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

2023-08-17 00:11:53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虎知道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登岳阳楼》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登岳阳楼》教案 篇一

根据诗歌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法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体现。我采用以下方式:

1.导入新课

用亲切抒情的导语将学生带入诗歌教学的氛围中,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推出杜甫及其作品《登岳阳楼》。

2.回顾杜甫

师生共同回顾杜甫生平及文学常识,这个环节以学生回顾、述说、识记为主,教师只做点拨、补充。重点之处板书,以便学生建立一个完整概念。

3.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正音正字,注重断句和重音,体会韵律,理解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

(2)学生诵读。结合诵读指导,采用自由朗读、小组齐读、学生范读、全班齐读多种形式,有诵读全篇,又有品读名句,使学生对诗歌初步领悟。

(3)词语辨析。尾联对句“凭轩涕泗流”中的“涕”“泗”学生不一定能准确把握,可以辨析,以理解杜甫当时的心态和全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4.合作探究

(1)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讨论,教师引导点拨的方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充分贯彻新课程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主体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2)全诗四联,每联设计成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特别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例如:首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喜悦说”与“沉郁说”两种观点进行辨析,组织学生在探究讨论中达成共识。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 篇二

一.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及新教材的要求,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方法,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努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重在于教会学生“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的方法,让学生关注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通过学习积累一些诗歌中常出现的意象,走进诗境,感悟作者情感,从而达到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情感价值的教育。

三.学情分析:

知识准备:布置给学生关于所要学习篇目的作者,让学生提前搜集作者的相关作品和思想,通过搜集达到学生提前了解的过程,也能很好的为营造轻松、自主的课堂效果做准备。

能力准备:通过了解作家相关作品和思想,让学生在预习所要上的篇目时能够主动思考,做到触类旁通,在教师教授期间,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难点的能力,达到课堂的实效性。

情感准备:爱国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让学生感悟不同诗人所表现的爱国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结。

四.学法指导:

1、了解作家作品、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反复吟诵,掌握诗歌节奏,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感悟、讨论和讲析相结合的方法。

4、教师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能力目标: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由广景--个人--广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式 感悟式 自主式 交流式 点拨式 讲析式 比较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欣赏诗歌,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因为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样式,它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要想体味诗歌的魅力,就必须能准确把握诗歌内涵。今天,我们运用学过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之法来欣赏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

二、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1、学生出示自己查阅的作家作品简介,展示自己建立的作家小档案。

2、教师做相关补充。

三、学生整体感知,教师进行方法指导

1、诵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抓关键字,感知字面意思,口头表述;

3、联意象--学生发挥想像,想像诗歌描述的画面;

4、触摸诗人 , 知人论世, 置身诗境 ;

四、具体鉴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鉴赏)

1、首联表面意境简单,其实寓含深意。运用“知人论世”之法,试作分析?

方法:学生感悟,交流讨论(师提示性引导,可联系第三联来结合体会)

【明确】:

①重点抓住“昔”“今”

②联系背景及诗人

诗人用了“昔闻”告诉我们过去听说过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但由于战乱频繁,身世漂荡,这个愿望直到暮年才得以实现。通过“今上”写出了自己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其实意在抒发自己早年抱负难以实现的苦闷!杜甫一生坎坷,虽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至今却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哪里还有喜悦?可谓百感交集!

2、第二联是千古流传名句。请把本联与孟浩然的。咏洞庭之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名句作一对比,看哪首诗的意境写得更好?

(师可提示孟诗与杜诗的描绘洞庭景物的范围、胸怀)。

【明确】:孟浩然的诗句写出了洞庭湖湖水的气势和蓄势,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杜甫这一句诗的气象则更为阔大,其气度胸襟可说是“雄跨古今”。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为东南两地,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一“坼”一“浮”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由自然之景写出自己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所以杜甫的更好!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试分析作者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师提示何谓宽阔到狭窄的意境)。

(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法体会)

【明确】:

①由洞庭的广阔壮丽之景到个人的遭遇与境况。

诗人写出了自己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②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漂泊天涯,落魄潦倒,黯然神伤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4、第三联中诗人把自己的身世经历融入里面,表达自己黯然凄凉的心境,诗人仅仅是因为自身的遭遇而心感悲凉吗?联系尾联作分析。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法体会)

【明确】:

①通过个人而想到国家,(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

②个人颠沛流离,老病孤舟,无人赏识,国家战事频繁,生灵涂炭,怎能不涕泗交流。意境由狭窄转为开阔!

5、教师引导学生综合以上分析,把握本诗主旨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通过登岳阳楼的所见所感和对洞庭湖浩瀚汪洋,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写,触景伤情,把个人的悲苦,国家的忧患和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景色上下衬托,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五、延伸拓展训练,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请将杜甫这首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课后思考练习二)

方法:

①学生讨论交流、分析

②教师可提示相关内容,在学生讨论基础上点拨

【师点拨】:

①意境方面:李白的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写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雁儿高飞,带走自己的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人间一样,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起舞,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境界和杜甫的《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不同。

②风格不同:杜甫的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显得沉郁顿挫。李白的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象奇特,显得豪放飘逸!

六、教师引导学生在鉴赏基础上当堂成诵

七、课堂小结:

杜甫以其沉郁顿挫的风格,通过情景相衬的方式写出了自己的苦闷心情和对国家百姓的担忧之情,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相交融,悲伤却不消沉,沉郁却不压抑。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地忧虑和关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高尚的爱国诗人形象,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八、作业:

1、将本诗改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散文(要求有文采)

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自学杜甫的《阁夜》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1、在一些重点字的理解上师生应多交流,如词中“坼”和“浮”作者通过这两个字到底是为了描绘一幅怎样的图景,教师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感悟,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2、在意境和方法的把握上教师的点拨要到位,采用怎样的方式要提醒学生,这样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自我感悟和提升!

课《登岳阳楼》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二、诗歌赏析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三、总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四、〖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五、〖链接〗

(一) 写洞庭湖的佳句

1 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

上一篇:岳阳楼记 资源汇集

下一篇:杜甫《登岳阳楼》诗歌鉴赏

登岳阳楼教案 篇四

教学重点:

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二、诗歌赏析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三、总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四、〖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五、〖链接〗

(一) 写洞庭湖的佳句

1 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

《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

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

选择了陈与义的诗歌教学已经逼近了第三次月考,原本打算当一次古诗鉴赏的练习课来设计教学案,猛然想起上一届学生对这首诗歌理解得很艰难,课上得很不是滋味,突然脑海里又出现了县公开课上这一课的情形,觉得如此有难度的诗歌用草草的几个题目能培养学生的素养吗,那诗歌的美感就在做题的条分缕析中粉碎了,不行,还是好好设计这课,当作一次公开的设计来上。于是上课之前便将两年前设计的教案拿过来看,明显地带有硬伤,为何学生如此吃力,我是借鉴了当时优质课的教学实录,因为这首诗歌对于老课本来说它是新诗歌,的确网上关于这首诗歌的教学设计寥寥无几,零星的几篇设计也是雷同,也是按部就班,在少许的教学设计中让我耳目一新的就是以'悲“为主线,串起了整堂课,分别从景悲,国悲,己悲等方面入手设计,看到这脉络鲜明的设计我如获至宝,经过深思熟虑,于是投入了上课,可课堂的推进如登临泰山般艰难,一会儿十八盘的陡峭就横亘在眼前,费了好大好的经儿,仅仅是弄懂文章的内涵,己悲国悲景悲,教完后明显的感到这课的失败,今天重审自己的课堂,发现是高于学生实际的设计,从情到景的分析,对于我的学生来说已经是从山顶走向山脚,这等于就违背了规律,怎么可能让自己不吃力呢?

于是就有了这堂课的大变动。

1、课堂教学程序流畅: 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朗读诗歌,初步感知——理解诗歌,合作探究——联系同类,拓展深化”三个主要环节,在其中的第二个环节我明显地在其中用了”如何分析诗歌的情感“这一主线的,在研读一课的同时落实一些研读诗歌的方法:抓住意象触摸诗人的感情由浅入深,使学生一步一步深入了解全诗。

2、抓住“反复诵读”的重点:

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主要环节“读准诗歌”:有自由读、单独读、齐读、抓住节奏读。然后,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齐读全诗译文。接着,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之后,配上符合全诗意境的音乐,全班齐读。最后,拓展环节中还是让学生学会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涵,挑自己有触动的诗句自由朗读分析。

在反复诵读,不仅让学生充分接触诗文,还可以让他们感悟诗歌的意境,还可以营造诗韵的气氛。

3、适时介入资料:在了解本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时,我应适当地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诗人陈与义是在“靖康之变”后,流亡到南方,登上岳阳楼,才写下此诗。因此,了解“靖康之变”这个历史事件,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诗人悲己悲国的情感。

4。拓宽诗文的内涵:从陈与义的诗歌中的意象”夕阳“到其他古典诗词中的夕阳,例如:“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由秋天的悲凉景象到其他诗歌的悲秋,从陈与义的登楼的忧国忧民到杜甫登高登楼诗歌的忧国忧民,不停地拓宽,适时地迁移,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掌握一类诗的解读,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当然这堂课有些许的不足,课堂总是缺憾的艺术,比如对于诗歌的朗读的设计总是有些忘却,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导这点做得还不是很足,自己已经充分进入了角色,可学生却迟缓了许多。当然最好能够在同仁的指点下找到更好的授课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但愿你们不吝赐教。

登岳阳楼教案 篇五

一、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及新教材的要求,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方法,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努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重在于教会学生“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的方法,让学生关注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通过学习积累一些诗歌中常出现的意象,走进诗境,感悟作者情感,从而达到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情感价值的教育。

三、学情分析:

知识准备:布置给学生关于所要学习篇目的作者,让学生提前搜集作者的相关作品和思想,通过搜集达到学生提前了解的过程,也能很好的为营造轻松、自主的课堂效果做准备。

能力准备:通过了解作家相关作品和思想,让学生在预习所要上的篇目时能够主动思考,做到触类旁通,在教师教授期间,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难点的能力,达到课堂的实效性。

情感准备:爱国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让学生感悟不同诗人所表现的爱国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结。

四、学法指导:

1、了解作家作品、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诵,掌握诗歌节奏,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感悟、讨论和讲析相结合的方法。

4、教师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能力目标: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由广景——个人——广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式 感悟式 自主式 交流式 点拨式 讲析式 比较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欣赏诗歌,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因为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样式,它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要想体味诗歌的魅力,就必须能准确把握诗歌内涵。今天,我们运用学过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之法来欣赏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

二、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1、学生出示自己查阅的作家作品简介,展示自己建立的作家小档案。

2、教师做相关补充。

三、学生整体感知,教师进行方法指导

1、诵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抓关键字,感知字面意思,口头表述;

3、联意象——学生发挥想像,想像诗歌描述的画面;

4、触摸诗人 , 知人论世, 置身诗境 ;

四、具体鉴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鉴赏)

1、首联表面意境简单,其实寓含深意。运用“知人论世”之法,试作分析?

方法:学生感悟,交流讨论(师提示性引导,可联系第三联来结合体会)

【明确】:

①重点抓住“昔”“今”

②联系背景及诗人

诗人用了“昔闻”告诉我们过去听说过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但由于战乱频繁,身世漂荡,这个愿望直到暮年才得以实现。通过“今上”写出了自己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其实意在抒发自己早年抱负难以实现的苦闷!杜甫一生坎坷,虽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至今却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哪里还有喜悦?可谓百感交集!

2、第二联是千古流传名句。请把本联与孟浩然的咏洞庭之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名句作一对比,看哪首诗的意境写得更好?

(师可提示孟诗与杜诗的描绘洞庭景物的范围、胸怀)。

【明确】:孟浩然的诗句写出了洞庭湖湖水的气势和蓄势,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杜甫这一句诗的气象则更为阔大,其气度胸襟可说是“雄跨古今”。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为东南两地,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一“坼”一“浮”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由自然之景写出自己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所以杜甫的更好!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试分析作者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师提示何谓宽阔到狭窄的意境)。

(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法体会)

【明确】:

①由洞庭的广阔壮丽之景到个人的遭遇与境况。

诗人写出了自己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②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漂泊天涯,落魄潦倒,黯然神伤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4、第三联中诗人把自己的身世经历融入里面,表达自己黯然凄凉的心境,诗人仅仅是因为自身的遭遇而心感悲凉吗?联系尾联作分析。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法体会)

【明确】:

①通过个人而想到国家,(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

②个人颠沛流离,老病孤舟,无人赏识,国家战事频繁,生灵涂炭,怎能不涕泗交流。意境由狭窄转为开阔!

5、教师引导学生综合以上分析,把握本诗主旨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通过登岳阳楼的所见所感和对洞庭湖浩瀚汪洋,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写,触景伤情,把个人的悲苦,国家的忧患和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景色上下衬托,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五、延伸拓展训练,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请将杜甫这首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课后思考练习二)

方法:

①学生讨论交流、分析

②教师可提示相关内容,在学生讨论基础上点拨

【师点拨】:

①意境方面:李白的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写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雁儿高飞,带走自己的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人间一样,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起舞,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境界和杜甫的《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不同。

②风格不同:杜甫的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显得沉郁顿挫。李白的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象奇特,显得豪放飘逸!

六、教师引导学生在鉴赏基础上当堂成诵

七、课堂小结:

杜甫以其沉郁顿挫的风格,通过情景相衬的方式写出了自己的苦闷心情和对国家百姓的担忧之情,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相交融,悲伤却不消沉,沉郁却不压抑。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地忧虑和关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高尚的爱国诗人形象,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八、作业:

1、将本诗改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散文(要求有文采)

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自学杜甫的《阁夜》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1、在一些重点字的理解上师生应多交流,如词中“坼”和“浮”作者通过这两个字到底是为了描绘一幅怎样的图景,教师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感悟,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2、在意境和方法的把握上教师的点拨要到位,采用怎样的方式要提醒学生,这样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自我感悟和提升!

《登岳阳楼》教案 篇六

教学步骤

初备统复备

一、导语

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学习不少杜甫的诗歌,你学习过的杜甫诗有哪些,(学生背诗接龙)请说说杜甫诗歌有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在这首中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二、解题

1、投影出示课题

2、投影有关岳阳楼图片

3、简介背景

三、诵读欣赏

1.配乐范读,(投影展现)

注意划分节奏和语速语调

2.自由朗读

(1)结合注释疏通句意

(2)共同讨论质疑解难

3.配乐竞读

学生评议,教师点结

4.师生品读

(1)。品读意境:(投影)

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讨论明确景物有洞庭水、岳阳楼、吴楚大地、天地日月星辰。孤老病、关山、涕泪栏杆。这些景物壮阔而悲凉。

(2)读后有怎样的感受?试着将其改写成一段写景散文。

————使人读后仿佛进入战事不断,游子漂泊他乡,老病交加,悲痛欲绝,孤苦无助的境地。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2)品读情感

这首诗抒发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从“无一字”“孤舟”“涕泗流”等词中可看出本诗主要抒发作者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哀伤。

(3)品味语言(投影)

你最喜欢哪句诗,说说喜欢的理由

5、比较阅读

试比较《题破山寺后禅院》与《登岳阳楼》同异

明确:

相同处:

都是五言律诗,都有借景抒情

不同点:

————主要表达方式不同,前者以写景为主,后者以自叙和抒情为主

————写景方式不同,前者以写实为主,后者写实与想像想结合

————景物特点不同,前者着眼于细节描写,后者细节与全景相结合

————抒发感情不同,前者是物我两忘的愉快心情,后者抒发的忧郁之情。

6、配乐齐读

四、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诗歌,掌握了朗读技巧,并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对重点词句做了研读品味,有很大的收获。

1、搜集与《题破山寺后禅院》意境相近的其它田园诗

2、搜集与《登岳阳楼》意境相近的其它忧国思乡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6篇《《登岳阳楼》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登岳阳楼》教案】相关文章

最新杜甫《登岳阳楼》教案(优秀5篇)03-07

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优秀8篇)04-16

登岳阳楼教案(最新10篇)02-12

高二选修《登岳阳楼》教案【8篇】09-20

大学教案学情分析模板【3篇】11-24

2020微班会主题教案内容最新10篇09-19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设计【精选8篇】09-19

排球课准备活动教案(优秀6篇)10-30

说课教案优秀5篇10-16

《望庐山瀑布》优秀教案(优秀6篇)09-28

54 1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