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及教案【优秀7篇】

2023-10-20 23:24:44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虎知道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7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让我们荡起双桨 篇一

一、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二、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课时:3课时

四、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乔羽作词)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

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 "小船…………"

"四周…………" "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 :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四:作业 :

1 口头扩词:

荡推

课墙

2 区别助词:

谁狼消西

推浪悄洒

3 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愉快的

凉爽的尽情的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五、作业 :

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 (欣赏) 自然

迎、洒、望、听 (歌唱) 热爱党

问谁 安排 (感情) 祖国

音乐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 篇二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本歌曲、能够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

2、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无比幸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弱起节奏OX XX、的演唱

2、歌曲演唱情绪的处理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同学们在悠扬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乐曲声中拍手走进教室、

2、采用音乐、师生问好、

3、放视频<夏日风光无限好>片断、老师带领做律动、

二、、导入

1、师放录相、(师)同学们,上课前,请大家看一段视频,看完视频大家来说说这段视频的内容。(屏幕上出现一群孩子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一边欢笑、一边划桨、尽情地、幸福地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给学生简单的介绍歌曲的背景。

《祖国的花朵》简介

故事发生在北京。在某小学五年级甲班,江林和杨永丽是班里最后两个没有成为少先队员的孩子。在“六?一”儿童节和志愿军的联欢会上,少先队中队长梁惠明受到志愿军叔叔讲的故事的启发,她决定按志愿军叔叔的教导去多多关心帮助他人。辅导员及时启发孩子们,给了她们鼓励。大伙儿帮助烫伤脚的杨永丽补课,照顾江林生病的母亲。江林和杨永丽很受感动,他们积极要求进步,检讨了自己身上的缺点,努力学习,热心助人。

最后,江林和杨永丽终于也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成为少先队这个大集体的一员。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划船小朋友们唱的歌曲好听吗?(生答略)、既然好听、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播放录音伴奏带《让我们荡起双桨》并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2,在第一环节的反复听和做的过程中,旋律在学生脑海中印象深刻,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歌词后,直接轻声听唱歌曲。并仔细体会歌词所表达的含义。

3,弱起节奏OX XX、的处理,还有歌曲中的演唱要唱出有连线与没连线的区别,就像演奏乐器中的断奏与连奏,认识歌曲中的反复记号,倚音以及2/4拍子的强弱规律。

4,演唱情绪的处理。(第一段与第二、第三段的演唱要有情绪上的对比演唱。如:第一段描写的夏天的北海公园美丽、凉爽的情景,演唱情绪是欢快活泼的;第二段描写的是少先队员们来到公园的喜悦心情,演唱情绪是热情、激动的;第三段描写的是少先队员自言自语的轻松心情,演唱情绪是叙述到欢快活泼。

5,最后全班优美、热情地演唱歌曲,尽情地表达划船游玩的欢乐情绪。

五、巩固练习:

1、竞赛唱、

分男女生唱、分小组唱、个人组对唱等形式、

2、跟伴奏带唱

教师指挥、要求唱得优美、动听、充满热情和自豪的感觉、启发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3、表演唱

学生随音乐晃动身体(律动),体会微波摇曳,荡舟湖面的感觉或者跟随伴奏、手握笔或尺作桨、启发学生想象在湖面上划船的情景、创造性的表演、活跃气氛、使音乐课堂进入高潮、

六、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唱演的真高兴、但高兴的同时要思考[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我们怎样去做才能报答党的恩情?

音乐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 篇三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影视音乐,能以柔美的声音、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表达热情、优美的音乐情绪。

2、运用示范演唱、指挥手势、情感术语提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以柔美、轻快的声音表现欢快、热情的音乐情绪。感受驾着小船,悠闲自得的音乐形象。

3、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无比幸福。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体验歌曲不同情绪的意境美;能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弱起节奏O— ——的唱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电子琴(钢琴)、竖笛、船型座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教师播放课件:影视音乐《敢问路在何方》、《葫芦娃》

师:同学们,在哪里听过吗?会唱的同学随着音乐可以唱一唱

生:是电视剧《西游记》、动画影片《葫芦娃》的主题曲。

师:不错,这些都是影视音乐。影视音乐分为影视歌曲和影视器乐曲两种。影视歌曲:是指在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作为片头曲、片尾曲及插曲,并随着影视作品的流行而被广泛传唱,并得到大家喜爱的曲目。影视器乐曲:分为场景音乐、背景音乐和情景音乐。

下面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部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感受优美的风景和歌声。

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好听吗?

生:好听

师:这么优美动听的歌曲,你们知道歌曲名字吗?

生:回答

师: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介绍作品及其作者

三、作品及作者简介: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是儿童歌曲中的经典之作,传唱半个多世纪到现在仍然是经久不衰。歌曲描写的是少先队员在北海公园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

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刘炽都是我国的词曲作家。

四、欣赏歌曲,熟悉旋律

1、初听音乐,感受、分析歌曲旋律。

师: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速度、节拍、演唱形式。

生:优美的、热情的;较慢的快板;2/4拍子;两段体两个声部演唱;三个乐段。

2、复听音乐,感受、训练弱起节奏。

学生随音乐律动,体会微波摇曳、荡舟(划船)湖面的感觉。

师:2/4拍子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

当强拍出现了空拍,而且在歌曲的最开头,我们称之为弱起小节。

师:0 × × ×

空弱强弱

节奏练习:

2/4 O — — — | — — | — — — — | ——‖

3、再听音乐,体验不同情绪的意境美。(学生小声哼唱)

第一段描写的夏天的北海公园美丽、凉爽的情景,演唱情绪是欢快活泼的;

第二段描写的是少先队员们来到公园的喜悦心情,演唱情绪是热情、激动的;

第三段描写的是少先队员自言自语的轻松心情,演唱情绪是叙述到欢快活泼。

五、学唱歌曲

1、师:弹奏歌曲旋律,并对音准、节奏加以强化。

生:用“La”音或“Lu”音自由哼唱歌曲旋律。

2、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教师范唱、纠错,并对演唱的感情提出要求:能以柔美的声音、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表达热情、优美的音乐情绪。

3、教师弹琴伴奏,学生填词演唱第二段和第三段。情感启发,注意气息的运用。

设计意图:在经过三次聆听欣赏、哼唱后,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弹琴伴奏、范唱中纠错、提示等,学生填词演唱,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便于学生对歌曲的总体把握和体验!

六、巩固拓展:

1、理解歌词:

A:“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这句中从“望”、“听”两个字可以看出来水中的鱼儿虽是自由自在幸福的,然而它们却十分羡慕少

年儿童的幸福生活。把鱼儿拟人化了。

B:“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地欢乐”。如此幸福的生活是谁给我们“安排”的?答案:祖国。升华情感:同学们幸福地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从小要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刻苦学习,做一名优秀好少年!

C:“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凉爽的风”这句在歌曲中出现了(三)次,表达少年儿童无比(愉快)的心情。其中“荡”字最能表达少年儿童的轻松,愉快心情。

2、表演唱

男生组:

学生随音乐晃动身体(律动),体会微波摇曳,荡舟湖面的感觉。

要求:唱得优美、动听、充满热情和自豪感。(站立)

女生组:

跟随音乐,手握笔或尺作桨,尽情地表达划船游玩时的欢乐情绪。(坐姿)

教师指挥并同唱。

歌唱、做动作(男、女生互换)

教师:竖笛伴奏。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想象在湖面上划船的情景,创造性的表演。活跃气氛,使音乐课堂进入高潮。

七、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上,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收获也很大。不仅学习了“弱起节奏型”,还学唱了一首创作于50年代的优秀儿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同学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易,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懂得感恩,好好学习,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八、教学反思:(略)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四

一、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二、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课时: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 作者乔羽(乔羽作词)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 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

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 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 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 "小船…………"

"四周…………" "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 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 提问 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 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四、课外延伸:

学唱歌曲。

课后反思:

为结合当前的形势,正是祖国庆祝六十周年之际,红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我引导学生在感悟课文的同时,学唱这首歌曲,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歌词中描绘的这种如诗如画的意境。因为,这首歌让几代人都难以忘怀。师生同唱,学生一方面学会了唱歌,另一方面背会了课文、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让我们荡起双桨 篇五

作者:沈高明    发表时间:2004-4-28    阅读次数:104

作者:钱屏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体会“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儿童的欢乐心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儿童的欢乐心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录音机及歌曲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欣赏歌曲,导入  新课

1、欣赏歌曲,教师导语 :刚才我们听到歌曲师一首活泼、轻快的歌儿,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它的歌词。

2、板书课题

二 初读指导

1、观察图,说说图上的内容。

2、播放录音

3、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想想课文有几节?

4、出示生字词。

双浆 白塔 四周 环绕 红墙 轻轻 洒在 悄悄 愉快 安排

A 各自拼读,指名读,在去掉拼音读。

B 相互交流各自读懂得词。

5、小组内交流记生字的方法

三 指导写字

1、环 上窄下宽

塔 墙 左窄右宽。

桨 上下结构。上部要写的扁写。木成方势,以托住上面。

2 、学生习字描红。

四、学生自由朗读,说说每小节的内容。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认读生字卡片

双浆 白塔 四周 环绕 红墙 轻轻 洒在 悄悄 愉快 安排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小节

(1) 反复读第一小节,想一想这节主要讲了什么?

(2) 读了这节,你懂得了什么?

(3) 图上同学们荡起双桨,海面和四周有什么(结合图理解环绕)你划过船吗?船儿飘荡在水面上会有什么感受?

(4) 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小节

(1)读了小鱼听我们愉快歌唱后,你有什么疑问吗?(指导拟人句的了解)

(2)边看图边读说说如果是你迎着太阳在海面上荡起双桨,你会有什么感受?体会当时小作者的心情。

(3)齐读第二小节,说说这节讲的主要内容。

3、学习第三小节

(1) 指名读第一句。这句是什么意思?

(2) 谁该我们安排幸福的生活?

(3) 我们这样幸福的生活不是谁安排的,是我们人民用辛勤劳动换来的,但是没有祖国的安定团结,当然不会有我们小朋友的幸福生活。

(4) 感情齐读第三小节。

4、欣赏读课文,配乐激情。

5、看板书,指导背诵。

三、作业

1、学写生字

小组讨论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生字

集体学习:洒 悄 愉 排左窄又宽 记住这几个字用熟字加偏旁

2、正确流利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

1让我们荡起双桨

看 海面 倒映 白塔

四周 绿树红墙

感 我们愉快歌唱

问 幸福生活谁安排

课后反思:

在上第一课时时,学生比较积极,抢着读,抢着举手,我想那是因为读字词句,比较容易,有成就感。在重点感悟课文时,学生明显的积极性降低了许多。总的来说,学生不适应三年级对段与篇的重视。“语基的重点要因课而练”(教研员话),于是,今天给学生讲了一个新的句式--拟人句,很想让他们拓展一下,但是考虑到学生刚接触,还没有消化,就没有拓展。在回答“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父母”“国家”“老师”“自己”“太阳”“地球”“宇宙”“科学家”……面对这样的回答,我了解学生的差异使答案有着差异,但“课文的主题思想不能更改”(教研员话)于是,我说:“幸福不是靠谁安排的,是靠我们的劳动换来的,是靠强盛的祖国、勤劳的人民创造的。”

让我们荡起双桨 篇六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章歌曲的歌词。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感情。

全诗共三小节。第一小节着重描绘如画的北海风光。第二小节表现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第三小节表达了尽情欢乐的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在线辅导:

新词释义

倒映:物体的形象倒着映射到另一个的体上。例: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

飘荡:随风飘荡或随波浮动。例:江面上飘荡着一叶小舟。

环绕:围绕。例:绿水环绕着青山,可真美呀!

凉爽:清凉爽快。例:一阵风吹来,十分凉爽。

尽情:尽量由着自己的情感,不加约束。例:“六一”儿童节这天,孩子们尽情地唱着、跳着。

伙伴:共同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例:我和伙伴一同去郊游。

近义词

环绕(围绕)飘荡(浮荡)愉快(高兴)尽情(纵情)伙伴(同伴)悄悄地(偷偷地)

反义词

美丽(丑陋)凉爽(闷热)愉快(痛苦)幸福(悲惨)

成语天地

表现人高兴的成语:

欣喜若狂 欢天喜地 欢蹦乱跳 喜笑颜开 喜气洋洋

欢声雷动 欢欣鼓舞 心花怒放 兴高采烈 兴致勃勃

词义辨析

凉爽----凉快

两者都有清凉爽快、令人舒服的意思。但“凉爽”强调因闷热被驱除而感到清爽舒服,是口头和书面的常用语。“凉快”则强调因清凉而含有痛快的感觉,常用于口头语,如:大雨过后,天气凉快多了。

句段讲解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这句话的反复出现,表明少先队员陶醉在欢快愉悦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随风飘荡,只感到凉风拂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这里的“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诗中的少先队员知道是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还要问“伙伴”,这样明知故问,突出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在线测试:

一、词语对对碰

荡起      功课           愉快       欢乐

推开      生活           轻轻       倾听

安排      双桨           尽情       歌唱

做完      波浪           悄悄       飘荡

二、句式仿写。

例: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天上的星星望着我们,         &nbs★WWW.HUZHIDAO.COM★p;    ,                     ,

三、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小伙伴们有的           ,               ,有的              ,还有的                。

四、综艺大舞台。

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并根据歌词大意配上舞蹈动作。

资料袋: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花朵》中的插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乔羽是我国歌词创作的一代大家,被誉为“歌坛不老松”、“词坛泰斗”。其代表作有《我的社会国》、《让我们荡起双桨》、《思念》、《难忘今宵》等。

北海: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位于北京市故宫西北侧。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1071亩。辽、金、元建离宫,明、清为帝王御苑。园中亭台别致,游廊曲折,有永安寺、濠濮间、画舫斋、五龙亭、九龙壁等胜迹。琼华岛耸立其中,上有高达35.9米的藏式白塔。北海是北京市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能离开水的鱼:人们常说“鱼儿离不开水”。但大千世界就有能离开水的鱼。我国南方的攀鲈鱼不仅可以在陆地爬行,还经常爬到岸边的树上玩。而弹涂鱼离开水后靠皮肤、口腔膜吸取氧气,进行呼吸,还能常爬上岸去捕捉昆虫。至于非洲的肺鱼则更有趣,如果水里干涸了,它就钻到泥里做茧,在里面住上几个月,等雨季来了再出来,重新回到池塘里玩耍。

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 篇七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以上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提供的7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及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及教案】相关文章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最新8篇08-31

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优秀08-28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优秀3篇08-01

音乐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秀5篇】07-25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位置和方向》知识04-06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设计【优秀7篇】09-18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优秀309-27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09-20

三年级《笔算乘法》的优秀教案【优秀710-29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优秀10篇10-18

41 2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