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5篇】

2024-03-06 23:45:53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漂亮的编辑为家人们找到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五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检阅、棘手、挑选、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敬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

4、体会关键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刻含义。

5、学习在阅读中通过人物心理的变化,去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五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知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检阅、棘手、挑选、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了解“检阅”,导入课文

师:检阅一般是在国庆节或重大节日里国家领导人对军队进行的阅兵仪式,有的国家还会派出部分民众队伍参加,一方面是为了鼓舞士气,另一方面也有展示国家装备和威严的目的。

师:参加的这些人都是千里挑一,最棒的。

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波兰人的国庆节,感受他们不一样的检阅场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

2、认识生字,记忆字形;重点指导:“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均匀。“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2、生回答上述问题,并请同学说出读音不清楚的地方。

3、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4、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2、体会关键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3、学习在阅读中通过人物心理的变化,去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关键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学习在阅读中通过人物心理的变化,去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一起读课题。

1、现在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词:

鸦雀无声情不自禁检阅羡慕隆重盛大

2、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生答略)

3、说得真好,在这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他的儿童队员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掌声,大家是怎样称赞他的?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师板书)

二、走进博莱克

1、为什么他们能赢得观众如此的称赞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10—16自然段。

生汇报(略)

2、师:博莱克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走得多好啊!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他在检阅时那种全神贯注的样子,主要是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师:博莱克走得这么好,此时他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自豪、自信……)

3、谁能把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4、面对博莱克这么出色的表现,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甲:想说:“博莱克,你真棒,如果每个截肢的人都能像你一样,我想我们的国家一定很好。”

生乙:我想对博莱克说:“你能坚持下来,刻苦锻炼,真好!”

生丙:我想对博莱克说:“你是一个很勇敢、自信、有团队精神的小男孩。你拄拐了,还能与队伍保持一致,为儿童队争得了掌声。你真了不起。

5、我们都这么佩服博莱克,那么观众对他怎么说呢?往下读。

6、博莱克这个小伙子为什么能真棒呢?有句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当晨曦微露、烈日当空、夜幕降临时,博莱克是怎么做的?用上神态和动作描写。 想一想怎么说?

7、师:正是因为它坚持不懈,勤奋苦练,才有了今天的表现。国庆节到了。(生接读)---------步兵过去了,(生接读)------------在队伍的第一排,(生接读)________

8、博莱克的行为让我们感动,也让成千上万的观众感动,所以大家都情不自禁的称赞他__生:这个小伙子真棒!

三、走进儿童队员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9自然段想一想:

(1)儿童队员们在干什么?用双横线勾画出有关句子。

(2)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事情非常难办呢?用波浪线勾画出有关句子。

生汇报:儿童队员在讨论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因为他们觉得这件事非常难办?我从“劝他……………。

2、是的,正是这件棘手的事,是整个俱乐部鸦雀无声,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大家心里都在想什么?如果让他去( )

如果不让他去()。

3、多么为难的一件事啊,既想使检阅队伍整齐划一,更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这可怎么办呢?有什么好主意?

生:读7段,从这段知道队长没有歧视他,而是尊重他,给他信心。

师:队长的主意真好,谁再来读读队长的话。

4、队长这么好的提议,队员们赞同么?从哪里体会到?还有谁想读?

师:我感受到了你的高兴,你高兴什么(问题解决了)

5、谁来把队长、队员的话分角色读读。

师:真好,虽然队员们都矛盾过、犹豫过。但是大家最后的想法得到了统一,所以(生读:)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6、小结:同学们,关爱、尊重,犹如温暖的阳光,唤来生命的春天。正因为儿童队员们懂得关爱与尊重,不歧视任何人,难怪观众们会这样赞扬他们:齐读(这些小伙子真棒!)

四、拓展延伸

看着整齐的队伍,我想对博莱说:

看着整齐的队伍,我想对队员们说:

看着整齐的队伍,我想对观众说:

五、升华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一批像博莱克这样特殊的人,以及无私帮助他们的人。

1、出示残疾人图片:

师:这是大家熟悉的邰丽华,两岁因高烧失去听觉能力,但他没有就此消沉在孤寂的世界里,也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通过努力,在舞蹈上有很深的造诣。

2004年9月,他领着20位聋哑演员,在雅典残疾人奥运会闭幕式上,以《千手观音》舞震惊全世界,在他们辉煌的背后,这些聋哑演员们不会忘记,教练、手语老师是如何手把手地教,是他们无私的付出,才让她们原本孤寂无声的世界,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绚丽多彩,才让她们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带来了最震撼的美丽。

2、孩子们,面对这些人,面对帮助他们的人,你们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我想对教练说,感谢你们这么帮助这些姑娘。

我想对聋哑老师说,谢谢你们,如果没有你们,她们也不可能登上舞台。

我想对姑娘们说,你们真了不起,在大家的帮助下,能跳出这么美的舞蹈。

3、是的,孩子们,作为健康的人,我们应该像文中的儿童队员们那样: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关注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作为残疾人,更应该像博莱克那样残而不废,身残志坚!课文就是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成功刻画了儿童队员们的美丽的心灵和博莱克自尊自强的形象。同时还抓住了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谁能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这种写法。

小结: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中,你也会碰到无数检阅,老师希望你们能像这些儿童队员一样,怀揣一颗美好的心灵,懂得关心,尊重每一个人,也希望你们能像博莱克那样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每一个挑战。

六、小练笔

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地心情无法平静下来,检阅前后的一切像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于是,他拿起笔,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怎么写的,请你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14、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博莱克 儿童队员

坚强 爱护

自信尊重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莓、栽、淋、慢、铲、豌、趴、蚕、酸、汁”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体会语言中流露出的对草莓的喜爱及种草莓的快乐之情。

二、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2、在自主阅读中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爱吃哪些水果?

2、(出示图片)看,这是什么水果?(板书:草莓)练习说话:多好看的草莓啊,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和味道?

3、这么好看又好吃的水果,要是能亲自把它种出来,那该多好啊!(板书: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种草莓》。(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地自由读课文,连读边标出自然段。读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指名轮流读课文段落。其余同学边听边把新字词画出来,不懂的词语做出标注。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1)指名认读带点的生字,重点指导“铲(chǎn)、豌(wān)、酸(suān)”的读音。

(2)齐读生字。

(3)出示生词,认读生词。

草莓栽革淋雨慢慢儿小铲子

豌豆趴蚕豆酸味果汁

(认读时,注意指导读儿化音“慢慢儿”,先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儿化音来练读,如:“小苗儿、花儿、小果儿、头儿”等,反复读,理解在这些词后加上儿化音,更估出了草莓的可爱)

2、小组讨论识记方法。

你认为哪几个生字难记、难写,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记住它?(自由汇报生字的识记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指导:

(1)“栽”与“裁”比较,引导学生找出不同之处,并想想“木”和“衣”分别代表什么,学生比较发现:“栽”是把植物的苗儿种在土壤里,“裁”是把一块衣料按一定民就寸展开。

还可以练习题,巩固运用:

栽裁

()衣服()种()树苗()缝()剪

(2)“豌”:与“碗、宛”比较组词。

(3)“酸”:仔细观察,左边是“酉”,不是“西”,右下部分是“”,不是“又”。

3、指导书写。

(1)着重指导观察“栽、豌、蚕、酸”几个字,说说应注意哪些笔画,各写三遍。

(2)自由练写,将每个字写两遍。

(四)再读课文,梳理顺序

1、同学们,《种草莓》这篇课文共6个自然段,而每个自然段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内容,你能找到它吗?自由读课文,找到了就画上横线。

2、交流,概括。

(1)对有争议的第4、5自然段可再读读,讨论明确:第4自然段既写了花,又写了果,可以和写果的第5自然段合并,用两个词概括:开花、结果。

(2)明确线索:春天—栽苗—长高—工花—结果—成熟。

3、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谁来说说种草莓的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板书:栽苗、长高、开花、结果、成熟)

3、自由读文,看看各个阶段草莓是什么样子?小弟是怎么做的?

(二)选择朗读,品味语言

1、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再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你喜欢的段落大声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相机指导以下三个重点句段:

(1)“细细的春雨酒下来,淋在小叶上,叶儿慢慢长大了。暖暖的太阳出来,照在花盆上,小小的苗儿长高了一点儿。轻轻的春风吹来,吹在小苗上,小苗儿又长高了一点儿。小弟用小铲给松松土,小苗儿更壮了。”

①多美的情景啊,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

②教师根据朗读情况进行指导。

“细细的、暖暖的、轻轻的、松松土”——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词都是重叠的)

再自由地小声读一读,体会这些重叠词有什么好处?(说明春雨、春风、阳光和小弟的动作都是那么温柔,在细心地呵护着小苗儿,好让小苗儿茁壮成长)

③再指名读,读出温柔、郐畅的感觉。可加上动作表演读。

(2)“小小的花儿凋谢后,出现了一颗()小疙瘩。小绿疙瘩一天天长大,颜色也慢慢变浅,成了()的小课儿了。……小草莓()了,朝外的一面开始发红。”

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②课件演示(或动手画一画)果儿的变化。

③草莓从“绿豆般的”到“豌豆那么大”再到“像蚕豆一样大”,作者观察得很仔细,而种草莓的小弟就更不用说了。指名读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猜猜:弟弟心里在想什么?

(3)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学生自由朗读,用横线画出草莓成熟的样子,用波泫线画出品尝草莓的句子。

这么好看又好吃的草莓谁不喜欢呀,让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要品出草莓的香甜哟。

(三)总结升华,拓展练习

1、谈感受,小结:学习了课文,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草莓的可爱,也从小弟的身上体会到种草莓有无穷的乐趣。

2、语言积累: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下来。

3、拓展空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尝试种植小豌豆或其他植物,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写下观察日记。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三

《山沟里的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词。

2、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还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段落结构。

4、能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杜重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悟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掌握“笼罩、启程”等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3、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想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课,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它

2、指名读课文,检测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那两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分段,理清结构。

3、说说分段的理由,概括段意。

4、老师小结。

四、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认真地将课文浏览一遍。

2、说说:山沟里的孩子是怎么上学的?

3、找出文中描写山沟里的孩子不怕困难的句子读一读。

小组讨论、交流:山沟里的孩子上学有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面对的?

4、指导朗读,学生怎么感悟就怎么读。

5、学生自学课文第二部分。(六、七段)

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

讨论感悟后,有感情地朗读。

激发学生想想:看看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用一段话补充一下吗?

五、齐读课文,全面感受课文内容。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再读课文,深入感受课文内容。

2、完成语文天地中的—

3、会写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二、再读课文,联系自己,深入感受内容。

1、齐读课文。

2、想想山沟里的孩子是怎样上学,联系自己,谈谈你此刻的想法。

3、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并在班上展示。

三、完成语文天地中的—

1、读句子,在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

2、读一读两组句子,抄一抄,积累精彩句子。

四、指导学生写本课生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那个字较难写或易写错?

2、重点指导“罩、慧、貌、勤”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凝神、注视、血迹斑斑等有关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对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提出问题即培养质疑习惯和释疑能力。

3、了解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研制成功烈性炸药的故事,感受科学家为了科学的进步,不惜献出自己一切的献身精神。揭示科学道路的崎岖,感悟奉献精神的可贵。

4、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词语,背诵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

学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提提问题。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历年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计话题,引入新课

1、看,黑板上有两个词语:诺贝尔诺贝尔奖你能选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吗?

2、1896年12月10日,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病逝,一颗伟大的科学巨星陨落了。(出示最后一节)谁来读这段话?

3、自由朗读这一节,并试着背一背。(随班生)

4、告诉你的朋友,“诺贝尔奖金”是怎么来的?奖励什么人?

5、诺贝尔在科学的道路上历尽千辛,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不信,我们来学习第38课。读读课题。

6、这里的他指的就是诺贝尔。

二、学习课文,提提问题

1、他怎么会从火里跑出来呢?自由读课文。

2、课文怎样描写诺贝尔进行烈性炸药实验的?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

3、交流

4、轻声读读这几句话,对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或词语提提问题?

5、质疑

三、通过释疑,感悟奉献

1、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词句的训练。词句活动室2;注视,环视,巡视的区别补充描写“看”的词语(仰视,环顾,瞄,瞪,俯视)

2、用“一边一边”说说话。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亲自,血迹斑斑,狂呼”等词,感悟诺贝尔的奉献精神。

四、谈谈体会、师生共勉

1、确实“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2、读读这句话。

3、结合课文,或结合你所知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小故事,谈谈体会。

(1)1901年德国实验物理学家伦琴有幸成为第一位物理学奖获得者。

(2)1911年居里夫人又以镭和针的发现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迄今为止,居里夫人仍然是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4、再读马克思的这句话鞭策自己。

五、小结

诺贝尔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不正是我们的榜样吗?我相信只要不懈努力,我们每个普通人也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4.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感悟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2.借助示意图,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进行想象。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

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粗知课文大意。

3.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弄清故事的起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

2.你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一个老公公和一个老婆婆正在屋里说话,一头小驴待在驴圈里。这幅图描绘的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非常有意思,你想读这篇故事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课件揭示题目,围绕题目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会认字。

(1)读音难点:“贼、纵”是平舌音,“颠、旋”是前鼻音。

(2)学生读生字,说说自己记生字的方法。

(3)提示:“脊背”的“脊”应读三声,“颠”的读音要注意,是diān,不要读错。

4.课件出示“积累词语”。

(1)“窟窿”的“窿”读轻声。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翻山越岭”“走南闯北”。

5.课件出示一类字和会写词语。

(1)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

(2)教师提示书写“喂”“贼”“狼”“抱”。提示“漏、喂、贼、狼、抱、胶、偏”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胖、驴、粘”也是左右结构的字,但这几个字左右相当;“莫”是上中下结构;“架”是上下结构,下面的横要写得长一些,能够托住上面的部分;“厉”是半包围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里面是“万”,不是“力”。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为阅读课文做好准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课后示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第1、2自然段),经过(第3~18自然段),结果(第19、20自然段)。

4.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设计意图:

用示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的叙述顺序,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提高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四、读懂起因,感受有趣。

1.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画出描写小胖驴、老虎和贼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3.课件出示小胖驴的图片和相关句子。

(1)一个老公公,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小胖驴非常诱人)

(2)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老虎和贼都惦记着小胖驴)

设计意图:

欣赏图片,朗读句子,感受小胖驴的诱人,弄清老虎和贼的特点,体会故事的有趣。

五、课堂小结。

小胖驴有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胸脯,多么诱人啊,老虎想小胖驴的肉肯定很好吃,贼想小胖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那么,老虎和贼是怎么做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2.借助示意图,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复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进行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2.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进行评价。

3.回忆故事的起因。

板书:小胖驴老虎贼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忆故事的`起因,弄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为理清故事的经过和结果做准备。

二、细读经过,感受有趣。

1.默读课文第3~18自然段。

2.想一想故事里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画出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3.交流汇报体会,学生读勾画出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1)写老虎和贼来偷小胖驴的句子最有意思,一个“抓”字和一个“挖”字写出了老虎和贼的急切心情。

(2)老公公和老婆婆说话的时机真巧,正当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的时候,他们说话了,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3)老婆婆说的话真有意思,先说什么都不怕,再说就怕漏,让老虎和贼摸不着头脑,都以为“漏”比自己厉害,所以害怕起来。

(4)描写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真形象。出示句子,学生读句子,然后把这两句话改为陈述句,理解“莫非”的意思,体会老虎和贼的心情。

①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②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5)描写贼从屋顶跌下来摔到虎背上的句子很有意思,真是不巧不成书。

板书:骑虎

(6)描写老虎往外跑的句子真形象,有心理描写还有动作描写。

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7)老虎驮着贼跑得真快呀,“筋都快断了”“贼骨头架都快散了”,真是速度惊人,使尽了平生的气力。板书:驮贼

(8)描写老虎和贼逃跑时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真有意思。

①贼栽得晕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②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胶一样,粘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③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这几句话写出了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谁都以为对方就是“漏”,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二者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生动形象。

(9)描写老虎和贼把对方甩掉的句子真具体。出示歪脖老树图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10)读了老虎和贼在歪脖老树跟前相遇的情景,如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读课文第16自然段。

(11)老虎和贼都被吓得滚下了山坡,撞在了一块儿,吓昏了过去,真可笑啊!

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学生读课文第18自然段。板书:滚下山坡昏了过去

4.自由读课文第3~18自然段,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5.小结:一个“漏”字,把走南闯北的贼吓得腿脚发软,把翻山越岭的老虎吓得浑身发抖。他们使尽平生气力逃跑,想方设法甩掉“漏”,最后竟然让“漏”吓得昏了过去,这“漏”的本领真大啊!

设计意图:

通过感受故事里最有意思的内容和多种形式的阅读,体会老婆婆这句话的重要性及老虎和贼的反应,想象在老虎和贼眼中“漏”的可怕,感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三、品读结果,感受有趣。

1.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结果。

3.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老婆婆说的“漏”是漏雨了,老虎和贼以为“漏”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

4.读完这篇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和同学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感受老虎和贼的狼狈、小胖驴的悠闲,理解“漏”的真正含义,感受老虎和贼的可笑。

四、回顾总结,感受有趣。

1.借助课后第三题,学生练习复述课文。

2.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道听途说,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不应该盲目采取行动)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7篇)11-30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08-17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7篇】08-02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篇)07-11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06-20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5篇】05-23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位置和方向》知识04-06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设计【优秀7篇】09-18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优秀309-27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09-20

41 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