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教案(优秀2篇)

2023-12-09 09:41:44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壶知道的小编为您带来的2篇《《繁星》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繁星》教案 篇一

1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三、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学情分析

学生刚开始接触散文,所以本课重点指导学生从朗读入手,抓住文中优美词句进行赏析,从而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课文描写繁星的精彩语言。

二、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三、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教学过程

“今夜的星空显得很美丽。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星闪呀闪的,一会儿高了,一会儿又低了,高的时候觉得无论怎样都摸不着它们,低的时候觉得摇摇欲坠。繁星点点的星空是多么的美丽,每颗星星似乎都有一个亲密的挚友,他们一边聊天一边“闪”。这时我仿佛忘记了一切,只呆呆的看着那美丽的星空……”

齐读这段描写星空的文字。

同学们,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繁星》,看看作家巴金遥望星空后是怎样的感受

活动2

1.教师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

要求学生轻声跟读,注意读音及字形。

2.默写生词。

摇摇欲坠(zhuì)半明半昧(meì)模糊(mó)霎眼(shà)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讨论:课文几次描写繁星美景,内在的顺序是什么

讨论明确:作者三次描写繁星美景图:第一次是“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第二次是“三年前在南京”,第三次是“如今在海上”。

三次描写繁星美景的内在顺序是时间顺序。

4.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作者三次写看繁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讨论后全班交流]

明确:“从前”在家乡,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三年前”在南京的“一个静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并且“认识了一些星星”,而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甚至“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感受不同:“从前”的感受是“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三年前”“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如今”“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2)读第3节,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学生自主朗读,独立思考,划分层次,并在书上概括,后交流。)

内容概括:海上观星的所见所感。

(3)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

朗读第3节,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教师引导:从思想情感、语言表达、谴词造句等方面去说理由。

【示例】: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品味:这句话以一个“悬”字形象地写出了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品味:作者以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不仅情趣盎然,而且饱含着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之情。

赏析练习:

品味“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活动3【练习】

1.回忆你读过的古诗词,写出一句关于星星的诗句。

2、“今夜的星空显得很美丽。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星闪呀闪的,一会儿高了,一会儿又低了,高的时候觉得无论怎样都摸不着它们,低的时候觉得摇摇欲坠。繁星点点的星空是多么的美丽,每颗星星似乎都有一个亲密的挚友,他们一边聊天一边“闪”。这时我仿佛忘记了一切,只呆呆的看着那美丽的星空……”

朗读上面这段话,试着模仿,调动想象,以“星星”获“月亮”为对象,写一段话,试着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150字左右。

活动4【作业】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题。

江楼感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试用简洁忧美的语言描绘“月光如水水如天”的画面。(3分)

《繁星》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通畅地朗读课文, 并能说出文章描写了几个场面;

2.能从关键语句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揣摩。虚实相间写法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页下注释,读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课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章描写的几个场面以及作者的真实的感受,结合作者的情感谈出自己的体会,并能仿照课文进行片段写作。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开场白: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曾经有人讲过,每个人都有一颗守护自己的星星,当我快乐时、悲伤时,我都会在夜晚的星空中寻找那颗守护我的星星?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下面,老师播放一段音乐,你们可以伴着音乐尽情畅谈当你遥望星空时的遐想和感受。(播放《秋日的喁语》的音乐。)

(1)学生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2)师生评价,着重评价学生发言是否有丰富的遐想,语言表达是否流畅。

(3)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表达也很有感情,说明你们都是感情很细腻的人,对外界事物有着敏感和好奇,这都是很可贵的品质,希望你们永远保持这份纯真和美好。

充满激情诵“繁星”

教师指导语: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喜欢看天上繁星的人,许多年前,十九岁巴金在去欧洲的轮船上也曾仰望星空,在他年轻的心中激起了许许多多的感受,他把自己对繁星的感悟写在了《繁星》这篇优美的散文中,为了让我们也能分享巴金的这份激情,下面我们开展一个小小的朗诵比赛,看看是谁最能走进巴金青年的心灵,感受到星空的那种美妙。要求:分成小组,在小组内每个学生轮流朗读课文,然后进行组内评议,在评议的基础上,推荐一个代表,到大组进行朗读展示;另外,每组派一位同学担任评委,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点和打分,最后选出最佳朗读者。

(1)学生分组朗读、评议、推荐代表。(朗读前可以适当介绍一些朗读的有关知识,比如重音、节奏、停顿等。)

(2)大组朗读展示,学生评委打分评点并推选出最佳朗诵者。(学生朗读时可以配上音乐,评委对每一位朗读者从感情、声音、朗读技巧等方面进行点评。)

(3)教师总结:刚才,听了同学们的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们都被文章的美好的意境陶醉了,大家似乎沉浸在那美好的夜色中,享受着美好的星空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看来好的文学作品确实要多多诵读,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文学的美好世界。

(4)教师颁奖。(根据班级实际,可分别设一、二、三等奖或设最佳音色奖、最佳表现奖、最佳朗读处理奖、最佳情感奖等,适当给一点小奖品。)

仔细研读析“繁星”

教师指导语:刚才,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伴奏下,聆听了几位学生的深情朗读,我们已经陶醉在夜的梦幻中,仿佛看到了那一片灿烂的星空,仿佛捕捉到了作者的情怀。下面,让我们再细读文章,研究作者是如何为我们描述这样的画面的。

(1)学生读书,思考,填表。(教师可以巡回指导)

(2)师生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内容。(可以用投影展示学生所填的表格,然后让学生进行评点,老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完善表格内容,所填内容大意对即可,但是如果学生填的词语准确精彩的话,老师要及时肯定,并且说明这样用词的效果。)

(3)教师进一步启发讨论:三次看星星,每次的侧重点是有什么不同?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先让学生思考若干时间,再讨论发言。)

明确:第一次侧重表达对星天的依恋之情;第二次侧重表达与星星的伙伴关系;第三次侧重表达与星星的知心之情,总之都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答案允许有不同,只要能看出作者写作角度有不同就行。

点点“繁星”驻我心

教师指导语: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下面请你找出这些描写,细细品味,说说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然后,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渐渐的……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这样的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字数150左右。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文字。(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朗读并且说说写作的体会。)

(4)教师学生共同评价,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看学生写的文字是否符合要求,看虚实相间的写法运用得是否自然合适。教师尽量以鼓励和肯定为主。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巴金的作品《星空》,领略了大海、夜色和星空的美好,感受了作家那种追求自由,渴望美好的情怀,我想,大家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一定也有了一个热切的期待,那就是要像巴金那样,做一个向往美好,追求美好,展示美好的人,只要努力,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课后学习

1、描述一段你曾经在夜晚眺望星空的情景,写出你的感受。

2、查阅有关星空知识的书籍,了解有关星空的科学常识或神话传说,写一个有关星空的小论文。

【教学总结】

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整体感知,运用对比,理清结构

上课伊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在了解了本课的一些背景知识后,我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小节,写了作者几次看繁星?而后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在写这三处的星天时,三小节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写了四方面的内容,利用表格理清课文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品味语言,理解感悟,注重朗读

本文语言优美,因而在教学中,我从朗读着手:1. 找出文中你觉得写的最美的句子,读出感情。2. 揣摩语言并交流:这句话美在何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3.通过对语句的`揣摩,进行比较阅读,明确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作用,找出文中运用这些修辞的语句,加以品味。让学生深刻理会这些拟人句、比喻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指导上,而并不是简单的理解分析。

三、积累运用,进行仿写。

小练笔: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渐渐地……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这样的句式写一段面对碧海蓝天,你产生的联想和想像,字数在50字左右。

回过头来看整堂课教学,自己感觉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整堂课的教学出现了前紧后松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自己是新教师生怕教学时间不够,所以在前面的课文分析时,留给学生读中品味的时间不足,以至于对文本的把握欠缺。

在两个班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通常都是后上课的班级的教学效果比较好,这可能是新教师对教材以及教学过程不够熟悉的原因。另外,在设计教学时,我总是生怕遗漏知识点,所以每次上课都会把许多的内容放到一节课中讲。这就导致了我的课像是在走马观花一样,只是填鸭式的讲授。这样短短45分钟,学生是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学懂学透的。因此,我觉得每节课可以挑选一到两个知识点作为重点讲解,要舍得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自主思考学习。

也许缺憾本身就是美的,这里的缺憾是为了弥补下次的完美。这次的语文组内研究课,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需要有扎实厚重的文学功底,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剖析文本,广泛阅读;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带来的2篇《《繁星》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壶知道的价值所在。

【《繁星》教案】相关文章

大学教案学情分析模板【3篇】11-24

2020微班会主题教案内容最新10篇09-19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设计【精选8篇】09-19

排球课准备活动教案(优秀6篇)10-30

说课教案优秀5篇10-16

《望庐山瀑布》优秀教案(优秀6篇)09-28

《纪念白求恩》教案【优秀6篇】09-20

成长的烦恼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09-19

英语教学教案模板英文版【5篇】11-24

国防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优秀2篇09-20

54 2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