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第二课时教学实录(9篇)

2023-06-23 22:04:23

灰雀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虎知道为朋友们整理了9篇《《灰雀》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一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18页至120页。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思考,练习”中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正音:散,惹,渣,坚。

2.容易写错的字:惹,或,郊。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可惜:值得惋惜。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

4.朗读课文,正音。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讲读第一自然段。

1.在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请打开课本第118页,请大家小声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你可以用笔画一画。

2.全班讨论: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爱它们。)

板:惹人喜爱

3.课文是怎样说灰雀惹人喜爱的?

出示句子:

(1)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2)它们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呢?(引导学生说出有了这两个词语,句子就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

4.指导朗读句子(1)。

5.灰雀这么惹人喜爱,课文是怎样说列宁非常喜爱它们的?

板:列宁每次……都要……经常带……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至最后。

1.师:灰雀这么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欢它们。课文还写了哪些人喜爱灰雀?

板:男孩

2.仔细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至最后,特别是小孩说的话。

思考: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3、全班讨论:

(1)灰雀后来到哪儿去了,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②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③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④“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

板:“没看见”

(2)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的说。

板:“一定会飞回来”

(3)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引出列宁自言自语的话。)

出示句子:

①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②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列宁发现那只灰雀不见了,觉得很惋惜?(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更能充分体现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指导朗读句子①

4.指导朗读对话。

(1)同位分角色练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5.小声自由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思考:课文是怎样写灰雀回来的?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板:果然。

(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6.质疑。

7.总结全文。

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板书计划:

18.灰雀

惹人 喜爱

列宁 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果然

《灰雀》教学实录 篇二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自然段,现在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说上半句,你们根据课文内容说下半句,明白吗

生:明白。

师:这段主要写了在公园里一棵高大的白桦树上有——

生:三只灰雀。

师:它们在树上——

生:欢蹦乱跳的唱歌。

师:非常——

生:惹人喜爱。

师:从这段,我们知道列宁非常——

生:爱灰雀

师:是啊,这自然界的小生灵的确招人喜爱。可是,有一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揭下)你想列宁心里急不急

生:急。

师:大家把这段课文再默读一下,把你认为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也就是他替灰雀着急的句子找出来,在句子前面打上勾并想想为什么。

(生默读思考,师巡视了解。)

师:好,谁先来说说

生:我从"他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呢

生:找遍。

师:"找遍"是怎么找呢

生:把每一棵树都仔细地找了。

师:说得好,我们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就要注意强调这个词,把列宁找灰雀的仔细,辛苦读出来。

(生个别读,集体读句子。)

师:继续找句子。

生:我从"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因为要是列宁不喜欢,就不会去打听灰雀的下落。

师:说得好,继续!

生:我从"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这句看出列宁爱灰雀。要是他不喜欢,他就不会那么担心了。

师:(创设情境)是啊,要是灰雀飞走了,那以后来公园就——

生:(齐答)再也看不见它了。

师:要是冻死了,列宁心里会——

生:很难过。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你心爱的灰雀不知是生是死,你会怎么说这句话呢 (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师:继续上面的问题。

生:我从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师:你把这句话读读,看哪些词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生:(该生先读句子)从"多好的"这个词能看出。

师:还有吗 再读读看。

生:(生再读)还有"可惜——",噢,还有"自言自语".

师:到底这几个词是否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我们好好思考一下,简单说说理由。

生:"多好的"这个词直接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生:"可惜"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师:那"自言自语"呢 (生沉默)什么叫自言自语

生:"自言自语"就是自己给自己说话。

师: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自言自语

生:我很伤心的时候会自言自语。

生:我很高兴的时候会自言自语。

师:大家说的情况虽然不一样,但也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当人的感情很——

生:(喊)激动,投入,强烈。

师:列宁为谁激动起来

生:(齐)为灰雀。

师:是啊,列宁太想灰雀了,越想越深,越想越投入,以至有点情——

生:(喊)情不自禁。

师:现在你们说这个"自言自语"能不能看出列宁爱灰雀

生:(齐)能。

投影: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请大家比较一下,句子有了括号的词语和没有括号的词语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要是没有"自言自语"和"可惜"就不能更好地写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灰雀不见了,你多么思念它,牵挂它,替它惋惜啊,把你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

(练习朗读:个别读——范读——集体读)

师:听了你们动情的朗读,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列宁是多么喜欢灰雀啊!同学们,到底这只让列宁牵肠挂肚的灰雀哪去了呢

生:(纷纷地)让男孩捉走了。

师:(故作不解)可男孩一开始不是说"没看见"吗

生:(按捺不住)他撒谎!

师:到底男孩说没说实话,为了解开这个疑点,这回老师让你们来当一回精明的小侦探,请你们仔细分析小男孩的行为,包括他想的,说的,看能不能找到线索,证据去证明男孩说的是不是实话。这个任务能完成吗

生:(齐)能!

(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师耐心倾听参与其中。)

师:好,下面召集大家开会,进行案情分析,谁先来发表自己的高见

生:我从"那个男孩本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这句话看出男孩刚才没说实话。因为要是没看见,不可能知道灰雀没有死。

师:关于这句话还有补充吗

生:这句话说他不敢讲,正好说明他一开始就没说实话,他怕现在说出来列宁批评他。

师:这两位侦探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说话口齿伶俐,分析得很有道理,接着往下说。

生:我从"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看出男孩开始没说实话,因为要是他没看见,就不可能知道灰雀一定会飞回来,而且还那么坚定地说。

师:你们认为男孩最后的两次说话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次的语气比第一次更肯定。

师:好,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我读列宁的话,你们读男孩的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后,让学生自己推荐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语气的变化。)

师: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是真的吗 从刚才的研究看来,他开始说的那句话确实有问题,结果是不是呢 请大家听老师读最后一部分的课文。(师配乐朗读)

生:灰雀是飞回来了,因为课文说"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林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师:找得好,我觉得这句话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你们读一读,看认为是哪个

生:果然。

师:为什么

生:因为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现在真的飞回来了,"果然"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师:大家再把这部分读一读,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生独立思考后可与同学交流)

师:先提出不懂的地方。

生:灰雀不会说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

生:男孩一开始就说了谎话,为什么还说他是个诚实的孩子

师:好,下面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这句话知道男孩觉得自己错了,怕列宁知道后会批评他。

师:呀,说得太好了。同学们,那么再想想,男孩错在哪儿

生:错在不该把灰雀捉了。

生:错在不该说没看见,不该撒谎。

师:男孩为什么要把灰雀捉回去呢

生:(纷纷)因为他也喜欢灰雀。

师:(板书:爱)那列宁喜不喜欢

生:喜欢。

师:来公园的人喜不喜欢

生:喜欢。

师:要知道这些灰雀都是非常——(指板书)

生:惹人喜爱。

师:是啊,他错了,因为美丽的东西是供大家——

生:欣赏的。

师:这里再次证实了男孩一开始没说实话,想想一个孩子没说实话,他的神情,动作及说话的语气会是怎样的 下面我们回过头来把列宁和男孩的第一次对话读一读。

(同桌分角色朗读)

师:下面请三个同学出来扮演男孩,我来演列宁,大家认真看他们的表演,注意他们说话的神态,语气,动作,看谁表演得最好。

(师生分角色表演,学生评议。)

师:下面我们再回到课文里,看还弄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灰雀不会说话,列宁为什么还要问他,因为要是列宁问那个孩子的话,男孩会很伤心的。

师:要是你就是那个男孩,列宁问你,你会怎样

生:我不想告诉他。这太难为情了。

生:我会很难受的。

生:我会低下头不敢做声。

师:你觉得列宁这样做好吗

生:(齐)好。

师:为什么

生:(纷纷)他对人真好。他很爱那个孩子。

师:说得对,他很懂得尊重别人的自——

生:自尊心。

师:(指板书)从这里,我们看到列宁不仅爱灰雀,更——

生:爱小男孩。

师:(板书:更爱)也正是在列宁那颗真诚的爱心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

生:放了。

师:(板书:放)还有吗

生:我知道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因为虽然他开始没说真话,但后来改了,还把捉来的灰雀放了。

师:这叫——

生:知错就改。

师:对,知错就改也是诚实的孩子。(板书:诚实)你能围绕板书用"爱"说一句话吗 还要说出为什么。

生:我爱小男孩,因为他知错就改。

生:我爱列宁,因为他爱鸟。

生:我也爱列宁,因为他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生:我爱灰雀,因为它们很美丽。

师:说得好,我们都应该爱鸟,因为鸟是我们人类的——

生:好朋友。

师:同学们,爱的力量多大啊,爱使世界变得更美丽;爱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真挚,更纯洁;爱使一个小孩子变得诚实,可爱。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爱吧!最后,让我们心中充满爱吧。

(师生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灰雀》课堂实录 篇三

【教学理念】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课题。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科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探究、发现的环节,切实加强潜心读书、独立思考,教师对独立见解应热情鼓励,有价值的见解要充分肯定。另一方面要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发。

【教材分析】

《灰雀》一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作者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叙述,着力刻画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并通过人物的外表,提示了人物的内心,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的思想感情。学习《灰雀》这样的课文,要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含义。文中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来提示人物的内心。列宁问男孩看见过灰雀吗?男孩回答:“没看见,我没看见。”这支支吾吾的语言,反应了男孩做了错事,怕人发觉的心理。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一一细细体会。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生字,初读了课文,我想你们一定喜欢这个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默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学生画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语句,理解他喜欢灰雀的原因。学生边画边读句子。学生读课文后思考、汇报:

“每次……都要”、“经常”说明列宁观看灰雀,喂灰雀次数的频繁。学生做出“仰望”的动作,想象出列宁仰望灰雀时的表情。学生读句子,抓住“欢蹦乱跳 ”、“非常”理解:因为“欢蹦乱跳”把灰雀活泼可爱的样子写活了。“非常”写出了灰雀引人喜爱的程度之深。

出示三只灰雀的动态图及第一自然段第三句话。指导学生体会灰雀的可爱之处。启发学生认识到灰雀给公园带来了生趣,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也是列宁喜爱灰雀的原因。那只灰雀不见了,列宁是怎么做的?说了些什么?

师:细读课文第二至第十自然段,找出写列宁和小男孩神态、语言的语句画下来,小组交流一下,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理解。分角色读四次话。小组讨论,体会列宁多次说话是怎样的心情?

生:分组汇报列宁的心情急切──担心──惋惜──满怀高兴与希望。第一次小男孩儿的回答重复了两遍“没看见”,说明了小男孩儿听到列宁的问话后很慌张,这证明了灰雀的失踪与他有关。第二次小男孩儿没有说话,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小男孩儿内心活动是很活跃的,他此时态度已有所变化,想说出灰雀没有死,但还没有勇气。第三次小男孩儿想说实话,但又不敢,理解是什么原因使小男孩儿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作法并决心改正的。因为他必定是说不出鸟的下落。第四次小男孩儿坚定地说“一定会回来”说明小男孩儿下了决心。分角色读第三组对话。思考后汇报。列宁以前两次与小男孩儿的对话中,猜想是小男孩儿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说,而以自己的感情来启发小男孩儿自己的觉悟,以情感人,说明了列宁对少年儿童的关爱。是列宁对灰雀的爱、对小男孩儿的爱使小男孩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作法并决心改正的。

师:列宁对小灰雀真正的爱深深地感染了小男孩儿。你们猜猜小男孩儿会怎么做呢?出声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为什么说小男孩儿是个诚实的孩子?

投影出示列宁和小男孩儿的表情,图文结合体会小男孩儿的品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你想对文中的插图说一句什么话?自由读文,体会内容。

生:通过查字典说出“果然”的字面意思,在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在句子中的意思,说明“果然”表现了小男孩儿诚实的品质。学生观察列宁和小男孩儿的表情,并描述图意。从而理解小男孩儿“低着头”,列宁“微笑”蕴含的意思。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说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受到的思想教育。

师总结:这是一个很有趣、很感人的小故事。它以灰雀为线索,记叙了它失而复回的经过,尤其是列宁怀着深深的爱鸟之情去寻找丢失的鸟,这爱鸟情感感动了捉走鸟的小男孩儿,使小男孩儿自觉地改正了错误,表现了伟大导师列宁喜爱灰雀,关爱诚实的孩子的精神。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四

《灰雀》一课朗读训练的反思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认为朗读应在阅读教学中贯穿始终,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使学生感悟课文,培养语感。所以在教学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希望通过准确到位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情感。

《灰雀》教学实录 篇五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灰雀》课堂实录 篇六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本课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及小男孩的心理认识过程。

学习课文2-13小节

(一)品读灰雀不见了,列宁着急而又担心的语句(略)

(二)证明: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

师:小朋友,灰雀不见了,列宁是着急而又担心,那么灰雀到哪儿去了呢?你们从这些小节中找到答案了吗?

生1:灰雀一定是被小男孩抓走的。

师:你这么肯定,有什么证据吗?

生:有

师:其他同学同意他的判断吗?(学生都同意),但老师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你们能从文中找出证据,让老师心服口服吗?

(学生研读文本寻找证据)

生2:男孩说:“没……我没看见。”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灰雀是男孩抓走的,因为这里有个省略号,说明他说话吞吞吐吐。

师: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老师还想知道小男孩说话时为什么吞吞吐吐呢?

生3:那是因为他抓走了灰雀,做了错事,列宁问他时心里有些紧张,所以说话就吞吞吐吐。

(指导读好小男孩吞吞吐吐说的这句话)

师:你把生2找到的证据解释清楚了,但单凭这一个证据,不足以让老师相信。还有新的证据吗?

生6:第6小节也可以成为证据。那个小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那说明他知道灰雀现在的情况,又不敢讲,灰雀的失踪一定和他有关。

生7:没错,如果不是他抓走的,他怎么知道灰雀是死是活。

生8:他不敢讲是因为他刚才已经对列宁撒了谎,所以现在也不敢直接承认是自己捉了灰雀。

师:这是你们的证据之二,那么证据之三呢?

生9:当列宁担心灰雀再也飞不回来时,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我从“一定”可以看出,小男孩很肯定灰雀还活着,是他把灰雀藏起来了,所以他才那么肯定地说。

师:点头赞许(指导读好“肯定”的语气)

生10:也许小男孩此时已经被列宁的话感动了,他打算把灰雀放回到树上。

师:你们分析得真有道理,还有补充吗?

生11:第11小节写到: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在枝头歌唱。从这一小节我读懂了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他又把它放回来了,他知错了,所以低着头。

生12:还有文章结尾写到,男孩是诚实的。男孩把灰雀放回到树上,说明他承认了错误,所以说他是诚实的。

师:老师大概听懂了你们的分析,如果你们能把找到的证据整理一下,完整地帮老师分析一下这件事,我就心服口服了。

(学生准备后,请几个学生交流,他们的发言都比较精彩)

师:老师忍不住为你们鼓掌了,你们一个个都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简直就像少年包青天。

(三)证明:列宁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

师:老师想请在坐的“小包青天”帮个忙,再帮老师分析一下,列宁知不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你的证据是什么?

(学生劲头十足,继续埋头于课本,寻找证据证明问题……)

教学反思:

以上是我执教《灰雀》第二课时的一个教学片段。本堂课以“寻找证据,当小包青天”为主要途径,引导孩子们阅读文本,剖析两大问题:①灰雀是不是小男孩抓走的;②列宁知不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学生在当“少年包青天”的情境中学得趣味盎然。有了这样的热情,他们便会积极、主动地研读文本,而且研究得十分深入、透彻,连标点符号这样的“蛛丝马迹”也不放过。在孩子们有滋有味的咬文嚼字中,他们感悟到了小男孩从抓走灰雀到放回灰雀这一行为中的心理变化,也体会出了列宁为了不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话语间所包含着的循循善诱的引导。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我凭着敏锐的教学洞察力,巧妙地借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印象深刻的内容及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学习的重点,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其次,本节课教学拓展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发挥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注重及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导。同时,我善于适时运用激励性的评价,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本堂课上,我让学生到文本中寻找证据,这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良好手段。我用“灰雀到哪儿去了  ” 这个问题,引导孩子们下结论:灰雀是被小男孩儿捉去的,又以老师不敢相信小男孩捉灰雀的事实,学生必须拿出证据让老师心服口服为理由,顺理成章地组织学生对小男孩的语言进行分析讨论,学生至始至终思维紧张,兴趣盎然,可以说对文本的理解十分深刻。这个寻找证据的举措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由判断到推理这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阅读和思维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互相依存,教学中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思维训练,促进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化和外化,学生会越读越聪明。假如说问题是一张弓,那么思维就是一枝箭,弓拉得越开,箭就射得越远。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加强思维力度,就在于老师问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说实话,读《灰雀》一文时,我被列宁高尚的人格深深感动着,特别是他对灰雀,男孩源自心底的爱,一直感染着我,然而课文的语言表达很含蓄,这样的寓意要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细剖析才能体会到,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很困难。所以有一阵子,我脑海中一直在盘旋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反复思考,认真琢磨才开始备课。看到自己的设计是有效的,成功的,我很高兴,但是也存在着遗憾,当学生回答到文章可以看出列宁对男孩的爱时,由于我急于结尾,没有继续升华,而是仅仅停留在男孩的知错就改上!以致于对教学目标的落实就显得不够到位了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七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自然段,现在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说上半句,你们根据课文内容说下半句,明白吗?

生:明白。

师:这段主要写了在公园里一棵高大的白桦树上有——

生:三只灰雀。

师:它们在树上——

生:欢蹦乱跳的唱歌。

师:非常——

生:惹人喜爱。

师:从这段,我们知道列宁非常——

生:爱灰雀

师:是啊,这自然界的小生灵的确招人喜爱。可是,有一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揭下)你想列宁心里急不急?

生:急。

师:大家把这段课文再默读一下,把你认为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也就是他替灰雀着急的句子找出来,在句子前面打上勾并想想为什么。

(生默读思考,师巡视了解。)

师:好,谁先来说说?

生:我从“他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呢?

生:找遍。

师:“找遍”是怎么找呢?

生:把每一棵树都仔细地找了。

师:说得好,我们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就要注意强调这个词,把列宁找灰雀的仔细、辛苦读出来。

(生个别读、集体读句子。)

师:继续找句子。

生:我从“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因为要是列宁不喜欢,就不会去打听灰雀的下落。

师:说得好,继续!

生:我从“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这句看出列宁爱灰雀。要是他不喜欢,他就不会那么担心了。

师:(创设情境)是啊,要是灰雀飞走了,那以后来公园就——

生:(齐答)再也看不见它了。

师:要是冻死了,列宁心里会——

生:很难过。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你心爱的灰雀不知是生是死,你会怎么说这句话呢?(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师:继续上面的问题。

生:我从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师:你把这句话读读,看哪些词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生:(该生先读句子)从“多好的”这个词能看出。

师:还有吗?再读读看。

生:(生再读)还有“可惜——”,噢,还有“自言自语”。

师:到底这几个词是否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我们好好思考一下,简单说说理由。

生:“多好的”这个词直接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生:“可惜”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师:那“自言自语”呢?(生沉默)什么叫自言自语?

生:“自言自语”就是自己给自己说话。

师: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自言自语?

生:我很伤心的时候会自言自语。

生:我很高兴的时候会自言自语。

师:大家说的情况虽然不一样,但也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当人的感情很——

生:(喊)激动、投入、强烈。

师:列宁为谁激动起来?

生:(齐)为灰雀。

师:是啊,列宁太想灰雀了,越想越深,越想越投入,以至有点情——

生:(喊)情不自禁。

师:现在你们说这个“自言自语”能不能看出列宁爱灰雀?

生:(齐)能。

投影: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请大家比较一下,句子有了括号的词语和没有括号的词语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要是没有“自言自语”和“可惜”就不能更好地写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灰雀不见了,你多么思念它、牵挂它,替它惋惜啊,把你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

(练习朗读:个别读——范读——集体读)

师:听了你们动情的朗读,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列宁是多么喜欢灰雀啊!同学们,到底这只让列宁牵肠挂肚的灰雀哪去了呢?

生:(纷纷地)让男孩捉走了。

师:(故作不解)可男孩一开始不是说“没看见”吗?

生:(按捺不住)他撒谎!

师:到底男孩说没说实话,为了解开这个疑点,这回老师让你们来当一回精明的小侦探,请你们仔细分析小男孩的行为,包括他想的、说的,看能不能找到线索、证据去证明男孩说的是不是实话。这个任务能完成吗?

生:(齐)能!

(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师耐心倾听参与其中。)

师:好,下面召集大家开会,进行案情分析,谁先来发表自己的高见?

生:我从“那个男孩本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这句话看出男孩刚才没说实话。因为要是没看见,不可能知道灰雀没有死。

师:关于这句话还有补充吗?

生:这句话说他不敢讲,正好说明他一开始就没说实话,他怕现在说出来列宁批评他。

师:这两位侦探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说话口齿伶俐,分析得很有道理,接着往下说。

生:我从“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看出男孩开始没说实话,因为要是他没看见,就不可能知道灰雀一定会飞回来,而且还那么坚定地说。

师:你们认为男孩最后的两次说话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次的语气比第一次更肯定。

师:好,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我读列宁的话,你们读男孩的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后,让学生自己推荐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语气的变化。)

师: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是真的吗?从刚才的研究看来,他开始说的那句话确实有问题,结果是不是呢?请大家听老师读最后一部分的课文。(师配乐朗读)

生:灰雀是飞回来了,因为课文说“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林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师:找得好,我觉得这句话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你们读一读,看认为是哪个?

生:果然。

师:为什么?

生:因为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现在真的飞回来了,“果然”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师:大家再把这部分读一读,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生独立思考后可与同学交流)

师:先提出不懂的地方。

生:灰雀不会说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

生:男孩一开始就说了谎话,为什么还说他是个诚实的孩子?

师:好,下面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这句话知道男孩觉得自己错了,怕列宁知道后会批评他。

师:呀,说得太好了。同学们,那么再想想,男孩错在哪儿?

生:错在不该把灰雀捉了。

生:错在不该说没看见,不该撒谎。

师:男孩为什么要把灰雀捉回去呢?

生:(纷纷)因为他也喜欢灰雀。

师:(板书:爱)那列宁喜不喜欢?

生:喜欢。

师:来公园的人喜不喜欢?

生:喜欢。

师:要知道这些灰雀都是非常——(指板书)

生:惹人喜爱。

师:是啊,他错了,因为美丽的东西是供大家——

生:欣赏的。

师:这里再次证实了男孩一开始没说实话,想想一个孩子没说实话,他的神情、动作及说话的语气会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回过头来把列宁和男孩的第一次对话读一读。

(同桌分角色朗读)

师:下面请三个同学出来扮演男孩,我来演列宁,大家认真看他们的表演,注意他们说话的神态、语气、动作,看谁表演得最好。

(师生分角色表演,学生评议。)

师:下面我们再回到课文里,看还弄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灰雀不会说话,列宁为什么还要问他,因为要是列宁问那个孩子的话,男孩会很伤心的。

师:要是你就是那个男孩,列宁问你,你会怎样?

生:我不想告诉他。这太难为情了。

生:我会很难受的。

生:我会低下头不敢做声。

师:你觉得列宁这样做好吗?

生:(齐)好。

师:为什么?

生:(纷纷)他对人真好。他很爱那个孩子。

师:说得对,他很懂得尊重别人的自——

生:自尊心。

师:(指板书)从这里,我们看到列宁不仅爱灰雀,更——

生:爱小男孩。

师:(板书:更爱)也正是在列宁那颗真诚的爱心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

生:放了。

师:(板书:放)还有吗?

生:我知道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因为虽然他开始没说真话,但后来改了,还把捉来的灰雀放了。

师:这叫——

生:知错就改。

师:对,知错就改也是诚实的孩子。(板书:诚实)你能围绕板书用“爱”说一句话吗?还要说出为什么。

生:我爱小男孩,因为他知错就改。

生:我爱列宁,因为他爱鸟。

生:我也爱列宁,因为他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生:我爱灰雀,因为它们很美丽。

师:说得好,我们都应该爱鸟,因为鸟是我们人类的——

生:好朋友。

师:同学们,爱的力量多大啊,爱使世界变得更美丽;爱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真挚、更纯洁;爱使一个小孩子变得诚实、可爱。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爱吧!最后,让我们心中充满爱吧。

(师生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灰雀》教学实录 篇八

【具体案例】

《灰雀》第二至第十自然段对话部分。

师:当列宁发现灰雀不见时,他是怎样问男孩的?小男孩又是怎么回答的?

生:答。(读课文第二至第十自然段)

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生1:小男孩为什么开始说“没看见”,后来说“会飞回来的?

师:你有一颗爱思考的头脑,很好!请你把你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吧!并在问题后面写上你的名字,因为它是你发现的。

生2:列宁为什么要自言自语的说?

师:这个问题提的很有价值,真棒!你也上来说吧!

生3:小男孩怎么会那么肯定的说:“一定会飞回来!”?

师:你也很会动脑筋,真不错!上来吧!

师:同学们,黑板上有三个充满智慧的问题,你们会帮助解决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注意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师:好!同学们刚才交流地很激烈,谁愿意来告诉老师?

生:我想回答第一个问题,开始,小男孩怕被责怪,所以说没看见。后来,他看列宁那么关心灰雀,所以想把灰雀放了。

师:你从哪里看出列宁关心灰雀呢?

生:读列宁说的话。(“那一定是飞走了…它怕冷”)

师:列宁说这话的时候心理会怎么想?心情怎样?

生:列宁想灰雀到哪里去了呢?他心理很担心。

师:是呀!老师也开始担心了,谁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面色忧郁)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十分关心灰雀。还有谁也关心灰雀呢?

师:这么多同学呀!你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生:读。(语重心长)

……

【反思过程】

这个教学片段促进学生思考,尊重学生个性感悟,从而引导有感情朗读。

1、“从这段话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你有一颗爱思考的头脑,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这一类语言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勤于动脑,并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给学生一种成就感,顿时激发了全体学生勤于思考的动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提真问题,有价值的问题,不提假问题,如:你已经知道答案却还装作不懂而提出的简单问题,做到问题提得明确,清楚。然后引导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这样长此以往,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

2、立足课堂生成,善于捕捉关键点。如:生:“开始小男孩怕被责怪,所以说没看见,后来,他看列宁那么关心灰雀所以想把它放了”,这时,教师抓住这句话当中的“关心”一词问:你从哪里看出列宁关心灰雀了呢?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课文。

3、注重学生个体感悟,激情引导朗读。如:列宁想灰雀一定是冻死了,心理很难过,“列宁想灰雀会到哪儿去呢?他心里很担心。”老师这时候说:“是呀!我也开始担心了”。没有直接肯定,而是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来激发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和大家是平等的,也在谈感受,而起到的效果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丰富情感,因为创造了这样的情境,此时让学生站起来朗读就是水到渠成了。学生丰富的情感表露无疑。

《灰雀》教学实录 篇九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多读多认,巩固识记。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

三、教学准备

灰雀的图片、列宁的图片及简介,教学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片,了解灰雀。

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的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

4.学习生字词语。

调皮的生字宝宝和词语朋友来和大家打招呼了!

认读生字,说说自己怎样记住他们。开火车读,同位互读,男女生赛读。

试着联系文中的句子理解“郊外”等词语的意思。

过渡:同学们,我们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也知道了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寻找灰雀,灰雀回来的事。那么,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体会灰雀的可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一段,其他小朋友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这篇文章题为“灰雀”,这是怎样的“灰雀”呢?你能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吗?把它画下来。

3.这几只灰雀有什么特点?漂亮、活泼、歌声优美;惹人喜爱。

4.理解“惹人喜爱”,体会“非常惹人喜爱”。

5.这三只灰雀确实不一般,那可是“人见人爱”。列宁喜爱灰雀吗?你从什么地方能知道?

教师抓住“每次”“都”体会列宁的喜爱。

6.喜欢它们,所以想让它们吃好一点,就像照顾“朋友”一样。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7.巧妙小结: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练写。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写生字词语。

2.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男孩有错就改的好品质,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3.收集列宁故事,继续了解伟人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小男孩的语言、神态,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小男孩诚实的美德。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是难点。因为课文没有明确写小男孩告诉了列宁灰雀哪去了,他怎么知道“一定会回来,它还活着”,只有在学习了课文后联系上下文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了解男孩诚实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2.激趣:瞧,这就是那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听,他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了。列宁可是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3.谁来和这三只可爱的灰雀打个招呼?

(二)细读感悟

1.体会心情。

可有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你说列宁这时的心情会怎样呢?

(1)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至七自然段,用横线画一画列宁说的话,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学生读三、五、七、九自然段中列宁的话,课件出示这几段。

(3)细细体会每一句话包含着列宁怎样的心情。

(4)朗读感悟。

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想读给大家听。

2.感悟不同的爱。

(1)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感情,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爱)

(2)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去哪儿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孩子为什么要捉灰雀呢?

(3)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爱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更赞成谁的呢?

(4)小结:是的,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却占为己有,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3.接读对话,深入体会。

(1)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小男孩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边读边体会。

出示课文三至十自然段:

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爱鸟的情绪触动了孩子的心: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列宁爱鸟的情打动了孩子: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会飞回来”

列宁爱鸟的深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此刻,小男孩心里会想些什么?

(2)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在列宁真情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4.分角色朗读。

(1)全班分成两组,一组读列宁的话,一组读男孩的话,师读叙述部分。

(2)去掉叙述部分,直接读对话。

(三)真相大白,诚爱相融

1.课件再次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歌唱的情景”。

师: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朋友。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的内容,师读。

2.列宁为什么没有再问那个小男孩?他是什么时候预料到这只鸟在小男孩那儿?

列宁看到灰雀已回来了,为了尊重小男孩的自尊心,所以就没再问。当小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从小男孩说话的口气已料到鸟就在他那儿。

3.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对男孩深深的爱;生齐读第十二自然段,凸显“微笑”。

4.列宁为什么笑?

5.小结:是呀,我们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生活中的你有过类似小男孩的经历吗?可以说一说吗?

小结过渡:列宁、男孩、灰雀、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这原本就是一个爱的世界!

7.出示图片,学生谈感受。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爱是什么,爱就是多一点自由,多一点宽容。

(四)布置作业,积累提高

1.搜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或者关于诚实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2.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小男孩或列宁说点什么?写一写。

3.续写《灰雀》。后来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发挥你的想象并把它写下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9篇《《灰雀》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自读自悟 对话交流——《灰雀》教学片03-29

《灰雀》课堂实录最新4篇03-23

《灰雀》教学实录优秀6篇03-03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位置和方向》知识04-06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设计【优秀7篇】09-18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优秀309-27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09-20

三年级《笔算乘法》的优秀教案【优秀710-29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优秀10篇10-18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优秀710-13

41 13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