么,这里所说的“网”指的是什么呢?(国际互联网)

三、导学第二自然段。

1.大家不是想知道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吗?请闭上你的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一张怎样的“网”?

师述: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

2.听了老师的描述,国际互联网给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

板书:大

3.请看课文是怎么描述其“大”的。

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国际互联网的“大”?

(2)交流。

要点:巨型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无数条亿万台

(3)指导朗读: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4.也许,细心的同学又有了新的发现——这里的“线”也用了引号,这里的引号表示什么呢?

出示: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1)指名读这句话,现在你明白这里的“线”指的是什么了吗?

(2)其实,这里的“线”上的引号同样表示有特殊的意思(出示: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而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般的棉线丝线。

5.至此,我们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

填空:这里的“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也不是指普通的棉线丝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6.那么,国际互联网又是怎样工作的呢?它又奇妙在什么地方呢?

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

(2)交流。

板书:快

(3)再读这句话,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传播信息的快捷呢?请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

(4)交流,媒体映示关键词语。

7.为了使读者相信国际互联网传递信息之“快捷”,课文举了一个怎样的例子来说明?

学生交流后出示文字,媒体映示北京发一封信到悉尼的快捷。

8.指导朗读: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其速度之快,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国际互联网真奇妙啊!谁能把这种奇妙通过朗读传达给听众?

过渡:国际互联网的奇妙还远不止这些呢。

9.出示: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自由读一读,从中你又能体会到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

(2)把你的感受跟同桌交流一下。

(3)指名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4)出示:

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

电脑里不仅能显现他的形象,还能传来对方的声音。

a.能否作这样的改动?为什么?

提示:“传来对方的声音”和“显现他的形象”哪一个更能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b.师:“不仅……还……”这个关联词,后者表达的意思比前者更进一层。

c.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递进的意思表达出来。

10.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师:很远很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叫——“远在天涯”,它有个反义词叫——“近在咫尺”。前后的意思不一样,所以用了“虽然……但是……”。强调前面的意思还是后面的呢?一起读这一句,把强调后面的意思读出来。

(2)想象一下,当你坐在电脑前,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对方虽然跟你远隔天涯,却让你感觉近在咫尺,那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情形啊!因此,课文中说——

11.出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1)地球表面积达5.1亿平方千米,但课文中却把它说成是“地球村”,你是怎么理解的?

(2)国际互联网使我们地球人如同生活在一个村子里,这让人感到多么奇妙呀!

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如此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

四、导读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它奇妙在哪里呢?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旁边。

2.交流:你的感受是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1)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选哪一句?

出示: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

齐读。师:这一句就是中心句。

(2)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选哪一个?(媒体映示“无所不有”)

(3)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呢?你会用哪个词?

板书:多

师:读书就要这样,把厚的书读薄,把长文章读短,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这是一种本领。

3.国际互联网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1)学生朗读,教师概述: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还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中。

(2)比较一下,你认为这几个“可以……”中,哪一个最为神奇?你是怎么知道的?(媒体映示“甚至”)

(3)“甚至”,表示的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

(4)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齐读,前四个“可以”分别由四个小组同学朗读,“甚至可以”全体同学一起朗读。

(5)国际互联网就这几方面的用途吗?课文中用什么告诉我们还有许多用途?(……)

(6)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有哪些用途吗?请用“可以……”这样的句式写在省略号的旁边。

(7)指名交流。师小结:读书就要这样,要会联想会思考,会把短文章读长,把薄的书读厚。这又是一种本领。

(8)老师这里也为大家提供了互联网的几种功能。出示:

开发国际国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汇集世界各地的名医对疑难病症进行会诊

随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

如果请你用“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这种句式来排列,该怎么说?

小结:上述三个方面,哪一项功能最为神奇,同学们可能有各自的理解,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说话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9)也许,国际互联网还有许多功能还未被人们开发利用,你希望它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什么服务呢?

同桌交流后指名交流。

(10)小结:是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它的魅力,就在于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发展,无限的创造。也许,未来的你,就是互联网的研究者,开发者;也许,你们中间,就有中国的比尔?盖茨。

五、导读第四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统计一下,谁的家有了电脑的?谁家正准备购买电脑?

2.我们班上的小华同学最近几天闹着要他爸爸给他买一台电脑,可他爸爸对电脑、对国际互联网了解不多,只知道玩电脑游戏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该怎么说服小华的爸爸购买电脑呢?(师生分别扮演爸爸、小华表演对话)

3.看来,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形容?请默读最后一段。

板书:息息相关

4.“息息相关”是什么意思?(选择“息”的意思,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然后说说这个词语的引申义。)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国际互联网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一课,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收获?

2.是啊,网络构成了一个新的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有人说,互联网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你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3.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课外阅读:认真阅读《网络是什么》一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国际互联网的认识。

(2)合作探究:“网上商场”是怎么购物的?“电子钱包”又是怎么付款的?

(有条件的可以将读后感或研究的结果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

附板书设计:

18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  快  多

息息相关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互联网)

此文转载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综合资料 篇七

教学目标 :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导入  课题

同学们, 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海内存知己

(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

(2)连起来读两遍。

(3)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当然“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

(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 齐读

(2) 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3) 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在朗读时,我们应该强调前半句, 还是后半句呢?

(4) 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

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质疑自学。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作业 :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7)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3、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4、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符号看出五个方面呢?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5、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四、作业 :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3、搜集资料

板书:

“大网” 包住地球

通过飞速流动

“线” 跨越万水千山 缩小地球

国际互联网 传到各地电脑 近在咫尺

内容无所不在

息息相关

可以 还可以 甚至可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7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综合资料》,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综合资料】相关文章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综合资料(优秀6篇)02-16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最新7篇】12-26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优秀10篇11-01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奇妙的国际互联07-03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设计优秀4篇06-04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优秀6篇06-01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优秀9篇)02-14

四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01-23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一课教案【优秀309-03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10篇10-12

42 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