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池》教案最新9篇

2023-08-22 09:30:13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虎知道为大伙儿带来的9篇《《五彩池》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五彩池》教案 篇一

教学意图

让学生了解五彩池美丽的自然景观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这些句子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及设计理念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圈点、色画、自己阅读,互相协作。

2、大胆交流,发表独自的见解。

这两条目标,一方面从协作学习技巧、方式、态度得出了要求,一方面从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创新学习做出了规定。

(三)情感与态度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任务

1、习作者是怎样描绘五彩池的池水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2、解池水呈现不同色彩的原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这节课继续学习《五彩池》,我们学校许多老师,同学都去过五彩池,请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设计几条吸引他们去五彩池的广告语。

二、复习引入,整体感知。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五彩池》,谁能告诉老师,“五彩池”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神奇、美丽)

三、品读课文,体会神奇。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五彩池的神奇。(2、3、4)

2、小声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你认为能体现五彩池神奇、美丽的句子,还可以用笔写出你的体会。

3、学生汇报交流,品味课文中美句,欣赏五彩池美景。

(1)指名说出自己的看法,体会。

(2)逐一品读、欣赏。

A、数量多(学生找出句子后,课件出示)。引导学生重读“漫山遍野、大大小小”等词语,指导朗读。并出示课件让学生赏析。

看到这么美的五彩池,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品读句子。

B、形状异。出示“形状”课件,学生欣赏后,谈体会,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用意,并想象还有哪些形状。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认真读三自然段,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2)出示课件欣赏

(3)谈谈体会,欣赏完这些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并指导朗读。

5、学习第四自然段。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惑呢?看看书,课文哪自然段做了介绍。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成因。

(2)小组代表发言,说说池水呈现各种颜色的原因。

四、欣赏画面,朗读课文。

五、拓展思维

学生写广告语。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了“我”到四川松潘旅游时在藏龙山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生动地描写了五彩池的美丽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表达了“我”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语言文字有两个规律:一是以形表义,具有一观即感,一感即觉,一学即了的特点;二是汉语语音有高低起伏的四个声调,也就容易造成音乐般的旋律。这两个规律启示我们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可见,通过朗读是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情感的极佳途径。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我决定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以读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我第一步是细读课文,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认真朗读,口诵心惟,读思结合,看看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神奇的五彩池呈现在我们面前。第二步是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由于我资历尚浅,缺乏经验从而制约了我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存在许许多多的不足,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完善课堂教学。

《五彩池》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15个,其中12个要求能够正确书写。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3、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情境表演法。

教学准备:

1、五彩池的风光资料片。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

3、投影仪;三棱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投影,导入新课

1、教师放映几张五彩池的风光资料片。提问:这是什么地方?

2、请学生回答,并问是怎么知道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到这个神奇美丽的地方五彩池去看一看。(教师板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各抒己见,交流资料。

1、学生介绍你所了解的五彩池。

2、教师做适当补充。

五彩池在四川的黄龙风景区。黄龙风景区与九寨沟风景区一样,同为川西北高原上耀眼的明珠。1991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五彩池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

三、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学生通读全文,想想五彩池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讨论课文记叙的顺序:说说课文先讲了什么,有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先讲了五彩池的传说,接着讲它的形状、颜色、成因;最后总结全文)

四、学习字词、扫清障碍

1、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可通过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

2、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应注意的字型及字音。笋是平舌音;矗是翘舌音。耀字左边光,最后一笔应该是竖提。折不能多一点变成拆。

3、让对本课词语理解没问题的学生当小博士,站在台前,谁有不理解的词向他提出疑问,博士作答。教师可适当点拨。

五、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文天地2—(3)

3、完成比一比,组成词语。壮()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引入新课

1、简要复习本课写作顺序。

2、告诉学生学完本课要为五彩池写出几条广告词。看谁写的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读深思,理解内容。

(一)精读重点段

1、找出文章的重点段(24),这一部分写什么?

(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六人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讨论题:

(1)

课文写了五彩池哪些特点?画出有关词句,

旁边作批注。

(2)五彩池池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

(3)这一段中运用了哪些比喻句,请找出来读一读。

(4)说说每个比喻句都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归纳。

4、学生质疑问难。

5、利用三棱镜演示折射,进一步理解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一是池底石笋各异,阳光折射;二是花木倒影。

(二)学习首尾段

1、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五彩池在哪里?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奶奶讲的故事?

(2)课文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到了那里,你会怎样想?

三、美文美读,整体赏析。

1、学生有感情品读好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

2、小组赛读,最后试着背诵打比方的句子。

四、拓展延伸,训练能力。

1、学作小导游。

人人争当小导游,每组选一人当导游,其它人作游客,游客提问,导游作热情讲解;推选一人当导游,

看投影片向大家讲解。

2、学写广告词

再次欣赏五彩池的投影片,人人为五彩池写广告词。

老师也准备一句:人间仙境何处寻,请君漫游五彩池。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四段。

2、向父母介绍五彩池,并说颜色变化的原因。

3、摘录文中你喜欢的词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课文,精彩回放。

1、五彩池的神奇表现在那些地方?

2、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二、背诵学生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开卷有益:颜色变的戏法

1、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2、互相交流,读文收获。

3、合作朗读,角色分工。

4、亲自尝试,实践运用。

四、

文海冲浪:秋天

写作要点:抓住秋天的特点,注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围绕秋天的画面写一段话,使习作语言生动形象。

《五彩池》教案 篇三

之九

执教人:卢芳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传说中有个瑶池,那是神仙们住的地方,池里的水有5种颜色,美丽极了师:瑶池只是人们的一种梦想,但当作者来到四川省松潘旅游,看到神奇的五彩池时,他感到自己的梦想变成了——(生齐答:现实。)现在就让我们到五彩池去游览一番。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想想五彩池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用喜欢的方式来认读生字。

3、谁来谈谈游览之后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论。

师小结:五彩池的确神奇,(板书:神奇)作者更是妙笔生花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文字,把五彩池的神奇美丽再现了出来。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进入情境,自读自悟

1、你觉得要想真正了解五彩池一定要先学习哪些段落?(2、3)

2、自学2、3自然段,喜欢哪一段就多读一读,并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学习第二自然段。(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做相机调整)

(1)请特别喜欢这一段的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能否听出他为什么喜欢。

学生评价。

(2)读读说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

生读读,说说。

学生可能会抓住这些句子来谈。

A“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可见水池不是一两个,也不是三四个,而是整个山头都布满了,这水池真多呀。

谁能读读这些句子,读出水池的多?(生练读,略)

B、这些水池不但多,而且样子很好看: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一般的池子不是圆的就是方的,没有这么美。

你能联系平时的生活实际来体会五彩池的美,很好。(用课件出示相关画面,引导学生找出像葫芦的,像镰刀的,像盘子的,像莲花的池子,生再次发出赞叹。)

C、而且这些池子的池边像是谁用金黄色的彩带围成的,也和一般的池子不同,真是太神奇了。

句末的省略号说明五彩池还有好多好多奇特的形状。

大家都感受到了五彩池那奇特的形状。(板书:形状奇)为了把这些奇特的形状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来,作者用了许多比喻。大家想象一下,五彩池还会有怎样的形状呢?

大家想的多么有趣呀。这些形状的池子说不定在藏龙山上都能欣赏到。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五彩池形状的特点?

你觉得怎么读可以表现出这种神奇的特点就怎么读。(生练读)

D、第二句写了水池在阳光照耀下,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我觉得很美。

作者为什么要把水池比作宝石呢?比作鲜花也挺美呀。

(3)可见作者的比喻真是准确形象。把五彩池颜色和光泽的美写出来了。(板书:色泽美)这一段里有许多优美的比喻句,请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来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

(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练习朗读,师或点拨,或示范。)

师:这么美的词句,如果能记在脑子里,今后写作文就不愁没有词汇了。请试着背一背。

(生练习背诵,然后同座互背,最后背给大家听。)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池水的神奇又表现在哪里呢?听老师读一读第三段,看你能感受到吗?

(师读,生边看书边听)(学生汇报,池水的神奇表现在两方面:a.水池的颜色各不相同。b.同一水池的颜色也不相同,教师利用课件辅助使学生加深感受。)

(2)我们来看看本段描写颜色的词语:(板书:咖啡色、天蓝、柠檬黄、橄榄绿)像天一样的蓝,像柠檬一样的黄,像咖啡一样的褐,这样描写颜色既准确又生动,你还能说出一些类似的词语吗?

(生自由说出)

(3)多么美的色彩啊!五彩池还会有怎样斑斓的色彩呢?请展开想象,仿照这一段说一说。(生自由练说)

师:大家想得可真美!有机会到五彩池去看看,说不定这些美丽的色彩在五彩池里都能看到呢!

5、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游览到此,你一定会在脑子里产生一个和作者一样的疑问:(生齐读第一句: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请同学们自读本段,理解写池水色彩成因的四句话。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仍无法解决的,向大家提出来。

(生自学,讨论,质疑)

(1)连起来再读一读,看着图解(课件演示池水成因动态图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自由读自由练说)

(2)谁来做小导游,给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解释解释这一原因?

(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但说得不够生动。)

(3)指名说。

 6、学习第五自然段

游览至此,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点拨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激动、自豪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选取情景,拓展思维

播放五彩池的录象,学生欣赏,可以边看边说,可以指指点点。

看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编写广告词。

四、作业 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池水颜色奇特的成因。

★★九寨沟还有许多美景,课后查阅资料,办一期九寨风光的手抄报。

课后自评:

《五彩池》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五彩池不仅形奇,色也奇。本节课,教者通过深入钻研教材,设计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到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美的熏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较为全面地体现了新大纲的精神。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遵循学生认知语言的规律,引导学生充分自读,在读中体会、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二、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还能在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方面受到有益的启示。

三、根据课文特点,巧妙安排迁移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本节课安排了三次迁移:

⒈引导学生想象五彩池的形状

⒉引导学生给五彩池创编广告词。别的话;

⒊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第三段再进行仿说。

小学四年级语文《五彩池》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通过对五彩池美丽、神奇特点的描写,赞美了大自然,表达了“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目标

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学构想

通过学生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学生提出不懂得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文章的文字美,蕴寓美。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内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检查预习

1、今天我们学习13《五彩池》。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出示投影,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你都读懂了什么?你哪些地方还不懂?提出来。

2、小组学习。将你提出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待会我们一起解决。

3、全班讨论交流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段写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五彩池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还有像什么的?你能用手中的笔画下来吗?把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读读背背。

(2)“更是我惊奇的是……”“更”去掉可以不可以?为什么?使作者惊奇的是什么?(默读课文,想象所描写的景象。)谈谈自己的感受。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你能背下来吗?

(3)池水为什么能显出不同的颜色呢?朗读第四自然段。

(4)为什么说“五彩池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现实中的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更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三、总结全文。

你对五彩持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彩池》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第一段,指导朗读第一段。

3、感受五彩池的形态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五彩池》。请大家齐读课题。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什么问题?待会儿我们一起来汇报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水池形状多(真不错,能把读懂的意思直接说出来。)

池水颜色多

四川藏龙山

(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颜色)

(其实五彩池的水都是清水)

……

(2)汇报交流

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自己读懂了这么多。那预习当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其他同学注意,要认真听这位同学的问题,看他提出的问题你想到了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池水颜色多的原因?(同学们看,这位同学不懂的问题正是刚才那位同学读懂的,一会儿我们互相交流一下,大家就明白了。谁还有问题?)

为什么叫五彩池?(你能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不错。)

石粉?是哪儿来的(看来你对石粉感兴趣)

……

二、细读课文

1、了解自然段意

看来同学们还有不少问题,这样吧,再进一步学习课文时,看你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好吗?

其实给同学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两点就是五彩池的什么?(特点):形状多、颜色多。下面就请你自学课文,挑选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特点,把重点词句划下来。(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研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说,并要求回答第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出示第一段)这些五彩池大大小小,玲珑多姿。

(分析、比较为什么是这句话?)

这句话说明五彩池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大大小小、玲珑多姿。)

(2)课文哪个句子写出了五彩池的大大小小?

(投影)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的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底。(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划下来)

(讨论)菜碟有多大?一亩有多大?

(指导朗读)该如何读出它的大小深浅?指名读、领读。

(3)哪个句子写出了五彩池的玲珑多姿?

(投影)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这句话中你觉得最重要的词是哪些?想不想看看这些五彩池?(投影)

(4)这段话中还有一个地方写出了五彩池的形状多,知道是哪儿吗?

(这个省略号就告诉我们水池还有好多形状,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水池还会像什么?)

(5)(指导朗读)这么多形状,你觉得美吗?这么美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6)同学们,五彩池有这么多的形状,又这么美丽,你想把它画下来吗?

2、指导朗读

(范读)从同学们的画中,大家都感受到了五彩池的形态美。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去看看那些美丽神奇的水池,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这幅美景。(师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录象)同学们想象到了吗?那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五彩池呢?

刚才看录象时,我发现同学们都被五彩池深深吸引住了。那大家想不想把这美丽神奇的景色读出来呀?这么多同学想读啊!这样吧,你觉得怎么读能把你的感情读出来就怎么读。放开声音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学了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五彩池的色彩美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五彩池(教学设计)

余杭市实验小学

郎振忠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第一段,指导朗读第一段。

3、感受五彩池的形态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五彩池》。请大家齐读课题。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什么问题?待会儿我们一起来汇报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水池形状多(真不错,能把读懂的意思直接说出来。)

池水颜色多

四川藏龙山

(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颜色)

(其实五彩池的水都是清水)

……

(2)汇报交流

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自己读懂了这么多。那预习当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其他同学注意,要认真听这位同学的问题,看他提出的问题你想到了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池水颜色多的原因?(同学们看,这位同学不懂的问题正是刚才那位同学读懂的,一会儿我们互相交流一下,大家就明白了。谁还有问题?)

为什么叫五彩池?(你能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不错。)

石粉?是哪儿来的(看来你对石粉感兴趣)

……

二、细读课文

1、了解自然段意

看来同学们还有不少问题,这样吧,再进一步学习课文时,看你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好吗?

其实给同学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两点就是五彩池的什么?(特点):形状多、颜色多。下面就请你自学课文,挑选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特点,把重点词句划下来。(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研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说,并要求回答第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出示第一段)这些五彩池大大小小,玲珑多姿。

(分析、比较为什么是这句话?)

这句话说明五彩池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大大小小、玲珑多姿。)

(2)课文哪个句子写出了五彩池的大大小小?

(投影)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的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底。(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划下来)

(讨论)菜碟有多大?一亩有多大?

(指导朗读)该如何读出它的大小深浅?指名读、领读。

(3)哪个句子写出了五彩池的玲珑多姿?

(投影)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这句话中你觉得最重要的词是哪些?想不想看看这些五彩池?(投影)

(4)这段话中还有一个地方写出了五彩池的形状多,知道是哪儿吗?

(这个省略号就告诉我们水池还有好多形状,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水池还会像什么?)

(5)(指导朗读)这么多形状,你觉得美吗?这么美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6)同学们,五彩池有这么多的形状,又这么美丽,你想把它画下来吗?

2、指导朗读

(范读)从同学们的画中,大家都感受到了五彩池的形态美。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去看看那些美丽神奇的水池,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这幅美景。(师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录象)同学们想象到了吗?那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五彩池呢?

刚才看录象时,我发现同学们都被五彩池深深吸引住了。那大家想不想把这美丽神奇的景色读出来呀?这么多同学想读啊!这样吧,你觉得怎么读能把你的感情读出来就怎么读。放开声音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学了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五彩池的色彩美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彩池(教学设计说明)

余杭市实验小学

郎振忠

《五彩池》是一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作者抓住了水池的数量、大小、深浅、形状的特点和池水瑰丽多彩的特点,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五彩池的赞美之情,表达了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五彩池》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主要分为两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第一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教师相机将学生读懂的内容与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使预习落到实处;二是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三是了解学生感知课文的情况,准确把握教与学的起点;四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步,将学生读懂的内容进行疏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分段。学生虽然在上三年纪已进行了归纳自然段主要意思的的训练,在学习第七

册课文时已初步进行了分段训练,但学生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教学坏节设计应

体现年段性、阶段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读懂的内容归纳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给课文分段,使学生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学习新知识,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第三步,将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梳理,其目的事,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并能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培养学生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和习惯。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第一段,体会五彩池的形态美,并渗透思想教育。

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根据学生读懂的内容或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是学生预习时的初步认识得到发展,读不懂的问题得到解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与提高。

在第一段教学中,通过抓重点句子,利用图片、教师范读、看录像、学生反复诵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水池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等特点。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到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二是使已学过的读书方法(

如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等)得到运用;三是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真正体会到五彩池那美妙神奇的景象,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的熏陶。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其主导思想是引导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自己学习,力求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难问题,使学生在预习时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得到发展,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在整个教学设计环节中,我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淡化对课文内容空泛的分析,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淡化“教”的痕迹,强化学生活动,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读书、思考、讨论的时间,力求使课堂出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创造性的学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学生的语言素质得到真正的发展与

《五彩池》教案 篇六

之一

永安镇小学 郭 华

教学要求:

1、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给课文分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给课文分段。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录像机、录像带。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11课,请大家齐读课题:11、五彩池。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课文了,请大家把课本翻到60页,再看一看书,想一想,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我们一起汇报交流一下。

二、汇报交流:

1、读懂的地方?(对学生自学效果的肯定)

2、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根据汇报交流的内容,说说课文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五彩池在哪儿?(板书:位置)

第二自然段:讲水池的样子。(板书:水池)

第三自然段:讲水池的颜色。(板书:池水)

第四自然段:讲水池呈现多种颜色的原因。(板书:原因)

第五自然段:讲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板书:在人间)

三、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讲五彩池在哪儿。

第二段:(2—4)讲五彩池是什么样儿的以及水池呈现各种色彩的原因。

第三段:(5)讲五彩池就在人间。

四、讲读课文:

(一)教学第一段:课文哪几句话介绍了五彩池所在的地方?

(二)教学第二段:

1、出示第2 自然段投影:

(1)从第2句中你读出了什么?(板书:美丽)如果去掉“好像铺展着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感觉怎样?加上它,又会怎样?这句话应怎样读呢?

(2)句尾的省略号在这里说明什么?请同学大胆想象一下,水池还会有像什么的?

(3)放录像,让学生亲眼看看五彩池的美丽神奇。

(4)学生大声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感受来。

2、教学第3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池水都有些什么颜色?

(3)应该怎样才能把池水美丽神奇读出来呢?自己试着读读。

(4)(出示少“更”字的第3自然段投影)比较:“更”字在这里有一个重要作用是什么?(“更”字把2、3自然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3、教学第4自然段:

(1)形成池水美丽神奇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请在第4自然段中找到答案。看看有几个原因?(分小组讨论)

出示投影:

原因:A池底长着许多石笋、形状不同。

B阳光照射。

C池边的树木花草的倒影。

通过讨论,我们自己就弄清了形成池水美丽的神奇景象的原因。

(2)为什么把2、3、4自然段归并为一段?(都是讲五彩池美丽神奇,联系非常紧密)

4、教学第三段:

(1)这一段和开头一段是什么关系?

(2)五彩池和瑶池有什么不同?

(3)五彩池在哪儿?(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4)现实中存在的五彩池要比神话故事中的瑶池更美丽神奇!

(5)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五、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闪对预习时读懂的内容又有了新的理解,还解决了许多不懂的问题。同学们对五彩池也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大家学得不错!

板书设计 :

11、五彩池

位置

水池

池水——美丽神奇

原因

在人间

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五彩池》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通过对五彩池美丽、神奇特点的描写,赞美了大自然,表达了“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目标

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学构想

通过学生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学生提出不懂得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文章的文字美,蕴寓美。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内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检查预习

1、今天我们学习13《五彩池》。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出示投影,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你都读懂了什么?你哪些地方还不懂?提出来。

2、小组学习。将你提出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待会我们一起解决。

3、全班讨论交流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段写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五彩池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还有像什么的?你能用手中的笔画下来吗? 把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读读背背。

(2)“更是我惊奇的是,……”“更”去掉可以不可以?为什么? 使作者惊奇的是什么?(默读课文,想象所描写的景象。)谈谈自己的感受。 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你能背下来吗?

(3)池水为什么能显出不同的颜色呢?朗读第四自然段。

(4)为什么说“五彩池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现实中的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更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三、总结全文。你对五彩持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五彩池》教案 篇八

教学过程

一、下面我们将学习五彩池这篇课文儿。(板题)大家有谁见过五彩池?知道五彩池在哪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九寨沟的地图,简介五彩池——去年我就到过四川松潘旅游见到了美丽神奇的五彩池。(那是个晴朗的日子……)

师当导游配图和乐范读形、色两段,感觉五彩池怎样?(板:形、色)课文哪几段写了这内容?想不想再深入地了解五彩池?

二、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部分,老师为你们定了几个目标,投影出示:

1、通过学习,掌握相关段落中的生字、新词,感悟、理解词句。

2、能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不断句、不回读。

3、能感情朗读,并背诵喜欢的语句。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

5、能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多方面了解五彩池的特点。

想想,你自个儿的目标是什么?可以在里边儿挑几个合适自己的。心里有底了吗?如果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记住我们的口号是——一起努力,合作互助!

三、下面,大家快速读这两段课文,将不懂的字、词画出来。

1、再读这两段,要求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根据自己的兴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选读其中一段。

3、检查,分别读。(通顺、读准字音)

四、现在,请你再在自己喜欢的段落中选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尽量地读好它。指名读,交流为什么喜欢,自己认为读出味儿来了没有?别的同学认为呢?推荐一名同学读这句话,再齐读该句。(电脑配画及乐显示该句,相关练习含在其中。)让学生在反复感情朗读中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尝试背下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相互背给对方听。

五、读了这两段文字,有什么感兴趣,想弄明白的问题?(汇集、归纳、筛选出问题:五彩池为什么会出现各种颜色?)面对这样的问题现在可以想什么办法解决?(问周围的老师、问同学、查找资料等)老师告诉学生曾在图书馆找回了有关旅游名胜的简介,也曾上网搜索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存在电脑里可供学生查询。下面,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疑。

六、把问题抛给在座的老师及上网、找书获得答案的学生——解疑。

七、齐读解疑段落。

八、蒋老师有位朋友在南宁的旅行社工作,去年老师游览回来后他曾让我为他编一套有关五彩池的简介图册,我觉得人多力量大,你们愿意帮我这个忙吗?

出示某旅行社评选“最佳五彩池导游图册”广告:

要求:

1、设计一句能体现五彩池特点的广告词。

2、图册内容可在形、色、成因三方面中自选。简介语可节选课文或Web网页上的语句,也可自编。

3、画面能体现五彩池的特点,书写工整,图文相符。

九、分组活动, 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请教周围的领导老师们。其中一组由师生合作,在电脑上创编。(10分钟)

十、交流评比。

十一、布置回去后的任务:以导游的身份向亲人,朋友们介绍五彩池,要注意交际礼仪。

板书设计:

形:各异

五彩池 人间瑶池

色:丰富

四年级语文《五彩池》教案 篇九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6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昆仑山、腾云驾雾、藏龙山、神奇、漫山遍野、光辉、一亩、一丈、凝成、镰刀、画、普通、石笋、丘陵、折射"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摘录、积累描写水池形状、色彩的句子。

3、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成因,能想象五彩池的句子所描绘的具体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

4、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五彩池的自然景观及池水显出不同色彩的原因

教师准备:

1、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挂图(网络图片下载)或录像资料片断

2、准备一幅中国地图,以备了解松潘、昆仑山的位置(或做在。课件中)。

3、准备包括一二类生字在内的与教学需要相配合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九寨沟、五彩池的文字、图片资料。读通本课课文,读准、读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前熟读生字词比赛。

1、教师激趣。

今天在学《五彩池》这一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比赛一一按下面的方法,看哪一组读生字词读得最熟:(1)正确地读出生字(包括一二类生字);(2)读出这个生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每个人先:自己准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自己学习。四五分钟后,组织小组交流。:其间教师注意巡回辅导和督促,指导后进生。〉

2、反馈与强化

(方法:抽样学习小组共同读生字,并组词。例:昆,昆仑山。)

(教师组织反馈方式可灵活,注意就生字词的音、形予以点拨和强化。)。

二、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到过哪些景色美丽的地方?那儿有湖吗?说说好吗?湖水怎么样?什么颜色?。

那么,你们见过五颜六色的湖水吗?(引出新课,板书课题:五彩池)。

三、引导质疑。

1、那么,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问题?。

(教师有。计划地归纳学生质疑的问题,有。计划地板书,形成引导学生阅读探究的主要问题。例如:真有这样的五彩池吗?它在什么地方?究竟像什么样?为什么那里的水会是五颜六色的?……)

2、谈话:我们中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出示中国地图),有许多山川湖泊。看,这儿是我们的家乡xxx一一直彩池呢?就在四川省松潘县以北的九寨沟,那儿景色特别美丽,真像仙境一样呢!我们去看看好吗?

《五彩池》这篇课文写得也非常优美,我们如果一边读一边通过课文中的语句去发挥想象,就会感觉到好像看到了那个地方的景色一样。我们试着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可。以轻轻地读出声音来。

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摘清楚你们提出来的那些问题。有实在想不明白的词句,可以用笔做上记号,等会儿和其他同学一起想想、说说,也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你觉得描写特别美的句子或段落,也可以做上记号,等会儿读给大家听。

四、学生初步自主探究阅读。

1、教师巡视。提示学生读课文时按上述要求用笔做适当的记号,也可以在课文旁边写出自己想到的内容。(要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要激励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潜心阅读的境界中去。)

2、引导和组织学生根据以下板书(或投影)的基本要求交流和讨论:

(1)同学们一开始提出的那些问题弄懂了没有?还有什么不懂的词句或问题?

(2)觉得哪儿写得特别好、特别美?五彩池独特的地方是什么?

(3)读的时候你联想到了什么?

五、反馈、点拔和强化。

在第一、二自然段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哪个小组先说说?

(学生反馈,朗读。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全班学生着重读那些应该发挥想象的句子,如"奶奶是哄着我玩儿……去看看";"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有像莲花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相机引导理解"腾云驾雾、漫山遍野、一商、一丈、石粉凝成"等词语。)

启发、点拨要点

(1)关于"腾云驾雾":同学们看到这个词语,想到看过的什么电视剧、什么镜头吗?

(2)关于"漫山遍野":课本上有没有插图能说明什么叫"漫山遍野"呢?

读这几句,联系插图或投影,引导学生既体会"漫山遍野"的意思,又想象"……好像是铺展着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一句的具体画面。读出赞美的语气。

以上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提供的9篇《《五彩池》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虎知道最开心的事情。

【《五彩池》教案】相关文章

五彩池教案【优秀12篇】05-18

五彩池 教案(优秀10篇)10-02

《五彩池》优秀教案【优秀3篇】10-01

《五彩池》优秀教案【优秀5篇】09-10

《五彩池》教案(6篇)08-26

五彩池教案优秀4篇08-22

《五彩池》教案【最新9篇】08-14

《五彩池》教学设计(最新6篇)08-13

《五彩池》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05-08

《五彩池》教案【优秀8篇】04-25

54 17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