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教案最新3篇

2023-08-08 15:19:45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内容是虎知道为您带来的3篇《荷叶母亲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荷叶母亲教案 篇一

案例说明

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美文需要美读。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语文课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是艺术,文学也是艺术,艺术是相通的,本堂课借助音乐的力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美美的朗读,体会到诗情画意之美。

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体会感人至深的亲情;

2、借用音乐,提高散文诗的朗读能力。

案例描述

一、导入:《母亲》音乐渲染,出示歌词,拨动学生情感,创设情境。

(阎维文演唱得非常动情,歌词里写的生活细节:拿新书包。打花雨伞。擦泪花等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歌词如诗行排列,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诗与歌的联姻。)

师:这首歌歌颂了什么?从古到今,歌颂母爱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

(学生举例:《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游子吟》)

出示画面诗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首诗句来自哪本著作?

(本诗句与本课题的内涵是一致的,与中心句:“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读,不够动情,尚未入情。)

二、简介《繁星春水》及作者。(多媒体出示,突出“母爱,童真,自然”)

三、出示课题《荷叶母亲》

集体朗读,整体感知: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学生几乎能找出来,指点朗读,感情还是不够投入,文章的主旨很容易把握。)

师:请欣赏老师拍的荷叶图,去年我去厦门旅游时在南普陀寺院前拍的,请问:“寺院前种为何种荷花?以歌颂母爱的圣洁为题有何用意?”

(学生答:纯洁、高洁、圣洁。最后认为圣洁最恰当。体会作者以《荷叶母亲》为题来歌颂母爱的圣洁。)

四、配乐朗诵:

师:诗歌,如诗如歌,当诗歌配上乐曲进行朗读感觉会怎样?

1、配乐《胡桃夹子》,学生自读

师:配上这样的乐曲,行吗?

生:不行,此乐曲欢快,节奏感强,较深沉,很抒情。

(由于经常进行配乐朗诵,学生乐感有所增强,因此把握比较好。)

师: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

(学生找得很准,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2、再次配乐:《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学生集体读。

(学生感觉说可以,配上此乐曲后,与第一次朗读形入情入境、传情达意地朗读,我们真真切切感受着语言艺术之美,与第一次朗读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自我评价也不错,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重音、停顿均较明显。如最后一段学生很自然把声音上扬,读得很动情。趁此让学生评价几处读得很不错的语句,说说为何这样读。学生几乎都能说出来。)

五、自主阅读,小组合作:

用铅笔圈点勾画作者四次看红莲的心情、环境,红莲的表现,分别用〈〉、()、[]表示,并通过小组合作: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读给组内听,教师进行指导。

六、动情的朗读最后一节,与之前朗读形成对比,释疑“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人生的挫折、困难)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再次出示课前《母亲》歌词,产生共鸣。

(本环节学生的回答不够积极,很多学生眼神较困惑,教师设计思考题“是我们得到的母爱太多还是我们缺少一份感恩心?”各别学生悄悄地说;“感恩不够。”课堂上沉默了半分中,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沉默中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为下文的再次朗读蓄势。)

七、请个别学生(学生推荐)进行配乐朗读。

(本环节设计以欣赏为主,学生多评价优点,以激发学生的配乐朗读兴趣为主。学生读得动情,学生听得入迷)

八、拓展延伸:《纸船》

(《纸船》与《荷叶母亲》同一主题,写法上相似,有助于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落实。)

案例反思

朗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只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堂才是焕发生命的课堂。但是,怎样读得有效,一直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亦难。让我们如何做到更加精到的引领和指点,将语言文字的魅力传达给孩子们,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配乐朗诵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朗读,情感是第一位的。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音乐生活中无所不在,贝多芬说:“音乐最能爆发人类的精神。”音乐本身是一种情感艺术,只要选择恰当,音乐就可以为诗歌朗读插上翅膀。

配乐朗诵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是一种很好的朗读方法。学生只有投入文章中,情感才能激发。音乐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将音乐运用于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前,音乐创设了情境。音乐能带给人们良好愉悦的心境,激发想象力,陶冶情操。课堂也因艺术的介入,而变得更为互动、活跃、高效。上课初配乐朗读,两种乐曲对比中,让学生揣摩到作者的情感,把握朗读基调。学生的配乐朗读再加上美丽的画面,如本课课件选择的荷叶画面色彩较淡雅,整体画面字体以荷花颜色为主,与文本语言风格和谐。让学生能感到诗情画意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朗读美文的兴趣。

要使配乐朗诵出彩,课前要精选乐曲,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使曲中的情感和文中的情感相似。教《秋天》配上《秋日私语》,教《济南的冬天》配上《安妮的仙境》,如选择的两首对比乐曲,一首选择儿童歌剧《胡桃夹子》,让学生较易把握,因为我们仅是借助音乐的翅膀,一首选择《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它传达的那种深沉的爱与文本较吻合,两者和谐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如果能为文本量身定做一首曲子那是多么好!

当然“乘着音乐的翅膀”,让学生美美的朗读,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如在休息时间经常无意识地放一些经典名曲,在早自修经常进行配乐朗诵欣赏。但它不愧是诗歌阅读教学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荷叶母亲》教案 篇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有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你们能说说这条短信的故事吗?

师生共叙:5.12汶川大地震中,在都江堰一处坍陷的民宅上,一位已经死亡了的母亲保持着双膝跪地、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自己身体的姿势。她的身下有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孩子安然无恙。已经死亡了的母亲的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位伟大的妈妈,和所有的妈妈一样,不但用血汗培养孩子、而且用生命保护着自己的孩子。这位伟大的妈妈伟大无私的母爱,让所有在场的战士和医生等救援人员泪流满面。大家说说,是什么力量让母亲当时会有如此坚韧的毅力呢?这故事说明母爱是伟大无比的,是的,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再次感受作者所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

二、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等。

三、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荷叶母亲 莲花 送莲(眼前) 写景

赏莲(回忆)

荷叶 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眼前)

①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

②雷雨越下越大时的红莲

③被荷叶覆盖时的红莲

母亲 由景入情,深情赞美母亲 抒情

(写作特色:生动形象,情景交融)

1、文中写了莲花、荷叶、母亲,说说文章最主要要赞美的是哪一个呢?(明确:母亲)

2、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

小结: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四、问题探究

1、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提问学生,教师点拨)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2、为什么4―6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提问学生,教师点拨)

作者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飘散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这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

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3、文章本是写母亲,但又写了荷叶。试说说写了荷叶和不写荷叶对表现母亲形象的影响。

(明确:写了荷叶,把母亲的形象置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让母亲的美好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4、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

五、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也表达我们自己对父爱、母爱或师爱的赞美之情。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进行情景感染)

六、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朗诵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

七、结课:

同学们,《荷叶母亲》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融入了母亲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句关爱的叮咛;临睡前掩紧的被角。用心爱着孩子是母亲生命的习惯。母亲就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湾,当风雨袭来时,她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在母爱的伞下,一切暴风雨都是脆弱的水珠。母亲一切的辛劳与无私付出,都是为了让子女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这就是母爱的伟大。相信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永远为我们遮蔽的“荷叶”。我也相信当未来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人生辽阔的蓝天的时候,一定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最后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文章结尾处作者深情赞美母爱的句子――(师生共同朗诵)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下课。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本诗,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品味语言,理解托物寄情的写法;领悟作者对母爱的赞颂。

二、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调动情感。

教师播《有你的地方是天堂》,学生静静地倾听

(二)展示目标,明确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本诗,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品味语言,理解托物寄情的写法;领悟作者对母爱的赞颂。

(三)初步感知,走近作者。

以学生为主介绍作者冰心的相关情况。

(四)解决字词,扫清障碍。

(五)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学生配乐朗读课文,思考: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通过哪些画面表现的?

(六)研读课文,走进文本。

1、作者在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过程中心情有什么变化?请在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完成大屏幕上的表格。

小结: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结合内容分析托物寄情的写法。)

2、整篇文章有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也就是本文的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揭示全文的主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常是议论抒情性的文字。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为大家饱含深情地朗读一下。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七)调动感情,练习仿写。

人生的风雨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只是在我们最累最痛的时候,母亲永远以一种最温暖的姿态迎接我们。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冰心是一个细致敏感的人,因为心中有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有自然界的景物都能触发她心里最真挚的情感,看到荷护红莲,她就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庇护。冰心幼时身体孱弱多病,幸有母亲细心照顾,才得以存活。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以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

(八)拓展延伸,吐露心声。

同学们,母亲给予我们的只是一片荫蔽吗?当我们饿了冷了的时候,母亲来了;当我们病了痛了的时候,母亲来了;当我们的生命遭受威胁的时候,还是母亲来了;当需要牺牲自己的命去留住孩子生命的时候,母亲,更是毫不犹豫地来了!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有这样一张图片。就是这种图片和它背后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有的人将这个故事写成了一首诗。(播放视频)

结合视频请大家谈谈自己母亲做过的让自己感动的事情。

(九)回顾全程,总结收获。

以上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提供的3篇《荷叶母亲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荷叶母亲教案】相关文章

母亲荷叶教案6篇03-21

母亲荷叶教案优秀7篇08-11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最新4篇04-30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01-11

大学教案学情分析模板【3篇】11-24

2020微班会主题教案内容最新10篇09-19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设计【精选8篇】09-19

排球课准备活动教案(优秀6篇)10-30

说课教案优秀5篇10-16

《望庐山瀑布》优秀教案(优秀6篇)09-28

54 16742